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合集下载

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

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Transaminase)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在人体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其中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最为重要。

ALT和AS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功能异常、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ALT活力。

ALT催化L-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转氨反应,生成L-谷氨酸和丙酮酸。

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2,4-DNPH)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PNP)。

PNP在碱性条件下呈棕色,其最大吸收峰在520nm处,通过测定520nm处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ALT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鸡肝-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 0.1mol/L丙氨酸- 0.1mol/Lα-酮戊二酸- 2,4-二硝基苯肼(2,4-DNPH)- 30%氢氧化钠溶液- 碘化钾溶液- 硫代硫酸钠溶液- 酶活力测定试剂盒2. 实验仪器:- 酶标仪- 电子天平- 移液器- 离心机- 恒温水浴箱- 试管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鸡肝剪碎,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 7.4),匀浆,离心取上清液。

2.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溶液,加入2,4-DNPH和30%氢氧化钠溶液,在520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将样品溶液、底物溶液、2,4-DNPH和3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试管,混匀,在520nm处测定吸光度。

4.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ALT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在520nm处,吸光度与丙酮酸浓度呈线性关系。

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2. 学习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法在测定转氨酶活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其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两种常见的转氨酶。

当肝细胞受损时,ALT和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这两种酶的活性升高。

因此,测定血液中ALT和AST的活性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况。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ALT的活性。

在实验中,ALT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棕红色,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可以计算出ALT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动物肝脏、血清、丙氨酸、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磷酸盐缓冲液、NaOH、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动物肝脏和血清分别置于冰浴中,制备肝匀浆和血清样品。

2. 样品处理:将肝匀浆和血清样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丙氨酸、α-酮戊二酸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匀后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反应。

3. 测定吸光度:在反应结束后,取出反应体系,加入2,4-二硝基苯肼和NaOH,混匀后立即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4. 标准曲线绘制:以丙酮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计算ALT活性: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丙酮酸浓度,再根据公式计算ALT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后,发现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样品处理:实验过程中,肝匀浆和血清样品均未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说明样品处理得当。

3. 吸光度测定:实验过程中,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读数稳定,说明仪器性能良好。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PPT课件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PPT课件
4
急性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 期、肝硬变代偿期、阻塞性黄疸、心肌梗死; 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风湿活动性心脏病及一 些对肝脏有毒害的药物如安眠药、麻醉药、锑 剂、砷剂等均可使转氨酶活性升高。 转氨酶升高原因 肝细胞受损伤,使细胞内 酶泄露,进入血液,从而引起酶活性升高。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
7
实验操作步骤
1、绘制标准曲线 取5支试管,如下表加入试剂,绘制标
准曲线
8
试剂,mL 对照 丙酮酸标准液 0
1 0.15
2
3
4
0.3
0.45 0.6
ALT底物液 0.6
0.45
0.30 0.10 0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
0.1
0.1
0.1
0.1 0.1
丙酮酸毫克 1
丙氨酸转移酶活力单位/dl=
ALT底物
0.6
0
37 ℃水浴30min (酶促反应)
2,4 -二硝基苯肼 1.0
1.0
ALT底物 0
0.6
水浴20分钟后加入再加入0.4MNaOH溶液2 mL,混匀,10
min/室温,于500nm处测量光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 ALT活力单位
10
实验操作步骤
3、结果分析计算 按照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酶活力单位数
-------------2.5
*
---0.1
*
100
加入上述试剂后,37 ℃水浴5min ,各管在加入2,4 -二硝基苯肼
溶液0.5 mL,混匀,水浴20min,再加入0.4MNaOH溶液2 mL,混匀, 于500nm处测量光吸收值。
9
实验操作步骤
2、血清ALT测定

生化实验报告血清转氨酶

生化实验报告血清转氨酶

生化实验报告血清转氨酶实验背景转氨酶(transaminase)是一类存在于细胞中的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等组织中。

转氨酶在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催化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基团转移。

转氨酶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它们的活性在体内存在着一定的平衡。

血清转氨酶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尤其是肝细胞受损程度。

因此,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检测血清中AST和ALT的活性,了解肝功能的情况。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血清样品(待检测)- Tris-HCl缓冲液(pH 7.4)- 天冬氨酸(AST底物)- 丙氨酸(ALT底物)- NADH(辅酶)- α-酮戊二酸(酶促进剂)方法1. 取一支离心管,标明为“AST底物”,加入5ml Tris-HCl缓冲液(pH 7.4);2. 加入2ml 10mM天冬氨酸溶液,并充分混合均匀,形成AST底物溶液;3. 取一支离心管,标明为“ALT底物”,加入5ml Tris-HCl缓冲液(pH 7.4);4. 加入2ml 10mM丙氨酸溶液,并充分混合均匀,形成ALT底物溶液;5. 取出待检测的血清样品,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得到血清;6. 取两个比色管,标明为“AST样品”和“ALT样品”,分别加入待检测的血清样品;7. 在AST样品管中,加入0.1ml AST底物溶液,并充分混合;8. 在ALT样品管中,加入0.1ml ALT底物溶液,并充分混合;9. 将AST样品管和ALT样品管分别放入37C水浴中孵育30分钟;10. 在AST样品管中,加入0.1ml NADH溶液,并充分混合;11. 在ALT样品管中,加入0.1ml NADH溶液,并充分混合;12. 同时开始计时,并记录每分钟NADH吸光度的变化;13. 通过计算AST和ALT的活性,得到相应的结果。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引言:转氨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可以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探究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 试剂:包括转氨酶检测试剂盒、生理盐水、麻醉剂等。

3.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小鼠经过麻醉后,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清。

3. 对照组小鼠同样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清。

4. 使用转氨酶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血清中转氨酶的活力。

5.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样本的吸光度值,并计算相应的转氨酶活力。

6.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转氨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

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讨论:转氨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组小鼠中,转氨酶的活力明显增强。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组小鼠受到了某种刺激,导致转氨酶的合成和释放增加。

转氨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等重要过程,其活力的增强可能与这些代谢通路的活跃有关。

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肝功能异常常常伴随着转氨酶活力的改变。

通过测定转氨酶活力,可以及早发现肝脏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转氨酶活力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肝毒性,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调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转氨酶活力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实验条件的控制、样本的保存和处理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十 血液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十 血液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十、血液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实验: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本实验分2个实验完成:一、制作标准曲线二、测酶活力和总结。

或就做二就可以)【目的和要求】1、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2、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原理】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能催化α-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基酸的α-酮基互换,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转氨酶的最适pH接近7.4,它的种类甚多,其中以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的活力最强。

它们催化的反应如下。

正常人血清中只含有少量转氨酶。

当发生肝炎,心肌梗死等病患时,血清中转氨酶活力常显著增加,所以在临床诊断上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有重要意义。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α-酮戊二酸后,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加碱处理后呈棕色,其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nm,因此在波长520nm处吸光度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呈线性关系,故可藉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从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可计算酶的活力。

【试剂和器材】一、试剂1.试管及试管架2.吸管3.恒温水浴4.分光光度计5、移液管6、电子天平7、研钵8、容量瓶9、冰箱二、器材1、标准丙酮酸溶液[标准丙酮酸(500μg/ml)]:准确称取纯化的丙酮酸钠62.5mg,溶于pH7.4 0.1M 的PBS中,定容到100ml。

现用现配。

2、谷丙转氨酶底物:0.90g L-丙氨酸,29.2mg α-酮戊二酸,先溶于pH7.4 0.1M 的PBS中。

然后用1M NaOH调节pH到7.4,再用pH7.4 0.1mol/L的PBS定容到100ml,贮存于冰箱中,可使用1周。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实验二(2)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转氨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的新的酮酸,这种作用被称为转氨基作用[1]。

转氨酶种类很多,体内除了赖氨酸、苏氨酸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

GPT与GO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可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指标。

GP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草酰乙酸在柠檬酸苯胺溶液中可以转变为丙酮酸与二氧化碳。

由于都有丙酮酸的生成,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而计算这两种转氨酶的活性。

本实验以动物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材料,分别测定其中的GTP的活性,以此来研究该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由于动物肝脏和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较高,易于测得,且动物或人的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因此本试验选取家兔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一种重要转氨酶——GTP的活性进行测定。

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历史沿革建立了金氏法、穆氏法及赖氏法等较成熟的基本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金氏法。

该方法对转氨酶活力的定义是:血清在37℃,pH7.4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min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运用的是比色法。

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所以通过测定溶液在520nm下的光吸收值并与标准溶液比色便可计算出丙酮酸的含量,丙酮酸的含量对应于一定的转氨酶活力单位。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新鲜家兔肝脏和血清试剂[1]:① 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乙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取甲液825ml,乙液175ml,混合,测得pH为7.4即可。

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2.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转氨酶活力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Transaminase)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

它们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尤其在肝脏、心肌等组织中活性较高。

转氨酶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

谷丙转氨酶催化丙氨酸(Ala)与酮戊二酸(α-KG)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生成丙酮酸(Pyruvate)和谷氨酸(Glu)。

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2,4-DNPH)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2,4-DNP-Pyruvate),加碱处理后呈棕色,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计算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血清样本、底物溶液、2,4-二硝基苯肼溶液、氢氧化钠溶液、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血清样本、底物溶液、2,4-二硝基苯肼溶液、氢氧化钠溶液、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标准曲线绘制:以不同浓度的丙酮酸为标准品,按实验步骤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3. 样本测定:将血清样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测定,计算酶的活力。

五、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a. 取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品,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b. 加碱处理后,于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c. 以丙酮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本测定:a. 取一定量的血清样本,加入底物溶液,混匀;b. 于37℃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c. 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d. 加碱处理后,于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e.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酶的活力。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原理】酶的活性即酶的催化效能,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的高低代表酶的含量的多少,故酶活性的测定也即相当于酶含量的测定。

酶的活性通常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最适温度、最适的pH、必要的激动剂等),一定的时间内,测定该酶所催化的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来确定的。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及血清谷草转氨酸(SGOT)分别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催化它们进行如下反应:在SGOT催化下所生成的草酰乙酸又可在β脱羧酶和枸橼酸苯胺作用下脱羧,生成丙酮酸,而丙酮酸则可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棕色,在520nm比色时,α-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之光吸收远丙酮酸二硝基苯腙为低。

在反应后,α-酮戊二酸减少而丙酮酸增加,故520nm处光密度增加之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之克分子比例成线性关系。

一般临床上用以测定SGPT及SGOT活性的方法有改良的穆氏法、金氏法及赖氏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上述原理而设计的,操作也基本相同,只是这些实验的某些条件、活性单位的规定和计算有所差异。

改良的穆氏法(Mohun)规定血清在37(pH7.4)的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分钟后,每生成2.5μg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金氏法(King)则规定在同上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分钟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赖氏法(Reitman)本身并未对转氨酶活性单位提出规定,他是用卡门氏法(Karman)来定单位的。

卡门氏法是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用1毫升血清,反应溶液总量为3毫升,在340nm波长下,用内径为1.0cm的比色皿,25℃ 1分钟内所产生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使NADH变成NAD+,而引起光密度下降0.001为1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而赖氏法则是用卡门氏法所测出的单位数相当于赖氏法所产生的丙酮酸量的相关系数,套用卡门氏单位而来。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改原赖氏法的反应温度(40℃改为37℃)和底物浓度(改为低 浓度)的改良赖氏法,对卡门氏单位的科学套用,使比色 法一些缺陷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克服,使其结果与速率法较 为一致,能较好反映酶的真实活性。
由于赖氏法设计的底物浓度,如a-酮戊二酸不足,反应速度 只能达到最大速度的65%;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的用量只 及反应液中酮酸浓度的一半;保温30min的酶促反应后, 新生成的丙酮酸和未用完的a-酮戊二酸存在着无法人为控 制的竞争显色的几率问题,如此等等,使赖氏法的重现性 较差,在测量精度上仍与连续监测法相差甚大。
丙转氨酶altalt在在3737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加成反应生成丙酮酸加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中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中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alt系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 pH7.4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 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 加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
中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 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低成正比关
4) 转氨酶只能作用于α -L-氨基酸(L-天冬氨酸,L-丙氨酸),对 D-氨基酸无催 化作用。实验室多用α -DL 氨基酸(因较 L-氨基酸价廉),如采用α ―L―氨基酸, 则需按α -DL 氨基酸的用量减半。
5) 为保证操作结果可靠,测定酶活性时应恒定 PH,保温时间,选用固定的比色计,比 色杯以减少误差。
系。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便可算出或 通过标准曲线查出血清:每毫升血 清在 37℃与 pH7.4 的基质液作用 60min,生 成 1μmol 丙酮酸为一个单位。临床检验取 血清量为 0.1mL,报告数据以 100mL 血清 计算,因此实际测得结果乘 1000 即可。例 如 0.1mL 丙酮酸标准液中丙酮酸含量为 0.2μmol,即相当 GPT200U/100mL。

转氨酶测定实验报告原理

转氨酶测定实验报告原理

一、实验背景转氨酶(Transaminase)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在人体中,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其中以肝脏中的活性最高。

转氨酶在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清转氨酶水平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理1. 转氨酶活性测定方法目前,测定转氨酶活性的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比色法等。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

2. 实验原理(1)谷丙转氨酶(SGPT)催化丙氨酸(Ala)与α-酮戊二酸(α-KG)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生成谷氨酸(Glu)和丙酮酸(Pyruvate)。

Ala + α-KG → Glu + Pyruvate(2)生成的丙酮酸在酸性条件下与2,4-二硝基苯肼(2,4-DNPH)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2,4-DNP-Pyruvate)。

Pyruvate + 2,4-DNPH → 2,4-DNP-Pyruvate(3)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条件下呈棕色,可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配制丙氨酸-α-酮戊二酸底物溶液:将一定量的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溶解于缓冲溶液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底物溶液。

(2)配制2,4-二硝基苯肼溶液:将2,4-二硝基苯肼溶解于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配制碱性溶液:将氢氧化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碱性溶液。

2. 样品处理(1)取一定量的血清样品,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混匀。

(2)取一定量的血清样品,加入适量的丙氨酸-α-酮戊二酸底物溶液,混匀。

(3)将混合液置于37℃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

3. 反应终止取一定量的混合液,加入适量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

4. 测定吸光度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混合液的吸光度。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方法学评价 】
2.准确性差:线性范围狭窄,尽管标本采用稀释 后测定,但偏差仍较大。
3.试剂稳定性差 4.操作简单
【临床意义】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 病致肝细胞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 液,致使血清中ALT活性增高。测定ALT是 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1.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物中 毒性肝细胞坏死。
【操作步骤】
(2)校正曲线的制备
加入物(ml)
0
1
2
3
4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
0.1
0.1
0.1
0.1Biblioteka 0.1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基质缓冲液
0
0.05 0.10 0.15 0.20
0.50 0.45 0.40 0.35 0.30
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5
0.5
0.5
0.5
0.5
混匀,37℃保温20min
0.4mol/L NaOH溶液
5.0
5.0
5.0
5.0
5.0
卡门单位
0
28
57
97
150
混匀,室温放置5min,在波长为505nm处比色,蒸馏水调“0”
取7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卡门单位 加入物(ml)
血清 基质缓冲液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 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2
3
4
0.1 0.1 0.1 0.10 0.15 0.20 0.40 0.35 0.30 0.5 0.5 0.5
5.0 5.0 5.0
混匀,室温放置5min,在波长为505nm处比色,蒸馏水调“0”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原理】酶的活性即酶的催化效能,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的高低代表酶的含量的多少,故酶活性的测定也即相当于酶含量的测定。

酶的活性通常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最适温度、最适的pH、必要的激动剂等),一定的时间内,测定该酶所催化的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来确定的。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及血清谷草转氨酸(SGOT)分别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催化它们进行如下反应:在SGOT催化下所生成的草酰乙酸又可在β脱羧酶和枸橼酸苯胺作用下脱羧,生成丙酮酸,而丙酮酸则可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棕色,在520nm比色时,α-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之光吸收远丙酮酸二硝基苯腙为低。

在反应后,α-酮戊二酸减少而丙酮酸增加,故520nm处光密度增加之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之克分子比例成线性关系。

一般临床上用以测定SGPT及SGOT活性的方法有改良的穆氏法、金氏法及赖氏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上述原理而设计的,操作也基本相同,只是这些实验的某些条件、活性单位的规定和计算有所差异。

改良的穆氏法(Mohun)规定血清在37(pH7.4)的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分钟后,每生成2.5μg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金氏法(King)则规定在同上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分钟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赖氏法(Reitman)本身并未对转氨酶活性单位提出规定,他是用卡门氏法(Karman)来定单位的。

卡门氏法是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用1毫升血清,反应溶液总量为3毫升,在340nm波长下,用内径为1.0cm的比色皿,25℃ 1分钟内所产生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使NADH变成NAD+,而引起光密度下降0.001为1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而赖氏法则是用卡门氏法所测出的单位数相当于赖氏法所产生的丙酮酸量的相关系数,套用卡门氏单位而来。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蒸馏水至200mL。
试剂二
取0.1mol/L的磷酸缓冲液50mL, 加入0.5%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1.5mL,用0.1mol/L的氢氧化钠 溶液调节pH至7.4,最后加蒸馏 水至100mL。
试剂三
取0.1mol/L的磷酸缓冲液50mL, 加入4%的碳酸氢钠溶液5mL,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ALT催化反应
在37℃水浴中,将混合液加入含有ALT催化底物的反应体系中,启动催化反应。
NADH消耗检测
通过分光光度计在340nm波长处监测反应体系中NADH的吸光度变化,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
根据吸光度变化计算ALT活性,并给出结果报告。
02 实验材料
CHAPTER
试剂准备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按照实验室规定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造 成污染。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误差控制
保证试剂质量
01
使用高质量的试剂,确保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误差。
标准化操作
02
实验人员应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定期校准仪器
用于配制磷酸盐缓冲液,提供反应所需的pH环境。
赖氏试剂(Reitman-Frankel reage…
由NAD+、赖氏酸和缓冲液组成,用于提供反应所需的辅酶和还原剂。
血清样本
用于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应确保血清中无细菌污染和溶血现象。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定反应过程中吸 光度的变化,进而计算 酶活性。
恒温水浴
用于维持反应温度,通 常设定在37°C。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
0.5 置于37℃水浴内预热5分钟
2
0.5
人血清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人血清
0.1
0.5 -

0.5 0.1
振摇均匀,置于37℃水浴内继续保温60分钟
氢氧化钠溶液
A520nm
5
5
0
充分摇匀,室温下静置30分钟后,以2号管作空白,520nm处比色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丙酮酸的μ mol数(用1μ mol丙酮酸代表1.0单位酶 活力),计算每100 mL血清中转氨酶的活力单位数。

各管摇匀,置于37℃恒温水浴锅预热5-10分钟 各管摇匀,置于37℃恒温水浴锅加热20分钟
充分摇匀,室温下静置30分钟后,以0号管作空白,520nm处比色
用丙酮酸μ mol数为横坐标,光吸收值A520nm为纵坐标,画出标准曲线。
2.酶活力的测定
取2支干洁试管并标号,用第1号试管做为未知管,第2号试管做为空白对 照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谷丙转氨酶底物 试 管 号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 1.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了解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二、原理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能催化α 氨基酸的α -氨基与α -酮酸的α -酮基互换,在氨基酸的合成 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转氨酶的最适pH接近7.4,它的种类甚多,其中以谷氨酸-草 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 (简称谷丙转氨酶)的活力最强。
思考题: 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能催化α 氨基酸的α -氨基与α -酮酸的α -酮基互换,在氨基酸的合成和 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肝细胞中含转氨酶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胞受损伤 时,转氨酶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增高。 测定转氨酶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转氨酶显著增高见 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中等程度增高见于 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轻度增高则见于阻塞性 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亦可引起转氨 酶活性升高。

转氨酶活力实验报告

转氨酶活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2. 掌握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转氨酶活力。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

在生物体内,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

转氨酶活力的高低可以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和肝功能状态。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转氨酶活力。

在特定条件下,转氨酶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条件下呈棕色,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转氨酶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2,4-二硝基苯肼- 磷酸氢二钠- 磷酸二氢钠- 碘化钾- 氯化钠- 丙酮- 酒精- 37℃水浴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移液器- 试管- 试管架- 玻璃搅拌棒- 分光光度计- 移液管- 容量瓶四、实验步骤1. 配制工作溶液:- 丙氨酸溶液:称取0.1g丙氨酸,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0.1mol/L 的丙氨酸溶液。

- α-酮戊二酸溶液:称取0.1gα-酮戊二酸,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0.1mol/L的α-酮戊二酸溶液。

-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0.1g2,4-二硝基苯肼,溶解于10ml丙酮中,配制成0.01mol/L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溶液,加入1m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反应60min。

- 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丙酮酸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取7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转氨酶溶液,加入1ml 丙氨酸溶液和1ml α-酮戊二酸溶液,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反应60min。

- 取出试管,加入1m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反应60min。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思考题】
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2.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注意点?为什么要 避免溶血?
取干净试管12支,按下表所示标号,要求各S管和U管进行双管平行操 作。先做对照管和测定管,在30min保温期间再做空白管和标准管。
【实验结果】
1.赖氏法测定ALT的标准曲线(即计量反应曲线) 在 坐标纸上以上表中An-A 0之值为纵坐标,相应的 酶活性的卡门氏单位为横坐标作图,即得赖氏法 测定ALT的标准曲线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 测定(改良赖氏法)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具体操作
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 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的丙 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二是比色测定法,如:金氏法(King法)、穆氏法(Mohun 法)和赖 氏法(Reitman-Frankel法)。其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及作用温度等完全 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用时间:King法60min ,Mohun法和 Reiman法 30min。因此它们的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制备也不同。King法单位定义是: 每1m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1μ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 位。 Mohun 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 min, 每生成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义,而是以实 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单位作表示的。1个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是:在 温度25℃,,波长340nm,光径1cm的条件下,1ml血清使NADH的吸光度 下降的转氨酶活性。可见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而是用物质的 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若将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条件代入国际单位计 算公式,即得卡门氏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1卡门氏单位=0.4821 IU/L(25℃),便可将卡门氏单位兑换成国际单位。

实验十_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实验十_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2、了解血清ALT测定方法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

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

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种新的alpha-酮酸。

反应由转氨酶和其辅酶磷酸吡哆醛催化。

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

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它们是肝炎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2、转氨酶活力的测定ALT作用于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基质,反应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丙酮酸可以与2,4-二硝基苯肼定量反应生成丙酮酸苯腙,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可以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500nm)。

三、实验器材、试剂1、仪器723型分光光度计2、试剂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ALT底物液(含丙氨酸(过量),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溶液,0.4mol/LNaOH溶液,2umol/L丙酮酸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按下表操作试剂/mL对照1234丙酸酮标准液00.150.30.450.6ALT底物0.60.450.30.15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0.10.10.10.10.1置37℃水浴5min,各管加2,4-二硝基甲苯溶液1ml,混匀,再在37℃水浴放置20min,各管加0.4mol/L氢氧化钠2ml,混匀,10min后,以对照组调零测A500.以各管吸光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ALT单位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血清ALT的测定按下表操作试剂/ml测定对照血清0.10.1ALT底物液0.6---置于37℃水浴加热30min2,4-二硝基甲苯11ALT底物液---0.6置37℃水浴20min,各加入0.4mol/L的氢氧化钠2ml,混匀,10min后,以对照组调零,测A500。

血清转氨酶检测标准化实验

血清转氨酶检测标准化实验

血清转氨酶检测标准化实验转氨酶在心肌、肝、脑中含量最高,其次是骨骼肌、肾脏。

肝内的AST绝对值超过ALT,ALT在肝内含量最多,总量亦只有AST的1/3。

AST80%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内,细胞浆中仅占20%,而ALT 只分布在肝细胞浆中。

ALT和AST其半衰期极短,一般为2-6d。

在肝细胞破坏或严重损害时,ALT和AST即从细胞内逸出而进入血液,使血清ALT和AST增高。

l500个肝细胞中只要有2个遭到破坏,血清ALT就能反映出来,故它是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的极敏感的指标。

AST除在肝细胞破坏损害中增高以外,在心肌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骨骼肌严重损害时也可升高。

2.血清转氨酶的检测2.1测定方法:关于ALT和AST活性的测定:目前国内主要采用IFCC,欧洲常用DGKC法和ECCLSI法。

三种酶反应均是加入底物到反应混合物中启动反应,最適温度37℃。

ALT活性:室温下(20°C)和4-8°C血清可稳定7d。

AST活性:室温下(20°C)持续轻度降低,4-8°C血清可稳定7d。

2.2参考范围:ALT正常值:比色法(赖氏法):5-25Karmen。

速率法:0-40U/L(37°C)。

AST正常值:比色法(赖氏法):8-28Karmen。

速率法0-40U/L(37℃)。

3.临床思路3.1除外非疾病因素:3.1.1体育活动。

剧烈锻炼时,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肌肉系统释放转氨酶增多。

3.1.2溶血。

由于红细胞内AST含量较血浆中高40倍,故溶血血清AST可呈高值,采血后,应尽早分离血清,避免溶血。

3.1.3巨AST酶。

AST和免疫球蛋白之间形成的复合物,尤其是胞质性AST和IgG的共同影响,可导致AST活性达到参考上限的30倍。

巨AST能用电泳的方法检测。

3.1.4检测方法操作不当。

血清标本在室温下保持数小时即活性降低,使结果不准,故应低温下保存,尽早测完。

3.2血清ALT病理性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血清AL T测定方法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

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

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种新的alpha-酮酸。

反应由转氨酶和其辅酶磷酸吡哆醛催化。

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

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它们是肝炎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2、转氨酶活力的测定AL T作用于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基质,反应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丙酮酸可以与2,4 -二硝基苯肼定量反应生成丙酮酸苯腙,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可以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500nm)。

三、实验器材、试剂
1、仪器723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AL T底物液(含丙氨酸(过量),α-酮戊二酸)、2,4 -二硝基苯肼溶液,0.4mol/LNaOH 溶液,2umol/L丙酮酸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下表操作
置37℃水浴5min,各管加2,4-二硝基甲苯溶液1ml,混匀,再在37℃水浴放置20min,各管加0.4mol/L氢氧化钠2ml,混匀,10min 后,以对照组调零测A500.以各管吸光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ALT单位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血清ALT的测定
按下表操作
置37℃水浴20min,各加入0.4mol/L的氢氧化钠2ml,混匀,10min 后,以对照组调零,测A500。

并在标准曲线上查ALT活力单位。

五、实验数据级结果
1、数据记录
标准曲线如下图
2、按照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酶活力单位数为1.97U.
思考题
血清AL T活力测定时,对照管也加入了相应体积的血清,为什么这样做?
答:血清中即使不加入ALT底物,其中也有成份可以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物在碱性条件下呈红棕色。

对照组加入血清正是为了消除这部分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