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孟禄;(四)劳动(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教育的概念:

(一)广: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二)狭:学校教育。

(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①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废科举,兴学校”。

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③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四、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夏代”就有学校教育形态,“西周”以后比较完备,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含“文武”两方面,称“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潮: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孔子的《论语》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2、墨家以“兼爱”和“非功”为教,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3、道家的核心是“无为”,主张回归自然;

4、《礼记》中的《学记》主张教学相长和循序渐进地开导学生,是罕见的遗产。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问答—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主张灵魂是人的本质,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

3、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全面发展教育。

三、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卢梭的《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原则;

3、洛克的《教育漫话》有“白板说”和“绅士教育”,主张国家、民主教育。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教育学成为规范学科始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他的《教育学讲

授纲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

基础,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有很大影响。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对20世纪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凯洛夫的《教育学》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951引入中国。

要点:1、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述的教育学家是夸美纽斯。

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1878年张焕纶的上海正蒙书院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3、1897年盛宣怀的南洋公学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4、1904年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是义务教育首次在我国实行。

5、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国民教育之父”。

6、1985年5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立法

施义务教育。

7、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我国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8、1992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成为《义务教育

法》相配套的行政法则。

9、《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宪法》,它的立法宗旨包括发展基础教育、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学制有“六三

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11、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12、我国的教育体一般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

第二节:小学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二)激励作用;(三)评价作用。

二、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人们的教育思想。

三、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一)德育;(二)智育;(三)体育;(四)美育;

(五)劳动技术教育。

要点:1、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

为重点”。

3、能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

4、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儿童身心发展的概述

一、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方面:

(一)生理发展;(二)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地发展。

二、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

(二)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华生、洛克。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皮亚杰揭示个体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柯尔伯格揭示个体道德认知规律—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关键期;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二节: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一、遗传—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环境—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包括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要点:1、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2、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3、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打好基础。

4、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学生

一、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一)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它包括三个方面:

1、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2、学习权;3公正评价权。

(二)学生的人身权—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权利。

第二节: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