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圣才出品】
第8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这一现象表明人际关系遵守()。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相互性原则B.交换性原则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D.平等性原则【答案】C【解析】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2.了解人际关系浓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自我暴露程度B.相互评价C.情感卷入程度D.目光【答案】A【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3.()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亲合B.利他关系C.依赖D.人际吸引【答案】D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提出的。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摩根B.奥斯古德C.舒茨D.费斯廷格【答案】C【解析】心理学家舒茨(W.C.Schutz,1958)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
5.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答案】D【解析】A项描述的是主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B项描述的是被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C项描述的是被动情感式的人际关系取向。
6.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以及思维的学科。
而人际关系则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比如,社会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交往中会自动地去推断他人的意图和态度。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会试图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此外,社会认知理论还阐述了知觉过程中的“原理化因素”,即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给出“合理”的解释。
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倾向于从善意出发给予他人解释,而不去考虑其恶意的可能性。
其次,社会心理学的群体性质使得它能够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群体动力。
集体行为、偏见和冲突都是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社会认同理论就探讨了人们对群体的认同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
当人们强烈地认同某个群体时,可能会表现出对其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而社会影响理论则研究了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和意见如何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
对这些群体心理学现象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偏见问题。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如何实现个人和谐、幸福以及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比如培养感恩心态、发展乐观情绪和情绪管理技巧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处理人际冲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亲密程度。
另外,社会心理学也对人际关系中的社交心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交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交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它提醒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需要注意非言语沟通和身体语言的重要性。
例如,微笑、握手和眼神交流等都是传递友好和亲近的信号。
此外,社交心理学还研究了人们在社交过程中的自我呈现和自我概念的表达。
了解这些社交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被认为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和非亲密关系两类。
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之间情感亲密、信任度高的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和伴侣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在其中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需求和目标。
非亲密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较为疏远、信任度低的关系,例如同事、邻居和其他社交关系。
虽然这些关系没有亲密关系那么深入,但在社交交往和合作等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人们进行交往、建立关系和共享信息的基础。
人际沟通可以包括口头和非口头两种形式。
口头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例如对话、演讲和电话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通常更直接和明确,有助于及时理解和回应对方的需求。
非口头沟通则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传达更多的情绪和态度。
人际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了解他人、理解需求以及建立共识的过程。
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对于维系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因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在沟通中更注重保持面子而非直接表达观点。
2. 人格因素: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性会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它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他人和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人们如何处理他人的信息、社会归因、社会偏见等。
社会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和行为。
2.亲近关系:亲近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的一种。
它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亲近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信任、亲密和共享等因素的支持,同时也受到文化、性别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
3.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吸引程度。
吸引力可以基于外貌、个性特征、共同兴趣等多个因素。
人们更容易与吸引力较高的人建立亲近关系,因为他们认为与这些人相处更愉快和有益。
5.人际冲突与解决:人际冲突是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以源于意见分歧、利益冲突、价值观差异等。
人际冲突的解决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妥协,也需要有效的沟通和解决策略。
6.群体行为与合作:群体行为是指在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它受到群体动力、社会规范和个体特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群体合作是指群体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行为,它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
7.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接触等方式传达信息和情感。
它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情感,增加亲近感和理解。
8.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情感、物质和信息的支持。
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减轻压力和提供帮助。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亲近关系、朋友、社区和组织等。
9.社会影响与权威: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罗伯特·凯利的可信度原理、亲和性原理和社会规范等方式实现。
权威是指被他人认可和尊重的人,他们对他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八章 人际关系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Z.Rubin)等把自我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自我的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 如对饮食、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 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如自己与父母 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个体的隐私部分,不会轻 易向别人暴露,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 的经验、念头、行为。
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了解 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关系的 状况。当然,根据自己可以没有顾虑地对别人暴露哪一层 次的自我信息,我们也能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 度。
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吸引是基于与另外一个人的有回报性的经历,而这些经历 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取决于时间、地点及所涉及的人。
(一)接近性
接近性(proximity):又称邻近性,是指在人际交往的早 期阶段,人们由于在地理距离的接近而彼此喜欢对方。
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 来往(互联网例外),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 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光环效应 美丽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 of beauty)
3.外表吸引力的评价标准
美丽如何衡量?是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还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研究者们试图对可能的标准进行探索。
一种方法是先找出一组被评价为有吸引力的个体,然后看 看他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五官和五官的分布与群体平均水平的差 异。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影响和关联的学科。
它探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以及这些作用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人际关系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和交流。
一、社会认知与认知偏差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会通过自己的观念和认知来解释和理解他人的行为。
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认知。
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认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们的社会认知也容易受到一些认知偏差的影响。
比如,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常常受到先入为主的印象和刻板印象的影响。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二、社会影响与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学也研究了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常常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导致他们采取从众行为。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心理现象来解释,比如赫尔扎伯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和阿什的“顺从实验”。
了解这些社会影响的理论和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群体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行为调节和影响管理。
三、情感与亲密关系情感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情感的发生、发展和表达,以及情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建立在相互了解、依赖和信任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良好的亲密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了解情感和亲密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冲突与解决策略在人际关系中,冲突是难免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冲突的成因、类型和解决策略,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冲突的指导。
例如,托马斯-科尔曼提出的“互动平衡理论”和沃尔夫冈·帕斯克等人开发的“冲突解决技巧”等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解决策略,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五、社交心理学与交际技巧社交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人们在社交交往中的认知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人际关系
阿龙森与林德的研究:受到夸赞的被试,倾向
于选择原来的伙伴;受到抱怨的被试,倾向于拒 绝选择原来的伙伴。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三、交换性原则
人际关系中,吃亏是福吗?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福阿提出了人际交换的六种回报:金钱、物
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增值交换 or 减值交换
第八章 人际关系
幸福是什么?
《心理医生》的调查:
关系密切的朋友 稳定的社会交际圈 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人 的幸福感!!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 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 互联系。 社会关系 ≠ 人际关系
对陌生人 对熟悉者
自 我 表 露 深 度
最深
非亲密区
对亲密朋友
亲密区
自我表露广度
自我的分层
最表层:兴趣爱好及相关内容 第二层:真实的态度 第三层:人际关系状况与个人对自身的真实评价 第四层:个人隐私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
真诚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一、真诚原则
稳定交往阶段:深度卷入
三、人际关系的深度
社会渗透理论
奥尔特曼和泰勒的解释 :
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 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他们从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 方向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 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引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而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涉及到情感、态度、信任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社会心理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规律。
例如,人际吸引力理论指出,个体在选择朋友和伴侣时,会考虑到对方的外貌、个性特征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而认知一致性理论则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倾向于与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缓解个体的压力和孤独感。
研究表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可以增加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此外,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个体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三、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人际关系不仅对个体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研究发现,社会中存在着一种“三度人际关系”的现象,即个体与他人之间通过三个中介人就可以建立联系。
这种关系网络的存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高效,社会资源的共享更加便捷。
此外,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社会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规律和机制,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 知识点
页眉内容第八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观系的特点:个体性;直接性、可感性;情感性。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间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客观决定的,是一种角色关系。
人际关系理解为社会关系的个性方面或心理方面;人际关系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复杂的折射,社会关系透过人际关系这一中介因素,对人们发生作用。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自我暴露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阶段(4个阶段)定向阶段:选择和谁交往互动情感探索阶段:探讨共同的需求,是自我暴露的开始,情感的卷入是轻度的,不涉及私密性的情感交流阶段:彼此的信任感安全感就确立了,自我暴露进一步加大,情感卷入进一步加大,情感破裂会有丧失,有心理压力。
另一重要标志是双方能够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稳定交往阶段:交往的频率增加,双方共同的领域进一步增加,情感卷入达到一定深度,自我暴露很深,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程度的高低是贯穿人际关系建立发展阶段的脉络。
自我暴露可分为四个层次(鲁宾)第一层,是自我最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
(如财产、性经验、政治态度等)为什么说自我暴露是人们与别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或条件?第一,自我暴露能体现出你的真诚第二,暴露意味着开放,它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创造一个开放的心理防御很低的气氛第三,会缩短与对方之间的角色距离,先暴露的人给对方树立了榜样.三.人际关系的类型按照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按照关系的情感表现性质的不同分为亲密关系、疏远关系、敌对关系等;按照关系中所包含的需求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按照关系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又可分为长期关系与临时关系。
第八章人际关系
西方人看重:Strong assertive dominant
东方人看重:sensitive empathic generous
honest trustworthy
人际吸引
思考题: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
以网络为载体的关系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 关系到底有什么不同?从计算机屏幕过渡到面对 面的交流,这种通过计算机建立起来的关系还能 经得起考验吗?
第八章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 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 系。
•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个体性。 (2)直接性、可感性。 (3)情感性。
(二)人际关系的报酬
➢ 爱是一种意志,即决意为达到自身的精神成长或另一个人 的精神成长的目的而奉献自己。
➢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 • (1)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
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 • (2)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
A.个人特征
个人的温暖:温暖是影响我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的 主要特质,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表现出温 暖,而温暖的人较受人欢迎。
个人的能力: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能力所 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
外表吸引力: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漂 亮的人更招人喜爱。
1.人际吸引
自我展露的差异
文化差异:美国人倾向与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展示 自我,而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人自我展露的 范围则非常有限。
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因此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及相互联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改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影响人行为、思想和情感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
人际关系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很大程度上涉及了这些因素。
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而人际关系恰恰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情境。
此外,人际关系还涉及到人的意愿、需要和希望等方面,而这些也是社会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些社会心理学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的应用。
首先,有效的沟通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在实现有效沟通方面,社会心理学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技巧。
例如,积极倾听、表达感情、确认对方感受等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中的沟通问题,增强人际互动的质量。
第二,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误解或偏差。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发生的是我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误解。
这种误解有时是基于我们自己的过去经验、价值观或偏见等因素。
而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内在因素,从而减少误解和偏差,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感,提高对他人的容忍度和共情能力。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替他人着想、共情和理解他人,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为其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因此,通过加强自身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这个环境中的一种典型情境。
通过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中的沟通问题、减少误解和偏差,提高对他人的容忍度和共情能力。
心理学之人际交往
第八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第一节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基本涵义人际交往的定义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人际交往既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前提条件。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通常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关系。
它是以人们的社会交往实践为基础的,显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
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人际吸引因素与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一)人际吸引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际沟通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
在沟通中,人际吸引除了受深刻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的影响。
1、外貌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H.Sigall)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行为等因素在决定人际吸引上起很大的作用。
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好的印象,人们容易以貌取人。
2、邻近性邻近性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一规律也称为时空接近原则。
邻近性吸引如:“远亲不如近邻”。
邻近性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在以下两个条件的作用下,邻近性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交往频繁。
第二,产生积极的交往体验。
邻近性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所起到作用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彼此了解的加深,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八章人际关系本章学习目标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人际关系状态描述和发展过程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爱情的类型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
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总是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
从出生到死亡,关系一直是人生经验的核心部分。
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爱与恨等等,都与人际关系有密切关联。
没有同别人的交往与关系,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没有文学、艺术,没有科学,没有一切。
可以说,人际关系是生活的基础。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有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希望了解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个体性。
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
在人际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等角色因素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的表现。
(2)直接性、可感性。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直接的甚至是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出他人满足其需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是不会产生人际关系的,而只要建立起某种人际关系,也一定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
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即连属情感。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5)主从-合作型 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
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 谐共处,即使有些摩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 方会感到更加融洽。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 系的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时而呈现出合 作关系,如此反复循环。 这种关系类型比较适合朋友之间,而对夫妻关系来 说则不甚适合,这是因为,要维持这种关系需要 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双方过于频繁的互动。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1.容纳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 3.情谊的需要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表现 需要 容纳 控制 情谊 主动性 被动性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引导自己 对他人表示亲密 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霍尼的三类型说 (1)逊顺型
其特征是“朝向他人”。这种类型的人无论遇到什 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想到的是“我受人喜 欢吗?”在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自 己认为适当的行动。
这种寻求自我价值确立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会引 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愿意表现自己,对吸引别人 的注意感兴趣,并处处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
(二)人际交往中交互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自身与别人保持某种关系 的适当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及与别人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行动, 表示对别人的接纳以后,我们也会期望别人做出 相应的友好应答。
小测试
1.在两栋房子之中,你会画些什么? A. 太阳 B. 河流 C. 草坪 D. 白云 2.假如某天你在屋外散步时, 一不小心跌个四脚朝天, 你很狼 狈的站起来后, 发现有个人一直盯着你, 害你羞愧不已, 请问你, 对方会是怎样的人呢? A. 捧着课本的学生 B. 英俊的男士或漂亮的女子 C. 运动场上 的健儿 D. 年长的老师 E. 戴耳机,穿牛仔裤的酷哥酷妹 3. 假如你在屋外散步, 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玩篮球, 当他用力 把球丢向前方时, 你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A. 球撞到墙壁又弹回来 B. 球打破窗户上的玻璃 C. 球只是掉到地上 4. 如果你家的庭院要造一座水池, 你会选择哪一种水池? A. 大水池 B. 小水池 C. 弯曲型的水池 D. 周围添加装饰品的 水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云笑道:“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 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 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 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 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 道:“ 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 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 的。” 的。”
(2)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这个格局是一个网络,该网 络以” 络以”是”个体自身“为中心在亲属关系 个体自身“ 的基础上形成。亲属关系依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丢于水里的 石子击荡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 远,也愈推愈薄“ 远,也愈推愈薄“,”波纹之间的差序 “就是”伦“。 就是”
每天漫无目的腻在一起 言不及义也觉得好有趣 走着坐着躺着趴着都形影 不离像是两人三脚又像连 体婴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家里米缸有没有米 也不管路上有人示威抗议 只管爱你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海峡两岸统一问题 也不管衣索匹亚多少难民 只管爱你
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热恋 时期 不久就会开始渐 渐痊愈 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 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蜜 都随风而去 然后开始从错觉和误解 中惊醒 惊讶自己为何 如此不聪明 为了爱情不管一切不顾 父母朋友姊妹兄弟开始 感到后悔不已 然后开始感到疲惫沉闷 气喘心悸牙痛头痛梦呓 然后是精神不继瞳孔放 大脾气暴躁四肢麻痹终 于受不了要分离 虽然结果颇令人伤心 暸解之后也没什么了不 起 爱情终究是握不住的云 只是我想要告诉你 喔......
在我落寞的岁月里 你的温柔解脱我的孤寂 带给我深深的狂喜 如此颤动着我的心灵 轻轻诉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我要对你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多么幸福 让我遇见你
一,爱情三角形理论 (一)斯腾伯格认为爱情包含有三种成分: 1,亲密成分(Intimacy) 指在爱情关系中能促进 ,亲密成分(Intimacy) 亲近、连属、结合等体验的情感。换句话说, 它能引起温暖体验;包括有对爱人的赞赏,照 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2,激情成分(Passion)或称“情欲成分”,指驱 ,激情成分(Passion)或称“情欲成分” 力,这些驱力能引起浪漫恋爱、体态吸引、性 完美,以及爱情关系中的其它有关现象。 3,承诺成分(Decision/commitment) 有两层含 ,承诺成分(Decision/commitment) 义:①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做出了爱另外一 个人的决定;②在长期方面,指那些能维持爱 情关系的承诺或担保、投入、忠心、义务感或 责任心。
持续赞美 持续否定 由赞美到否定 由否定到赞美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社会渗透理论。 阿特曼(Altman, I.)和泰勒1973(Taylor, 阿特曼(Altman, I.)和泰勒1973(Taylor, D. A.)年提出; A.)年提出; 社会渗透:在第一印象阶段的基础上,人际 之间发展起来的建立在相似性、魅力、表面 合意性等方面的喜欢接近的感情, 以及逐 渐接近、变得亲密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两个维度:
将11~15题得分相加,得分说明交往规范性水平。得分高 意味着交往讲究严谨,得分低则交往较为随便。 将16~20题得分相加,得分说明交往开放性程度。得分高 说明交往偏于开放型,得分低则交往倾向于闭锁型。 如果得分不是偏向最高分和最低分两个极端,而是处于中 等水平,则表明交往倾向不明显,属于中间综合型的交往者。
和谐? 紧张?
亲疏:对等 亲疏:对立 尊卑:互补 尊卑:对等
亲疏:对等 亲疏:对立 尊卑:对等 尊卑:互补
(二)人际关系类型: 1,费斯克的社会关系模式: 共享:情感和资源的共享 权威排序 :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 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资源互换 市场定价:基于理性,进行得失权衡,考 虑成本与收益
(二)三种成分所占比重的不同,组合为不同类 型的爱情关系:
爱情成分 爱情类型 无爱 喜欢 痴迷的爱 空洞的爱 浪漫的爱 伴侣的爱 愚蠢的爱 完美的爱 亲密 — + — — + + — + 激情 — — + — + — + + 承诺 — — — + — + + +
二,爱情的依恋风格理论 1,依恋: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 依恋: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 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 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 起 始于婴儿期。 始于婴儿期。 安渥斯等通过研究, 安渥斯等通过研究,提出三类母子依恋关系: (1)安全依恋型:母亲离开,会哭、焦虑;母亲 安全依恋型:母亲离开,会哭、 回来,高兴;母亲在场, 回来,高兴;母亲在场,以她为中心探索外 部世界。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和善。 部世界。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和善。 (2)逃避依恋型:母亲离开,很少哭泣;母亲回 逃避依恋型:母亲离开, 来,不太高兴;有需要时不寻求帮助,愤怒 不太高兴;有需要时不寻求帮助, 情绪多,对陌生人不在意。 情绪多,对陌生人不在意。
交往的广度: 交往的深度:
1.
表现自我相互观开的信息,双方 不涉入情感。 情感探索阶段: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 有节制、礼法的情感交流。 情感交换阶段:较高程度的情感卷入,不 受限于正式的社交规矩。 稳定交往阶段:交流更深更广。
2.
3.
4.
自己
他人
自己
人际关系,无 论怎样的类型, 总涉及彼此 需 要的互换及满 足。 满足方式: 满足内容: 容忍满足与否 的程度:
2,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类型 (1)黄光国: 情感性关系:存在于家人、亲密朋友之间 的长久、稳定关系。 工具性关系:存在于陌生人之间的短暂、 不稳定关系。 混合性关系:介于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 系之间,有情感涉入,不稳固。
( 3 ) 矛盾依恋型:母亲离开前 , 就焦虑;离 矛盾依恋型:母亲离开前, 开后,更不安;回来,既亲近又拒绝。 开后,更不安;回来,既亲近又拒绝。很少 对外部进行探索,难以安抚, 对外部进行探索,难以安抚,对陌生人不友 好。 2 , 很多研究表明:孩童时期的依恋类型影响 成人爱情关系;成人的爱情依恋风格, 成人爱情关系;成人的爱情依恋风格,可能 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 取向。 取向。 Brennan和 Shaver 总结了三种类型的成人: Brennan 和 Shaver总结了三种类型的成人:
(1)安全型:他人是可信的、能顾及自 安全型:他人是可信的、 身的需要;倾向与伴侣分享自己的感 受;很少担心被抛弃;以体贴、 受;很少担心被抛弃;以体贴 、 公正 新的人 和婚姻幸福形容父母。 和婚姻幸福形容父母。 生体验, 生体验, (2)回避型:经常拒绝自己的依恋需要, 可改变 回避型:经常拒绝自己的依恋需要, 依恋类 失恋无多大影响, 失恋无多大影响 , 更专注于工作;对 型。 伴侣不十分坦诚;以苛求、 伴侣不十分坦诚;以苛求 、 批评和冷 漠形容自己父母。 漠形容自己父母。 ( 3 ) 焦虑/ 矛盾型:寻求亲密关系 , 担 焦虑 / 矛盾型:寻求亲密关系, 心对方不回应;更容易一见钟情, 心对方不回应;更容易一见钟情 , 并 感到自己在爱情和工作中不受重视; 以干涉、 苛求和婚姻不幸福形容父母 。 以干涉 、 苛求和婚姻不幸福形容父母。
他人
三,人际吸引、人际关系发展的规律: 人际关系是被形成的,而非天生的;人际关系的 发展是渐进的,而非瞬息完成的。 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双方的交换有关。
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换的过程,交换的资源包括: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换的过程,交换的资源包括:爱、地位、服 务、货物、信息以及金钱。 社会交换涉及资源的转移;有些资源受到珍惜并被认为是收益 或回报;丧失或被拒绝给予这些回报则是成本或代价。 社会交换的指导力量是自我利益,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的大小 进行交换活动。
美丽的辐射效应: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 刻板印象:
2.
能力
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 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产生逃避或拒绝。
3.
个人品质
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与别人保持良好的交 往,真诚是必须有的品质。
4,相似性或互补性
态度、兴趣、价值观、背景和人格的相似, 可导致人际吸引。 相似性可产生回报:坚定自己观点,肯定自 己;提供共同的话题、活动基础。 相似性相比于互补性更倾向于产生人际吸引; 产生互补的吸引是以基本、重要方面的相似 为基础的。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人际吸引 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因素? 人际吸引有无规律?
一
我们无法确切地说出友谊是在哪一 瞬间形成的。正象往盛器里一滴一 滴加水,总有那么一滴使盛器里的 水溢出;在一系列表示友情的行为 中,总有那么一次终于使我们感动。 一一詹姆斯·博斯韦尔 (1791 年 )
1.
相貌的吸引
四,密切关系:爱情 什么是爱情? 什么是第一次心动? 怎么获取爱情? 怎么在婚姻的“坟墓” 怎么在婚姻的“坟墓” 里维系爱情?
恋爱症候群(黄舒骏)
关于恋爱症候群的发生原因 至今仍然是最大的一个谜 不管性别年龄职业体重学历 长相和血型 没有一个人可 以免疫 有些专家学者研究后相信 恋爱是内分泌失调所引起 却有别人认为恋爱属于滤过 性病毒像感冒无药可救但会 自动痊愈 不管你同不同意 自古到今 许多例子证明 恋爱不但是一种病态 它还 可能是一种变态 一般发病后的初期反应 会 开始改变一些生活习性 洗澡洗得特别干净刷牙刷的 特别用力半夜突然爬起来弹 钢琴 有人每天站在阳台对路人傻 笑 有人突然疯疯癫癫突然 很安静 有人一脸痴呆对着镜子咬着 指甲打喷嚏 有人对小狗骂 三字经 女人突然改变发型 男人开 始每天练着哑铃 食欲不振歇斯底里四肢萎缩 神经过敏发抖抽筋都出现在 这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