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训练(二) 归纳概括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
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
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
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2020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梳理【散文备考】一、特点:形散而神聚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主题集中二、分类及典型写作思路:1、记叙性散文(写人、记事)《窗子以外》林徽因《赵一曼女士》阿成《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空瓶子》沈俊峰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在母语的屋檐下》《说起梅花》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散文的写作表达技巧“四角度” :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行文思路、结构,布局谋篇。
散文表现手法:1. 象征、衬托、对比、抑扬;2.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3. 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鉴赏表达技巧题三注意①注意紧扣主题,联系语境。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②注意使用术语,准确表达。
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现手法的名称。
③表达时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解题要领:1、如果题目未指定赏析的具体技巧,就要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四个角度逐一筛选,结合其常规效果,做到点面结合;考虑对表现主旨和情感的作用。
2、答案要点包括:揭示手法、结合作品分析、指出效果(对表达主旨、情感所起作用)等三部分构成。
2020年高考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整体阅读
课题:散文整体阅读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高考的命题方向。
2.把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方法,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考情回顾:近四年高考散文阅读——选文一、明确高考考什么:考情回顾:近四年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点●2020年全国卷三记忆里的光蒋子龙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6分)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天津卷线条的优美梁衡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分)20.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山东卷建水记(之四)于坚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分)9.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4分)●2019年北京卷北京的“大”与“深”20. 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6分)21. 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
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
(7分)●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17.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8.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19.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苏童20.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
散文(行文思路和线索)
202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复习之结构思路一、知识点整理(一)散文结构思路概念和类型思路是指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安排与段落间的关系。
(三)考向1.从线索(事物、人物、事件、景物、行程、情感、空间、时间)入手,分析其在组织材料、叙述事件、表达主旨等方面起的作用;2。
从某个局部(开头、结尾、过渡段)入手,分析其在整个篇章中的作用。
(四)考法及解题思路1。
行文思路和线索(1)设问示例: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概括。
文章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本文……反复出现,有何作用?综合全文,分析……的心理(情感)变化.(2)寻找线索的方法:①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②关注文章标题;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线索的一般作用: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内容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2.分析语段作用(1)设问示例:文中画线句子(或开头或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文章写……有什么作用(用意是什么)?如果将某一段删去,好不好?文章着重写了……,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2)解题思路:①内容:概括内容(出现特点形容词);②结构:指出结构作用并分析;③主题:表达……情感,揭示……主题;④表达效果。
三、典型例题(一)题型一线索和行文思路【典型例题1】【2017年上海卷】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2020高考散文阅读知识梳理【散文备考】一、特点:形散而神聚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主题集中二、分类及典型写作思路:1、记叙性散文(写人、记事)《窗子以外》林徽因《赵一曼女士》阿成《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空瓶子》沈俊峰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在母语的屋檐下》《说起梅花》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散文的写作表达技巧“四角度”: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行文思路、结构,布局谋篇。
散文表现手法:1.象征、衬托、对比、抑扬;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3.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鉴赏表达技巧题三注意①注意紧扣主题,联系语境。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②注意使用术语,准确表达。
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现手法的名称。
③表达时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解题要领:1、如果题目未指定赏析的具体技巧,就要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四个角度逐一筛选,结合其常规效果,做到点面结合;考虑对表现主旨和情感的作用。
2、答案要点包括:揭示手法、结合作品分析、指出效果(对表达主旨、情感所起作用)等三部分构成。
(完整版)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特定内容要点概括题型 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命题角度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 6 分,应有 3 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信息检索提炼“3 方法”对点精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部编版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5)(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训练(5)李仕才散文阅读训练(五) 探究[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遗失的寒冷张亚凌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岁月。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
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
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
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
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
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
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怕将褥子弄脏了。
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铺在地上。
于是我就满学校找来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
结果是:我的床铺比两边同学的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
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
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的,很潮湿。
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
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
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
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
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才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
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
我从没有向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给父亲说:“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是那夜夜寒风吹走了我的寒冷?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
典题演练提能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 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 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 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 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 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 子以外展演着。
-19-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词语含义理解)结合全文,说说“黑暗”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自然界的黑暗,在呼蓝别斯走夜路时的黑暗。②人生
的不幸,包括孤独、疲惫、绝望、彷徨、坎坷、困苦和无所适从等。
解析:理解“黑暗”的含义时,要到文中找到包含“黑暗”的句子,理解
其表层意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意义。“黑暗”的意思是“没
你”,再结合年幼的阿娜尔以及七岁孩子的坟墓可知,这“黑暗”还象
() A.作者善用修辞:“大片的森林”的反复凸显森林的广袤连绵,“钟乳 石”的比喻细腻贴切却令人心碎,“火苗”的比喻生动准确又令人顿 感温暖。
B.“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城市里空旷的街道和陌生 的人群,是另一种“黑暗”,使人倍感孤独,面对如此情境,也应放声歌 唱。
C.文章的语言充满灵性,不装腔作势,呈现出流畅、直白的特点;在 内容上,不是做作的思索或伤口的曝晒,而是心灵的袒露与情感的 自然流淌。
身栖息之处,从此不能宁静。那孩子夜夜来找你,通过你的沉默去
找他的母亲。那孩子过世了几十年,当年他的母亲下葬他时,安慰
他小小的灵魂说:“亲爱的宝贝啊,你我缘分已尽,各自的道路却还没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5:散文阅读(一)(含答案)
专项训练二十五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悼易水张承志我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
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
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
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烂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
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
那时节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岁,第二次十八岁。
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
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六年还在悬崖边缘上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进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
于是,第一次是步行,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
雀跃欢乐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
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来犹觉凉意。
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
第二次也是隆冬。
我们一行伙伴数人,骑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涞水、紫荆关、浑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
最后粮尽钱绝,各自选路逃回。
有的饿着肚皮骑车两天败兵似的窜回,有的在官厅车站押了自行车甘当囚徒被遣返——而那次千里关山的第一站,又是易水。
我们列队一排,都骑在车上,停在易水上一座木板桥上,拍了一张照片。
如今那张褪色的旧照片已是宝贵的收藏了:八九个少年英气压不住傻气,搭着肩,定着车,一字排开在薄薄的木板小桥上。
易水泊泊碎裂着,摇闪着变幻的亮星,从桥下不绝地流淌过去。
看得出水流薄薄泡着石滩,也看得见河底卵石上的薄薄冰壳。
苍茫的大地上,仍然凝滞着北方那种解释不清的悲壮气氛。
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
而如今,无论是易水还是狼牙山,都从中国人的意识中褪尽了。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表达方式
角度
分类
作用
抒情
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感情,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阅读时“情语优先”,要关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和句子,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间接
抒情
借人抒情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
略写
从侧面烘托中心。
记叙
方法
顺叙
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
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
造成叙事的波澜。
描写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
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借物抒情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注意其象征意义。注意联想和想象思维的运用,领悟作者寄寓物中的深刻含义。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
角度
分类
作用
记叙
记叙
角度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亲切自然、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
第三人称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四散文阅读(总)课件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 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 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 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 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 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 答案 ①先写街的繁荣作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多,为 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 4.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本句的关键词是 “新奇”和“庆幸”。整个句子语境是“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 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 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提炼句子主干后可知, 是汴梁城牵下的星河让“我”感到新奇和庆幸。汴梁城的星河为什么 会让“我”有新奇和庆幸的感觉,要结合后文分析。
析,以及对思想 国卷Ⅲ 裁缝店》 当代
感情和艺术技巧 2017天 《挺拔之 中国
的探究等。
津卷 姿》 当代
3.命题方式:
2017年两套全国 卷为一道四选一 的客观题和两道
2017北 京卷
《根河之 恋》
中国 当代
简答题
综合 分析
√ √ √
√
词句 含意
√
√
√
√
内容 结构 语言 探 主旨 思路 艺术 究
√ √√ √ √
是“静”,形成强烈反差。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 “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类题】检测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
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
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
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
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
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
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
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
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
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
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
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
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
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
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
2020高考冲刺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冲刺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表现手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专题一记叙类散文一、记叙性散文的分类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写人散文和游记散文。
1.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真实的,这是它与小说相区别的地方。
3.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有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二、记叙性散文的特点1.记叙性散文叙事较完整,描写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
2.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需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三、记叙性散文的取材一般地讲,记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1.取材于历史故事,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冷宫几余载,沉淀再登台全国卷前几年对散文的割舍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高考以往选考时两类文本阅读理解难度上的考量,而非文体本身有什么不足。
若从纯文学的角度欣赏,应首推散文。
其语言之美、意境之阔、行文之妙、表意之雅是任何文体都无法比拟的。
散文备受“冷遇”,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文学类文本被定为必考文体,全国Ⅱ卷、Ⅲ卷也都选择了散文文体,散文阔别高考几年后,重新登上高考舞台。
【近三年高考卷经典命题概览】注:①上表中有的题型出现两次,表示此题属于交叉考点。
②2015年后采用全国卷试题的地方卷未统计。
1.2017年全国卷首次将文学类文本列为必考内容,全国卷三套试卷有两套考查散文,命题点集中在语言表达艺术上,这是对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具体落实。
与小说相比,散文更适合考查语言。
2.从近三年的命题来看,散文考查的重点有四个:归纳概括文意、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以及句子赏析、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结构思路分析。
2017年全国卷更是集中在语言上命题。
3.试题选文主要是中国当代名家散文,偶有现代散文,这也是考生在课外阅读中应重视的方向。
在考点复习上,考生在重视对语言艺术复习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和鉴赏表达技巧两个考点。
【阅读指导】一、散文的文体特征与分类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二、考场上快速读懂、读好散文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考生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
考生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这就需要考生重视整体把握。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的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思考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层逐段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2.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括句、结尾句和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
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阅读示例】【真题试做】(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开头,主要是为了呼应下文,暗示那时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值得记忆的景点不多。
B.文章始终以岳桦与白桦的对比为主线,通过白桦养尊处优、风流浪漫与岳桦身处绝境、倔强不屈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文章最后写到,“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并非是指岳桦发生了基因上的改变,而是指它们在精神上、性格上完成了自身的超越。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岳桦这样一个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艺术形象,赞叹了自然界生命力量的伟大与神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A.分析有误,文章以“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开头,应是交代时间和事情,引出下文。
B.“主线”不当,“岳桦与白桦的对比”主要出现在⑦⑧两段中;“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在这两段中体现得也不明显,这两段只是写了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
D.“赞叹了自然界生命力量的伟大与神奇”的说法有拔高之嫌,文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岳桦,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
答案 C(2)第②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提问“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暗示我们,这是一个关于材料运用的问题;其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问的是材料的作用。
根据材料作用的相关知识,初步判断,这个材料对于文中描写的主体“岳桦”来说是个辅助性材料,同时它又出现在回忆长白山之行的文字之后,与长白山之行的感受有关。
据此,可以断定答案有两个要点,一是关于长白山之行的感受印象的,一是关于这个感受印象与“岳桦”的关系的。
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3)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此题要求比较“岳桦”与“白桦”的不同,主要信息区间在⑦⑧两段,但还要顾及文中对“岳桦”与“白桦”不同的描写,可以从“命运(或环境)”“形态”“性格(或精神)”三方面予以比较。
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
②它们的形态不同。
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
③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课案一思路结构分析“突破”【教材导引】《囚绿记》作为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其精巧的结构安排很好地传达出深刻的主题,文章双线并进,虚实相生,疏密相间,曲折有致。
在写景散文的结构思路分析方面尤其值得借鉴。
突破一结构思路和线索“题型”行文的思路与散文的线索的区别在于: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线索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布局谋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可见下表。
二、梳理行文思路的“4种方法”[即学即练] 1.(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
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
”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脱口而出。
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
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
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
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
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
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