服装心理学

合集下载

浅析服装社会心理学

浅析服装社会心理学

浅析服装社会心理学服装社会心理学又称为服装心理学,是研究服装在社会心理上的影响的学科。

它综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旨在探究服装对人类行为、态度、价值观念等心理变化的影响机制。

本文将简要分析服装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服装与身份认同2.服装与自我表达服装也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能够反映人们的个性、情感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内在特点和外部环境来选择服装,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在文艺青年中流行穿着独特的服装,以反映自己的艺术气质和创造力。

3.服装与人际关系服装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表达和维护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建立互动关系和维护社会关系。

穿着相似的服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带来亲近感和认同感。

例如,在同一个团体中的成员之间流行着相同的制服,以加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让被试者填写相关的问题,来收集被试者的心理反应和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人们对不同服装的看法、喜好和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2.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服装对人们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在实验室中给不同被试者穿不同的服装,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感受来研究服装对人际互动的影响。

3.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和符号等信息,来了解服装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时装杂志、电影、电视剧等文本中的服装形象,来理解服装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4.观察法综上所述,服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人的身份认同、自我表达、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而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文本分析和观察法等。

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服装心理学关注的不断增强,服装社会心理学将会得到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

1、保护学说——
服装的保护功能包括生理的保护和心理的保护。
生理保护说
气候适应说
身体保护说
气候适应说——通过对自我身体机能的调节,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居住在 海拔 2000米 以上山 区的新 几内亚 的巴布 亚人, 平均温 度只有 10摄氏 度。
亚马逊河流低洼的热 带丛林,日夜温差达 20摄氏度。
捷克出土早 期项饰
北京山顶洞人的文化遗迹(距今18000年)
手工打磨项饰
骨针
先存世界最早的古代服 饰——马王堆辛追夫人 (公元前186年)
重48克的禅衣,长1.6米,交领、 右衽、直裾式,袖较宽。两袖通 长1.95米,腰宽0.48米,除去较 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 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
• 例如——
1.追求时尚
2.更有魅力
3.引人注目 4.体舒神怡
• 二次大战以后,很多国家从物质不足的时代发展到物 质充足的时代,服装需要的变化如示。
社 会 、 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发生期 结实耐久的 服装
高度成长 追求更好品 种的服装
稳定成长 个性化的 服装
成熟 使生活更有 价值的服装
物质丰富时代形成的服装观的特点: 第一,服装是给生活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乐的东西 第二,服装是机能的、活动的东西 第三,服装是使人心理充分满足的东西 第四,服装是适应流行等社会要求的东西
第三部分
服装的动机和需要
人为什么装饰自己?
(一)显示优越感
(二)异性吸引
(三)自我保护
(一)显示优越感
• 原始人开始用血污、伤痕和打 猎回来披在身上的兽皮,象征 自己的英武和力量;并且用动物 毛皮、羽毛作头饰,佩带野兽 的牙齿、骨骼;刺彩纹和刀痕, 向人们显示他在狩猎中的业绩 。

《服装心理学》课件

《服装心理学》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服装销售中的心理学应用
营销心理学
运用营销心理学原理,了 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购 买动机,制定有效的营销 策略和推广手段。
店面设计心理学
合理规划店面布局和陈列 方式,营造舒适的购物环 境,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 验和满意度。
销售技巧心理学
掌握销售技巧心理学原理 ,提高销售人员的沟通能 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消费 者购买决策。
需求认知
消费者意识到自身对服装的需 求或愿望。
评估选择
消费者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 较和评估,选择最符合自己需 求的服装。
购后评价
消费者对所购买的服装进行评 价,并可能影响未来的购买决 策。
服装消费动机
功能需求
满足基本的穿着需求 ,如保暖、遮羞等。
审美需求
追求服装的美感和时 尚感,展现个人品味 和魅力。
调查法
案例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人们对服 装的心理需求和态度。
对特定个体或群体的服装选择和表现进行 深入剖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 义。
02
CATALOGUE
服装与心理的关系
服装与情绪
总结词
服装对情绪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穿着舒适、符合个人风格的服装可以增强正面情绪,如快乐和自信;相反,穿 着不舒适或不适合自己的服装可能会导致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沮丧。
社会认同
通过穿着符合社会规 范或特定群体的服装 ,获得认同感和归属 感。
自我表达
通过穿着表达个人风 格、态度和价值观, 展现个性特点。
情绪满足
穿着某些服装可以引 发特定的情绪反应, 如舒适、自信等。
服装品牌与消费者心理
01
02
03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 1、服装的功能:实用、社会、审美。

2、服装心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服装心理及行为和服装消费心理及行为两方面。

从广义上来说有(1文化因素和服装的关系2社会因素和服装的关系3心理因素和服装的关系)三、1什么事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人的着装行为有何变化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比较稳定的看法;自我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在生理的自我阶段着装主要是其父母根据婴儿的性别或外貌特征为其装扮并给与不同的期待;社会的自我阶段着装主要是根据儿童性别角色认同和服装行为间的关系其中有自己和父母的意念;心理的自我阶段个体会发展出某些特定的抽象思考能力,以便协调及整合其他人的看法,其装扮形成可被社会接受的行为方式,其服装在此成为认同的某个团体的重要符号。

2、什么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如何形成的自我评价是个体与周围环境持续作用的结果;自我评价常常来自于他人的反应、社会的比较和认知的协调三个方面。

3、服装对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的提高有什么作用?服装是强化自我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同时服装还具有使自我价值感得以恢复的作用;服装还可以用来进行自我保护,某些情况下,当个人的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受到威胁,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采用自我防御机制以解除或降低心理不安感。

四、1服装在印象形成中中有什么作用?(1)服装和对人的认知: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的衣着服饰来判断他的个性、社会地位和角色、经济状况等,从而形成某种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决定相互交往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其服装得知些隐含的个性理论和对人认知的特点。

2什么是人际吸引服装在人际吸引中有什么作用人际吸引是指在对人认知的基础上,被他人所吸引,产生所谓喜欢或喜爱的感情;服装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服装的魅力性和服装的类似性。

服装心理学课程设计

服装心理学课程设计

服装心理学课程设计引言服装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作为物质需求的满足,服装还具有心理学层面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服装心理学则是研究人们在选择、穿着、搭配服装时的心理变化和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服装心理学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服装心理,培养学生对服装的认识和观察力,从而提高服装的实用性和美感性。

课程设置第一章服装及其心理学概述•服装演变史•服装心理学概念及研究对象•服装心理学与人类心理学的关系第二章服装心理学在个体中的作用•服装对个人自我认同的影响•衣着和个体形象的关系•服装对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第三章服装对群体的影响•社会、文化及经济因素与服装的关系•服装在社会标签的作用•服装对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认同感的影响第四章服装与心理分析•衣着与心理疾病的关系•衣着与人格的关系•服装在心理疗法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主要教学形式为专题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其中:•专题讲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讲授服装心理学基础理论,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成果等对知识点进行深度阐述。

•案例分析:通过对服装心理学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概括规律。

•小组讨论:以课堂为环境,分散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和观点。

同时,也将安排实践环节,具体内容包括:•对样板进行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样板,并对样板进行心理学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服装搭配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服装搭配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服装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将分为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和实践成果。

其中课堂表现包括听讲情况、笔记质量、问题提出和思考深度等因素;小组讨论表现包括讨论表述、沟通协作和讨论成果等方面;实践成果主要考核学生搭配服装的能力、对服装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服装心理学第二章服装的需要与动机

服装心理学第二章服装的需要与动机

(二)异性吸引
国外有些学者提出,人们以各种方式 装饰自身的目的是吸引异性的注意。
但什么是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美的标准在社会发展中也是不断 变化的。另—方面,不同文化背景和社 会形态都有其特有的美的标准。
15 世 纪 的 欧 洲 , 在 战争和瘟疫的摧残 下,人口剧减,因 而妇女以多产为荣, 怀孕妇女的形态成 为理想形象,连新 娘也要打扮成宛如 即将分娩的孕妇。
一方面态度往往反映和体现出个体 的价值观和关心度;另一方面个体 的价值观和关心度又影响和决定着 个体所持的态度。
服装的价值
服装对个体而言,也与其他事物一 样,具有如下几种价值:
①理论的价值,②使用的价值, ③审美的价值,④社会的价值, ⑤权利的价值,⑥宗教的价值。
服装的关心度
服装的关心度由八个方面组成:
二、学习和后天经验
由于生理的需要所引起的机体行为 常常算为初级动机。而高级的习得 的社会性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 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如学习 动机、成就动机等,都是通过后天 的学习而获得的社会性动机。
属于社会性动机的还有人们追求他人对自己的 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在用“承认、赞许、表扬 和不赞成、责备、惩罚”等方式进行的对比实 验研究中发现,个体的行为因受奖赏而强化, 另一些行为则因受到批评或忽视而被抑制,从 而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选择。
服装专家格利克莫尔(Greekmore)应用马斯 洛的需要理论对服装行为的动机做了研究,认 为在服装选择方面除了马斯洛提出的几种需要 以外,还有对活动的需要。对这些基本需要和 一般的价值观及服装行为三者的关系,他以女 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自尊需要和 重视人际影响的穿着行为之间成正相关,和服 装的节约倾向成负相关。

服装心理学--服装起源的三种说法

服装心理学--服装起源的三种说法

服装心理学--服装起源的三种说法一、保护学说服装的保护功能包括生理的保护和心理的保护。

前者是指御寒避暑和防止外物的伤害;后者是指去邪护符的作用。

气候适应说是基于人类的生理需要,随气候的冷暖变化,用服装保护人体,防止疾病,以及防止兽类、虫子、草木对人体的伤害,尤其当人类进化到直立行走和体毛逐渐退化后,需要覆盖人体最易受损的性器官部位。

然而这一学说却有许多学者持反对观点,其主要理由是,他们发现最早的人类生活在热带地区,如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梭罗河的淤泥中发现了最早的类人猿骨头,不需要御寒,即使生活在极其恶劣的寒冷地区,原始人也具有现代人难以想像的惊人的适应能力。

现代的原始人也提供了很多的证据,如接近裸态的新几内亚的巴布亚人,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平均气温只有10摄氏度左右,但是男人除了阴茎套外,全身裸露,而女子只在腰间围一点点树叶编成的腰饰。

亚马逊河流域低洼的热带森林区,日夜温差达20摄氏度,可那里的人仍处于裸态,且很健壮。

南美南部的巴塔哥尼亚人只用一方块兽皮悬挂在肩上,并且根据风向从肩的这一边移向另一边。

又如火地岛上的原始人只穿一宽松兽皮披肩和涂油脂,任凭雪溶化在他们的皮肤上,当达尔文把一块布送给土著人时,他们不是用来覆盖身体,而是撕成一条条分给部落的人作装饰。

在澳大利亚还过着原始生活的部落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常常是一丝不挂到处活动,后来把一小块毛皮披在身上,下雨时,小心地把兽皮拿下来,宁愿光着身体在雨中哆嗦。

而美国的邓拉普(Dun Lap)教授则认为,原始人身上挂着的兽皮所做的条带、动物尾巴等,随着人体的走动而摆动,能驱赶昆虫和各种野生动物。

但是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法去推测原始人,当时的未开化的原始人绝对不具有这种推理能力。

此外,原始人认为,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均受神灵魔鬼的驱使,所以需要用兽皮、虎爪、贝壳等保护自己,特别需要保护的是妇女和儿童,这是所谓心理保护的去邪说。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复习1、服装的功能有哪些?服装具有实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社会(需要适合社会文化环境的要求)、审美(在心里和精神层面上,服装起着美化人的外表、整饰容貌、满足个性化和自我表现)三大功能。

2、试说明服装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服装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服装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即通过对人类的衣着服饰的产生、演变过程中心理活动及行为方式的研究,揭示社会生活中人的衣着心理的特点和规律.服装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并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美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3、服装起源的学说有哪些?保护学说(生理保护即御寒避暑和心理保护即去邪护符)、羞耻学说、装饰学说(爱美是天性,装饰分为肉体的、附加的、暂时的、永久的,涂色、划痕、疤痕、文身).4、分析某一类消费群体的着装动机,如对现今大学生的着装动机进行分析。

①为吸引异性而装扮②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③显示自己的财富④为了得到陌生人好感⑤表现自己的个性⑥跟上流行(自己编的)5、什么是个性?个性与服装行为有何关系?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个性会影响到一个人对服装的选择和穿着行为.有人研究指出,内向性格的人和外向性格的人在穿着方式上有不同特征。

有的研究还发现,服装的选择与情绪稳定性和社会适应性有关,包括服装在内的外观常常反映出一个人的自卑感或优越感,并且有的人为了克服自卑感而采用流行的样式。

6、什么是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人的着装行为有何变化?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比较稳定的看法,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1)生理的自我(前游戏阶段):从自我概产生开始,在意识中服装便是作为与自己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东西而存在的,这种意识可以一直持续到人的成年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能自己选择着装的服装,通常是由双亲,特别是母亲为其选择衣物。

服装心理学复习资料

服装心理学复习资料

服装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介绍服装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服装及其穿着行为的心理反应和影响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和穿着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价值观、社会角色和个性特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服装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以帮助您深入了解服装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二、服装与自我表达服装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形式,通过穿着不同的服装样式、颜色和材质,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身份和个性特征。

例如,在正式场合穿着西装的人通常被认为有着专业和庄重的形象,而穿着时尚潮流的服装则可以表达出个性和年轻活力。

同时,人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服装风格,以在穿着中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

三、服装与心理影响1. 自尊心的提升:穿着整洁、得体的服装可以增加人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穿着外表整洁、体现自己个性的服装时,他们的情绪和自信指数会有所提高。

2. 社交关系的建立:穿着适合场合的服装有助于人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例如,在职业场合穿着正式的商务装可以给人以专业和可靠的形象,有助于与同事、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 情绪管理:服装对情绪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穿着舒适和喜欢的服装可以提高人们的心情,减轻焦虑和压力。

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风格的服装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例如选择亮色服装来增加快乐的感觉,选择柔和色调的服装来缓解紧张情绪。

四、服装与个人形象管理个人形象是个人对外界展示的形象,服装在个人形象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们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服装风格,以凸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优势。

同时,适合身材的服装可以改善外貌形象,提升自信心。

五、服装与文化认同不同的服装风格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认同。

人们通过穿着特定的服装来表达对自己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例如,在传统节日或民族庆典上,人们会选择传统的服装来表达对各自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六、服装与购买行为服装购买行为与个人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紧密相关。

服装心理学第三章个性自我与服装

服装心理学第三章个性自我与服装

服装还具有使自我价值感得以恢复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和服装工作者从1959年开始采用 “时装疗法”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获得 了成功。通过让患者观看时装表演,请时装专 家进行服装教育指导,开展化妆、发型、服装 设计等的实地教育,让患者动手制作衣服和进 行时装表演等活动,以恢复患者的自尊心和安 定感。
外向且情绪不稳定的人偏爱暖色的纯色和低明 度色,外向且情绪稳定的人偏爱暖色的纯色 ;
内向且情绪不稳定的人偏爱鲜艳的颜色,内向 且情绪稳定的人偏爱黑色和淡的冷色 ;
性格属于平均类型的人偏爱暖色的纯色及明快 的冷色调 。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一、自我和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是指自己身体和心理状态的主体。自 我概念则是人们对自己比较稳定的看法。
人的不同气质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 力的大小,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快慢,注 意时间的长短,转移的难易等方面各不相同。
古代最著名的气质学说是由古希腊医学家希波 克拉底提出的体液说。
他认为人体含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 胆汁、黑胆汁。在四种体液的混合比例中血液 占优势的称为多血质;黏液占优势的称为黏液 质;黄胆汁占优势的称为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 的称为抑郁质。
(二)体形论
气质的体形论认为,人的气质和体形有关。
德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克瑞其米尔主 张人的气质取决于他们的体形。他把人的 体形分成三类:肥满型、细长型和筋骨型。
克瑞其米尔关于体形与气质的关系
体形 气质类型 肥满型 躁狂气质 细长型 分裂气质 筋骨型 黏着气质
心理特性(行为倾向)
善于社交恋,认真,理解缓慢
Personalit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Persona面具之 意,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面具。 在古代,戴这种假面具表示戏剧中人物心理的 某种典型性,如“高傲的人”、“狡猾奸诈的 人”等等。心理学沿用其含义,把一个人在舞 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看成 是个性。

服装心理学考试答案

服装心理学考试答案

服装心理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服装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服装材料学B. 服装工艺学C. 服装与心理的关系D. 服装设计学答案:C2. 服装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社会地位B. 经济收入C. 个人形象D. 以上都是答案:D3. 服装色彩心理学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情绪?A. 平静B. 热情C. 忧郁D. 冷漠答案:B4. 服装尺寸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舒适度B. 社会认同C. 自我认同D. 以上都是5. 服装品牌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价格B. 质量C. 品牌忠诚度D. 以上都是答案:C6. 服装风格与个体性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无关B. 互补C. 一致D. 以上都是答案:C7. 服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单向影响B. 双向影响C. 无影响D. 以上都是答案:B8. 服装在社交场合中的作用是什么?A. 表达个性B. 传递信息C. 建立形象D. 以上都是答案:D9. 服装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B. 互补C. 一致D. 以上都是答案:C10. 服装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A. 提升自信B. 增强专业形象C. 影响职业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服装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答:服装心理学是研究服装与个体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服装如何影响个体的情绪、自我概念、社会认同等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心理因素如何反过来影响个体的服装选择和行为。

2. 描述服装色彩心理学中的“色彩效应”。

答:色彩效应指的是色彩对人的情绪、行为和认知产生的影响。

例如,暖色调(如红色、橙色)通常能激发人的热情和活力,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能带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3. 阐述服装尺寸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答:服装尺寸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认同和舒适度上。

合适的服装尺寸能够增强个体的自信和舒适感,而不合身的服装则可能导致自我认同的降低和不适感。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研究人类服装行为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基本点是用心理学的原理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来解释服装行为,研究方向指向服装行为研究,目标是揭示服装行为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能力:与活动的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率的具体活动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服装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影响作品产生的数量和质量的作业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Δ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都依附与心理过程。

注意发生在感知觉中、思维过程中、记忆或回忆过程中、想象过程中等)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无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环境变化引起,不是所有环境的变化都能引起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必要时要有一定的意志做努力,是人注意的高级阶段,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

感知:指感觉和知觉。

感觉:指此时此刻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物质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具体的个别的特性、品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指显示的对象和现象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多中特征和品质在人脑中的反映过程。

感觉和知觉合称感知觉。

感知能力即对于事物的直观映像的把握能力。

每一种感觉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曲变错觉:线段由于其他构图因素的影响,不仅发生主观上长度的变化和曲率变化。

P41 深度错觉:人们判断物体的距离是依据深度线索的,其中纹理梯度也叫结构阶差,当服装结构中存在的纹理梯度,影响人对服装的厚薄感觉变化时,就发生了这种错觉。

P44似动:由于构成图形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特殊性,从而使图形产生运动感的现象。

两可图形:一个图形随着观察者注视角度的变化,而被感知为不同的图形。

联想:人们在自己的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引发不同表象间发生联系的心理活动。

服装心理学(1)

服装心理学(1)

理学着、经济学者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开展服装行为研究
1965年 M. E. Roach and J. B. Eicher 《衣着、服饰和
社会体制》
1966年 M. S. Ryan 《服装,人类行为的研究》
1968年 M. J. Horh 《第二皮肤,服装的多学科研究》
1977-1985年是日本以社会学为基础的服装心理学导入期 我国从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
布置观察程序,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记 录。
4.观察法的优点 (1)直观、可靠 (2)简单、易行 (3)干扰少
5.观察法的缺点
(1)观察深度不够 (2)限制性较大 (3)受调查人员自条件 的制约较大 (4)有时以偏盖全 (5)数据不易统计处理 (6)信息具有偶然性 (7)观察数据难以精确
二、实验法
根据研究任务,主动地控制和改变 一些条件,使实验对象的主体发生 相应的服装行为,从而揭示服装行 为和主体的心理反应规律,以及影 响因素。
两个概念
自变量——要改变的因素或条件
引起服装行为和心理反应的因素
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
条件,即要得到的服装行为或心理反应。
举例:衣领大小对服装满意度的影响
创造某种条件,以引起被测试者心理现象的出 现。 例:学生穿校服上学(自变量)所引起的个人 的服装行为变化和心理反应(因变量)。 还可分为定性实验法:常常判断某些现象之间 的联系。 如:男女两性的服装心理和行为是否存在差异 定量实验法:测量服装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函数 关系、服装心理现象之间的对应数值关系。
问卷设计的步骤与格式
1.问卷设计的步骤 问卷是为了解决某一特殊问题而
进行设计的,因此,要体现科学和 有序的原则。 (1)确定主题 (2)设计问卷 (3)初步调查、修改问卷 (4)制表、打印、印刷

《服装心理学》教学PPT

《服装心理学》教学PPT

第一节 服装认知概述
An Overview of Clothing Cognition
服装的认知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涉及对服装的感觉 、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活动的加工处理, 如图4-1所示。 在服装的认知中,存在两种加工方式:当人脑对服装信息 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 息时,这种加工叫自下而上(Bottom-up)的加工或数据 驱动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 识结构时,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Top-down)的加工或 概念驱动加工,如图4-2所示。
知觉的相对性
例如,当你看到绿叶丛中一朵红花时,在知觉上它与采下来的一朵红花是不一样;又如同 样款式和花色的衣服穿在胖、瘦、美、丑不同人的身上,知觉是不同的。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例如一个女子的眼睛或鼻子长得漂亮,她未必就是一个美人。因此,包括多种刺激的情 境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知觉经验,而这整体知觉经验,并不等于各种刺激单独引起知觉之 总和。
二、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Clothing Psychology
美国是研究服装心理学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出现了比较零星的服装心理学研究报道。1906年,弗拉库斯 (L.W.Flaccus)在《服装心理学评》一文中,首先调查和分析了着装者对服装和饰品的相关感觉及其对自己的影响。1918年,心理 学家迪尔伯恩(G.V.NDearborn)在《心理学》一书中,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用较大篇幅介绍了环境、身体及面料对着装者心理的 影响。 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服装心理学呈现出系统化的研究趋势,从而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服装心理学专著。进入20世纪 60年代,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带动下,服装研究也进人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美国的许多研究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家政 学等都介人了服装心理及行为研究,大量研究成果的取得,使服装社会心理学的学术地位得以确立并保持稳步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美国的服装心理研究进人J爆发式的增长队段,并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发展。学者们系统地研究了 服装对着类者本人的影响,如自尊、帮助行为、慈善行为与着装的关系等;服装对他人行为的影响,如他人的服装在其印象形成、社 会知觉、非语言交往、性格特征、人际交流中的作用等。

服装心理学——精选推荐

服装心理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服装心理学服装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服装行为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服装行为服装行为是服装心理的外化形式或表现形式,个体的服装行为是当时的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的表现。

二、简答题1)你怎样理解服装心理是“人文主义的现实反应”?举例说明历史上的服装存在人本主义与文化主义不相和谐的情况。

人文主义是人本主义与文化主义的简缩,它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你吸收它并去做了,就会融入这一潮流。

人本主义反映到心理学中则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在本世纪后期兴起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一切压制和贬低人性的论调,讲究现实意义的人道。

其研究范围包括人类心理的各个方面,把发展人自身的创造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作为人的动机的基础和目标,力求使人的天性自然流露与发展。

这就为服装的乐观表现提供了意识指导。

文化主义可以说是与科学史同在的,强调人们研究领域的文化特征,带有时代性,重视文化的个性或差异表现。

现代服装只有人本主义和文化主义的和谐,才是有生命力的服装。

而在历史上相背离的表现也很多,往往强调文化的因素而忽略人本的因素,如西方的铁制紧身胸衣、束缚人行动的巨大裙撑,中国的三寸金莲、文革中的军装服,与文化主义相适合,却背离了人本主义。

而有些时代却是而这良好结合的体现,如希腊风格的服装、中国唐代的服装等。

2)举例说明服装对心理的调节作用服装是人的心理外观,服装可以作为一种媒介,是个人获得他想要的、别人在别的情况下所不易表达出来的对他的评价,尤其是及时的正向的评价。

因此服装可以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

如幼儿园的老师不适合穿白大褂,而适合穿活泼有趣的服装,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小朋友的情绪,消除小朋友的紧张和厌恶心理。

自我调节的作用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如农村的学生刚入大学时有些不适应和自卑,大多数不是因为比别人智力差,而是物品比别人少,服装风格与别人不一样,整体形象与别人不一样,从而产生心理压力与不适应,别人的服装风格又不能一下子就学到,于是更自卑。

服装心理学第四章印象魅力与服装

服装心理学第四章印象魅力与服装

Feinberg等(1992年)对不同牛仔服品牌标签
传递的个性信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示。
品牌名称
人格特征
Calvin Klein Gloria Vanderbilt Levi’s
Jordache
无品牌名, 仅有后袋
精力旺盛的、使人感到有兴趣的、 有自信的、有自制力的、成熟的、 知识的
乐观的、形式的、紧张的、感情的、 有教养的、自尊心强的、抑制的、 清洁的、弱的
三、服装与对人行动的影响
服装在人际吸引 中的作用反映了 服装与对人距离 的关系 ,同样, 服装及外观也会 影响对他人的关 系或行动。
对他人要求的同意行动的研究有一些有趣的结 果。如美国有人针对邮寄问卷调查回收率低的 缺点,作为改进的方法之一将调查者的照片同 问卷一同寄给被调查者,结果发现穿不同服装 的调查者照片对回收率有一定影响,而且穿着 休闲便装的照片比穿着正式服装照片回收率高。
思考题
1.服装在印象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2.观察你周围人的穿着打扮,并对他们的个
性、爱好和其它状况进行描述。 3.什么是人际吸引?服装在人际吸引中有什
么作用?
他关于印象形成的基本观点是:印象形 成是所有性格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 中有一种要素是左右印象形成的主要因 素,最早出现的中心词决定第一印象。
三、刻板印象与光环效应
刻板印象是指社 会上对于某一类 事物或某一类人 产生的一种比较 固定的看法,也 是一种概括而笼 统的看法。
刻板印象是指社会 上对于某一类事物 或某一类人产生的 一种比较固定的看 法,也是一种概括 而笼统的看法。
第四章
印象、魅力和 服装
章节结构
第一节 印象形成及其特点 第二节 服装在印象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节 服装和人际吸引

服装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服装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角色与地位的象征 2.人际交往 3.相关群体与服装流行
4.心理因素和服装的关系
1.需要与动机 2.态度与知觉 3.个性和自我概念
第二节 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美国 日本 中国
美国研究状况
上世纪30年代,E.赫洛克(E.B.Hurlock)的《服 装心理学》(1930年),J.C.弗劳格尔 (J.C.Flugel)的《衣服心理学》(1930年);
暂时的装饰包括任何一种易于去除或替换的装 饰(如化妆、染发等);永久的装饰如文身等。
涂色、划痕、疤痕、 文身等早在原始人 中存在,在现代高 度文明的社会中也 偶尔出现,文身是 永久的肉体装饰形 式,如图示独龙族 妇女文面。
与文身相对应的黑 皮肤的人则采用切 痕的办法,用刮胡 刀或其他小刀在皮 肤上刻痕,然后把 刺激物搓在刻痕中, 让其发炎、溃烂, 在皮肤上形成起伏
关于服装的起源学说归纳起来有两类,即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身体保护学说和社会 心理学方面的羞耻说和装饰说,前者出于 人的生理需要,后者反映了在社会生活中 对他意识的发现。
服装的目的
保护身体 个体 传达意义 社会、群体
1.保护上的目的 2.生活活动上的目的
服装的保护功能包 括生理的保护和心 理的保护。
第三节 服装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一、服装心理学的特点
服装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 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并与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美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学科 有密切关系,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比较
类别
研究 重点
研究 立场
研究范围
研究 方法
与服装
相关的 领域
50年代末60年代初, M.E.罗奇(M.E.Roach)和 J.B.埃卡(J.B.Eicher)的《衣服、装饰和社会 体制》(1965年),M.S.拉恩(M.S.Ryan)的 《服装,人类行为的研究》(1966年)和M.J.洪 (M.J.Horh)的《第二皮肤,服装的多学科研究》 (196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服装的功能:实用、社会、审美。

2、服装心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服装心理及行为和服装消费心理及行为两方面。

从广义上来说有(1文化因素和服装的关系2社会因素和服装的关系3心理因素和服装的关系)
三、1什么事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人的着装行为有何变化?
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比较稳定的看法;自我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在生理的自我阶段着装主要是其父母根据婴儿的性别或外貌特征为其装扮并给与不同的期待;社会的自我阶段着装主要是根据儿童性别角色认同和服装行为间的关系其中有自己和父母的意念;心理的自我阶段个体会发展出某些特定的抽象思考能力,以便协调及整合其他人的看法,其装扮形成可被社会接受的行为方式,其服装在此成为认同的某个团体的重要符号。

2、什么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如何形成的?
自我评价是个体与周围环境持续作用的结果;自我评价常常来自于他人的反应、社会的比较和认知的协调三个方面。

3、服装对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的提高有什么作用?
服装是强化自我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同时服装还具有使自我价值感得以恢复的作用;服装还可以用来进行自我保护,某些情况下,当个人的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受到威胁,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采用自我防御机制以解除或降低心理不安感。

四、1服装在印象形成中中有什么作用?
(1)服装和对人的认知: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的衣着服饰来判断他的个性、社会地位和角色、经济状况等,从而形成某种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决定相互交往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其服装得知些隐含的个性理论和对人认知的特点。

2什么是人际吸引?服装在人际吸引中有什么作用?
人际吸引是指在对人认知的基础上,被他人所吸引,产生所谓喜欢或喜爱的感情;
服装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服装的魅力性和服装的类似性。

五、1服装在人际沟通中有哪些功能?
(1、第一印象的传达功能;2人际关系的传达功能;3情感的表达功能;4自我表现功能5印象操作功能)
2利用服装的印象管理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教养的制约;身体状况的制约
3作为符号的服装在人际交往中传递了哪些信息?
(1自我同一性:服装与自我认同感有关,即服装是证明自我存在价值的符号;2价值:服装与个体的价值认同有关,即服装是价值的符号;3感情:服装与人的情感、情绪状态有关,即服装是感情的符号;4态度:服装与人对社会事物的态度有关;5个性:服装与人的行为倾向有关;6状况:服装与个体的状况有关。

六、1什么是从众?人们为什么会有从众行为?
1)从众是指在实际存在或假想存在的群体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而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因为在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假想存在的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作用下,如社会舆论、群体气氛、暗示、时尚等,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促使人们改变了以往的观点和信念,产生符合社会和群体要求的行为。

2什么是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穿着行为有什么影响?
参照群体实际上是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

参照群体能够是人们获得有益的知识;获得回报或者避免惩罚;构成、调整和维持自我认同。

其影响的方式有信息性影响、规范性影响和价值表达影响。

七、1什么是流行?流行有哪些主要特征?
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

特征:新奇性、短暂性、普及性、周期性。

2服装流行的心理机制和动机是什么?
心理机制:有个性追求、自我表现、趋同从众的心理;动机:1追求新奇和变化的动机、2追求差异和他人承认的动机、3从众和适应群体或社会的动机、4自我防卫的动机、5个性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动机。

3服装流行的传播过程可从几个层次分析?每一层次的特点是什么?
服装流行的传播过程可以从个人、群体、社会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析;流行的个人采用过程的特点是个人对流行的知晓、关心、评价、采用、确认效果的心理及行为;而群体传播过程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流行样式从一些人向另一些人的传播、扩散;流行的社会辐射过程是流行现象从去发源地向其他地域社会的传播。

4现代社会中服装流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一个国家或社会政治状况和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时代精神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潮;还有就是人们在物质消费、精神文化、家庭及日常生活领域中的生活方式。

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或偶发事件也会影响服装流行的因素。

九、1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说服装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是习得的行为和各种行为结果的综合体,构成文化的各种要素是一定的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作为物质文化的服装:服装是由形态、色彩和材料通过设计加工制成的物质实体,所以服装也属于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作为社会文化的服装:穿着服装既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作为精神文化的服装:人的着装一方面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人自身存在价值的反应。

2服装的社会规范有哪些类型?他们对人的穿着方式有何影响?
风俗习惯和服装:其对人的着装制约力较弱;道德、禁忌和服装:其具有很明显的价值判断和公众性质,对个人行为、着装的约束力较强;法律和服装:法律是明文规定的,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对人的着装具有强制性;
3服装的价值有哪些类型?
经济的服装价值、感觉的服装价值、理论的服装价值、审美的服装价值、探索服装的价值、宗教的服装价值、权力的服装价值、社会的服装价值。

十二、1服装心理学有哪些研究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预测性研究;特点:探索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描述性:有事先制定好的具体假设、事先设计好的,有结构的测量手段;因果性:处理一个或多个独立变量,控制其他中间变量。

2服装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试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文案研究法2访问研究法3观察研究法4实验研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