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特色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和意义-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新形式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打破传统的体育课间形式,采用多种活动形式。
让学生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让学生们走到阳光下,与阳光做伴,以操场为舞,在阳光的沐浴下,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把学习带来的压力与紧张的气氛及时的宣泄出去。
“阳光体育”给学生们带来了运动的快乐,让他们能够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得到满足。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
一、大课间是学校的校体课程之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繁多。
大课间作为一种学校的一门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自身的使命要求他必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喜欢。
首先,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其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还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
实践证明,凡能高质量上好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校风正、校纪严、学风活的学校。
再次,选择恰当的音乐,创编孩子们喜欢的操,可以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同时锻炼身体,让他们感受到大课间活动不是为了做操而做操,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满心欢喜的融入到大课间中来,沐浴阳光,享受生活。
二、大课间是一种体育生活,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一个起点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来学习的,也是来生活的,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一种体育生活,是他们整个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可忽视的起点。
既然是一种生活,大课间活动就应绚丽多彩,人情味十足,为学生们诗一般的生活增光添彩,既然是学生终身体育的一个起点,大课间活动就应以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建构。
三、大课间是一种校园文化,是一种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大课间活动既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中,舒展着身姿,不仅是力的显现,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
探究体育大课间活动及校园体育特色
探究体育大课间活动及校园体育特色摘要:校园体育特色的凸显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合理开设体育大课间活动有助于凸显校园体育特色,促使校园体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文章结合具体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对校园体育特色的凸显进行了适当的探讨,以期为今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完善以及校园体育特色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参照关键词:体育;大课间活动;校园体育特色本文从学校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共性和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开设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旨在为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置以及校园体育特色的凸显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校园体育特色以及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共性和功能1.共性校园体育特色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共性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两者都表现出一种身体特色,两者最为突出的特点都是以学生身体为基础的活动,并且学生身体活动不仅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属性,也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思想;其二,两者都是一种身体方面的语言,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在学生参与运动会和相关体育活动方面有所表现;其三,两者表现出对多种文化的融合,它们将学生作为载体,将校园作为发展空间,是一种将校园精神作为核心思想的群体文化,在信息传递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具有无限性特征2.功能校园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功能也集中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两者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能够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出体育运动的生机,让学生在完成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自身文化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两者表现出一定的娱乐功能。
学生借助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感受校园体育氛围,得到心理层面的放松,进而降低焦虑和紧张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为身心和谐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为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特定的支持[1]。
三是两者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
校园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还共同担负着一定的育人责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弥补学校教育活动的不足,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的保障,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活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改善体育大课间活动,凸显校园体育特色的实践探索为了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出体育的重要作用,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广东省平远县铁民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探索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对校园体育特色进行凸显,希望能够为其他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置和体育作用的发挥提供一定的参照为了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融入大自然中,真正参与到生动、健康的体育活动中,展现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我校进一步加强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视,并希望借助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凸显校园体育特色,促使体育在深化素质教育思想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大课间体育活动总结(2篇)
大课间体育活动总结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此次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师生与家长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反响。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它比课间操的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
随着课时计划的调整,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在时间上受到一定影响,很难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我们把目光转向课间操改革上来,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原课间操时间延长,充实内容,拓宽课间操的教育功能,提高锻炼身体的价值。
在学校的每一天工作中,只有课间操是全校性的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活动,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这一固定时间,科学地安排活动内容,灵活组织,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国各地区近期新兴起来的一项全校性的活动。
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认识。
期初,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方案,领导详细地审阅了方案,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合理化的建议。
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学校重视,群策群力体育大课间活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组织管理系统。
领导、少先队、班主任、体育组全员参与,体育骨干学生密切配合,多次例会研究,到教师、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制定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科学系统地组织安排了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做到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本次活动让我们惊喜地看到,我校能够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多功能作用,“以活动促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键体”,“以活动审美”为目的,贯彻大课间体育活动原则,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关系,为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阳光大课间特色满校园 (大课间活动经验介绍)
阳光大课间特色满校园 (大课间活动经验
介绍)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录XXX的特色之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将体育锻炼纳入日程,并以提高学生体质为目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和体育游戏项目。
特别是大课间“2+1”活动,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发展”为主题,集安全应急疏散演练、阳光体育和养成教育为一体,旨在美化学生心灵,缓解研究压力,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大课间活动分为七个步骤。
首先是应急疏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学校设定的应急疏散路线迅速到指定区域集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其次是鼓动校园,师生在叉子的指挥下,进行有序的动作变化,锻炼协调能力。
接着是广播体操,让孩子们做出了友谊,舞出了青春童年。
然后是自编舞蹈,展现全校师生的青春活力。
接下来是密集队形跑,锻炼耐力和团队意识。
然后是手语舞,让师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并培养感恩的心态。
最后是队列回归,回到自己的班级,准备新的课堂研究生活。
这些大课间活动让全体师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感受教育,锻炼技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接受一次全面发展教育。
它们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
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大课间比赛心得体会【三篇】
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大课间比赛心得体会【三篇】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大课间比赛心得体会【三篇】体育大课间大课间比赛1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快乐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我们学校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坚持“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实现了突出特色、动静结合、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
1、提高认识,多维组合,全力打造大课间活动品牌(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有力的后勤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为执行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完善并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班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五级管理工作格局,这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学校还购置了篮球、毽子、跳绳等器械,保证了活动实施的物质基础。
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还动员学生自备活动器材,丰富了学校活动器材的种类。
(二)以激励为评价手段,全面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为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的上午第二节课后及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总时间为为60分钟。
我们把学生按着高年级和低年级相结合、按体操队形分成八个纵队,每个纵队自成一组,有高年级素质较好的同学任本组的组长。
每天由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对各班大课间活动进行评比。
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完成质量为评价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并将一周的评比结果进行公布。
达到:促进、鞭策、提高的效果。
(三)注重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并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并不只是体育教师的事情,如果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师,那么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可想而知。
因为这些工作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不断地从一个高度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为此,我们通过广泛地调研,认真听取师生的批评与建议,使我校大课间活动在全体师生的批评与建议中逐步完善起来。
论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
论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摘要:大课间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扇窗,怎样利用大课间活动这一载体,体现、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结合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阐述如何通过大课间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期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校园体育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38-02大课间活动是国家教育部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深化和推动学校体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阳光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执行过程的良莠不齐,有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效果不尽人意,往往呈现这样一种局面:上级要求,积极响应;展示场面,精彩好看;敷衍了事,难以持恒;师生抱怨,得不偿失。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只有将大课间活动真正融入校园文化,才能深得人心,落到实处,也才能获得持久而长远的发展。
因此,怎样利用好大课间这一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来营造本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成了大课间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些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下,逐渐使大课间活动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当中,让师生通过参加大课间活动、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达到了振奋师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促使学生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牌的良好效果。
1 大课间活动的内涵解读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也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以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举措。
它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在于:带来多元性的校园体育文化;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师生的体魄;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适应能力。
通过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情操,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通过大课间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可以全面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探索与创新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探索与创新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体育作为教改的一个主要目标,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是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根本需求,提高体育内容的丰富度,增强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使小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愿玩、会玩、爱玩”,在延长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强健体魄、激发学生体育热情、培养学生体育情感态度、活跃学生体育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引言: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内容、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使大课间活动成为提高当代小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体育大课间的改革,使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更加充裕,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当代学生的核心素质。
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好成果,也是对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和优化的一个深层反映。
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丰富内容、丰富形式、突出效果、突出价值”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并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从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在联系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校园体育形式,它是以传统的体育活动为基础,结合目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优化和创新,使其“活动内容增多、活动时间延长、活动强度增大、活动形式变活”。
随着我国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深入实施,对大课间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大课间活动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提供了契机,使学生更乐于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大课间活动。
要适应新课改的基本需求,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体育活动系统,就需要把体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和教学体系。
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新亮点
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新亮点——浅析我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实践成效中心小学李凌霄从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青年学生速度、耐力、力量等体能素养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率不断上升,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国家教育部于2005年在辽宁鞍山举行的现场研讨会上提出“落实学生天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刻”,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
又于2006年12月提出全面启动“全国亿万青青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天天锻炼一小时。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进展,它比课间操的时刻长,活动内容丰硕,组织形式灵活,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
也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增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要紧举措。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体育关于青青年健康成长和民族健康进展的重要意义。
2007年5月长安镇在我校举行了“青青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借此契机,我校适时开展了“奔向北京奥运——2020健身长跑”活动,并全面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增进学生全面和谐进展的一项具体活动。
尽管我校开展时刻不长,但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部教师一起出谋献策,师生们热情高涨的踊跃参与下,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初见成效,现对学校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从条件层面上保障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领导熟悉到位,重视是全面顺利实施的第一步,在这点上,我校的行政领导思想统一,高度重视,以为学校开展和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从场地、器材、经费、时刻等方面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成立大课间活动制度,落实到位。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大课间(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增强学生体质,我校开展了小学体育教研活动大课间。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3.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体育教师提前布置场地,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各班级班主任组织学生排队,确保学生安全。
(3)体育委员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2. 大课间活动(1)广播操全体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广播操锻炼。
在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2)趣味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游戏,如“穿越电网”、“接力跑”等。
游戏过程中,教师强调安全,确保学生安全参与。
(3)班级展示各班级进行特色班级展示,如舞蹈、武术、合唱等。
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现班级风采。
3. 课后总结体育教师对各班级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效果1. 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明显增强。
2.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
3.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4. 学校体育活动氛围浓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活动中不受伤害。
2. 活动内容要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总之,小学体育教研活动大课间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论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
i n o u r s c h o o 1 . t h e t e x t d e s c r i b e s h o w t o u s e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l a r S p o r t s Ac t i v i t i e s t o c r e a t e a g o o d P h y s i c a l Cu l t u r e o n Ca mp u s . I n o r d e r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P r i ma r y S c h o o l o f C h a n g s h o u Ci t y。 C h a n g s h o u J i a n g s u , 2 1 5 5 0 0。 C h i n a )
求, 积极 响应 ; 展示场面 , 精 彩好 看 ; 敷衍 了
按 时执行 。 集早操 , 课间 事, 难 以持 恒 ; 师生抱怨 , 得不偿失。 越 来 越 造 的 体 育 精 神 财 富 和 物 质 财 富 的 总 和 。 即 育 活 动 排 入 课 表 , 健 身运 动 、 运 操 、 体育课教学 、 课余 群体活动 、 高 水 平 运 多的事 实证明 , 只有 将 大 课 间活 动 真 正 融 学校 的 师生 员工 在 体 育 教 学 、 体 育 设 施 建 设 等 活 动 中 形 成 和 拥 动 队 的 训 练 、 运动竞 赛 、 体育竞赛 、 体 育技 入 校 园文 化 , 才能深得 人心, 落到 实处 , 也 动 竞 赛 、 才 能 获 得 持 久而 长远 的 发展 。 因此, 怎样 利 有 的 所 有 的物 质和 精 神 财 富 , 以 及 体 育 观 能表 演 等 综 合 形 式 呈 现 的 大 课 间 活动 以其 用 好 大 课 间这 一 丰 富 的 体 育 文化 资 源 来营 念 和 体 育 意识 。 它是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以 课外 活 动 的 多 样 性 、 参 与 的 普 通 性 等 特 征 以 及
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特色
展 为本 的教育理念 ,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 园体育特色 串 联在一起 , 形成一种独特的校 园文化。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 容是学 生全 面参与 、 实效运动 、 趣味活动 、 多元 内容 、 发挥个 性等等 , 为提升学生综合 素质构建有利 契机 。校园体育特色 是以学生发 展为本 , 教师为实施 者 , 在校 园体育范 围内形成 的文化样态 , 由体育教学 、 体育活动等方法表现特色[ 1 ] 。 2 _ 2体 育 大 课 间活 动 与 校 园体 育特 色 存 在 的 问题 体 育大课 间活动与校 园体育特色存在 的问题 从活动内 容、 活动方法 、 学生等方面考虑 , 笔者总结 出以下几个问题 : ①教学内容受传 统教学模式束缚 。虽然现 阶段我 国强调开 放式教育 , 但是在课堂教学上 , 教师对教材 的使用仍 1 日 受传 统教学模式束缚 ,将 教材 中的理论 知识 生搬硬套教授给学 生, 对教材 内容缺乏深刻研究 , 未能将静 态的教材有效地与 学生动态学 习相结合 。 ② 活动方法单 调。 单 调的传统灌输式 教学方式开展体育大课 间活动 ,不 具备 多元 活动方法 的支 持, 不能满足学生运动潜力的挖掘和素质水平 的提高 , 与学 学生的身心发展背道 而驰 , 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 ③体育教 学过程违背 了“ 以学生发 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 , 教 学模式仍 旧受传统应试教 育模 式影响 ,只注重应试教育课 程 的开展 , 每一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性 , 每个学生都有 自 己的个性 , 忽 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 、 情 感意志等方面的素 质教育。
i mp r o v e t e a c h i n g q u a l i t y a n d e x p l o r e” h a p p y s p o r t s ” .T h r o u g h
中学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的开展探究
中学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的开展探究引言中学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学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的开展,分析其意义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一、特色活动的种类和开展情况在中学体育大课间,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跑步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很多学校由于教师和场地资源的限制,往往只限于一些传统的活动项目,难以真正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特色活动的意义和特点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中学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释放,缓解压力。
运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2.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形成持续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意志品质、技能水平等有所不同,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特色活动开展的对策和建议1. 拓宽活动种类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活动,如跆拳道、武术、游泳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开展特色体育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2. 完善活动设施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特色活动的开展。
可以通过拨款、募捐等方式筹措资金,改善体育场馆、器材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探讨
2019年28期┆65教法研究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探讨朱微微摘 要:大课间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时间最长的课间休息时间,在这十几分钟内开展有效的体能训练,是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有利时机,如果教师能够把时间和强度都控制在小学生身体接触范围之内,将会对学生体能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身体素质 体能训练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的体能是体育学习的基础,体能的强弱,与体育训练目标的完成度息息相关,学生体能对其运动乃至正常生活都非常重要。
但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肺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骨质正在发育,如果不注意科学训练,不仅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认识障碍,也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成长。
下面将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通过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一、大课间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培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互动性,相互激励,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能锻炼身体,适应不同兴趣和认知水平学生的具体需要,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常态化。
(二)安全第一原则严格检查设备安全性,设备防护与人员防护相结合,避免事故发生。
对于一些身体条件特殊的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运动强度应适中,以免造成身体不适[1]。
(三)科学性原则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季节变化,合情合理地安排班级之间活动的内容和数量,确保不同班级运动时间互不冲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级的正常学习。
(四)教育原则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团结友爱,学生应该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爱国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体验丰富原则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形式,选择健康的游戏,排舞,武术操,健身操,篮球操等有趣的活动,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自然活动,在健身中体验到快乐,成为一种享受。
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
4、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
4、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
为了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应定期对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评 价结果可以作为改进活动的依据,同时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案例分析
四、案例分析
以上述某市中学为例,该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通 过全校范围内的推广,学生的运动时间明显增加,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其次, 全校师生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最 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提高了自信心和积极情绪,有助于形成 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1、民族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特定民族的 文化和精神面貌。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与特点
2、地域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娱乐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 参与。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与特点
三、石林一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
6、成效与影响:通过多年实践,石林一中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学体育校 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心理健康状况 得到了改善。
谢谢观看
4、文化传承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素养。
三、石林一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个案研究
三、石林一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
石林一中位于云南省石林县,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近年 来,该校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校本课程相结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石林一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体育活动时间逐渐减少。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某市一所中学率先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这种模式很快在全市范围内推 广,并成为该市的一大特色。
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
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一、引言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指学生在长时间课堂学习之后,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
这种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增强体质,促进社交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探讨其意义、内容和效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长时间课堂学习带来的疲劳感。
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现代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长时间坐着学习容易导致肌肉萎缩、脊柱畸形等身体健康问题。
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跑步、踢球、打篮球等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的耐力、力量和灵活性,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
再次,体育大课间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交交流。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通过参与团队合作以及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集体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分享、互相帮助,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最后,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发挥个人的能力,还要与其他队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首先,有氧运动活动。
这类活动可以包括跑步、跳绳、慢跑、健身操等,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同时,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
其次,球类运动活动。
这类活动可以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通过进行比赛或者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h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模式、活动内容、场地器材、活动空间、特色活动和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创新学校体育大课间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体育大课间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创新;实施策略引言体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性,具有广泛的育人价值与空间。
它涉及育人的各个领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好合理、科学、充满美感的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丰富体育课程的内涵、延伸体育课程的空间、拓展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原则一是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二是坚持全面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标理念相结合,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尽量满足各年龄段学生体能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教师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是坚持科学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且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与学校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2体育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2.1创新多样组织模式,保障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力”2.1.1“集体活动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模式“集体活动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模式就是在国版操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师创编多种形式的自编操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大课间中自由选择进行练习。
例如,在集体进行完国版操后,分年级进行自编操,不同的时间进行轮换;也可以创编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选择,如在大课间自主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个人或者集体的练习来满足学生的兴趣差异。
试析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合理组织
试析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合理组织引言体育活动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大课间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组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才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合理组织。
一、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体能提高。
如下是一些建议的活动内容:1.游戏性活动:游戏性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等。
这些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又能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2.竞技性活动:竞技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如足球、篮球、排球等。
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合作能力。
3.健身活动:健身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如晨跑、简单的健身操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态和体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在组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应该合理分配活动的时间,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活动,又要兼顾他们的学习时间。
通常,一个合理的活动时间应该在15到30分钟之间,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活动时间不宜过短,以免学生无法充分运动和放松;也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
三、合理分组参与活动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合理的分组参与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方式:1.随机分组:随机分组可以让学生和不同的同学一起活动,增强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2.按能力分组:按能力分组可以让学生在更适合自己水平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既不会过分施压,也不会感到无趣。
3.男女混合分组:男女混合分组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性别间平等和友好。
四、合理安排活动场地合理的活动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舒适的运动环境。
2024年小学体育大课间总结
2024年小学体育大课间总结
在2024年,小学体育大课间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机会。
下面是对2024年小学体育大课间的总结:
1. 多样化的运动项目:2024年,小学体育大课间提供了更多种类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除了传统的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外,还增加了一些新兴的项目,如攀岩、柔道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强化体育技能:小学体育大课间不仅提供了运动项目的机会,还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通过专业的教练和指导员的指导,学生能够在体育大课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大课间中,学生们有机会参与各种团体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接力赛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提高集体战斗力。
4.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小学体育大课间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运动锻炼,学生们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2024年小学体育大课间不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还注重技能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和心智,培养出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4卷)第13期学校体育学所谓的校园体育特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和各类体育知识,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
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原型则是课间操、体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等等经过学生们的编排创作出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多样的、自由的组织形式。
它比其原型活动规模更大,时间也相对更长,内容丰富多样,但又不失组织纪律性。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更加热爱体育锻炼,张扬自己的个性,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更是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调节学生紧张学习的压力,从而减轻了学生的一部分课业负担,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校园文化中构建体育特色,彰显了体育独特的魅力,传承了武术文化的传统。
但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中还是要注重体育项目的多样性,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体育大课间更好的发展,校园中更和谐。
1 体育大课间与校园体育特色之间的关联校园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身体活动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和鲜明的人文精神;还是一种身体语言,例如学生参与运动会和各种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在校园中一种群体文化的校园精神。
校园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丰富多样、多彩多姿、富有生机的,使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积极地掌握多种体育知识和方法。
所学到的知识、爱好、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带入社会,传播社会体育风气,促进全民健身计划。
在校园里繁忙紧张的学习使师生感到焦虑和疲劳,而校园体育文化能给予人们在身心上得到放松。
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休闲项目都能使师生暂时忘掉了工作和学习的心理压力,获得精神愉悦、自由、乐观的情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享受生活乐趣,身心得以和谐、健康的发展。
丰富、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弥补体育教学和其它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活动能力。
校园体育特色从一方面来说是师生在学校进行的体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等;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指导。
建立体育场馆和配备器材,在学校组织竞赛、运动会等。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种群体活动,为的是实效的锻炼来健身强体、全面的内容来育德促智、广泛的参与来体验活动的趣味愉悦身心、塑造和发展个性,开创广阔的发展空间,传播体育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向着健康而有序的方向发展。
促进学生增长体育才干、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
高质量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反映了学校的校风,且动作简单易学,锻炼有效,益于开展。
2 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
活动场地太小,学生拥挤在一起活动,可能由于活动的内容不同,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中,导致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
体育器械分布不合理,学生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安全问题。
再就是缺少体育设施,遇上阴雨天,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不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够系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的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没有足够的重视活动质量、内容、模式、组织形式等,检查的力度也不够,学生只是一味的应付检查,没有真正的参与活动中来。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没有接受全面的培训,缺乏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应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内容也因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使用教材仍旧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把教材的理论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没有深刻的研究教材。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太过单调,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运动潜智,不顾及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看法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太过注重应试教育课程,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殊不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
3 改善体育大课间的措施构建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师生和谐相处,虽然学生们的性格各不相同,结合学生不同性格开展是大课间活动目标。
可以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明确的目标,缩小任务让学生容易完成,以此提高学生积极参加。
为了学生能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地参与,可以将学生体育竞技评定成绩,学生保持亢奋状态,紧张而有序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发挥提高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实现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目标,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综合素质。
构建校园体育特色还需要学校领导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并对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学产生全新的认识。
从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入手,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意义,不断地学习与创新。
对上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老师要了解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各年级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期间也要及时到班进行协助指导。
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获得实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式将体育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运用。
从此看来构建校园体育特色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场地设施要合理的布局,器械定期检查以保证使用的安全。
扩大运动场地,多给学生运动空间,还要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更要加强针对体育大课间的专项监督机制,设计组织管理网络,确立各个层面上的负责人,本着哪里出现问题有负责人及时到场处理。
学校各部门互相协调帮助,听取学生的意见安排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活动安排时要考虑好活动场地的分配,充分合理的利用校园中的每一寸土地。
体育大课间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拔河、足球等等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浅谈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特色刘德新(吉林警察学院警体部 吉林长春 130117)摘 要:校园体育特色的构建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向和学生全方面的身心发展。
在体育课堂上改革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课外活动,进行体育竞技比赛。
本文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特色的关系,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活动 校园体育特色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4)05(a)-0041-02(下转44页)2014年(第4卷)第13期学校体育学3.3.1文理交融的课程理念由于我国体育教育受前苏联“专才”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和训练中都存在着重“术科”轻“学科”,重“专项、单项”轻“综合素质”,偏重“生物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等偏向,使得体育教学更多局限在知识技能层面,其结果是所培养的学生在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综合能力上始终不如师范类的其他学科学生。
因此,文理渗透、科技与人文结合起来,实现体育教师教育的文理交融应成为我们当今体育教师教育的关注点。
不仅要在招生机制上增加文理生兼招的举措,而且应强调文理兼容的公共选修课,同时要重视如人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课程。
3.3.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课程的结构是指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宏观的课程结构是指同一专业或专业方向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微观的课程结构则是指导一门课程内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
宏观层面的课程综合化,主要强调课程的板块结构,建议采用分段制来淡化专业意识,即前一至二年不分专业,先打好综合性基础,后一至二年再进入专业学习阶段。
微观层面的课程综合化从现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看,课程综合的余地较大。
如:借助项群理论的思想对技术类课程进行设置、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或体育教学论等学科进行融合和整合、体育统计与体育科研方法进行综合等,以此来优化课程结构。
3.3.3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有不同的形式。
一是“板块组合”式,在基本不改变现有“术科”课程的基础上降低专业性知识的难度,分别融入社会学、教学法等知识分册编成,如:球类可以整合为《球类基础》或《球类教学技能》、《球类竞赛组织与编排》等;二是“彻底改变”式,即吸收相关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内容,构成一门对其他课程有一定覆盖率的全新课程体系。
如:依据教学训练的方法、原理及竞赛知识提取出来,形成有关的课程如“运动技能教学与训练”、“运动竞赛方法”等课程。
总之,在课程内容的综合层面,可以根据体育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和具体的培养目标进行一些课程内容方面的整合,以减少课程门数,增加课程内涵,减少重复和科目数,改造和淡化运动训练成分,强化教学方法传授;淡化对生理指标的注重,加强对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内容等,并注重选择、加工与中小学实际相结合的内容。
具体来讲,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开设常规运动项目上,还应开设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并应重视开设健身、娱乐、休闲、医疗、野外生存等个性化课程等。
3.3.4课程组织形式的综合化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组织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学科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术科课程则一直是传统的单向传习式教学。
在教学改革和相关的研究中,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课程组织形式的综合化有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综合知识、对学生技能、技巧和能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学科”课程可通过:专题讨论课、研究性学习课、学术讲座、活动课等形式进行;“术科”课程也可以通过专项技术演示课、教学训练实习课、大型竞赛观摩等形式。
课程形式的综合化是借助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综合化教学,其目的是通过教学这一中间环节提高培养人才的综合质量。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主体,应充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将知识的“综合化”和能力的综合化作为课程设置的主导,为社会培养更为合格的师资,为学生的全体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曲宗湖,顾渊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5-149.[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1-75.[3]2009最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学科建设与体育科学工作者研究实务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8.[4]王红雨,杨毅.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J].体育科研,2009,30(6):88-89.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的开设些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需求。
更应该鼓励学生自带一些简易活动器械,做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身心得到放松才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
4 结语校园体育特色的构建促进了校园良好体育环境的形成,学校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师生们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保持了学生积极健康的身心,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性,构成了校园体育特色独特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