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十三式演练
武当太极拳十三势(上)
![武当太极拳十三势(上)](https://img.taocdn.com/s3/m/590d75ba7f1922791688e87c.png)
:人极 擎 为入道 之 “张 丰 沦 人书砭棼 r 势
lJJ iJt:j- ̄0: “ 傲 警 J 仃 卜三烤 . 于 外 , 乃进 、
盼 、定 ;发 rI J、J .乃 、连 、孙 、随 、1 天
、
J 厂外 者 . 乃 IJu d:JJql :蕴 于 lJ、J杆 . 乃捌 、十寻、十芹、
小 武 当 人 擎 卜一协 止ti iti 物 hill 化遗 f :
“1 术 传 ,R人 、 1人乙 了 亍学 I‘八 代 f 人 、武 术 八
畅 群 J
、
人 假 学 。 、
十 人做 、 。1拦 ℃“1越 f 人 极 带 、 r “1人 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等 武 挚 作 7.s披 术 依 以道 教 、 i/ 、张 #人
fJ】i ,他约;功
外形的 丁I II}!、 、; 、少.义
能 感受 精 、{}4I、 、,J、功 }~ 卜rI=JII_1 { lfl】 Il l-一3: :
受 ,怡 神 体 . K1t.jj J . --】 K功 tIt拜, 养 牛 tIt
l 功 . 久而 J之 .j-,fIlJ‘达 到 通 {Il1.、 JJ筋骨 、疏 通
“爪 儆 ” 源 … _』lq易 ·系辞 : “ l'l 久俄 ,
仪 ” ji:指Ⅲ : “,l 生之 胃 ”含 彳f 、
^二育 人之 意 人傲 、一 : ”圮f』乏If, 人fJ乏.人傲
I '1-… .功 假 I Il_jJf, j l 生 ,静 卡哎 . 一动 ‘
道 想 乃 沦依 . 创 r达 垂擎 j }尔肜
厅… 、动 作 肘 : J约:. 龚 练 川 分 ‘ ti+- ,1;起
太极十三式
![太极十三式](https://img.taocdn.com/s3/m/642a224ee45c3b3567ec8b4f.png)
太极十三式太极十三式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功架名称如下:一、仙人放剑二、乾坤盘球三、美人照镜四、顺水推舟五、金鸡独立六、单鞭救主七、倒骑玉龙八、双风贯耳九、顺风摆柳十、叶底看桃十一、活步走宫十二、怀抱双月十三、真气炼丹第一式仙人放剑(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
眼看两手。
(3)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 太极十三势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 太极十三势](https://img.taocdn.com/s3/m/67bdb11c650e52ea551898fa.png)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太极十三势(谱)2007-12-13 12:02武当山是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内家拳由真人张三丰所创。
据记载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生,始创太极拳法于武当,以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
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
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
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
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
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於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太极十三势: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三丰太极拳是第二代太极拳法,有108式。
相传乃为三丰祖师门下弟子,根据十三势演化而来,虽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脏八脉,养身特点,没有明显表现,但尽含其中。
武当太极拳28式教程
![武当太极拳28式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6088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7.png)
武当太极拳28式教程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武当太极拳的28个基本式子。
请注意,本文中将不包含任何标题,以及重复的文字。
第一式:起势。
运用心意引导气息,将身体重心集中于一点,并以端正的站姿开始练习。
第二式:云手。
双手缓慢向前推出,左右手交替进行轻柔的推托动作,如云中游走般。
第三式:单鞭。
将左手由下往上推起至胸前,右手则向下伸直,腰部顺势转动,同时身体稍微倾斜。
第四式:提手。
左手自下往上提至头顶,右手则贴腰,身体呈半弓形状态。
第五式:白鹤亮翅。
身体左侧稍微弯曲,左臂如鹤翅般自左向右展开,右臂轻轻往下伸直。
第六式:搂膝拗步。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前倾,双手交替往下搂膝,同时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前脚上。
第七式:手揽雀尾。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前倾,右手曲起揽住左手腕,左手前伸,如同抓住雀尾般的动作。
第八式:单鞭。
跟第三式相似,但这次是倒过来的姿势,右手由下往上推起至胸前,左手向下伸直。
第九式:倒撵猴。
身体向后蹲下,同时右手从胸前向后推出,左手轻轻向上伸直。
第十式:提手。
与第四式相同,但此次提手时,右手自下而上提至头顶,左手则贴腰。
第十一式:青龙出水。
左手自下往上推至头顶,右手则贴腰,身体的重心放在后脚上。
第十二式:翻身搂膝。
向后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后倾,双手交替往下搂膝,同时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后脚上。
第十三式:手揽雀尾。
与第七式相同,只是换了步伐,向后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后倾,左手曲起揽住右手腕,右手前伸。
第十四式:飞身踢腿。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略微前倾,右腿向前踢出,同时双手往右侧舒展开。
第十五式:摇身掌。
做起势的姿势,双掌往前推出,并做摇晃的动作。
第十六式:抱虎归山。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前倾,双臂曲起,如同抱着一只虎,准备投身上山。
第十七式:黄蜂入洞。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前倾,双手缓缓向下抬起,手指微微分开,如同黄蜂钻入洞穴。
第十八式:双峰贯耳。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前倾,双手从两侧向上托起,手臂微微弯曲,如同贯穿双耳的动作。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https://img.taocdn.com/s3/m/acdf62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7.png)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武当山,发扬光大于清朝武术家杨露禅。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是杨露禅所创的拳术套路,它包含了太极拳的精髓,是太极拳技法的核心。
这个套路有固定的口令,以帮助练习者准确而优雅地完成拳术动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开头动作,也是整个套路的起始点,它要求身体放松、意念集中。
口令:“两脚并拢,两手下垂,心神合一,沉重下降。
”二、开展开展是紧接着起势的动作,是为了把身体的气势展开,进入下一个动作。
口令:“左手上推,右手下沉,放松肩背,舒展四肢。
”三、采跌势采跌势是一种动作,通过脚步来展现出爆发力和柔韧性。
口令:“左脚跨出,身体向前,右手高举,蓄势待发。
”四、蹬脚势蹬脚势是利用腿部力量将敌人击倒的动作。
口令:“左脚向前蹬出,右手交叉护胸,左手下沉,保持平衡。
”五、接式势接式势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练习者可以学到更多的技巧。
口令:“右脚后退,右手顺势下放,左手向后拉,保持身体的平衡。
”六、推势推势是利用手臂的力量将敌人推开的动作,强调出太极拳的柔和和刚强之处。
口令:“右脚向前迈出,右手推出,左手跟随,保持平稳。
”七、回势回势是通过旋转和扭动身体来实现的,动作轻盈而领航。
口令:“左脚顺势回转,上体向右旋转,左手高举,右手下压。
”八、摇掌势摇掌势是一种快速切换动作的姿势,要求身体柔软灵活。
口令:“右脚前移,左脚抬起,双手紧握,摇身挥掌。
”九、拗步势拗步势是通过双脚进行步伐变化的动作,展现了太极拳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口令:“右脚回撤,左脚左转,双手侧身,保持平衡。
”十、单鞭势单鞭势是一种拐杖动作,通过手臂发力和身体的移动来完成。
口令:“右脚向后迈出,右手抬起,左手伸直,向前弯曲。
”十一、撇身势撇身势是太极拳中一种闪躲攻击的姿势。
口令:“左脚带动身体转向,右手向后握拳,左手向前伸直。
”十二、倒提势倒提势是一种后撤动作,利用身体活动协调手臂的动作。
武当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十三式](https://img.taocdn.com/s3/m/0f24b6376c175f0e7cd137ca.png)
武当太极十三式太极十三式为武当祖师张三丰首创之拳法,十三式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等道家养身功法,十三式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有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式”.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太极十三式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山镇山之宝,长寿之法。
太极的定义: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哲学,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从这个定义,你可以总结一下,打击出去的手如“左右野马分鬃‘左右倒卷肱’等,一定是打对方的鼻子,咽喉,试想什么乱七八糟硬功夫都可以练,鼻子,喉节没法练,呵,如果有,一定是怪物,防守的动作,如‘白鹤亮翅’上举不过头,过头没必要保护,肘要沉。
下面的手,一般在腹,胯边上,‘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防手在腹,攻手在咽喉‘转身搬拦捶’太极四层境界;形---- 任何动作要有具有攻防含意,附和技击或是健身,或是太极,阴阳经络学说。
劲-----正准的发力方法,刚柔劲,虚实劲,圆撑劲,圆与整,意-----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意诚,气质,神采,韵味,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力,使“形”‘劲’‘意’‘气’统一,总的要领;1虚灵顶劲2沉肩坠肘,3,坐腕舒指,4含胸拔背,5松腰敛臀6 圆裆松胯7气沉丹田8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这些口诀背熟,适合任何太极拳,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武当特绝秘技十三式秘法
![武当特绝秘技十三式秘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57151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9.png)
武当特绝秘技十三式秘法全套功法以动为主,动中有静,快慢相宜,行功时讲究意念配合引导,形、神合一。
以呼吸应用动作,达到外强肢体、内和脏腑、通畅经络的作用。
“行气十三式”通过特定的姿势,呼吸和意念的作用,使内气顺经络定向运行,以形成硬气功之气,产生功力的功法。
十三太保功之根本方法,习者必须认真刻苦修练。
行气十三式秘法预备势(浑元一气式):双脚平行开立,三脚距,十趾抓地涌内涵,双膝微屈,圆档,虚胸实腹两肩放松下垂,左右手相叠,右手心贴在手背,两手贴于丹田处,手心对着丹田,舌抵上腭,目似垂帘,全身放松。
少林十三太保功(1)以丹田为中心,放开全身毛孔,吸气,意想天地之灵气随吸气由涌泉、劳宫、会阴、百会诸穴,涌入体内,向气海穴汇聚。
呼气,意注下丹田。
(2)随着呼吸,意想下丹田有一团火,随呼吸越烧越旺,并渐渐充满整个下腹部,待感到腹部胀满,劲力充足时,可以行功。
一:力按千斤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两脚伸直,双足尖稍里扣,颈部竖直,百会上顶,沿肩松胯,下額微收,口微闭,舌尖紧舐上腭,双目凝视正前方。
两手下垂,分别置于两大腿外侧,肘关节微屈,双掌根微外撑,掌心向下,十指朝前,采用逆式呼吸,意守丹田。
吸气,并收提肛门和睾丸,然后以鼻呼气,意领丹田内气上升至膻中穴,并分作两股经两腋下沿手臂内侧向双手掌心贯气,同时放松肛门和睾丸,十趾抓地,双手掌用暗劲下按,十指上翘,全身之气力集中于双手掌。
吸气时,全身肌肉放松,(除收缩睾丸及肛门外)意念内气从臂外侧向上升至头部返归丹田。
共练49次。
二:猛虎推山接上式,按逆式呼吸,静立调息1分钟后,吸气,双手同时向后、向上划弧至两肩前,十指向上,掌心向前,同时,收提肛门和睾丸,然后呼气,十趾猛抓地,全身之气力集中在双手上,双手如推千斤重物,向前缓缓推出,意念内气由丹田、膻中经手三阴向双掌心及十指尖奔泻。
吸气时,双手回收并向后,向上划弧转圈于肩前,意念内气顺原路返回丹田。
共练49次三:罗汉托天接上式,采用逆式呼吸,鼻呼鼻吸。
武派太极拳十三杆和十三抢
![武派太极拳十三杆和十三抢](https://img.taocdn.com/s3/m/6d90fb6127284b73f24250d0.png)
武派太极拳十三杆和十三抢武派太极十三杆目录1、预备式一、崩一杆二、青龙出水三、童子拜观音四、饿虎捕食五、拦路虎六、拗步七、斜劈八、风扫梅花九、中军出队十、宿鸟入巢十一、托杆败势十二、灵猫捕鼠十三、手挥琵琶2、收势太极杆对阵歌诀二人环走团团转,拗步刺脚对棚杆。
拽肘刺胸龙出水,下采上冽拜观音。
外托劈刺虎扑食,回捋扎腹虎路拦。
退步挑郑风扫梅,摇身戳喉中军战。
退步捋甩鸟归巢,棚杆靠震对托杆。
践步回刺猫捕鼠,团团转走双抱杆。
二人齐挥琵琶势,益寿须练强身杆。
欲要两路交替练,鸟归巢后刺脚换。
靠震下接龙出水,周而复始意永年。
太极杆儿十三招,英勇无敌天下传。
动作目录动作过程说明预备式、图1心静气和、精神集中、身法完整、气沉丹田、气势饱满、目视前方。
图1、图(一)1、身体自然站立,尾闾中正,两手垂于身体两侧,两脚并立,两脚保持着一脚之间距,用右手握拿长杆后端,将杆前部尖端着地。
(二)1 (二)2一、崩一杆、图(一)(一)右腿先行向后撤一步,重心落于右腿,左腿紧随虚步脚尖点与右脚左前附近,左手将杆后中部握紧,成半把握杆势,就势向左方朝外拨棚,并且腰身微向左转,此时右手正位置在右耳旁,而左手低,稍高过胯,目视杆之前端。
二、青龙出水、图(二)1——21、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在后紧跟半步,成左脚为前,右脚为后,杆尖外旋拨动,上挑下按前刺,整个画一个立园拧进,左手在前,身体微略前倾,前腿弓后腿蹬,杆前后成水平状,目视前方。
三、童子拜观音、图(三)(三)(四)1(三)接后右腿向右前方迈进一步,左脚仍保持原位基本不动,前步右脚迈出所行路线与左脚成45度角,杆子整体走势从下向上外翻旋拧,既向外拨托,左手将杆握紧逆时针转小立园,目视杆的中部,意在杆之中部。
四、饿虎扑食、图(四)1——2(四)21、左腿向前迈一步,右腿在后紧跟半步,身体重心坐在右腿,使杆头部顺时针旋转一立园。
2、走势不停,使杆继续旋转拧刺,将杆前后平进,右脚尖虚点于地,重心坐在左腿,左下右手位置在正胸前,左前右后,目视杆尖,劲力直达杆头,使杆尖端有颤抖之形的明显直观感觉。
武当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十三式](https://img.taocdn.com/s3/m/f3b0a0cada38376baf1faed2.png)
武当太极十三式一、动作名称起势(和太极),左右揽雀尾,左右搬栏捶,左右抱虎推山,搂膝指裆捶,左右撇身捶,肘底看捶,倒撵猴,赛通臂,上步七星,翻身前拍脚,披身分腿,转身蹬脚,左右玉女穿梭,收势(和太极)。
二、路线与方向(一)动作方向面南而立,起势面朝【正南】,左揽雀尾弓步方向朝【东北】,右揽雀尾弓步方向朝【东南】,左搬栏捶面向【东北】,右搬栏捶面向【东南】,左抱虎推山面向【东北】,右抱虎推山面向【东南】,搂膝指裆捶面向【正北】,左撇身捶弓步面向【东南】,右撇身捶弓步面向【东北】,肘底看捶弓步面向【正东】;倒撵猴面向【正东】,赛通臂面向【正西】,上步七星面向【正西】,翻身前拍脚面向【正东】,披身分腿面向【正西】,转身蹬脚面向【正东】,左玉女穿梭面向【西南】,右玉女穿梭面向【西北】,收势面向【正南】。
(二)整体路线图(1)武当太极十三式路线图三、动作要点起势(和太极)面南而立,双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眼视前方,调整呼吸;重心右移至右脚,左脚跟缓缓抬起至脚尖刚刚离地时,左脚向左移半步,间距与肩同宽,脚尖先着地,重心缓缓移至两脚之间;重心下沉,双膝曲蹲至大腿面水平;双臂以肩为轴向前缓缓举起至水平,双臂成抱球状,两手心向内,指尖相对,同时重心微微上移。
左揽雀尾两手内旋,两掌下按至腹前,向右逆时针水平画弧至左侧,左手顺势外旋画弧向下抱球,两手心相对,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左脚跟抬起成丁步收于右脚内侧,左膝面向东北;左脚尖离地微微上抬,小腿顺势向前伸出,脚跟先着地,重心前移至两腿之间成弓步,同时左手上抬,右手下按,合于胸前方,顺势向前捧出;左手内旋,双手向左逆时针水平画弧至胸前时向前推出,画弧过程中重心右移,双手前推时重心移至两腿之间。
右揽雀尾重心前移,右脚跟步至左脚跟成丁步,同时右手外旋向下画弧抱球,左手内旋,两手心相对,身体右转,右膝面向东南;右脚尖离地微微上抬,小腿顺势向前伸出,脚跟先着地,重心前移至两腿之间成弓步,同时右手上抬,左手下按,合于胸前方,顺势向前捧出;右手内旋,双手向右顺时针水平画弧至胸前时向前推出,画弧过程中重心左移,双手前推时重心移至两腿之间。
武当文太极十三式
![武当文太极十三式](https://img.taocdn.com/s3/m/ae96d65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2.png)
武当文太极十三式本文所述武当文太极十三式为原始太极拳其中的动部十三式(武当纯阳门岳武师傅也有传承,有些差异),实际是修炼基础内功的式子,此十三式整体叫作《九转还阳功》,十三个招势,每一势针对一条经络、一个脏腑及其病症,例如:“九转还阳势”的作用就是吐故纳新,增强新陈代谢,吸入大自然的真气,呼出体内的浊气;“韦陀献杵势”,是人心经,;“摘星换斗势”的作用可以疏通阳经,;“旱地拔葱势”是人肾经,久炼可使人肾如汤煎、元气充足;“倒拽九牛势”是炼人身体九大部位:肩、肘、腕、踝、膝、胯、喉、膻中、下田。
经过与社会上流传的少林《易筋经》对比,此部也可称为道家《易筋经》。
因为里面名称也有“韦陀献杵”、“倒拽九牛”等,而且修炼效果均是练意、练气,抻筋拔骨,为筑基培本、强健筋骨打下坚实基础。
但比起社会流传《易筋经》,本拳更有自己特点,比如“倒拽九牛”练起来力度更大,对抻筋拔骨效果更好;还有“旱地拔葱”,身体蹲下两手从地匀速慢慢拔起直到站直,对强壮肾腰的有独特的功能。
此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意、气、力三者结合,使周身百骸皆通,对养生价值作用很大。
预备式面向正南,如受场地所限,面向其他方向也可以。
身体直立,两肩下垂,双手五指并拢,略靠身体,垂于两侧。
掌心向内,头要正。
两脚跟不要过分并拢,脚尖外展。
眼平视(图1)。
要领:身要放松,表情要自然。
意念要静。
身体各部分要求简括为:头顶、颈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提肛。
第一式九转还阳1(托天抱目: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直臂缓缓上抬,于头顶上方掌指相交,掌心斜相对。
抬头上视劳宫穴。
同时双脚跟提起,重心位于两腿中间(图2)。
双掌外翻,徐徐向身两侧下按,还原成预备式。
如此反复上托下按九次。
要领:双掌上抬,观想托住蓝天向上,双手上合有如抱住明月。
上托时自然吸气,使日月精气从劳宫穴灌入,顺手三阴经,沿任脉下行达丹田。
按掌时呼气(并使日月精气内转,周流四肢百骸。
2(揉太极:右手搭在左手背上,轻轻按在腹部。
武当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十三式](https://img.taocdn.com/s3/m/9df66b09650e52ea551898cb.png)
武当太极十三式介绍武当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功架名称如下:一仙人放剑二乾坤盘球三美人照镜四顺水推舟五金鸡独立六单鞭救主七倒骑玉龙八双风贯耳九顺风摆柳十叶底看桃十一活步走宫十二怀抱双月十三真气炼丹武当太极十三式分解动作说明:第一式仙人放剑(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
眼看两手。
(3)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6)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1)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3)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4)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5)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
须连绵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武当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十三式](https://img.taocdn.com/s3/m/f704a0f24693daef5ef73daa.png)
武当太极十三式太极十三式为武当祖师张三丰首创之拳法,十三式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等道家养身功法,十三式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有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式”.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太极十三式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山镇山之宝,长寿之法。
太极的定义: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哲学,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从这个定义,你可以总结一下,打击出去的手如“左右野马分鬃‘左右倒卷肱’等,一定是打对方的鼻子,咽喉,试想什么乱七八糟硬功夫都可以练,鼻子,喉节没法练,呵,如果有,一定是怪物,防守的动作,如‘白鹤亮翅’上举不过头,过头没必要保护,肘要沉。
下面的手,一般在腹,胯边上,‘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防手在腹,攻手在咽喉‘转身搬拦捶’太极四层境界;形---- 任何动作要有具有攻防含意,附和技击或是健身,或是太极,阴阳经络学说。
劲-----正准的发力方法,刚柔劲,虚实劲,圆撑劲,圆与整,意-----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意诚,气质,神采,韵味,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力,使“形”‘劲’‘意’‘气’统一,总的要领;1虚灵顶劲2沉肩坠肘,3,坐腕舒指,4含胸拔背,5松腰敛臀6 圆裆松胯7气沉丹田8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这些口诀背熟,适合任何太极拳,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武当太极十三式怎么练(2)
![武当太极十三式怎么练(2)](https://img.taocdn.com/s3/m/dc59074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4.png)
武当太极十三式怎么练(2)武当太极十三式怎么练第六式:单鞭救主(1)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
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
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
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
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倒骑玉龙(1)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
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
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4)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
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
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双风贯耳(1)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
与此同时。
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2)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
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
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顺风摆柳(1)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
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
![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615fec5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5.png)
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
接着是“白鹤亮翅”,这姿势可美啦!就像一只优雅的白鹤展开翅膀,轻盈又自在。
双手一左一右,身体微微转动,那感觉,仿佛自己要飞起来似的。
再说说“搂膝拗步”,这一式可有点小挑战。
前脚迈出,手要搂膝,另一只手向前推,就像在推开前面的阻碍,勇往直前。
“手挥琵琶”也很有意思,双手抱在胸前,像抱着一把琵琶,轻轻弹奏着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倒卷肱”呢,就像是往后退步,却又稳稳当当,不慌不忙。
“野马分鬃”,那动作,像是要把那不羁的野马驯服,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云手”的时候,双手如同在云端游走,轻柔又舒缓。
“金鸡独立”,单脚站立,稳稳的,感觉自己像只骄傲的大公鸡。
“玉女穿梭”,穿梭往来,灵活得很。
“海底针”,仿佛要去海底探寻宝贝,身子一低,手往下一探。
“闪通臂”,把手臂一伸,力量都传递出去啦。
“十字手”,双手在胸前交叉,收势结束,完美!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新编太极拳十三式特别有趣?快来一起练起来吧!第二篇嘿,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这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哟!一开始的“起势”,就像是给身体一个启动的信号,告诉它:“嘿,咱们要开始活动啦!”然后呢,“白鹤亮翅”,想象自己是只美丽的白鹤,优雅又自在。
每次做这个动作,我都觉得自己美美的。
“搂膝拗步”的时候,可别小看这一步一搂一推,得把力气用对地方,不然可就达不到效果啦。
“手挥琵琶”,就像抱着个宝贝琵琶,小心翼翼又满心欢喜。
“倒卷肱”,这退步可得退得有技巧,不能乱了阵脚。
“野马分鬃”,每次做都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好像真能把野马给分开一样。
“云手”可真是让人放松,双手慢悠悠地划动,就像在云里飘着。
“金鸡独立”,单脚站着,得稳住重心,这可是考验平衡的时候。
“玉女穿梭”,穿梭起来,那叫一个灵活,感觉自己像个小精灵。
“海底针”,每次做都觉得自己在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闪通臂”,把手臂伸直的那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
新编十三式全套教学示范
![新编十三式全套教学示范](https://img.taocdn.com/s3/m/e963037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新编十三式全套教学示范一、前言。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新编十三式的教学示范。
这新编十三式可有趣啦,不管你是想要锻炼身体,还是对这种传统的招式感兴趣,都跟着我来好好学学哦。
二、起势。
咱先说说起势。
起势就像是一场表演的开场秀,特别重要呢。
你要站得稳稳当当的,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就像你在轻松地站着,但又带着一种精气神。
双手呢,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然后慢慢地向上抬起,就像你在轻轻地捧着什么宝贝一样。
这个过程中,要感觉自己的身体像一棵慢慢生长的树,从根部开始有力量往上涌。
眼睛呢,要平视前方,透着一种自信和淡定。
这起势啊,虽然简单,但却是整个十三式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得打好咯。
三、第一式:XX式。
接下来就是第一式啦。
这一式的动作很有特点哦。
你得先把重心移到一只脚上,比如说左脚吧。
然后右脚就像是一个小尾巴一样,轻轻地向后撤一步。
同时呢,双手开始做动作啦。
一只手像是在推开一扇窗户,另一只手就像是在拉着什么东西。
这个动作要做得连贯,就像你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做一件事一样。
而且啊,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你的身体要跟着转动一点,这样才能把力量发出来。
感觉就像是你在跟一个看不见的对手互动呢。
四、第二式:XX式。
再说说第二式。
这一式就更有趣啦。
你要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就像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后呢,慢慢地把双手向前推出去,就像你在把面前的东西推开。
在推的过程中,要把身体的力量都集中到手上。
脚呢,也要跟着有一点小变化,一只脚向前迈一小步,这样整个身体的重心就会跟着移动。
这个动作做起来,会让你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哈哈。
五、第三式:XX式。
第三式呀,有点像跳舞的动作呢。
你要先把身体转个方向,然后一只脚抬起来,就像小天鹅抬腿一样优雅。
同时呢,双手在空中划一个漂亮的弧线,就像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弧线可不能随便划哦,要从这边慢慢地划到那边,带着一种韵律感。
而且在脚落地的时候,要轻轻的,就像一片羽毛飘落一样。
武当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十三式](https://img.taocdn.com/s3/m/20456f7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5.png)
武当太极十三式“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生生之谓易。
”指出“太极”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初,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拳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和特点的传统流派。
武当太极拳根据阴阳之理,纳丹道之功,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收了古典哲学和传统中医理论,形成了以“道”理为理论基础,以修身、养身、防身、长生久视为目的的,以内功外拳为形式的一种内外兼炼,性命双修的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武当太极十三式”是各式太极拳的精华,它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
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和术数学说,合易理、符医理、切兵义、和中庸、与道义相合。
武当太极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融合道家养身丹术。
相传,武当内家拳集大成者武当丹士张三丰曾说:“传我太极拳法,即需先明太极妙道”并提出“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
”张三丰在论《太极拳十三势总劲》讲道:“太极拳共有十三势,形于外者,为进、退、顾、盼、定;发于内者,为”粘、连、黏、随、不丢顶;形于外者,为四正四隅;蕴于内者,为挪、拇、挤、按、采、拥、肘、靠八法。
推手亦然。
形于外者为势,蕴于内者为劲,故盘架子所以练功,推手所以懂劲。
”武当太极十三势依“八卦五行”的具体功理,落实到“八法五步”的拳法总则中去,以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为四正方;踩、挒、肘、靠,即乾、坤、艮、異为四斜角,此八卦;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五行,为基本技法,故名十三势。
其动作和合中正、静心沉气、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刚柔相济、轻灵圆和、处处弧形、绵绵不断、势势相承、协调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太极十三式演练武当太极十三式(又称文太极十三式)武当文太极十三式实属道家拳术上品功法,相传轩辕皇帝观鹊蛇相斗所悟创,后经武当高道张三丰以及历代道长精心提炼,按照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熔为一炉而成的独特道家拳功,武当玉虚宫百岁坤道李诚玉得其正传品功法,相传轩辕皇帝观鹊蛇相斗所悟创,后经武当高道张三丰以及历代道长精心提炼,按照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熔为一炉而成的独特道家拳功,武当玉虚宫百岁坤道李诚玉得其正传.武当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功架名称如下:第一式:仙人放剑,第二式:乾坤盘球,第三式:美人照镜,第四式:顺水推舟,第五式:金鸡独立,第六式:单鞭救主,第七式:倒骑玉龙,第八式:双风贯耳,第九式:顺风摆柳,第十式:叶底看桃,第十一式:活步走宫,第十二式:怀抱双月,第十三式:真气炼丹第一式:仙人放剑(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
眼看两手。
(3)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6)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1)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3)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4)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5)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
须连绵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第三式:美人照镜(1)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位置。
(2)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四式:顺水推舟(1)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此动左右各一谓之“一活架”。
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第五式:金鸡独立(1)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2)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控制身体平衡;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衡;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说明: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
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单鞭救主(1)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3)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
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倒骑玉龙(1)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2)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
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4)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
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双风贯耳(1)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
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2)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4)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说明: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
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顺风摆柳(1)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说明: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
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叶底看桃(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两腿不动,右手继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定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说明:以上两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
可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一式:活步走宫(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
眼看前下方。
(2)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
眼随手转。
(4)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
眼随手转。
(5)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伴随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说明: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
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怀抱双月(1)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两腿不动——两手继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4)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
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真气炼丹(1)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平行步(45——50周岁者)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2)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均匀,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
眼随手转。
(4)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5)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随心所欲,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
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
说明:以上用鼻一吸一叹,各一次为一炼气。
老年人(五炼气)少年人(八炼气)年轻力壮者(十三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