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1]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羊杆菌”。
)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
2、布病有哪些主要传染源?感染布病的家畜(羊、牛、猪等)是人间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人是怎么患布病的?主要是人在没任何防护下接触病畜的分泌物、代谢物、接产、剪毛等、布鲁氏菌可以经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或发病。
4、布病对人体有哪些损害?布氏菌侵入机体、能引起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其中最常见的有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以及运动、生殖、血管和神经等系统损害较为明显。
人患此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少数患者导至死亡的结局。
5、人患布病后有哪些表现?感染布鲁氏菌后,经过1—3周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
起病缓慢者岀现全身困倦,四肢无力、头疼、失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微热等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
起病急剧者发病一开始就表现得较为碘型:发热、多汗、疼痛、神经痛、乏力、骨关节痛、肝、及睾丸肿大。
6、如何判断是否患了布病?对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伴有关节、肌肉疼痛及全身乏等表现,且用药不见效者,要警惕布病的可能,要及早到县疾控中心检查。
依据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凡具备牲畜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有上述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即可确诊为布病。
布病病例多不典型,因此易误诊感冒、肝炎、结核、风湿和肿瘤等疾病。
7、怎样避免感染布病?(1)、消灭传染源: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布病传入的最好办法就是自繁自养;必须买入时,要进行严格检疫,检出的病畜已没有治疗和利用价值,应一律屠宰做无害化处理,不得外卖。
(2)、切断传搏途径:要注意饮食卫生,各种乳和乳制品,要加热消毒后食用,切记不要生食拌肉或未熟透的肉;从事畜牧饲养、兽医、乳肉皮毛加工、收购人员等、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围裙、胶鞋等,并配有脸盆、肥皂、消毒药品、毛巾等。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措施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措施布鲁氏菌病,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其实它就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感染,主要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
想象一下,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都在户外嬉戏打闹,却有个小小的“隐形敌人”在暗中潜伏。
所以,为了让大家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安心无忧,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预防这个 pesky 家伙,确保我们的健康不被打扰。
1. 了解布鲁氏菌病1.1 布鲁氏菌的来源首先,咱们得先搞清楚布鲁氏菌是从哪儿来的。
它一般栖息在一些哺乳动物的体内,尤其是牛、羊、猪等。
如果你想知道它们的“家”,那就得看看这些动物的血液、奶或者胎盘,嘿,它们可是布鲁氏菌的“摇篮”。
所以,咱们要是去牧场或者农场,那就得小心点了。
1.2 传播途径其次,布鲁氏菌是怎么传染给我们的呢?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者喝了未消毒的牛奶和奶制品。
这就像你去朋友家聚会,没想到他们家有只“不速之客”——布鲁氏菌,结果你回家后就“被邀请”了。
所以,了解传播途径,才能更好地避开这“雷区”。
2. 预防措施2.1 加强动物健康管理好啦,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得想办法来预防了。
首先,农场主们应该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它们没得这个病。
就像给自家宠物做个体检,防患于未然。
定期接种疫苗也是个好办法,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布鲁氏菌的传播风险。
2.2 食品安全接下来,食品安全可不能忽视。
大家在超市买牛奶的时候,可要仔细看看包装上有没有“巴氏消毒”的标志。
这个小小的标志可是保护你健康的大功臣,能有效杀死布鲁氏菌。
还有,尽量别吃生的或者没熟透的肉类,这种“黑暗料理”可不安全呀!3. 个人卫生3.1 勤洗手说到个人卫生,勤洗手绝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真的是个好习惯,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动作。
在处理动物、牲畜之后,记得洗手,尤其是那些刚从户外玩回来的小朋友们,别让“污垢”跟你一起回家哦!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边唱“生日快乐”边洗,绝对能把细菌“洗”出门。
3.2 穿戴防护装备此外,咱们在接触动物的时候,也最好穿上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和口罩。
宣传单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单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发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映性疾病。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是一种严峻危害广大牧民的疾病。
一旦发病应及时医治,避免转为慢病,而终身不愈。
二、布病患者有哪些要紧临床表现发烧(不规那么热)、多汗、乏力、骨关节疼痛和肝、脾及睾丸肿大等。
三、如何预防布病一、我国布病防治的方法在技术方法上,畜间采取:“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方法”,人世抓好“三早”,即早发觉、早医治、早处置。
饲养放牧人员增强个人防护。
其他人员减少到家畜活动场所。
二、在疫区内检疫出的布病畜应如何处置疫区内各类家畜均属被检对象,检出的布病畜一概不准外出,原那么上一概屠宰做无害化处置。
3、健康家畜如何办?预防布病利用S2菌苗口服法接种。
饲养户可自行购买接种。
4、布病家畜流产物污染的场地应如何消毒?被布病家畜流产的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侵透垫草和地面。
如流产发生在室内,流产物很容易污染衣服和其他物品,除上述方式外,被污染的物品也应当用1-3%来苏儿溶液,1-3%漂白粉上清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或二氯异氰脲钠水剂等消毒。
五、为预防布病应如何增强家畜的治理和个人防护?治理好家畜,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饲养家畜要圈养,集体或统一放牧:二是人畜分居,不管是畜仍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居室内饲养。
在产羔羊季节万万不要把幼畜放在人居室内,小孩不要和羊羔玩耍;三是建产羔室,饲养家畜的单位,其中包括养畜专业户,应成立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内应备有防护服、像胶手套、消毒液、香皂、面盆、毛巾等。
2021年7月预防艾滋病你们了解艾滋病吗?明白艾滋病的危害吗?知识如何预防和操纵它们吗?在这篇简短的健康教育处方中,咱们将向你们传递有关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使你们牢牢把握这些知识和技术,提高自我爱惜能力,你们是预防和操纵艾滋病的主力军,希望你们在尔后的生活中保重自己,增强责任感,成为合格的、健康的建设者。
布鲁氏菌病防治培训资料全
引言概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现,如中国、美国和巴西等。
由于该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性,对于布鲁氏菌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疾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手段、诊断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五个大点阐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培训资料。
正文内容:1.布鲁氏菌病的基本知识1.1.病原体介绍: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引起,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该菌的特点、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等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2.发病途径:病原体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食物及饮水感染、空气传播等,此处具体的感染途径和引起该病的常见源头。
1.3.病症表现:布鲁氏菌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炎、疲劳、头痛等。
此处详细介绍该病的病症表现及其病程。
2.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2.1.直接接触感染:包括与感染动物直接接触或处理感染动物及其组织时的感染途径。
此处详细介绍在畜牧业、养殖业及相关行业中的直接接触感染风险。
2.2.食物及饮水感染:食用未经熟煮或未经消毒的感染动物产品,或饮用感染物污染的水源会引起该病的传播。
此处详细介绍食物和饮水感染的途径及如何预防此类感染。
2.3.空气传播:在感染动物的排泄物中存在的布鲁氏菌可通过空气悬浮颗粒物传播。
此处详细介绍空气传播的机制和预防措施。
3.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手段3.1.畜牧管理:针对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兽医卫生防疫、隔离感染动物、合理使用动物疫苗等措施。
3.2.食品安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卫生控制,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3.3.个人防护:通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和遵循卫生习惯来预防感染。
此处详细介绍个人防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4.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4.1.实验室诊断:通过采集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培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等。
4.2.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临床诊断。
布鲁氏菌病防控科普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控科普知识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1.管理并监测病畜。
如果发现病畜要及时隔离,可以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出病畜给予治疗,必要时捕杀。
2.要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水源的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人畜分离。
对于家畜的肉制品一定要加热,煮熟了之后再吃,来自疫区的皮毛要达到灭菌后再应用。
3.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高危职业人群,如兽医、畜牧养殖人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保护。
现有的疫苗接种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效果较好。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布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二、如何杀灭布鲁氏菌布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该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10%~20%石灰乳或漂白粉乳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三、布病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具体来说,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小伤口或眼结膜受染;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可因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引发感染;苍蝇携带、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动物防疫和布病防治工作人员等是其高危人群;四、得了布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布病的潜伏期为1~3周,长至数月,平均两周;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多汗见于夜间或凌晨、游走性大关节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和淋巴结大;慢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且表现多样,主要为疲劳、全身不适、精神抑郁等;病例症状出现后1月以内,经正规、足疗程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五、如何预防布病1、防止经皮肤和粘膜感染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接羔助产人员,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禁止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要纠正人食用流产胎羔等不卫生习惯,不要用死羔犊喂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它用;流产胎儿落下和被羊水污染的场地如无消毒条件,可将杂草烧毁,被污染的地面泥土集中在一起埋入地下;2皮毛消毒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及时处理手上的伤口,工作场所应及时清扫、消毒;3防止经粘膜感染夫妻之间不论男女在布病急性期或亚急性期,都禁止发生性活动;2、防止经消化道感染搞好饮食、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各种奶及制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才能食用;消毒方法包括巴氏消毒70℃,30分钟和煮沸消毒;。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已被列入《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属于二类动物疫病。
二、布病传染源有哪些?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啮齿类动物。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其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
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
三、患病动物有哪些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生殖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
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
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严重病例可引起不育。
患畜常发生腕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肿胀、疼痛。
有关节炎时出现跛行,尤其是后肢多发。
四、布病有哪些危害?对畜牧业危害。
畜间布病对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其直接损失主要表现为患病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母畜不孕、流产、产死胎,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影响消费者心理,造成恐慌心理,不敢或拒绝食用畜产品进而阻碍畜牧产业发展。
对人类健康危害。
畜间布病可以通过动物原性食品、传播媒介、污染的空气和水源等途径传给人类,布鲁氏杆菌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各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严重的可造成终身劳动力丧失。
五、如何预防控制布病?1、对饲养的牲畜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畜间布病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新引进的牲畜必须要上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隔离饲养一段时间。
隔离时间一般为45天。
3、注意个人防护。
饲喂牛羊、接羔、挤奶、清扫圈舍时必须穿工作服,佩戴乳胶手套、口罩等有效防护设备。
工作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事布鲁氏菌病(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2、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对人的危害,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布病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布病患者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3、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4、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有哪些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经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落胎)、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阴道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2)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食具后又污染食物。
(3)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
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
5、如何预防布病?(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
病畜应及时扑杀。
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
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
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2)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
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
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动物、饮用不经过消毒的生奶或奶制品、接触感染物体等。
以下是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知识:
1. 饮食安全:使用新鲜、煮沸或消毒处理过的奶制品,尤其是生奶或未经加热处理的奶制品可能携带布鲁氏菌。
同时,避免食用未经烹饪的肉类,特别是从受感染的动物获取的肉类。
2. 动物接触:减少与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的机会。
尤其是接触产生流产、死胎或早产的动物,因为这些动物通常有更高的布鲁氏菌感染风险。
3. 监管兽医卫生:畜牧业者和兽医等高风险职业人员应遵循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在处理和接触动物时佩戴适当的保护设备,比如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
4. 预防接种:布鲁氏菌病的预防疫苗是存在的,并且对于高度暴露于风险环境的人员,特别是兽医和农民等,建议接种疫苗来增强免疫力。
5. 安全操作:在进行兽医和农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比如保持工作区域的干净和卫生,避免被体液或血液等污染物接触。
6. 早期治疗:如果疑似感染布鲁氏菌,应尽早就诊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
传播和严重后果。
7. 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和相关职业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了解,包括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以促进公众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的提高。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怀疑感染了布鲁氏菌病,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简称布病)。
布鲁氏菌病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 3%的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灭。
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的生存能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食品中可生存数周到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
二、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马、狗、鼠、家兔、猫等。
目前在我县主要以羊、牛为主要传染源。
三、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
流产胎儿应加生石灰深埋。
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病状消失。
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2、切断传染途径。
病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等畜产品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
保护水源。
3、保护易感人畜。
凡从事动物饲养、动物产品加工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及行为。
4、患者可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均可治愈,发病初期效果更佳。
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直到症状彻底消失痊愈,一旦耽误最佳治疗时期或变慢性后就成为终生携带病菌者,很难痊愈。
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培训
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培训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一些基本知识:
1.了解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包括
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疼痛等。
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胎盘、流产物、尿液等传播给人类。
2.保持卫生和个人防护:与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后,
要及时洗手,避免摸眼睛、口鼻等易感染的部位。
避免任何与布鲁氏菌有关的动物产品的直接接触,如生乳、肉制品等。
3.保持家畜和宠物的健康:为了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必须确保家畜和宠物的健康,按照兽医建议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等常规操作。
同时,也要避免与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
4.加强食品安全措施:避免食用未熟透的肉类或动物产品,特
别是来自有传染病史的地区或未经检疫的产品。
牧民制作和加工乳制品时要遵循卫生规范和正确的卫生措施。
5.早期发现和治疗:一旦出现可能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
医生曾有与受感染动物接触的情况,以便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6.加强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公众对布鲁氏菌病的危害、预
防措施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减少疫情的发生。
以上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的一些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布鲁氏菌病核心健康教育知识
布鲁氏菌病核心健康教育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被俗称为“波状热”、“懒汉病”。
二、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我省羊、牛是主要传染源。
三、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布鲁氏病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
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接触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污染的土壤、水、饲料、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奶等均可感染布病。
四、哪些人容易感染布病?饲养、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兽医和生活在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布病。
食用带菌未经煮熟的奶、肉也可感染本病。
五、如何预防布病?对接触羊、牛、猪、犬等牲畜的饲养员、挤奶工、屠宰人员、兽医、皮毛加工员及炊事员等人员,在接触牲畜时应戴工作服、口罩、胶鞋或胶靴、围裙、橡胶或乳胶手套等,不要赤手接触家畜,工作时应在上风向。
不要未经消毒生奶,不吃生肉,加工生肉时,注意卫生。
六、布鲁氏菌病如何治疗?布鲁氏菌病人应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早期、及时、彻底抗菌治疗,预后良好。
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都应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菌治疗。
急性期病人要卧床休息,多饮水,补充维生素。
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慢性病病人可有后遗症,如关节和脊柱强直等。
.七、接触牲畜后是否需要消毒?工作结束后,用肥皂、高锰酸钾、新洁尔灭、来苏儿、含氯消毒剂等消毒液洗手。
及时洗脸,工作场地要及时清扫、消毒,包括对使用的防护装备进行消毒。
八、布鲁氏菌病有哪些主要症状?1、发热:高热时病人比较清醒,自我感觉还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加重。
2、出汗:病人多有出汗,而且比较严重,特别是晚上出汗多,湿透衣裤,出现虚脱。
3、肌肉和关节酸痛:急性期为游走性剧烈疼痛,慢性期为某一部位持续性酸痛,部分病人还有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症状。
4、乏力:病人常常感到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发传染--变态反映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久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现在已知有60 多个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重要是羊、牛及猪,另首先是犬。
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
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
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亲密,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能够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极少见到。
在普通状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别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输途径在普通状况下,布氏菌能够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
因此,布氏菌可从多个途径传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喂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各类人群(不同年纪、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 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
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
如,在兽医、牧工、家畜喂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别人群。
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布病的基本信息•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布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布病的监测与评估•布病防治的未来展望•布病防治的案例分析01布病的基本信息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病定义布鲁氏菌病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以牛、羊、猪、犬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人类接触感染后可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特点布病的定义与特点动物传播布鲁氏菌病可经由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人与人传播布鲁氏菌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较弱,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污染的食物、水等。
布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表现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影响布鲁氏菌病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布鲁氏菌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动物流产、死亡等。
布病的症状与影响02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控制布病疫情需要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包括对患病动物和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对可能接触动物的人员进行防护和监测。
传染源控制布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感染。
因此,预防和控制布病需要长期坚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卫生习惯养成等。
预防和控制布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动物健康布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患病动物会出现发热、流产、睾丸炎等症状,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畜牧业经济损失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布病导致的流产、死胎、不孕等问题,会使畜牧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布病对畜牧业的影响保障人民健康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布病的防治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畜牧业是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2、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人患布病表现为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该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跛足或后肢麻痹,以及睾丸炎等症。
3、人是怎样得上布病的?人主要是通过接触患病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其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上的。
我国患病的动物主要有羊、牛、猪、鹿、犬等。
人接触了患病的家畜及其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皮毛、尿、粪便及被其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都有可能发病。
4、哪些人易感染布病?一般来说,凡是接触患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或是生活在疫区与患病家畜污染的环境有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布病。
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等更容易感染布病。
5、怀疑患了布病怎么办?怀疑患了布病应尽快到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6、布病的愈后人患布病后,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力,一般愈后良好。
但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劳动能力。
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死亡。
7、如何预防布病?(1)首先要做好传染源管理:提倡圈养,羊(牛)棚圈应远离住房,避开水源。
人畜分居,坚决不要在住房内产羔和卧室内养羔。
(2)要对家畜进行检疫,阳性病畜要由畜牧部门统一淘汰扑杀处理。
要对健康畜进行免疫。
(3)切断传播途径:在接羔、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和被狗吃掉引起布病传播。
(4)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不吃不清洁或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不喝生奶,吃生肉及生奶制品。
从事饲养、放牧、畜产品加工、兽医等人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挤奶、接羔、剪打羊毛、收购和从事乳肉加工、屠宰、病畜治疗时,均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等,工作后要洗净双手,清洗用具。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养殖管理1. 严格消毒:养殖场、饲养设施、器具等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布鲁氏菌的传播。
2. 畜禽检疫:购买新的畜禽时要进行健康检疫,确保没有携带布鲁氏菌。
3. 合理饲养:注意畜禽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防止布鲁氏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加强人群防护1. 提高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普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知识,提高防护意识。
2. 加强个人卫生:养殖场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消毒,避免与布鲁氏菌接触。
3. 戴口罩:在与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减少传播风险。
三、加强疫苗接种1. 动物疫苗:对畜禽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
2. 人类疫苗: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如兽医、养殖业从业人员等,进行布鲁氏菌疫苗接种,提高个体的抵抗能力。
四、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1. 病例监测:对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病例报告:对发现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信息畅通,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五、合理用药治疗1. 尽早治疗:一旦发现感染布鲁氏菌,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2.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不规范使用药物。
六、加强国际合作1. 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经验和信息,促进全球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
2. 联防联控:加强国际间的布鲁氏菌病联防联控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治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养殖管理、人群防护、疫苗接种、病例监测和报告、合理用药治疗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全面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布鲁氏菌病防治培训资料
布鲁氏菌病防治培训资料布鲁氏菌病防治培训材料第一章概述一、布鲁氏菌病发展简史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以下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二、布病流行现状布病的主要储存宿主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因此,其地理分布与家畜密切相关,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报告有人、畜布病疫情的约有170个。
三、布病造成的损失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因此其造成的危害是双重的。
以羊为主要传染源的国家和地区,人的感染发病情况较为严重;以牛为主要传染源的国家和地区,则对畜牧业危害较重,而人的发病相对较轻。
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给患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并导致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家畜患布病后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还造成使役能力及皮、毛、乳、肉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因此,布病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乃至内外贸易。
全世界每年因人畜间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可达数十亿美元。
四、布病防治管理机构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布病防治工作主要由兽医部门承担。
在我国,人间布病防治工作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组织实施;畜间布病防治工作由农业部兽医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布鲁氏菌病病原学1887-1966年Bruce等人先后发现了布鲁氏菌属的羊种、牛种、猪种、绵羊副睾种、沙林鼠种和犬种菌。
198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第六次公报公布了新的布氏菌分类表,将布氏菌分为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5型)、绵羊附睾种、犬种及沙林鼠种6个种19个生物型。
布鲁氏菌属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
宽约0.3~0.6μm,长约0.6~1.5μm。
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镜检时多呈单个排列,少见成对、短链状或成串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
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
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在一般情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他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播途径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
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
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
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
所以,布病有一定职业性。
五、布病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临床表现】㈠潜伏期:在一情况下其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
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一年之久。
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㈡发病及前驱期症状: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病发病较为急骤。
在发病缓慢者中,有些布病患者可以看到所谓的前驱期症状。
一般诉说全身不适,乏力感,有时失眠,食欲不振,劳动力减弱,头痛、多汗。
与一般感冒有类似。
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痛,傍晚有轻度畏寒等症状。
体征可以发现患者有微热,傍晚为重;淋巴结轻度肿大。
偶见肝脾和扁桃体肿大。
前驱期持续时间变动甚大,短者几天长者数周。
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或者易被忽略,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出汗等急性期症状。
㈢主要症状和体征:1、主要症状⑴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
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期。
热型不一,变化多样,观察体温傍晚升高。
根据我国布病患者热型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型:低热型、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歇热型、驰张热型。
而稽留热罕见。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发热曾被认为是典型的热型,因此,曾把布氏菌病称为“波状热”。
热波的数量、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差异很大。
波与波之间的间隔不一,短者3~5天,长者数周。
波状发热多见于羊种布氏菌感染。
近年来,波状热型已属少见。
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仍然是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在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持有。
迁延性的布病患者,体温可能出现波动症状,波与波之间的间隔不一。
短者3~5天,长者数周。
⑵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特别是晚上增多,是其特征。
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
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
⑶疼痛:急、慢性期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在急性关节与肌肉疼痛呈游走性与风湿颇为相似。
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十分剧烈。
慢性期的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并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大关节最为常见。
多为持续性纯痛,常因过劳或气候变化而使疼痛加重。
其他部位的疼痛,如部分病人脑膜受到侵犯有相当剧烈的头痛和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疼痛的眼球胀痛等。
神经痛,多因神经干或神经根受累所致。
根性神经痛多发生于病后2~3日,以腰骶神经根居多,患者腰部及两下肢剧痛。
神经干病变多发生于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⑷乏力:几乎全部病人都具有此症状。
患者自觉疲乏不力。
⑸其他症状: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极度的毒血症,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合并症状。
并且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便秘;顽固性咳嗽。
少数女性患者可有流产。
慢性期患者常表现为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漠,失眠,烦燥不安,易于激动,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等。
2、主要体征:⑴皮疹:急性期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持续时间短。
还可以见到出血疹,水泡疹,类似开花的脓疱疹等。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下出血性紫斑。
⑵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可以出现淋巴结肿大。
不仅有局限性淋巴结炎而且还可以发生多发性淋巴结炎。
个别患者淋巴结化脓形成瘘管,在脓汁中可分离到布氏菌。
⑶骨关节变化:骨关节系统的损害是布病的主要体征之一,可发生于布病的各个期,但慢性者多见。
关节肿大,多数由滑膜炎、关节周围炎,关节旁组织炎,关节炎,骨关节炎和滑囊,腱鞘炎症性变化引起。
关节粘连。
在个别病例中,可以发生部分的或完全的关节粘连。
使关节呈屈曲畸型或强直以及肌肉萎缩等。
脊椎受累,患者被迫处于固定弯曲状态。
形成脓肿。
它仅偶见于个别病例。
⑷肝脾肿大:国内资料,急性期肝脾肿大占21.31%,脾肿大占10.13%;慢性期肝脾肿大占4.26%。
肿大的肝脾质软,中等硬。
由于肝脏损害,可出现黄疸。
⑸软组织肿胀:各期布病患者均可发生软组织的损害,又如筋膜、腱膜、关节囊、关节周围组织及肌肉等。
形成蜂窝组织炎和纤维组织炎,出现大小不同的结缔组织结节及浸润。
慢性期患者较为常见。
3、临床分期:⑴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高热者有明显其他症状,体征(包括慢性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较高的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⑵亚急性期:发病3~6个月,凡有低热和有其他症状,体征(即慢性炎症存在),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或皮肤变态试验阳性者。
⑷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或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或皮肤变态试验阳性者。
如果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已确诊的病人,体温正常但仍有症状或体征,血清学检查阳性也应视为慢性期病人。
⑸残余期:体温正常,症状、体征较固定或功能障碍往往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
4、临床分型:⑴内脏型:心脏血管型、肺型、肝脾型。
⑵骨关节型:关节损害,骨损害,软骨损害,综合性损害。
⑶神经型: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⑷精神型:出现精神病症状者。
⑸泌尿生殖型:睾丸、附睾损害,子宫、卵巢、输卵管损害,乳房损害,肾脏损害。
⑹外科型:即有固定的隐性病灶,需要外科手术切除者。
5、临床代偿状态⑴代偿:精神状态良好,主要脏器功能正常,能照常参加劳动。
⑵亚代偿:精神状态及主要脏器功能有轻度失调,参加劳动易出现疲劳或有衰弱感。
⑶失代偿:精神状态不佳,器官功能失调,被迫卧床休息或需他人护理。
【布病诊断】1、诊断人的布病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第一是布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第二是病人临床表现,第三是对布病的特异性的试验检查。
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就是指病是什么职业、与牲畜接触机会如何;所接触的牲畜有无流产或拐子畜、睾丸肿大否;到布病疫区去过否,如果去过停留多长时间;与牲畜皮毛接触机会多少,有无喝生奶吃生习惯等。
2、布病表现,参照上述的症状体征。
3、特异性试验检查:(1)血清凝集试验(Wright试验)试管法较灵敏。
患者多在第二周出现阳性反应,1:1 00以上有诊断价值。
病程中效价递增4倍及以上意义更大。
(2)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主要为IgG,出现较迟,持续较久,一般1:20以上即为阳性。
对慢性患者有较高特异性。
以上三个方面综合一起方可诊断,一般说缺一不可。
但在个别情况下,流行病学接触史问不清,此时布病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实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说求医者只有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和特异性检查阳性,无临床表现,不能诊断为布病,只能说此求医者是布氏菌感染者。
【布病治疗】1、抗生素治疗:⑴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一般应用四环素抗生素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最常用的是四环素。
三种抗生素用法大致相同,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日为一个疗程,可再重复1~2个疗程,一般疗程间隔5~7天。
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
成人每日1克,分两次肌肉注射。
⑵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毎天600~900mg,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mg,连续给药最短6周。
应用此治疗复发罕见。
2、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每片含磺胺甲基异恶唑400mg,甲氧苄胺嘧啶80mg,成人每次2片,每日三次连续2周,以后每天两次。
儿童按每日公斤体重磺胺甲基异恶唑50mg,甲氧苄胺嘧啶1 0mg计算。
三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
单独用复方新诺明治疗复发率较高,甚至延长治疗时间。
有引起皮疹和消化不良的副作用,如果发现副作用时应立即停药。
3、孕妇治疗:妇女在怀孕期,患者急性或亚急性布病时可以引起胎儿死亡,因此更要给予及时的妥善治疗。
治疗方法:首选药物是利福平,如果利福平无效,只给四环素,或甲氧苄胺嘧啶。
禁忌用链霉素。
六、怎样控制和预防布病我国对布病防治(制)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管理,采取以检疫、淘汰疫畜和免疫健康家畜为主的综合措施。
1、淘汰疫畜或阳性畜:控制布病疫情或预防布病发生都必须执行淘汰措施。
在防制布病中淘汰疫畜不同于口蹄疫,不必将疫畜或阳性畜活埋或焚烧。
可将应淘汰畜集中一处由专人屠宰(加强个人防护),皮毛经适当处理可以制革或纺线等;其肉经煮沸或腌制也可出售、食用;屠宰场地要严格消毒,其内脏经高压、充分煮沸处理,也可食用。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措施既是预防措施,又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
在防制布病中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健康家畜,对于发生严重疫情的高危人群也可接种疫苗进行防护。
不同种类家畜和人群使用的接种疫苗有所不同。
3、其他措施:在综合性措施中还包括宣传教育群众,牲畜检疫(海关、各类牲畜市场、牲畜出入运输、屠宰前等)、加强个人防护,做好食品、动物皮毛、畜围和牲畜排泄物及流产物的消毒处理等,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
控制和预防布病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协调一致、统一措施,方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人畜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