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摘要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依据教学计划和目标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发挥提问的功能;注意提问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努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所以,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提问必须讲究艺术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必须抓住突破口,怎样抓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从一篇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把握住全文的中心,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比如教《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有位教师这样设问: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的成果是怎样取得的?学生通读全文就能理出竺可桢从事科研工作的五个生活片断;再如《故乡》这篇小说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呢?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是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提问设计,因为这个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从训练重点入手训练重点也就是教学重点,就课文教学内容而言,提问设计应围绕教学重点设置,如《我的老师》一文的训练重点是弄清记叙的要素。
因此,可设计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如果对时间、地点、人物出现较多的记叙文还可问:哪个时间、地点和人物是主要的?三、从了解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入手从这里入手设疑,就可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线索,如教学《枣核》一文可问:“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看书后就能回答:(写索枣核——问枣核——话枣核),从安排材料的顺序看,文章明显地分为三段,这三段都写到“枣核”,因此,枣核既是本文的叙事线索,又是本文的感情线索。
四、从人物的描写入手以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中心思想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在所写人物的思想品质上,而人物的思想品质却又是直接从外貌描写:“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搂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
问渠哪得清如许--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
I学 语 文 课 堂 的 提 问 艺 术 -
浙 江 省 湖 州 市 吴 兴 区 太 湖 小 学 沈 晓敏
一
、
提 问 时机 的把 握
4由此 及 彼 。 种 方 法 又 可 称 为 联 想 性 提 问 , . 这 即从
1 问 于学 生 的疑 惑 处 。 师 在 组 织 教 学 时 , 善 学 生 的 已 知 出 发 , 过 教 材 前 后 内容 的 联 系 , 学 生 . 提 教 要 通 让 于 根 据 教 材 内 容 。 课 前 设 疑 , 人 人 胜 , 课 中 置 或 引 或
提 出 问 题 , 生 浅 尝辄 止 , 学 回答 或 不 全 面 、 不 得 要 领 或 的 现 象 。 这 时 就 需 要 教 师 运 用 追 根 溯 源 的方 法 , 正 从 反 多问几个 “ 为什 么” 刨根 问底 , 其“ 以然 ” 使学 , 求 所 , 生 的 思 维 朝 着 指 定 的 目标 逐 步 推 进 。教 师 的提 问 , 由
弯 抹角 。 系现 实生活 或学生 的学 习实 际 , 出一个 联 提
2切 中肯綮 , 发学 生的 悟性 。上 《 . 触 蔺相 如》 文 一 “ 蔺 看似 简单 实则 暗含学 问的 问题 , 学生参 与探究 。教 时 .我 提 出 这 样 一 个 问题 :秦 国 的军 队 实 力 最 强 , 让 师 在 课 堂 上 的主 要 任 务 之 一 , 帮 助 学 生 解 决 课 文 中 是 相 如 敢 深 入 秦 穴 吗 ?” 生 都 说 “ 学 不敢 ” 可 蔺 相 如 的 。“ 确 去 了 . 他 究 竟 凭 什 么 去 的 呢 ? 武 力 不 行 。 就 只 那 用 那 的疑 难 问题 , 学 生 愉 快 地 学 习 。 使 2追根溯 源 。在课 堂讨论交 流 中 , . 常常 出现 教师 可 能用什么 呢?”依靠智慧 、 “ 胆识 。” 生异 口同声地 学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明确问题的目的和方向,让学生思考的同时能够向期望的方向前进。
当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时,可以问:“从这段课文中,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问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学习一篇古诗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中有哪些诗句是最令你感动的?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提问要具有激励性和鼓励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受到肯定和鼓励。
在学习一个生僻字时,教师可以问:“谁能够用这个生僻字造一个句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尽量避免答案的单一化,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表达机会。
在讨论一个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提问课堂艺术
小学语文提问课堂艺术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没有提问的课堂是沉闷的,不会课堂提问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
当然,提问要讲究艺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门教学技能艺术。
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
合理的提问,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本文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及方法,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主要是课堂提问存在着误区。
针对这些误区,表现在空洞浮泛、形式主义、浮光掠影、单调直露、惟我独尊等五种课堂现状。
第一,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
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第二,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
课堂中有人为哗众取宠,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因为它无助于认识的深化。
第三,浮光掠影的误区,它使学生浅尝辄止,学生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
其实这样的发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不探究问题实质。
第四,单调直露的误码区,不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按部就班地抛出一个个知识点,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
第五,惟我独尊的提问方式,教师严重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
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自己的思路,要么一声断喝,要么置之不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点第一、启发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点之一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必备的方式,启发式提问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启发性中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涉及要讲究发 问方式 , 要琢磨提 问的角度 , 尽量使 问题 提得巧 , 问得新 , 产生 “ 风乍起 , 吹皱一池春水” 良好效 的 果, 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 、 探究性和趣 味性 。
三、 科学提 问 。 掌握适度
2 . 切中要害 , 启迪思维 。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 习 , 不
特点为中心 。 在提问教学中 ,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只 要 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在提 问中的主体地位 , 就能使学生 的学 习兴趣 不断被激发 , 思维不断受启发 , 知识 不断被 深化 ,学生进而在学习上由量 的积累升华为质 的飞跃 , 课堂教学从而进入“ 有效教学 ” 的境界。
师 如何 利用 教材 和课 堂 中的有 关 因素进 行 有效 地 提 问, 做好 铺路搭桥 工作 , 好地激 活学生 的思维 , 更 充分 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让学生更积极地 参与学 习
3变直为 曲 , . 曲径通 幽 。教学实践 表 明, 同一个问 题, 因为提问角度不 同, 效果也不一样 。 假如我们把 问题 换成 “ 曲问” 即曲径通幽 的方式提 出, 出学生 最感兴 , 找
一
7 2
【 教法研究 】
浅 谈 小学 语 文教 学 中 的提 问艺 术
张 晓芳 ( 河北省永年县讲武总校 , 河北
永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75 ) 5 10
摘要: 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规和传统的教 育手段 , 提 不论语文教 学改革发展 到哪一 步, 它都将在教 学中发挥
着重 要作 用0 关键 词 : 学语 文教 学 ; 问 艺术 ; 效 小 提 有
时提 问能起 到促进思维的作用 , 而提 高课堂效率 。 从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导语: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求异创新的火花并使之成燎原之势,进而养成创新的习惯更是当代教育工作肩负的历史重任。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地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一、围绕课题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整篇文章内容的精髓。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钟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氛围的第一道关卡,更是诱发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凝聚剂。
在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运用富有激情的话语,抓住总缆全文词句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新的学习课题,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将相和》一文时,笔者用简短、富有激情的话语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内容学习,随即板书课题提问学生: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课题的题眼又是什么将?和?相?为了什么事闹不和?后来又是怎样和好的?你想知道吗简短的几个问题牢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话音未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打开文本阅读起来。
这样的提问,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围绕课文思路提问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品读、去理解才能透彻。
思路即文章的脉络,也就是文章的主要线索。
教师设计提问如能紧扣文章思路,学生就能够顺藤摸瓜,有?序?可循,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人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材中的《海底世界》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具体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
注重提问的艺术 走出提问的误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考, 学会 读书 。” 在此基础上 , 还要 开展扎实 的语文实践 活动 ,
不断给学 生新鲜 的刺激 , 激起学 生不 问断 的、 深层 次 的思 考 , 让学 生发 现语文 学 习的魅 力 , 使 其感 受 到学 习的乐 趣 , 获 得
一
提 问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 因此那些不加思考 就能 回答的是非提 问,或思 考性很 差的提 问都是不 高明 的提 问。 如: “ 从课文 的问题 中看出了什么? 你喜欢这篇课 文吗? ” 等
等。
种 自我价 值 的体验 ,在 互动 中更 有效 地促 进 师生共 同发
展。
二、 走出误 区的措施
1 . 做 到 双 向提 问
总之 , 提高有效 的课堂提问能够更好地提高课 堂教学的质
量。 作 为语 文 教 师 , 更 应 用 心 地探 寻有 效 的方 法 和途 径 , 发 展 学
1 . 提 问是 教 师 的特 权 , 与 学 生 无 关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养 成了以 自己为助教师完成教学任 务的工具 。 长期 以来 , 形成 了教师问 、
学生答 的课堂提 问模 式 , 学生就像一 台台机器 , 面对 教师 的连 珠炮式的提 问, 只是被动地思考着……
向教师提 问的现象。 教师不能只专注于 自己在教学时提了哪些 问题 , 而应该关 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和提 出问题 , 应 把提 问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 , 真正发挥学生主体 的作用 , 使学 生成为学 习
的 主人 。
2 . 把 握 时机 , 恰 当地 进行 课 堂提 问
学生个性发展 ,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本学期我们以“ 小学语文课
新 校 同 X j n X i a o Y u a n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3-02方法交流研训开展实证性研究。
100%以上的小班化学校有被批准立项的国家、省或市规划课题,80%以上的小班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
小班化学校和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1.研究基于目标的有效教学小班特别强调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适性发展,细目引领下的课堂教学。
在区域推进中,我们提出了小班化学校“薄备+厚备”的备课要求。
所谓“薄备”,就是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列出核心问题的方式拉出备课的框架。
所谓“厚备”,就是“以学立教”“备课备到每一位学生”。
因此,我们的小班教师在备课中都有一个调查与预设的环节,即课前了解并确认学生的突出需要,并据此来设计教学。
调查与预设的方法有访谈、对话、过去的教学反思、学生错题集、预习问题、同事的教学体会等。
与此相匹配的,在我们的逸仙小学、宇花小学等出现了“长短课”相互结合的操作策略。
我们相信,当我们对学情的把握落实到“每一个”时,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思考能力才有了发展、完善和监控的可能,我们才可能真正实现“激活每一个”。
2.探索课堂教学的操作范式我们通过课题引领全区小班化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素质。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炼出了具有普适性课堂教学操作建议。
重点引导教师从“目标达成、学法指导和个体关注”三个方面,把“每一个”的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如,同仁小学开展了“组元”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教改实验,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追求小学课堂教学的高品质。
海英小学结合“追问课堂的研究”,从优化问题设计的角度入手,以问题诊断的形式,研究课堂追问策略,使“追问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3.建构适合学生的新学习方式我们以省重点课题《走向生本:小班化教育课堂新学习方式构建的研究》为依托,教科研人员走近学校、深入课堂,指导教师创造自己的小班化高效教学经验。
如,锁金二小开展“L-O-V-E 教学”操作范式的研究,围绕“目标、激趣、方法、练习”等四个课堂要素,创造“激趣50法”等高效经验;宇花小学开展“卡通课堂”研究,突破了小班教学中一对一学法指导的操作难点;中央路小学关注学生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分析学习所需经验,借小初衔接实验进一步加大学法指导力度,深入各科课堂研究动机激发模式群和迁移会学模式群,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课程也不再只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一单因素构成的静态课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课程生成的构建过程。
如今,小学生接触面广,信息量大,求知欲强,传统的“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是语文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人人成功的一种先进的课堂教学结构。
一、巧设悬念,激发参与兴趣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和求知的欲望。
可见,认知的内驱力是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习的根本力量。
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思维的矛盾运动是参与学习的真正内动力。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
在学习新的课文时,应首先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这就需要巧设悬念,启迪思维。
“看题目,设悬念”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
围绕题目设问,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学《窃读记》一课,学生看到题目后问:“窃”是什么意思?谁在窃读?在什么地方窃读?为什么要窃读?怎样窃读?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学生学有方向,而且这些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悬念,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
抓住课题,巧设悬念,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认识方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引领积极参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篇佳作,文章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易于我们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麻雀》一课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同桌对读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学习的空间,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面”和“量”。
接着,我又巧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角色,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读出感情,加深理解了课文。
对词语的理解,我也没有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自己读书,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疑难,帮助学生总结学法,激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动作表演出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作者:耿放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年第08期提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艺术。
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发问后学生解答,教师再评价的环环相扣的过程,相应的教师就有发问艺术、启答艺术和解答艺术,即教师如何提问、如何启发学生作答和如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
为了有效地提问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适当运用一些艺术。
一、问题排序,化难为易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教《穷人》一文时,让学生充分了解桑娜在家境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问题1: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贫困的家庭却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此时桑娜心理一直是?(忐忑不安)。
问题2:课文9——11小节中,桑娜那忐忑不安心里想了哪些?学生读后交流回答,归纳出四件事。
A、他会怎么说?B、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C、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D、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问题3: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怎么说?问题4:(进一步理解“忐忑不安”)课文为什么不按照我们刚才整理出来的顺序来写呢?将这四件事打乱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桑娜恍惚、桑娜害怕……)。
教师小结:心情激动、神情恍惚、担惊受怕,这叫着——忐忑不安。
通过这样由易到难的提问,不仅减轻问题的难度,而且问题的设置具有事实性问题到推理性、开放性问题,由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由聚合性问题到发散性问题,由浅层问题到深层问题的坡度排列,体现出层次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
有人说,提问好比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它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现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求艺术性。
艺术化的课堂提问,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来一些课堂提问的技巧:一、设计问题精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许多思维活动往往从质疑开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巧设疑问。
善于设疑的教师,往往都是在课前经过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而产生问题。
要做到设计问题精当就应做好以下方面:〈一〉、难易适度,浅中见深问题太易,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思考;问题太难,又高不可攀,学生也不会动脑筋。
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思考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信心,产生快乐。
比如,在教《钱学森》时,问:“他是哪个国家的人?被称为什么?”这样又细又琐碎的问题,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提问又过太易。
问题要浅中见深,提问难易程度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相关联。
例如,教师在教四年级的《九寨沟》这一课时,就可以提几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最易的——为什么称为“九寨沟”?较难的——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更难的——为什么会像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说出你最欣赏的地方?采用的提问方式,应根据班级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能力差异,恰当选用,使提问难易适度。
〈二〉、问题新颖,增强趣味提问的高明,还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愉悦地接受教学。
比如,在教四年级学生写观察小动物的作文时,老师就先给他们讲了一个小笑话:鸡妈妈带孩子们在花园散步,来了一只野猫,孩子们吓得乱跑。
眼看孩子们要被野猫抓住了,鸡妈妈急中生智,学狗“汪——汪”叫了两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有效提问艺术
.
一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与 有 效 提 问 艺 术
王 芹
( 正 安 县 格林 镇 中 心小 学 , 贵州 正 安 摘 要 : 课 堂教 学艺术是一 种教 学艺术 , 教 学 艺 术 是 受 制 于教 师 个性 风 格 , 具 有 美 学价 值 和 创 造 性 , 运用各种教 学艺 术 的 个人 才华 的体 现 。 在 语 文 课 堂 中只 有 让 学 生 动起 来 。 才 能 增 强课 堂教 学效 果 . 才 能 调 动 学 生的 积 极 性 ,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性 的主 要 方 法是 最原 始 的课 堂提 问 。作 者 思 考 了提 高 小 学 语 文课 堂 的有 效 性 的方 法 , 教 师 提 问要 使 学生 的思 维动 起 来 . 并在 教 师 的 包容 中努 力 引导 学生 全 员 参 与 。 关键词 : 小 学 语 文课 堂教 学 有 效 提 问 教 学 效 果 衡 量 提 问 实 效 性 。要 抓 住 参 与度 与思 维度 这 两 个 主 要 指 标, 设 计 出很 好 的 问 题 。那 么 , 什 么 样 的提 问能 够 把 思维 与 参 与的度提高呢? 本文谈谈几种主要问法 : 设 问、 追 问 与反 问 , 从 而 分 析 如 何 在 其 过 程 中调 动 学 生 的 主体 性 . 提高问题的实效 。 传统的语文教学 , 普遍 存 在 教 师 “ 满 堂灌 ” 的倾向。 一 些 老 师 把 学 生 当做 知 识 的容 器 , 在课堂上一味地讲 , 往 学 生 的 头脑 中填 塞知识 。 而不 考 虑 学生 能力 的培 养 。 课 堂 教 学 一 定 要 注 意 提 问 的密 度 , 做到有张有弛 , 张弛有度。 课 堂 提 问 要提 高学 生 的兴 趣 提 问 对 学 生 来 说 是 一 个 引发 思 维 的 出发 点 .因此 语 文课 上 的提 问 应 是 经 过 认 真 推 敲 , 能激发学生兴趣 、 激 活 学生 思 维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老师有良好的提问技巧和学生有积极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检验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它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的内容要贴近课文,易于学生理解和回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其次,提问要引导性强。
教师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反问和补充性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再次,提问要多样化。
教师提问要多样化,既有直接性的问题,又有间接性的问题,既有开放性的问题,又有封闭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提问要注重评价。
教师在提问后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无论学生答对与否,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提问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 2- 4期 试 周刊 0 -第 6 考 1e f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提
郭 文 亮
问 的 艺 术
( 水 县 保 滩镇 中心 小 学 , 涟 江苏 涟 水 提 问能 起 到 设 疑 、 疑 和 反 馈 的 作 用 . 指 明方 向 、 上 解 能 承 启 下 、 发 思 维 和 调 节 气 氛 。合 理 的 提 问 . 利 于 开发 学 生 智 启 有 力, 启发 学 生 思 维 , 活跃 课 堂 气 氛 , 高 教 学 质 量 。 提 小 学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提 问 的一 些 误 区 ( ) 一 空洞 浮 泛 。 学 生一 头 雾 水 。问 题 大 而 无 边 , 象 空 使 抽 洞 , 学 生 茫 然无 措 , 问后 课 堂一 片 哑 然 , 场 司 空 见惯 。 让 提 冷 ( ) 式主 义 , 学 生厌 倦 抗 拒 。 的 老 师有 时上 课 就 是 二 形 让 有 演课 、 秀 , 问完 全 是 形 式 , 问 哪个 学 生 答 都 已提 前 定 位 , 作 提 连 这 种 提 问根 本 无 生 成 可 言 。 ( ) 光掠 影 , 学 生 浅 尝 辄 止 。教 师从 头 到 尾 , 问 到 三 浮 让 一 底, 问题 无 深 度 , 生 回答 不 假 思 索 , 问一 答 , 师 不 了解 学 学 一 教 生 最 近 发展 区在 哪 里 。高 耗低 效 , 有 必要 。 没 二 、 学 语 文 课 堂提 问 的“ 小 三适 原 则 ” ( ) 度原 则 。适 度 原 则 就 是 教 师 提 出 的问 题 应 该 让 学 一 适 生 想一 想 , 解 决 。 回 避 “ 不 对 ”好 不 好 ”是 不 是 ” 无 思 能 要 对 “ “ 等 考 价值 的简 单 问题 , 要 避 免难 度 过 大 、 于 宽 泛 的问 题 。问 也 过 题 过 于 简 单 , 使 学 生 产 生 思 维 惰 性 ; 于 困难 , 压 抑 孩 子 会 过 会 的 答题 兴趣 。所 以 。 题 一 定要 难 度 适 中 , 握 学 生 的最 近 发 问 把 展 区 , 学 生 跳 一 跳 能 够得 到 。 让 ( ) 量 原 则 。适量 原则 就 是 繁 简 得 当 。一 课 下 来 , 计 二 适 设 几个有代 表性的问题 , 般说来 , 人新课 , 一 导 问题 要 具 有 启 发 性 , 把 学 生 快 速 带人 情 境 ; 学 中段 的提 问 , 把 学 生 带 人 能 教 能 自主 实 践 ; 尾 提 问 能 深化 思维 或 检 测 教 学 任 务 完成 情 况 。 结 ( ) 时 原 则。 堂提 问及 时 , 握好 最 佳 的提 问时机 , 三 适 课 把 这 样 的 问题 才 能取 得 好 的效 果 。 时 提 问 的时 机一 般包 括 学 习 的 适 重点 、 点、 点 、 点 , 难 盲 疑 因势 利 导 , 发 学 生 思 维 , 疑 解 惑 。 启 答 三 、 语 课 堂 提 问常 用 策 略 举 隅 小 ( ) 问成 为 学 生 思 维 的 助 推 器 。课 堂 提 问 是语 文教 学 一 提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贯 穿 于 课 堂 教 学 始 终 , 信 息 交 流 的重 要 它 是 手 段 , 可 以激 励 和促 进 学 生 积 极 思 维 . 深 学 生 对基 本 知识 它 加 的理 解 , 培养 良好 的思 维 品 质 。 此 , 师 必 须 根据 教 学 内容 。 因 教 特 别 是 在 新 旧 知 识 的衔 接 、 渡 、 向 、 结 处 更 要 沿 着 学 生 过 转 总 思 路 精 心 设 计 ,让 课 堂 提 问 真 正 成 为 启 迪 学 生 思 维 的 “ 推 助 器 ” 如 《 和 鹿 》 见 苏教 版 小 语 第 六 册 ) 学 提 问 片 断 : 。 狼 ( 教 1 入 提 问 : 朋 友 们 , 你 们 的 心 目 中 , 是 一 种 怎 样 . 导 小 在 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1、什么是提问艺术?提问艺术是指发挥教师提问技能,主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
它需要老师精心准备,通过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思考和讨论,利用提问引出答案,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艺术。
2、提问艺术的重要性提问艺术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强化学生学习内容,引入学生丰富的想法。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学生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更加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提问艺术的特点提问艺术的特点有三点:一是理论性:老师提问时,既要尽量把握教学过程的思想脉络,又要考虑教学的实践意义;二是实践性:老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达到让学生真正犯错,教学才有意义;三是创新性:老师应该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提问方式,独创性地增加一些别出心裁的问题,体现教师在提问艺术上的创新精神。
4、提问艺术的方法提问艺术可以分为几个方面:(1)定向提问法:老师准确根据教学设计或课文内容,定向提出较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想找出究竟是什么。
(2)探究式提问法:老师结合课文内容或实际材料,探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过程,让学生自由思考,展开讨论,从而探究情景突发时的不同变化。
(3)评价性提问法:老师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提出对某个概念或观点的判断、分析,引导学生检验自己认识的正确性,从而系统梳理课文内容并避免把错当对。
(4)拓展性提问法:老师提出反问方式的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扩大学习内容,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综上所述,提问艺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案,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果以及检验学生答案的正确性。
老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运用定向提问、探究式提问、评价性提问和拓展性提问等方法,才能让课堂效果大大提升,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六种方式
⼩学语⽂课堂提问的六种⽅式2019-09-27⽬前,⼩学语⽂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能促进学⽣思维和⾔语能⼒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对话的质量和效率。
如何提⾼课堂提问效果呢?近⼏年笔者做了以下尝试:⼀抓“⽂眼”,围绕⽂题设计提问⽂眼虽⼩,却是⽂章的精华,是作者构思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根据⽂章的题⽬提问,能达到以“问”促“思”的⽬的。
教学时,教师可从“⽂眼”⼊⼿提出问题,如课⽂写“谁”(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层层深⼊挖掘。
⽐如:看到课题《掌声》,教师可问:这是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他掌声?这掌声代表了什么?问题不多,却能紧扣“⽂眼”。
回答这些题⽬学⽣必须带着问题认真读书,从字⾥⾏间受到启发,⾃⼰动脑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问题好⽐是⽂章的“窗⼝”,通过这个“窗⼝”可以窥视全⽂的主要内容。
在此过程中,抓住“⽂眼”,问在关键,课堂效率就会⼤⼤地提⾼。
⼆扣“中⼼”,围绕中⼼设计提问中⼼其实就是⼀篇⽂章的中⼼思想,学⽣明⽩了⽂章的中⼼思想,也就读懂了⽂章。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扣课⽂的中⼼设计提问。
如教学《北⼤荒的秋天》⼀⽂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北⼤荒的秋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作者的哪些词句的描写中看出北⼤荒秋天的美?”“你从作者的描写中看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学⽣可以感受北⼤荒秋天的美,激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理脉络,围绕思路设计提问⽂章的思路是作者写作的线索。
新课标提出语⽂阅读教学是学⽣、教师、教科书编者、⽂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找准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章,才能把⽂章理解得透彻。
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能理清⽂章的脉络,学⽣就能顺利把握重点并理解⽂章。
四解“疑难”,围绕难点设计疑问重点词句是理解⽂章内容的突破⼝、⾦钥匙,教师若能抓住⽂章的重点词句,设计合适的问题,⼀定能引导学⽣有效地把握⽂本内容,使教学的重难点得到突破。
小学语文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逐步展开。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小学语文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一)课堂提问重精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
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
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二)课堂提问重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在点子上,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提问艺术:
1 抓住题眼设置疑问激活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从文题题眼人手,有意设置疑问,从而激活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兴趣。
当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水到渠成。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示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能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时应该重点叙述的部分。
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和文章的核心。
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教者一出示课题后即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治”字设置疑问: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
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抓住题眼发问,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2利用矛盾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精读课文的注意力
课堂的提问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
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如果不设置疑问,学生便会束手无策,因读不懂,而分散精读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注意力。
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写道:“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那催人奋进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旋律由音符构成,音符是作曲家用笔写成,肖邦的一腔热血怎么会化成音符?在看似矛盾不可能的地方发问,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吸引学生精读课文,寻找答案。
答案就在下文:“肖邦日夜思念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这种问法不仅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3 变换角度设置疑问拓展学生理解课文的空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
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
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又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只要你分别站在蔺相如、廉颇的角度上提出问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章中两个重要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延展提问的角度,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如学习了《落花生》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花生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你要是能站在实际运用的角度上就能引导学生体会它耐人寻味的哲理。
从不同的角度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纵横发展。
总之,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把握有效的提问策略,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提问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