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第四版第四章57页PPT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课程PPT课件
π→π* trasnsition: red shif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olvent polarity
.
8
例题3: 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1)乙烯;(2)1,3,5-已三烯;(3)1,3-丁二烯
例题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λmax 最长? (1)CH4;(2)CH3I;(3)CH2I2
0.463 7 .6 4140 cCo 5.5 213c 0Ni
0.371 4 .2 413c 01.7 5140 c
Co
Ni
.
13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基本原理 第三节:AAS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分析技术 第五节:干扰和消除
.
14
一. 基本原理
例6:原子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原子吸收 光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N=16(tR/W)2 =5.54(tR/W)2
4、分离度resolution (R) 分离度亦称分辨率。是指相邻两个峰的分离程度。
.
30
例12:若用He为载气,Van Deemeter 方程中, A=0.08cm,B=0.024cm2s-1,C=0.04s试求:
(1)最小塔板高度
(2)最佳线速
H m iA n 2 B 0 C .0 8 2 0 .0 0 0 2 .04 4 0 .10 4
.
27
二、色谱图中一些重要参数
1.基线 (操作条件稳定后,无样品通过时的响应信号。) 2.保留时间(死时间t0 、保留时间tR、调整保留时间tR’ ) 3.峰宽(半峰宽、峰底宽、标准偏差)
.
28
三、色谱分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
1、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α) 亦称选择性因 α= t ' R2/ t ' R1
.
8
例题3: 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1)乙烯;(2)1,3,5-已三烯;(3)1,3-丁二烯
例题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λmax 最长? (1)CH4;(2)CH3I;(3)CH2I2
0.463 7 .6 4140 cCo 5.5 213c 0Ni
0.371 4 .2 413c 01.7 5140 c
Co
Ni
.
13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基本原理 第三节:AAS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分析技术 第五节:干扰和消除
.
14
一. 基本原理
例6:原子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原子吸收 光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N=16(tR/W)2 =5.54(tR/W)2
4、分离度resolution (R) 分离度亦称分辨率。是指相邻两个峰的分离程度。
.
30
例12:若用He为载气,Van Deemeter 方程中, A=0.08cm,B=0.024cm2s-1,C=0.04s试求:
(1)最小塔板高度
(2)最佳线速
H m iA n 2 B 0 C .0 8 2 0 .0 0 0 2 .04 4 0 .10 4
.
27
二、色谱图中一些重要参数
1.基线 (操作条件稳定后,无样品通过时的响应信号。) 2.保留时间(死时间t0 、保留时间tR、调整保留时间tR’ ) 3.峰宽(半峰宽、峰底宽、标准偏差)
.
28
三、色谱分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
1、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α) 亦称选择性因 α= t ' R2/ t ' R1
《仪器分析》课程PPT课件
中红外光谱分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
20
二、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与条件
条件一: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迁所 需能量相等。(刚好满足振动跃迁)
条件二:辐射与物质之间必须有耦合作用 (偶极矩发生变化)
T值为0%至100%内的任何值。
A值可以取任意. 的正数值。
12
2. 多组分普通的分光光度法
A1c1l2c2l
(nm)
Co Ni
510 3.64×104 5.52×103
656 1.24×103 1.75×104
将0.376g土壤样品溶解后定容至50ml,取25ml试液进行处理,以除 去干扰元素,显色后定容至50ml,用1cm吸收池在510nm处和656nm 处分别测得吸光度为0.467和0.374,计算土壤样品中钴和镍的质量分数 。
π→π* trasnsition: red shif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olvent polarity
.
8
例题3: 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1)乙烯;(2)1,3,5-已三烯;(3)1,3-丁二烯
例题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λmax 最长? (1)CH4;(2)CH3I;(3)CH2I2
0.463 7 .6 4140 cCo 5.5 213c 0Ni
0.371 4 .2 413c 01.7 5140 c
Co
Ni
.
13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基本原理 第三节:AAS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分析技术 第五节:干扰和消除
.
14
一. 基本原理
例6:原子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原子吸收 光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
20
二、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与条件
条件一: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迁所 需能量相等。(刚好满足振动跃迁)
条件二:辐射与物质之间必须有耦合作用 (偶极矩发生变化)
T值为0%至100%内的任何值。
A值可以取任意. 的正数值。
12
2. 多组分普通的分光光度法
A1c1l2c2l
(nm)
Co Ni
510 3.64×104 5.52×103
656 1.24×103 1.75×104
将0.376g土壤样品溶解后定容至50ml,取25ml试液进行处理,以除 去干扰元素,显色后定容至50ml,用1cm吸收池在510nm处和656nm 处分别测得吸光度为0.467和0.374,计算土壤样品中钴和镍的质量分数 。
π→π* trasnsition: red shif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olvent polarity
.
8
例题3: 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1)乙烯;(2)1,3,5-已三烯;(3)1,3-丁二烯
例题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λmax 最长? (1)CH4;(2)CH3I;(3)CH2I2
0.463 7 .6 4140 cCo 5.5 213c 0Ni
0.371 4 .2 413c 01.7 5140 c
Co
Ni
.
13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基本原理 第三节:AAS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分析技术 第五节:干扰和消除
.
14
一. 基本原理
例6:原子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原子吸收 光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仪器分析》课件
汇报人:
样品保存: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如冷藏、冷冻、真空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 清洗、干燥、粉碎等
样品运输: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 的安全和完整性
实验准备: 仪器、试 剂、样品 等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 规程进行 操作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 实验数据、 现象和结 果
实验分析: 对实验数 据进行分 析和解释
PART SIX
实验结果的图形表示: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 实验结果的解释:如误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应用:如预测、决策等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前提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关键 实验结果的重复性:确保实验结果的重复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基础 实验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得出结论
声学原理:声波、声 速、声压等
电磁学原理:电磁场、 电磁波、电磁感应等
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 换等
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数值计算:数值积分、数值微分等
优化算法:梯度下降法、牛顿法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分布、参数估 计等
线性代数:矩阵运算、向量空间等
PART FOUR
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样品,确保 其代表性和完整性
食品农药残留检 测:检测食品中 的农药残留含量
药物成分分析:确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 药物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药物代谢研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研究药物与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环境监测:监测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 食品检测: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药物分析:分析药物成分、药效、副作用等 材料科学:分析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等
仪器分析方法ppt精选课件
Nj
g e j
Ej E0 kT
N0 g0
Nj:激发态原子数;No:基态原子数;gj:激发态统计权重;go: 基态统计权重;k为玻耳兹曼常数。
ppt精选版
40
原子吸收法的定量基础
积分吸收
原子蒸气吸收的能量,成为积分吸收,即吸收线 图中吸收线下整个面积,用下式表示:
K
d
e2
Nf mc
m:电子质量;c:光速;N:单位体积吸收辐射的原子数;f:振 子强度,表示能被光辐射激发的每个原子的平均电子数。
检测系统 组成:主要由检测器(光电倍增管)、放大器、读数和记
录系统等组成。 作用:将经过原子蒸气吸收和单色器分光后的微弱光信
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器放大后,便可在读数 装置上显示出来。
ppt精选版
50
仪器类型
图4-32 单光束型仪器示意图
图4-33 双光束型仪器示意图
ppt精选版
51
原子吸收法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
ppt精选版
23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示差法
原理公式
图4-15 示差法标尺扩大原理
ppt精选版
24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多组分分析
原理公式 对x、y两种物质
图4-16 多组分分析的吸收曲线
ppt精选版
25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度滴定
EDTA 滴定Bi3+和Cu2+ 745nm Bi3+ 和EDTA无吸
收
非火焰原子化装置
特点:
图4-31 石墨炉原子化装置示意图
①测定灵敏度高,其检出极限可达10 -12g;
②试样用量少;可测定粘稠和固体试样。
ppt精选版
仪器分析课件4.5 与4.6节
对于正相色谱,二元溶剂的极性参数P' 和组分的k 值存在如下关系:
k 10 2
(P1' P2' ) / 2
k1
式中、分别为初始和调节后二元溶剂的极性参数。k1 、k2为组分相应的容量因子。
2020/10/28
例4-3 在一反相色谱柱上,当流动相为30%甲醇和
70%水(体积比)时,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为25.6min,死
2020/10/28
2. 稠环芳烃的分析
稠环芳烃多为致癌物质。 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化键合相 流动相:20%甲醇-水 ~100%甲醇
线性梯度淋洗,2%/min 流 速:1mL/min 柱 温:50 ºC 柱 压:70 104 Pa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2020/10/28
3. 血浆分析
2020/10/28
4.6.2 制备型液相色谱
获得高纯物质(色谱纯)的有效方法。 半制备柱(内径8 mm,长度15 ~ 30 cm),一次制备 量0.1~1mg。
1.色谱柱的柱容量(柱负荷)
对分析柱:不影响柱效时的最大进样量; 对制备柱:不影响收集物纯度时的最大进样量; 超载:进样量超过柱容量。柱效迅速下降,峰变宽。 超载可提高制备效率,以柱效下降一半或容量因子k降 低10%为宜。
结束
2020/10/28
2020/10/28
多元混合溶剂的溶剂极性参数计算
n
P' mix
i Pi'
i1
式中i 为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体积百分数。
二元混合溶剂的则为
PA ' B APA ' BP
式中A, B分别为二元混合溶剂中溶剂A和溶剂B的
体积百分数。
2020/10/28
k 10 2
(P1' P2' ) / 2
k1
式中、分别为初始和调节后二元溶剂的极性参数。k1 、k2为组分相应的容量因子。
2020/10/28
例4-3 在一反相色谱柱上,当流动相为30%甲醇和
70%水(体积比)时,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为25.6min,死
2020/10/28
2. 稠环芳烃的分析
稠环芳烃多为致癌物质。 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化键合相 流动相:20%甲醇-水 ~100%甲醇
线性梯度淋洗,2%/min 流 速:1mL/min 柱 温:50 ºC 柱 压:70 104 Pa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2020/10/28
3. 血浆分析
2020/10/28
4.6.2 制备型液相色谱
获得高纯物质(色谱纯)的有效方法。 半制备柱(内径8 mm,长度15 ~ 30 cm),一次制备 量0.1~1mg。
1.色谱柱的柱容量(柱负荷)
对分析柱:不影响柱效时的最大进样量; 对制备柱:不影响收集物纯度时的最大进样量; 超载:进样量超过柱容量。柱效迅速下降,峰变宽。 超载可提高制备效率,以柱效下降一半或容量因子k降 低10%为宜。
结束
2020/10/28
2020/10/28
多元混合溶剂的溶剂极性参数计算
n
P' mix
i Pi'
i1
式中i 为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体积百分数。
二元混合溶剂的则为
PA ' B APA ' BP
式中A, B分别为二元混合溶剂中溶剂A和溶剂B的
体积百分数。
2020/10/28
【精品】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题答案ppt课件
14.试述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有哪些因素影响热导池检测 器的灵敏度?
解: 热导池作为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当 电流通过钨丝时、钨丝被加热到一定温度,钨丝的电阻值也 就增加到一定位(一般金属丝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未进试样时, 通过热导池两个池孔(参比池和测量池)的都是载气。由于载气的热传导作 用,使钨丝的温度下降,电阻减小,此时热导池的两个池孔中钨丝温度 下降和电阻减小的数值是相同的。在进入试样组分以后,裁气流经参比 池,而裁气带着试样组分流经测量池,由于被测组分与载气组成的混合 气体的导热系数和裁气的导热系数不同,因而测量池中钨丝的散热情况 就发生变化,使两个池孔中的两根钨丝的电阻值之间有了差异。此差异 可以利用电桥测量出来。
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题答 案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 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 什么?
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于组 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用两个紧靠近待测物质的标准物(一般选用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标定被 测物质,并使用均一标度(即不用对数),用下式定义:
(2)方程式说明,k值增大也对分离有利,但k值太大会延长分离时间,增加分析成 本. (3)提高柱选择性,可以提高分离度,分离效果越好,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 固定相,增大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11.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对担体的要求; (1)表面化学惰性,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 反应. (2)多孔性,即表面积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积较大. (3)热稳定性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破碎. (4)对担体粒度的要求,要均匀、细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柱效。但粒度过小, 会使柱压降低,对操作不利。一般选择40-60目,60-80目及80-100目等。
《仪器分析》幻灯片PPT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辐射光通过某物体时〔气、液、固〕。
其中某些频率的光被物质选择性吸收, Io I , 即局部辐射能被转移到了物质的原子或分 子上,从而使这些粒子的能级发生跃迁〔基 态 激发态〕。
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必须符合:
因为不同物质,分子构造不同,跃迁时 能级差不同,决定了其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激发态的分子〔原子〕不稳定〔瞬间〕,
吸收光谱法
分子吸收光谱法:物质分子在辐射能作用下,分子内部能 级发生跃迁,产生分子吸收光谱,据此建立的分析方法。 〔UV、 VIS 、 IR)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下对 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而进展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金属元 素〕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外磁场作用下,用10—100m无线电波 照射分子,可引起分子中某种核的能级跃迁,使原子核从 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核磁共振,且在某些特定磁场强 度处产生强弱不同的吸收信号。以吸收信号频率对信号强 度作图---NMR波谱图--- NMR 法〕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一〕电磁辐射
光为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是宇宙间的一 种能量形式,以极高速度通过空间传播〔 无线电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 子性。
波动性:
其中 : 波数〔cm-1)
例 计算 =200nm
=?
=?
粒子性:
一个光子具有的能量
h: planck (6.626×10-34 J·S; 6.626 ×10-27 erg ·S) 1eV=1.602 ×10-12 erg = 1.602 ×10-19 J 由上式知,光子越短,越高,E越大
解:
Lambert-Beer定律的应用条件
1.单色光〔复色光失效〕 2.稀溶液 3.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 4.气体、液体、透明均质固体 5.吸收值具有加合性,如溶液中有2种或2种以上组 分共存且不互相影响性质,此定律仍然适用,那么: A总=A1 +A2 +…+An 这是测定混合物的依据。
仪器分析总结ppt课件
塔板理论 N,H N =L/H 或 H=L/N
H越小,N越多,分离效果越好,用 H, N 评价柱效。 由塔板理论导出N与W,W 1/2的关系。
*** ***
N理论 5.5(4W t1 R/2)21(6W tR b)2 H理=L/N 理 N有效 5.5(4 W t1 R /2)21(6 W tR b)2 H有效=L/N 有效
•火焰原子化与石墨炉原子化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原子化)
.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四种干扰及抑制** 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定量分析——依据、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会相关的计算,掌握检测限的表示、计算 原子吸收的基本概念——热变宽、洛伦兹变宽、峰 值吸收、积分吸收、锐线光源、雾化效率、物理干 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背景干扰、 灵敏度、检出限。
.
掌握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件及作用
红外 吸收
光源
试
样
单
池
色器
紫外可
吸
见分光 光源
单
收
光度计
色器
池
掌握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关系
会分析常见化合物的主要红外吸收峰的位置——烷 烃、羧酸、醇。*** 知道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定性、定结构
.
第 8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总结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射光谱的异同点 掌握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荧光、磷光的产生;激发态分子去激——辐 射跃迁、非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部转换、 系间窜跃)。 λ激 <λ荧 <λ磷 *** 荧光效率及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及影响结果 共轭效应、刚性平面结构、环境溶剂及温度的 影响 掌握荧光光度法的应用——定量 定量分析 If=Kc 标准曲线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指示电极:玻璃电极;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测定仪器:高阻抗毫伏计(精度±0.1mV)
一、玻璃电极响应原理
pH玻璃电极是一种特定配方 的玻璃(摩尔分数Na2O=22%, CaO=6%,SiO2=72%)吹制成 球状的膜电极(厚度约30~100μm
玻璃泡中一般为0.1mol/L的HCl 溶液(内参比溶液),其中一 根Ag/AgCl电极(内参比电极)
子组成的电极体系,如Ag/AgC2O4,CaC2O4) (4) 第零类电极: 惰性金属
2、选择性电极
(1)离子选择性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包括常见的各种膜电极。
(2)生物活性物选择性电极。 包括组织电极和酶电极。
(3)场效应微电子传感器(集成电极)
四、电极上半反应的电极电位(E )
膜电位不是电子得失造成的,而是溶液中的离 子与电极膜上离子之间发生交换作用,引起电荷分 布不同产生
膜电位:
EME试E内
膜电位还包括扩散电位(分布在膜两侧的水化层), 一般讨论时,假定两侧的水化层完全对称,则两水化 层的扩3; H2O
Gl- + H+
当将浸泡的电极浸入待测溶液时,膜外层的水 化层与试液接触,由于H+的活度不同,上式的解离 平衡发生移动,此时可能有额外的H+由溶液进入水 化层,或由水化层转入溶液,使膜外层的固-液界 面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跨越电极膜的电 位差发生变化,膜电位的改变与溶液中H+的活度有 关
电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物理化 学知识可知总反应常用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来表 示。电极上每个半反应的还原电极电位(E )与反应 型体活度的关系由能斯特方程(Nernst equation ) 表示:
若某一电极上半反应的方程式为:
Ox + ne-
Red
则其电极电位为
a EEO xRednRFTln Ox aRed
H+ Gl- + H2O
Na+ + H+ Gl溶液 玻璃
Gl- + H+
H+ Gl- + H2O
Gl- + H+
膜内表面与内部溶液接触,同样形成水化层。当 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的pH不同时,影响H+Gl-的解离 平衡,使得膜内、外的固-液界面上电荷分布不同, 从而形成二界面电位[道南电位],使得跨越膜的两侧 具有一定的电位差,即膜电位
2.30R3T EMK F pH 试
代表电池中的液接电位(来源于浓度差或盐桥)和膜 电位。
§4-2 电位分析法原理
电位分析法(potentiometry):是基于测量浸入被测 液中两电极间的电动势或电动势变化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两 电极间的电位差(即所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 进行分析 测定。
二、电化学电池( electrochemical cell )
它是由一对电极、电解质和外电路三部分组成, 它常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类。
原电池(primary cell):自发的将电池内部 进行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化学电池。
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实现电化学反 应的能量由外电源供给的化学电池,它是将电能转变 为化学能。
玻璃的结构为三维固体结构,网格由带有负电性 的硅酸根骨架构成,Na+可以在网格中移动或者被其他 离子所交换,
带有负电性的硅酸根骨架对H+有较强的选择性, 当玻璃膜浸泡在水中时,由于硅氧结构与氢离子的键 合强度远大于其与钠离子的强度(约为1014倍),发生 如下的离子交换反应:
H+ + Na+Gl溶液 玻璃
根据热力学
E试
k1
RT F
ln a H ,试
a
H
,试
E内
k2
RT F
ln a H ,内
a
H
,内
忽略扩散电位,假设 k1k2,aH,试aH,内
EME试E内RFTlnaaH H,,试 内
a H ,内 为常数,则
2.303RT EM K F lgaH ,试
2.303RT K F pH试
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1. 通过试液的浓度在某一特定实验条件与化学电池中 的某些物理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电导分析法: 测定电阻参量 电位分析法: 测定电压参量 电解分析法: 测定电量参量 库仑分析法: 测定电流-时间参量 极谱法和伏安: 测定电压-电流参量 2.通过物理量突变作为滴定分析的终点 电位滴定 电流滴定 电导滴定 3.将试液中某一组分通过电极反应转化为固相(金属或 氧化物),然后根据其质量确定组分的量。
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纯金属,活度为常数, 定为1,能斯特方程简化为则
EEM nMn RF T lnMn
五、电池的电动势( E电池 )
电池的电动势:是指当流过电池的电流为零或接 近于零时两极间的电位差。
E电 池 E正 极 E负 极 E相 间 电
其中E 代表氧化或还原半反应的电极电位、ΔE相间电位
电位法测定的是一个原电池的平衡电动势值,而电池的 电动势与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电极电位密切相关
E电 池 EE
一般将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变化相关的电极称指示 电极或工作电极,而将在测定过程中电极电位保持恒定 不变的另一支电极叫参比电极。
参比电极电位不变,则测得电池的电动势就仅与指示电 极有关,进而也就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
三、电极的类型
1、基于电子交换反应的电极 (1) 第一类电极: M n+/M(金属与该金属离子组成) (2) 第二类电极: M/MX(固体)
(金属及其难溶盐或络离子组成的电极体系,如 Ag/AgCl)
(3) 第三类电极: M/MX (s),NX (s) (金属与两种具有共同阴离子的难溶盐或难离解的络离
根据分析应用的方式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直接电位法(direct potentiometry) : 将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
电动势与被测离子活度间的函数关系直接测定离子活 度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借助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突变(电位突 变)来确定滴定终点,再根据反应计量关系进行定量 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