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小板数和凝血功能 ➢血红蛋白种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容量及其变化规律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 胚胎期造血或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主要造血部位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月的主要造血 部位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主要造血部位
大多数是成熟的 分叶和杆状核
大多数 原始或稚粒细胞
细 胞
②血液系统疾病 减少 ③理化因素
④单核—巨嗜系统功能亢
进
⑤其他
血小板 HB种类 血容量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与成年人相似 150-250×109/l (15-25万/㎜3)
三种HB(一般正常人RBC内)
HBF 出生时 70%
1岁 <5% 2岁 <2%
女:110-150 淡紫红色
色
功能
携带氧、 二氧化碳
吞噬异物 吞噬抗原 抗凝血
杀菌
抗体复合 参与过
物杀伤寄 敏反应
生虫
复习
很少 多灰蓝色 天蓝色
止血凝血 参与免 吞噬免疫 疫反应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两面凹的 球形D10- 球形10-15 球形10-12 圆形 圆形
圆盘状 12
微米
微米
椭圆形 卵圆形
D>7.5微米 微米
两面凸圆 盘状2-4 微米
细胞核
无
杆状、分 分叶状 S形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 胚胎期造血或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主要造血部位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月的主要造血 部位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主要造血部位
大多数是成熟的 分叶和杆状核
大多数 原始或稚粒细胞
细 胞
②血液系统疾病 减少 ③理化因素
④单核—巨嗜系统功能亢
进
⑤其他
血小板 HB种类 血容量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与成年人相似 150-250×109/l (15-25万/㎜3)
三种HB(一般正常人RBC内)
HBF 出生时 70%
1岁 <5% 2岁 <2%
女:110-150 淡紫红色
色
功能
携带氧、 二氧化碳
吞噬异物 吞噬抗原 抗凝血
杀菌
抗体复合 参与过
物杀伤寄 敏反应
生虫
复习
很少 多灰蓝色 天蓝色
止血凝血 参与免 吞噬免疫 疫反应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两面凹的 球形D10- 球形10-15 球形10-12 圆形 圆形
圆盘状 12
微米
微米
椭圆形 卵圆形
D>7.5微米 微米
两面凸圆 盘状2-4 微米
细胞核
无
杆状、分 分叶状 S形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课件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1. 皮肤黏膜(口唇、甲床苍白) 2. 疲劳无力、不爱活动 3. 体重不增
4. 髓外造血表现 5. 肝脾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非造血系统: 1. 消化系统 ➢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异食癖,口腔炎 2. 神经系统 ➢ 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智力低下 3. 心血管系统 ➢ 心率加快,心脏扩大 其他:反甲、毛发枯黄等
点
• 口服元素铁、不良者注射铁剂 • 疗程: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 3. 输血治疗:严重贫血伴感染
护理评估
1.既往史: 母孕史、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 2.身体状况: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3.心里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缺氧有关 营养失调 知识缺乏 有感染的危险
重 点
反甲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2. Hb降低较RBC明显: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 骨髓象: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3. 有关铁代谢的检查
4. 血清铁<10.7umol/L 总铁结合力>62.7umol/L 5.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血清铁蛋白<12ug/L
治疗要点
1. 去除病因 2. 铁剂治疗:重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重 病因
点
1. 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孕母严重 缺铁性贫血
2. 铁摄入不足:辅食、偏食挑食 3. 生长发育快:婴儿期、早产儿 4. 铁丢失过多或吸收减少:鲜牛奶、慢性
腹泻、钩虫病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1. 对造血的影响 贫血 2. 对非造血系统的影响
精神行为、消化吸收、免疫 口腔炎、舌炎、胃酸缺乏、反甲
临床上,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化学染色表现,
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 胞白血病两大类。小儿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最多。 这两大类中又各有多种型别。目前国内外主张根据增生 细胞的形态(包括组织化学染色)、增生细胞染色体改 变和增生细胞的免疫表型综合分析进行分类,即MIC分类 方法,将急性白血病的类型及型别严格区分。严格的分 类、分型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密切关系。
任务六-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评估患儿认知和心理状况
制定康复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 包括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恢复 社会功能等。
了解患儿的认知和心理状况,以便更 好地与患儿沟通,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训练方法与实施
运动康复
根据患儿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营养康复
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康复计划,确 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患儿休息与 活动,促进康复。
饮食护理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 供给。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的发生。
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刺激性、 坚硬食物。
对于严重贫血患儿,可适当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
药物治疗与护理
遵照医嘱给药,确保药物剂量 准确,避免不良反应。
任务六-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 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原则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心理护理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康复护理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预防保健
01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CHAPTER
日常护理
0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 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 感染。
02
合理安排患儿饮食,保 证营养摄入,增强免疫 力。
03
注意患儿个人卫生,定 期洗澡、换洗衣物。
04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和 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 劳。
症状护理
01
02
03
04
对于贫血症状,注意观察患儿 面色、呼吸等变化,及时输血
或补充铁剂。
对于出血症状,注意止血,保 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
制定康复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 包括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恢复 社会功能等。
了解患儿的认知和心理状况,以便更 好地与患儿沟通,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训练方法与实施
运动康复
根据患儿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营养康复
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康复计划,确 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患儿休息与 活动,促进康复。
饮食护理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 供给。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的发生。
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刺激性、 坚硬食物。
对于严重贫血患儿,可适当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
药物治疗与护理
遵照医嘱给药,确保药物剂量 准确,避免不良反应。
任务六-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 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原则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心理护理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康复护理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预防保健
01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CHAPTER
日常护理
0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 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 感染。
02
合理安排患儿饮食,保 证营养摄入,增强免疫 力。
03
注意患儿个人卫生,定 期洗澡、换洗衣物。
04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和 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 劳。
症状护理
01
02
03
04
对于贫血症状,注意观察患儿 面色、呼吸等变化,及时输血
或补充铁剂。
对于出血症状,注意止血,保 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
《儿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ppt课件

剂是右旋糖酐铁、山梨醇枸橼酸铁等。
输血治疗:一般不用,适用于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
或明显感染者,输血或浓缩红细胞
三、营养性贫血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7.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的供应不足、吸收
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及年长患儿缺乏营养知识和本病的防
1.概
念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 细胞性贫血。其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应用 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2.病
因
摄入不足:饮食中缺乏瘦肉、肝、肾及绿色蔬菜,可 致B12和叶酸缺乏;单纯羊乳喂养者,可致叶酸缺乏
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快,严重感染
吸收或代谢障碍:内因子缺乏、肠炎等 药物影响:广谱抗生素、抗叶酸制剂、抗癫痫药
学龄儿多见,女孩多于男孩,病程超过12个月
起病缓慢,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可 持续或反复发作,约1/3患儿发病数年后自然缓解
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4.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血小板常<100×109/L;可有贫血,出血时
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分类中幼稚巨核细
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使某些酶的活性
降低,使细胞功能紊乱;引起组织器官异常,如口炎、指甲异
常等;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
三、营养性贫血
(贫血貌),易疲乏无力,年
长儿头晕、眼前发黑、耳鸣;
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概
念
由于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 导致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输血治疗:一般不用,适用于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
或明显感染者,输血或浓缩红细胞
三、营养性贫血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7.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的供应不足、吸收
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及年长患儿缺乏营养知识和本病的防
1.概
念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 细胞性贫血。其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应用 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2.病
因
摄入不足:饮食中缺乏瘦肉、肝、肾及绿色蔬菜,可 致B12和叶酸缺乏;单纯羊乳喂养者,可致叶酸缺乏
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快,严重感染
吸收或代谢障碍:内因子缺乏、肠炎等 药物影响:广谱抗生素、抗叶酸制剂、抗癫痫药
学龄儿多见,女孩多于男孩,病程超过12个月
起病缓慢,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可 持续或反复发作,约1/3患儿发病数年后自然缓解
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4.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血小板常<100×109/L;可有贫血,出血时
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分类中幼稚巨核细
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使某些酶的活性
降低,使细胞功能紊乱;引起组织器官异常,如口炎、指甲异
常等;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
三、营养性贫血
(贫血貌),易疲乏无力,年
长儿头晕、眼前发黑、耳鸣;
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概
念
由于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 导致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或丢
失过多有关
活动无耐力: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与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及患儿缺乏营养知识和疾病
的防护知识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一般不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尽量自我照护,以不感到疲乏为度 保持患儿心情愉快,防止烦躁、哭闹而
思考
1.该患儿的诊断是什么?现存的主要护 理问题有哪些?(至少3个)
2.如何给予该患儿全面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概念
体内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贫 血
临床特点 小细胞、低色素性 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 铁剂治疗有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后漱口
4.正确应用铁剂的护理
注射铁剂护理 防止过敏反应 面部潮红、头痛、肌肉关节
疼痛、荨麻疹等。
防止硬结形成 注射处肌肉丰厚,经常更换
注射部位,注射速度要慢,必要时局部干热敷。
避免皮肤染色 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
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
正确应用铁剂的护理
疗效观察
网织红细胞 3~4天 ↑,7~10天达最高 2~3周后↓渐至正常
<60 <30
病例分析 1
患儿,女,7岁,主诉:间断面色苍黄7月余 因心情抑郁而出现食欲差,饭量减少,挑食,很少吃 蔬菜及肉类,随后渐出现面色苍黄,并逐渐加重,伴 疲乏、多汗、不爱运动。 体格检查:T:36.7。C,P96次/分,R25次/分, Wt18kg,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黄。眼结膜苍白, 咽不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不大,律 齐,心音可,未闻及杂音。腹软,指(趾)甲床苍白。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9.8×109/L,中性粒细胞34%, 淋巴细胞63%;RBC2.9×1012/L,Hb65g/L,MCV68fl, MCH16.8pg,MCHC24.6g/L;PLT314×109/L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04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 排患儿作息时间,保证 充足睡眠。
饮食与营养
01
02
03
04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
均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
注意补充水分,保持患儿体内 水分平衡。
对于食欲不振的患儿,可采取 少量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
贫血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影响,容易出现贫血症状。为预防贫血, 应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食 物。同时,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贫血并进行干预。
处理贫血
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贫血症状,应根据贫血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输血、口服铁剂 、叶酸等。同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防止因贫血引发其他并发症。在处 理贫血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从根本上解决贫血问题。
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预防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为预 防感染,应保持病房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限制探视人员, 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口腔、皮肤、肛周等部位的护理 ,保持患儿个人卫生。
感染控制
一旦发现患儿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儿免疫力,促进感染控制。
04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与需求
恐惧和焦虑
社交需求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可能因对疾病和治 疗过程的不了解而感到恐惧和焦虑, 需要得到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注和安 慰。
患儿需要与同龄人交往,参与集体活 动,家长和医护人员应鼓励患儿参加 适当的社交活动,满足其社交需求。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常见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04
贫血
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 等。
出血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 龈出血等。
感染
发热、寒战、咳嗽、腹痛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 巴结肿大。
病因与病理生理
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
感染
其他因素
病理生理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与遗 传有关,如地中海贫血、 血友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 血液系统疾病,如自身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疾病和治疗过程的特 殊性,患儿容易产生对疼 痛的恐惧和对陌生环境的 紧张感。
渴望关注与陪伴
患儿在患病期间特别需要 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心与 陪伴,以满足其情感需求。
对治疗的不理解
由于年龄较小,患儿可能 不理解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容易产生抵触和焦虑情绪。
沟通技巧与心理疏 导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游戏与音乐疗法
在与患儿沟通时,应使用简单易懂的 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医学术语。
利用游戏和音乐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减轻其焦虑和疼痛感。
鼓励表达与倾听
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恐惧,耐 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家属参与与支持
提供家庭护理培训
向家长传授家庭护理技巧,如病情观察、药物使用等,使其更好 地照顾患儿。
建立支持网络
为家长提供与其他患儿家长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护理经验,减轻 其心理压力。
鼓励家长参与心理疏导
指导家长如何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参与心理疏导过程,增 强患儿的治疗信心。
04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康复 与预后
康复训练与功能锻炼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环境因素的控制与改善
减少辐射暴露
01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如减少X光检
查频次,避免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中。
减少感染风险
02
患儿应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降低感染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
03
合理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
03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饮食 护理
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维持营养平衡
造血系统疾病会导致患儿体内血 液成分发生变化,易出现贫血、 出血等症状,合理的饮食护理有 助于维持营养平衡,促进患儿的
康复。
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的饮食可提供足够的营养物 质,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
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
预防并发症
通过饮食护理,可有效预防因营 养不足而导致的并发症,如营养
03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的患儿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应控制患儿的零食摄入量
,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脂肪。
饮食误区与纠正方法
误区一
忽视患儿的饮食需求。纠正方法:应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和 年龄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物 质。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疏导
心理评估
及时对造血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儿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以便 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
心理疏导
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采取心理疏导措施,如心理 咨询、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儿缓解情绪压力,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07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预防 与控制
12.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较少 >6个月
30-50%数年后自愈
>50X109/L 明显增多 产板巨核减少
.
31
.
32
.
33
治疗
• 一般治疗:
• 药物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的松 1.5-2mg/kg.d,
BPC>60×109/L减量,总疗程<4周 冲击疗法 地塞米松 1.5-2.0mg/kg.d
甲基强的松龙 15-30mg/kg.d
三、血容量 新生儿约占体重10%,儿童8%-10%, 成人6%-8%
.
6
贫血(anemia)
• 贫血的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 白量低于正常
• 全国小儿血液会议定: 根据WHO海拔为0时 Hb: 新生儿<145g/L、1〜4月<90g/L、 4〜6月<100g/L、6月〜6岁<110g/L、 6岁〜14岁<120g/L者为贫血
16
IDA的诊断
• 临床诊断 • 明确缺铁的病因: • 体检:
• 实验室诊断
.
17
.
18
.
19
实验室诊断
• 血象:小细胞地色素性贫血,RBC大小不 等,苍白区扩大,网织正常或轻度 下降.MCV↓、MCH↓、MCHC↓
• 骨髓:粒:红倒置,核浆发育不平衡(胞 桨发育落后胞核)
• 铁的血清学检查:
• 高发年龄6月-2岁
.
1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机理
• 体内总铁储存不足: 早产、双胎(胎胎、 胎母输血)
• 铁摄入量不足: 乳制品含铁少吸收率低, 不及时添加辅食
• 生长发育因素: 体重增加、血容量随之增 加、需铁增加
• 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牛奶过敏致肠出血、 寄生 虫、消耗增多、腹泻时排铁
30-50%数年后自愈
>50X109/L 明显增多 产板巨核减少
.
31
.
32
.
33
治疗
• 一般治疗:
• 药物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的松 1.5-2mg/kg.d,
BPC>60×109/L减量,总疗程<4周 冲击疗法 地塞米松 1.5-2.0mg/kg.d
甲基强的松龙 15-30mg/kg.d
三、血容量 新生儿约占体重10%,儿童8%-10%, 成人6%-8%
.
6
贫血(anemia)
• 贫血的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 白量低于正常
• 全国小儿血液会议定: 根据WHO海拔为0时 Hb: 新生儿<145g/L、1〜4月<90g/L、 4〜6月<100g/L、6月〜6岁<110g/L、 6岁〜14岁<120g/L者为贫血
16
IDA的诊断
• 临床诊断 • 明确缺铁的病因: • 体检:
• 实验室诊断
.
17
.
18
.
19
实验室诊断
• 血象:小细胞地色素性贫血,RBC大小不 等,苍白区扩大,网织正常或轻度 下降.MCV↓、MCH↓、MCHC↓
• 骨髓:粒:红倒置,核浆发育不平衡(胞 桨发育落后胞核)
• 铁的血清学检查:
• 高发年龄6月-2岁
.
1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机理
• 体内总铁储存不足: 早产、双胎(胎胎、 胎母输血)
• 铁摄入量不足: 乳制品含铁少吸收率低, 不及时添加辅食
• 生长发育因素: 体重增加、血容量随之增 加、需铁增加
• 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牛奶过敏致肠出血、 寄生 虫、消耗增多、腹泻时排铁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件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对 于某些难治性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免疫治疗的探索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小儿血液系统疾病中展现出良 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学研究
01
深入探讨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更多思路。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患儿的基因型、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03
继续探索和研发新型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
,以期为患儿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谢谢
THANKS
案例一:小儿贫血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小儿贫血的诊疗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 等环节,重点强调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案例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 治疗方案等环节,重点强调个体化治疗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绪论
CHAPTER
血液系统的基本概念
血液系统是人体内负责产生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维持 体内液体平衡、免疫功能和运输
白细胞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对 于某些难治性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免疫治疗的探索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小儿血液系统疾病中展现出良 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学研究
01
深入探讨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更多思路。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患儿的基因型、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03
继续探索和研发新型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
,以期为患儿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谢谢
THANKS
案例一:小儿贫血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小儿贫血的诊疗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 等环节,重点强调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案例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 治疗方案等环节,重点强调个体化治疗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绪论
CHAPTER
血液系统的基本概念
血液系统是人体内负责产生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维持 体内液体平衡、免疫功能和运输
白细胞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因
RBC内在异常
分 类
2、溶血性 RBC外在因素
3、失血性
急性 慢性
➢3.按贫血时RBC形态分类:
正常值
正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MCV(fl) MCH(pg) MCHC(%)
80~94 80~94
>94 <80 <80
28~32 28~32
>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38
–诊断标准:
<6月者: ⑴生理性贫血:为轻度贫血(Hb>90g/L) 水平 ⑵病理性贫血:新生儿期:Hb<145g/L
1~4月 : Hb<90g/L 4~6月: Hb<100g/L
– 6月~6岁: Hb<110g/L – 6岁~14岁:Hb<120g/L
– 海拔每↑1000米,相应诊断标准中 Hb↑4%
小儿造血特点
胚 胎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 主要造血部位(胎儿早期)
期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
造
月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中期)
血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
主要造血部位(胎儿后期)
• 胚胎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不是 截然分割的。
生后造血
• 1.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各种
血细胞。
•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三种HB(一般正常人RBC内)
HBF 出生时 70%
HB 30%
HBA2 <1%
1岁 <5%
2岁 <2% 95% 2-3%
新生儿占体重 10%(300ml)
儿童(10岁) 8—10%
成人
6—8 %
小儿贫血
• 一、概念 –单位体积末梢血中的RBC数 和Hb量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 明显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 血。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5-7y前):红髓多,黄髓少 年长儿:红髓少,黄髓多
❖2.髓外造血(EMH)
正常小儿正常情况下髓外造血极少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 溶血、贫血、骨髓异常细胞浸润、骨 髓纤维化等情况),由于小儿生后头 几年(5-7岁前,尤其是婴儿期)缺少 黄髓,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甚少,此时 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 儿期造血状态,称为EMH。
【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铁剂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休息、保护心功能。 根据消化能力,适当↑铁质食物。 注意饮食合理搭配。 轻度贫血→改善喂养可恢复 中度以上贫血→配合药物治疗 2、去因治疗: 安排饮食、饮食习惯、食物组成,偏食纠正; 驱虫、治疗肠道畸形、控制慢性出血。
♨铁在体内储存不足:
胎儿后期储铁量最多
♨铁的入量不足:
正常婴儿铁的需要量0.6mg/d,食物是获得 铁的主要来源。乳类含铁量均少。
单纯乳类喂养、年长儿偏食
♨生长发育快:
生后3~4个月时,先天储铁已经用尽,小 儿生长快,血容量增加快,需铁量多。
♨吸收障碍: ♨铁的丢失过多:
①慢性失血 ;②大量牛奶喂养
• 二、贫血的分类方法: 1.按贫血的程度分类:
轻度 中度
Hb
90~ 60~
(g/L) 120 90
RBC 3~4 2~3
×1012 /l
重度 极重度 30~60 <30
1~2 <1
贫血分类
营养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
1. RBC和 再生障碍性贫血: HB 生成 其他:感染 炎症及癌性贫血 不足
慢性肾脏病贫血
• 出生时:N 0.65 L 0.30
• 4-6天:第一次交叉
•
然后:L 0.60 N 0.35
•
4-6岁:第二次交叉
•
7岁后:达成人比例
白细胞分类变化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4-6d
4-6y
白细胞分类变化图示
血小板
HB种 类
血容量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与成年人相似 150-250×109/l (15-25万/㎜3)
血浆
小儿血液特点
• 一、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RBC数:由高→低,出生时5.0×1012-7.0×1012/L –Hb量:由高→低,出生时150-220g/L –RBC特性: 1、出生时为大细胞 2、出生RBC寿命短,足月儿为80-100d,早产 儿为60-80d 网织红细胞数:高→低→正常
<3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rt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一、概述: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合成减 少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
二 病因:
三 临床表现 –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缓慢,6-24月 最多见。
•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 腔黏膜、甲床明显。乏力、头晕。
•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淋巴结肿 大。
• 3、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可有异 食癖、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Physiological anemia
2-3月出现 轻度贫血
※ 生理性贫血
❖二、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高→低→成人水平
–白细胞分类:
生理性贫血
–时间:生后一周开始下降,至2-3月(8-
12周)达最低,6月时恢复正常水平,平均 每周下降Hb10g/L
–程度:轻度贫血,自限性。
足月儿最低100-110g/L 早产儿最低70-90g/L,早产儿出现早而重
–意义:有利于确定病理性贫血的诊断标
准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 4、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不安、萎靡不 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 5.粘膜的改变:口角炎、舌 炎、舌乳头萎缩。咽下困难, 或咽下梗阻感
• 6.皮肤:皮肤干燥、角化、 萎缩无光泽。毛发易断易脱。 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甚至呈 勺状,亦称反甲。
• 7、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率增快、 心脏扩大。
• 8、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合 并感染。
胚胎期(或胎儿期) 造血变化图
复习
男性:4.0-5.5 ×1012/l RBC 女性:3.5-5.0 ×1012/l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红细胞 WBC
嗜碱性粒细胞:0-0.75%
血液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1-8%
Pt (100-300) ×109/l
因
RBC内在异常
分 类
2、溶血性 RBC外在因素
3、失血性
急性 慢性
➢3.按贫血时RBC形态分类:
正常值
正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MCV(fl) MCH(pg) MCHC(%)
80~94 80~94
>94 <80 <80
28~32 28~32
>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38
–诊断标准:
<6月者: ⑴生理性贫血:为轻度贫血(Hb>90g/L) 水平 ⑵病理性贫血:新生儿期:Hb<145g/L
1~4月 : Hb<90g/L 4~6月: Hb<100g/L
– 6月~6岁: Hb<110g/L – 6岁~14岁:Hb<120g/L
– 海拔每↑1000米,相应诊断标准中 Hb↑4%
小儿造血特点
胚 胎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 主要造血部位(胎儿早期)
期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
造
月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中期)
血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
主要造血部位(胎儿后期)
• 胚胎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不是 截然分割的。
生后造血
• 1.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各种
血细胞。
•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三种HB(一般正常人RBC内)
HBF 出生时 70%
HB 30%
HBA2 <1%
1岁 <5%
2岁 <2% 95% 2-3%
新生儿占体重 10%(300ml)
儿童(10岁) 8—10%
成人
6—8 %
小儿贫血
• 一、概念 –单位体积末梢血中的RBC数 和Hb量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 明显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 血。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5-7y前):红髓多,黄髓少 年长儿:红髓少,黄髓多
❖2.髓外造血(EMH)
正常小儿正常情况下髓外造血极少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 溶血、贫血、骨髓异常细胞浸润、骨 髓纤维化等情况),由于小儿生后头 几年(5-7岁前,尤其是婴儿期)缺少 黄髓,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甚少,此时 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 儿期造血状态,称为EMH。
【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铁剂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休息、保护心功能。 根据消化能力,适当↑铁质食物。 注意饮食合理搭配。 轻度贫血→改善喂养可恢复 中度以上贫血→配合药物治疗 2、去因治疗: 安排饮食、饮食习惯、食物组成,偏食纠正; 驱虫、治疗肠道畸形、控制慢性出血。
♨铁在体内储存不足:
胎儿后期储铁量最多
♨铁的入量不足:
正常婴儿铁的需要量0.6mg/d,食物是获得 铁的主要来源。乳类含铁量均少。
单纯乳类喂养、年长儿偏食
♨生长发育快:
生后3~4个月时,先天储铁已经用尽,小 儿生长快,血容量增加快,需铁量多。
♨吸收障碍: ♨铁的丢失过多:
①慢性失血 ;②大量牛奶喂养
• 二、贫血的分类方法: 1.按贫血的程度分类:
轻度 中度
Hb
90~ 60~
(g/L) 120 90
RBC 3~4 2~3
×1012 /l
重度 极重度 30~60 <30
1~2 <1
贫血分类
营养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
1. RBC和 再生障碍性贫血: HB 生成 其他:感染 炎症及癌性贫血 不足
慢性肾脏病贫血
• 出生时:N 0.65 L 0.30
• 4-6天:第一次交叉
•
然后:L 0.60 N 0.35
•
4-6岁:第二次交叉
•
7岁后:达成人比例
白细胞分类变化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4-6d
4-6y
白细胞分类变化图示
血小板
HB种 类
血容量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与成年人相似 150-250×109/l (15-25万/㎜3)
血浆
小儿血液特点
• 一、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RBC数:由高→低,出生时5.0×1012-7.0×1012/L –Hb量:由高→低,出生时150-220g/L –RBC特性: 1、出生时为大细胞 2、出生RBC寿命短,足月儿为80-100d,早产 儿为60-80d 网织红细胞数:高→低→正常
<3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rt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一、概述: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合成减 少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
二 病因:
三 临床表现 –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缓慢,6-24月 最多见。
•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 腔黏膜、甲床明显。乏力、头晕。
•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淋巴结肿 大。
• 3、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可有异 食癖、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Physiological anemia
2-3月出现 轻度贫血
※ 生理性贫血
❖二、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高→低→成人水平
–白细胞分类:
生理性贫血
–时间:生后一周开始下降,至2-3月(8-
12周)达最低,6月时恢复正常水平,平均 每周下降Hb10g/L
–程度:轻度贫血,自限性。
足月儿最低100-110g/L 早产儿最低70-90g/L,早产儿出现早而重
–意义:有利于确定病理性贫血的诊断标
准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 4、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不安、萎靡不 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 5.粘膜的改变:口角炎、舌 炎、舌乳头萎缩。咽下困难, 或咽下梗阻感
• 6.皮肤:皮肤干燥、角化、 萎缩无光泽。毛发易断易脱。 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甚至呈 勺状,亦称反甲。
• 7、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率增快、 心脏扩大。
• 8、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合 并感染。
胚胎期(或胎儿期) 造血变化图
复习
男性:4.0-5.5 ×1012/l RBC 女性:3.5-5.0 ×1012/l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红细胞 WBC
嗜碱性粒细胞:0-0.75%
血液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1-8%
Pt (100-300) ×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