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讲义(打印版)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高考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开展效果及其发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管理维护措施。

一、水土流失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发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且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腐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动摇,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掩盖水平有关。

植被掩盖率越低,增添降雨和径流的才干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水平关系亲密。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1)自然缘由:黄土高原天文位置特殊,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比拟软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腐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祸频繁。

(2)人为缘由(主要缘由) 根源:消费力水平低,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

①不合理的土地应用:轮荒、开矿、工程树立→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②破坏植被:农业拓荒、营建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植被掩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水土流失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营养流失,耕地质量下降,招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少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少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要挟着两岸地域人民的生命财富平安。

③形成外地生态环境好转,直接或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祸的发作。

4.水土流失的管理措施(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建防护林等——〝固沟工程〞;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鼎力营建护林网——〝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迷信施肥、选育劣种、地膜掩盖、轮作套种、喷灌和滴灌技术。

(3)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掩盖率是管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之一。

二、荒漠化1.含义:发作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湿润地域的一种土地退步现象。

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
的主要人为原因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的保 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第十八页,共30页。
[特别提醒]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 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 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 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 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jùyǒu)航运功能,是 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自然原因:气候异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
常、降水减少; 态环境恶化,还会使
人为原因:过度放 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
牧、过度农垦

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采育结 合、退耕还林,制 定和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
控制人口数量、改 善经济结构、退耕 还草、牲畜舍饲等
第二十页,共30页。
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
造成的危害
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
主要分布地区
东北、西南、华 南林区
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三江湿地、湖 滨、海滨
林区、草原、近 海海域
黄土高原、东南 丘陵
西北、华北半干 旱区
主要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 退田还湖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 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 制度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环境保护

6.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7.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 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8.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9.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10.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11.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 (3)“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134 环境保护设施 □ □ □ 必须与 135 主体工程 同时 136 设计 、同时 137 施工 、同时 □ □ _1_38_投__产__使__用__的制度。该制度是防止 139 新的污染源 产生,
实现预防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之一。
(4)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污染物
(2)生态农业:是以□71 生态学 理论为指导源,保护农业生
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发展生态农业,要
把 □73 生态环境 的保护与 □74 经济发展 和 □75 脱贫致富有机
结合起来。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76 就地 保护和□77 迁地保护。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法规。如《内
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等。
□ e.环境保护标准:强制性标准用代号 163 GB 表示,推 □ 荐性标准用 164 GB/T 表示。
4.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 环境问题在 165 性质 上具有相似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源 于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其影响和危害跨 □166 国 、 □ □ 跨 167 地区 乃至对 168 全球环境 构成威胁。因此解决环境
□ □ □ 环境建设同步 110 规划 、同步 111 实施 和同步 112 发展 ;(三 □ □ □ 统一) 113 经济、 114 社会、 115 环境 效益相统一;(基本环境 □ □ 保护政策)预防为主, 116 防治结合, 117 谁污染,谁治理 , □ 强化 118 环境 管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讲 环境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讲 环境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

人 为
我国西北、华 产出减少,沙
植被破坏
北(春季) 尘暴天气增多
•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 ①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 • ②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2012年3月安哥拉、纳米比亚、 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五国共同协商,成立了世界上 面积最大的“卡万戈赞比西跨界自然保护区”。
失和土地荒漠化
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 快
问题 水土流

荒漠化
成因
分布

危害
自 暴雨、土质
使山区出现石

人 为
疏松 滥垦、滥伐
我国黄土高原 及南方地区的 丘陵、山地
漠化,高原表 面沟壑纵横, 淤积湖泊、河 床,加剧洪涝
灾害
自 然
干旱、大风、
疏松的沙质沉 非洲最严重, 可利用土地面
积物
其次是亚洲。 积缩小,土地
走向高考 ·地理
湘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修六 环境保护
考试大纲解读
考点
考纲解读
1.环境与环境问题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 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
利用、保护
说出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 掌握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各种生态破
•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问题
成因
植被 破坏
过度砍伐、开 荒、放牧
生物 多样 性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3讲 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湘教选修6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3讲 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湘教选修6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不合理地发展农、牧业和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活动造成生 态破坏的主导因素,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从保护植被,恢复生 物多样性入手。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 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 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 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 可)
4.生物多样性减少 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 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原因
表现
自然 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年,地质历史上最 原因 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 草地的过度放牧和农垦 人为原 工业、城市、交通占用大量的土地 因 对物种高强度的捕猎和采集 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 土壤、水和空气污染等
解析:第(1)题,考查植被的生态作用。回答时应明确各处 的位置特点。甲位于山地地区,植被起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 作用;乙位于西部经济林、农田与东部沙地、海洋之间,植被 主要起防风阻沙的作用;丙地位于沿海沙地,东部紧靠海洋, 植被起固沙阻浪的作用。第(2)题,从荒草地破坏和农业生产活 动两方面分析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开垦荒草地可能造成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可能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土壤 和水体污染等。
归纳总结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 为另一种或两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 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侵蚀作用增强,会使土壤侵蚀 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中沉积下 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 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 性减少。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第四模块第二章环境保护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第四模块第二章环境保护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定义与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 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 施。
评价程序与内容
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影响预测、环保措施制定和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编制等。
评价制度与管理体系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和公众参与等制度,完善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
环境法规体系及其实施
01
02
03
环境法规体系
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 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 境保护行政法规、部门规 章和地方性法规等。
环境法规的实施
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 程序,确保环境法规得到 有效实施,维护公众的环 境权益。
环境法律责任
明确企业、政府和个人在 环境保护中的法律责任,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 度。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第 四模块第二章环境保护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环境保护概述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生态保护与恢复 • 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 •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考点解析
01
环境保护概述
环境保护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 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倡导节约资源、绿色消费,推广环保理念,让环保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环保习惯培养
学会垃圾分类和废旧物品回收利 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选择环保产品,支持绿色消费, 为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负责。
01
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养成节约 用水、用电、用纸等良好习惯。
02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小,等等
或濒临灭绝,不 化
同程度地破坏
了陆地生态系
统的平衡
5
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 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的扩大 和质量的提高。
6
经典再练
核心解读
1.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 破坏三类来分析。 2.无论哪类环境问题都要从产生的原因、危害 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分析。
1
网络构建
2
要点一:根据材料,能准确判断环境问题 类型。
3
高频命题点一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核心整合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20
环境污 成因 染问题
危害
防治措施
大气 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 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 放出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 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 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 物,腐蚀建筑物 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 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 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 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 ,等等
15
(2)人为原因分析 ①人口增长。 ②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 ③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 ④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
16
经典再练 1.(2017课标Ⅰ,44,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 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 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 苗。
9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环境保护提纲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环境保护提纲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环境保护提纲考点二 自然资源的应用与维护1、海水资源充足效果及处置对策.〔1〕充足缘由:〔2〕处置措施2〔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处置措施。

〔23、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应用〔一〕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应用进程中发生的环境效果以及环保措施〔1〕采用迷信方法开采。

〔2〕环境维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运用。

〔3〕维护耕地,合理应用土地。

〔4〕对化石燃料停止深加工和精加工。

〔5〕实行动力结构革新,在化石燃料中尽能够运用自然气。

〔三〕、开展多元化结构的动力系统1.世界动力的总趋向:开展___________的动力系统和高效、清洁的动力技术。

2.太阳能: 〔1〕优点:能量庞大、无污染、可再生。

〔2〕缺陷:分散,受天气、时节影响大。

〔3〕应用方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3.风能: 〔1〕优点:风力发电本钱较低,不会发生空气污染。

〔2〕缺陷:风速动摇的中央少,风力有时节性和短期变化,风力丰沛地域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经济兴旺区,存在贮存和保送效果。

〔3〕主要应用方式:风力发电。

4.水能: 〔1〕优点:发电本钱较低,不会发生空气污染。

〔2〕缺陷:大坝树立能够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3〕中国水能概略:①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②人均较少;③散布不均,主要散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域。

5.潮汐能:〔1〕散布: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2〕优点:洁净、无污染。

〔3〕缺陷: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的进出。

〔4〕应用方式:发电。

6.生物能:〔1〕传统应用方式:形成环境污染,形成资源的糜费。

〔2〕目前,乡村比拟理想的生物能应用方式是开展沼气。

7.地热能应用方式: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四〕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1〕过度开发,平衡消费。

〔2〕浪费运用,提高效率。

〔3〕增强勘探,开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出口,是开展国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环境保护提纲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环境保护提纲

1 / 3 环境保护考点二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1)短缺原因:(2)解决措施2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2土地退化的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3(一)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积护措施开采 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运输 污染大气、水 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和扬尘,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原油的泄漏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 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加工 废水、废气、废渣 在加工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热自然原因 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 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人为原因 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 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开源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蓄水;③人工降雨;④淡化海水;⑤合理利用地下水节流 ①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2 /3 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精典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精典课件

疑难剖析
水 污 染
考点二 主题一
环境污染及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
疑难剖析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污染 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 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 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 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 、铅、铬等)进入水 体经动植物生物链 逐渐积累造成人畜 伤害
污染 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 含的氮、磷等营养物 质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 ,如青藏高原
考点三
主要资源问题及利用保护
主题三
2.化石燃料 开发利用中的 环境问题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疑难剖析
考点三
主要资源问题及利用保护
主题三
3.化石燃料 合理开发与利 用的主要措施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疑难剖析
考点三
主要资源问题及利用保护
拓展延伸
主题三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优点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 属的污水排放和固 体垃圾中重金属的 淋溶污水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 花(水华)”,又称“藻 花”;海洋水体:称 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 人畜病症
海洋石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 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 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 现象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 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疑难剖析
考点二
环境污染及防治
主题二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疑难剖析
概念
形成
污染物来源
酸 硫酸型


硝酸型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 、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 H2SO4、HNO3,和HCL等酸性物质,并随雨雪降落到 地面 主要有火山喷发释放的酸性气体以及人类燃烧矿物燃料 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2019年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2019年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一、环境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形成与危害。

水体污染物水体水体化学、物理、(2)水污染防治。

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成因及危害。

类型成因危害酸雨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续表类型成因危害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可吸入 颗粒物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危害。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4.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1)环境污染的成因。

环境污染大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同时兼顾自然原因。

如下表所示:(2)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危害主要从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分析。

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类型,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3)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污染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区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般要从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环境管理等角度来分析。

如下图所示: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辅以针对性的措施,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引进与发展;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加强绿化,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加强国际合作,联动治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高考考纲: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资源问题及其原因;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短缺原因(2)解决对策3.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2)4.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7.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1)适度开采,均衡生产。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10.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11.湿地的主要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1)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具体如下图所示:(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

(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

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

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

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3)生态环境类问题应采取措施的分析思路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

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

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

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

15.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1)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2)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3)防治石油泄漏。

(1)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②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商品的加工深度。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④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3)城市垃圾综合利用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财富”,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可以保护环境,节约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2.(2019·高考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3.(2019·安徽六校联考)高空、林间、河中沙洲、滩涂,甚至人类活动密集的农地、海田和城镇、庭院,几乎都会有候鸟光顾,或短暂停歇,或觅食休整,也可能逗留越冬。

候鸟的活动空间与人类的活动空间高度重叠,人类对候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然而,近年来,人类的疯狂捕杀却逐渐成为候鸟迁徙的梦魇。

指出为保护候鸟迁徙安全,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4.(2019·衡水调研)海水存留日数是指海水在某海域的平均停留的天数。

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2019年、2019年渤海年平均海水存留日数。

分析图示海区水质存在恶化风险的人为原因,并说明规避该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高考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如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6.(2019·高考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7.(2019·衡水联考)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9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

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70年代的1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57尾。

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

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8.(2019·高考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9.(2019·高考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10.(2019·高考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11.(2019·高考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答案1.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2.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3.答案:开展宣传,提高公众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的意识;组织民警加大对候鸟迁徙主要停歇地、栖息地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杀害、运输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对集贸市场、饭店、农家园进行清查,杜绝交易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4.答案:原因:大面积围海造陆,海区面积缩小;局部(或西部)海区封闭程度加剧,与外海海水交换能力减弱;陆地排污口数量激增,且多分布于封闭海区(西部海区),海水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措施:退陆还海;控制排污口的数量,合理布局排污口。

5.解析: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

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御切沟的形成。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6.解析: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

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

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7.解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原因,由材料和图中文字描述得出主要是人为原因。

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答案: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区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

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8.解析: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活,繁殖快;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向灌木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9.解析: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应从人工捕捞数量的增多、湿地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等角度分析。

保护措施应针对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如合理规划捕捞量、改善刀鱼的生存环境、人工养殖等。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10.解析:影响应包括对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两大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