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说明书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教案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教案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2.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3. 掌握水资源保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4. 培养良好的水资源利用意识;5.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行动的动力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危机;3.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4. 水资源保护的原则和措施;5. 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行动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考,启发学生对水资源保护问题的重视。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图表和数据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全球和国内水资源的现状。
3. 讨论与互动(20分钟)- 分小组进行讨论,就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激发学生探究水资源保护方案的兴趣。
-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观察和总结,了解当地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 知识归纳(10分钟)结合学生小组活动的报告,总结水资源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强化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和认知。
5. 拓展与实践(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具体行动方案,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行动。
四、教学评价1. 结合本节课研究的知识,设计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针对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和个人行动方案,进行评价,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五、教学资源1. PPT幻灯片;2. 数据图表资料;3. 小组调查记录表;4. 小组活动总结汇报表格。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得到提高,掌握了水资源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良好的水资源利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2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水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水资源如地下水,海水等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开发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一些资料数据知道我国及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2、能正确知道如何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组织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等,写一篇观后感。
4、结合当地实际,采用适当的形式,适合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人类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的问题。
2、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如何?新课讲解:一、人类面临的“水荒”1、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
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生活、生产、环境生态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某些国家因争夺水资源纠纷甚至引发战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加剧水危机。
2、世界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有哪些?非洲大陆上为什么缺水?3、世界淡水资源缺乏区,大都在气候干旱,降水少的地方,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又怎样呢?东南部地区的淡水资源比较丰富,西北部地区淡水资源比较贫乏。
二、水体污染1、知道什么是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化生态环境的现象。
2、水体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自然污染,即由于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二是人为的污染,即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还有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2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2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掌握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技术。
3. 了解一些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掌握对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水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2.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和技术4. 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及对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通过图片、地图等多种媒介展现水资源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通过图表和视频,了解水资源分为地下水、地表水、雨水、海水等类型,以及各类型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第三课时: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PPT、视频等展现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如浪费、过度开采、污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迫切性。
第四课时: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参观等手段,学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的方法和使用的技术,如节水、防污染、以及现代污水处理技术等。
第五课时: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及对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通过现场实践操作、实验等方式,掌握实用的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如智能化水资源监控及在线管理系统等。
2.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结合现场实践操作,打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的考核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个人报告及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掌握的水资源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调查问卷、课程反馈及教师自我评估等方式,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并对教学改进提出建议。
五、学习体会本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将理论、现实案例、技术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次系列课程里全面了解了水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入理解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方法和技术,增强了保护 water 资源意识的同时,还有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
l李松亚 水资源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题目:保定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系别: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肖晓存河南城建学院20 年月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生存环境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建设社会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课程设计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设计实习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学生能更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使以前学过的东西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工具书的应用方法。
通过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对水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利用,水资源量的计算评价,地表水及地下取水工程,节水理论与再生水回用等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本次对一个取水头部的课程设计,我又对整个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书中的知识点又过了一遍,对那些原来感到茫然的知识又有了清晰地认识,对那些原来自己不知道的内容,也有了了解,使自身较为全面,系统地获取水资源取水的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了取水知识。
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并且是第一次进行课程设计,难免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老师能予以纠正,以促进我今后的学习。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is the soci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basis.Curriculum design is th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through the design practice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so that student s can be more skilled in the use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to link theory to practice, so that the previously learned more figurative and vivid! On the knowledge to be applied and systematic training,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sign, draw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using the design manual and standard of basic skills on initial training;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grasp by designing surface water intake of the basic calculation method; master tool application method.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semester learning, o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evaluation, surface water and underground water engineering, water saving theory and the reuse of reclaimed water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By the time of a water head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I on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book knowledge over, for those who originally confused knowledge ha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he does not know the content, also have understanding, make oneself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access to water resources for water relatedknowledg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better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water.Due to their limited capacity and was the first to design the curriculum, inevitably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problems, hope that the teacher can be corrected, to promote my future study.目录1 绪论 (1)1.1 设计目的 (5)1.2 设计任务 (5)1.3 设计时间 (5)2 计算说明 (5)2.1 基本资料 (5)2.2构筑物类型确定 (6)2.3 构筑物设计 (6)3 结论 (15)参考文献 (16)1 绪论1.1 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
水资源与利用课程设计
水资源与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的能力;2. 提高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践活动的能力;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水资源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情感;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旨在通过学习水资源与利用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培养其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水资源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讲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影响,以教材中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地图、案例进行分析。
- 河流、湖泊、地下水的分布与特点- 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介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引用教材相关内容,探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现状与问题- 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与措施3.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阐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结合教材内容,探讨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 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 水资源合理配置、跨区域水资源调配4.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讲解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教材相关章节为例,分析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说明书要点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时间 (1)第二章计算说明 (2)2.1 基本资料 (2)2.1.1 河流自然条件 (2)2.1.2 地区气象资料 (2)2.1.3 工程要求 (2)2.2 构筑物类型确定 (3)2.2.1 取水构筑物分类及确定 (3)2.2.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3)2.3 构筑物设计 (5)2.3.1 取水头部设计 (5)2.3.2 进水管设计 (7)2.3.3 集水井设计 (8)第三章结论 (13)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1.1 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
2、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
3、掌握工具书的应用方法。
1.2 设计任务南阳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1.3 设计时间2013年1月3日——2013年1月6日第二章计算说明2.1 基本资料2.1.1 河流自然条件1、河流水位:最高水位为 35.35 m, (频率P=1%);最低水位为 20.45 m (保证率P=97%)。
2、河流的流量:最大流量为 26500 m3/s;最小流量为 335 m3/s。
3、河流的流速:最大流速为 2.45 m/s;最小流速为 0.5 m/s4、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最大含砂量 0.45 kg/ m3;最小含砂量 0.0013 kg/ m3。
有一定数量的水草和青苔,无冰絮。
5、河流主流及河床情况河流近岸坡度较缓,主流离岸 75 m,主流最小水深 3.9 m。
岸边土质较好,有一定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2.1.2 地区气象资料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39℃,最大冰冻深度15㎝。
2.1.3 工程要求净水处理厂供水量为 3.85 万m3/d,供生活饮用和生产需要。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学设计 (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学设计
前言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然而,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因此,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提出了一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教学设计,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3. 了解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面的内容; 4. 了解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5. 学会提高自身节水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全球水资源现状和问题
1.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供需状况
2.全球水资源的污染和治理现状
3.全球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二部分:水资源的意义和作用
1.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水资源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作用
第三部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恰当的水资源利用
1。
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复习和巩固《水资源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水资源评价、供需预测等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计算灌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地下水可供水量(Cs/Cv=1~2)。
2、计算灌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总需水量。
采用定额法计算。
3、逐月调节计算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可供水量、渠首弃水量。
要求列出调节计算模拟公式(水库平衡方程、灌区供需水平衡方程、工程约束条件等)。
调节计算原则:地下水首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有余水时可用于农业灌溉,若地下水不能满足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优先利用地表水蓄水。
渠首水库蒸发及渗漏损失可忽略不计。
4、按月进行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供需平衡分析。
5、根据供需平衡分析及缺水、渠首水库弃水等,提出进一步解决灌区缺水的对策。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时间安排1、设计方式:根据给定的资料和参数条件,各人独立进行设计(所有学生的基本资料相同,但计算区和来水保证率不同)。
按学号分任务。
计算区(A市、B市、C市、D市)灌区(A灌区、B灌区、C灌区、D灌区)来水保证率(50%、75%、90%、95%)2、时间安排:(1)布置设计任务与熟悉资料(0.5天);(2)分析计算(3.5天);(3)编写说明书(1天)。
四、课程设计要求按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有详细的计算公式和表格。
并完成附表1~附表3的计算。
五、基础资料某市某自流引水灌区,灌区基本情况见表1。
该市1968~2000年降雨量资料见表2。
渠首有一年调节水库A,总库容510万m3,有效库容370万m3,渠首引水能力50m3/s。
根据40年渠首实测水文系列频率分析,各保证率代表年的逐日来水量见表3。
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按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各灌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见表1。
已知现状年(2010年)、近期预测水平年(2020年)、远期预测水平年(2030年)各月农田灌溉需水量(表4)。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学设计导引: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如今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因此教育孩子们正确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水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行动,保护水资源。
一、揭示水资源的重要性1. 观看水资源相关的视频素材(视频素材需要老师提前准备),介绍水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视频应包括水的循环过程、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多种用途以及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影响。
2. 展示图片素材,比较干旱地区和水资源丰富地区的生活条件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通过幻灯片展示,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水从自然界到人类生活中的转化过程。
同时,介绍水的用途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
2.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探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水资源。
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一种水资源节约措施,并讨论该措施的实施难度和效果。
3. 小组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就各自选择的措施进行分享,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三、水资源的保护措施1.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保护措施,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并详细了解该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2. 小组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社会角色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行动。
例如,有农民、工程师、政府官员、环保组织成员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各自模拟的场景和行动。
全班共同评估不同角色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环保行动的实施1. 学生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包括在家里、学校和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
他们可以选择描绘和书写的方式记录个人环保行动计划。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展示他们的计划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3. 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如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等,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水资源的保护中。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说明书要点
目录第一章绪论 (1)
1.1 设计目的 (1)
1.2 设计任务 (1)
1.3 设计时间 (1)
第二章计算说明 (2)
2.1 基本资料 (2)
2.1.1 河流自然条件 (2)
2.1.2 地区气象资料 (2)
2.1.3 工程要求 (2)
2.2 构筑物类型确定 (3)
2.2.1 取水构筑物分类及确定 (3)
2.2.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3)
2.3 构筑物设计 (5)
2.3.1 取水头部设计 (5)
2.3.2 进水管设计 (7)
2.3.3 集水井设计 (8)
第三章结论 (13)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 设计目的
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
2、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
3、掌握工具书的应用方法。
1.2 设计任务
南阳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1.3 设计时间
2013年1月3日——2013年1月6日
1。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设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04)(一)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 (05)1.1 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05)1.2 自然条件资料 (05)第二章设计水量 (06)2.1 各项用水量 (06)2.2 最高日用水量 (06)2.3 设计水量 (06)第三章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 (06)第一节给水水源3.1.1取水规模确定 (06)3.1.2地区水源选择情况及水源选择 (06)3.1.3取水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06)3.1.4水源地位置 (07)第二节取水构筑物3.2.1设计原则及设计特点 (07)3.2.2取水构筑物型式 (07)3.2.3取水头部选择 (07)3.2.4进水间的设计 (07)第四章取水泵站的设计 (08)4.1 泵的选择 (08)4.2 泵房布置 (08)4.3 主要设备选择 (08)(二)设计计算书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 (08)1.1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08)1.2 设计水量计算 (09)第二章设计水量 (09)2.1 取水头部设计 (09)2.2 进水间设计 (10)2.3 进水孔设计 (11)第三章取水泵站计算 (11)3.1水泵的选则 (12)3.2泵房布置 (13)3.3泵房标高设计 (14)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设计要求通过课题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给水工程中取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学会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对取水工程进行设计。
要求学生对取水工程的设计思想,从取水点布置、取水构筑物选择、操作联系、生产管理以及物料运输等各方面考虑,进行合理的布置设计。
掌握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绘制工程图纸。
设计内容1、水源选择2、取水方案及位置的确定3、取水构筑物形式和设备设计计算并绘图。
设计资料(一)水源和水质1、地下水:该县基本无合适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2、地表水该县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全市平均年降水深1568毫米,平均年降水总量748530万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730mm,平均年径流总量355300万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题目:江西省某县给水厂取水工程设计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班级:给排水121学号:6002212040学生姓名:王江起讫日期:指导教师:欧阳二明职称:副教授学院审核(签名):审核日期:说明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题目:江西省某县给水厂取水工程设计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起讫日期:指导教师:欧阳二明职称:副教授学院审核(签名):审核日期:(一)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1、设计依据:①城市建设规划近期规划人口12.5万人,自来水普及率95%;工业产值10亿元/年,万元产值耗水量120立方米/万元,日变化系数1.15;城市道路面积100公顷,绿地面积120公顷。
远期规划人口16万人,普及率100%;工业产值24.5亿元/年,万元产值耗水量110立方米/万元,日变化系数1.10;城市道路面积180公顷,绿地面积160公顷。
未预见水量按其他用水量10%计算,漏水量按其他用水量11%计算。
②参考资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水资源及给水处理》《泵站设计规范》《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1-给水工程》《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其它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定二、自然条件资料(一)水源和水质1、地下水:该县基本无合适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2、地表水该县属江西省,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全市平均年降水深1568毫米,平均年降水总量748530万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730mm,平均年径流总量355300万立方米。
人均年占有地表水量约5000立方米,修河是发源于上游黄龙山。
修河在该县境内总流域面积3586平方公里,约占本市总面积的81%。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指导书题目:X 市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026413XXX指导老师:肖晓存完成时间:2015年月日温馨提示(装订顺序):1封面(不带页眉页脚);2.前言(中、英文,不带页眉页脚,不带页码);3.目录(三级标题);4.正文1. 绪论 (1)1.1设计任务 (1)1.2 设计基础资料 (4)1.3 设计成果及要求 (5)1.4 成绩评定办法及标准 (5)2.计算说明 (8)2.1 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 (8)2.2 取水头部形式的选择 (8)2.3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8)2.4 集水间设计计算 (10)2.4.1 格网计算 (10)2.4.2 集水间平面尺寸 (11)2.4.3 集水间平面尺寸计算 (11)2.4.4 集水间标高计算 (12)2.4.5 格网起吊设备 (12)3. 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注意目录之间行间距, 注意正文的字体大小及排版1.1设计任务X市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1.2 设计基础资料(一)河流自然条件1、河流水位:最高水位为(30-40) m,[计算集水间的标高](频率P=1%);最低水位为(20-25) m[计算箱体处的最低或最小水深。
计算箱体处最低水位时的水深,即定位箱体深入河内的长度,也即确定自流管长度,或定箱体到岸边的距离。
] (保证率P=97%)。
2、河流的流量:最大流量为(26000-40000) m3/s;最小流量[计算取水量的限值,设计取0.5)倍]为(300-600) m3/s。
水量要小于最小流量的(0.15~3、河流的流速:最大流速为(2-6) m/s;最小流速为(0.3-1.0) m/s4、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最大含砂量(0.3-1.0) kg/ m3;最小含砂量(0.001-0.004) kg/ m3。
[看水质浊度用的.其含砂量为10~100kg/m3时,为高浊度水] 有一定数量的水草和青苔,无冰絮。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 掌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增强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现状。
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原则。
4.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5.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措施。
三、教学活动安排1. 课堂讲授(40%)- 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 分析当前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概述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原则和方法。
- 解析水资源管理与政策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2. 小组讨论(30%)-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形成报告。
3. 视频展示与分析(20%)- 搜集相关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例和案例视频。
-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4. 实践活动(10%)-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设施或项目。
-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笔记和讨论报告(30%)2. 视频分析报告(20%)3. 实地考察报告(30%)4. 期末考试(20%)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2. 视频资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分析视频3. 实地考察场所:当地的水库、水厂、水资源保护区等六、注意事项1.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问题。
3. 尽量提供实际案例和数据,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学设计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3.掌握一些水资源的利用方法;4.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2.水资源的利用;3.水资源的保护。
三、教学重点1.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2.掌握一些水资源的利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互动式教学;3.实践活动。
六、教学用具及设备1.电视与音响设备;2.演示用品:PPT、图片、视频;3.实践用具:空瓶子、水桶、水管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2. 学习(30分钟)2.1 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通过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资源,从而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2 水资源的利用(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水资源的利用方法,如:储水、运输、发电、灌溉、水利工程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些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方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如何利用雨水等。
2.3 水资源的保护(10分钟)介绍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少开发、多节约,治理水体污染等。
并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从而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
3. 实践(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利用空瓶子、水桶、水管等实践工具设计一个小型滴灌系统,从而在实践中感受到落实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自我检测,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八、课后作业1.课后读一些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相关的文章,并撰写读后感;2.尝试通过水流量计等工具,测试家庭用水的日均消耗量,并提出合理的用水建议;3.查阅一些关于家庭节水的方法和措施,并分享给家人或同学。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说课稿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情况以及保护措施。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资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严峻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念和环保意识。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数据和实例,展示了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供需矛盾。
接着,阐述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最后,重点强调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教材内容条理清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球上的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较为关注,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知道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2)掌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3)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图表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和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供需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时间 (1)第二章计算说明 (2)2.1 基本资料 (2)2.1.1 河流自然条件 (2)2.1.2 地区气象资料 (2)2.1.3 工程要求 (2)2.2 构筑物类型确定 (3)2.2.1 取水构筑物分类及确定 (3)2.2.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3)2.3 构筑物设计 (5)2.3.1 取水头部设计 (5)2.3.2 进水管设计 (7)2.3.3 集水井设计 (8)第三章结论 (13)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1.1 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
2、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
3、掌握工具书的应用方法。
1.2 设计任务南阳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1.3 设计时间2013年1月3日——2013年1月6日第二章计算说明2.1 基本资料2.1.1 河流自然条件1、河流水位:最高水位为 35.35 m, (频率P=1%);最低水位为 20.45 m (保证率P=97%)。
2、河流的流量:最大流量为 26500 m3/s;最小流量为 335 m3/s。
3、河流的流速:最大流速为 2.45 m/s;最小流速为 0.5 m/s4、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最大含砂量 0.45 kg/ m3;最小含砂量 0.0013 kg/ m3。
有一定数量的水草和青苔,无冰絮。
5、河流主流及河床情况河流近岸坡度较缓,主流离岸 75 m,主流最小水深 3.9 m。
岸边土质较好,有一定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2.1.2 地区气象资料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39℃,最大冰冻深度15㎝。
2.1.3 工程要求净水处理厂供水量为 3.85 万m3/d,供生活饮用和生产需要。
2.2 构筑物类型确定2.2.1 取水构筑物分类及确定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可以将取水构筑物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和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包括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底坝和低栅式。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包括浮船式、缆车式和潜水泵直接取水。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各种取水量和各种地表水源。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具有取水可靠,维护管理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投资较大,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设计时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土建工程一般按远期设计,一次建成;水泵机组设备可分期安装。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水源水位变幅大,且中小取水量的情况,多用于江河、水库和湖泊取水。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具有投资小、施工期短、见效快、水下工程量小、对水源水位变化适应性强、便于分期建设等优点,但维护管理复杂,易受水流、风浪、航运的影响,取水可靠性差。
根据本设计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结合河床地形、河床冲淤、水位变幅、冰冻和航运等情况以及施工条件,确定本设计取水构筑物类型为固定式。
2.2.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形式分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和斗槽式取水构筑物。
建于河流的一岸,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的构筑物,称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由集水井和泵房两部分组成。
它适用于江河岸边较陡,但地质条件好且河床河岸稳定;主流近岸且岸边有足够的水深,水位变幅不大且能保证枯水位时安全取水;水质较好且便于施工的河段。
利用伸入江河中心的进水管和固定在河床上的取水头部取水的构筑物,称为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与岸边式基本相同,取水构筑物由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间和泵房等部分组成。
河水经取水头部的进水孔流入,沿进水管流至集水间,然后由泵抽走。
集水间与泵房可以合建,也可以分建。
当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心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适宜采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斗槽式取水构筑物是在取水口附近设置堤坝,形成斗槽进水,由进水斗槽和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组成。
斗槽式取水构筑物要求岸边地质稳定,河水主流近岸,并应设在河流凹岸处。
斗槽式取水构筑物施工量大,造价高,槽内排泥困难,一般采用不多。
本设计中,由于河流水位变化较大且主流离岸较远,近岸坡度较缓,故考虑采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按照进水管形式的不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自流管取水、虹吸管取水、水泵直接吸水和桥墩式取水等类型:自流管取水是在重力作用下,从取水头部流入集水井,经格网后进入水泵吸水间,然后水泵抽走。
此种形式的特点为:集水井设于河岸,可不受水流冲击和冰凌碰击,也可不影响河床水流;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自流,工作较可靠;在非洪水期,利用自流管取得河心较好的水而在洪水期利用集水间壁上的进水孔或设置的高位自流管取得上层水质较好的水;冬季保温、防冻条件比岸边式好。
但取水头部伸入河床,检修和清洗不变;敷设自流管时,开挖土石方量较大;洪水期河底易发生淤积、河水主流游荡不定,从而影响取水。
使用于河床较稳定,河岸平坦,主流距离河岸较远;河岸水深较浅且岸边水质较差;自流管埋深不大或者在河岸可以开挖隧道以敷设自流管等情况。
虹吸管式取水是河水从取水头部靠虹吸作用流至集水井中,然后由水泵抽走。
此种形式的特点是:利用虹吸高度,可减少管道埋深,减少水下施工的施工量和自流管的大量开挖,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但虹吸管对管材及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运行管理要求严格,并需保证严密不漏气;需要装置真空设备;虹吸管管路相对较长,容积也大,真空引水水泵起动时间较长,工作可靠性不如自流管。
适用于河水水位变幅较大,河滩宽阔,河岸较高,自流管埋深较深;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而水位较低;管道需要穿越防洪堤等情况。
直接吸水式取水是不设集水间,水泵吸水管直接伸入河中取水,此种形式的特点是:不设集水间,利用水泵吸高,可以减少水泵房埋深,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
但要求施工质量较高,不允许吸水管漏气;在河流泥沙颗粒较大,易受堵塞且对水泵叶轮磨损较快。
适用于河水水质较好,水中漂浮杂质少,水位变幅不大,取水量小,吸水管不长且不需设网格的中小型水泵房使用。
桥墩式取水是整个取水构筑物设在水中,在进水间的壁上设置进水孔,其特点是:取水构筑物设在河心,集水井与泵房合建,河水通过井壁上的进水孔流入集水井;无进水管,免除进水管淤塞的担忧;需建与岸边联系的引桥。
但由于取水构筑物建在江内,缩小了水流过水断面,容易造成附近河床冲刷;基础埋深较大,施工较复杂,造价昂贵,管理不便,影响航运,非特殊情况一般不采用。
本设计中由于主流离岸较远,河岸水深较浅,故考虑采用自流管式取水。
综上所述,本设计的取水构筑物形式采用固定式河床式。
河心处为箱式取水头部,经自流管流入集水井,在经格栅、格网截留杂质后,用离心泵送出。
2.3 构筑物设计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由集水井(岸边式和河床式)、取水头部(河床式)、进水管(河床式)、取水泵站(岸边式和河床式)等部分组成。
2.3.1 取水头部设计取水头部是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组成部分之一,设计的一般要求是:1)取水头部应设在稳定河床的主流深槽处,有足够的取水深度;2)取水头部的设计对取水水质及河道水流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选择合理的外形和较小的体积,以避免对周围水流产生大的破坏和扰动,同时防止取水头部受冲刷,甚至被冲走;3)任何形式的取水头部均不同程度地使河道水流发生变化,引起局部冲刷,因此应在可能的冲刷范围内抛石加固,并将取水头部的基础埋在冲刷深度以下;4)取水头部至少应分成两格,或分设两个取水头部,以便清洗和检修。
在漂浮物或泥沙多的河流中,相邻的取水头部应有较大的间距,一般沿水流方向的间距应不小于取水头部最大尺寸的3倍;5)取水头部应防止冰块堵塞和冲击,并防止船只、木筏碰撞。
取水头部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喇叭口、蘑菇形、鱼形罩、箱式、桥墩式等。
由于取水地点水深较浅含沙量少,有一定的水草和青苔,所以选取箱式取水头部。
α角取90°侧面进水。
头部迎水面作成尖角形用钢筋混凝土分两节预制,吊装下沉后,水下拼装。
头部周围抛石,防止河床冲刷。
取水头部构造尺寸最小淹没深:h/=1.25m,与河流通航船只吃水深度有关;进水口下缘距河底:h//=1.55m,为避免泥沙流入取水头部;进水箱体埋深:h///=1.4m,与该处河流冲涮程度有关;箱体处最低水位水深不得小于3.8米;取水头部设计图详见图2-1:取水头部平面图和图2-2:取水头部剖面图;图2-1:取水头部平面图图2-2:取水头部剖面图 2.3.2 进水管设计选择自流管,集水井位于河岸,可不受水流冲击和冰棱碰击,也可不影响河床水流;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自流,工作可靠;冬季保温、防冻比较好。
自流管设计为两条,每条设计流量为:q 自=Q/2=0.468/2=0.234m 3/s初选自流管流速:v /=0.8m/s初步计算直径为:0.61m 0.83.140.2344v 4q D =⨯⨯==’自π 选D=0.6m 自流管实际流速为:0.828m/s 0.63.140.2344D 4q v 22=⨯⨯==π自自 自流管损失按h w =h f +h j 计算,其中:H f =i ×L=0.00119×75=0.089m∑=2gv h 2j ζ 各局部阻力系数为:喇叭口1ξ=0.1.焊接弯头2ξ=1.01,蝶阀3ξ=0.2,4ξ=1.0,局部阻力损失为:h j =∑gv 22ξ=(0.1+1.01+0.2+1.0)×0.03581.920.8282=⨯m 则管道总损失为:h w =h f +h j =0.089+0.035=0.124m考虑日后淤积等原因造成阻力增大,为避免因此造成流量降低,管道总损失采用0.20m 。
当一根自流管故障时,另一根应能通过设计流量的70%,即:Q ’=0.7Q=0.7×0.468=0.3276m 3/s此时管中流速为: 1.16m/s 0.63.140.32764D 4Q v 22a =⨯⨯==π故障时产生的损失为h w ’=h f ’+h j ’h f ’=i ×L=0.00224×75=0.168mh j ’=∑g2v 2a ξ=(0.1+1.01+0.2+1.0)×0.069m 81.9216.12=⨯ h w =h f ’+h j ’=0.168+0.069=0.237m考虑阻力增加因素,采用h w ’=0.35m2.3.3 集水井设计集水井一般由进水间、格网和吸水间三部分组成,进水间和吸水间用纵向隔墙分开,在分隔墙上可以设置平板格网。
集水井顶部设操作平台,安装格栅、格网、闸门等设备的起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