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合集下载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

这里指柳州。

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

这里指柳州。

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

《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

”殊音:异音。

特殊的乐音或声音。

《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

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

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

赶集。

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

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

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译文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译文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译文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译文《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译文篇1《石涧记》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石涧记》译文:游览、整修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

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到这里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石涧记》赏析:这篇游记紧承《石渠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七篇。

文章也是写清泉美石,但同《小石潭记》《石渠记》诸篇比较,有其独特之处:作者善用新颖贴切的比喻来描攀景物,使其可感。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石渠记》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生财回去翳隠,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尝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谋之以求极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柳宗元《石渠记》注解、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2、桥:架桥。

3、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4、乍:连词,或者。

5、或:有时。

6、咫(zhǐ)尺:比喻很将近的距离,古代表示八寸为咫。

7、倍尺:二尺。

8、逾:越过。

9、泓(hóng):深潭。

水深而广。

0、被:通在“披新”,全面覆盖。

、藓:苔藓。

2、坠:落下,流。

3、纡(yū)馀:曲折伸延。

纡,弯曲。

馀,通“徐”。

4、卒:最终5、箭:小竹。

6、庥(xiū):同“休”,歇息。

7、酾(shī):分流,疏导。

8、遗:还给9、蠲(juān):古同“涓”,清洁。

柳宗元《石渠记》译者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诗歌鉴赏】柳宗元《囚山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囚山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囚山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囚山赋》原文永贞元年,公谪居永州。

元和九年,作此赋。

晁太史无咎序公此赋於《变骚》曰:《语》云:仁者乐山。

自昔达人,有以朝市为樊笼者矣,未闻以山林为樊笼者。

宗元谪南海久,厌山不可得而出,怀朝市不可得而复,丘壑草木之可爱者,皆陷井也,故赋《囚山》。

淮南小山之辞,亦言山中不可以久留,以谓贤人远伏,非所宜尔,何至以幽独为狴牢,不可一日居哉?然终其意近《招隐》,故录之。

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踊夫波涛。

纷对回合仰伏以离?兮,若重墉之相褒。

争生角逐上轶旁出兮,下坼裂而为壕。

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

沓云雨而渍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

阳不舒以拥隔兮,群阴□A11而为曹。

侧耕危获苟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劳。

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代狴牢之吠嗥。

胡井眢以管视兮,穷坎险其焉逃。

顾幽昧之罪加兮,虽圣犹病夫嗷嗷。

匪兕吾为柙兮,匪豕吾为牢。

积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

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柳宗元《囚山赋》翻译待更新柳宗元《囚山赋》赏析《囚山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辞赋作品,柳宗元《囚山赋》是较为特殊的一篇。

因为在这篇小赋当中,诗人不仅写到山水自然的荒莽凶险,展现了谤人遭到无枉眨谪的悲愤心绪,而且以文学史的眼光来看,诗人一改六朝和盛唐山水诗人以山水自然为皈铱的文学传统,再一次将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相互对立凸现出来,并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柳氏山水文学风格的重要质素。

关键词荒莽无枉柳宗元凄怆幽寒柳宗元的《解崇赋》、《惩咎赋》、《悯生赋》、《梦归赋》和《囚山赋》五篇小赋写于永州,抒发诗人因实行永贞革新而遭贬谪的愤慨和痛苦,感情沉郁激荡,其写景文字,多隐喻着现实的黑暗与世路的艰险,是骚体赋的名篇。

林纾赞之为“唐文巨擎”,。

当与宋玉争雄”。

而其中的山水小赋《囚山赋》则是较为特殊的一篇。

说其特殊,是因为在这篇小赋当中,诗人不仅写到山水自然的荒莽凶险,展现了自我遭到无枉贬谪的悲愤心绪,而且以文学史的眼光来看,诗人一改六朝和盛唐山水诗人以山水自然为皈依的文学传统,再一次将人与自然、人与山水之间的相互对立凸现出来,并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柳氏山水“凄怆幽寒”风格的重要质素。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诗词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诗词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诗词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篇一《古东门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翻译】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

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

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

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

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

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

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

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翻译】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

倘若能够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亿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翻译】常想起小鱼在水池里浮游,又担心翅膀太嫩难上云霄。

乘船赴京,傍岸的土堡已是无数,一程一程,回看零陵亲故却越加远遥。

《汨罗遇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翻译】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

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诗词鉴赏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诗词鉴赏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诗词鉴赏首春逢耕者唐代:柳宗元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译文楚南一带春天的征候来得早,冬天的余寒未尽,草木的生机却已萌发。

原野的泥土释放出肥力,像冬眠的动物争相在上面安家。

春天的景象还没装点到城郊,农民便已结伴耕稼。

园林中传出鸟儿婉转的叫声,小洲洼地的新泉清澈令人叹嗟。

农事确实要平时致力,如同囚犯般寄居外地也许会耽误终生。

故居的池塘想必已被杂草淹没,老家的田园当时长满了乔木、灌木和蔓藤。

羡慕隐士已有所托,谋取功名却已不成。

姑且跟随田间老汉细细攀谈,详细地表述了自己的苦衷。

无限眷恋地抚摸着犁耙,时间于不知不觉中过去,回头一看已是满天烟云。

注释首春:诗人来到永州度过的第一个春天。

土膏:泥土的肥力。

蛰(zhé折):蛰居,即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缀(zhuì坠):装饰,点缀。

穑(sè色)人:农民。

偶耕:两人并耕。

啭(zhuàn转):鸟婉转地叫。

渚(zhǔ主):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羁(jī鸡)囚:留在外地的囚犯。

羁,羁留,停留。

故池:旧居的池塘。

芜(wú吴):丛生的杂草。

柳宗元古诗词

柳宗元古诗词

柳宗元古诗词
1、《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6、《重别梦得》唐·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7、《别舍弟宗一》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
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种柳戏题》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柳宗元《种柳戏题》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种柳戏题柳宗元(唐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

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注释戏:逗趣。

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

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

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

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

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

当:应当。

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

会:能够,一定能。

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卒。

而民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大意即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

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者作于柳州刺史任上,诗人到达柳州后,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努力兴利除弊,做了一系列有益州民的好事。

此诗所写,即他亲自参加种树劳动的体验与感想。

赏析《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之所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

古诗石渠记翻译赏析

古诗石渠记翻译赏析

古诗石渠记翻译赏析文言文《石渠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

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⑵桥:架桥。

⑶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⑷乍:连词,或者。

⑸或:有时。

⑹咫(zhǐ)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过。

⑼泓(hóng):深潭。

水深而广。

⑽被:通“披”,覆盖。

⑾藓:苔藓。

⑿堕:落,流。

⒀纡(yū)馀:曲折伸延。

纡,弯曲。

馀,通“徐”。

⒁卒:最终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酾(hī):分流,疏导。

⒅遗:留给⒆蠲(uān):古同“涓”,清洁。

【翻译】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b/19172,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柳宗元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柳宗元作品精选精练

柳宗元作品精选精练溪居①柳宗元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àng):船桨。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 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 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 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先要准确地理解评价语,再根据评价语,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解答】(1)B.“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有误,“闲依”写出诗人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是强作闲适。

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品注释1、《悯农》:题一作《古风》。

悯:怜恤。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收:一作“成”。

3、四海:指全国。

闲田:未被耕种的田。

4、餐:一作“飧”。

《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流传甚广。

《江雪》原文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译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②,言师采药去③。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④注释1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言:回答说。

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这里指隐者的行踪。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其文笔犀利,其山水游记多用短句,妙趣横生,寓意深刻,并且有着许多寓言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1],咸誉清。

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2]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2]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柳宗元集》)【注】①雠:出售。

②蚩(chī):傻,无知。

③翦翦:小气的样子。

④疪疡:疮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归:归顺B.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直:钱物C.虽不能立报报:回报D.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名:标榜10.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宋清“有经营头脑”的一组是(3分)①清优主之②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③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④求者益众,其应益广⑤清不以怠遇其人⑥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清始终自觉坚持使用好的药材,不管是现钱交易,还是用欠条借据求药,都给与好的药材。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原文帝视民情,匪幽匪明。

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

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

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

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有作有迁,无迁无作。

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

左右惟一,出入惟同。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

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

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

是获忧共,二公居矣。

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既柔一德,四夷是则。

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注释1、帝:上帝,天帝。

眎:古“视”字,审察。

2、匪:非。

言不论幽明皆察之。

3、惨腹:肚痛。

二句谓或疼在腹中,已得如有色声见于外者而知之。

4、极:最高准则。

5、民眎:下民的观察。

《孟子·万章上》:“《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6、明德:指明德之君。

翼:辅佐之臣。

7、房:房玄龄,唐太宗时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

杜:杜如晦,太宗时任尚书右仆射。

”二人同为太宗贤相,时号“房杜”。

8、路:大道,正路。

9、释:消除。

盆民:指游手好闲之民。

10、作:创造,作为。

迁:变易。

11、荡荡:胸怀宽广。

董董:憨厚貌。

12、蒙蒙:幼稚貌。

融融:和乐貌。

13、左右:指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

14、摄仪:法度。

引:引导。

15、肆(yì):通“肄”,习。

16、品物:万物。

休:美。

17、守:主持,掌管。

18、百辟:百官。

19、优纵:忧虑和放纵。

忧共:共优患难。

20、泰止:安居。

21、柔:安抚。

一德:同心同德。

则:仿效。

22、忒:差错。

柳宗元_文言文翻译

柳宗元_文言文翻译

渔翁夜泊桃花源,梦入武陵人不知。

闻说桃花依旧笑,不知人世几回春。

译文:一位渔翁在夜晚将船停泊在桃花源,梦见自己进入了武陵,而世人却不知情。

他听说桃花依旧绽放笑容,却不知道人世间已经经历了多少个春天。

原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夜泊牛渚怀古,独酌无相亲。

译文:山脉随着平缓的田野渐渐消失,江水流入广袤的荒原。

夜晚停泊在牛渚,怀念古代的往事,独自饮酒,没有亲人的陪伴。

原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译文:登上高山,俯瞰天地之间,浩渺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万里黄云随风变动,九道白波如同雪山流淌。

原文:川流不息,岁月如梭。

世间万象,变幻莫测。

此情此景,唯愿长留。

译文:河流永不停歇,时光如同梭子般飞逝。

世间万物,变化无常。

如此景象,愿能长久保留。

人生如梦,转眼成空。

唯有山水,永存世间。

愿我如斯,随波逐流。

译文:人生犹如一场梦,转瞬即逝,化为虚空。

唯有山水,永恒地存在于世间。

愿我也能如此,随波逐流,不受尘世束缚。

原文:登临吴楚,观览风物。

遥想古人,感慨万千。

时光荏苒,世事如烟。

译文:登上吴楚之地,观赏风土人情。

遥想古代先贤,感慨万分。

时光匆匆,世事如烟。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译文: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如今的人们看不到古时的月亮,而这轮月亮曾经照耀过古人。

原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译文: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才必定有用,即使千金散尽,也能重新获得。

原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译文:举杯邀请明月,对着影子仿佛成了三人。

月亮不懂饮酒,影子只是随我而动。

暂时陪伴月亮和影子,享受欢乐应在春天。

原文: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我唱歌时月亮徘徊不定,我跳舞时影子零乱。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诗全集柳宗元的诗全集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那么,柳宗的诗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诗全集,各位小伙伴有了解柳宗元的这些诗?欢迎赏析柳宗元的诗全集。

全唐诗卷350_1 奉平淮夷雅表。

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

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

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

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

师是蔡人,以宥以釐。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

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

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

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

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

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

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

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

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

裒凶鞠顽,锋猬斧螗,赤子匍匐,厥父是亢。

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

既获敌师,若饥得餔.蔡凶伊窘,悉起来聚。

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

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

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

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

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

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

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全唐诗卷350_2 奉平淮夷雅表。

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柳宗元方城临临,王卒峙之。

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

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

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

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

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

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

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

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

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

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篇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全文翻译: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级;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

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

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

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柳宗元代表作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文】《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原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览的人互相嬉戏。

顺着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势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或现或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看到潭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深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的停留,(我)于是记录下这番情景便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崔恕己,一个叫崔奉壹。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古诗全文如下: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热】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热】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热】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唐代:薛昭蕴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译文: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注释: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rě)百花心,蕙(huì)风兰思寄清琴。

花心:花蕊。

蕙风兰思:形容美人的思绪和风度。

蕙:香草名。

寄清琴:将情思寄于清越的琴声之中。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楚烟湘月:回忆往日游宴时的意境幽静、凄迷。

沈沈:也写作“沉沉”。

赏析:这首词写男女的欢会与分别。

上片先从分别写起,河桥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别时的留念,并兴起相见之迟,相别之速。

“蕙风”句是从弦管之间写女子的风度、情怀。

下片写临流饯别,以春水之满状心意之满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挚,用语自然而深婉。

末句以景结情,楚烟湘水,皆已寂寞,纯是分别时的感情外射。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2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绿槐烟柳长亭路。

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

暗忆丁宁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翻译长亭路上,槐树碧绿,柳色如烟,恨(我)走得匆促,(漫长的道路提示我)我们已经分别。

绵绵的愁思让人觉得一日长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

回首遥望高高的城垣,已经被暮云遮断,视线的尽头是何处呢?天色将暮的时候,解下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忆起爱人临别前的千万句细语叮咛。

一寸柔肠中蕴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与我相伴,午夜梦回醒来正是夜深人静,拂晓之时,窗外春雨潇潇。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这首词步贺铸《横塘路(青玉案)》韵作。

长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用。

取次:草草,仓促,随便。

永:长。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柳宗元《田家·古道饶蒺藜》古诗词翻译赏析

柳宗元《田家·古道饶蒺藜》古诗词翻译赏析

柳宗元《田家·古道饶蒺藜》古诗词翻译赏析《田家·古道饶蒺藜》作者为唐朝诗人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前言】《田家·古道饶蒺藜》,唐朝柳宗元作品,为《田家》第三首。

柳宗元“待罪南荒”,与普通民众交往,又亲自参加劳动,基本上把自己融入到一个普通民众之中。

《田家》第三首就是通过写“我”恋游郊外,迷不知返,黄昏时,田家老翁担心“我”走夜路有危险而诚心留宿的情景,表达了“我”被贬南荒后的苦闷无奈、孤独无望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永州淳朴的民风。

【注释】①饶富足、多。

蒺藜: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上,果皮有尖刺,种子入中药。

萦:围绕:缠绕。

②蓼花:草本植物,果实卵形,扁平。

全草入中药。

被:遮盖。

陂:池塘。

③竟:完毕。

④竞:竞争、竞赛。

⑤厌:满足。

饘,稠粥。

【翻译】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清水更绿碧。

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赏析】诗歌前八句写郊游所见景物。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深秋原野风景图:古城、古道,蒺藜缠绕,野花开满堤岸,池水澄清碧绿,“饶”、“被”、“寒”三字足见此地原始荒凉却又纯朴自然;秋风瑟瑟,霜露重重,林影稀疏,夕阳西下,又给人一种秋收后的萧瑟肃杀之感,这里实在不是什么旅游胜地。

即使这样,诗人还是毫无目标地漫游原野以消解心中苦闷无奈。

诗的后八句主要是记事。

诗人迁谪离京以来,处境索寞,何事无成,漫游郊外,以至打柴的、放牛的相继回家,百鸟竞相归巢之时竟迷失了回去的路径,幸好有田家老翁的提醒与相留:晚上野外有危险,须小心,反正今年的收成还过得去,一碗粥总还是有的,你就别回去了,在此住一晚吧!这里“昏黑慎原陆”既可看作是田家老人相留之理由与诚意,同时也暗喻当时社会政治风云,官场险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视民诗(眎民诗)》的作者是柳宗元 ,被选入《全唐诗 》的第 350 卷第 16 首。

原文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

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

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

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

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有作有迁,无迁无作。

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

左右惟一,出入惟同。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

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

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

是获忧共,二公居矣。

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既柔一德,四夷是则。

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注释


1、帝:上帝,天帝。

眎:古“视”字,审察。

2、匪:非。

言不论幽明皆察之。

3、惨腹:肚痛。

二句谓或疼在腹中,已得如有色声见于外者而知之。

4、极:最高准则。

5、 民眎:下民的观察。

《孟子·万章上》 :“ 《泰誓》 曰:“‘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 6、明德:指明德之君。

翼:辅佐之臣。

7、房:房玄龄,唐太宗时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

杜:杜如晦,太宗时任尚 书右仆射。

”二人同为太宗贤相,时号“房杜”。

8、路:大道,正路。

9、释:消除。

盆民:指游手好闲之民。

10、作:创造,作为。

迁:变易。

11、荡荡:胸怀宽广。

董董:憨厚貌。

12、蒙蒙:幼稚貌。

融融:和乐貌。

13、左右:指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

14、摄仪:法度。

引:引导。

15、肆(yì):通“肄”,习。

16、品物:万物。

休:美。

17、守:主持,掌管。

18、百辟:百官。

19、优纵:忧虑和放纵。

忧共:共优患难。

20、泰止:安居。

21、柔:安抚。

一德:同心同德。

则:仿效。

22、忒:差错。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 。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 学 家、哲学家、散文 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 大于诗。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


、孟浩然 、 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唐代宗大历八年 (773 年) 出生于京都长安 (今 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 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 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 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 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游历永州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 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 春回京师, 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 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 (819 年 11 月 28 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 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 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 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繁体对照 《視民詩》柳宗元 帝視民情,匪幽匪明。

慘或在腹,已如色聲。

亦無動威,亦無止力。

弗動弗止,惟民之極。

帝懷民視,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

惟房與杜,實爲民路。

乃定天子,乃開萬國。

萬國既分,乃釋蠹民,乃學與仕,乃播與食,乃器與用,乃貨與通。

有作有遷,無遷無作。

士實蕩蕩,農實董董,工實蒙蒙,賈實融融。

左右惟壹,出入惟同。

攝儀以引,以遵以肆。

其風既流,品物載休。




品物載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

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祿。

二公行矣,弗敢憂縱。

是獲憂共,二公居矣。

弗敢泰止,是獲泰已。

既柔壹德,四夷是則。

四夷是則,永懷不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