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高三7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藏族自治州高三7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1. (6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前台”。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这种“公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台”。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24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早上起床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说实话,悲催的真相是,我们的内心一如过去那样热衷表演,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PS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换个说法,这叫互联网思维。

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不断增多,我们今天不但要“线上”而且要“线下”的表演,从线上演到线下,每一个不断扩大的前台都占用了我们过多的表演时间。并且,如今的我们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希腊戏剧中的唱诗班。留言、点赞、转发……让我们成为了无比疲惫的演员。我想询问的是,当硕大无朋的“前台”不断侵占我们的生活之时,当我们的“后台”已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生活中是否有某些重要的东西正在失衡,在倾塌?

(孙骁骥《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台”是人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积累人际资本,是为了自己获得机会。

B . “后台”是把自己从“前台”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地方,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通常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C .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不断增多,因此,人们已经无力摆脱过多的“前台”表演。

D . 微信朋友圈让今天的人们每天24小时都处于“前台”的状态,人们的每一秒钟都贡献给了廉价表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以移动互联时代为界限,进行鲜明对比,论证戈夫曼“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地退缩、减少的观点。

B . 戈夫曼将生活的表演与“前台”进行类比论证,其中包括人在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方面的表现,维持自我展示的美好形象。

C . 戈夫曼的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问题,以微信朋友圈为实例,论证了“公共人格”具有虚伪的特点。

D . 文字末尾阐释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多样性,论证“后台”与“前台”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表达了对我们“后台”面临困境的担忧。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台”注重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甚至人类的阅读和学习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谈资,所以人们应该退出“前台”。

B . 人们在“后台”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多的戏剧成分,往往会是真实面目的呈现和真实情感的流露。

C . 几张PS痕进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和留言、点赞、转发……这些廉价的表演,无非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D . “前台”不断地在延展,“后台”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人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虚伪。

2. (18分)(2016·青羊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四家书楼

谈歌

乾隆初年,保定读书风气渐盛,藏书风气空前。其中最有名声的藏书者是丁聚会,其次有郝伯力,王家惠,郑

子森。四人从小一起长大,经常一起切磋,谈书论诗。四家人关系相处和睦,来来往往,应付唱酬,情感自然愈演愈深。丁家是保定城内藏书行里首推的第一,丁聚会的父亲丁延祺卧病在床之后,长子丁聚会便接手了这些藏书。丁聚会的同胞弟弟丁聚合,在北京做生意,据说生意很是红火……

这几年丁聚会一改深入简出的习性,开始出入酒楼茶肆,又常常去城中的赌坊逍遥。据说他总是不计输赢地豪赌。发展到后来他便举债进赌坊,郝伯力、郑子森、王家惠三家都被丁聚会借过大笔银两,转眼两年过去,丁聚会已经债台高筑,至今也没有还贷的动静。三人深深叹息一向稳重持家的丁聚会如何走到这一步田地,商议既然劝解丁聚会无效,也应与丁延祺老先生讲明白,让此事有个了结。

到了丁宅,门人传话只请郝伯力进去。一个时辰后,郝伯力冷着一张脸,闷闷地讲,丁延祺老人病得很重,有些神志不清了。三人商议求见丁聚会的妻子冯氏。冯氏木着一张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听三人讲述。三人说过后,客厅一片沉默。三人好生无趣,便起身告辞。

三人走在街上,郝伯力说道:“聚会败家,已成定局。我相信聚会是不会白白赖账的。只要催得紧,他必定将藏书抵债。再说聚会的胞弟丁聚合,只在银子上看得要紧,诗书上却无一点儿兴趣。丁老人朝不保夕,聚会已经变得这样,又没有后人,丁家藏书到此缘分便是尽了。若是到了聚合手里,岂不是要尽其所有货与了书商吗?”

面对三人的讨债,丁聚会长叹道:“我往日待你们三个不薄,几十年的交情,书友一场,如此相逼,是否有些过分了?”郝伯力冷笑道:“谁不知道聚会兄家中藏书万册有余,如何不以此抵账?”丁聚会怔了片刻,哀哀地说:“我今日就与你们做一个了断,拿我的藏书抵账就是了。”说罢步子软软地向家中走去。

城中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越下越猛。清点书册,谈好价钱,打包装箱,搬上马车,三人各自引领着装满书籍的马车走了。车载很重,车轮转动得吃力,压迫得积雪痛苦地作响。

这一夜丁延祺老人去世,两个时辰后丁聚会去世。

丁聚合匆匆赶回,他还带来一个姓李的书商,早已经将丁家的藏书讲好了价钱。丁聚合得知家中的藏书已经被丁聚会抵了债,气愤得说不出话来,书商也气急败坏地索回了定金,泄气地走了。

郝伯力等三人吊唁后出了丁家,郑子森感慨万端说:“伯力兄,你催逼借贷,竟是为了保存那些藏书呀。”郝伯力叹道:“这是丁老人的一片苦心啊。那日我三人索债,丁老先生单独叮嘱我:逼迫聚会用藏书抵账。这些藏书丁家已经传了九代,他万不想被后人换了银子挥霍一空,他知道我等都是藏书之人,便要我等借着索债的口实收藏这些书继以传世,他唯恐你二人心慈面软迁就了聚会这才瞒过。”郝伯力接着郑重地说:“切记告诉自家后人,这些书传之后世,是我等的职责啊。”

丁聚合将宅子卖给了族人,分给冯氏一笔钱,让冯氏回娘家,便回北京了。郝伯力等三人为冯氏送别。冯氏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