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试验讲义(ppt 27页)
合集下载
无菌检查法培训PPT课件
![无菌检查法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c9b2a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8.png)
无 菌 检 查 法
表 1 批出厂产品最少检验数量
无 菌 检 查 法
1
无 菌 检 查 法
2
表 2. 液体制剂最少检验量及上市抽验样品的最少检验数量
1
无 菌 检 查 法
2
表3. 固体制剂最少检验量及上市抽检样品的最少检验数
无 菌 检 查 法
五、实验材料的准备
培养基及稀释液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无 菌 检 查 法
无 菌 检 查 法
实验设备 过滤装置(无油真空泵、滤杯、滤头、滤瓶、微孔滤膜、夹子) 电子天平 压力蒸汽灭菌器 电热鼓风干燥箱 恒温培养箱 集菌仪
无 菌 检 查 法
5、供试品的准备
操作前,用适宜的消毒液对供试品容器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如果供试品容器内有一定的真空度,可用适宜的无菌器材(如带有除菌过滤器的针头)向容器内导入无菌空气,再按无菌操作起开容器取出内容物。
无 菌 检 查 法
以上材料可以采用干热灭菌(只限于剪刀、镊子,灭菌时将剪刀和镊子装入专用灭菌器具内)或湿热灭菌。干热灭菌为160℃ 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
无 菌 检 查 法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 5 支(瓶),培养 14 天,应无菌生长。
无 菌 检 查 法
202X
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查法培训
01.
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检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表 1 批出厂产品最少检验数量
无 菌 检 查 法
1
无 菌 检 查 法
2
表 2. 液体制剂最少检验量及上市抽验样品的最少检验数量
1
无 菌 检 查 法
2
表3. 固体制剂最少检验量及上市抽检样品的最少检验数
无 菌 检 查 法
五、实验材料的准备
培养基及稀释液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无 菌 检 查 法
无 菌 检 查 法
实验设备 过滤装置(无油真空泵、滤杯、滤头、滤瓶、微孔滤膜、夹子) 电子天平 压力蒸汽灭菌器 电热鼓风干燥箱 恒温培养箱 集菌仪
无 菌 检 查 法
5、供试品的准备
操作前,用适宜的消毒液对供试品容器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如果供试品容器内有一定的真空度,可用适宜的无菌器材(如带有除菌过滤器的针头)向容器内导入无菌空气,再按无菌操作起开容器取出内容物。
无 菌 检 查 法
以上材料可以采用干热灭菌(只限于剪刀、镊子,灭菌时将剪刀和镊子装入专用灭菌器具内)或湿热灭菌。干热灭菌为160℃ 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
无 菌 检 查 法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 5 支(瓶),培养 14 天,应无菌生长。
无 菌 检 查 法
202X
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查法培训
01.
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检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无菌检查法PPT
![无菌检查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c208cd7f1922791688e8eb.png)
无菌检测过程
无菌检测过程
• 结果判断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否则,试验无效。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 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 一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除非能充分证明试 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供试品所含。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 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不符合无菌检查 法的要求。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使用的 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重试时,重新取同量供试品,依法检查, 若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
6.革兰氏---染色
• •
• •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染色1min后用水洗)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脂溶性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 细胞内。 (染色1min后用水洗) 第三步:酒精脱色,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紫色,立即水 洗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第四步:番红复染3min,增加脱色菌与背景的反差并区别于未脱色菌
染色结果
• 保持初染时深紫色的菌体,称为革兰氏染 色阳性菌(G + 菌) • 而能染红色的菌体称为革兰氏染色 阴性菌(G - 菌)。
2015 年 版 《 中国药典 》 无菌检 查法的重大修订
1 、实验环境的重大修订 2、培养基体系的重大修订 3 、一、二、三部药典附录的整合修订。(...)
无菌检查法的重大修订
细菌
真菌
霉菌:黑曲霉
4.细菌的结构
•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 质
无菌检验技术—供试品的无菌检查(药品生物检定课件)
![无菌检验技术—供试品的无菌检查(药品生物检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2cb73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3.png)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出厂产品按表1规定;上 市产品监督检验按表2、表3规定。一般情况下,供试品无菌检查若用薄膜 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若采用直接接种法,应 增加供试品无菌检查时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阳性对照用。 • 总之,检验数量力求以最少样本量准确反映总体的质量。《中国药典》 2010年版关于检验的数量与国外药典基本一致,对于生产厂的出厂产品加 大了检验量:但药检部门的监督检查的抽样量仍较少,与国外水平存在差 距。
• (4)培养及观察 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填写检查记 录表,阳性对照管培养24后应有菌生长。如加入供试品后的培养基在培养过 程中出现浑浊培养14日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 适量接种于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斜面上,继续培养,细菌培养48h,真菌培 养72h,观察是否再现浑浊成斜面上有无菌生长;或用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 ,染色,显微镜下镜检,进行判断是否有菌。 • (5)结果判定 当阳性对照管浑浊并确定有菌生长,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 时,方可据所观察到的结果判定。 •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断供试品符合规定 • 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除 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供试品所含。
• ④接种、培养 如用全封闭式过滤器,分别将10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 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加入相应的滤筒内。集菌培养器底部的排液管口拧上, 将冲洗液瓶取下换上相应的培养瓶,启动电源,将培养基泵人指定的培养器 内,关闭电源。 • 将已操作完毕的含培养基的集菌培养器移出无菌室,取其中一管作为阳性 对照,依阳性对照菌选择原则加入相应的对照菌液。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①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 要求。 • ②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 ③供试品管中生长的生物经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 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时,重新取同量供试品,依法重试,若无菌生 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 (4)培养及观察 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填写检查记 录表,阳性对照管培养24后应有菌生长。如加入供试品后的培养基在培养过 程中出现浑浊培养14日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 适量接种于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斜面上,继续培养,细菌培养48h,真菌培 养72h,观察是否再现浑浊成斜面上有无菌生长;或用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 ,染色,显微镜下镜检,进行判断是否有菌。 • (5)结果判定 当阳性对照管浑浊并确定有菌生长,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 时,方可据所观察到的结果判定。 •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断供试品符合规定 • 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除 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供试品所含。
• ④接种、培养 如用全封闭式过滤器,分别将10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 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加入相应的滤筒内。集菌培养器底部的排液管口拧上, 将冲洗液瓶取下换上相应的培养瓶,启动电源,将培养基泵人指定的培养器 内,关闭电源。 • 将已操作完毕的含培养基的集菌培养器移出无菌室,取其中一管作为阳性 对照,依阳性对照菌选择原则加入相应的对照菌液。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①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 要求。 • ②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 ③供试品管中生长的生物经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 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时,重新取同量供试品,依法重试,若无菌生 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无菌检查法PPT
![无菌检查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2bd866a98271fe910ef935.png)
培养基与试验菌
培养基种类及用途
维扬我武 克壮其猷 第5页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
稀释液和冲洗液
菌液制备中用于生孢梭菌的液体培养;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中 用于滤筒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 培养。
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 活化培养与平板计数。
无菌方法学验证
维扬我武 克壮其猷
薄膜过滤法
第19页
为降低在洁净区操作菌液风险,也可在保证滤膜 完整性的前提下,将装有培养基的滤筒移至阳性 室,然后使用注射器吸取1ml合适浓度(<100 cfu)的菌液注入供试品及阳性对照滤筒内。
阳性对照 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集菌培养器,加入等量试验菌,做为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取相同稀释液、冲洗液及同批次集菌培养器同法操作,做为阴性对照。
——中国药典第三部附录XII A 《无菌检查法》
定义与要求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一部 附录XIII B 二部 附录XI H 三部 附录XII A
标准依据、人员要求
维扬我武 克壮其猷 第3页
人员要求
无菌检查人员需要具备微生 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 术培训。
定义与要求
环境要求
维扬我武 克壮其猷 第4页
如含供试品的任意容器内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 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可采用增加冲洗量、增加培养基用量、使用灭活剂 和中和剂、更换滤膜品种等方法消除抑菌作用,并重新进行方法学验证。如使用中 和剂、灭活剂和表面活性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无菌方法学验证
图片来自网络
无菌方法学验证 薄膜过滤法-操作
无菌检查ppt课件
![无菌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da7fd043323968001c920b.png)
ISO 11737-2 2009 医疗设备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第二部分: 灭菌过程中无菌测试的定义,验证及维护
精选编辑ppt
4
三、检测环境
GB/T 14233.2-2005:无 菌室操作台或超净工作 台局部应符合洁净度100 级单向流空气区域要求。
单向流空气 、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 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 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 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隔离系统应 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 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 √
—— √
—— 精选编辑ppt
枯草 白念 白念 黑曲霉 黑曲霉
胰酪大豆胨液 体培养基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培养
30~35℃ 不得超过5天
20~25℃ 不得超过5天
16
八、验证方法——结果判断
与对照管比较,如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 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 用可以忽略不计,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 检査。
精选编辑ppt
18
十、日常无菌检查
准备间
无菌检查室
培养基、 供试品、 灭菌物 品的准
备
供试品接入培 养基
FTM+供:2管 TSB+供:1管 阴性:各1管 (FTM、TSB)
精选编辑ppt
阳性对照室
取其中一管 FTM+供,加入
1~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
菌
准备间
FTM+阴:30~35℃ TSB+阴:20~25℃
精选编辑ppt
4
三、检测环境
GB/T 14233.2-2005:无 菌室操作台或超净工作 台局部应符合洁净度100 级单向流空气区域要求。
单向流空气 、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 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 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 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隔离系统应 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 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 √
—— √
—— 精选编辑ppt
枯草 白念 白念 黑曲霉 黑曲霉
胰酪大豆胨液 体培养基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
阳性对照组
培养
30~35℃ 不得超过5天
20~25℃ 不得超过5天
16
八、验证方法——结果判断
与对照管比较,如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 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 用可以忽略不计,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 检査。
精选编辑ppt
18
十、日常无菌检查
准备间
无菌检查室
培养基、 供试品、 灭菌物 品的准
备
供试品接入培 养基
FTM+供:2管 TSB+供:1管 阴性:各1管 (FTM、TSB)
精选编辑ppt
阳性对照室
取其中一管 FTM+供,加入
1~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
菌
准备间
FTM+阴:30~35℃ TSB+阴:20~25℃
药品无菌检查ppt课件
![药品无菌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9d17adb14e852458fb57cd.png)
药品无菌检查法
• 混悬液等非澄清水溶液供试品 取规定量, 等量接种至各管培养基中
• 固体供试品 取规定量,直接等量接种至各 管培养基中,或加入适宜的溶剂溶解,或 按标签说明复溶后,取规定量等量接种至 各管培养基中。
• 非水溶性供试品 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及稀释 剂使其乳化再接种,或直接接种至含乳化 剂的培养基中
取流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不少于15ml)6管, 分别加入金葡、大肠、生孢各2管,其中一管 接入供试品,另一管作为对照,TSB(不少于 10ml)6管,分别加入枯草、白念、黑曲各2 管,其中一管加入供试品,另一管作为对照, 培养时间不得超过5天。
结果判断:
与对照管比较,试验组的试验菌生长良好, 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
2、直接接种
药品无菌检查法
• 薄膜过滤法 • 试验组:取每种培养基规定接种的供试品
总量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冲洗,在最后一 次冲洗液中加入小于100cfu的试验菌,过滤。 将培养基加至滤筒内。
• 对照组:另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容器, 加入等量试验菌,培养时间不得超过5天。
药品无菌检查法
• 直接接种法
药品无菌检查法
• 特点
• 无菌检验结论为一次性,药典规定为不 得复试,为什么不得复试,菌落的分布 具有不均匀性,检验过程是破坏性的, 不具有重复性。---------------对操作过程的 要求非常高。
• 过程的控制----------1、环境控制;2、操 作影响,人员、物流是否引入外源性污
过程控制
以润湿滤膜
• 油类供试品的滤膜和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 干燥
• 冲洗量一次一般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 过1000ml,以免膜上的微生物受损。总冲
无菌检查法专业医学知识宣讲课件
![无菌检查法专业医学知识宣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aecdfefd0a79563c1e72b7.png)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 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 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 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 检查同时进行。
无菌性检查 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 5 支 (瓶),置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培养 14天, 应无菌生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 条件应与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 灭活剂、中和剂等试剂,应证明有效性, 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 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培养;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 的培养。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 2~25℃、避光的 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 3周 内使用;
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 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 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 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 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 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 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 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 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 检查同时进行。
无菌性检查 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 5 支 (瓶),置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培养 14天, 应无菌生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 条件应与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 灭活剂、中和剂等试剂,应证明有效性, 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 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培养;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 的培养。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 2~25℃、避光的 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 3周 内使用;
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 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 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 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 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 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胰酪胨培养基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
与方法验证用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检验方法
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
性状允许的样品均可采用薄膜过滤,
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利于抗菌影响去除
稀释剂与
薄膜过滤冲洗液 0.1%蛋白胨水溶液; A、D、K
0.1%蛋白胨水溶液( 0.1%
• 根据上述验证试验结果可知,氯化 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不需冲洗,以金 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本方法适 合于氯化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即氯化 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法通过验证。
六、注意事项
1. 预试验 2. 稀释液与冲洗液: 作用、种类、冲洗量 3. 菌液: 保存、加入方式、加入量 4. 具有抗菌活性的供试品 5.滤膜: 选择、种类 6.对照菌: 根据供试品的特性来选择(抗生素根
的。单倍量重试)
二.方法验证试验建立及要求
验证实际是伴随着整个试验过程, 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合理 的证明,以确保在实际检验条件下,该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法的可靠性。
主要内容 怎么做: 一选方法二看性质三除
抑菌性四计菌数五定取样量
• 注意什么: 七注意
怎么做
一 选定试验方法: 可靠、稳定、简便
2005年版无菌检查法主要方面与USP、BP的比较
比较项目
ChP2005
USP29
BP2002
检验条件规定
总体10000级、局部100级
无具体规定
无具体规定
人员要求
无具体规定
正确培训和认可
细菌检查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
养基
真菌检查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大豆-胰酪胨培养基
• 供试品形状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二 看有无抑菌性:
•
间接方法: 说明书、文献、技术资料
• 直接方法: 体外抑菌试验
三 消除抑菌性的方法
• 1. 中和法——利用化学(生物)专属性 灭活 如:对氨基苯甲酸
• 2. 稀释法——降低供试品的相对浓度
• 3. 薄膜法——利用体积差异分离
各方法组合运用,效果更佳!
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 1、 材料和仪器 • 1.1 供试品 • 1.2 培养基 • 1.3 验证试验用菌种 • 1.4 仪器和滤器
2、方法与结果
2.1 菌液的制备 2.2 菌液的计数 2.3 供试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3瓶(3瓶×500ml/瓶 =1500ml),供一株试验菌用。 2.4 薄膜过滤法
3、结论
3、结论
根据上述验证试验结果可知:注射 用阿奇霉素的无菌检查至少需要0.1%的 蛋白胨水溶液1500ml(500ml/滤筒×3 个滤筒)冲洗,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 性对照菌。本方法适合于注射用阿奇霉 素的无菌检查,即注射用阿奇霉素的无 菌检查法通过验证。
(二) 液体制剂
以氯化钠注射液为例,对其无菌检查
• 四 计细菌数:
•
菌液的制备和菌液的计数。
• 五 确定取样量:见表2-1和表2-2
三.方法验证试验的操作
供试品对每一个试验菌应逐一进行 验证。菌种及菌液制备同培养基灵敏度 的检查。
1.薄膜过滤法
(1) 验证试验的方法
(2) 验证结果的判断
无抑菌作用
有抑菌作用:应采用增加冲洗量、增加冲 洗次数、增加培养基的用量、改变冲洗液的种 类、更换滤膜品种等方法,以消除供试品的抑 菌作用,并再用相应的方法重复验证试验,最 后确认所采用的无菌检查方法的可行性。
供试品装量V(ml)
单株菌的最少取样量(ml)
≤1
V ×10
1<V<5
V/2×10
5≤V<20
20
20≤ V <50
50
50≤V<100
100
50≤V<100(静脉给药) V/2×10
100≤V < 500
V/2×6
≥500
3000
表2-2 固体制剂验证试验的最少样品量
供试品装量M M<50mg 50mg≤M<300mg 300≤M<5g M≥5g
无菌检查法方法的验证试验
湖北省药品检验所
程樱
概述
同其他分析方法一样,无菌检查也 必须通过证明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和检验 条件是可靠的,来保证该检查方法的完 整性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2005年版药典的修订与完善
2005年版药典强调应充分验证供试 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005年版 药典无菌检查法中将抑细菌和抑真菌试 验改变为方法验证试验。
单株菌的最少取样量 M×10 M/2×10 1.5g 5g
五.方法验证试验的实例 (示教内容)
以注射用阿奇霉素为例,对其无菌
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1、 材料和仪器 1.1 供试品 1.2 培养基及冲洗液 1.3 验证试验用菌种 1.4 仪器和滤器
2、方法与结果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无菌检查 法(附录Ⅺ H)方法验证进行试验。 2.1 菌液的制备 2.2 菌液的计数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聚乙氧基乙醇、0.1%吐
温-80);十四烷酸异丙酯
培养条件与时间 14天(+2;3天) 不少于14天(+不少于4天) 14天(+7天)
结果判断与复试规定
一次结果为准 (设备及环境不符合要求、实验过程有可能引起污染的
因素、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分离微生物可明确归因于无菌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材料或技术错误造成
2.直接接种法
(1) 验证试验的方法 (2)验证结果的判断
无抑菌作用 有抑菌作用:可采用适当增加培养基 的体积,或使用中和剂、灭活剂,改变验 证试验的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来消除 其抑菌性,同样需要确认所采用的无菌 检查方法的可行性。
四.方法验证试验最少取样量
表2-1 液体制剂验证试验的最少取样量
主要解决措施:
1.喹诺酮类:以金属2价离子如0.1mol/LMnSO4溶 液为中和剂(形成螯合物);
2.β-内酰胺类:以β-内酰胺酶为中和剂; 3.其他抗生素:改善冲洗条件,或更换滤膜的品
种。
4.每片膜冲洗500ml以内基本都能解决问题。 5.应尽量去除药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USP29
每膜最多冲洗500ml;BP2002和JP14每膜冲洗 不大于1000ml;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所有阳性 对照菌生长为目标。
菌液的制备和菌液的计数均为验证
试验的预试验,以初步确定小于100cfu 的试验菌的稀释倍数,为验证试验的加 菌量提供参考。
Hale Waihona Puke 2.3 供试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3支(3支×0.5g/支
=1.5g),分别加入0.1%蛋白胨水溶液 约10ml使溶解,摇匀,供一株试验菌用。
2.4 薄膜过滤法 • 重复菌液的计数的步骤 • 阳性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