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佛山小学景观设计说明书

佛山小学景观设计说明书

景观设计说明一、景观设计思想基于对儿童行为发展的教育目的,学校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了学校“绿色教育”的教学思想,提出了“新绿色、新校园”的设计指导思想,即以学校建设国家级绿色校园为契机,在校园规划中充分展现绿色教育的特色,注重校园景观的科技教育、生态教育及环境教育的作用。

通过规划后的校园环境景观激发儿童游戏、认知的兴趣,使校园环境真正达到趣味性、美观性、生态性、科技性和信息性的结合统一,做到“一草一木参与教育”、“一景一物引导教育”,使环境景观给学生以引导、教育和启发的作用,建设富有凝聚力、自豪感和进取心的校园环境场所。

“新绿色、新校园”的景观设计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新观念、新形式、新内容、新认知、新教育。

新观念。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不再是美化和装饰的附属物,而是和环境教育充分融合的场所,环境的参与者要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正确的环境意识,通过儿童的游戏本能和空间场所中的设计元素充分调动儿童参与环境的积极性,增加思考和提问的景观设置。

新形式。

设计中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通过几何元素,强调“形式”概念,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做到小空间趣味化、新形式教育化。

如,校园环境中抽象的动物、人物剪影,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游戏场地、铺装图案结合的种植园,培养儿童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新内容。

以“中国文化”为主线,从空间形态、生态植被的选择等角度凸现校园的地域性与特色性,培养儿童的文化观,让儿童以多样的方式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庭院中利用生态环保材料设计的休息坐椅,给儿童以新的体验与认知。

新认知。

儿童对空间的认知与体验,是在生活经验中及与事物的不断接触中感知的,他们常常需要空间告诉他们该如何行动。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空间的形状、大小、色彩、远近等空间特性刺激儿童的视觉、触觉、动觉等感官机能,让儿童通过知觉感知环境,认知事物,即用眼睛观察世界、用触摸认识世界、用鼻子感知世界、让声音点亮心灵。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本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创意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该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一、总体布局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开放式布局,建筑群建于一个开阔的场地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学习空间。

建筑群之间通过连廊相连接,方便学生们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

教学楼和活动中心位于中央位置,方便学生出入,其他的建筑则布置在教学楼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社区。

二、教学楼设计教学楼共分为三层,每层有多间教室和办公室。

每间教室都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学使用。

办公室则提供给教师们进行备课、评阅作业和开会的地方。

教学楼外立面采用了彩色玻璃,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美感。

三、活动中心设计活动中心位于教学楼旁边,是学生们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场所。

中心内设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活动中心还设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礼堂,用于举办各种大小活动,如演讲比赛、舞台剧演出等。

四、室外空间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注重室外空间的规划。

学校周围种植了大量树木和花草,使学校环境更加美观。

操场和篮球场设在建筑群周围,方便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还设有一个小型花园和学生广场,供学生们休息和社交。

五、安全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教学楼采用了防火材料和防火门,配备了逃生通道和消防设备,确保学生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尽早撤离。

学校的围墙高度适中,确保学校的安全性,并设有监控系统,增加学校的安全防护性。

六、环保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设计。

建筑材料选用了绿色环保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材料。

建筑外墙采用了保温材料,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学校还设有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雨水进行照明和灌溉。

七、合理的空间利用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合理的空间利用,将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布置得井然有序。

20161103 庚西小学设计说明

20161103 庚西小学设计说明

庚西小学设计说明一概述1.1 规划背景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新城,新建36班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管理用房、辅助用房、地下停车库、地下活动空间、食堂、室外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

1.2 规划内容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1801.18m2,建筑占地面积4218.18m2,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2330m2,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约15430m2,地下活动空间5500m2,地下停车库11400m2,建筑密度19.35%,容积率0.7,绿地率39.39%。

1.3现状条件该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新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供应充足,道路、通讯、邮电金融服务等设施较为完善,环境十分优越,场地势平坦,适宜建设。

1.4工程概况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和标准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的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二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2.1规划依据1、国家与地方现行的各种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消防、人防、水、电、市政等有关部门规定和要求。

2、国家及厦门市现行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各专业设计规范、相应法规、政府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规定。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4、《福建省普通完全小学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表》5、《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6、《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和建筑面积配置标准》7、《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福建省示范小学评估标准》;8、《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9、《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10、方案设计任务书2.2规划指导思想(1)应满足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海沧区分区规划及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绿化、建筑、装饰内外空间和色彩等做综合性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2)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

壶山小学拆建规划设计说明总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地块地形图及对设计的要求。

2、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要求。

3、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设计法律、法规、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QJ37-87)《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599-8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工程概况:壶山小学前身为乾隆三年(1738)武义知县张人嵩创办的“近思堂”,后易名壶山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邑人王式桢秉承明招文化精神,引进近代先进教育思想,在原壶山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壶山小学堂及至今天的壶山小学。

武义县壶山小学是金华市范围内最早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曾有“开八婺风气之先”的说法。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经历了抗日流亡办学等种种历史考验,在一代又一代“壶山人”的辛勤耕耘下,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这里走出了着名篆刻家叶一苇、经济学家千家驹、画家畔景友、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加拿大华侨建筑工程专家王昌真等万余名学子。

学校现坐落于县城中心区壶山上街以南,城脚路以北,南门街以西,占地20多亩。

现有53个班级,师生2500多人。

学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配置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总控室、档案室、校史陈列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房等各种专用教室,以及音频广播系统、双向调控电视闭路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随着武义县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学校办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现学校建筑多为建于上世纪中期的老建筑,伴着风雨飘摇了半个世纪日显破败的老房子与学校发展及提高教学条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现随着武义县对壶山上街历史保护街区综合整治的展开,拟在现学校原址重先规划建设新校区。

新校区建设地块拟总用地面积15946平方米,东西长约155米,南北长约140米,地势平坦,由老建筑原地基分为两个高差一米左右的台地。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设计说明..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分校新校区项目设计,项目用地位于晋江市陈埭镇涵口村。

建设用地面积为:256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825.26平方米,其中: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25825.2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6425.87平方米,容积率为1.01,建筑密度为25.09%,停车位为85位,其中地上停车位为18位,地下停车位为67位,绿地率为26.42%。

二、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民用建筑设计通规》(GB50352-200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11J934-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晋江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三、设计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几年来国内各地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伴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和创新,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任务书以及其它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后,我们结合地形的环境特征,形成设计指导思想:“集约型校园”、“人性化校园”、“生态化校园”、“文化型校园”。

1、集约型校园针对目前我国各地均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的状况,我们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发掘土地价值进行有效的规划布局。

规划中,对建筑群体采用相对集中布局的手法,做到密而有致,小中见大。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用。

2、人性化校园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划以校园教学功能为主导,以学生、教师的校园行为为依据。

以人为本的创造实用的功能校园框架体系,遵循行为心理学的原则,创造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方位的交流和学习空间、生活空间、交往空间。

同时,规划采用风雨走廊,使得师生从生活宿舍到教学、办公楼交通便捷。

3、生态化校园生命是指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生态化校园规划就是需要充分考虑生态化的特点,遵循保护和改善原有自然系统、营造与学校地位相吻合的校园整体形象,强化校园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这样三个原则,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小学特色章《博雅章》设计说明

小学特色章《博雅章》设计说明

小学特色章《博雅章》设计说明一、指导思想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个体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及各种能力为宗旨,以"争章"为手段,以"达标"为要求,以授章为总结并激励少先队员争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少先队员。

二、特色章要求1、确定本学期特色章项目。

2、中队制定特色章计划。

详细说明特色章活动细则,队员积极参加特色章活动,队员应该按照所确定章目的获章标准,通过系列的训练项目,达到一个个训练目标,全面提高素质。

3、辅导活动要开展得生动、有效。

中队与小队、根据自定的特色章目标,积极策划,开展各种学习实践活动。

4、特色章活动记录要完整。

5、可以用特色章园地及时反映出队员们的获章情况。

中队部将不定时的对队员进行特色章情况表彰。

三、特色章章目设计方案(一)、自理章目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达标要求:1、自己刷牙、洗脸、洗脚、盛饭、穿脱衣服、系鞋带等。

2、自己整理书包、文具等。

3、自己折叠和放好下列小物品:袜子、手帕、红领巾、帽子、围巾、手套。

(二)、好朋友章目标:学会关心、帮助、夸奖身边的同学,主动和同学交朋友。

达标要求:1、见面主动打招呼,及时感谢别人帮助。

2、会热情夸奖你的同学。

3、邀请几位好朋友来家里作一次客。

4、关心身边同学,并为他们做一、两件好事。

(三)、说话章目标:说话清楚语言美达标要求:1、上课大胆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2、每天用普通话向家长说一件发生在学校或身边的事情,坚持三个星期。

3、在班会上,用普通话为同学讲一个故事。

(四)、孝敬章目标:学会尊重长辈的基本礼仪,听从长辈的教导,为长辈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达标要求:1、学会尊敬父母、长辈的基本礼节和礼貌用语,听从长辈的教导。

2、会给父母、长辈拿衣服、端饭、放碗筷等。

3、知道父母、长辈的生日,并做一件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

(五)、手工章目标:我有一双勤劳的巧手。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设计说明..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晋江市第五试验小学分校新校区项目设计,项目用地位于晋江市陈城镇涵口村。

建设用地面积为:256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825.26平方米,其中: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25825.2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6425.87平方米,容积率为1o1建筑密度为25.09以停车位为85位,其中地上停车位为18位,地下停车位为67位,绿地率为26.42机二、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14)《民用建筑设计通规》(50352-200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11J934-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6-2005)《晋江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福建省“义务教化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三、设计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几年来国内各地的中小学教化事业发展迅猛,伴随着教化领域的不断变革和创新,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任务书以与其它法规条例的仔细探讨后,我们结合地形的环境特征,形成设计指导思想:“集约型校内”、“人性化校内”、“生态化校内”、“文化型校内”。

1、集约型校内针对目前我国各地均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的状况,我们须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发掘土地价值进行有效的规划布局。

规划中,对建筑群体采纳相对集中布局的手法,做到密而有致,小中见大。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用。

2、人性化校内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划以校内教学功能为主导,以学生、老师的校内行为为依据。

以人为本的创建好用的功能校内框架体系,遵循行为心理学的原则,创建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方位的沟通和学习空间、生活空间、交往空间。

同时,规划采纳风雨走廊,使得师生从生活宿舍到教学、办公楼交通便捷。

3、生态化校内生命是指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生态化校内规划就是须要充分考虑生态化的特点,遵循爱护和改善原有自然系统、营造与学校地位相吻合的校内整体形象,强化校内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这样三个原则,营造良好的校内生态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设计者(姓名、通讯地址)一、概述·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概述学习内容·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修改后的课标要求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

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学生教师进行逻辑选择的运用的活动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小学建筑设计说明书

小学建筑设计说明书

恒大翡翠华庭配套小学规划建筑设计说明建筑部分一、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范围及任务书2、主要法规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邯郸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相关建筑法规、规范3、设计基础资料:项目位于油漆厂路以南、陵西大街以东、北绕道路以北。

周边路网密织,交通便利,基地内地势平坦,无明显高差。

用地性质为教育用地。

4、项目设计要求:本项目方案拟建一栋主体为四层的完全小学教学楼,并建设相应配套的操场、道路、活动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

本项目办学规模为4轨24班完全小学,57名在校教职工,可容纳1080名小学生进行在校教育。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绿地率35%,容积率约为。

二、总平面设计分析:1、场地及周边情况基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油漆厂路以南、陵西大街以东、北绕道路以北。

基地内地势平坦,无明显高差,周边相关配套设施完善。

该场地地域用地建设条件良好,且交通网络完善。

2、总平面布置1)建筑退距:用地南侧退北绕道路红线大于,用地东侧退用地红线道路红线8m,西侧退用地红线,北侧退用地红线65m,设计退界距离满足规划要求。

基地北侧为运动区,南侧为教学区,动静分离,并与城市良好融合,形成优美的园区环境。

2)出入口:园区出入口有两处,分别位于西侧陵西大街与南侧北绕道路上,两出入口满足消防及疏散要求。

3、规划设想1)本设计立足于基地和周边环境的现实条件,力求鲜明的体现小学的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周边现状,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内外部空间环境,通过丰富的建筑空间层次和建筑形态,形成高效有序、环境优雅、格调清新、富有现代建筑美感的外部形象;2)在满足各项法规、标准的前提下,力求创造出独特的、有亲和力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人性化的场所;3)规划结构清晰、灵活的组织空间的起承转合,塑造系统、连续的空间,功能分区明确,各部分联系紧密,方便到达;4)充分利用场地特点创造小中见大的绿化景观系统。

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设计说明

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一、概述1.项目地块状况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计划总用地面积6.31公顷,净用地面积5.01公顷,总建筑面积24050平方米,其中小学建筑面积19284.98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4285平方米,北临金珠路,西靠金兴路,东为金水路,基地呈规则梯形,地形较为平坦,高差小,适宜建设。

2.计划内容依照计划要求该地块为教育科研用地。

本次计划设计的要紧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小学、幼儿园计划设计。

二、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08-64-972.《幼儿园、托儿所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16.《建筑设计规范》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16-20068.关于该项目的计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10.国家及地址的相关规程、规范等三、计划原则与构思计划总则通过合理的计划和可持续进展的原则,达到“高起点计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治理”、要求其高标准的知足当前和以后若干年的教学要求,形成现代化的整体式校园环境。

计划总则1.符合城市整体计划及操纵性详细计划的要求。

2.安全快捷流畅的交通模式。

3. 教育环境活泼新颖的特点。

4.富有创新精神的空间标识。

计划原则1.以小学生、幼儿心理学入手,从他们的角度去研究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

2. 保证利用部份的最好的朝向,通过合理组织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带来的浪费,同时增加建筑内部交流共享空间。

3.利用简练的体块穿插,有机的将功能与形式完美的结合。

4.结合简练干净的体量,斗胆的利用片墙、构架等使的形体虚实转变丰硕多彩。

5.在整体淡雅的风格下局部选用亮丽的颜色。

四、计划设计方案3.平面布置整体布局共分为4块,别离为小学办公教学区、餐厅、体育运动区、幼儿园区。

建筑从整体上布置在由金珠路小学入口的人行广场向南延伸的轴线双侧。

围绕北侧入口广场要紧布置风雨操场、教学楼及幼儿园综合楼,方便师生集散,西南角为餐厅楼,东南角为小学办公,体育运动场地集中布置于地块的西部,楼与楼之间形成绿化庭院,小学办公与餐厅楼围和合成生物园地,各功能区通过道路与田径场连成整体。

xx小学初步设计说明

xx小学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概况:1、工程名称:xxxxx小学扩建工程2、建设单位:xxxxx小学3、建筑地点:xxxxx4、基地现状:为现有的xxxxx小学,周边地势平坦,四面视野开阔,交通便利。

二、设计依据1、项目立项批复:xxxxx越城区发展和改革局文件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xxxxx;3、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审查意见书:xxxx4、《中小学校建设设计规范》(GB50099-2011)等有关学校规划建设规范、规定;5、《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6、《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7、《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图、位置图;三、工程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1955.9m2,建设用地面积30092.8 m2,项目建筑规模约37338m2,其中包括已建的行政综合楼3301 m2,已建普通教学楼(二)中2659m2,地下汽车库3751 m2,按在校生2160人规模的小学设计,共48个班。

扩建项目包括普通教学楼(一)(二)(三),综合实验楼,行政综合楼(改造),综合艺术楼,报告厅,食堂及风雨操场,门卫。

四、设计范围:xxxxx小学的扩建工程的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暖通设计、弱电设计。

(按招标文件中的设计内容)五、总平面:1、场地概述:xxxxx小学位于xx公路以北,xx以西,xx以南,xx以东。

场地内建筑红线退让情况:南退用地红线25m,西退用地红线10m, 北退用地红线5m。

2、总平面布置:我们将整个校园分为综合教学区、运动生活区两个区块。

在对教学区的安排上我们结合了各自功能性质的特点并结合基地环境综合考虑,考虑到最大程度地弱化城市干道对学校教学区的干扰,我们将主要教学组团设置于校园中心,使教学组团远离西面及南面主干道,并将各组团之间的连廊作为隔绝噪音的屏障,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安静的环境。

红岭小学设计说明

红岭小学设计说明

深圳市罗湖区红岭小学拆建教学楼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一、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是深圳市罗湖区红岭小学拆迁、改建、扩建工程,用地位于罗湖区松园路上,由于学校建校早,年代较久,地处城市老片区,特点是附近有较多老旧建筑包围,用地也很紧张,学校本身建筑也已老旧。

学校现主入口设在松园路的东端,为人车混流。

学校内部场地平整,但与外部松园路存在高差,松园路自西向东坡下,在现主入口处与学校场地取平。

现学校用地红线内有: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199㎡,保留,一、三、四层为学校用,二层及五层及以上不属于学校),教学北楼及连廊(建筑面积1177.4㎡,拟拆,4层),教学楼南楼(建筑面积2557㎡,拟拆,4层),扩建教学楼(建筑面积1564㎡,拟拆,5层),器材室(建筑面积115.88㎡,拟拆,1层),配电房(建筑面积63.35㎡,拟拆),门卫室(建筑面积49.21㎡,拟拆),家属楼(建筑面积735.08㎡,保留,红线内但产权外),教师单身公寓(建筑面积1207㎡,保留,二层不属于学校,四层以上一半为学校产权)。

占地面积10401.28㎡,实际占地面积10254.264㎡(扣除家属楼产权外占地面积),校舍实际面积7678.44㎡(不计架空层),小学校舍现状总建筑面积8000.38㎡(家属楼除外),容积率0.75,教学及辅助用房3962.7692㎡,办公用房1410.7691㎡,生活服务用房1799.3077㎡。

(二)建设规模拆迁部分为原有教学楼、原有教学扩建楼、原有器材室、原有变电房(将移到新建教学楼内)、原门卫。

新建教学楼为6层,1层为架空层和部分学生教室,2-4层为学生教室,共36个班。

5-6层为非主要教学用房,为教师办公、会议、阅览、音乐室、美术室等用房。

地下室为室内活动场地、设备房等用房及地下车库。

用地面积:10401.28㎡总建筑面积:15915 ㎡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13265 ㎡。

新增地上建筑面积:10274㎡,其中教学区面积:7112.3㎡,办公区面积:2447.7㎡,核增(架空层)面积:679㎡。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设计说明(说课)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设计说明(说课)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设计说明(说课)一、教材分析《风的形成》是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地球的外衣”这一单元的内容。

风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在上册已经学习过的风级、制作风向仪、风的观测及前一节刚学习的热空气等与风有关的知识,学生对风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特别是前一节课学生认识了热空气会上升这一原理,更是为这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三、学情分析风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学习了风级、制作风向仪、风的观测及学习热空气等与风有关的知识后,学生对风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所以探究风的形成问题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学生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习科学,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风的形成。

2、分析归纳法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念。

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规律。

3、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保叔塔小学设计说明

保叔塔小学设计说明

杭州市保亻叔塔小学扩建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一、环境现状保亻叔塔小学位于天目山路南侧,体育场路北侧,西距保亻叔路300m。

学校建于五十年代初,校园建筑经过近五十年风雨已显陈旧,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

保亻叔塔小学校园基址南北长约235米,东西宽约110米,占地39亩,东邻向阳中学,占地约24亩。

在目前,杭州市区内中小学校普遍场地偏小的情况下,保叔塔小学拥有的实用面积实属难得。

本次设计为将保亻叔塔小学和相邻的向阳中学统一设计为一个拥有小学部和初中部的综合性学校。

二、设计依据1.学校1:500场地现状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城市(镇)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教计司[97]28号文;3.国家和地方有关学校设计规范、文件;4.业主提供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要求。

三、设计目标从校园现状出发,结合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基地优势,解决问题与矛盾。

在改建旧楼的同时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改造,旨在营造一个健康、活泼、清新,富有朝气的新世纪校园环境,拟建成为浙江省窗口学校。

四、设计构思(1).总体布局:根据基地现况,和现有须保留的建筑物将整个校区划分为教学区、行政区及运动区(详见分区示意图)。

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方便学生及教工的日常教学生活。

(2).建筑组合关系:设计中运用丰富的形体元素,大方的色彩,趣味性小品及构件,具有时代气息。

建筑嵌套庭院、广场空间,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通过室内外空间(建筑与院落)的相互交融,提高校园整体环境质量。

(3).空间设计:由主次两条轴线贯穿各层次空间空间丰富而具特点(详见空间分析图)。

入口空间:从小学校建筑性质出发,形象求活泼,且具现代气息,同时考虑人流集散及停车的要求,设置一定规模入口的广场。

核心庭院:以主教学楼、行政楼围合成内聚庭院;以主题雕塑、营造场所精神。

底景空间:作为学校小型集会,如升旗等之用,同时,又可作为食堂及植物园的前庭广场。

次轴线:主题庭院两侧紧密联系学生课余活动的庭院,内设戏水池、小表演舞台,以唤起青少年的创造力及表现力。

实验小学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实验小学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实验小学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实验小学是一个正在筹备建设的基础教育学校。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设计一个合理的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二、规划目标1.优化学校布局,提供适宜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2.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

3.设计一个安全、舒适和美观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4.考虑学校未来的发展需求,为扩建和更新提供合理的规划。

三、规划方案1.布局设计将学校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教学区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生活区包括食堂、宿舍、体育设施等。

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通过绿化带连接,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

2.教室设计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

教室的面积应合理,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电脑和投影仪等。

教室的布局应灵活,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要考虑到教室之间的隔音。

3.办公室和图书馆设计办公室是教师工作的场所,应该提供宽敞明亮的空间,充足的储物空间和合理的布局,以方便教师的工作和交流。

图书馆是学生阅读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应该提供舒适的座位和足够的图书资源。

图书馆的设计应考虑到读者的隐私和安静。

4.实验室设计实验室是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应该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安全的实验环境。

实验室的面积应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舒适。

5.食堂和宿舍设计食堂是学生就餐的场所,应该提供干净、卫生和安全的饮食环境。

食堂的布局应合理,方便学生就餐和排队。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应该提供安全、舒适和私密的居住环境,同时要有公共的学习和娱乐空间。

6.体育设施设计体育设施包括操场、篮球场、游泳池等,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运动场所和设备,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

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合理,方便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比赛。

7.绿化和景观设计校园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是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秋小学设计说明

千秋小学设计说明

天长市千秋小学新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说明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一、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发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安徽省教育厅文件【皖教秘基(2014)82号文】(4)《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天长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用地现状图(6)天长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指标要求(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范(8)《民用建筑通则》GB50352-2005;(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0)《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11)《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1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9—2011;(13)《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2;(14)《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标准》二、项目背景千秋小学位于滁州市天长市,位于千秋大道以南、郑集路西侧、学苑路北侧。

本次建设为千秋小学一期工程,并预留二期建设用地且一期二期整体设计分期建设,规划用地面积51533平方米(约77.3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4078平方米,其中一期计容建筑面积15278平方米,二期计容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80平方米。

三、用地条件项目基地形状较为方正,东西宽约205米,南北长约254米,总用地面积约51533平方米(约77.3亩)。

现状为空地,西侧为在建住宅区,其余现状均为农田。

通过对基地条件和设计条件的分析,方案有五个设计要素需要我们重点考虑:1.如何降低学校入口对城市交通影响的问题。

2.如何增加学校公共活动及绿化空间,为校园提供更加丰富的空间。

3.如何解决校园交通人车分流,为家长接送提供缓冲区,保证校园安全。

4.如何解决校园的动静分区,保证教学不受城市道路噪音干扰。

5.如何解决学校一期二期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问题。

四、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数值备注用地面积㎡51533合77.3亩围墙内用地面积㎡47137占地面积≥45000㎡学生总人数人1620每班45人教职工人数人86师生比1:19总建筑面积㎡24078.00总计容建筑面积21098.00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15278.00 总建筑面积≤15300㎡一期1#教学楼㎡2648.002#教学楼㎡2648.003#教学楼㎡2648.00实验楼㎡2504.00合班教室㎡420.00图书馆㎡760.00报告厅㎡760.00公共交流平台㎡1791.00连廊㎡492.00门卫㎡111.00看台㎡400.00配电房㎡96.00二期总建筑面积5820.00二期教师周转房㎡2428.00食堂㎡1666.00风雨操场㎡1666.00连廊㎡60.00地下建筑面积㎡2980.00建筑基底面积9071.5容积率0.41 ≤0.8建筑密度19.24%≤20%绿地率38.80%≥35%机动车停车数量辆9220辆/百名教工,接送学生机动车4辆/百名学生其中地上停车数量辆33其中充电桩车位为33辆地下停车数量辆59非机动车停车数量辆256 15辆/百名教工、学生五、设计理念1.动静分区学校的功能分区可以说是校园设计的重中之重,本案将运动场布置郑集路与学苑路交口,教学楼布置在地块西北角,远离城市道路减少噪音干扰。

中小学方案设计说明

中小学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概述一、项目概况1、基地位置项目地块位于,总用地面积平方米(约亩),其中规划建设用地平方米(约亩),代征防护绿地及规划道路用地面积47平方米。

2、工程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其中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为30班、40人/班;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为36班、平均35人/班;小学办学规模为84班、30人/班;幼儿园办学规模为15班、20人/班;合计班级数165班,在校生人数5280人。

在本设计中,主要建筑物包括一栋三层幼儿园综合楼;两栋教学楼,分别为五层和六层;两栋行政综合楼,分别为四层和五层;两栋学生宿舍,各六层;两栋学生食堂,各三层;一栋教职工宿舍十四层;一栋礼堂二层;一栋体育馆二层。

总建筑面积75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1、()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3、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现行标准、规范、规程。

三、经济技术指标第二篇总体规划设计说明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校园的开放性、自然性、人文性、历史性。

在这里我们采用三个走势截然不同的元素:线形步行广场、集中式运动区、开放式连廊形成的教学综合体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张力,加强整体上的向心感。

一、功能分区学校布局按照“分区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分别以小学部、中学部、幼儿园和教工宿舍作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管理分区,体育馆、礼堂(多功能教室)等设为共享区域。

小学部设置于地块的西侧,由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和综合办公区组成。

组团以运动区为中心,教学区、生活区采用首层架空,建筑之间通过开放式连廊连接,使各建筑及连廊形成围合空间,供师生在课间活动使用。

主入口设置于南侧次要规划路上,位于小学部组团的中间部位,紧挨运动区,人行及景观视野开阔。

中学部紧邻小学部,位于小学部东侧。

以教学区为起点自南向北布置综合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

各功能组块通过开放式线形步行广场相互联系起来,形成稳重而又不完全对称,围合而又相互渗透的空间特色。

02 绍兴市柯灵小学方案设计说明

02 绍兴市柯灵小学方案设计说明

绍兴市柯灵小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绍兴市柯灵小学是以我国当代散文大师、著名电影剧作家柯灵先生名字命名,由原国家教育部长何东昌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一所市教育局直属中心小学。

柯灵小学位于绍兴市袍江开发区世纪街,西北两面皆为高木河,东临规划2号路。

总用地面积52900平方米,净用地面积451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80.33平方米,容积率0.522,绿化率30%。

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相关资料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3.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4.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二、设计等级1.工程等级:一级2.消防耐火等级:一、二级3.抗震等级:6级四、总体规划1、规划布局现地块大致呈南北向的直角梯形,北与呈东西向直角梯形的新增地块相接。

主入口在南面的世纪大道上,东面规划2号路与新增地块紧邻。

在扩建项目规划中,首先要充分研究现有建筑的布局形态。

现有校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临河为呈“E”字形的教学楼和行政楼,圆形艺术楼突出于西南角,教学楼后是学校食堂。

学校东侧是200m环形跑道操场,其后为体育馆。

入口广场较为开阔。

按照《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48班小学应设300m环形跑道操场,原有操场已不够用,且300m操场占地较大,唯一能放置的位置只能是新增地块西北部。

于是很自然的把基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为教学办公区,北面为运动及附属校舍区。

柯灵小学因柯灵而命名,因此学校的规划设计也体现出柯灵的谦和内敛、深藏若虚的人格品质。

充分尊重原有校舍布局,留出宽阔的入口前广场,在“E”字形校舍的旁边加上反“E”形教学楼,并用连廊与其连接,形成中央内庭院的围合空间。

成为学校内最积聚人气,体现文化特色的场所。

一条轴线贯通南北,将学校入口广场,教学区,餐饮区,运动区串联起来。

在轴线上设置文化长廊,学习步道,美术天地。

设计说明-海山小学

设计说明-海山小学

海山小学设计说明第一部分:建筑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招标单位提供的招标书、投标答疑文件、红线图、规划要求点设计要求。

二、项目概况海山小学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明珠路以北,项目用地南侧紧邻东海四街(规划);东侧紧邻洪安一街(规划),隔路为城市公园,北侧紧邻小区路(规划);西侧紧邻社排路。

视野开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项目建设的良好用地。

本次设计为海山小学工程设计。

功能主要由地下平战结合停车库、体育馆、食堂、宿舍、阶梯教室、专用教室、普通教室及办公室等组成。

本次设计地上总建筑面积1615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22.2米,为多层公共建筑。

三、总体规划1、建筑位置的选择结合用地的朝向特点,设计采用规整紧凑而兼具开敞宽阔的形体,形成对公园景观的最大化利用并扩大内部楼间距。

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区明确。

S形体量形成东西两个尺度较大的半围合广场,营造院落式环境。

入口广场朝向公园,作为家长接送孩子的集散场地,同时对城市干道也形成了有效缓冲。

内庭院朝向球场,结合坡地景观形成学生休闲活动场所,并通过2层通髙开口建立庭院与城市公园的视觉联系。

2、合理的分区食堂位于用地北侧下风向,教师与学生就餐区分层设置,并设有独立的后勤入口。

如何做小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如何做小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小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背景在现代社会,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学作为孩子们学习的起点,其教学环境与设施至关重要。

因此,设计一个舒适、安全、功能齐全的小学建筑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设计将围绕着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展开,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设计理念1. 绿色环保: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将充分考虑节能减排,选用环保材料,打造一个健康、环保的教学环境。

2. 人性化: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室布局和活动场地,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 教育功能:设计注重提升教学效果,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打造具有现代化、科技化的小学教学楼。

三、设计内容1. 教学楼设计本次设计的小学教学楼将采用现代化、简约风格,建筑外观简洁大方,突出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

教学楼将设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功能区域,合理规划布局,确保教学顺畅。

2. 操场设计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本次设计将建设一个宽敞的操场,配备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等设施,让学生能够进行各类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3. 校园环境设计在校园环境设计上,将注重绿化美化,种植各类绿植,打造一个宜人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清新的空气中学习和成长。

4. 安全设计安全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将在建筑设计中设置应急通道、灭火器等安全设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5. 环保设计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将尽量选择环保、可回收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倡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

6. 设施配套在设计中将设施配套为学校配备合理的教学设施、食堂、图书馆等辅助设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设计效果通过本次设计,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环保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总结小学建筑方案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次设计将着力打造一个完善的小学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市桂雅路小学设计方案说明建筑篇一、设计依据1.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业主提供的项目任务书,用地红线范围及现状图;3.《民用建筑通则》GB50352-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2;8.国家、省及地方有关的法令、法规。

二、设计理念1.背景介绍南宁风岭新区介绍凤岭新区位于南宁市东部,以商务和会展为主导功能,规划用地面积为28.783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凤岭新区将保持凤岭丘陵地貌特点,依山傍水进行居住布置,体现生态特点的居住环境,依托会展中心,设置一定规模的市级文化设施。

凤岭片区以民族大道为界,南片区主要布置全市性的会议、展览、文化和体育设施,北片区主要布置体现生态特点的高档次的生态居住区。

凤岭新区规划设置3条东西向和1条南北向的交通轴,即凤岭南路、民族大道、佛子岭路以及凤凰岭路接铜鼓岭路,其余道路以各功能区间的次干路和居住小区间的支路为主。

南宁市从2002年起,依托民族大道东延长线和竹溪大道的建成通车,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凤岭新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先后建设完成了凤岭北片区凤翔路、佛子岭路、凤凰岭路等10多条主次干路;投入资金9亿多元建设的长湖东路延长线、枫林路、高坡岭路等道路正在抓紧施工。

凤岭南片区也配合会展中心和琅东客运站的建成使用,完成了会展路、龙盘路、青秀路等近10条主要道路建设。

基地概况项目位于南宁市凤岭新区精英住宅区“荣和大地”内。

项目用地位于住宅区北部中央,与住宅区紧密相连,西面为银杉路,南面为住宅区幼儿园。

总用地面积为28000平方米。

有利条件基地500米服务半径内均为高标准建设的居住小区。

现已开始销售的楼盘有联盟新城、盛世名城等高端楼盘。

周边小区居民主要为南宁市中高端收入者。

社区整体规划状况良好,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不利因素基地西侧为银杉路交叉口,车流量较大,噪音、空气污染对学校的环境有一定影响。

基地紧邻小区北部用地边界,日后的建筑施工也将会对产生较大的噪音与空气污染。

地形因素沿基地用地周边的规划道路标高最低点与最高点相差2米左右,但现状基地内地形较为平坦,标高最低点与最高点相差约1米。

地块东侧为划中的住宅小区,小区场地标高设计高差为2.0米左右,北侧用地的东边为待建设用地。

2.设计理念地域因为项目位于我国南方城市的高端社区,我们希望建筑在符合南方通风透气需求的同时,让其建筑形式更富含时代性、文化性,成为一座具有现代感与人文关怀的地域特色学校,让学校不仅在建筑功能上与社区进行配合,还在建筑形式上成为社区景观中强有力的表现节点。

自由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通常活泼好动,精力充沛,通过营造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如广场、庭院、活动平台、风雨连廊等,给小学生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大大加强小学生课堂之外的交流机会,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生态考虑平面布局的生态性,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应用高科技设备,让孩子生活在融合生态概念的建筑中,从小培养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

3.设计思路平面布局用地主要划分为办公教学及生活配套区、室外体育活动区两大块。

通过分析周边环境,避免主干道路和相邻地块施工的噪音给学校带来影响,避免学校室外运动场的噪音给相邻地块居民楼带来影响,办公教学及生活配套区布置在用地东南部,西北部布置室外体育活动区。

建筑主体、室外体育设施大部分为正南北朝向,基本满足日照及体育场设计要求。

南宁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建筑平面布局南面设计为开敞格局,有利于空气流动。

交通组织及空间设计主要出入口朝向银杉路设置,次入口朝向小区二组团设置,开口位置满足与规划道路交叉口距离70米要求。

主入口适当退让城市道路,预留家长接送学生的场地。

机动交通沿用地边界布置,避免对内部步行人流的干扰。

入口广场设置机动车临时停车,出入车便捷,在临街设置生态停车场。

非机动停车布置在次入口处以及建筑架空层下部。

主要人流自入口广场开始首次分流。

入口广场宽阔大气,非常适于学校的人流集中与疏散,并且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与游戏的好场所。

教学及行政人员由广场南侧进入底层架空的行政办公楼,学生人流则进入广场东侧入口宽敞的门厅来组织二次分流。

三栋教学楼分别拥有离其教室最近的楼梯,能让学生人流平均地分配到各个楼梯,降低安全隐患。

普通教室位于三栋教学楼的2~4层,共48个普通教室,各种辅助教室分布在普通教室的西侧以及教学楼一层。

教学楼之间形成的两个大开间活动庭院则为学生提供了课间游戏玩耍,看书聊天的良好空间。

庭院内的绿化景观与建筑外部的绿化景观被主要建筑之间的风雨连廊轻巧分格,从而达到两景相对,绿化景观与建筑融于一体的空间效果,教学楼与教师办公楼底层局部挑空使得建筑内外空间更为流动,让整个建筑形态更显轻盈,也更贴合了小学生天真童趣,无拘无束的特点。

学校用地北侧集中了风雨球场,室外运动场以及篮球、排球球场。

校园运动区域的集中使得校园动静分区明显,还在道路与教学区之间形成过渡空间,减少了外来噪音对教学区的污染。

绿化及景观从入口的广场到建筑底层架空绿化,再到宽敞的绿化庭院,建筑与绿化景观形成全方位的渗透,其中穿插了连接主要建筑的风雨连廊,使得景观绿化分而不隔,赋予了在视线上更多的层次感与趣味性。

另外建筑主题景观轴线与人流交通流线相结合,达到“步移景异”的丰富景观层次变化。

建筑形式意向符合南方气候特点的东南亚建筑风情—遮阳的钢木百叶、大面积的露台、宽敞的外廊、架空的底层、地方的砖石材料等。

南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热,雨水量充足,建筑设计宽敞的外廊和立面上的钢木百叶,能很好的遮挡太阳的辐射,架空的底层让建筑通风良好,浅色墙面能很好的反射太阳光。

建筑设计者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营造出具有亚热带地域特点的现代建筑。

同时为表现小学建筑的特点,营造富有童心的建筑形式成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虚实结合,搭配色彩鲜明的横向与竖向元素,在立面上多考虑让建筑显得轻盈与活泼。

建筑有机地分割出两个分别代表动与静的庭院,代表着“拥抱与关怀”,亦象征着人们对孩子的细心呵护。

4.安全设计措施为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同时规范其行为安全意识。

我们在建筑的构造设计上尽量做到使用的安全舒适。

在流线上均匀合理分布楼梯减少人流在压力。

走廊及连廊栏板大部分采用实板栏板做法,避免高空物体坠落。

在活动区域的柱子尽量采用圆柱的设计,避免尖锐的角部可能的在学生活动中带来的伤害。

室外绿化的处理多采用平缓坡地的设计,避免学生户外活动中台地高差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5.无障碍设计入口设置残疾人坡道,主要卫生间设有无障碍蹲位。

二、技术经济指标规划总用地面积: 28000M2总建筑面积: 15333.5 M2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11766.5 M2其中:教学办公楼: 760.8 M2风雨连廊: 500.0M2体育馆: 1572.3 M2综合教学楼: 8084.4M2其中:普通教室: 3400.32 M2合班教室: 205.66 M2图书阅览室: 236.34 M2其他辅助教室: 1079.5 M2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637.1 M2其中:架空层景观绿化: 637.1 M2建筑占地面积: 3066.7 M2容积率:0.42建筑密度: 15.9%绿地面积:9803.3M2绿地率: 35%学生人数: 2160人地面停车位: 12辆(设一个大客车停车位)篮球场数: 3个(1个室内球场)足球场数: 1个排球场数: 4个(2个室内排球场)结构篇一、工程概况拟建南宁市东盟小学设计工程基地位于南宁市东盟商务区内,基地紧临樱花路、中柬路和桂雅路。

二、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重点设防类(乙类)4、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5、混凝土环境类别(地下一层梁板及±0.000以上):一类混凝土环境类别(卫生间及±0.000以下):二(a)类三、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Wo=0.35KN/㎡;地面粗糙度:B类2、地震作用:地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多遇地震=0.04。

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规定,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即按7度要求加强抗震措施。

四、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2)(2008版)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五、本工程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1、采用“PKPM-SATWE”(2008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2、采用理正软件和“PKPM-JCCAD”(2008版)进行基础计算。

六、设计主要采用的楼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1、消防楼梯 3.52、消防控制室 4.03、卫生间 2.54、上人屋面 2.05、不上人屋面0.56、普通教室 2.07、办公室 2.08、计算机教室 4.09、走廊 2.5注:大型设备按实际情况考虑。

七、主要结构材料1)、钢筋:钢筋种类为热轧钢筋HPB235级()、HRB335级()和HRB400级()。

钢筋HPB235级钢HRB335级钢HRB400级钢(fy=210N/㎜2)(fy=300N/㎜2)(fy=360N/㎜2)注:1、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的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2、吊钩:采用HPB235级钢筋,吊钩及预埋锚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2)、混凝土材料参数: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应符合GB500102-2002有关要求。

强度等级标准值(N/mm2)设计值(N/mm2)弹性模量(×104 N/mm2)fck ftk fc ftC25 16.7 1.78 11.9 1.27 2.80C30 20.1 2.01 14.3 1.43 3.00C35 23.4 2.20 16.7 1.57 3.15C40 26.8 2.39 19.1 1.71 3.253)、钢材:结构钢材应符合 GB 50017-2003的要求。

八、结构分析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是由包括一栋艺术楼(4F)、一栋实验楼(4F)、两栋教学楼(4F)以及一栋行政楼(分别分3F及4F)所组成的综合楼群,其底层用一层的露天剧场、合班教室及室内排球场连为整体,上部用风雨廊进行连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