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下数学认识中位数
小学数学重点认识简单的中位数计算
小学数学重点认识简单的中位数计算中位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求取数据集的中间值。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认识并掌握如何计算简单的中位数。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详细解释中位数的概念,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1.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集中的数量为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数据集中的数量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了计算中位数,我们需要以下步骤:(1)将给定的数据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排列。
(2)确定数据的数量,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根据数据的数量,确定中位数的位置并进行计算。
如果是奇数个数据,直接找到中间的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找到中间两个数并求平均值。
3.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中位数的计算,我们举一个实例来演示:小明的班级有8个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依次是:80,85,90,92,93,95,96,100。
现在我们来计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80,85,90,92,93,95,96,100。
(2)确定数据的数量:共有8个数据,是偶数个。
(3)根据数据的数量,找到中间两个数并求平均值。
中间两个数是92和93,因此中位数为(92+93)/2 = 92.5。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中位数在求取一组数据的中间值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对于中位数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学会了简单的中位数计算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中位数的知识来寻找数据的中点,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运算符的使用和数据的排序,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学习并掌握数学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中位数计算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中位数课件
86
2
84
3
50
4
92
5
87
6
80
7
83
8
43
9
88
住房面积 (平方米)
(1)这组数的中位数是多少?
92
88
87
86
84
83
80
50
43
练一练
下面是第一小组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
编 号 1
86
2
84
3
50
4
92
5
87
6
80
7
83
8
43
9
88
住房面积 (平方米)
(2)6号同学的家庭住房情况在这组同学中处于怎样的水平? 92 88 87 86 84 83 80 50 43
平均数:77
练一练
下面是第一小组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
编 号 1
86
2
84
3
50
4
92
5
87
6
80
7
83
8
43
9
88
住房面积 (平方米)
(3)为什么这9个家庭住房面积的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92 88 87 86 84 83 80 50 43
平均数:77
航模小组用八架飞机做飞行试验。各架飞机飞行的时间如下表。
飞机编号 飞行时间 (秒) A 8 B 18 C 14 D 26 E 29 F 27 G 23 H 31
(1)求出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中位数。 31 29 27 26 23 18 14 8
中位数
( 26 + 23 ) ÷ 2 = 24.5
2024中位数说课稿范文
2024中位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位数》,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中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大小关系以及数据统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中位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中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中位数的概念,能够准确求解中位数。
难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中位数的概念和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导向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同时,我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我将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入中位数的概念。
例如,我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组身高数据,并问他们如何确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逐渐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意义。
2、概念解释在学生对中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后,我将对中位数进行详细的解释。
我会给出中位数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加深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
3、求解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中位数的概念后,我将教授他们求解中位数的方法。
我会以步骤清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逐步引导他们进行练习。
4、实际问题应用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中位数的求解方法后,我将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如购物、体育竞赛等。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全册)知识点归纳 精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圆1、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
认识在同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而这些对称轴都过圆心。
知道生活中有了圆才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认识同心圆、等圆。
知道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或直径决定。
等圆的半径相等,位置不同;而同心圆的半径不同,位置相同。
3、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运用上,要能根据圆的周长算直径或半径,会算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1/2+直径。
会求组合图形的周长。
4、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5、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会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
已知圆的周长会算圆的面积,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会算圆环的面积,并且知道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长方形、圆三种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6、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本单元重点讲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为:1、知道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百分号“%”表示;百分数有时也定义为分母是100的分数,但百分数与分数是有区别的:分数既可表示具体的量,又可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然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所以是不名数,也就是不能带单位的数。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知道出勤率、出粉率、成活率等百分数的意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计算这种百分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1.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小明身高1.4米,小华身高1.3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2 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1.3 演示计算平均数的方法:以一组具体的数据为例,展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1.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巩固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2.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中位数的概念,如“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是什么?”2.2 讲解中位数的定义: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2.3 演示计算中位数的方法:以一组具体的数据为例,展示如何计算中位数。
2.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中位数的问题,巩固对中位数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众数的概念与计算3.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众数的概念,如“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什么?”3.2 讲解众数的定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3 演示计算众数的方法:以一组具体的数据为例,展示如何计算众数。
3.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众数的问题,巩固对众数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4.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家公司的员工工资如何通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4.2 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
4.3 演示如何应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以一组具体的数据为例,展示如何应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数据。
4.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应用的问题,巩固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中位数》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统计单元目标:1.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2.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 在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设计方案及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或有说服力的说明。
4. 体验数学在描述事物中的作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单元重点:1、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2、2.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单元难点:在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设计方案及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或有说服力的说明。
第一课时认识中位数板书设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补充练习:1、若一组数据6、7、5、6、x、1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2、对于数据组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分别是()。
3、在一次英语口试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80、70、90、100、80、60、80、70、90、100,则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是()。
4、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
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7,18,16,13,24,15,28,26,18,1922,17,16,19,32,30,16,14,15,2615,32,23,17,15,15,28,28,16,19(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中位数教案初中数学
中位数教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的定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中位数的定义和求法。
2.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中位数的求法。
2. 理解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呢?2. 学生分享:可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二、讲解中位数(15分钟)1. 讲解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举例说明:a) 数据:7, 8, 9, 10, 11中位数:9b) 数据:4, 6, 8, 10, 12, 14中位数: (8 + 10) / 2 = 93. 学生练习:找出以下数据的中位数:a) 数据:3, 5, 7, 9, 11b) 数据:2, 4, 6, 8, 10, 12三、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情境创设:某班级举行一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85, 90, 92, 88, 80, 82, 87, 89, 91, 83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中位数来描述这次测试的成绩水平?3. 学生分享:将成绩按照大小顺序排列:80, 82, 83, 85, 87, 88, 89, 90, 91, 92。
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所以中位数是 (87 + 88) / 2 = 87.5。
这次测试的成绩水平是中等的。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1) 数据:1, 3, 5, 7, 9, 11, 13, 15, 17, 19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数据: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冀教版数学六下《认识中位数》优秀教学设计
生:不是。平均最高气温25.2°C不是某一天的最高气温,而是算出来的一个平均最高温度,它表示半个月中最高气温的平均状态,不是实际存在的。
5.提出“议一议”问题(1),师生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25表示半个月中最高温度是25°C的天数最多;平均气温25.2°C表示半个月中最高气温的平均状态。
师:大家估计的平均最高气温怎么样呢?我们来实际计算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订正时,重点关注学生计算的方法。如果学生用教材上的简便方法计算出了平均数,要给予表扬。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教材中的简便方法,教师要作为参与者交流。
4.讨论:25.2°C是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吗?使学生了解:平均最高气温25.2°C不是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算出来的平均最高温度。
师:说得对。下面请大家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并把中间一个数框出来,看一看是哪个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排列的?框出来的是哪个数?
生:我是这样排列的,首先先找到最小的一个数21把它放在第一个,接着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是23、23、24、24、25、25、25、25、26、26、27、27、28、29。排完之后,我找到这15个数中排在最中间的是25,所以最后我框出来的是25。
2.让学生根据表中数据估计平均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师:看来2005年5月的前半月最高气温一直维持在21℃~29℃之间,比较舒适。那你能估计一下这半个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吗?
学生可能会根据数据特点估计出大约是25℃,也可能说出其他意见。
3.提出求平均最高气温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并交流。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计算的方法。
数学中位线知识点总结
数学中位线知识点总结一、中位线的概念中位线(median line)是指一个图形中的中轴线或对称轴线。
在数学中,中位线通常指的是统计学中的中位数,它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值,即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线也可以指的是图形中的对称轴线,即将图形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的线。
二、中位线在统计学中的应用1. 中位数的计算在一组数据中,中位数是指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中的个数是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中的个数是偶数,则中位数是位于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计算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常见操作,可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2. 中位线的代表性与平均数不同,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更能反映数据的真实情况。
当数据中存在极端值或异常值时,常常使用中位数来作为代表性指标,以避免这些极端值对总体趋势的影响。
3. 中位数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中位数也常常用于分析人口收入、房价水平、企业利润等各种经济和社会数据,以反映总体的趋势和变化,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三、中位线的数学性质1. 数据的分布在一组数据中,中位数是数据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当数据中的数值集中在中位数附近时,说明数据的分布比较均匀;当数据中的数值分散在中位数附近时,说明数据的分布比较不均匀。
2. 质数的中位数质数是指除了1和自身外,没有其他正因数的自然数。
在一组质数中,中位数通常是这组数据的中间值,通过求解中位数,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组质数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3. 数轴上的中位线在数轴上,中位线是指将数轴分成两段长度相等的线段,这两段线段的中点就是中位线。
在数轴上,中位线也被称为中点线,它是数轴的中心线,对称于原点。
四、中位线的几何性质1. 几何图形中的中位线在三角形中,中位线是指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在四边形中,中位线是指连接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的一条线段。
在多边形中,中位线是指连接多边形一个顶点与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
(2)能够运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数据的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2. 众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3. 中位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求法。
(2)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本质特征。
(2)灵活运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平均数:-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 讲解平均数的求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 分析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班级平均成绩等。
(2)众数:-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
- 讲解众数的求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 分析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确定班级最常见的兴趣爱好等。
(3)中位数:-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 讲解中位数的求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 分析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等。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求法。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求法。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与同学分享。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1、数据的收集和2、表的意义:把收集到的数据以后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分析详细问题,这样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3、常见统计表的分类:(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工程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2个或2个以上统计工程的统计表。
(3)、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说明各统计工程的详细数量,而且说明数量间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收集数据、数据。
(2)根据资料和制作表要求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工程。
(3)根据好的数据填表。
(4)填写好总计和合计。
(5)写出制表的名称和制表的时间,必要时注明制表人。
5、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画出长短不一的直条,然后把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6、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
7、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局部数量所占的百分比。
8、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9、统计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0、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众数。
11、中位数:把收集到的某一对象的有关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中位数。
12、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a、不确定现象:中,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13、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
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14、可能性大小的表示:用数字表示一定能不可能。
一定能这种可能性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
1.圆锥的特征:由2个面围成,一个是底面,一个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只有一条高。
2.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利用转化的策略。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32、64无限分割,切开后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意义。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如:什么是统计?统计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a. 教师讲解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b. 教师举例说明众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a. 教师讲解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b. 教师举例说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a.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b. 教师举例说明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 中位数 教案
初中数学中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位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中位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一组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中位数吗?你们知道中位数是什么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讲解中位数的性质:中位数是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中位数小,一部分比中位数大。
在数据分布不均匀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数据的真实情况。
3. 讲解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方法:首先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找到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出示例题:给出一组数据,要求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讲解例题: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性质,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找到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让学生尝试解答例题,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中位数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解题方法。
3. 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 强调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汇总
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 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_1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歌巢问题”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歌巢问题”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李玉艳、王思程、黄德虎、张丕宏)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国标版小学数学十二册认识中位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李思海 黄达 王梦莹
职位 总经理 副经理 技师
工资/元 5000 4000 1800
姓名 陈晴 汪明华 韩涛
职位 业务员 业务员 业务员
工资/元 1000 1000 1000
张晓坚 主管 1500 周为民 业务员 1000
刘 芳 业务员 1200 将 娟 勤杂工 500
(1)求出阳光公司员工今年3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86 84 50 92 87 80 83 43 88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
(2)用哪个数据代表这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 情况比较合适?
(3)为什么这9个家庭住房面积的平均数比 中位数低得多?
2、航模小组用八架飞机做飞行试验。 各架飞机飞行的时间如下表。 飞机编号 A B C D E F G H
10号女生的成绩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相比,你 又能发现什么?用平均数表示这组女生的跳绳 水平合适吗?
请你说一说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
求中位数时,需先将这组数据按顺序排 列,奇数个数据的中位数就是正中间那 个数;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是正中间两 个数的平均数。
前面学习的平均数、众数,我们是怎样 求得的?
六下数学认识中位数
喜报 3月20日我校毽绳队
在教育局组织的的比赛 中又获得团体第一名的 好成绩。这是我们学校 第5次获得冠军。
编 1 2 3 4 5 6 7 8 9 10 号
成
绩 /
106
99
104
120
பைடு நூலகம்
107
112
33
102
97
100
下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3 平均数是98
? 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
平均数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 据的个数算出来的。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找出现次数最多的 数。
问题:在数学期中考试后,要 比较两个班的考试成绩,该选 择什么统计量?
要知道某个学生的成绩在班级 处于什么位置,该选择什么统 计量,要了解得多少分的人数 最多呢?
练一练
下面是第一小组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 (单位:平方米)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51页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8
飞行时间/秒 8 18 14 26 29 27 23 31
(1)求出八架飞机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的飞行时 间比较合适?
(3)如果A飞机不飞,那么其余七架飞机 飞行时间的平均数是多少?用它来代表这 些飞机的飞行试验水平,你有什么评价?
3、 阳光公司员工今年3月工资收入统计如下。
(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3月工资的实际情况 比较合适?为什么?
总结
• 1、今天我们学习的 统计量是什么?
• 2、你认为在表示一 组数据整体特点时, 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 么不同?
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用来表示 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量,当 数据各个数比较均匀的时候,既 可以用(平均数)也可以用(中 位数)来表示,当数据中个别数 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时候,用(中 位数)表示比平均数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