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奥德赛车身控制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fbba593b8f67c1cfad6b8c9.png)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由纯机械产品发展为集机、光、电于一身的高科技智能化产品。
汽车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汽车设计也更加人性化。
BCM(车身控制模块)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各种便利性和舒适性功能,对车外灯、车内灯、门锁、门窗、雨刮等车身电子的管理,并支持CAN和LIN等总线通讯和在线故障诊断功能。
是汽车电子的重要分支,也是汽车智能性和舒适性的重要保证。
本课题详细论述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并进行软、硬件设计。
对车身控制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车身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将来的扩展功能。
系统选用苏州国芯公司生产的32位嵌入式微控制器CCFC2002BC作为核心,并且设计系统硬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连接电路、SBC(系统基础芯片,System based chip)电路、AD和DI输入电路、保护输入电路、LIMPHOME(跛行模式)电路、HSD(高端驱动)和逻辑输出电路、JTAG(联合测试执行组,Joint Test Action Group)调试电路。
通过对硬件电路关键节点电压进行测量采样,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硬件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在集成开发环境下,以C语言为主结合汇编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包括系统启动和初始化程序、信号采集和分析程序、控制逻辑判断程序、输出控制程序、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和CAN总线通信程序等。
实现遥控中央门锁和防盗、电动车窗玻璃升降器、内外灯、雨刮、后窗和后视镜加热等控制功能。
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
![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de8161bf18583d0496459ef.png)
《 汽车 电器 》 o 6 2 o 年第 6 期
维普资讯
翻 紫 黛
轮 胎 和 路 面 间 的 附 着 力 , 当 滑 移 率 为 1 %~ 0 时 , 0 3%
乘客 侧熔 断 丝/ 电器盒 继
、 、
2 维修 检查接 头 针
右 后 轮速传 感 器
而 获 得 最 佳 制 动 性 能 , 提 高 方 向 稳 定 性 , 增 强 转 向 控 制 能 力 ,防 止 侧 滑 与 甩 尾 ,减 少 交 通 事 故 。
1 滑 移 率 与 制 动 附 着 力 的 关 系
路 面 上 附 着 力 只及 水 泥 路 面 的 2 %~ O 。 不 同 的路 O 3% 面 会 有 差别 很 大 的 附着
作 , 曾 主 编 《 用 汽 车 电 路 图 集 》 等 多 部 图 书 ; 刘 瑞 军 ( 9 3 , 男 ,讲 师 , 天 津 大 学 车 辆 工 程 专 业 硕 士 。 现 从 事 内 燃 机 原 常 1 7 一)
理 与专 业外 语 的教 学 与研 究 工 作 ;徐 云 晖 ( 9 4 , 男 , 吉 林 吉 林 人 ,技 术 员 ,从 事 铁 路 运 输 技 术 工 作 。 1 7 一)
式 中: ——车身移 动速度 ;
速 度 。
一 车 轮 边 缘 切 线
制 动 盘 ) 使 车 轮 失 去 转 动 的 能 力 , 车 轮 与 地 面 之 ,
间 的 滚 动 摩 擦 变 为 滑 动 摩 擦 。 在 轮 胎 与 地 面 摩 擦 力
当 = 时 , 没 有 制 动 , 滑 移 率 S 0, 是 纯 滚 动 ; =
抱 死 不 转 , 当 前 轮 抱 死 ,会 使 转 向 机 构 失 灵 ; 当 后
车辆控制系统毕设方案
![车辆控制系统毕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5e69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0.png)
车辆控制系统毕设方案
引言
车辆控制系统是指对车辆进行控制的系统,它是现代汽车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车辆控制系统毕设方案。
方案概述
本方案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车辆控制系统,系统可控制车辆方向控制、驱动
电机控制、制动系统控制等,能够对车辆进行精细的控制,并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
技术实现
车辆控制系统主要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两个方面实现。
其中,电路方面包
括多路模拟量接口、数字量接口、PWM信号输出接口等,软件方面采用C语言编
程实现。
硬件电路
本方案主要采用STM32单片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低功耗等优点。
在
电路方面,引入多路模拟量输入接口,可以测量车辆的加速度、刹车状态、油门状态、转向等信息,采用数字量接口进行开关量输入,通过PWM接口控制整车电机,实现车辆的运动控制。
软件控制
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可以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其中,系统主要包
括图形用户界面、控制命令解析、数据采集和处理、防抖算法等。
通过用户界面,对车辆进行操作,采集车辆的运动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控制车辆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提升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结论
本方案利用单片机实现车辆的控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功能强大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车辆提供高效、智能、安全的运行机制,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论文揭秘本田i-MMD电驱系统
![论文揭秘本田i-MMD电驱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30c501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f.png)
论文揭秘本田i-MMD电驱系统前不久小星介绍了本田旗下三电机混动技术在讴歌超跑NSX和SUV车型MDX的应用。
今天就来聊聊本田雅阁混动版所使用的这套i-MMD双电机电驱系统的技术细节。
i-MMD的全称是Intelligent Multi-Mode Drive。
即为智能多模驱动系统。
因此它基于双电机与发动机配合,而产生颇具特色的驾驶模式成为其最大卖点。
↑本田雅阁混动电驱系统工作模式如上图所示,i-MMD鲜明的将工作模式分为纯电行驶、混合动力和发动机直驱三种模式。
纯电行驶和混合动力模式下,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辆。
因此与发动机相连的离合器脱开。
纯电模式下驱动车辆的电能来自电池。
混合动力模式下驱动车辆的电能由发动机发电产生,电池作为辅助。
发动机直驱模式下,离合器结合,发动机通过齿轮直接驱动车辆。
↑本田雅阁混动电驱系统工作模式细节如果继续细分,又可按上图将三种工作模式细分为8种工况。
当车速从零加速至低速巡航区间内,并且电池电量又比较充足时,车辆将处于纯电行驶模式。
车辆由动力电机驱动。
当车辆从低速巡航区间加速至高速巡航区间时,仍由动力电机驱动。
发动机启动,并通过发电机为电池充电。
同时需要加速时,发动机发电的电能将和电池放电的电能一起供动力电机驱动车辆加速。
当车辆进入高速工况,发动机将进入发动机直驱模式,并通过原来的动力电机为电池充电。
从高速巡航进行车速保持和减速时,发动机停止,由动力电机驱动或进行制动能量回收。
↑本田雅阁混动电驱系统如上提到的工作模式,其技术核心就是i-MMD电驱系统当中的2.0L阿特金森发动机与电子耦合CVT双电机变速箱。
↑本田雅阁混动电驱系统如上文提到i-MMD电驱系统所具有的鲜明特点一样,其阿特金森发动机和电子耦合CVT双电机变速箱都为各自专注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极致的优化。
发动机专注高速高效工况,电机专注低速高扭矩工况。
下面就是小星一起看看细节吧。
阿特金森发动机阿特金森发动机的特点就是输出功率扭矩并不高,但是效率出奇的高。
车身电控论文
![车身电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0c7921bd64783e09122bb3.png)
摘要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
其功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
汽车的动力来自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分,是一个汽车的灵魂,汽车发动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价值与功能。
丰田汽车作为汽车产业里的一大分支在汽车行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丰田皇冠3.0轿车2JZ-GE型电喷发动机异响故障,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对使用和维护汽车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丰田皇冠,电控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目录摘要 (I)第一部分、电控发动机电控理论 (3)一、控制系统类型 (3)1.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3)2.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3)3.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3)4.确定于非确定系统 (2)第二部分,丰田皇冠3.0轿车2JZ-G型电喷发动机结构原理 (3)一、电控发动机简介 (3)二、电控发动机结构组成 (3)三、电控发动机工作原理 (4)第三部分、丰田皇冠电控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 (5)一、故障症状: (5)二、故障检修: (5)三、检测步骤: (5)四、附正时皮带的安装步骤: (6)总结 (7)参考文献 (8)第一部分、电控发动机电控理论一、控制系统类型1.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1.1开环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若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称其为开环控制系统1.2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又称反馈控制,系统将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环节在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1.3复合控制系统,为进一步提高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有些控制系统在反馈控制的基础上,还附加有前反馈控制器。
这类控制系统称为复合控制系统,目的是克服系统的动态误差。
2.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2.1线性系统,可用线性微分方程或查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2.2非线性系统,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元器件的输入-输出特性为非线性,则称为非线性控制系统。
汽车车身电子控制器设计研究论文
![汽车车身电子控制器设计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ca02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a.png)
汽车车身电子控制器设计研究论文汽车车身电子控制器设计研究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的汽车先进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为汽车领域的开拓助力。
汽车车身电子控制器的设计需要根据模块模型化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车身电子控制器平台化的实现方案研究,这样不但可以为我国的汽车品牌在行业当中创造出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车身电子控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以车身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为切入点,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车身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器;汽车电子系统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汽车电子系统在整车系统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例。
在车身电子系统的功能设计方面,需要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来保证其结构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这个过程,需要对设计的需求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打破传统设计中的一般性和通用性原则,根据客户所要求的控制策略来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最终在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来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
1车身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车身控制系统,主要利用分布式系统来进行控制,其中需要利用CAN/LIN的总线混合网络方式来进行设计。
之前传统的汽车车身控制系统,需要对车身的各部分进行协调。
而整体的车身控制系统,需要在高、低CAN和LIN总线的网关下来进行不同网络通信和信号的共享。
高速网络,可以实现对底盘控制系统信号的传输,通过传输到其他的控制部件从而将其信息进行反映到仪表盘。
灯控开关的信号,可以在LIN网络的基础上发送到后方的控制当中,从而实现对后方左右灯组的控制。
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是利用了两路总线来实现,其一为采集组合开关和车灯开关的信号;其二控制防夹车窗和车窗升降等。
在控制模块,除了需要保持信号的处理能力和网络管理,还需要实现对车体各部分功能的控制,比如前后灯光组、前车内灯、防夹窗、扬声器、智能雨刷等。
2平台硬件结构设计在车身电子控制器的平台硬件组成部分,需要对模块化的理念进行高度的融合,对于车身电子系统的实际控制要求,可以利用NEC公司V850微处理控制器来进行实现,其中可以将平台的硬件分为几个部分的模块,分别是模拟/数字输入模块、电源供电模块、高/低边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客户需求模块等,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ed10245901020207409c31.png)
课题《车间典型案例分析》一是依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汽车技术教研室2011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选题范围确定的题目;二是依据当前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技术不断发展,汽车制动、ABS、防抱死的性能检测诊断维修重要性而选的。
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汽车诞生以来,汽车维修业便一直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长,汽车维修业已成为交通运输业必不可少的服务性支柱与保障。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汽车科技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汽车电子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各种高新技术纷纷涌进汽车王国,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呐喊助威,着实对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各项技术性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与之关系密切的汽车维修业也随着汽车高科技化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日夜遭受高科技的“攻击”,最终相应的高新技术将汽车维修行业的方方面面武装起来,从而推动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进步。正是由于汽车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汽车性能划时代的进步,但同时也给汽车维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而引起了汽车维修技术的变革,传统的维修技术对当代的汽车维修已束手无策,高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侵入”了汽车维修业。
3.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拟采用的实现手段(途径):
基本内容:
各传感器的的作用、正常工作的条件及各传感器的故障诊断;各执行器的作用、正常工作的条件及各执行器的故障诊断;电控发动机不能起动的故障现象、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广州本田奥德赛轿车防抱死控制系统结构及其检修毕业论文(2)
![广州本田奥德赛轿车防抱死控制系统结构及其检修毕业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96693305b7360b4c2e3f64b2.png)
摘要制动系统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由于汽车本身问题造成的交通事故中,制动系统故障引起的事故占事故总量的45%。
可见,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
此外,制定系统的好坏还直接影响车辆的平均车速和车辆的运输效率,也就是保证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为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进入21世纪以来ABS(Anti-Look Brake System,简称ABS)和ASR(Anti-Slip Regulation,即防滑转控制)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由于汽车消费者对安全的日益重视,大部分的车都已将ABS列为标准配备。
如果没有ABS,紧急制动通常会造成轮胎抱死,这时,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制动力大大下降。
而且如果前轮抱死,车辆就失去了转向能力;如果后轮先抱死,车辆容易产生侧滑,使行车方向变得无法控制。
所以,ABS系统通过电子或机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的控制制动液压力的收放,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确保轮胎的最大制动力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转向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
本文将简单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础原理与基本功用,并且对ABS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潜在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对ABS故障检修基础作简要介绍。
关键字:汽车、制动、ABS、防抱死目录第一章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 (2)1.1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简介 (2)1.2 ABS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3)1.2.1 ABS的组成 (3)1.2.2 ABS系统的作用 (4)第二章ABS电子控制系统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5)2.1 车速传感器 (5)2.2 减速度传感器 (5)2.3 控制电脑(ECU) (6)2.3.1电控单元的功用 (6)2.3.2 结构组成 (8)2.4 ABS电子控制器 (8)2.5 制动压力调节器 (10)2.5.1循环流动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10)第三章ABS的使用与检修 (13)3.1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自诊断 (13)3.2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故障检修 (14)第四章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实例 (17)4.1 广州本田奥德赛防抱死制动(ABS)自诊断与故障排除 (17)总结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第一章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1.1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简介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在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系统。
本田2010款奥德赛行驶时车身抖动故障排除
![本田2010款奥德赛行驶时车身抖动故障排除](https://img.taocdn.com/s3/m/ff4fc1d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b.png)
42《汽车电器》2013年第1期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变矩器系统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车辆行驶中操作的安全性。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正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汽车网络化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因此,现代汽车的维修不只是单纯的机电一体维修,而是机电一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于一体的维修。
1故障现象一辆广州本田2010款奥德赛自动档车辆,已行驶67006km。
该车行驶中,车速在30~40km /h,档位在2~3档时,会出现车身连续轻微的震动。
震动出现时,转向盘及座椅有明显的感觉,且仪表上发动机的故障指示灯未发现异常。
为了迅速找到故障源,首先必须了解故障出现的情形、条件、如何发生及是否已经检修过等与故障有关的情况和信息。
为此,在故障诊断前,认真了解了故障现象:①该车无论在不平路面或平直路面行驶时,都有出现抖动;②随着油门加大,震动变大,油门减小,震动降低。
2故障检查该车故障现象与底盘故障类似,在检修时一定要检查底盘部件,如轮胎磨损状况、传动轴磨损状况等。
同时,该车配备了本田车独有的平衡轴式变速器,因此还要检查变速器油液状况及变速器中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滑移率状态(即ETR 状态)。
为此,对这几个系统进行检查,以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
2.1底盘的检查1)检查轮胎状况利用胎纹尺对每条轮胎的胎纹厚度进行检测,检测时需要对同一平面的3道排水槽进行检测,标准是任何一道排水槽的深度不能低于1.6mm,测得的4条轮胎厚度都大于标准值。
检查轮胎的变形状况,未发现有变形。
同时,对轮胎平衡情况进行确认,轮胎平衡情况全部在标准小于10g 以内。
从以上的检查可以基本排除轮胎存在故障的可能性。
2)检查车辆传动轴将车辆在举升机上升高,目视检查没有发现传动轴防尘套有损坏及漏油现象。
用手握住传动轴一侧上下进行摇动,没有发现松动情况。
将车辆放下距离地面50cm 高的位置,由一人进行操作,将车辆挂在D 档位置,缓慢加速,模拟路试情况,故障未出现,基本说明传动轴是良好的。
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4430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3.png)
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车辆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重要部分,是保证汽车安全、经济和环保性能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本文将从车辆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分类、设计思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车辆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分类车辆控制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高度集成化的系统,主要由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安全系统等模块组成。
其中动力系统控制发动机的运行,制动系统控制车辆的制动,转向系统控制车辆的转向,悬挂系统控制车辆的悬挂和驾驶的稳定性,安全系统则包括了车辆如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器、牵引力控制和车道偏移预警等,用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
车辆控制系统也可以按照其所涉及的技术领域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将车辆控制系统分为传感器、执行器、通讯总线和控制单元等。
这些模块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如传感器负责获取车辆参数,而执行器控制驾驶员意愿。
通讯总线将不同的模块连接在一起,而控制单元为系统整体提供控制策略。
2. 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在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重要的是要确定适当的控制策略和算法。
首先,需要测量并获取汽车的实时状态参数,包括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转向角度、制动压力等。
接下来,利用进一步的控制算法将这些参数转化为可操作的命令,从而对车辆进行控制。
在车辆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车辆技术特性的不确定性、不同类型的驾驶员和道路条件。
因此,一个好的控制策略应该具有足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以保证在不同的情况下,系统都能够良好地工作。
3. 车辆控制系统的应用车辆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不同的汽车种类中使用。
例如,车辆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高端豪华轿车、普通家用汽车、商用车和越野车等不同类型的车辆中。
此外,车辆控制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更高效、环保和安全的驾驶方式。
在现代汽车中,许多常见的功能都由车辆控制系统实现。
例如,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稳定性和牵引力控制系统、主动的巡航控制系统、车道偏移预警系统等,这些都是车辆控制系统的应用。
汽车车身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f8fda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8.png)
2汽车车身设计质量控制方法
2.1对焊制程序的质量控制 汽车结构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结合体,主要是由成百上
千种薄板冲压粘合而成,其中的拼接工艺也是多种多样,譬 如说铆钉工艺、焊制工艺等等。通常来说,生产汽车的冲压 件都是由一些低碳型钢材组成,这些钢材自身具备非常优异 的焊接性能, 因此技术人员在展开焊制作业时, 往往非常的 便捷高效,还能够有效地节省钢材,密封性也能够得到保障。 由于现代化车身结构相对较为复杂,车身焊制程序对汽车生 产制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汽车车身焊接质 量,需要焊接程序在设计过程中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并准 备相关配套要件。结合车身结构的相关要求设计出对应的 数学表达模型。 通常来说, 汽车在生产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数 学模型是UG、Proe、catia等等,借助这些三维设计软件能 够获得准确的参数。样本工件和车型基本上覆盖了汽车构件 的总成,包括汽车冲压工件等一些其他项目。完整的结构图 纸以及汽车部件的汇总表格也是必不可缺的,其中包含配件 的结构名称、携带数量以及序列排号等等,这些内容都会影 响到汽车车身设计质量控制。 2.2对汽车车身防腐性能的质量控制
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de78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c.png)
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1.引言车辆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车辆性能、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的相关研究。
2.车辆控制系统概述车辆控制系统是指控制车辆运动、刹车、转向、悬挂等方面的技术系统。
它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等。
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以实现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3.车辆控制系统设计3.1 系统架构设计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架构,即确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数据传输方式。
常见的架构包括中央集成式架构、分散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等。
不同的架构对控制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3.2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传感器在车辆控制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实时感知车辆的状态信息。
合理选择传感器和布置位置,能够提高系统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等。
3.3 控制算法设计车辆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算法的设计。
控制算法包括运动控制算法、刹车控制算法、转向控制算法等。
设计控制算法需要充分考虑车辆特性和环境因素,并且要结合实际道路状况进行优化调整。
4.车辆控制系统优化4.1 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是进行优化的基础,准确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车辆的动力响应和操控性能。
常用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包括多体动力学模型、轮毂动力学模型等。
4.2 优化目标确定优化目标是指优化算法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
常见的优化目标包括提高车辆操控性、提高油耗经济性、提高车辆安全性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优化目标。
4.3 优化算法选择优化算法是实现优化目标的核心方法。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
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并且可以结合多种算法进行综合优化。
5.案例研究以某款电动汽车为例,进行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首先,根据车辆特性和需求,确定系统架构和传感器布置;然后,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优化目标;最后,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4df152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e.png)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本质上来说,汽车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而汽车车身控制系统则是驾驶员操控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驾车过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驾驶辅助系统等,每个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其中,悬挂系统是汽车车身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悬挂系统主要作用是通过缓解路面颠簸和保证车身稳定性,提高驾驶员的控制感和舒适性。
同时,转向系统则为驾驶员提供了操纵车辆方向的手段,其作用基本上是取决于驾驶员的操作技巧和方向盘的设计。
制动系统则是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车辆行进,从而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而在实际的道路行驶中,刹车系统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灵敏度。
此外,驾驶辅助系统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包括了诸如气囊、安全带、自动泊车、防碰撞预警等等。
驾驶辅助系统可以保证不同驾驶情况下的行车安全。
对于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首先是轮胎的选择和悬挂系统的设计。
不同的轮胎对于悬挂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影响很大,轮胎的选择决定了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感和路面行驶的稳定性。
同时,悬挂系统的设计要根据车辆的重量、车速、路面状况等因素进行优化,以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载荷能力。
其次是转向系统的设计。
转向系统应该具备精度高、稳定性好、操纵柔顺、方向角里程长等特性。
其中,操纵柔顺和方向角里程长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操控感,从而减少疲劳驾驶的风险。
制动系统的设计则需要在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制动距离和提高制动灵敏度。
其中,车辆的质量、轮胎的性能、制动器的摩擦系数等都是影响制动系统性能因素。
为了成本控制,大部分汽车厂商采用前轮盘式刹车后轮鼓式刹车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降低造价,但是其不利影响就是后轮制动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侧滑。
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5c6aff643323968011c92f2.png)
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驾驶和保护汽车,如今已经成为汽车的重要配置,是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如今,各大厂商越来越倾向将车身智能控制系统作为标准的配置,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数据显示,车身控制器的销量在年以后稳步大幅上升,更加高度的集成芯片技术使得车身电子产品的小型和智能化成为了可能。
本文对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探索,并提出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行业;车身;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策略前言:电子技术带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其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进入新世纪后汽车业的技术革新比例逐渐增高,这样的革新促进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发展。
本人从2005年9月份起直到目前在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汽车厂工作,一直担任电子电器所高级经理岗位,主要负责皮卡整车电器系统开发工作,下面将对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论述。
一、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概述(一)汽车的发展概述20世纪年代是电了技术在汽车行业的首次应用,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了技术才得到了所谓正真的应用,如电了控制发动机管理系统等。
上世纪80年代左右,是汽车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开发出了具有非常复杂功能的控制系统,如废气的循环控制、底盘制动以系统控制等。
就目前情况来看,汽车电了技术已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如远程诊断以及智能通信等,且随着乘客对汽车的安全技术、环保要求,功能变得逐渐多样化,当前网络系统已经开始在汽车上被广泛应用[1]。
(二)汽车智能控制发展概述汽车电子技术需要追求集成、智能,且需要注重安全环保节能,以此极大提高应用性能,二为了达到更加舒适和智能的要求,应在车身的各个系统中加入传感器,以此通过网络接收到更多的动态信息,然而汽车大量使用传感器又使得汽车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汽车数据呈几何的增长,各大厂商都采用总线路智能通讯方式减少线束的数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量化,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对软件的编辑实现了数据络共享,省去复杂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2]。
(完整版)汽车系广州本田ACCOD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毕业论文设计
![(完整版)汽车系广州本田ACCOD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毕业论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7126fd9b89680202d82507.png)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未经允许切勿外传毕业综合实践资料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姓名:武茂林班级:汽修0934班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实习单位; 山西新佳广本4S店实习时间:2011年10月-2012年5月系部:汽车工程系指导老师:张亚军目录摘要.............................................................................................2 1. 雅阁V T E 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的检测 (2)1.1VTEC结构组成 (2)1.2VTEC工作原理 (3)1.3VTEC检修 (4)2.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分析 (5)2.1 本田雅阁 2.4L指示灯行车中突然亮起 (5)2.2本田雅阁车E G R电磁阀引起的启动困难 (6)结束语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本田VTEC发动机的维修摘要:本田公司在新型发动机研发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尤其以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意为可变气门正时升程控制)为标识的发动机几乎成了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汽车动力的代名词。
自1983年VTEC技术被发明并首次运用于CBR400(当时称为HYPER VTEC)至今,该技术发展衍生出了DOHC VTEC、SOHC VTEC、SOHC VTEC-E、DOHC VTEC-DI、3-Stage VTEC、i-VTEC、i-VTEC I和最先进的Advanced VTEC。
以i-VTEC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发动机系列的在燃料经济性得到了较大改善,对于大排量发动机,还把i-VTEC技术运用到了大排量3.5 L V6具有可变汽缸管理功能VCM(Variable Cylinder Management)的发动机上,在经济性方面VCM发动机比以前的同排量V型发动机提高16%。
【doc】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多路传输控制系统(续完)
![【doc】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多路传输控制系统(续完)](https://img.taocdn.com/s3/m/88a5042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d.png)
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多路传输控制系统(续完)eAutoCircuite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多路传输控制系统(续完)徐宗炯,王坤东(1.北华大学交通建筑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1;2.吉林市神华一汽马自i艮务站,吉林吉林中图分类号:U46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39(2005)08—0011—064多路传输控制系统功能的检测因为本电路检测常与转向柱周围连线相关,务必先解除安全气囊,防止它意外引爆.奥德赛轿车多路传输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见图3,多路传输控制单元的线束插接器端子见图4,多路传输控制系统功能的检测步骤如下.第l步,先检查驾驶员侧熔断丝F9和乘客侧熔断丝Fl3一是否正常.第2步,在转向柱下面制动开关线束上找到多路传输控制单元的测试接头.接通点火开关在ON(1/)档.第3步,~:scs维护接头连接到多路传输控制单元诊断插座的测试接头上,等待至少5s,见图3b中下部SCS,观察仪表板上点火钥匙指示灯和报警器,指示灯应亮和报警蜂呜器响2s——即确认该系统进入自诊断"模式l"(如未进入"模式l"转至第5步).第4步,进入"模式l"之后,查看点火钥匙指示灯是否显示故障码(DTC),如有故障码,则应记下闪烁/呜叫的次数,查表确认故障部位和原因(表4),如果无故障码,则往下进行.表4多路传输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代码(DTC)DTC故障代码故障可能的部位与原因12'3456无信号从车门MICU传送给驾驶员MICU无信号从乘客MICU传送给驾驶员MICU驾驶员MICU有故障各控制单元的信号不匹配无信号从其它控制单元传送给乘客MICU无信号从其它控制单元传送给车门MICU注:十更换驾驶员MICU,重新检查DTC.第5步,检查诊断测试接头的3号端子与驾驶员MICU的端子Al5之间是否导通,如不通,检修断路处;如导通,则往下进行.第6步,检查诊断接头l号端子搭铁是否可靠.第7步,进入"模式1"ls后,点火开关指示灯闪烁,报警器呜叫以显示DTC,如果故障码不止一个,则按代码号从小到大显示,且每隔3s重复一次.第8步,断开点火开关,检查车门MICU到驾驶员MICU间的棕色传输线.驾驶员MICU到乘客MICU间的粉红色传输线是否断路.第9步,再接通点火开关,检查车门MICU到驾收稿日期:20o5—02—16作者简介:徐宗炯(1944一),男,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和汽车维修T程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编《常用汽车电路图集》等多部图书;王坤东(1974一),男,吉林柳河人,工程师,从事大众汽车售后服务的技术管理工作.<汽车电器)20O5年第8期1t12<汽车~)2oo5年第8期稃好量稃好量●投资15000元可建年产千吨电解液厂详见插3广告●@@@fl=C卅●●一日一匾础隧密脚髅器繁颦密娥卅替秣孽n匾~AutoCimuite●投资小,成本低,利润高的致富项目详见插3广告●<汽车电器)20o5年第8期73U_甜●一盆一匾刚隧密锄垛器舞密媳卅浆黧露球n匾14'汽车电器)2oo5年第8期●先使用后付款.用后说不好可不付款l详见插3广告●'flU-苫仲●●一u一匾醴隧雩苦脚器靶纂啦雩苦地卅瘁鼍}球n匾●AutoCimuite_≮0{f\1/\(E1.)驾驶员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驾驶员MICU)lIl-_J(c)乘客侧多路传输控制元(乘客MIcu)图4多路传输控制单元的线束插接器端子驶员MICU间的棕色传输(通讯)线路电压应为3.5~9.5V;驾驶员MICU到乘客MICU间的粉红传输(通讯)线路电压应为8.0~l0.0V.第l0步,将系统换入"SLEEP(睡眠)模式".断开点火开关,确保行李厢后舱门及外部灯光都关闭.除门锁按钮开关之外,所有开关都在0FF位置.如果与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有关的开关都未投入工作,则1minJ~就会使整个系统进入"睡眠模式".第11步,确认是否进入"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下,上述粉红色和棕色两条传●好消息:免费提供防冻液技术J详见插3广告●输线的电压应为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的寄生电流将从唤醒模式下的70-80mA减少到10mA以下.在点火开关接通(Ⅱ档)时,所有多路传输控制单元都会同时"唤醒",不需要相互唤醒.其他有关开关接通时,只会唤醒相应的控制单元,并依次唤醒其它控制单元.如果某个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有故障未能唤醒,则多路传输系统的有关部分将不能工作.第l2步,确认"唤醒(W AKEUP)模式".多路传输控制系统是否处在"唤醒模式"下,只要看与它们关系最直接的一些开关是否灵活有效地控制有关执行器,即可准确判断相应控制单元是否被唤醒.a.检测驾驶员MICU的相关开关:点火钥匙开关是否有效?驾驶员侧车门开关能否开锁,锁门?右后车门开关,小灯开关,尾厢盖门闩开关是否有效?b.检测车门MICU的相关开关:驾驶员车门锁心开关能否在外侧用钥匙对5个车门同时进行开锁, 锁门?驾驶员车门锁按钮开关能否同offx~5个门上锁与开锁?驾驶员门控开关对顶灯,其它车门的锁定是否有效?c.检测乘客MICU的相关开关:前乘客门控开关,遥控器是否能打开所有门锁?能否将所有的门都锁住?左后车门开关是否有效?如车门锁电动机只是接在乘客MICU的Al0和All端子上,驾驶员的门锁开关,锁心开关接在车门MICU的A7,A8,A16,A17,A18端子上,其间要经过棕色传输线到驾驶员MICU,再经粉红色传输线,将开关信息变成数字信号传递到乘客MICU.多种开关信息都是经过单条传输线到达车门锁电动机的,从图3可见F12一是供给这4部门锁电动机电流的,门锁电动机的控制开关电路应当在乘客MICU内.第l3步,激活"诊断模式2".若要进入"诊断模式2",先应进入"诊断模式l".若要从"模式l"进入"模式2",则要断开前述SCS维护接头10s,然后再连接SCS接头.点火钥匙在ON(Ⅱ)档,等待一会,点火钥匙灯和报警器应接通2s,再问隔0.2s关断,再接通2次以上,这就是确认多路传输控制系统已从"诊断模式l"进入"诊断模式2"了.第l4步,检查下列部件,并操纵与故障关系最密切的一些开关,看其控制是否灵活可靠.在车门MICU上,除了前述门锁,锁心和门控开关以外,增测电动车窗主控开关是否灵便.在驾驶员MICU上除了前述一些门开关是否灵便外,增加了自动变速器(AT)的档位开关P档,制动器踏板开关,驾驶员座椅安全带开关,机油压'汽车电~)2oos年第8期T5力报警器开关,前照灯尾灯组合开关,停车制动器开关,尾舱门开关,挡风玻璃刮水器和清洗器开关(喷洗MIST开关除外),刮水器能否自动定位停歇, 车速脉冲,起动发动机检测等,都与多路传输相关.在乘客MICU检测前乘客车门开关,间歇刮水延时控制器,遥控器(无钥匙进入发射器)开锁与锁门,左后车门开关.如果开关的相关电路.32作正.g-,则点火钥匙灯就会闪烁,报警器就会发声.如果电路有故障,在操纵开关时,系统就会没反应.第15步,列出有问题的控制单元及其有关电路,查询故障并加以检查判断,如果多条电路有故障则可能是控制单元有问题,可用好的控制单元置换最有可能损坏的控制单元,再试各开关相关执行器的功能.如功能恢复正.g-则说明控制单元该换.如功能未得到恢复则应检查相关线路及开关(图4). 5多路传输控制单元供电与搭铁的检测当点火开关处在0N(Ⅱ)档就能唤醒所有的多路控制单元.如果通讯线路对搭铁短路.就可能无法唤醒某个或某几个控制单元,大多数系统将无法工作.车门,驾驶员,乘客这3个位置的多路传输控制单元和一般电子设备的电路构成基本相似,必须有电源供给(包括蓄电池火线B,点火开关火线IG),必须有可靠的搭铁线构成回路,同时要有相关的开关信号输入,要有执行器负载.奥德赛轿车多路传输控制系统主要是为车身系统的设备如车门锁,玻璃升降,刮水器间歇控制等服务的.在上述系统功能检测之后,为了找到故障部位和原因,必然要对多路传输控制单元的供电与搭铁状态予以检测.5.1车门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供电检测为了避免损坏接头端子,要从线束一侧背测不防水的线束插头.拆下驾驶员侧车门的装饰板,找到车门MICU的线束插头(图4b和图3a),在断开点火开关以后,拆下车门MICU的20线接头,其上有端子A1~A20,其中Al端子接乘客侧熔断丝F13一,对搭铁电压应为蓄电池电压(12V).此外还有All,Al3和Bl端子,都是搭铁黑线所接,搭铁点401在仪表板左侧,搭铁点50l在仪表板左侧下面.5.2乘客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供电检测乘客MICU位于乘客侧熔断丝/继电器盒上(图4e和图3e),它有一个Al~A24端子的24线插头,还有一个Bl~B8端子的8线插头(在维修手册中是Bl~l6'汽车电器)2oo5年第8期oAutoCiretJitoB22的22线插头,但只接了l1个端子).其中A22端子是黄色导线,点火开关火线(IG线)经熔断丝F9输入12V电压;另有A24端子,白底红条纹导线从乘客侧熔断丝F13一——直接从蓄电池火线来电;A23端子白底红条纹导线也是直接从蓄电池火线经F12"熔断丝来电.这3个端子在测试时应为l2V电压.否则应找相关熔断丝(图3e).在A插头上Al,A8端子均接黑色搭铁线,搭铁点503在仪表板右侧(A1),搭铁点58l在左踏脚板后(A8).5.3驾驶员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的供电检测驾驶员MICU安装在驾驶员熔断丝/继电器盒上,上面有Al~A24端子的24线插头和Bl~B8端子的8线插接头(维修手册中B8插头为B22插头,接有l1条线,不同车型和年款有所不同),见图4a~11图3b.在A插头中,Al端子是从点火钥匙,/q-引来的红线,如将该端子搭铁,点火钥匙灯应亮.如果不亮可能是发动机罩下熔断丝F47烧断,导线断路或ID(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烧毁.另有Al2端子,白/红线接乘客侧熔断丝Fl3一,A24端子直接接驾驶员侧熔断丝F9,均为蓄电池火线,对搭铁电压l2V,如不是,则为熔断丝烧断或导线断路.驾驶员MICU的搭铁端子有A14(搭铁点401在仪表板左侧),A20(搭铁点503在仪表板右侧后面),要检查搭铁的可靠性.搭铁电阻应小于1n.Al3端子外接电子门锁,当点火钥匙插入点火开关时,通过联动的另外触点使该点所接红/白线对搭铁导通.Al5端子经导线接检查接头,如用SCS检查接头短接之,则Al5端子应当与搭铁相通.搭铁点401在仪表板左边.参考文献:【l】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公司.本田奥德赛轿车维修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鲁植雄.汽车电脑控制器区域网数据总线【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吴诰硅.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车内局域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徐宗炯.常用汽车电路图集(一)(二)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2001.【5】周泉.CAN协议的帧与功能Ul汽车电器,2.OO4,(5):524. (6):55-56.(续完)(责任编辑姚悦)●蓄电池用7卜不用愁.接通7卜源自动流!详见插3广告●。
本田奥德赛车控制电路(一)
![本田奥德赛车控制电路(一)](https://img.taocdn.com/s3/m/69fbc9a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3.png)
本田奥德赛车控制电路(一)
佚名
【期刊名称】《汽车维护与修理》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6页(P6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巡航控制电路(续完)
2.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空调控制电路
3.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座椅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控制电路(Ⅰ)
4.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电路--座椅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控制电路(续完)
5.广汽本田新奥德赛2018款2.4L至尊版中期改款的本田车,个个是精品,这台25万家用MPV也不例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田奥德赛车身控制系统的研究目录前言 (1)1多路传输控制系统 (1)1.1概念 (1)1.2工作原理 (1)1.2.1多路传输通信功能 (1)1.2.2唤醒和睡眠功能 (1)1.2.3故障保护功能 (2)1.3部件位置 (2)1.3.1多路传输控制单元 (2)1.3.2多路传输的检测 (2)2汽车刮水器电控系统 (2)2.1刮水间歇器 (2)2.1.1 概述 (2)2.1.2分类、原理 (3)2.1.3工况的技术要求 (3)2.2刮水电动机在0、1、2档运行工况 (4)2.3间歇档的工况分析 (7)2.4冲洗档位工况 (10)2.5诊断的联想 (12)3系统测试 (14)3.1多路传输控制单元输入测试 (14)3.1.1驾驶员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 (14)3.1.2乘客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 (14)3.1.3后窗间歇式刮水器控制单元输入测试 (14)4 部件测试 (14)4.1前刮水器电动机测试 (14)4.2后刮水器电动机测试 (15)4.3清洗器电动机测试 (15)结论 (15)致谢 (15)参考文献 (15)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刖言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汽车的视野性、方便性、舒适性、娱乐性、通信功能等。
视野控制技术指的是对汽车照明灯(包括前照灯、铝匙孔照明灯、车门灯和日光灯)和转向信号灯的电子控制,以及对电动刮水器、洗涤器和除霜器等的电子控制;方便性除指驾驶员、乘员进出车厢和行李货物装卸方便外,还包括对汽车电动门窗、电动门锁与点火钥匙锁、电动后视镜、电动车顶(天窗)等的控制;车身电控设备主要包括照明系统、自动座椅系统(如存储式座椅)、自动空调系统、自动雨刮和车窗系统、多媒体系统等。
目前,汽车的电子化的进程将会开始,它也将会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1多路传输控制系统1.1概念多路传输控制系统包括车门多路传输控制单元、驾驶员多路传输控制单元和乘客多路传输控制单元。
这3个控制单元通过多路传输通信线路结合成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
多路传输控制系统包括多路传输功能、唤醒/睡眠功能、故障保护功能和双模式自诊断功能。
自诊断式1用于诊断多路传输控制系统。
自诊断模式2用于诊断各系统输入线路中的故障。
多路传输控制系统包括机油压力指示灯电路、座椅安全带提示装置电路、灯接通与钥匙未拔下提示装置、钥匙照明灯定时电路。
其他受控系统包括:进入照明系统、电动车窗(带钥匙拔下定时器),刮水器与清洗器(带速度响应间歇式刮水器)、无钥匙进入/安全报警系统和互锁系统。
1.2工作原理1.2.1多路传输通信功能多路传输控制系统通过在共用的多路传输通信线路里传送数字信号减少线束的数量。
多路传输控制单元将各开关的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以串行数据信号的形式传送。
这些传送的串行数据信号被正接收的多路传输控制单元转换成开关信号,控制开关工作。
下面是多路传输单元之间的专用通信线路,从驾驶员车门单元到驾驶员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棕色导线)和从驾驶员多路传输控制单元到乘客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粉红色导线)。
如表1:表1 通信线路导通性、电压表通信线路[导线颜色电压/V本田奥德赛车身控制系统的研究唤醒和睡眠模式的作用是减少点火开关关闭期间蓄电池的寄后电流消耗。
在睡眠模式下,当不需要系统工作时,多路传输在控制单元会停止系统之间的通信和CPU控制功能。
一旦有任何受监控的系统或开关开始工作,比如打开车门锁、则相关的多路传输控制单元会从睡眠模式变为唤醒模式。
随之会有一个唤醒信号发送到其他多路传输控制单元。
关闭点火开关后,有10S的延时,然后才会进入睡眠模式。
如果任何车门关闭,则不会进入睡眠模式。
123故障保护功能为了防止不当操作,多路传输系统具有故障保护功能。
在故障保护模式下,故障排除前(如控制单元或通信线路故障),输出信号会使用省值。
每个多路传输控制单元都有硬件故障保护输出信号值,以备CPU出现故障时用。
还有软件故障保护却缺省值,此值会忽略有故障的多路传输控制单元信号,使系统继续发挥作用。
1.3部件位置1.3.1多路传输控制单元车门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此单元在驾驶员车门内,并且和电动车窗主控开关合成一体。
驾驶员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此单元在驾驶员侧踏脚后面的熔丝/继电器盒上。
乘客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此单元在乘客侧踏脚板后面的熔丝/继电盒上。
1.4多路传输的检测装有多路传输系统的车辆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应首先检测汽车多路传输系统是否正常。
因为如果多路传输系统有故障,则整个汽车多路传输系统中的有些信息将无法传输,接收这些信息的电控模块将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为故障诊断带来困难。
对于汽车多路传输系统故障的维修,应根据多路传输系统的具体结构和控制回路具体分析。
一般说来,引起汽车多路传输系统故障的原因有三种:(1)汽车电源系统引起的;(2)汽车多路传输系统的链路故障;(3)汽车多路传输系统的节点故障。
2汽车刮水器电控系统2.1刮水间歇器系统2.1.1概述刮水器/清洗器开关是转向柱上的组合开关的一部分.前刮水器电动机具有2 速间歇功能。
有些车型上还装备有后刮水器/清洗器系统。
间歇式刮水器速度由驾驶员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控制。
“本田奥德赛”具有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控的间歇性功能。
驾驶员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动力控制模块(PCM的车速信号并根据车速调整刮水器速度。
2.1.2分类、原理刮水电动机要受三个开关的控制:刮水手动的开关,共有四个档位:0——停止;1档——低速;2档——高速J ----- 间歇档。
间歇继电器的触点J,常态下31b柱与S柱闭合,15柱与S断开;动作时31b与S断开,15柱与S闭合。
其中常合触点连通31b―― S是1档时电机电流的必经之路,而动合触点连通15――S是间歇档连通电源火线与电机a电刷的唯—通路。
电动机本身的蜗轮定位开关:该开关(见图1)铜片结构型式不一,有内齿型也有外齿型,但有几点是机同的:开关铜片都固定在刮水电动机蜗杆轴所驱动的蜗轮外端面上,电机轴与蜗轮的传动比一般在i=40 —60左右;蜗轮铜片有一个小片,对刮水臂起定位停歇的作用,小铜片所占圆周角一般不超过60o,当铜片在刮水开关处于0档后对刮水电机起着继续导使蜗轮回位的作用,大铜片占圆周角3000。
蜗轮开关一般都有三个固定的触片,其中一片(31)只能与小铜片接触,并且总是搭铁的,蜗轮每转一周只能接触30o左右。
另一片总是接火线的(53a)蜗轮每转一周,该触片(53a)能与蜗轮大铜片接触300o左右,可以看出大铜片的缺口部正是小铜片的凸起部。
还有一片触片(31b)处于上述两触片之间,当31b触片与大铜片接触而与53a连通时,一定与触片31断开,而当31b与小铜片接触连通31 (搭铁)时它一定要与53a(火线)断开以防短路。
这个定位开关可以使电机蜗轮得到运行和定位停止两种状态。
上述“雨刮开关”,“继电器触点”和“蜗轮开关”的不同状态组合,可以得到许多种工况,掌握这几个开关的档位及通路是了解其工作原理的关键。
2.1.3工况的技术要求正常使用中的系统有以下几种工况,每种工况下的技术要求是:0档:雨刮电机停止工作(或运行在回位过程之中)雨刮臂停在风档玻璃下沿。
1档:雨刮电机低速工作,蜗轮曲柄转速为35—45r/mi n,雨刮臂每分钟往返35—45次。
2档:雨刮电机高速工作,蜗轮曲柄转速为65—75r/min,雨刮臂每分钟往返65—75次。
间歇档:雨刮臂以1档速度往返一次,然后停歇5—6s,每分钟约8个工作循本田奥德赛车身控制系统的研究环。
冲洗档:用按钮控制冲洗风档玻璃,喷水停止后能自动以1档刮水2—3次(4—6s)o2.2刮水电动机在0、1、2档运行工况从使用说明了书和技术要求可知:0、1、2档都是稳定的连续工况,不需要间歇继电器起作用;与间歇档有关的部分元件也将不起作用,因此可以将工况图简化。
间歇档起作用的关键在继电器J,而J又受晶体管T2、T1的控制,T1能否工作又决定于T1的基极电位Ube,下面是0、1、2档时测到的各点对地电位与端电压(见表2)。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表2 0 、1、2档主要元件端电压及测试对地电位表0档:雨刮开关15柱悬空,电动机31b线经定位铜片与搭铁31构成通路,继电器内触点常闭31b—— S。
电动机不能工作,但继电器的15端与电池火线常接,其内部各晶体管处于什么状态呢?能保证继电器触点不动作吗?从表可知:T1、T2的Uce均在25V以上,说明了它们不导通,继电器线圈端电压Uj为0, 触点不会吸合。
电容C2 C1端电压Uc2、Uc1为0.5V,说明未被充入正常电量,不下雨的天气,雨刮器不工作是最大量的工况,继电器不投入工作,晶体器无电流属于静态工况。
消耗电能极少,但T1、T2承受着长期的反向电压,要求晶体管很高,约在50V以上。
1档(见图2)仍不需要继电器工作,但此时火线15与开关53通,并与继电器31b柱通,电动机工作,其电流路线是:电池O + ――雨刮开关15―― 53——继电器31b——触点J—— S柱——电刷a——电枢——电刷b——接地——电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池。
,电机以低速工作。
与此同时,因继电器的31b 柱与火线15相通,电容C2 被充电,其路线是:电池O + ――开关15―― 53――继电器31b 柱一一R1、R8- —C2V1——R15( V3——R7R12)——地——电池O 。
------- -- r ——”,十[ 广 -------- [1 j~一 一^/_ 一一一 一4—_A I _.1□/ t pn/ ・?\^l图1 刮水间歇继电器的电路原理图1-刮水洗涤组合开关 2-刮水电动机3-刮水间歇继电器4-洗涤电动机5-蓄电池6-洗涤按钮本田奥德赛车身控制系统的研究图2 刮水电动机处于低速档运行工况从测试可知,R1、R8上压降为0,说明充电速度很快,不久就没有充电电 流了,测量是在稳态下进行的。
电容 C2两端电压为25V,也说明充电时间很短 就能达到稳态25V,还说明C1是否充电与T1、T2是否导通,没有直接关系,A 点电位U=0V B 点电位U=24V 都说明电容C1的动态。
同时电池电压经分压电 路V2— R4-V1— R15,在R15上压降很低,T1管的基极所得电位U=0,故T1仍 然截止,T2管失去基极电流亦截止,间歇继电器线圈 J 无电压,触点J 处于常 闭(31b — S )状态,电机以1档运行,此外C1端电压为零,表明R7、R12上无 压降。
2档(见图3)。
雨刮开关节15— 53b 通,电流从53b 到电机53b柱,直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 -- ----------- 153ci图3刮水电动机处于高速档运行状态进入第三刷c:电池C+ ――雨刮开关15―― 53b――电动机c刷一一b刷一一接地——电池O ,从表2可见,除了C2两端的电压从25V增加到30V处于稳态(UB 也同)之外其余各点数据基本不变,继电器仍然处于不工作状态(这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