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城镇化率情况分析
重庆城镇化率情况分析重庆城镇化率情况分析引言重庆城镇化率的定义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城镇化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率越高,表明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越快速。
重庆城镇化率的现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
这意味着重庆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
城镇化率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重庆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扶持政策。
重庆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1. 城市化政策的推动。
重庆市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大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2. 经济发展的加快。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就业和居住。
3. 农村转移人口的增加。
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城镇落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定居。
重庆城镇化率的问题与挑战虽然重庆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资源压力加大。
城镇化过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城市交通、水资源、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2. 城乡发展不平衡。
重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地区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较大。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居民户籍制度限制。
重庆市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的城市居住和就业。
户籍制度改革亟待推进,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环境。
重庆城镇化率的发展趋势重庆的城镇化率将会继续增加,但增速可能会逐渐放缓。
主要原因有两个:1. 城市化进程的相对饱和。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2. 人口红利的减弱。
重庆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减弱,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将受到人口增长的限制。
高速增长的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研究
城市化高速增长背景下重庆房地产经纪业发展研究子报告1高速增长的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研究报告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XK006高速增长的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研究报告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
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最基本的表现和特征就是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深化为城市地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并在总人口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速增长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城市化时代改革与转型的重要课题。
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既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又有特大型城市,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随着重庆市“314”总体战略的整体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重庆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不到13%达到2010年的53%,全市常住人口超过2800万人,是全国有名的特大城市。
一、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一)起步晚、水平低,具有鲜明的“大城市、大农村”特点。
由于我国长期城乡劳动生产率低下和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入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业化逐步开始优先于轻工业发展,城市建设逐步加快,城市化的抑制因素出现松动。
1978年以来,重庆的非农业人口呈持续增加态势,1998年城市化率达到20.1%,年均增长0.38%,目前城市化率为53%。
然而,相对于上海、北京、天津等其余三个直辖市城市(2010年,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化率分别为88.86%、78.71%、61.11%),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具有鲜明的“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
城市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巫山地区为例-毕业论文
提纲一、引言 (1)一、重庆巫山新型城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 (1)(一)反城镇化问题凸显 (1)(二)公共服务区域差异显著 (2)(三)居民生活压力扩大 (2)三、阻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2)(一)巫山区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能发挥不当 (3)1、巫山区政府在建设进程上干预过度 (3)2、巫山区政府在市场与民生领域服务不足 (3)(二)公共服务对新型城镇化区域的倾斜不足 (3)1、公共服务的垄断格局严重导致公共服务收费高 (4)2、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缺乏向新型城镇化倾斜的积极性 (4)(三)忽视新型城镇化的民生工程建设 (4)1、缺乏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帮助 (4)2、注重政绩而忽视民生 (5)3、缺乏市场准入难以推进民生工程发展 (5)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合理发展的建议 (5)(一)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5)1、着重发挥政府服务职能 (5)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二)加强公共服务对新型城镇化区域的倾斜 (6)1、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6)2、构建市场化的公共服务定价系统 (6)3、给予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企业政策优惠 (7)(三)全面改善民生工程建设 (7)1、引导劳动力异地就业 (7)2、构建网络、媒体等社会化平台收集民生信息 (8)3、围绕民生中心开展迅速的服务建设 (8)4、将民生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考核重点 (8)参考文献 (8)论文摘要本文研究首先介绍我国城市化建设方向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关注城市化建设的必要性。
其次,着重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其现状,并从巫山的城市化建设实际案例中,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再次,从地方政府职能发挥、公共服务倾斜程度、剩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和民生工程建设等角度分析阻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因素。
最后,明确发挥政府职能、公共服务对新型城镇化倾斜、完善社会就业和改善民生工程等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新型城镇化;问题;对策城市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巫山地区为例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党十六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名词,主要表示依托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庆城镇化率情况分析
重庆城镇化率情况分析引言城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之一。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城镇化进程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重庆城镇化率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展现状、问题和前景。
重庆城镇化率的定义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了城市化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城镇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重庆城镇化率的现状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重庆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0.3%,相比于2000年的37.7%,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这一数据表明,重庆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
重庆城镇化率的推动因素1. 经济发展:重庆经济不断增长,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2.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提供了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促进了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的条件改善。
3. 城市建设:重庆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了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吸引了更多人口进入城市居住。
重庆城镇化率的问题和挑战1. 城市规划和管理不足:城市化进程中,规划和管理不完善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功能分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2. 农民工群体问题: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面临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3. 城乡差距: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重庆城镇化率的展望1.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通过强化城市规划和管理,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和环境问题,推动城市功能和效益的提升。
2.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加大对农民工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
3.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
重庆的城镇化率目前处于60.3%,城镇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摘要】重庆作为西部重要城市,城市化发展日益突出,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从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了其现状和问题,揭示了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探讨了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启示,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在研究重庆城市化战略过程中,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重庆及其他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化战略、重庆、研究、现状分析、发展问题、理论基础、方法论、实践探讨、启示、展望1. 引言1.1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背景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作为重要的城市化发展重点,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重庆进行城市化战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作为内陆城市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压力。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化发展将直接影响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
重庆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城市化战略研究将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庆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城市化发展也将对国家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背景呼唤着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深入探讨,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重庆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
1.2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意义重庆城市化战略是重庆市城市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庆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城市化战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重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城市,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和文化底蕴,城市化战略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特色与城市发展相一致。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城市发展,更在于引领城市转型,实现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2024年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范文
《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于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重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重庆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以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逐渐完善,同时,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这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3. 人口分布与流动重庆人口分布相对均衡,但流动现象依然明显。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挑战。
三、重庆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尽管重庆城乡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依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资源、就业机会等方面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 产业转型升级压力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重庆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
如何实现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3.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重庆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1. 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加强产业布局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城乡通达性。
重庆城镇化率情况分析本月修正简版
重庆城镇化率情况分析本月修正简版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重庆经历了快速城镇化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分析重庆的城镇化率情况,来了解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重庆的城镇化率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状态。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庆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5%以上。
与2000年相比,重庆的城镇化率相比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显示出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其次,重庆的城镇化率受到了多方面的推动因素。
首先是政府的政策支持。
重庆市政府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低价土地供应、低息贷款支持等,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是经济发展的推动。
重庆以其重要的位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助推了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此外,城镇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也是人们选择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重庆的城镇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资源有限。
重庆地处山区,土地资源相对有限,这对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是人口压力增大。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聚集在城市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是城镇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重庆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重庆致力于推进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规划,避免浪费和滥用。
其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重庆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此外,重庆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大绿化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
总的来说,重庆的城镇化率在快速提高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重庆正在努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近年来市城镇化开展情况比照分析为了客观认识我市的城镇化开展状况,我们整理了1996年至2007年全市、2000年至2006年〔注:因国家未公布2007年分省市的城镇化率,各省市数据只能到2006年〕全国、各省市及相邻省的省会城市的城镇化率资料,拟用比照分析的方法,从中总结经历,发现存在的差距,以鞭策我们又好又快地向前开展。
一、直辖以来我市城镇化开展概况1、直辖以来城镇化率快速增长2007年,我市城镇化率到达了48.3%,较上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到达了1361.3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50.06万人。
与1996比较,城镇化率上升了18.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513.14万人〔见图1〕。
2、我市"一圈两翼〞城镇化开展不平衡2007年,"一圈〞的城镇化率为61.3%,"两冀〞的城镇化率仅为29.0%,还缺乏"一圈〞城镇化率的一半,其中渝东北冀城镇化率为31.0%,渝东南冀城镇化率仅为23.0%,呈现出了"一高两低〞的格局〔见图2〕。
从2000年到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共上升了12.7个百分点,其中"一圈〞上升了12.3个百分点,渝东北冀上升了12.7个百分点,渝东南冀上升了11.1个百分点。
二、我市城镇化率与全国及中、东、西部地区比较从1996年到2006年,我市城镇化率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开展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提高速度比全国快3.8个百分点。
从各省来看,2000年人口普查时,我市的城镇化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第15位,经过几年的开展,排位上升,2005年上升到13位,2006年排位进一步上到第12位,已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表1 市与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比较单位:%地区别2000年2006年增减百分点全国36.2 43.9 7.7重庆市35.6 46.7 11.1东部地区46.1 54.5 8.4中部地区33.0 40.4 7.4西部地区28.7 35.7 7.0三、我市城镇化率与西部各省区比较2000年,我市城镇化率仅低于自治区,在西部各省市中排在第2位,但差距较大,比低7.1个百分点;2006年,我市城镇化率有了显著提高,与自治区的差距缩小到1.9个百分点,差距缩小了5.2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仍然位居第二〔见表2〕。
重庆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重庆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建议一、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概况1、现状与特征重庆市幅员面积8.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0万,其中城镇人口1120万。
2002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6.4%,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71亿元,人均GDP为6353元。
重庆市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既有一个特大中心城区,又有幅员较大的农村,经济呈明显的三级结构:一是,以主城9区为核心的都市发展经济圈,国土总面积5473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7%、总人口的17.4%、国内生产总值的36.2%;人均GDP超过1万元,城镇化率达79.8%,总体上处于与我国东部地区同步发展水平。
二是,渝西经济走廊,共12个县市,国土总面积18827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2.8%、总人口的32.2%、GDP总量的31%;人均GDP近5000元,城镇化率26.5%,该区整体上与我国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相当;三是,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共19个区县,国土面积58102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70.5%、总人口的50.4%、GDP总量的30.8%;人均GDP约3000元,城镇化率为18%,该地区整体水平与我国西部发展滞后地区相似。
重庆市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一是,主城作用突出,城镇体系发展不平衡。
全市共辖40个(区、县)其中有15个区、4个县级市、21个县,有一个特大城市重庆主城(240万人)、一个中等城市万州区(不足30万人),若干个小城市(20-1万人),如涪陵城区、合川、江津、永川、南川等,现无大城市;二是,城镇密度呈西高东低分布。
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市域城镇平均每万平方公里78.3座,其中市域西部地区每万平方公里165座,东部的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开发区(行政区),城镇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59.3座,60.6座和13.02座。
市域范围内不仅各地区的城镇密度悬殊较大,更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重庆城市化战略的相关问题,包括城市化现状分析、发展模式探讨、规划与管理实践、未来发展预测以及关键问题研究。
通过对重庆城市化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战略。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重庆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展望,可以推动重庆城市化战略的更好实施,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城市化现状、发展模式、规划与管理、未来发展、关键问题、挑战、建议、展望1. 引言1.1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背景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重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把握机遇,对重庆城市化战略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城市化战略的研究背景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庆需要更高水平的城市化来支撑经济发展。
人口流动带来了城市化问题。
大量人口涌入导致城市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城市规划和管理亟待完善。
环境问题也是重庆城市化的重要背景。
城市扩张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考虑的问题。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背景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人口、环境等多个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指导重庆城市化发展,实现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改善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1.2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目的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的目的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重庆城市化发展的现状、模式、规划与管理实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研究关键问题,从而为重庆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战略规划。
通过对重庆城市化战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城市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城市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旨在通过挖掘城市发展的内在潜力,探索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创新模式,为解决城市化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和挑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
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近年来,重庆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有效推动重庆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推进路径,以找到适合重庆市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一、加强规划引领,确立城市发展蓝图重庆市应加强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制定中长期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城市规划应包括空间布局、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指引。
同时,要充分考虑重庆市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相协调。
二、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应以市场化的方式调整资源配置,鼓励民间投资,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和规范,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土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重庆市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
通过加强城市交通建设,缩短交通时间,提高交通效率,加快人员和资源的流动。
同时,要注重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措施。
四、加强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为了促进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需要加强农村改革,并提供更好的农村公共服务。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参与城市化建设。
五、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新型城镇化需要更加完善的社会管理和城市治理能力。
重庆市应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城市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强化社区组织,建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有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六、加强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市内部的发展,也是城市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过程。
研究报告 重庆
研究报告重庆根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内陆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本报告将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旅游业三个方面分析重庆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迅猛。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重庆市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重庆市的制造业、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为该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重庆市也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未来,重庆市可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拓展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其次,重庆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重庆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发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重庆市的城市规划也十分先进,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和完善的城市服务设施吸引了众多人才和资本的投入。
此外,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未来,重庆市可继续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打造更加宜居和宜业的城市环境。
最后,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
重庆市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和重庆老街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重庆市的旅游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发展迅速。
未来,重庆市可在旅游业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重庆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重庆市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城市交通管理等。
因此,重庆市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浅析重庆的城市化
浅析重庆的城市化摘要:从改革开放到直辖前,重庆一直处于向加速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人口持续增加,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展开,重庆城市化水平相应迅速提高。
关键词:重庆城市化发展正文:一.重庆直辖前及直辖后十年城市化进程。
重庆是一座具有3 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地处长江黄金水道,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好,重工业发达。
特别是重庆于1997年成为直辖市后,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地域面积达到8.24万平方公里(这里的“重庆”指的都是大重庆的地域范围,即40个行政区县范围),都市发达经济圈社会发展程度较高。
并且目前,重庆已被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心,加之挟长江三峡工程,具有全国大中城市所不具备的多重优势,商机无限,发展潜力巨大。
由于这些原因,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此外,重庆作为一个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色,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直辖市,其城市化进程有着自己的特色。
从改革开放到直辖前,重庆一直处于向加速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人口持续增加,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
而到1997年直辖市建立以后,其面积由解放初辖1 8个区29433平方千米,扩大到辖40个区县(自治县、市)82403平方千米,面积扩大了近280倍。
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展开,重庆城市化水平相应迅速提高。
从1996年到2006年,重庆城市化水平由1996年的29.5%上升到2006年的46.7%,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到2006年间,城市化率的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长达到了1.9个百分点,比1996年到2000年年均增速快O.2个百分点(图2.6)。
到2006年底都市区已达到86.8%,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
下面分别从经济及产业的演变、人口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三方面来放映重庆的建辖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产业的演变。
一方面,GOP总量及人均GDP均不断增加。
《2024年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范文
《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重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重庆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一)发展成果重庆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同时,重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优化,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相互促进。
(二)存在问题然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重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治理体系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和质量,也制约了重庆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一)优化城乡规划布局重庆应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加强城市规划与农村发展的衔接,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
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和人口规模。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重庆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三)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
重庆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要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重要措施。
重庆应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保障水平。
同时,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五)加强城市治理与文化建设加强城市治理与文化建设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的重要途径。
浅析重庆市城市规划现状及改进方案
浅析重庆市城市规划现状及改进方案第一篇:浅析重庆市城市规划现状及改进方案浅析重庆市城市规划现状及改进方案摘要: 重庆这些年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市中心区域的景观无论远眺还是鸟瞰,充满气垫且繁华,城市景观、市建设固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的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速度提高,但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过于复杂;城市中心绿地空地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
严重影响市民的工作、休憩、居住及交通。
这就成了重庆市城市规划要改进方法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重庆;城市规划;交通;居住;工作;休憩;改进前言: 城市规划的目地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重庆市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是全国交通枢纽的核心城市。
在重庆市规划发展中,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分为两个部分:《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规划至2020年,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6个大城市,黔江、璧山等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都市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在确定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将关注组成城市的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下面对重庆的这四个城市功能做简单浅析。
1.居住问题重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理形态使得各种居民建筑明显的向高层发展。
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过大,空间绿化偏少,日照不良,公共服务设施太少,尤其是公共厕所分布不合理,很多公共服务设施没有指示牌,即使有了这样的公共服务设施,人们也无法享受。
而新建的有很多小区,开发商为了榨取土地的最大利益,让自己获得最大利润,使得小区环境不好,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
重庆城镇化发展分析
战略的总体 目标 : 0 5 , 到20 年 重庆 市城镇化 率达到4 % , 上 l 赶 全 国平均水平 ; 0 0 , 到2 1 年 城镇化 率达到5 % , 近全 国先 进 0 接 地 区水平 ; 0 0 , 到2 2 年 城镇化率 达到6 %左右 。 重 庆市政府 提 5 出把重 庆主城 区建设 成为城 镇人 口达3 6 0 10 万人左 右 的特 大 城市 ; 把万州 、 陵 、 津 、 川 、 涪 江 合 永川及黔江 建设成 为5 万人 0
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 , 各区县及 乡镇领导对城镇化的内涵有 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1 . 大 中城 市和 小城 镇 协 调 发 展 的城 镇 化 发 展 模 式 3
显得尤为突出 , 因而实现全 面小康的任务仍很艰 巨。现阶段 ,
加快城镇化步伐 , 既关 系到加快 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 增强直辖
是在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上 , 认识不统一 。
二是在产业支撑的选择上 , 定位不准确。
22 政 策制 约—— 推 进 城 镇 化 进 程 的 体 制 和 制 度 跟 不 上 _
发展 的 需要
一
础较好并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的建制镇 , 加快 培育成中心镇 , 有 条件的 中心镇要努力 向小城市的 目标迈进 。
得城镇化 建设 资金 。
2 重 庆 城 镇 化 发展 的 主 要 问题 .
21 认 识 制 约— — 城 镇 化 发 展 战 略 的认 识 不全 面 .
一
第二大城市 ; 把其 他2 个 区县( ) 府所在 地的绝大 多数建 5 市 政
设 成为2万人 口以上 的中等城市 , 0 少数 的也要建成5 万人 口以 上的小城市 ; 选择一批 区位优势 明显 、 交通条 件便利 、 城镇 基
《2024年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范文
《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其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城镇化的进程又为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本文将针对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重庆市产业集群以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化工等为主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其中,汽车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此外,重庆市还在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重庆市城镇化进程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
在城镇化进程中,重庆市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
同时,重庆市还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一)互动机制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二是城镇化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人才支持;三是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发展模式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主要模式有:一是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二是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完善;三是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问题尽管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三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人口转移仍面临困难。
(二)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策略:首先,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024年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范文
《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各地发展的新方向。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重点分析重庆新型城镇化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推进路径及相应措施。
二、重庆新型城镇化的现状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三、重庆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1. 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不匹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 城乡发展不平衡:虽然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3.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加大。
四、重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一)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1.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人口增长趋势,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良性互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3.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资源互通共享。
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1.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绿色产业,降低碳排放强度。
3. 加强环境监管与治理: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大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推荐下载】发展战略之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之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这是一篇重庆城市化战略研究,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中长期任务,城市化进程既遵循着共同的一般规律,也有其自身特点和与其实情相适应的具体模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重庆的城市化现状 (一)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市化水平低 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既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又有特大型城市,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重庆现辖40个区县(自治县、市),近3/4的区县属于农业区县。
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059.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614.03万人,而重庆主城六个区的非农业人口就有222.79万人,是全国有名的特大城市。
由于我国长期城乡劳动生产率低下和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入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工业化开始了轻工业优先发展的补课,城市建设明确了补历史欠帐的任务,城市化的抑制因素出现松动。
1978年以来,重庆的非农业人口呈持续增加态势,但增长速度较慢,以1985-1991年的最慢。
1978年至今,重庆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率)增长十分缓慢,1998年也只达到20.1%,年均增长0.38%,而全国为30.4%,同期年均增长0.6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
据计算,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百分率的合理比值范围是0.8-1.5,比较发现,重庆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的增长速度。
1998年重庆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仅为0.53。
1998年重庆的非农业人口比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只有0.6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4-2.5的合理范围。
说明重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目前,重庆城市化水平尚处于准备阶段(城市化在30%以前的发展阶段)。
按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斯蒂曲线来判断,今后重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将加快,特别是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将进入30-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期。
《2024年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范文
《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在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产业集群的壮大为城镇化提供了动力,而城镇化的推进又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现状1.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重庆市产业集群以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为主导,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企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城镇化发展现状重庆市城镇化进程迅速,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随着产业集群的壮大,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推动了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同时,农村地区也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
三、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1. 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发展重庆市的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功能的提升,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城镇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才资源的集聚、市场需求的变化等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为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重庆市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2. 城乡发展不平衡虽然重庆市城镇化进程迅速,但城乡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制约了城乡协调发展。
3.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重庆市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6-24基金项目: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CS TC,2007CE9023);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070803)资助。
作者简介:梁振民(1981 ),男,内蒙古赤峰人(回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研究。
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梁振民,冯维波,陈国建,董国仓(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摘要:采用实证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质量较差、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逐层分级,完善重庆市的城镇体系;完善制度,逐步消除二元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关 键 词: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质量;对策;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8)11-0078-04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代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进步的程度[1],因此提高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对现实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重庆市作为西部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同时面对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等现象,减少农民、走城市化道路不失为一条良策。
目前国内学者对重庆市的城市化模式和进程中的问题研究比较多[2-5],但是都以理论和综述方式进行,专门从基础定量的角度研究重庆市城市化水平的文章还很少。
该文运用定量分析对重庆城市化水平速度、城镇结构体系、重庆市城市化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最后从多角度勾画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重庆的城市化实现健康、和谐、有序发展,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提速上档、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市化质量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1 重庆市城市化规模分析1.1 重庆城市化水平体现出 起点低、进程快 的特点。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城市化水平。
本文选用的是重庆市城镇(市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重庆市城市化率。
重庆市到2006年城市化率为46.7%,按美国地理学家R.M.Northam (1979年)研究,城市化进程呈 S 型曲线发展[6]。
根据城市化 S 型曲线,把城市化进程划分为3个阶段,重庆市在2006年城市化水平为46.7%,按上述阶段划分方法,重庆城市化水平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正逐步消失。
2006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5名,在西部12省区直辖市中排名第2名。
重庆市在1997年直辖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仅为29.5%,城市人口为848.21万人。
与全国同期水平低一个百分点。
到2006年重庆的城市化率46.7%,城市人口为1311.0万人,已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43.9%(见表1)。
增幅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1996年至2006年期间,重庆城市化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
尤其是2000年到2006年,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每年增长幅度达到了1.9个百分点,比1996年到2000年均增长速度快0.2个百分点。
1.2 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的不合理。
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到2006年重庆市仅有一个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其中主城区人口368.48万),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仅有万州(48.65万)和涪陵(32.22万)两区,其余县城的规模普遍偏小,秀山、武隆、城口、巫溪4个县城的规模才达到5万人。
重庆中等城市数量少,且大城市更少,而区县较多,没有形成完善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合理的城市体系,目前大城市还是个断层,缺乏中等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同时主城区与第二级城市万州之间的首位度达到了7.5,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这一断层,使得重庆市主城区好像一座孤城,没有缓冲的卫星城,阻碍了各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
虽然重庆主城区所承担第22卷 第11期Vol.22 No.11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C 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08年11月Nov.2008的经济聚集功能、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很强,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联度较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1.3 城市现代化水平低。
城市化质量主要研究城市化核心载体问题 城市的发展质量,即城市现代化问题[7];城市化质量提高过程就是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的人口质量、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的过程,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
在叶裕民[7]制定的现代化指标中,包括经济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三大类12个指标(见表2)。
根据城市现代化公式,计算出重庆市现代化水平综合的分值。
计算公式:S =p im i Q i(约束条件P i /M i =1)式中:S :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分;P i :城市第i 个指标的实际值;M i :城市第i 个指标的目标值;Q i :第i 个指标的权重。
P i /M i :表示城市第i 个指标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程度。
其中S 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分将城市现代化分成4个等级: 级为S >85为高度城市现代化城市; 级为60<S 85中等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级为40<S 60初步现代化前期城市; 级S 40现代化前期城市。
表1 1996 2006年重庆市与全国城市化率比较年份全国城镇人口(104人)城镇化率/%重庆城镇人口(104人)城镇化率/%全国与重庆平均城镇化水平差距199********.48848.2129.5 1.019973944931.91890.7431.00.919984160833.35935.8632.60.819994374834.78981.1134.30.520004590636.221013.8835.60.620014806437.661058.1237.40.320025021239.091123.1239.9-0.820035237640.531174.5541.9-1.420045428341.761215.4243.5-1.720055621242.991265.9545.2-2.220065770643.901311.0046.7-2.8数据来源:2007年重庆市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表2 2006年重庆城市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Q i目标M i1998年实际值P i2006年实际值P i总得分S /分10032.560.01 经济现代化得分/分4013.623.26 1.1人均GDP/元1038624843912437 1.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106540.744.7 1.3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元8463510302116.3 1.4城市居民年人均收入/元12191325467151702 基础设施现代化得分307.922.20 2.1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平方米98 2.08.14 2.2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部9601063.75 2.3万人拥有医生数/人65022.824.9 2.4百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63006960.413 人的现代化得分3011.014.53 3.1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91812.1124.52 3.2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人5400101.2126.64 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85022.422.90 3.4每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吨81.83110.43数据来源:权重值、目标值、1998年实际值为参考文献[3];2006实际值源自2007年重庆统计年鉴79梁振民,等: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从城市现代化得分来看,重庆市在1998年的城市现代化得分为32.5分,属于现代化的前期城市。
到2006年年末,人均道路铺装面积为8.14平方米、百人拥有电话机机数为63.75部、人均居住面积为24.52平方米,达到了现代化的城市标准。
同时城市现代化的总体水平也有所上升,相对1998年提高了一倍,达到了60.0,达到了城市现代化水平的 级水平。
刚刚进入现代化的城市行列。
北京和上海[7]在1998年城市化现代化总体得分分别为63.0、67.2。
重庆市到2006年才达到60分,相差深远,重庆市再发展10年才能达到上海市和北京市今天的现代化水平。
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经济、基础设施、人口素质提高一定要同步进行。
重庆市主城9区的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是很低,三峡库区的移民迁建使得城市的各项发展水平都受到影响。
重庆市提出要建立国际化大都市,从城市现代化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1.4 区域的发展质量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城市化域面载体表示区城的发展质量,可以通过区域内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来加以体现[8]。
如果说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质量的核心内容,城乡一体化则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终极目标。
区域发展质量可以通过区域内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来加以体现。
通常城乡一体化的指标较多,如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平均利润(反映生产效率);城乡之间的物质流和信息流状况(反映社会经济联系);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反映生活水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反映生活质量)。
但由于受统计资料的限制,反映城乡生产效率差异及经济社会联系的指标无法获得,因而只能选择后两个指标来计算重庆当前城乡一体化的水平[7]。
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S=1-S1S2式中:S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系数;S1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S2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通常当S 0.5时,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当0.2S<0.5,处于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过渡时期,当S< 0.2,基本上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对重庆市城乡居民差异系数的分析,由表3可知,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1996年为0.71,1997年到2000年有下降的趋势,维持在0.68左右,2001开始上升,到2006年达到了0.75,说明城乡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1996 2006年10年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都在0.5以上,属于典型城乡二元结构状态。
从表3可知,城市居民收入要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快,这也是重庆市吸引农民进城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恩格尔系数差异程度。
恩格尔系数指在一个家庭或者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9]。
恩格尔系数用来判断生活水平高低和生活质量的标准,当恩格尔系数e<25%时,为富裕型生活;恩格尔系数25% e<45%时,为小康生活;当恩格尔系数为45%e<55%时,为温饱型生活;当恩格尔系数e>55%,为贫困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