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公开课教案_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特点;赏析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台词品读莎剧语言特色、莎剧深邃思想、莎剧艺术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莎士比亚的伟大人格魅力;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台词品读莎剧语言特色、深邃思想
3. 分析戏剧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1. 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特点;
2. 通过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 通过时代背景探究戏剧的主题。

教学准备
1.莎士比亚的图文和影像资料
2.PPT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一柄气贯长虹的利刃划破了中世纪的阴霾,听,那是封存在公元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里的岁月回声。

屠戮、野心、谎言、嫉妒,潘多拉魔盒现已开启。

他的作品是永远高悬于世纪
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嘲笑着谎言与瞒骗,鞭挞着邪恶与背叛......烈火足以使丑陋与罪恶战栗,燃烧!燃烧!连同一个黑暗的世纪焚尽,而光明必将在新世纪的晨曦中破茧重生!长风万里吹不断那惊世的爱与恨,红尘沧海仍眷念那泪眼中的一抹娇红!
37部伟大的作品,一座文艺复兴时代无法逾越的高峰!那波诡云谲的世事变幻,那苦难深重的布衣百姓,还有那永远让人琢磨不透的复杂人性,都镌刻在波澜壮阔的莎氏剧目中!
也许时间的障壁重重,阻隔了我们对文艺复兴的记忆,那就请记住一个仅次于上帝的名字——莎士比亚。

他的脚下暴风咆哮;他的头顶光明显耀!
二.走进莎士比亚:
1. 代表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代表作有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两部长诗、一部十四行诗集、37部剧作。

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⑴早期(1590——1600):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十四行诗集》;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代表作)、《亨利五世》、《约翰王》;喜剧代表作是《威尼斯商人》,吝啬鬼夏洛克;
悲剧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

(2)中期(1601——1607):,七部悲剧、四部喜剧: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也很著名。

⑶后期(1608——1612),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代表作)。

2. 文人眼中的莎翁:
“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戏剧元勋。

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本·琼生)
“他有非凡的心灵,是才气横溢的全能大师。

只有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产生这样一个伟大的婴孩。

”(泰纳)
雨果认为《圣经》、荷马、莎士比亚“三位一体”。

“莎士比亚就是无限。

”(歌德)
“莎士比亚是一个仅次于上帝,创造最多的人。

”(大仲马)“莎士比亚是戏剧方面的荷马。

”(别林斯基)
三.课后作业
1.阅读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哈姆雷特》
2.合作学习:找出剧中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和他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试着从语言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分组展示(展示大家找出的剧中经典的人物语言)
注解:因为哈姆雷特是剧中最主要的人物,而且剧中有大段该人物的独白,而且不乏流传千古的名句,所以绝大部分同学摘录的都是哈姆雷特的语言。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2.决心不过是记忆的奴隶,它会根据你的记忆随意更改。

3.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4.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5.我们常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举动,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

6.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7.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8.其实世事并无好坏,全看你们如何去想。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9.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10.我可残酷,但不可无良心;(Let me be cruel, not unnatural;)
11.我可用语言的利剑来刺戳她,但决不用真刃。

(I will speak daggers to her, but use none.)
12.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

(T ake each man's censure, but reserve thy judgment.)
13.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把他们从人们的心里驱逐出去。

14.疯狂的人往往能够说出理智清醒的人所说不出来的话。

15.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16.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

17.时代已经脱节了,这是一个被诅咒的因果,而我竟是为纠正它而生!
18.无论我们是怎样的去筹划,结局终究还是神来安排的。

19.一切事情都不能永远保持良好,因为过度的善反会摧毁它的本身,正像一个人因充血而死去一样。

想做的,想到了就该做,因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节外生枝,这些都会消磨延宕想做的愿望和行动;该做的事情一经耽搁就像那声声感慨,越是长吁短叹越会销蚀人的精力和志气。

20.人间万物我观之已是乏味,枯燥,平淡,也令我心恢意懒。

21.所以,“理智”能使我们成为懦夫,而“顾虑”能使我们本来辉煌之心志变得黯然无光,像个病夫。

再之,这些更能坏大事,乱大谋,使它们失去魄力。

…………
二.探究:人物形象|人物内心活动
1.探究一:哈姆雷特是否一个无情之人?
2.探究二:哈姆雷特究竟是一个勇士还是懦夫?
…………(自由发挥、不提供标准答案)
三.课后作业:人物的悲剧,既有个性使然,也有机缘巧合和时代的因素。

1.收集莎士比亚生活和创作《哈姆雷特》时的时代背景资料
2.探究人物悲剧的原因。

第三课时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1.莎士比亚的生平: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

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

1582年,18岁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

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

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

2.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按照莎士比亚创作主要是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英国社会背景不尽相同,导致莎士比亚在各阶段的创作上差异.
(1)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的伊丽莎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

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

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
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

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2)中期(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

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

《奥赛罗》(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
悲剧。

《李尔王》(1606)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过程。

《麦克白》(1606)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

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3)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

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

《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

《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

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二.合作探究: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哈姆雷特》一剧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

是从哈姆雷特、克劳迪思、乔特鲁德、波洛涅斯、雷欧提斯、奥菲利亚中任选一位,结合文本分析。

示例——奥菲利亚
1.哈姆雷特对她的情感变化:不管哈姆雷特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或者理由,以装疯卖傻的形式,对奥菲利亚加以侮辱性的语言来企图断绝他们之间的爱情,这是对奥菲利亚的第一重打击;疼爱自己的父兄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死于自己的挚爱(哈姆雷特)之手,无疑是对奥菲利亚的第二重打击。

2.时代的悲剧:奥菲利亚是一个坚守欧洲封建道德,饱受软弱的少女。

受时代和家庭的影
响,以父兄为中心,不能主动追求自身的幸福,却又在父兄的阻挠和要求下,不与哈姆雷特接近,却又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成为刺探王子情报的工具。

3.自身性格使然
三.课后作业.
根据《威尼斯商人》,演一出话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