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与总复习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与复习第1课观潮1.多音字称chēnɡ(名称)chèn(对称)笼lǒnɡ(笼罩)lónɡ(鸟笼)号háo(号叫)hào(符号)涨zhǎnɡ(涨潮)zhànɡ(涨红)闷mèn(闷雷)mēn(闷热)薄báo(薄片)bó(薄雾)2.词语积累表现人多的(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来人往水泄不通济济一堂描写浪潮声音的(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震耳欲聋描写浪潮形态的(浩浩荡荡白浪翻滚漫天卷地)排山倒海齐头并进万马奔腾表示时间极短的(霎时)须臾霎那刹那转眼3.比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夸张: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全文的中心句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独立成段,又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围绕着“天下奇观”,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过程,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潮来前,主要描写了观潮的时间、地点、江面的平静和人们盼潮的心情(侧面描写,表现大潮之奇);潮来时,抓住大潮的形态和声音的变化,按照由远及近(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的顺序,表现了大潮的声势浩大,无比壮观(形态:一条白线——一堵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过后,描写了余波汹涌(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江面再次恢复了平静。
6.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古诗:《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为钱塘江大潮设计广告语:八月十八钱江潮,壮观天下谁不晓。
第2课走月亮1.多音字载zǎi(记载)zài(运载)鲜xiān(新鲜)xiǎn(鲜为人知)假jiǎ(真假)jià(假日)传chuán(传说)zhuàn(自传)2.词语积累AABB(闪闪烁烁坑坑洼洼)三三两两支支吾吾浩浩荡荡吞吞吐吐ABCC(月影团团沟水汩汩)生机勃勃兴致勃勃怒气冲冲人才济济3.课文写了秋天的一个夜晚,在苍山洱海旁,“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抒发了“我”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复习重点(考点)之第一单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考点)一、复习的课文1.《观潮》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 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有)、(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 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 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 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雅鲁藏布大峡谷》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 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接着, 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然后, 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3、《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 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活泼可爱的小鸟, 构成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4、《火烧云》以形象生动的语言, 描绘出(火烧云的奇妙景色),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
二、背诵《观潮》第三、四自然段。
默写: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三、比较词语潮(潮湿)称(称赞)盐(食盐)笼(笼罩)蒙(蒙受)沸(沸腾)嘲(嘲讽)弥(弥漫)监(监视)茏(葱茏)朦(朦胧)拂(吹拂)贯(贯穿)恢(恢复)屹(屹立)滔(滔滔)脉(山脉)灿(灿烂)惯(习惯)诙(诙谐)吃(吃饭)蹈(舞蹈)咏(歌咏)仙(仙境)烂(绚烂)竿(鱼竿)桨(木桨)规(规则)律(纪律)株(株连)拦(阻拦)杆(杠杆)浆(豆浆)现(现实)津(天津)珠(水珠)缝(缝隙)梢(树梢)寂(寂寞)庙(寺庙)檀(紫檀色)逢(相逢)稍(稍微)寄(寄托)宙(宇宙)擅(擅长)凶(凶狠)涓(涓涓细流)汹(气势汹汹)捐(募捐)四、多音字háo(号叫) mì(秘密) féng(缝补)号秘缝hào (挂号) bì(秘鲁) fèng(缝隙)bó (薄弱) bó (停泊) mó (模范)薄 báo (薄脆) 泊模bò (薄荷) pō (湖泊) mú (模样)五、填空1.填入合适的动词(踮着)脚(低下)头(解开)绳(扑)翅膀(卧在)水面(揉)眼睛(登上)大堤(烧到)东边(划着)船(拨着)桨(垂到)水面(伸进)泥土(靠着)墙根(飞进)叶丛(跳上)船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1)(帘帘)飞瀑(滔滔)江水(蒙蒙)的薄雾(翠绿)的颜色(隆隆)的响声(白茫茫)的水面(茂盛)的榕树(宽阔)的钱塘江(火热)的赤道(寒冷)的北极(直入云天)的雪山(沸腾)的温泉(人迹罕至)的地方(灿烂)的红霞(神奇美丽)的画卷(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2)(马上)纠正(渐渐)逼近(继续)拍掌(缓缓)地动(明亮)地照耀(兴奋)地叫着(平静)地移动(笑盈盈)地看着(有规律)地划(漫天卷地般)涌来(威武镇静)地蹲着(浩浩荡荡)地飞放大而来六、近义词笼罩——覆盖屹立——矗立鼎沸——沸腾颤动——颤抖霎时——顿时恢复——复原壮丽——壮美奇异——奇特映衬——衬托神秘——神奇呈现——展现预料——预测灿烂——绚烂陆续——继续茂盛——茂密纠正——改正逼近——靠近仿佛——似乎热闹——喧闹展示——展现凶猛——凶狠威武——威严镇静——镇定沉静——寂静光明——光亮七、反义词宽阔——狭窄沸腾——沉寂屹立——倒塌平静——动荡强烈——微弱置疑——相信多样——单一美丽——丑陋静寂——嘈杂热闹——冷清兴奋——忧愁模糊——清晰凶猛——温柔镇静——慌张爱好——厌恶逼近——远离光明——黑暗奇特——普通珍贵——低廉风平浪静——波涛汹涌八、量词一(头)小白猪一(条)白线一(段)石子路一(只)鸟一(条)狗一(座)小山一(段)红霞一(株)榕树一(声)鸟叫一(根)树枝一(堵)水墙一(只)小船一(点)缝隙一(层)薄雾一(条)峡谷一(个)热点一(支)乐曲一(片)绿叶一(头)狮子一(匹)战马九、特殊词语ABB式: 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白茫茫AABB式: 恍恍惚惚郁郁苍苍郁郁葱葱浩浩荡荡ABAC式: 若隐若现人山内海半紫半黄一模一样十、拓展1.描写江河湖海的词语细水长流奔腾不息一泻千里川流不息波光粼粼白浪滔天惊涛骇浪碧波万顷2.描写颜色的词语色彩斑斓姹紫嫣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花红柳绿万紫千红五光十色黑白相间花花绿绿金碧辉煌翠色欲流浮翠流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期末总复习资料总结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易读错音屹.立(yì√qì)崩.塌(bēng√bēn)沸.腾(féi fèi√)大堤.(dī√tí)顿.时(dùn√dòng)霎.时(shà√chà)风俗.(sú√shú)稻穗.(suì√shuì)横贯.(ɡuàn√ɡàn)归巢.(cháo√cáo)卵.石(luǎn√nuǎn)鼎.沸(dǐng√jǐng)霸占.(zàn zhàn√)昧.心(mèi√wèi)坠.落(zhuì√zuì)2.一字多音假①jiǎ(真假)②jià(假日)尽①jǐn(尽管)②jìn(尽头)号①háo(号叫)②hào(号令)闷①mēn(闷热)②mèn(烦闷)觉①jué(觉得)②jiào(睡觉)溜①liū(溜走)②liù(大溜)笼①lǒng(笼罩)②lóng(笼子)载①zǎi(记载)②zài(装载)数①shù(无数)②shǔ(数不清)模①mó(模型)②mú(模样)传①chuán(传说)②zhuàn(传记)鲜①xiān(新鲜)②xiǎn(鲜见)压①yā(压力)②yà(压根儿)扁①biǎn(扁担)②piān(扁舟)薄①bó(薄雾)②báo(薄饼)③bò(薄荷)蒙①méng(蒙蒙细雨)②mēng(蒙骗)③měng(蒙古族)1.易写错的生字堤:左部是“土”,不是“扌”,第三笔是提。
霎:下半部分是“妾”。
滚:右部写紧凑。
顿:第四笔是竖提,末笔是点。
牵:中间的“冖”不要写成“宀”。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与复习第9课古诗三首1.多音字横héng(横线)hèng(蛮横)铺pù(当铺)pū(铺床)似shì(似的)sì(相似)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2.《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愉悦轻松的心情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后两句写的是新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其中,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可怜的意思是可爱;真珠的意思是珍珠。
全诗的意思是夕阳的余辉铺洒在江面上,江水呈现出一半碧绿色,一半红色。
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像一粒粒的珍珠,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弓。
3.《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的所见,后两句写的是诗人的感悟,即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我们要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这样认识会更加全面。
其中,题的意思是书写、题写;识的意思是认识;缘的意思是因为。
全诗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雪梅》是南宋诗人卢钺的作品。
诗人通过描写梅雪争春未肯降(拟人),点出了雪花白和梅花香的特点,告诉了我们为人处事应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其中,降的意思是服输;骚人指的是诗人;阁,同“搁”,放下的意思;评章意思是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逊意思是不及、比不上。
全诗的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虽然梅花没有雪花那样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总结计划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总结计划资料---WORD格式 -- 可编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总结资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一、生字篇广阔笼罩薄雾沸腾奔跑依旧恢复灿烂竹竿规律空隙照耀树梢静寂平均重叠空隙叶柄触角印迹渐渐休想住处隐蔽选择地点洞窟纤弱搜寻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广阔洋溢赞同围墙寒冬孤独训斥覆盖凝视冷峻快乐拆掉融化剩下伐木骄横郑重京剧味道若是侍奉性情责备周边性格听任贪玩尽责稿纸梅花跌倒开辟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响应肩膀智慧凝结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绿掩映朱红堤岸雕琢狮子间隔懒散俗语平衡联系超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好运台湾侵袭希望空旷暂停伯父典范巡警喧嚷惩治理想胸怀喝彩介绍眼帘删掉规范燥热友善夜晚客厅改观程度依赖寄望想象洞察联系恐龙残忍鸽子描述轻盈矫捷白茫茫通知牌火辣辣煤油灯佛香阁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二、课本四字成语篇仰头东望若有若无海不扬波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引人注意绝不痛惜绝不相让随遇而安鲜花绽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局促不安变化多端理所自然每天三餐沉着自在拂衣而去一无所有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实足屏息凝视风和日丽枝折花落魄力雄伟神清气爽华丽堂皇朦模糊胧姿态不一山洪暴发清波漾漾谈何简单安稳无恙忽如其来骨血同胞血脉亲情帝国主义纸醉金迷喧闹非凡耀武扬威欢乐扬扬中兴中华呼风唤雨料想以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终究惊喜若狂形态各异人来人往山崩地裂不能置疑奇异莫测神来之笔千姿百态人迹罕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武之地美味佳肴应接不暇坐卧不安消磨岁月不能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计引吭大叫沉着自在趁其不备神态自如电话号码浩如烟海枯枝败叶久经战场南征北战势不能当若有所思殊死拼搏号啕大哭茅塞顿开协调有序形单影只和平共处远洋船舶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疲倦不堪铿锵有力三、词语讲解篇岭——山岳,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疑——以为,思疑浑——不清明剩——古时侯四匹马拉一辆车,称为一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8单元复习要点、知识点概括(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一.会默写如下词语:观潮据说海堤宽阔盼望滚动顿时逐渐一堵墙犹如山崩地裂地震霎时余波淘洗牵手鹅卵石坑坑洼洼填上庄稼风俗跳跃葡萄水稻成熟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二.会读准如下字音:薄:báo(薄片)(薄饼)闷mēn(闷热)(闷声)号háo(风号浪吼)(号叫)bó(薄雾)(单薄) mèn(烦闷)(闷雷) hào(口号)(号称)堤(dī)坝屹(yì)立人声鼎(dǐng)沸山崩(bēng)地裂震(zhèn)动田埂(gěng)稻穗(suì)踮(diǎn)脚若隐(yǐn)若现泼剌(là)沟水汩汩(gǔ)闪烁(shuò)运载(zài)镀(dù)亮归巢(cháo)纳(nà)凉半明半昧(mèi)摇摇欲坠(zhuì)蒙(mēng)骗反差(chā)应(yìng)接不暇霎(shà)时三.理解字义1观:观潮(看)天下奇观(景象)观点(看法) 2.人声鼎沸:(锅)3.若隐(隐藏)若现(出现)4.漫天卷地(满,遍,到处都是)5.昂首(抬起)(头)6.半明半昧(昏暗)7.摇摇欲坠(掉落)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屹立(挺立)顿时(霎时)颤动(颤抖、震动)逐渐(渐渐)依旧(依然、仍旧)奇妙(奇异)一瞬(瞬间)霸占(强占)密密麻麻(密密层层)若隐若现(半明半昧)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宽阔(狭窄)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号浪吼(风平浪静)坑坑洼洼(平平整整)模糊(清楚)密密麻麻(稀稀疏疏)若隐若现(一目了然)摇摇欲坠(稳如泰山)六.根据要求写词句1.表示声音大: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天崩地裂如雷贯耳2.表示声音小或没有声音: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万籁俱寂夜深人静3.形容钱塘江大潮(或气势宏大):汹涌澎拜惊涛拍岸蔚为壮观浩浩荡荡雄伟壮观4.形容人多: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头攒动人声鼎沸5.形容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春色满园桃红柳绿6.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认字1、认读和书写生字“类、群、组、队、行、列、贴、贴画、钉、钉子、商、店、马、匹、家、户、支、枝、份、顶、座”等。
2、观察字形,正确区分字音,例如:“武器”和“屋里”,“饺子”和“角落”。
3、学会连字式的书写方式。
第二章:拼音1、复习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方式。
2、加深认识4个声调,了解带声调的汉字阅读和写作方法。
3、在词、句中辨别声调,如:“鞋子”、“什么”。
第三章:词语搭配和造句1、学习汉字词的基本结构。
2、辨析词性,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法和搭配。
3、运用基础词汇造句。
4、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5、学习正确使用代词和词语搭配,如:“脸红”、“碗里”。
第四章:课文1、听、说、读、写本课及联想故事,熟读课文。
2、领会课文有关人物、事件、情感和意义等,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造句。
4、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
第五章:书写1、掌握正确的字形和笔画顺序。
2、用美术笔横平竖直、右上左下、画圆、结构合理等书写规范要求。
3、练习书写集中、稳定、整齐、美丽的汉字。
第六章:阅读1、积极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词义和语篇。
2、加强阅读训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
3、掌握如何通过阅读的方法,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语言。
第七章:作文1、学会自然流畅、顺畅、合理、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写作时注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熟练掌握写作结构和技巧,例如写作素材、开头、结尾等。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四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主要内容包括认字、拼音、词语搭配和造句、课文、书写、阅读和作文。
以下将从每个部分详细介绍:一、认字在四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孩子们将学习一些基础汉字,如“类、群、组、队、行、列、贴、贴画、钉、钉子、商、店、马、匹、家、户、支、枝、份、顶、座”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重点(大纲)全册2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神奇)1.《观潮》赵宗成朱明元《喜看今日钱塘潮》背诵第3.4自然段潮来前(1-2)人们: 平静词语: 薄雾笼罩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潮来时(3-4)人们: 沸腾词语: 人声鼎沸横贯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从“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词语中能看出来形态: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比喻)声音: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从浪潮的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写出了钱塘潮的汹涌壮观潮去后(5)词语: 漫天卷地风号(háo)浪吼恢复3.《鸟的天堂》巴金背诵第8、12.13自然段第一次去鸟的天堂词语: 白茫茫规律不可计数(shǔ)缝隙照耀颤动大榕树特点: 大茂盛、枝叶繁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叶: 多、绿、生机勃勃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词语: 树梢静寂应接不暇抛弃静寂→热闹鸟多: 应接不暇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小鸟们生活的乐园两次去鸟的天堂作者心情失望→赞叹·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第二单元(细心观察)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宋苏轼)题: 书写, 提携。
缘: 因为。
诗意: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宋陆游)豚:猪。
疑:以为, 怀疑。
诗意: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 又一道道水, 怀疑前面无路可走, 忽见柳色浓绿, 花色明丽, 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事情出现新的转机6.《爬山虎的脚》叶圣陶背诵2-5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2)特点: 嫩密齐匀词语: 嫩绿引人注意一顺儿均匀空隙重叠爬山虎的脚(3-5)位置:爬山虎的脚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一、易错音大堤()薄雾()闷雷滚滚()人声鼎沸()垫脚()山崩地裂()颤动()霎时()屋脊()风号浪吼()()咫尺()云遮雾涌()()堪称()反差()呈现()皑皑雪山()花卉()美誉()人迹罕至()规律()纠正()不可计数()树梢()兴奋()应接不暇()抛物线()紫檀色()笑盈盈()恍恍惚惚()模糊()一模一样()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二、多音字闷()()号()()()()()()观()()脉()()()()()()缝()()泊()()()()()()模()()茄()()()()()()乘()()()()三、易错字笼 8()9()10()11()薄 1()9()13()昂 5()6()7()沸 4()6()7()贯 1()2()3()4()5()隙 1()3()10()耀 1()6()7()梢 5()9()寂 3()4()5()7()“缝”的书写顺序()()()1()5()12()四、课文复习1. 《观潮》(1)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2)会背课文三、四段(3)重点语句:第四自然段第二句2. 《雅鲁藏布大峡谷》(1)两个世界之最:第6页第一段(2)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3. 《鸟的天堂》(1)作者:巴金(2)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第二次看到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
(3)重点语句:第13页书后问题(第三题)第12页最后一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确是鸟的天堂啊!4. 《火烧云》(1)作者:萧红(2)重点语句:第二自然段五、部首罩()贯()旧()规()支()六、重点句子归纳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墙”,形容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
(气势雄伟,声势浩大)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计可数。
强调是一株,不是许多株/写出大榕树的茂盛,说明枝干的数目很多无法计算。
昨天是我的眼界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指那株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亮光耀眼。
七、形近字组词潮()桨()笼()缝()嘲()奖()拢()逢()贯()檀()脉()涓()惯()擅()咏()捐()佛()梢()哨()消()沸()稍()霄()削()拂()捎()宵()销()腊()浑()匀()铺()蜡()混()均()捕()触()蔽()倾()扒()解()敞()顷()趴()振()毫()掘()震()豪()崛()第二单元复习一、易错音腊酒混()鸡豚()均匀()茎叶()蛟龙()拂过()漾起()住宅()洞穴()堤岸()隧道()倾斜()即使()呈现()崭新()叩开()比较()召开()凹进()扒土()二、多音字铺()()磨()()()()()()爪()()横()()()()()()占()()弹()()()()()()曲()()宁()()()()()()三、易错字占部首()4()穴部首()匀部首()叠部首()弃部首()豪部首()蔽 4()7()8()搜 4()6()7()8()9()倾 3()8()抛 4()5()四、课文1、《古诗两首》(1)知作者、知朝代题西林壁(宋)苏轼游山西村(宋)陆游(2)会解词【1】题:书写,题写【2】缘:因为【3】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4】豚:猪(3)知诗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4)知道理题西林壁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遇到挫折,身处逆境时,要充满信心,振作起来,就能摆脱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
2、《爬山虎的脚》(1)作者:叶圣陶(2)位置(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3)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触、变、巴、拉、爬。
(4)爬山虎脚的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5)叶子的特点:1)绿得新鲜2)叶尖一顺朝下3)铺得均匀,没有重叠,没有空隙。
3、《蟋蟀的住宅》(1)作者:法布尔(法国)(2)蟋蟀的精神: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3)书后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算是“伟大的工程”?蟋蟀不愿利用现成的空穴,而是慎重地选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
因为蟋蟀建造的工具很简单,身体很柔软。
另外,它修建时很精心。
第三单元复习一、易错音旅行()允许()呼啸()瑟瑟发抖()逃窜()凋谢()脸颊()拆除()铁锹()树杈()附近()叱责()砌成()诧异()融化()拽住()一副()厉害()挣扎()()毛茸茸()嘟囔()()浆果()龇牙咧嘴()()二、多音字盛()()鲜()()()()()()散()()撒()()()()()()尽()()挣()()()()()()禁()()冲()()()()()()扎()()间()()()()()()()()三、易错字墙 3()7()8()牌部首() 1()3()4()10()添 4()7()8()辣部首() 7()10()酷部首()3()4()5()融部首()6()9()剩 3()4()6()7()伐 4()5()煤 2()3()6()7()8()四、课文1、《巨人的花园》(1)作者:王尔德(英国)(2)道理: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幸福是什么》(1)作者:埃林·彼得(保加利亚)(2)道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3、《去年的树》(1)作者:新美南吉(日本)(2)鸟的品质:信守承诺、珍惜友情(3)两个“看”:“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第一个“看”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之时,鸟儿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唱完了歌,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
”总结:这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4、《小木偶的故事》(1)作者:吕丽娜(2)道理: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童话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等。
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著名的有《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共有210篇,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格林童话》中有许多故事,如《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缝》,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越国界,为世界个儿童用所喜爱。
第四单元复习一、易错音头颈()呵斥()狂吠()颇像()净角()譬如()奢侈()()倘若()侍候()堂倌()供养不周()窥伺()()荣膺()车辙()凌乱()细翎()涟漪()属于()厮打()甭想()熬汤()乖巧()勾当()()解闷()开辟()枝折花落()扯()疙瘩()()欺侮()可恶()一撮毛()雏鸡()啄食()掘地()啼叫()伏下()叫嚣()引吭高歌()掂量()二、多音字角()()屏()()()()()()当()()斗()()()()()()的()()恶()()()()()()咽()()更()()()()()()三、易错字厉 3()4()5()餐部首() 4()5()6()16()倘 3()7()脾 7()10()饮部首()2()3()蹲 5()6()12()13()14()15()乖部首()1()3()4()6()7()凭部首()辟部首()1()3()职部首()3()6()踩 8()9()10()11()梅 7()8()9()四、课文复习1、《白鹅》(1)作者:丰子恺(2)鹅的特点(高傲),体现在(叫声、步态、吃相)(3)写作方法:反语2、《白公鹅》(1)作者:叶·诺索夫(俄国)3、《猫》(1)作者:老舍(2)猫的特点(古怪),体现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既胆小又勇敢。
)(3)三个句子: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是无论、不管。
任凭也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3)“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这句话用“无论…也”写出了猫在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
4、《母鸡》(1)作者:老舍(2)赞扬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第五单元复习一、易错音崇山峻岭()()蜿蜒()()垛子()瞭望()屯兵()堡垒()气魄()颐和园()横槛()画舫()耸立()佛香阁()几乎()远眺()堤岸()享誉()鸟瞰()所向披靡()魁梧()()鹖冠()执行()颔首低眉()目光炯炯()千乘()模拟()惟妙惟肖()嘉峪关()()琉璃瓦()()统率()二、多音字和()()乘()()()()()()几()()率()()()()()()露()()()()三、易错字崇部首()1()2()旋 3()4()7()9()10()嘉部首()砖 8()9()隔 1()8()11()屯 1()2()4()垒 1()阁 1()5()慧 4()9()13()魄 11()12()13()殿部首()5()9()11()13()栽部首()()4()9()10()朱部首()雕部首()四、课文复习1、《长城》(1)长城的特点:高大坚固、雄伟壮观(2)书后问题两句话: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包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表示了对古代人民的无限赞美之情。
2、《颐和园》(1)顺序:移步换景,按游览的顺序。
(2)具体的景点: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3)“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的静。
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