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装置防护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第号令

精心整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第18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第七条放射性同位素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对放射源还应当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关”),经发证机关检查核实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正常作业。
第十二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
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四)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台账;(一)将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转让;(二)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5)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第五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废旧放射源,是指已超过生产单位或者有关标准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生产产品的更改等因素致使不再用于初始目的的放射源。
(二)退役,是指采取去污、拆除和清除等措施,使核技术利用项目不再使用的场所或者设备的辐射剂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主管部门不再对这些核技术利用项目进行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管。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2011年 5月1日起施行。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摘要)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摘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第五条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
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第六条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第七条放射性同位素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辐射安全法规 02-449号令(2016.5)

法规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2) 分类原则 人体健康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分类系统
主要是基于
放射源可导致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的危
害程度进行分类
潜在的确定性效应主要取决于源的物理性质(
射线种类、活度大小等),同时与源的使用方式
、实践的条件等其它因素有关。
2018/1/28 19
2018/1/28
14
法规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主要内容: 1. 条例的总体框架结构
2. 条例的特点
3. 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分类 4. 废旧放射源处理和场所退役 5. 辐射事故及应急处理 6. 监督检查
法规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2、条例的特点
1. 完善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监督管理体制 2. 完善了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的 许可制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2018/1/28
总则(1~4条) 许可和备案(5~26条) 安全和防护(27~39条)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40~45条) 监督检查(46~49条) 法律责任(50~64条) 附则(65~69条)
4
法规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2018/1/28
21
法规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 Ⅲ类放射源 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 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 Ⅳ类放射源 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
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 伤; – Ⅴ类放射源 极低危险源。 不大可能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部令第18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第一次部务会议于2011年3月24日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主题词:环保法规放射性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场所安全和防护第三章? 人员安全和防护第四章? 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管理第五章? 监督检查第六章? 应急报告与处理第七章? 豁免管理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场所安全和防护第五条?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
[VIP专享]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18号令)
![[VIP专享]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18号令)](https://img.taocdn.com/s3/m/15014672482fb4daa58d4ba8.png)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 第三章人员安全和防护 第四章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管理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应急报告与处理 第七章豁免管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 第五条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
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第六条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1号.doc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的辐射安全许可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以下简称“辐射工作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报批。
出口放射性同位素,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备案。
本办法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第三条根据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第四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Ⅰ类放射源、**和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辐射工作单位的许可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前款规定之外的辐射工作单位的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一个辐射工作单位生产、**、使用多类放射源、射线装置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只需要申请一个许可证。
辐射工作单位需要同时分别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的,其许可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颁发许可证的情况通报同级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
第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许可证。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进口进行审批。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和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办理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出口的有关手续。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以下活动的审批或备案:(一)转让放射性同位素;(二)转移放射性同位素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三)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但有可能造成跨省界环境影响的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第五条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
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第六条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第七条放射性同位素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监督管理,预防辐射事故的发生,保障辐射工作人员和师生的健康与安全,促进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应用,保护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辐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并严格遵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等核技术利用国家标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及个人。
第四条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工作(以下统称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
相关单位及个人必须接受并积极配合学校及环保、公安、卫生等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行学校、教学科研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六条学校成立辐射安全与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辐射安全和防护监督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副校长担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教学科研二级单位分管实验室安全的副院长(副主任、副指挥)组成,主要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学校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方针和规划;(二)制订并组织落实学校有关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三)审定经费投入、新建或改建辐射设施及场所、年度评估报告等重大事项;(四)组织开展辐射安全和防护的教育宣传;(五)组织开展学校辐射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工作;(六)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辐射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故处置工作;(七)协调并指导学校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工作,配合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辐射安全职能部门,代表辐射安全与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辐射安全和防护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一)组织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领、变更、重新申领、延续、部分终止及注销等许可事项;(二)组织监测学校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及相关辐射工作场所;(三)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培训、体检及剂量监测工作;(四)建立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档案,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五)负责填报学校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第三章人员安全和防护第十七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审定的辐射安全培训和考试大纲,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操作人员以及辐射防护负责人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十八条辐射安全培训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
从事下列活动的辐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一)生产、销售、使用Ⅰ类放射源的;(二)在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操作放射性同位素的;(三)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四)使用伽玛射线移动探伤设备的。
从事前款所列活动单位的辐射防护负责人,以及从事前款所列装置、设备和场所设计、安装、调试、倒源、维修以及其他与辐射安全相关技术服务活动的人员,应当接受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辐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初级辐射安全培训。
第十九条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并有专职培训管理人员;(二)有常用的辐射监测设备;(三)有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场地与设施;(四)有核物理、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
拟开展初级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有五名以上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两名具有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拟开展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有十名以上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五名具有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外聘教师不得超过教师总数的30%。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专业教师应当接受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培训,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省级以上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进行评估,择优向社会推荐。
环境保护部评估并推荐的单位可以开展高级、中级和初级辐射安全培训;省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评估并推荐的单位可以开展初级辐射安全培训。
省级以上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其推荐的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名单,并定期对名单所列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除名,并向社会公告。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管理制度成立指挥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报告、通讯发生放射源事故时:总值电话:院办公室:医学工程部:省环保局:市环保局:为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管理,保证医疗、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医护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制订本办法。
本规定适用于医院内从事使用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科室所属人员。
医院任何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
(一)、放射防护管理1.医院成立放射防护管理小组,院长任组长,组员由有关系分管使用科室的负责人组成,负责领导医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工作;2.因治疗、科研等工作需要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必须提出申报,经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小组批准,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同意并领取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登记证后,方可开展工作;3.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设施,必须报经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委员会批准,其放射防护的设计必须经省市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能进行施工,竣工后需经省、市有关部门验收合格,获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启用;4.由于工作任务改变,不再从事放射工作的实验室,要做好善后工作并将处理情况书面报告医学工程部,经省、市有关部门复查同意后,注销许可登记证;5.凡因工作需要购置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必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医院分管负责人同意,技术管理小组审核,批准后统一购买;6.放射性同位素的提运,必须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严禁随身携带,不得与其他物品混装。
7.必须对到货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核对,如发现差错、包装破损、液体泄漏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医学工程部,并向订货单位提出退换或其他处理办法;8.经确认放射性同位素到货无误后,订购人持发票到医学工程部签字,逐个建立技术档案后,方可办理财务报销;9.放射性源和放射性同位素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并建立全院放射性同位素账目,统一建账并指定专人负责账务管理。
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全文)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全文)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监督管理,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应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转让、进出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章许可和备案第五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依照本章规定取得许可证。
第六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和使用Ⅰ类放射源、销售和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单位的许可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前款规定之外的单位的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颁发许可证前,应当将申请材料印送其行业主管部门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颁发许可证的情况通报同级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
第七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所从事的生产、销售、使用活动规模相适应的,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防护知识及健康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职业卫生标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场所、设施和设备;(三)有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人员,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有健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措施;(五)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在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送交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报其所在地的省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废旧放射源返回原出口方的,应当在返回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将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表报其所在地的省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建立废旧放射源的收贮台账和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于每季度末对已收贮的废旧放射源进行汇总统计,每年年底对已贮存的废旧放射源进行核实,并将统计和核实结果分别上报环境保护部和所在地省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三十三条对已经收贮入库或者交回生产单位的仍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可以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办理转让手续后进行再利用。
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对拟被再利用的放射源,应当由放射源生产单位按照生产放射源的要求进行安全性验证或者加工,满足安全和技术参数要求后,出具合格证书,明确使用条件,并进行放射源编码。
第三十四条单位和个人发现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经所在地省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后,送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对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妥善收贮。
禁止擅自转移、贮存、退运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第三十五条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应当建立辐射监测系统,配备足够的辐射监测人员,在废旧金属原料入炉前、产品出厂前进行辐射监测,并将放射性指标纳入产品合格指标体系中。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含有废旧金属回收熔炼工艺的,应当配套建设辐射监测设施;未配套建设辐射监测设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予通过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辐射监测人员在进行废旧金属辐射监测和应急处理时,应当佩戴个人剂量计等防护器材,做好个人防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管理制度一、放射防护管理:(一)医院成立放射防护管理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组员由有关系分管使用科室的负责人组成,负责领导医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工作;(二)因治疗、科研等工作需要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必须提出申报,经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小组批准,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同意并领取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登记证后,方可开展工作;(三)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设施,必须报经医院放射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其放射防护的设计必须经省市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能进行施工,竣工后需经省、市有关部门验收合格,获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启用;(四)由于工作任务改变,不再从事放射工作的实验室,要做好善后工作并将处理情况书面报告医学装备部,经省、市有关部门复查同意后,注销许可登记证:(五)凡因工作需要购置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必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医院分管负责人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统一购买;(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有关法规教育,经省、市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放射性工作人员证后,方能从事放射工作。
严禁无证上岗;(七)射线装置必须经省、市有关管理、监督部门监测合格,领取射线装置防护合格证书后方能投入使用,禁止无证使用。
射线装置必须制订有技术操作规程和出现故障的补救措施等规定。
使用者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八)妥善保存好放射性废源、废物,不得随意处理。
统一由医院集中后送废物库贮存。
二、放射性事故处理:(一)发生放射事故时,当事责任人要立即采取防护措施。
尽量减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同时报告医学装备部和保卫处。
医院向省、市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事后,当事责任人需详细书面报告,不得隐瞒事实;(二)处理放射事故时应首先考虑工作人员生命安全,迅速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三)发生工作场所、地面、设备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首先确定污染的核素,范围、水平,并尽快采取相应的去污染措施;(四)放射性气体、气溶胶或者粉尘污染空气的事故时,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大小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过滤等净化措施;(五)人员皮肤、伤口被污染时,应迅速去除污染并给予医学处理,对体内摄入放射性核素者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六)发生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医院主管工作的副院长、保卫科,并及时上报省卫生厅、省公安厅,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迅速查找侦破,尽快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七)对放射事故发生事故责任人,视事故情节轻重及后果严肃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备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含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资料的其余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是指 X 线机、加快器及中子发生器。
第二条拥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以下简称“放射工作单位” )应成立放射防备领导小组,拟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领导和协调放射防备工作,安所有门负责。
第二章允许登记第三条严格履行国家放射工作允许登记制度。
凡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建设、使用与取消、放射源的购买与拆装办理,放射工作单位应到卫生、公安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四条固定放射工作场所防备设备的设计应经所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审察,依据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完工后,应经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环保等部门查收,获取允许登记证后方可投入运转或许使用。
第五条放射工作允许登记证每2 年到原发证部门审察1 次。
允许登记证不该假造、涂改、转让或出租使用。
若有丢失,应实时登载通告,到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发。
放射工作单位更改允许登记证规定的内容时,应持允许登记证到原审批部门办理更改手续。
停止放射工作时应向原审批部门办理注销允许登记手续。
第三章放射防备管理第六条直属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成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台帐。
第七条放射工作单位应起码每季度进行 1 次放射防备安全检查。
第八条放射工作单位应付从事接触放射线作业人员装备相应的个人防备用品。
第九条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储藏场所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处所应设置防备设备。
其进口处应设置放射性标记和必需的防备安全连锁、报警装置或工作信号。
在室外、野外从事放射工作前应到安全、生产等部门办理《射线作业允许证》;在作业现场应划出安全防备地区,设置危险标记和防备设备,派专人戒备。
第十条运输放射性同位素或许装过放射性同位素的空容器,应使用运源专车,派专人押运,不该在人员密集处逗留,不该在途中旅馆饭馆等公共场所留宿.第十一条放射性同位素不该与易燃、易爆、腐化性物件同库储藏。
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概述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是一种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常见的辐射源。
射线装置在安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辐射危害。
因此,对于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防护管理十分重要。
本文档旨在介绍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包括设备、操作人员、放射性同位素卫生监测、辐射安全控制区域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设备管理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应经过安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批准并获得相应的许可证。
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
所有检查和保养工作应进行记录,以便在有需要时追踪和调查。
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放射性同位素卫生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所有校准和维护工作应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验证。
操作人员管理所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人员必须获得相关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特性、辐射危害、辐射安全控制区域等相关知识,并定期更新培训。
培训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基本物理学原理;•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放射危害和防护;•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日常操作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事故应急处理。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操作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避免接触放射性同位素;•防止放射性同位素的释放;•在操作后及时清除或处理放射性同位素残留物。
放射性同位素卫生监测放射性同位素卫生监测是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防护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监测应当定期进行,并保持监测记录,以便在有需要时追踪和调查。
放射性同位素卫生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应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方面。
如果发现辐射污染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理。
人体监测对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人员进行人体监测。
如果发现辐射污染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员工或治疗受污染者。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制定本制度。
2、单位领导和防护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山西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并做好学习记录。
3、新、改、扩建放射项目,须经辐射环境监督站进行监督审查认可,竣工后,经省辐射环境监督站验收办理《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和《辐射工作人员证》方可投入使用。
4、购买放射源须到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办理准购批件;运输放射源要办理准运手续。
5、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取得有效《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和《辐射工作人员证》,方可在许可范围内工作。
6、建立防护责任制,成立放射防护管理机构,设立专(兼)职辐射环境监督站防护管理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
7、放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按规定进行培训、体检、个人剂量监测。
8、放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放射源或放射线装置,做好就医病人和自身防护工作。
9、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0、放射性同位素专用库房或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要符合规定要
求,做到帐物相符。
11、发生放射事故后要保护好现场,按规定向辐射环境监督、公安部门逐级上报,尽量减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影响。
12、建立健全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放射工作人员体检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及培训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师范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
师政科技〔2016〕2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的监督管理,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进行,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根据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等相关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本办法所称射线装置,是指X 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第二章放射防护职责
第三条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实行学院(部)负责制。
科学技术处、保卫处是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的校级归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各使用单位应由一名分管安全(实验室)工作的领导负责,并落实一名以上具体的管理人员。
任何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购置、存放、使用、维护等都要有专人负责,要求落实责任,明确分工,互相配合。
第五条各使用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放射防护管理人员要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放射防护管理的法规及制度,全面了解掌握本单位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详细情况。
第三章放射防护管理
第六条确因教学、科研等工作需要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单位必须先提出申请,经科学技术处同意,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到自治区、桂林市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批准后方可开展工作。
第七条由于工作任务改变,不再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学院(部),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科学技术处,由科学技术处按有关规定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八条凡因工作需要购置放射性同位素,必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科学技术处批准后方可购买。
其中密封型放射源(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的采购应有废源回收协议。
第九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提运,必须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抵校后,应按规定妥善存放,不得随意乱放。
装过放
射性同位素的空容器,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处理。
第十条申购单位所购放射性同位素到货后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核对,如发现差错、包装破损、液体泄露等情况,要及时报科学技术处,并向供货单位提出退换或其他处理办法。
第十一条经确认到货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无误后,应在一周内到科学技术处登记入账,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第十二条科学技术处建立全校实验教学中心(室)放射性同位素账目并定期检查、核对各单位账、物。
各使用单位应建立出、入库和领用记录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第十三条校内单位借用、调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必须经所在单位批准,并到科学技术处备案。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一律不向校外单位借出。
第十四条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贮存、领取、借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第十五条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含源场所的管理,实行双人双锁,不允许一人单独进入含源场所。
第十六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使用场所必须设置防火、防盗、防泄露等安全防护措施。
入口处必须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在室外、野外进行放射工作时必须划出安全防护区域,并设置危险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第十七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必须经必要的检测合
格后方能使用;必须制订详细的技术操作规程和出现故障的应急措施等。
使用者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第十八条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并定期维护和检测,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九条妥善保存好放射性废源、废物,不得随意处理。
对密封型废源,相关单位提出申请,由科学技术处批准后送相关部门指定地点或由生产厂家回收;对开放型废源,按活度和半衰期不同办理相关手续后才能处理。
射线装置申请报废,必须经科学技术处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报废。
第四章放射性工作人员管理
第二十条放射性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合格并领取操作证后方可从事放射性工作。
第二十一条建立放射性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
所有放射性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常规个人剂量监测。
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必须按规定佩带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计每年至少送测四次。
第二十二条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作人员、有职业禁忌的职工、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放射性工作。
第二十三条不得雇佣临时人员从事放射性工作。
因教学、科研需要短期从事或接触放射性工作的人员,按本办法进行放射性工作人员常规管理。
第二十四条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放射性工作人员保健待遇。
第二十五条发现有职业禁忌症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伤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临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者,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但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正式调离放射性工作岗位者,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一个月。
第二十六条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诊为职业放射损伤的,可享受国家有关规定的待遇。
没有个人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等文字记录者,不得进行放射职业病诊断。
第五章放射事故处理
第二十七条发生放射事故时,当事单位要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同时报告科学技术处和保卫处,不得以任何借口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不得隐瞒事实。
学校在两小时内向自治区、桂林市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放射损伤的工作人员,立即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及时进行救治、健康检查或医学观察。
放射事故发生单位要负责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和医疗检查治疗等费用,并支付处理事故的各种费用。
第二十九条对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及事故责任者,视事故
情节及后果的轻重进行处理。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原《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管理办法》(师政科技〔2007〕10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科学技术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