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外科ppt课件

口腔颌面外科ppt课件
22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一。舌癌 有溃疡、外生与浸润3种类型 二。牙龈癌 以溃疡型多见。
23
口腔颌面外科 一.头颈肿瘤外科 二.整复外科 三.显微外科 四.正颌外科
1
头颈肿瘤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
1.“无瘤”操作原则 2.颈淋巴结处理原则 3.根治为主,根治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4.晚期恶性肿瘤、复发癌瘤、多原发癌瘤的
手术原则
2
整复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
1.严格无菌条件 2.无创伤操作
20
三。脉管畸形 1.静脉畸形 血窦组成,所以体位移动试验
阳性。 2.微静脉畸形 指压病损可退色。 3.动静脉畸形 有搏动性、有侵蚀性。
21
4.淋巴管畸形 4.1 微囊型 在皮肤或粘膜的症状 在唇、下颌下及颊部的症状 在舌部的症状 4.2 大囊型 透光试验阳性 5. 混合型脉管畸形
存上皮分泌物聚集,形成囊肿。 多见于1-10岁的儿童。 可发生于颈正中线,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 质软、边界清楚、无粘连。舌骨以下的囊肿与舌
骨粘连,随吞咽及伸舌而移动。 穿刺可抽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粘稠液体。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四。鳃裂囊肿 系胚胎鳃裂残余组织所形成。 常位于颈上部,大多在舌骨水平,胸锁乳
一。瘤样病变 1.色素痣 1.1 皮内痣 1.2 交界痣 1.3 复合痣
19
二。良性肿瘤 1.成釉细胞瘤 初期无自觉症状, 增大造成畸形、出现症状。 2.血管瘤 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占全身血管瘤60%, 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
3.防止和减少粗大的瘢痕组织
3

口腔颌面外科说课ppt课件

口腔颌面外科说课ppt课件

继续教育的形式多样,包括学术会议、 研讨会、培训班、远程教育等,涵盖 了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分 享等方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未来
未来,口腔颌面外科将朝着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新材料、新技 术的出现,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手段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同时,随着人们对美 的追求不断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在整形美容方面的应用也将逐渐增多。
03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分类与 诊疗
牙病
01
02
03
04
龋病
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细菌在牙 齿表面滋生,导致牙齿脱矿、
口腔颌面外科病理诊断技术
病理标本采集与处理
病理诊断标准与方法
规范病理标本采集和处理流程,确保诊断 准确性。
介绍常用病理诊断标准和特殊染色等技术 。
病理鉴别诊断
强调鉴别诊断在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
病理新技术应用
关注病理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诊断 水平。
口腔颌面外科治疗新技术
01
新技术介绍
梳理近和创 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 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概述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疾病诊断与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操作
课程安排
第二周
口腔颌面疾病诊断 与治疗
第四周
口腔颌面修复与美 容
第一周
口腔颌面外科概述 和解剖生理
第三周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操作
第五周
综合实践和总结
02 口腔颌面外科概述
06 口腔颌面外科教育与培训
口腔颌面外科教育体系
口腔颌面外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教育体系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 的全方位内容。

【口腔医学】颌面部骨2PPT课件

【口腔医学】颌面部骨2PPT课件
岩部
茎突:茎乳孔前内 侧细长的突起 为茎突咽肌、茎突 舌骨肌、茎突舌肌、 茎突下颌韧带和茎突 舌骨韧带的起始处
第七节 颞骨
鼓板
关节窝后方一片 弯曲的骨板 构成外耳道前壁、 底和后壁及外耳门 大部分边缘
第七节 颞骨
鼓板 前方:鼓鳞裂 后方:鼓乳裂 内侧:岩鳞裂 和岩鼓裂
第八节 舌骨
三、临床解剖特点
(一)薄弱部位 ①正中联合部 ②颏孔区 ③下颌角 ④髁突颈部
骨折好发部位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一)血液供应 下牙槽动脉 (二)淋巴回流 三节 鼻骨
外形和位置 略呈长方形,位颜 面中央,左右上颌骨 额突之间,左右各一
第四节 颧骨
结构 一体三突
第四节 颧骨
体部
颊面:隆突朝前外 颞面:凹向后内→
颞下窝前外壁 眶面:平滑内凹→
眶的外下壁
第四节 颧骨
突起 额蝶突:上→接额骨和蝶骨大翼 上颌突:内下→上颌骨颧突 颞突:后→颞骨颧突→颧弓 颧骨、颧弓位置突出易骨折
第五节 腭骨
形态和位置 一对L形骨板 鼻腔后部,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 作用 鼻腔底和侧壁、腭、 翼腭窝、翼突窝
(二)下颌支
内面 外面 喙突 髁突
(二)下颌支-内面
解剖标志及临床意义 下颌孔 下颌小舌 下颌神经沟 下颌隆凸 下颌舌骨沟 翼肌粗隆
(二)下颌支-内面
下颌孔: 中央稍偏后上方,呈漏斗 形的小孔 开口方向:后上方 向后上→下颌神经沟 向前下→下颌管 有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
第六节 蝶骨
翼突
翼上颌裂: 翼突上部前面—上颌体上部后面 上颌动脉经此入翼腭窝 翼上颌缝: 翼突下部前面—上颌体下部后面
第七节 颞骨
位置 位于蝶骨、顶 骨与枕骨之间 功能 参与颞窝和颞 下颌关节构成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PPT课件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PPT课件
1)尖牙支柱:主要支持尖牙区的咀爵压力,该柱 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颧突支柱: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起于上颌第一磨牙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 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 另一支向后外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支持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构成, 将咀爵压力传至颅底。
愈合,骨髓炎较少。抵抗及修复力强。
淋巴回流广,恶性肿瘤转移快。(咽后、颌下、颈深淋巴结)
上颌骨由上颌神经支配
二、下颌骨 mandible
下颌骨是面颅骨中 唯一能运动的骨
(一) 下颌骨外形
下颌体(水平部) 下颌支(垂直部)
1. 下颌体
内、外两面,上、下两缘
(1)外面 •正中联合 •颏隆凸 •颏结节 •外斜线 •颏孔
(4) 内侧面(鼻面) 参与构成鼻腔外侧壁 上颌窦裂孔 翼腭沟 翼腭管:3.1cm,腭降动
脉及腭神经
2. 上颌骨突起
(1)额突:其上、 前、后缘分别与额骨、 鼻骨、泪骨相连。额 突参与泪沟的组成。
(2)颧突:向外上 与颧骨相连,向下至 第一磨牙处形成颧牙 槽嵴。
(3)腭突: 骨腭的前3/4 口腔顶 鼻腔底 腭中缝 切牙孔:腭前孔 切牙管
一、上颌骨 maxilla
成对 颜面正中 参与构成:
眶下壁 口腔顶 鼻腔底、鼻腔侧壁 颞下窝 翼腭窝 翼上颌裂 眶下裂
(一)上颌骨的外形
一体和四突 1.上颌骨体 前、后、上、内四面
(1)前面(脸面) 上界:眶下缘 下界:牙槽突 内界:鼻切迹 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
眶下孔 眶下管 尖牙窝
提口角肌起始处 上颌窦手术入路
绪 论 1.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口腔、颅、颌、 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 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 科。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课件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即是
口腔与颌面颈部的统称。 咀嚼和吸吮功能; 吞咽和呕吐功能; 言语功能; 感觉功能; 表情功能; 唾液功能; 呼吸功能。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颜面部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的皮肤皱纹,简 称皮纹。皮纹的方向随年龄增高而有所变化。颌面部 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皮纹方向,并选择较隐蔽的区域作 切口,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
第一节 口 腔
(二)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态: 1.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 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 牙弓,后界为咽门。牙列及牙、牙槽骨及牙龈、 舌、腭、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则构成固有 口腔的外表形态。 2.固有口腔的外表形态 主要为牙冠、腭、舌及口 底的外形。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六)腭
腭(palate)腭构成口腔的上界,且将口腔与鼻腔、鼻咽部 分隔开。前份硬腭的骨质部分有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 组成,口腔面覆盖以致密的粘骨膜组织,后份软腭为可以活动的 肌性部分。
第一节 口 腔
(七)口底
口底(floor of the mouth)又称舌下部,为位于舌体和口底粘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 咀嚼时,下颌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 齿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相互接触的关系称 为咬合关系。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作为判断咬合关 系是否正常的基础。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五)舌 舌(tongue)具有味觉功能,还能协调相关的组织器官完成 语言、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
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的外侧壁,主要由皮肤、 浅层表情肌、颊脂垫( buccal part of masticatory fat pad)、颊肌和粘膜所构成。颊脂垫与颧后及颞下脂体联为一体, 当感染时,可通过相连的蜂窝组织相互扩散。 颊肌和粘膜之间,有薄层脂肪和粘液腺组织,与颊脂垫不 相连续隔以颊肌,称为颊脂垫,它使口内颊部表面的粘膜形成由 前向后微凸的三角形,其尖端正对翼下颌皱襞(即翼下颌韧带) 前缘,大张口时,此颊脂垫尖略高于下颌支内侧下颌孔的平面, 临牙颈、牙根、牙髓腔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
第一节 概述
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传统的概念
颌面部与颜面部 颜面部:上至额部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 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颜面部三等分概念: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 面部分成三等份,即面上1/3、面中1/3和面下1/3。
颌面部: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
精选PPT课件
5
• 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多个器官协调作用,具有摄食、咀嚼、感受味觉、吞 咽、表情及辅助言语和呼吸等功能
• 牙齿 •唇 •舌 • 唾液腺 • 口腔粘膜 • 上、下颌骨、腭骨:颌骨的发育性畸形以及创
伤、肿瘤造成的组织缺损畸形 • 当今社会人们对颜面部外形美观的重视程度,
远远超过对功能的关注。
8
• 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态
• 口腔前庭的概念:为牙列的外周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 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
• 空间概念—潜在性腔隙。 • 与固有口腔的连通方式
• 外表形态
1、前庭沟: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
手术切口部位
精选PPT课件
9
2、上下唇系带
制作义齿,注意避让; 儿童较为宽大,连切牙乳头; 替牙牙合,上颌中切牙间隙。
精选PPT课件
10
• 3、颊系带 位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
精选PPT课件
11
• 4、腮腺导管口, 又叫腮腺乳头。 在平对上颌第二 磨牙牙冠的颊粘 膜上
• 腮腺造影、导管
内注射
精选PPT课件
12
5、磨牙后区:由磨牙后三角和磨牙
后垫组成,磨牙后三角的底为第三磨牙远 中面的颈缘 , 其尖朝向后方;磨牙后 垫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软组织、 智齿冠周炎时红肿

第一章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 PPT课件

第一章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 PPT课件
第一章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
1
概述
2
口腔
3
颌面部
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二 、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语言和呼吸
三、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1位置显露 2 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 颌面部疾病影响形态和功能 6 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
1
至伤及颅脑; • 所附丽的肌束薄弱,骨折较少发生移位; • 血运丰富,骨质疏松,再生修复能力强,骨折易愈合;抗
感染能力强,炎症易引流,较少发生骨髓炎。
(二)下颌骨(mandible):面下部的主
要支架,颌面部骨中唯一能动者。分为一体 (水平部---下颌体)二支(垂直部---下颌升 支)。
下颌骨图片
牙槽突:有牙槽窝,牙槽嵴,硬板 (筛状板)等结构
额 突
牙槽 突
腭突
上颌骨薄弱线
Le Fort Ⅰ:梨状孔下部 →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Ⅱ:鼻骨、泪骨 →颧颌缝(外下)→蝶骨翼突 ↓
颧骨下方
Le Fort Ⅲ:鼻骨、泪骨→颧颌缝(外上) →蝶骨翼突 ↓
颧骨上方
临床意义
• 具有一定的支持力,轻微外力可分散; • 与邻骨连接复杂,较大外力易造成自身和邻骨的骨折,甚
牙冠 牙颈
牙根
(外面观)
牙根管
1 牙冠的形态
5个面
2 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3 牙的组织结构
内部观察
牙釉质(enamel)高度钙化 半 透明
牙本质( dentin)淡黄色 牙骨质(cementum) 与骨相似 牙 髓( pulp) 富含神经血管
CT组织
三硬一软 (剖面观)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精选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精选课件
12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 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13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20
皮肤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21
(二)颊(cheek)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 肌和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 标志之一
22
(二)舌(tongue)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1 牙合 在各种运动中,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 现象,就成为牙合 。
2 正中 牙合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来判断 咬颌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上下颌牙尖交错 ,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 系。
在正中牙合 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于同一 矢状面上;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的唇侧, 覆盖度不超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在下 后牙的颊侧。
9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11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口腔颌面部发育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发育PPT课件
简述腭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简述舌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牙槽畸形 其他疾病继发畸形:如唇腭裂继发畸形、颞下颌
关节强直后遗症及骨折后继发畸形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6
讨论
解释名词:鳃弓和咽囊、颈窦、拉特克囊、联合
和融合、甲状舌管、舌盲孔、 Meckel 软骨 。
额鼻突通常出现的发育障碍,可导致形成哪些颌 面部畸形?请举例。
第一对鳃弓的发育你认为参与形成了口腔颌面部 的哪些结构?请归纳列举。
2.内分泌组织:
甲状腺的降钙素细胞、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细 胞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细胞。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
3.软硬结缔组织: 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大部分结缔
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胚间充质。 包括面部的骨、软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牙周膜、血管周细胞、血管平滑肌。横纹肌、腺 体及皮肤脂肪组织的周围组织。 4.皮肤组织 皮肤及粘膜的黑色素细胞、真皮。
(球状突) 软组织、上颌切牙牙龈 上颌切牙、鼻骨
侧鼻突 鼻侧面、鼻翼、部分面颊 上颌骨额突、泪骨
第一鳃弓 上颌突 上唇、上颌后牙牙龈、 上颌骨、颧骨、
部分面颊
腭骨、上颌磨牙及尖牙
下颌突 下唇、下颌牙龈、面 下颌骨及下颌牙齿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3
拉特克囊(Rathke pouch):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 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此囊不断加 深,囊中的外胚层细胞增生并向前脑腹侧面移动并 分化出垂体前叶细胞,此后拉特克囊退化消失。此 囊的残余可发生颅咽管瘤。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部结构
1.下颌管 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四)血管、淋巴、神经 ➢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 ➢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 ➢神经支配:下牙槽神经
其他骨 腭骨、蝶骨、颞骨、舌骨
腭骨:为一对L形骨板,位于 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 骨翼突之间,分为水平 与垂直两部分。
二、下颌骨
(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1 பைடு நூலகம்颌体 (1)外面 骨性标志: ➢正中联合(central union) ➢颏结节 (mental protuberance) ➢外斜线(oblique line)(降下唇肌、降口角肌) ➢颏孔(mental foramen)(颏神经)
(2)内面 骨性标志: ➢颏棘(颏舌肌、颏舌骨肌) ➢内斜线(mylohyoid line)(下颌舌骨肌) ➢内斜线上方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有下颌下腺窝和二 腹肌窝。 (3)牙槽突
(三)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的部 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 槽突,上达颅底。 1.尖牙支柱 (鼻额支柱)主要传导尖牙区的咀嚼压 力。 2.颧突支柱 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 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四)薄弱部位
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 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突
第四章 颌面部骨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一、上颌骨(maxilla) 主要构成颜面中1/3的骨性支架,左右成对。 (一)外形 分为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 1.上颌体(body of maxilla) (1)前外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眶下神经
➢尖牙窝(canine fossa)
参与构成: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后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上颌结节 后下部的粗糙圆形隆起(上齿槽后N )。
(3)上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眶下沟 位置及方向
蝶骨:位于颅底中部,包括体部、小翼、大翼 和翼突四部分
颞骨:成对,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分 为颞鳞、乳突、岩部和鼓板四部分。
眶下沟
(4)内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眶下管
眶下孔
➢上颌窦裂孔:可通向鼻腔。 ➢翼腭管:腭神经、腭降动脉
上齿槽中N 上齿槽前N 眶下N
2.四突
(1)额突(frontal process):与额骨、鼻骨和泪骨连接。 (2)颧突(zygomatic process):伸向外上方与颧骨连接。 (3)腭突(palatine process):两侧腭突在正中线相连,形
下颌前牙唇侧牙槽窝骨板比舌侧薄,双尖牙区颊舌侧骨板 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 (4)下颌体下缘
为下颌骨最致密处。
2.下颌支 (1)喙突(coronoid process)(颞肌咬肌) (2)髁突(condylar process)
喙突与髁突之间为下颌切迹,又称乙状切迹 (mandibular notch)。 (3)内面(骨性标志) ➢下颌孔:孔前方有锐薄的小骨片,为下颌小舌(蝶下颌韧 带)。 ➢翼肌粗隆(翼内肌) (4)外面
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线的中点上。
切牙孔(鼻腭神经) 腭大孔(腭前神经)
(二)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
1.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 过上颌第二双尖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 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 黏膜。
2.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 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双尖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成腭正中缝,参与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
骨性标志: ➢切牙孔(incisive canal):位于上颌中切牙之腭侧、腭正中
缝与两侧尖牙的连线交点上。
(4)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为上颌骨包围牙根周围
的突起部分,厚而质松,其前部较簿,后部较厚。
骨性标志: ➢牙槽窝:牙槽突容纳牙根的窝为牙槽窝。 ➢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为牙槽嵴。 ➢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为牙槽间隔。 ➢牙根间隔:多根牙各牙根之间的牙槽骨称牙根间隔。 ➢腭大孔:由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围成,位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