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食用菌概括(精选)

合集下载

食用菌品种简介

食用菌品种简介

农家之友2013.07●发展历史●发展优势和区域分布“蕈”独特,“山珍”质元素、国家被称为组织誉之为中国食用菌总产值仅次于粮、菜,位居第六位,是世费、出口25农家之友2013.072012年,广西食用菌鲜品年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4.06万吨、总产值达到74.80亿元,分别比2011年度增长11.80%和22.86%,双双实现了“八连增”;广西食用菌行业从业者54.87万人,其中菇农21.74万人;年栽培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市达到5个,年栽培面积超100平方米的县(市、区)由上年度的30个增加到31个,产值超1亿元的县(市、区)由上年度的18个增加到21个;横县继续稳坐广西双孢蘑菇生产第一大县交椅,2012年度全县种植双孢蘑菇1460万平方米,产鲜菇12.53万吨,产值11.26亿元。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种菇效益更加可观,亩产值最少1万元,“万元田”比比皆是,涌现出一大批种菇致富的新农村,菇农们纷纷盖起“蘑菇楼”、“香菇楼”,成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特点,可变废为宝,是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典范,是生态循环经济的关键一环,更是一项增收产业、富民产业。

随着广西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加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运行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和市场更加广阔。

中国食用菌专家李玉院士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到广西调研后一致认为: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广西农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创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广西食用菌产业。

力争到2015年,广西食用菌总产量达170万吨,总产值超100亿元,一个新的百亿产业即将诞生。

N●产业效益●发展前景广西柳城县马山乡群众在田间培植冬菇和黑木耳宜州市桑枝食用菌产业化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种植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双孢蘑菇分布极广泛,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主要菇类,可鲜销、罐藏、盐渍。

常见食用菌的中英文名称与简介

常见食用菌的中英文名称与简介

常见食用菌的中英文名称与简介竹荪 bamboo fungus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其过程宛如一个穿着雪裙的“仙子”,很是好看。

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不仅美味可口,更是一种营养丰富、健康价值极高的食材。

竹荪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特点是蛋白质高、脂肪低,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利,具有健脾益胃、补气止痛和解腻减肥之功用,可治疗弱症、伤症和咳嗽等病症,对降低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杏鲍菇 King Oyster Mushroom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肉肥厚且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或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

杏鲍菇春末至夏初腐生兼寄生于伞形花科植物刺芹等的根上和周围土中,它是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

杏鲍菇的营养十分丰富,植物蛋白含量高达25%,含18种氨基酸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的多糖。

同时,它含有大量的寡糖,是灰树花的15倍、金针菇的3.5倍、真姬菇的2倍,它与胃肠中的双岐菌一起作用,具有很好的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草菇 straw mushroom 草菇又名中国菇、稻草菇、南华菇、美味草菇等,是一种著名的食用菌。

草菇常见于夏季雨后的草堆上,最早是由广东韶关南华寺的僧人在300年前首次采摘食用,并传播开来。

草菇肉质肥嫩脆滑,味道鲜美,口感极好,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般蔬菜如茄子、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含量的2-4倍,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2%,它是世界上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名,草菇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比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还要高几倍。

牛肝菌 boletus 牛肝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它的外形酷似牛肝,因而得名。

世界食用菌种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世界食用菌种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世界食用菌种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旨在对食用菌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本篇文章的核心主题。

食用菌作为一种广泛被人类食用和重视的食物,已经成为现代食品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介绍世界上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包括它们的特点、营养价值以及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食用菌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景,并且明确食用菌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

接下来的章节将逐一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世界上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描述和解释。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在引言中,首先要对食用菌的概念和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概述。

接下来,要说明本文将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探讨,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如何安排。

正文部分(Main Content)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对世界食用菌种类进行详尽阐述的部分。

在正文部分,首先要对食用菌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更加详细的阐述,包括食用菌的意义、分类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内容。

接下来,要列举世界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并对每一种菌类进行逐一介绍,包括菌类的特点、生长环境、食用方式、药用价值等方面信息。

结论部分(Conclusion)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结论中,要对食用菌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分析其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同时,要回顾并强调本文的重点观点,并呼吁读者对食用菌的重视和保护。

综上所述,本文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通过明确的组织架构,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世界食用菌的种类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和理解。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世界上常见的食用菌种类。

通过了解和学习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可以增加对食用菌的认识和了解,为人们选择和运用食用菌提供参考。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

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

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

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

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

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

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

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

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

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

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2.1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

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5.7%,1983年占12%,1990年展28.8%,1994年占53.8%,1997年占63.6%,2002年占70.6%,以后则更高。

食用菌知识大全

食用菌知识大全

名称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地理分布香菇别称: 花蕈、香信、椎茸、冬菰、厚菇、花菇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

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

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

菌盖直径5-12cm,有时可达20cm,幼时半球形,后呈扁平至稍扁平,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往往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常有污白色毛状或絮状鳞片。

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细密,具香味。

幼时边缘内卷,有白色或黄白色的绒毛,随着生长而消失。

菌盖下面有菌幕,后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环。

老熟后盖缘反卷,开裂。

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

菌柄常偏生,白色,弯曲,长3-8cm,粗 0.5-1.5⑵cm,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纤维质,内部实心。

菌环易消失,白色。

孢子印白色。

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4.5-7×3-4μm,用孢子生殖。

双核菌丝有锁状联合。

生态环境:冬春季生于阔叶树倒木上,群生,散生或单生。

分布地区:随州、山东、河南、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

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

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木耳生长在朽木上,没有枝叶,受湿热余气而生。

味甘,性平,有小毒。

黑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

菌丝体无色透明,是由许多横隔膜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它是黑木耳分解和吸取养分的营养器官。

子实体是食用部分,它是黑木耳的繁殖器官。

子实体初生时为杯状或豆粒状,逐渐长大后变成波浪式的叶片状或耳状。

许多耳片聚集在一起呈菊花状。

新鲜的子实体半透明,胶质,富有弹性,直径一般为4~6厘米,大者可达10~12厘米,干燥后急剧收缩成角质,且硬而脆。

子实体有背腹面之分,背面(贴耳木的一面)凸起,呈暗青灰色,密生许多柔软短绒毛(这种毛的特性在木耳分类上非常重要),这种毛不产生担孢子。

10种可大力开发生产的食用菌

10种可大力开发生产的食用菌

10种可大力开发生产的食用菌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有10种名贵食用菌行情看好,可大力开发生产。

鸡腿菇
1、鸡腿菇形似鸡腿而得名,味道鲜美胜鸡丝,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有助于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

栽培上无技术难度且产量高,市场售价比平菇高1至2倍。

大盖球菇
2、大盖球菇肉质清香可口,维生素B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是我国近年从欧美国家引进开发的畅销菌口之一,可采用稻草生料栽培,每平方米可收鲜菇15-30公斤。

杨树菇
3、杨树菇营养丰富,清香味美,有利尿、止泻、健脾、抗肿瘤和抑制癌细胞的功效。

干菇每公斤100-200元,是高档出口菌品。

灰树花
4、灰树花烧汤味美清香,炒食肥嫩爽口,其多糖成分有抗癌功能,是一种食药兼用型的菌品,干品每公斤80-
100元。

5、姬松茸具有杏仁的独特香味,共蛋白质和糖分的含量为香菇的2倍多,对肿瘤、痔疮等有神奇疗效,市场前景诱人。

盖囊菇
6、盖囊菇又名高温平菇,肉质香脆,香甜可口,栽培粗放简易,国际市场货源不足,是出口创汇的大宗食用菌。

真姬菇
7、真姬菇菌肉肥厚,菌柄脆嫩,香甜可口,栽培粗放简易,国际市场货源不足,是出口创汇的大宗食用菌。

白背木耳
8、白背木耳耳肉鲜嫩,味美适口,售价比普通毛木耳高2-3倍,是适宜外贸出口的菌品。

9、紫木耳耳肉脆嫩,味道独特,既有黑木耳的柔软性,又具毛木耳的清脆感,且鲜品和干品均可销售,栽培抗逆性强,产量高。

鸡枞
10、鸡枞味道甜美,清香宜人,有开胃、清神、治痔疮等作用,是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向发展中
国家推荐的"天然营养保健"菇种,可采用熟料栽培,覆土出菇。

食 用 菌 发 展 概 况

食 用 菌 发 展 概 况

食用菌发展概况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坚实的栽培基础。

食用菌栽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可消化现代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让其变废为宝成为人类的健康美味食品,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又是种植业、畜牧业的优良肥料与饲料,在现代大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一、食用菌发展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

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

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

"《史记》中有对获各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

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

6世纪贾思辨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

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

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

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

"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

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

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

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

在西方国家中,希腊有一名医师在公元1世纪提出用木屑在畦床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

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位名医用这种方法栽培成功,后来大力传播。

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食用菌种类及特性食用菌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 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

在田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生长有草菇、口蘑等。

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

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

菌丝体和子实体是一般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阶段。

各种食用菌是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如:菇形、菇盖、菌褶或子实层体、孢子和菇俩的特征,再结合生态、生理等的差别来分类识别的(见层菌纲、木耳目、银耳目、伞菌目)。

凭经验区别野生食用菌和毒菇时,也是以子实体的外形和颜色等为依据。

有些食用菌生长在枯树干或木段上,如香菇、木耳、银耳、平菇、猴头、金针菇和滑菇;有些生长在草本植物的茎秆和畜、禽的粪上,如蘑菇、草菇等;还有的与植物根共同生长被称为菌根真菌(见菌根),如松口蘑、牛肝菌等。

以上特性也决定着各种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生态条件中的分布。

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并不严格要求潮湿条件,但在出茄或出耳时,环境中的相对温度则需在85%以上,而且需要适合的温度、通风和光照。

如蘑菇、香菇、金针菇、滑菇、松口蘑等适合在温度较低的春、秋季或在低温地带(15℃左右)出菇;草菇、木耳、凤尾菇等则适合在夏季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温条件下结实。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引言:菌根食用菌是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它们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菌根食用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菌根食用菌生态学和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它们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

列举:中国是菌根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菌根食用菌种类及其特点如下:1、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松茸是一种珍贵的菌根食用菌,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它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被视为高级食材之一,对于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胃有很好的效果。

2、灵芝(Ganoderma lucidum):灵芝是中国传统的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具有滋补强身、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3、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高海拔地区。

它具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4、香菇(Lentinus edodes):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等特点,被认为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保健功能。

5、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地区。

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清肠排毒、降血压、降血糖等。

总结:本文对中国境内的菌根食用菌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及其特点。

这些菌根食用菌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生物资源。

随着人们对菌根食用菌的认知不断提高,它们的生态学作用和应用前景也逐渐受到了。

这些食用菌不仅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在医学、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食用菌概述

食用菌概述

第一章食用菌概述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食用菌又称食用真菌,广义的食用菌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真菌。

它不仅包括大型真菌,而且还包括小型真菌,如酵母菌、脉胞霉、曲霉等。

狭义的食用菌是指高等真菌中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通常形体较大,多为肉质、胶质和膜质。

俗称菇、菌、蘑、蕈、耳。

主要包括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中的一些种类。

大约有90%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而少数属于子囊菌。

我们平时所说的食用菌是指狭义概念上的食用菌,主要包括平菇、香菇、银耳、木耳、猴头、灵芝、草菇、鸡腿菇、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姬松茸、牛肝菌、双孢蘑菇、竹荪、羊肚菌、金针菇、茯苓、冬虫夏草、滑菇等。

食用菌也被人们称为食用菌蕈或食用蕈菌,我国古代就把生于木上的菇称为菌,长于在上的称为蕈。

食用菌有时也被人们称为蘑菇,其实蘑菇的含义是多样的,通常指具有肥大子实体的担子菌或子囊菌。

狭义的蘑菇概念仅指担子菌,特别是伞菌目的真菌,尢指双孢蘑菇和四孢蘑菇。

而由我国创始的草菇又被国外通称“中国蘑菇”。

目前已发现的食用菌约有2000多种,专家们估计自然界中食用菌的品种可能达5000种。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食用菌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的生态类型,孕育了大量具有珍稀保护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野生食用菌类。

目前,已有记载的食用菌品种数量为980多种,其中具有药用功效的品种有500种。

至今,我国已人工驯化栽培和利用菌丝体发酵培养的达百种,其中栽培生产的有70多种,形成规模化生产的有30多种。

第二节食用菌的发展前景食用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既有食用功能又有保健功效。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比种植业占地少、用水少、比养殖业投资小、见效快、周期短”等特点,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农林牧立体种养良性循环打下良好基础。

是现代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典范,正以其独特的生产优势、市场优势、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的行业优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势及其美味、保健、绿色、安全为特点的产品优势已成为一个颇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一、食用蘑菇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

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

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

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1、白黄侧耳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

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

菌肉白色,稍厚。

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

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

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子实体较小。

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

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

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

食用菌整理资料

食用菌整理资料

食用菌(edible fungi),是指子实体硕大的、其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mushroom)。

自然界约有食用菌2000种,我国食用菌已知938种,隶属于166属,54科,14 目。

常见有双抱蘑菇、香菇、平菇等。

中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60%,居世界第一。

据张树庭教授报道,1 9 9 7年世界商业化栽培食用菌近20个品种,总产达616.08万吨,中国商业化栽培的食用菌产量,占全世界总产的6 3.6%,达3 9 1.8 3万吨。

在商业化栽培的品种中,中国的双胞蘑菇产量居第三位,香菇、侧耳、木耳、草菇、金针菇、银耳、猴头均以中国最多,居第一位。

1 9 9 7年的全球食用菌总产与1 9 9 4年相比,由4 9 0. 9 3 万吨上升到6 16.08万吨,增加25.4%。

食用菌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中国的食用菌商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还远销国外。

据葛双林报道,200 0年中国出口食用菌达4 7.9 5万吨,换汇6亿多美元。

国内外食用菌各类产品贸易的发展,对有关商品标准的要求,日益迫切。

标准作为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技术依据,也随之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中国食用菌产品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一一GBL19 2-8 6黑木耳,是商业部组织起草的,1 9 8 6年8月1日起实施。

随后,由农业部和商业部承担了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的2 1个食用菌标准项目,分别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和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起草,截止19 9 1年12月上述2 1个食用菌标准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审定。

轻工部为了出口食用菌罐头的需要,早在1 9 6 4年就制定了草菇罐头的部颁标准——QB48 3 — 64鲜草菇罐头,随后于1 9 7 4年又制定了蘑菇罐头标准 QB 3 0 8 — 7 4蘑菇罐头。

以后又将各类食用菌罐头制定了标准。

根据市场和生产的需要,近几年又对食用菌罐头标准进行过多次修订。

食用菌简介

食用菌简介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木生菌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

在田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粪、草生菌,有草菇、口蘑等。

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

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

草菇则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

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菇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菇1.5-6%、干菇15-35%,高于一般蔬菜,而且它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大多菇类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中蘑菇、草菇、金针菇中赖氨酸含量丰富,而谷物中缺乏,赖氨酸有利于儿童体质和智力发育,金针菇在日本更是称为"增智菇".菇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矿质元素。

如VB1、VB12、Vc、Vk、VD及磷、钠、钾、钙、铁和许多微量元素,可以补充其它食品中的不足。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

如鲜蘑菇含蛋白质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的6倍,苹果的17倍。

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量。

食用菌中赖氨酸含很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

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赖氨酸,食用菌中含量也相当丰富。

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

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都高于肉类,草菇Vc含量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

食用蘑菇的种类介绍

食用蘑菇的种类介绍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一、食用蘑菇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1、白黄侧耳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往往基部相连;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2、深凹杯伞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菌盖色浅,内部松软;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可食用;3、玉米黑粉菌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此菌分布很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玉米黑粉菌的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孢子粉收集后炼成蜜丸做药用,其药性特寒、味甘,有益肝胃和解毒作用;用孢子粉拌红糖可治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的原料;有抗菌作用,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还可用于生产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的生长激素吲哚乙酸;4、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5、紫褐羊肚菌子囊果小至中等;菌盖呈圆锥形或近圆柱形,高4-7cm,宽2-4cm,顶部多钝圆或稍尖,由比较明显的纵棱纹交织成网格状,并形成许多近长方形或近多角形的凹窝,浅茶褐色、茶褐带紫色,往往棱纹色较深;菌柄白色、黄白色或带浅黄褐色,近圆柱形或近棒状,长3-5cm,粗3cm,空心,中部以上平滑或有白色粉末状细颗粒被覆,基部稍膨大,有纵沟槽,空心;春夏季生山林地上,多在杂灌木林地上散生或单生,偶有群生;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等地区;可食用,是一种味道很好的食用菌;6、黑马鞍菌子囊果小,黑灰色;菌盖直径l-2cm,呈马鞍形或不正规马鞍形,边缘完整,与柄分离,上表面,即子实层面黑色至黑灰色,平整;下表面灰色或暗灰色,平滑,无明显粉粒;菌柄圆柱形或侧扁,稍弯曲,黑色或黑灰色,往往较盖色浅,长,粗,表面有粉粒,基部色淡,内部实心;子囊圆柱形,长,含孢子8枚,单行排列;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云南、四川、湖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区;有将其列为食用菌的记载;7、皱柄白马鞍菌又称皱马鞍菌;子实体较小;菌盖初始马鞍形,后张开呈不规则瓣片状,2-4cm ,白色到淡黄色;子实层生菌盖表面;柄白色,圆柱形,有纵生深槽,形成纵棱,长5cm,粗2cm;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区;可食用,味道好;8、大白口蘑又称洛巴口蘑、大口蘑;子实体中等至大型,白色;菌盖直径8-2332cm,厚,初期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边缘内卷,后期扁平至稍平展,中央微下凹,表面平滑或偶有小突起,白色,污白至浅奶油色;成熟后颜色变暗,边缘波状或部分卷曲;菌肉白色,致密,微具淀粉味;菌褶直生或弯生,污白至象牙白色,密至稍密,初期窄后变宽;菌柄幼时粗壮明显,膨大似瓶,伸长后长8-2845cm,粗 cm,基部往往连合成一大丛;表面有细线条纹,同盖色,实心;夏秋季在凤凰木等树桩基部附近及沃土上丛生;分布在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可食用,味道比较好,台湾等地已经进行了试验栽培;9、泡质盘菌又称粪碗;子实体中等大小,有时可达14cm;初期近球形,逐渐伸展呈杯状,无菌柄;子实层表面近白色,逐渐变成淡棕色,外部白色,有粉状物;菌内白色,质脆,厚达3-5mm;夏秋季生于空旷处的肥土及粪堆上,往往成群生长在一起;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江苏、云南、台湾、四川、西藏等地区;可食用,但需慎重处理,不可多食;10、松口蘑又称松磨、松茸、鸡丝菌西藏;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状,长,粗,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在菌柄的上部,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秋季在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往和松树形成菌根关系;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安徽、台湾、四川、山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此种菌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地区群众将此菌火烤后蘸盐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日本视为菇中之珍品,经济价值很高;由于生态习性特殊,目前人工栽培子实体未能成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据化学分析,该菌蛋白质,脂肪,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都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及PP;松口蘑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之医药功效;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该菌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已知与赤松,黑松,高山松形成菌根;目前松口蘑在大量采集和外销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我国野生松口蘑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对此珍贵资源及生态环境着力保护,同时需要加强对松口蘑人工栽培的研究;11、蒙古口蘑又称白蘑、白蘑菇、蒙古口蘑内蒙古;子实体白色;菌盖宽5-17cm,半球形至平层;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稠密,弯生,不等长;菌柄粗壮,白色,长,粗,内实,基部稍大;夏秋季在草原上群生并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我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此种菌的菌肉肥厚,质地细致,郁香醇正,味独特鲜美;是我国北方草原盛产的“口蘑”之最上品,传统畅销于国内外市场;根据子实体大小、产地不同等特点,分有许多商品名称,如幼小未开伞的称“珍珠蘑”,开伞后的称“片蘑”等;还可供药用,性平,味甘;能宣肠益气,散热,解表;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燥不安,可用幼小晒干的“蘑菇钉”9克,水浸软后切碎,水煎服,一次服完,日服二次;有抗癌活性;此种蘑菇目前还未驯化栽培成功,可能它与某些草本植物有共生关系,也可能与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形成的营养化学成分有关;现阶段这种资源越来越少,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资源的生态环境和研究人工驯化技术是重要的任务;12、黄白蚁伞此菌又称黄鸡纵;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或更大,幼时圆锥形、钟形或斗笠形,后期近平展,中部明显突起,表面土黄色,顶部色深,边缘波状或开裂;菌肉纯白色至污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稀,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光滑,白色,基部稍粗而向下延伸连接蚁巢,内部实心,纤维质;夏秋季长在白蚁巢上,群生;分布于云南等地;可食用,味鲜美;13、鸡纵菌又称伞把菇四川、鸡肉丝菇台湾、福建、豆鸡菇、白蚁菰福建、广东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宽,幼时圆锥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部显着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浅土黄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长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白色或同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夏秋季在山地、草坡、田野或林沿地上单生或群生,其假根与地下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窝相连;分布在我国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浙江等地区;鸡纵菌肉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我国人民采食该菌的历史悠久,属着名的野生食用蘑菇之一,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群众根据该菌的颜色和形态等特点,分为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许多类型,但是否同属一个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味道以黑皮青皮者最好;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该菌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等药用功效;14、蜜环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4-14cm,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有时近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直生至延生,稍稀,老后常出现暗褐色斑点;菌柄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5-13cm ,粗,同菌盖色,有纵纹和毛状小鳞片,纤维质,内部松软变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松软,后期带奶油色;夏秋季在很多种针叶或阔叶树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丛生;可食用,干后气味芳香,但略带苦味,食前须经处理,在针叶林中产量大;15、黄绿蜜环菌又称黄环菌;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宽5-9cm,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 ;菌肉白色,厚;菌褶近似菌盖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粗,白色或带黄色,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菌环生柄的上部,黄色;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地上;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其分布可达海拔5000m高处的山草甸;分布于我国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区;可食用,味鲜美,是高山草地上的一种质地优良的食用菌;在青海和西藏产区居民广泛采食;在甘肃甘南草原区亦有分布,可收集加工销售;16、金顶侧耳又称榆黄蘑、金顶蘑;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形,边缘内卷,直径3-10cm;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延生,不等长;菌柄偏生,白色,内实,长2-10cm,粗,往往基部相连;秋季丛生在榆树、栎树等阔叶树倒木上;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广东、香港和西藏等地;可以食用,味道较好,现已人工栽培;可引起有关树木的木质腐朽;还可供药用,有滋补强壮的功能,用于治疗肾虚阳痿和痢疾;17、褐寓褶伞子实体丛生一起,菌盖较小,直径1-5cm,半球形、扁半球形至平展,边缘稍翻起,初期灰褐或暗灰褐色,渐变灰褐到浅灰褐色,表面近平滑;菌肉白色或污白色;菌褶直生或弯生至稍延生,不等长,密,白至污白色;菌柄近圆柱形,弯曲,长3-9cm,粗;秋季生林中地上,多生于阔叶林或混交林地上,可与树木形成菌根;分布于河北、甘肃、青海、黑龙江等地;可食用,味道较好;18、暗褐寓褶伞子实体一般较小或中等,菌盖直径3-12cm,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扁平,中部稍凸起,表面光滑或平滑,或有似放射状细绒毛,暗灰褐色,或带黑褐色,老时出现暗褐斑点;菌肉中央厚,边缘薄,污白色,具香味;菌褶不等长,直生至近弯生,幼时污白色,后期灰色至带褐色,伤处色变暗;菌柄长5-18cm,粗,近柱形或基部稍膨大,表面污白色至灰白色,上部粉末状,内部实心至松软,弯曲;夏末至秋季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丛生;分布于青海等地;可食用;19、香杏丽菇又称虎皮香杏、黄皮口蘑、香杏蘑;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6-12cm,半球形至平展,光滑,不粘,带白色或淡土黄色至淡土红色,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白色,或稍带黄色,稠密,窄,弯生,不等长;菌柄长,粗,白色,或稍带黄色,具条纹,内实;夏秋季在草原上群生、丛生或形成蘑菇圈;国外多记载生于林中;分布于我国河北、甘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区;此种蘑菇菌肉肥厚、具香味、味道鲜美,是着名的“口蘑”中之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其商品名有香杏、香杏片等;还可用于治疗小儿麻疹;进行过人工栽培试验;20、硬柄小皮伞又称硬柄皮伞、仙环上皮伞;子实体较小;菌盖宽3-5cm,扁平球形至平展,中部平或稍凸,浅肉色至深土黄色,光滑,边缘平滑或湿时稍显出条纹;菌肉近白色,薄;菌褶白色,宽,稀,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4-6cm,粗,光滑,内实;夏秋季在草地上群生并形成蘑菇圈,有时生林中地上;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青海、四川、西藏、湖南、内蒙古、福建、贵州、安徽等地区,它是着名的形成蘑菇圈仙人环的种类,由此而流传着许多关于蘑菇圈形成的美妙神话故事;此种蘑菇有香气,味鲜,口感好;可药用,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适;21、粉紫香菇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1020cm,半球形至近平展,藕粉色或淡紫粉色,较快褪色至带污白色或蛋壳色,幼时边缘具絮状物;菌肉白色带紫色,具明显的淀粉气味;菌褶淡粉紫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4-7cm,有时达15cm,粗,菌柄紫色或淡青紫色,具纵条纹,上部色淡,具白色絮状鳞片,内实至松软,基部稍膨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生长成一条带或近似蘑菇圈;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此种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很好吃,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另外据记载,它与云杉、松、栎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22、紫丁香蘑又称裸口蘑、紫晶蘑;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部下凹,亮紫色或丁香紫色变至褐紫色,光滑,湿润,边缘内卷,无条纹;菌肉淡紫色,较厚;菌褶紫色,密,直生至稍延生,不等长,往生边缘呈小锯齿状;菌柄长4-9cm,粗,圆柱形,同菌盖色,初期上部有絮状粉末,下部光滑或具纵条纹,内实,基部稍膨大;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有时近丛生或单生;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福建、青海、新疆、西藏、山西等地区;可食用,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是优良食用菌;可栽培,国外试验在腐殖质上栽培效果好;用此菌试验抗癌效果表明,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为9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该蘑菇会有维生素 B1,能调节机体糖代谢,促进神经传导;经常食用有预防脚气病的作用;另外,有与松、榛、山杨形成外生菌根的记载;23、金针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1-5cm,幼时扁平球形,后渐平展,黄褐色,中部肉桂色,边缘乳黄色并有细条文,湿润时粘滑;菌肉白色,较薄,褐白色,乳白色或微带肉粉色,弯生,稍密,不等长;菌柄长3-7cm粗,黄褐色,短绒毛,纤维质,内部松软,基部延伸似假根紧紧靠在一起;早春和晚秋至初冬,在阔叶林腐木桩上丛生;分部在我国各省区;可食用,味鲜,可人工栽培;可药用,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溃疡,可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此菌可使树木木质形成黄白色腐朽,在树皮和木质部的间隙中出现根状菌索;24、粉褶侧耳又称粉红褶侧耳;子实体小至中等大;菌盖扇形或近扇形,带粉红色,后褪为白色,直径2-10cm,表面光滑,干燥,柄很短或几乎没有,有柄时长约3cm,粗,白色带粉红,实心,菌肉白色、柔软,菌褶稍密,延生,粉红色,不等长;夏秋季成丛生长在阔叶树腐木上;分布在海南、福建、广东和吉林等地区;可食用,能人工栽培,属高温型栽培种;据记载,此种蘑菇在高温时为粉红色,而在低温时可呈现白色,是木材腐朽菌;25、裂皮白环蘑子实体较大,菌盖4-11cm,初期近球形,后期近平展,白色,中部往往褐色,表面幼时光滑,后期龟裂;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密,不等长;菌柄长4-12cm,粗,基部大,圆柱形,白色,中空,菌环白色,腊质,生柄上部,后与柄分离,可上下活动;夏秋季在草原或林中空地上群生;分部于我国新疆、云南、西藏、内蒙古;可以食用;26、双孢蘑菇又称洋蘑菇、二孢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12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渐变黄色,边缘初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粗,白色,光滑,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生林地、草地、田野、公园、道旁等处;分布极广泛,国内普遍栽培;可食用,味道鲜美,我国大批制做罐头行销国内外;该蘑菇蛋白质含量高达42%干重,氨基酸的种类十分丰富,核苷酸和维生素也很丰富,有5'-腺苷酸、5'-鸟苷酸、5'-尿苷酸及维生素B1、B2叶酸和维生素D原等;尚可药用及工业用;其中含多量酪氨酸酶,对降低血压十分有效;还可以制成肺炎辅助治疗剂——健肝片;有的国家还发现含有抗癌物质和抗细菌的广谱抗菌素;近年来由于深层培养的研究成功,人们还可利用蘑菇菌丝体生产蛋白质、草酸和菌糖等物质;27、蘑菇又称雷窝子黑龙江、四孢蘑菇;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宽3-13cm,初扁半球形,后的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白色至乳白色,光滑或后期具丛毛状鳞片,干燥时边缘开裂;菌肉白色,厚;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较密,离生,不等长;菌柄较短,粗,圆柱形,有时稍弯曲,和1-9cm,粗,近光滑或略有纤毛,白色,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柱中部,易脱落;春到秋季在草地、路旁、田野、堆肥场、林间空地等处单生及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台湾、西藏、陕西、甘肃、山西、新疆、四川、云南及内蒙古等地区;可食用,能人工栽培和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是优良食用菌;含有维生素C、B1、PP等 ,经常食用可预防脚气病,身体疲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妇女在哺乳期间乳汁分泌减少,还可以预防毛细血管破裂,牙床及腹腔出血,皮肤糙皮病及各种贫血病症等;该蘑菇可产生野菇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血糖;28、雀斑蘑菇又称雀斑菇、小蘑菇;子实体小或中等大;菌盖直径2-8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具浅棕灰色至浅灰褐色纤毛状鳞片,中部色深,老时边缘开裂;菌肉污白色,伤处不变色;菌褶初期污白色,后渐变粉色、紫褐至黑褐色,稠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2-6cm,粗,圆柱形而向上渐细,基部有时膨大;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柄之上部,易脱落;秋季生草地或林中草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河北、江苏、海南、广西等地;可食用;29、白林地蘑菇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7-15cm,粗,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后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表面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褶缘囊体近洋梨形;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可食用;菌肉厚,味道较好,但也有怀疑有毒的记载,食用时应注意;30、麻脸蘑菇子实体大或较大;菌盖直径10-15cm,初球形、扁半球形,后平展,淡黄色,具平伏的褐色细鳞片,形似麻点;菌肉白色,厚;菌褶近白色,渐变为粉红色到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6-8cm,粗 ,白色,具淡黄色细鳞片,内部松软到实心,基部稍膨大,向上渐细;菌环单层,白色,膜质,较大而厚,生菌柄中部至上部,不易脱落;春至秋季于草原上,单生到群生;分布于新疆、吉林、西藏、山西、内蒙古、甘肃、四川、青海等地;可食用;味道较好;31、皱环球盖菇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扁半球形至扁平,直径 5-15cm,湿润时稍粘,褐色至灰褐色或锈褐色,平滑或有纤毛状鳞片,干时表面有光泽,盖边缘初期内卷且附着菌幕残片;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渐变灰紫至暗褐紫色,直生,密,较宽,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稍膨大,长5-12cm,粗,菌环以上污白,近光滑,菌环以下带黄色细条纹,内部松软至变空心;菌环生中上部,膜质,较厚,窄,双层似齿轮状,白色或带黄色,上面具粗糙条纹,易脱落.往往上面落有孢子呈紫褐色;夏秋季生长在林中或林缘草地上;分布于台湾、香港、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吉林、西藏等地;可食用,国外亦有栽培;国内已引种栽培;抗癌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32、草菇子实体较大,菌盖直径5-19cm,近钟形,后伸展,中部稍凸起,干燥,灰色至灰褐色;中部色深,具辐射的纤毛状线条;菌肉白色,松软,中部梢厚;菌褶白色,后粉红色梢密,宽,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5-18cm,粗,白色或带黄色,光滑,内实;菌托较大,杯状,厚,白色至灰黑色;秋季在草堆上群生;我国南方多用稻草进行人工栽培;分布于我国河北、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四川、西藏等地;可食用,肉脆嫩,味鲜美;可药用,其性寒、味甘,能消食去热,增进身体健康;33、血红铆钉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宽3-8cm,初期钟形或近圆锥形,后平展,中部凸起,浅咖啡色,光滑,湿时粘,干时有光泽;菌肉带红色,干后淡紫红色,近菌柄基部带黄色;菌褶延生,稀,青黄色变至紫褐色,不等长;菌柄长6-1018cm,粗,圆柱形且向下渐细,稍粘,与菌盖色相近且基部带黄色,实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环;夏秋季在松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并且形成菌根;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辽宁、云南、西藏、广东、湖南、四川等地区;。

食用菌介绍

食用菌介绍

名菌介绍1、松茸松茸是当今世界上最名贵的稀有野生食用菌之一,被誉为“菌中之王”。

其肉质细嫩,甜润甘滑,是日本天皇时期的贡品。

二战时期,广岛被原子弹袭击后,日本科学家意外地发现废墟里能够安然生存下来的生物只有松茸,松茸有抗辐射的功效。

接着日本人又发现松茸的一种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防癌、抗衰老功效,提高性功能的功效。

于是他们便挖空心思进行松茸的人工培养,却屡屡不得成功,他们最终发现:松茸只能天然生长,而且只有中国云南北部的山区,才是松茸唯一的最佳天然产地。

结果,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了金凤凰,因为日本人的重金抢购,松茸的价格扶摇直上,最贵的时候竟卖到几千块钱一公斤。

可见食用菌之珍贵。

2、羊肚菌/青杠菌羊肚菌俗称羊肚菜、羊素肚、羊肚子,是著名的世界性美味食用菌,被誉为“菌中王子”、食用菌中之珍品。

其味鲜美,是因其含有一种脯氨酸的类似物,为羊肚菌所独有。

羊肚菌在我国食用很早,明人潘之恒《广菌谱》,清人袁枚《随园食单》和薛宝辰《素食说略》,均有记载。

羊肚菌口感酥嫩,味道鲜美,烹调应用时鲜品可直接入烹,干品先经涨发、腌制品先经浸泡脱盐,适用于烧、烩、拌、扒等烹调方法,因其中空,宜于作瓤式菜。

羊肚菌既可作主料单独成菜,又可配荤素名料。

有时亦用于全家福、扒素什锦等菜肴的组合料。

羊肚菌干品每100克约含蛋白质24.5克、碳水化合物39.7克、粗纤维7.7克、18种氨基酸。

入药有健胃补脾、助消化、理气化痰等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等疾病3、鸡枞鸡枞古称鸡踪,又叫三塔菌,因为它的菌伞开裂时,像鸡爪,因此在川北被称为鸡爪菇。

鸡枞菌生产的地区和几种白蚁的分布正好是相同的,因为实际上它们是白蚁栽培的蘑菇。

白蚁把这种蘑菇的担孢子带到它们在土表下建筑的蚁窝上,供给孢子萌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同时鸡枞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附带在白蚁窝上产生了一种小白球菌,它们便成为白蚁的食品,而白蚁又用它们的排泄物来丰富鸡枞菌的营养,使其得以生长发育,一直到形成子实体。

食用菌介绍[整理版]

食用菌介绍[整理版]

前言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科技高速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食用菌和微量元素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真菌被人类驯化、繁殖。

利用更为科学的方法,使其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联合国卫生组织曾提倡每个家庭的每天的餐桌上都要有一道菌类菜肴。

由此可见,食用菌在人类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双孢菇营养价值每100克含,Pr 2.9克、Fa 0.2克、碳水 2.4克以及丰富的Ca 钙、P磷、Fe铁、Vc、VB1、VB2双孢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

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其营养价值是普通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之王”和“素食之王”的美誉。

尤其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所含的酪氨基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

另外双孢菇所含的胰蛋白酶,麦芽糖酶有助于人体的消化。

长期食用双孢菇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铅、汞、砷的排泄。

最佳食用方案:凉拌、清炒、做汤(和鸡汤绝配)杏鲍菇营养价值每100克含,Pr 1.5克、Fa 0.1克、碳水8.3克、Ga13毫克、Fe 铁、P磷、Zn锌。

杏鲍菇涵盖了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的作用。

食疗作用1、祛脂降压:杏鲍菇能软化血管、降血压,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2、提高免疫力:杏鲍菇的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是构成血球蛋白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3、消毒:杏鲍菇有助于分泌胃酸,帮助食物消化。

适合治疗饮食和滞症。

最佳食用方案:爆炒、做汤、凉拌、生煎。

金针菇营养价值每100克含Pr 2.4克、Fa 0.4克、碳水6克、膳食纤维2.7克、胡萝卜素30微克。

鲜菇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以及多种氨其酸、植物血凝素。

多糖牛磺酸等。

中医认为金针菇性寒,味甘、咸,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的功效。

对肝病,胃肠炎、溃疡、肿瘤亦有一定的疗效。

尤其对男性前列腺病的预防有很大的帮助。

全球顶级菌菇大全

全球顶级菌菇大全

全球顶级菌菇大全菌类以其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征服了人们的味蕾,自古以来就是国宴及高级宴会上的名贵菜肴。

全世界的菌类品种繁多,其中中国占了三分之二,被誉为“真菌王国”。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盘点一下这世界上的顶级食用菌吧。

黑松露寄生于橡树根茎的松露菌如同精灵般可期而不可求。

松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且无法人工培育,产量稀少,导致了它的珍稀昂贵。

因此欧洲人将松露与鱼子酱、鹅肝并列“世界三大珍肴”。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地方可出产松露,其中以法国产的“黑色钻石”黑松露最受认可,价格也最昂贵。

在我国云南和四川等地也有出产黑松露。

黑松露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外表呈黑色或者深棕色,崎岖不平,主要分布于阿尔卑斯山脉及喜马拉雅山脉的少数地区。

黑松露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日照、水分、土壤等稍有变化就无法生长,并且完全无法进行人工培植。

因此人们常说,每一颗黑松露都是上天的恩赐。

松露独特的气味完全找不到第二种食材可以取代,法国人用麝香、精液和经年未洗的床单味来形容松露散发出的复合芬芳,那也是一种诱发人类原始冲动的、性欲的味道。

松露的味道虽浓,但只要一加热却又容易消失,所以最好的吃法是生食,或者在上桌的前一刻再把刨成片的松露撒到菜肴上,以保有香气。

只需一点点,就可以让整道菜肴的味道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这就是黑松露的魅力。

白松露白松露比黑松露更加珍稀和昂贵,素有“白色钻石”之称。

其色泽为轻微的金色、浅褐色(米色)或者是淡棕色,带有白色大理石纹理,拥有令人着迷的香气,如同原野的呼吸,夹杂着落叶、橡子、根茎和泥土的芬芳。

因其产量少,味道醇香独特,被视为西餐中珍贵的配餐调味食材。

过去,仅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克罗地亚发现过白松露,以意大利北部阿尔巴地区出产的最负盛名。

在好的年份,白松露的世界产量也只有3吨,相对于年产量约35吨的黑松露,可想而知其珍贵程度。

欢迎加小编私人微信 xiaotudou2002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