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小学将学与玩真正融合进特色课程

合集下载

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习科学

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习科学

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习科学发布时间:2021-09-03T10:09:18.1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1期作者:廖冰冰[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能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阶段,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知识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而生活化科学教学模式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廖冰冰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振中学校 325300【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能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阶段,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知识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而生活化科学教学模式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079-01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是为小学生打开了一扇利用科学知识来审视世界的大门。

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还能为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埋下一颗种子。

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科学教师仍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小学科学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的一门重要学科。

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启蒙为主,让学生能够对新事物进行了解和探索的引导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活力知行,乡情绵延——儿童经验本位下“小脚丫”体验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活力知行,乡情绵延——儿童经验本位下“小脚丫”体验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活力知行,乡情绵延——儿童经验本位下“小脚丫”体验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发布时间:2022-05-25T02:42:58.24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9期作者:胡英[导读] 教育具有传承和更新文化的功能,地方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程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爱生活、爱家乡”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基于地方文化资源,以“小导游”为载体,把“学”和“游”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自然、人文、社会”三维度要素,拓宽课程实施路径,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开发出一套具有灵活性、地方性和实践性的园本化体验课程。

胡英浙江省宁海县深甽镇中心幼儿园315614摘要:教育具有传承和更新文化的功能,地方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程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爱生活、爱家乡”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基于地方文化资源,以“小导游”为载体,把“学”和“游”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自然、人文、社会”三维度要素,拓宽课程实施路径,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开发出一套具有灵活性、地方性和实践性的园本化体验课程。

关键词:小脚丫体验课程地方文化传承小导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将地方文化与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有机结合,让幼儿从小接触地方文化,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为此,我园充分利用家乡周边的资源,从地方课程着手,以“小导游”为载体,把“学”和“游”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并感悟生活——“小脚丫”体验课程应运而生。

一、明晰“小脚丫”理念,确定“三维度”体验目标 “小脚丫”顾名思义就是幼儿以“小导游”的身份,引导游览,向同伴或他人介绍家乡的地方文化。

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引导幼儿感悟熟悉的生活环境并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增进对家乡的了解,萌发爱家乡的情感,从而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以此来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性格品质,这就是“小脚丫”体验课程。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作者:孙慧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20期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

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教师不再一味以灌输的方式授课,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得到重视。

在语文课堂中各种有益的教学方法不断被尝试。

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所收获。

一、设置游戏和比赛互动,体验乐趣游戏和玩乐,是小学生的天性。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

游戏和比赛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中选取,方式要游戏化,最好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识,并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

同时,还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很难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长时间阅读,用传统方法强行约束学生阅读并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适得其反。

而阅读是学生今后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适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集中精神读书。

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字后,分配给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的任务。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扮演充满期待,在课后对照课文反复演练,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能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领会课文的内在含义,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听、写、读、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任务很明确,除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关键是培养学生听、写、读、说的能力。

我们的语言教学,大可以打破课本的局限,专门对学生进行听、写、读、说的训练。

打破课本的局限,不是完全抛弃课本。

一学期的课程中,可精选8―10篇学习(一般是一种文体1―2篇),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思想内容、分析篇章结构、分析艺术特色。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探索新时期融合型美育课程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探索新时期融合型美育课程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探索新时期融合型美育课程■本刊记者彭之梅李益众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游客不爱逛美术馆?大意是说:环游欧洲,发现有很多中国游客,但在各大美术馆却鲜有中国人的身影。

并不是中国人天生缺乏艺术欣赏能力,而是我们的教育缺少对艺术与美学的教育和引导。

学生整日埋头题海中,没有机会去欣赏和体验那些美好的艺术作品。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一类孩子,要么埋头“苦画”,要么投身艺考。

艺术,成为他们攫取名和利的“敲门砖”。

技艺高超,可对艺术的热爱,对美的感受,被抛诸脑后。

在新时期,我们该如何理解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如何实现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如何通过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有着80年办学历史的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在探索“愉快教育”的进程中,将艺术教育作为六大办学特色之一,成功创建了“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特别是近年来,龙江路小学对融合型美育课程的思考与探索,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突破认识局限从艺术教育走向审美教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是龙江路小学六大办学特色之一。

20世纪80年代,龙江路小学的艺术教育是从艺术本位出发,以艺术学科教学为主要阵地,注重传授艺术技能。

20世纪90年代,龙江路小学的艺术教育聚焦于人的发展,通过艺术的手段培养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注重其德育功能。

美育作为偏重感性方面的教育,当然不仅仅与德育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21世纪以来,龙江路小学向艺术教育的更深处漫溯,不断拓展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龙江路小学校长杨尚薇说,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强调艺术与教育的辩证统一,将审美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全方面,统筹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资源,注重通过美育提高孩子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合力。

语文微课程:让学习真正发生——兼谈《将相和》同课异构微课程教学设计

语文微课程:让学习真正发生——兼谈《将相和》同课异构微课程教学设计

语文微课程:让学习真正发生——兼谈《将相和》同课异构微课程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1-03-01T09:25:10.140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1期作者:胡雪瑞[导读] 微课程,因其容量小、时间短、基元化、自足性、易传播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胡雪瑞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微课程,因其容量小、时间短、基元化、自足性、易传播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和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的网络教研团队基于对微课程特点的深入理解和有效把握,对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进行同题异构(以下简称前进小学的设计和唯亭学校的设计),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用精彩的设计诠释了微课程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两所学校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

一、多维思考,内容聚焦微课程是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精细化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课程包。

一个课程仅围绕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前进小学的设计根据《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古典文化”主题中的一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邯郸成语故事。

基于主题单元的特色和学校地域的特点,从学成语这一知识点的视角构建微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积累、运用成语的浓厚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成语是汉语言的一颗明珠。

前进小学的设计以成语为线,串起了解课文内容,传承传统文化,积累海量成语的珍珠,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成语学习之窗,也为课文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唯亭学校的设计根据《将相和》是一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的历史故事的文体特征。

五年级的学生逐渐从低年级相信童话,到中高年级喜欢历史,喜欢讲故事,具有一定的讲故事能力的学情特点。

人民小学民族特色课程设计

人民小学民族特色课程设计

人民小学民族特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我国至少三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特色艺术。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至少两种民族音乐或舞蹈的基本元素。

3. 学生能理解并阐述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民族特色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的能力,如绘制民族风情画、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民族音乐、舞蹈进行表演,展示民族特色。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与民族问题相关的生活实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2. 学生树立民族团结、互助合作的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3. 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民族特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文化认知:- 了解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传统节日及习俗。

- 学习民族服饰、建筑、艺术等特色文化。

- 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及其实施。

2. 民族艺术学习:- 探究民族音乐、舞蹈的基本元素和风格特点。

- 学习绘制民族风情画,制作民族手工艺品。

3. 民族团结教育:- 阐述民族团结、互助合作的意义。

- 分析民族问题实例,探讨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民族分布及传统节日习俗第二课时:民族服饰、建筑与艺术第三课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四课时:民族音乐、舞蹈学习第五课时:民族风情画绘制与手工艺品制作第六课时:民族团结教育及实例分析教材章节:《小学社会》教材相关章节,涉及民族分布、民族特色文化、民族政策等内容。

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

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

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

教育能不能成为人民最满意的事业,主要的评价者是学生和家长。

要得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满意,学校教育才能算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有相应的措施作保证。

1、落实课改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做到让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是前提。

学校教育只有关注学生的需求,愿望,只有学生感兴趣,学习才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才会满意。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寓教于乐、扎实有效、妙趣横生的课堂,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才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丰富的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只有学生对校园生活充满向往,乐在其中,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想搞艺术的有展示和学习的平台,想搞体育的有练习和训练的指导,想搞科技创新的有研究和探索的引领和场所。

学生有了一个快乐的精神家园,才会对学校教育满意。

2、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人民对教育是不是满意,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得好坏要有科学的数据作参考。

这就要做好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的调查,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

要让家长满意至少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尊重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切实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决策。

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有这样几个层次,分别是理解、配合、合作和参与管理。

其中参与管理是家长与学校关系的最高境界。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最佳载体就是家长委员会,比如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充分地了解、理解我们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决策、育人理念和方式等都要多听取家长建设性的意见。

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很多教育问题发生时是没有尊重家长的参与权造成的。

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对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的局面不满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但是苦于没有机会参与学校活动,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由此也造成了对学校工作的一些误解,影响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坚持活力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教学课堂

坚持活力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教学课堂

坚持活力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教学课堂发表时间:2018-11-22T10:16:54.1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作者:朱秋庭[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在对教育模式的探讨和研发中,我们不难看出游戏化学习给传统古板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理念上的冲击。

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教育集团101300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在对教育模式的探讨和研发中,我们不难看出游戏化学习给传统古板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理念上的冲击。

我校借此东风,将活力教育确定为特色发展方向,将课堂作为实施活力教育的主阵地,追求有趣、自主、高效、减负。

学习和娱乐的本质是通过玩而学到东西,采用游戏化教学,将互动元素引入沟通环节中,将游戏作为与学习者沟通的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讲究先提高兴趣再学习知识。

一、“游戏化”学习的定义广义的游戏化学习,是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的方法、教学策略。

包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也包括通过利用新的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索性游戏开展学习。

狭义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学生借助一些融入了学习因素的计算机游戏软件或者APP来进行学习的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

它利用计算机游戏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人生观和见识面,具有某种特定的教育意义。

二、为何将游戏化教学引入课堂1.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今天的教育中,被我们视为工具、手段的信息技术,实际已成为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信息素养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成为学生必备的、与语言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重的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引进游戏化学习方式,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儿童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心理认知规律。

“玩学融通”理念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群的建构

“玩学融通”理念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群的建构

“玩学融通”理念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群的建构作者:石莉来源:《江苏教育》2018年第05期【摘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的课程理念是“玩学融通”,旨在让学生玩中爱学,玩中慧学,玩中恒学。

基于“玩学融通”的理念,学校建构了基础性课程、整合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同时通过全员参与、常态实施、多元评价等方式,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玩学融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群【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7-0014-02【作者简介】石莉,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南京,210041)副校长,高级教师。

儿童是天生的玩童和顽童。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的课程理念是“玩学融通”,就是顺应儿童爱玩的天性,强调“玩”与“学”的交融,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而在“玩学融通”理念下进行课程群的建构,必将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将课程融会于一个完整的体系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体系的建构基于“玩学融通”理念,我校建构了综合实践活动三大课程,它们各有侧重且相互补充。

1.基于地域特色的基础性课程,侧重研究性学习。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起步于2009年,经过两年的摸索和实践,于2011年编撰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亲近宁南》。

该书体现了我校对地域资源的整合利用,共分为四个板块:生态、科技、人文、童心,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维度。

我校地处宁南新区,区域内花神庙地区源远流长的种花传统和秀丽宜人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生态宁南”;软件谷内的研发企业和南京科技馆塑造了“科技宁南”;雨花台下、花神湖畔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底蕴构建了“人文宁南”;而在这方水土上成长的儿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彰显“童心宁南”。

“亲近宁南”作为基础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侧重于研究方法的指导。

围绕四个板块,我们分年级设计了各类主题活动,见文末表1。

2.基于学科统整的整合性课程,侧重项目学习。

“HU课程”:小学和大学的深度融合

“HU课程”:小学和大学的深度融合

“H*U课程”:小学和大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正式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后,我们借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代化大学的资源优势,开发特色课程、推进学科建设,界定了核心概念,提出了“H*U课程”。

“H*U课程”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载体,是学校师生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最有力的证物,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H”指优化整合的国家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源于学校“惠”文化中“惠新”课程,既落实了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同时又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

“U”是指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校本特色课程,该课程内容主要借助大学“UIBE”资源。

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所以,“*”指“H”与“U”不断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实现大写的、完整的“一”,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遵循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增加学科知识的深度、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融入跨学科主题等原则,借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华女子学院等大学资源,结合学校多年发展特色,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整合,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类课程、面向不同学生的拓展类课程和面向个体的特色类课程,形成了人文与素养、思维与创新、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国际与交流五类“H*U”课程。

人文与素养课程,整合语文、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强调发展校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底蕴。

开设围棋、国际象棋、楹联、面塑、剪纸、中国结、快板、阅读、电影、自主阅读等课程。

思维与创新课程,整合数学、科学、信息、综合实践,重点体现这一类学科在实践、创新方面的优势。

开设考古解密、化石探秘、财智、编程、车模、航模、海模、机床等课程。

运动与健康课程,整合体育、健康教育,强调这几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是习得多少知识、训练多少技能,而是共同提升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水平。

开设轮滑、足球、篮球、网球、冰壶、武术、冰雪飞舞、旱地冰球、健美操等课程。

艺术与审美课程,整合美术、音乐、书法,强调这一类学科的学习目的是提高审美品位。

深圳人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深圳人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深圳市人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路组成学校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志愿性和灵活性。

我校坚持“与健康快乐相伴,让智慧成绩同行”的办学思想,以“六年成绩一生”为办学理念,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注重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好习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发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坚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与健康快乐相伴,让智慧成绩同行”为办学思想,以“六年成绩一生”为办学理念,以兴趣性、拓展性、实践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

成立学校、教师和家长为组成的校本课程计划组织机构,培育学生普遍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发目标一、总目标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知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进学生个性发展,构建学校新文化。

二、学生发展目标培育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探讨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习惯养成,增进学生个性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增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4、重点冲破完善并巩固校本课程体系,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班级课程特色化。

三、开发原则一、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二、志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部学生都取得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此刻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不同性。

整体构建“五育融合”学校课程

整体构建“五育融合”学校课程

整体构建“五育融合”学校课程作者:何灿华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3年第07期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本质的整体性认识和综合观点,它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教育思想。

就课程目标而言,陈鹤琴曾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的观点;就课程内容而言,陶行知坚持“生活即教育”理念;就实施方式而言,杜威提出“一切学习来自经验”的教学主张;就课程评价而言,新课标提出了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等思路。

因此,建立适切的课程观对于校长来说极其重要。

“五育融合”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于学校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实现五育的整体生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2023年5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将“课程”列为第一行动和重要内容,两个文件的核心是制订课程实施的学校规划。

经合组织(OECD)将核心素养体系概括为“人与工具”“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方面。

2016 年,我国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德、智、体、美、劳”具体化为核心素养的“两大版块(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三个维度六大领域”“十八个要点”。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建设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典范——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建设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典范——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建设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典范

—江苏
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创建于1940年,是一所社会赞誉
度高、办学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学校。

学校在“和乐”文化的指引下推进“健康、礼仪、智慧”校园
建设,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主动发展、优化过程、多
元评价”三大策略,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
“全员发展、多元发展、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以“适切教育”为办学理念,建构优秀的教师
团队、科学的课程体系、高效的教学模式、多元的学生社团,让
师生得到个性、主动、和谐、长远的发展。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艺
术教育特色单位、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实验学校、首批江苏
省教师发展基地示范校等称号。

新时代,学校将立足校情,着眼未来,力争成为“高质量的
素质教育典范”。

学校京剧社团参加戏曲大赛
张元国校长上示范课。

课程整合将人教版小学教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课程整合将人教版小学教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课程整合将人教版小学教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在小学教育中,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课程整合已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教育方法。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课程整合方式是将人教版小学教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本文将探讨这种整合方式的背景、意义以及实施方法。

一、背景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具备更多样化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为此,教育界开始提倡开展课程整合,意在通过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小学教材作为国家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教材体系,具有完备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

然而,单纯依靠人教版小学教材,往往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将人教版小学教材与其他学科结合成为一种创新尝试,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机会。

二、意义将人教版小学教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 增强综合能力:学科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在跨学科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提高学科之间的互通性:学科整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3. 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将人教版小学教材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供多元学习机会:学科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实施方法实施人教版小学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正确把握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法的示例:1. 主题整合:以某一主题为线索,将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例如,在学习自然与社会的教材时,可以并入一些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 项目学习:通过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个绘本制作的项目,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美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

学科融合,打造小学语文多彩课堂

学科融合,打造小学语文多彩课堂

学科融合,打造小学语文多彩课堂嘿,你们知道吗?学科融合就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绚丽多彩的魔法,打造出一个令人惊叹的多彩世界。

以前,我们可能认为语文课堂只是单纯地学习字词、阅读文章和写作表达。

但现在,有了学科融合的助力,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当音乐与语文相遇,那优美的旋律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情感的大门。

在学习古诗词时,配上一段悠扬的古典音乐,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一同感受那或豪迈、或婉约的情感。

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诗词,让那些经典的语句在心中久久回荡。

美术与语文的融合更是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

一幅精美的图画可以让课文中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学习描写风景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拿起画笔,将文字中的美景描绘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与语文的结合则让我们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学习科普类的文章时,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文中的科学原理。

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文字记录下科学探索的过程和发现,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体育活动也能融入语文课堂。

在学习关于运动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中所表达的运动精神。

学科融合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们在这个多彩的课堂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拓宽了视野,培养了综合素养。

嘿,你们看,学科融合是不是很神奇呢?它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义。

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学科融合活动,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多彩的语文世界中快乐成长。

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学科融合很棒呢?。

小学跨界融合课程的建构

小学跨界融合课程的建构

教学琐谈JIAOXUESUOTAN小学跨界融合课程的建构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水挂庄小学 王晓琴 【摘 要】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开发融合课程,可以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发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所有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主题式跨学科融合课程 融合课程 实践 今日课程改变明日世界,跨界课程融合是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必然选择,这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代课程资源的多样化所决定的。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水挂庄小学以“气象知识万万千”“水车文化探秘”“闻诗寻书”“梅花朵朵迎春来”等为主题探索跨界融合课程,从主题性、实践性、融合性、开放性入手,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发展融合性学科。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围绕专题,将学校文化、校园环境、生活环境与科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多门学科融合,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融合课程让学生在研究需要的驱使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自主地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通过学科间跨界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它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封闭化、课程单一化、教学线条化、知识碎片化的不足,使教与学的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同时,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主题性,合理设计项目内容跨界课程整合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及身心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开展的跨学科合作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特色文化课程。

水挂庄小学在研发跨界融合课程时,既关注学校的文化和特色,也充分结合了兰州本地文化。

例如“水车文化”探秘,我们以学校“水润生命、学养美德”校训为契机,结合黄河文化,以“水”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水挂子、兰州水车等取水、灌溉工具,了解它们的历史。

班本课程中的“玩“与“学“——浅谈班本课程与游戏活动的融合

班本课程中的“玩“与“学“——浅谈班本课程与游戏活动的融合

班本课程中的"玩"与"学"——浅谈班本课程与游戏活动的融合发布时间:2021-07-23T05:50:15.99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5期作者:过超群[导读] 游戏是园内幼儿日常展开的基础性活动,怎样将班本课程与游戏有效融合,使游戏成为孩子展开班本实践活动的延展,并且使班本活动和游戏有序结合,持续生成新的游戏过程,推进孩子能够主动的、满是创造性的在游戏中发展,已成为幼师极度重视的问题,文中将体育运动游戏、区域内游戏、及角色扮演游戏这三个方面与实例相结合,对游戏活动与版本课程的融合展开了探讨。

过超群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湄池幼儿园浙江诸暨 311800摘要:游戏是园内幼儿日常展开的基础性活动,怎样将班本课程与游戏有效融合,使游戏成为孩子展开班本实践活动的延展,并且使班本活动和游戏有序结合,持续生成新的游戏过程,推进孩子能够主动的、满是创造性的在游戏中发展,已成为幼师极度重视的问题,文中将体育运动游戏、区域内游戏、及角色扮演游戏这三个方面与实例相结合,对游戏活动与版本课程的融合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班本课程;角色游戏;区域游戏;体育游戏目前有许多幼儿园都在研究“班本课程”。

其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它的内容源于幼儿园内本班孩子的兴趣点,是班内孩子日常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幼儿教师对孩子的了解,其过程一直围绕着“兴趣与问题”展开,反应的是幼儿与教师间实际学习、日常生活探究及模仿的过程。

将游戏与班本课程相融合,在游戏活动展开中,导入班本主题内容,既能凸显游戏的特点,还会使班本课程变得更为趣味化、生动化。

1、多元化角色扮演游戏的生成某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在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教中,幼儿教师把游戏类型中的角色扮演游戏应用其中,能够对幼儿自我实践与社会性的交往需求予以满足,对孩子的认知逻辑意识予以拓展、对孩子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的经验予以增广。

新课标语文小学融合实施方案

新课标语文小学融合实施方案

新课标语文小学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变化,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融合的教学理念和实施方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融合实施方案是指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建立跨学科的学习模式。

二、融合实施方案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融合实施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综合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融合实施方案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融合实施方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融合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1、跨学科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一系列的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融合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融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组织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

3、评价和反思。

在融合实施方案中,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考核,还包括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融合实施方案的教师角色在融合实施方案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他们应扮演导师和引路人的角色,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五、融合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改进对于融合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改进是不断进行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思,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融合实施方案。

六、总结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融合实施方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融合实施方案通过跨学科教学设计、融合实践活动、评价和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融合实施方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着指导和引导作用。

校本课程与小学生兴趣观的融合

校本课程与小学生兴趣观的融合

校本课程与小学生兴趣观的融合发布时间:2021-11-25T07:38:27.24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9期作者:乔星[导读] 推动教育特色化、个性化的同时困难涌现,这一问题在现阶段的形势可谓“三足鼎立,各有其难”。

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小学164300校本课程实施的开始与发展进程,从开展校本课程开始,学校就担负着保证其积极运作、向上发展的责任。

学生的兴趣,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问题在于,有人认为兴趣就是娱乐,不承认兴趣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或者把兴趣看得太过肤浅。

其实校本课程开发形式上是“以校为本”,其背后真正的表达是“以学生兴趣为本”。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业的保证,是学生的需要。

可是校本课程实施以来,面临这样一种现状:孤立地以地方政策为主,上级要求上什么课,下属的学校就开设什么课,至于学生是否满意此类课程,我们不得而知。

校本课程开发15年,散发着浓郁的“学科味”“教材味”,各类学科型“校本课程”大行其道。

从逻辑上讲,强调本土味是解决本土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正确把握学生的兴趣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兴趣观是什么?在此,我简单地认为,“兴趣观”就是这种意识倾向在一生中持续稳定的观念生成。

小学生的课程兴趣观即小学生在选择校本课程时表现出来的积极意识倾向和稳定的态度观念。

校本课程于21世纪登上历史舞台,已经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校园故事和经典,推动教育特色化、个性化的同时困难涌现,这一问题在现阶段的形势可谓“三足鼎立,各有其难”。

首先,学校开课难。

从规定的课时数中穿插校本课,一方面要保证数学、语文、外语三大主课课时充足,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还要确定课程内容的丰富和特殊的场所安排。

这无疑给学校带来了严肃的思考,思考过程中一些学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盲目开设校本课的漩涡,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课程数量的丰富上,不开发课程对师生发展不利,课程泛滥同样不利于师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每一门基础学科校本化拓展课都有了 一个新的名字,不同年级段也有了分层的教学内 容。 “舌尖上的英语”是英语学科的校本化拓展, 更 注 重 口 语 表 达 与 应 用 ; “指 尖 上 的 科 学 ” 是 科 学 学科的校本化拓展,注重学生实践操作,低年级 孩子主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生活中的小发明, 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行科学小制作,而高年级的 孩子则通过观察日记、社会调查等方式记录下身 边的科学小细节。
而年底,就是活力动动节的时间,这是一 个专门展示学生“会玩”成果的节日。 在动动节 里,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风采,体验有趣 的团队游戏,还能在一个个创意空间里,激发 创意的灵感。 郑校长介绍说,这些都是学校“慧 生活”课程中的一部分。 这类课程注重综合实 践,改变了传统课堂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实践 体验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以动手制作、亲身体 验、观察日记、社会调查等形式参与学习。
因此 ,在两 年前 的 课程 改革 中 , 学 校 将 “玩 ” 融 入 综合 实践 课程 ,以 “阳光 体育 ”课 程为 主打 品 牌,结 合 “未来星社团” 活动, 创设 “奇思妙想”“小伢儿搞搞 儿 ” “美 术 写 生 ” 等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 落 实 和 开 展 好 “综 合 性 学 习 ” “实 践 性 学 习 ”。 为 了 将 课 程 设 计 更 系 统 化 , 学 校 将 原 有 的 几 项 课 程 和 活 动 进 行 整 合 , 如 对 “我 与杭 州”“小 公民 ”“人 与自 然” 等 地 方课 程内 容 进 行 选择、重组;学校各种节日、庆典以及春秋游、假日小 队、第二课堂、海外游学交流等活动序列化排列;将零 散的教育活动整合为有主题、有计划的校园文化系列 课程,等等。 真正做到了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
其 中 , “小 伢 儿 搞 搞 儿 ” 课 程 是 最 受 孩 子 们 喜 爱 的 课程之一,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校四大民族民间项 目———“竹竿舞”“腰鼓”“空竹”“武术”。 郑校长介绍, “小 伢 儿 搞 搞 儿 ” 课 程 是 以 年 级 为 单 位 , 自 主 选 择 一 个 运动项目。 各年级制订相应的锻炼计划和内容,把该 项目练精练好,并使该项目在学校内有极其明显的优 势, 凸显成为班级体育运动的特色项目和活动品牌。 “在 这 门 课 程 中 , 我 们 要 求 全 班 学 生 全 员 参 与 , 保 证 每 名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 习惯。 ”
除 此 之 外 , 人 民 小 学 在 “一 、 二 年 级 玩 , 三 、 四 年 级 会玩,五、六年级很会玩”的口号下,还发展了很多“玩” 的项目,挖掘了许多“玩”的资源。 如滚铁环、打陀螺、滚 弹珠、彩带舞、扇子舞、伞舞等等,许多其他地方难以见 到的运动项目,都可以在这所学校里看见。
>>>慧生活
YOTUITMHES
魅力校园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编辑 /范雯 美编 / 钱曙晔
浙青网
9
分年级策划多学科教学内容 每个孩子至少会一样体育项目
人民小学将“学” 与“玩” 真正融合进特色课程
杭 州 市 人 民 小 学 创 办 于 1910 年 , 是 一 所 百 年 老 校 , 地 处杭州市拱宸桥东,旁倚千古大运河,是一所古老而新兴 的学校。
走出传统“授课型” 课堂 鼓励学生亲身体验
每年的5月,学校会举办一年 一 度的 “乐学 节 ”, 用 来 展 示 学 生 的 “乐 学 ” 成 果 。 在 乐 学 节 里,孩子们可以走进语文大观园,和经典约会, 与 作 家 对 话 ; 也 争 当 “神 算 手 ” , 挑 战 “聪 明 星 ” , 尽情感受数学的奇妙; 还能亲手设计吉祥物, 编绘小报,秀出自己的才艺。
□时报记者 范雯 通讯员 王小娟 图片由学校提供
>>>慧学
贯通多学科课程 走“一校多品” 之路
在人民小学,最吸引孩子的要数校园的楼层 文化。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每层楼布置不 同的 文化 内容 ,一 楼 以 “唯 有 爱 , 不 可 辜 负 ” 为 主 题,展 现学 校教 师 形 象 ; 二 楼 以 “科 技 创 造 未 来 ” 为 主题 ,展 现学 校科 技 教 育 ; 三 楼 以 “抱 朴 含 真 ” 为主 题,博 览群 书 , 追 求 知 识 真 理 ; 四 楼 以 “艺 术 创想”为主题,展示琴棋书画方面多才多艺的作 品。 校长郑志龙表示,这正是人民小学一直在打 造 的 “乐 学 会 玩 ” 核 心 课 程 具 体 展 现 , 也 是 体 现 学 校特色文化一个窗口。
自2002年迁入现今的新校址后, 人民小学不断改善 校园大环境, 大到学校外墙的更新、 学校文化景致的增 加,小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打造不同的楼层角落文化。 以“乐学会玩” 为核心办学理念,实施“强化课题引领,精 化 内 容 设 计 , 亮 化 特 色 活 动 ” 的 育 人 方 略 , 围 绕“办 教 师 敬业、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欢迎的小学” 的办学宗 旨,努力培育一批又一批“乐学会玩” 的阳光学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人民小学还开发 了“乐学会玩”数字化学习社区。 平台设有“网 上选 课”“学 习课 程 管 理 ” “在 线 学 习 ” “学 习 过 程”“在线评价”“班级社团空间”等模块。 学生 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端、电脑端进行报名,选择 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平时学生通过平台 可以进行课程的在线学习,家长可以通过手机 将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上传至平台。 教师 们则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进行点名、评 价、发布学生优秀作品、发布学习资源等。 同 时,学生家长、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及作 品进行反馈评价。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长久 以 来,我 们也 在努力让人民小学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能至少 学到一样特殊技能或项目。 ”校长郑志龙十年 如 一 日 地 坚 持 “学 玩 协 同 ” 学 校 文 化 品 牌 建 设 , 坚 持 教 师 “静 心 教 书 , 潜 心 育 人 ” , 学 生 “乐 学 会 玩”氛围的打造。 以“目标小一点,过程实一点, 方 法 纯 一 点 ” 的 简 约 教 学 之 风 , 铸 就 了 “目 标 简 明而不失品位,内容简要而不失精彩,环节简 洁而不失到位,方法简便而不失成效”的高效 课堂之果。
基础课程有了改进,原有的体艺课程也不该 落下。 过去,“一校一品竹竿舞”体育课的拓展课 程,也是人民小学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 在人民 小学,教师学生人人会随着不同音乐节奏跳竹竿 舞。 但随着学校的发展,“一校一品”逐渐片面化, 如何 推陈 出新 ,郑 校 长 认 为 , 推 行 “一 校 多 品 ” 才 是 根 本 。 除 了 “竹 竿 舞 ” , 目 前 学 校 还 有 “腰 鼓 ” “空 竹 ” “武 术 ” 等 几 大 民 族 民 间 传 统 项 目 在 年 级 中 传 承与推广。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使命,而玩是天性。 ” 如何抓住使命和天性, 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郑校长做了许多尝试。 两年前,学校团队构建了 “乐学会玩PSP阳光课程”, 凸显 “People”(人)— “Study”(学)—“Play”(玩)的设计三 要素 ,构 建了 “慧 学 、 慧 玩 、 慧 生 活 ” 三 部 分 课 程 。
>>>慧玩
打造创意空间 落实“综合性学习”
“乐学 会玩 ”是人 民 小学 的办 学 理 念 , 让 学 生 “在 玩中学,在 学中 玩 ”,营造 “学玩 协 同”的 校园 文 化,全 力 培 育 “乐 学 会 玩 ”, 具 有 高 度 组 织 性 、 纪 律 性 、 协 作 性,富有团队精神的学生也一直是学校德育的目标。
今天的杭州市人民小学,蕴藏着百年的文 化积淀,也闪烁着现代的文明之光。 百年学脉, 桃李芬芳,人民小学正迈着个性化、现代化、国 际化的步伐,砥,多学 科融合与开展丰富的体艺课程,也是学生今后创 新发 展的 新支 点 。 为 此 , 学 校 创 建 特 色 “快 乐 do lai mi” “涂 鸦 时 光 ” 课 程 , 以 学 生 兴 趣 为 主 导 , 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会贯通学的能力与 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参与进一 步的开发、实施,让精品课程落实在每一天的学 习活动中。 同时,以“阳光体育”带动其他艺术课 程 , 尤 其 是 将 “悠 悠 口 琴 ” 和 “童 趣 写 生 ” 等 活 动 在 原有基础上改进和提高,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 活起来。
“慧 学 ” 课 程 以 人 的 学 习 为 中 心 , 加 强 了 教 师 的 “教 ” 与 学 生 的 “学 ” 的 融 合 与 统 一 , 在 原 来 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校本化拓展元素, 在 “夯 实 基 础 ” 的 学 科 教 学 中 拓 展 创 新 , 使 学 生 对基础性课程兴味盎然, 能够积极主动地合作 探究、大胆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