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树和喜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一下6、《树和喜鹊》

教材分析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随着画面的不断

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成快乐,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

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就会有快乐!全文6个自然段,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

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学情分析

抓住这篇课文语言特色,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在读中感知、感悟,倡导阅读时脑子要比文字走得远,启发学生想象情景,理解树和喜鹊为什么由孤单变成快乐

的原因,从而懂得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激发他们多交朋友,与朋友一起玩的美好

愿望。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想象树和喜鹊孤单和快乐的情景,并且懂得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

2、让学生懂得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激发他们多交朋友的美好愿望。

3、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朗读、想象画面等,让学生体悟心理,朗读好课文。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联系上下文等来理解孤单和快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懂得树和喜鹊由孤单变成快乐的原因,从而理解文章内涵。

2、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体悟树和喜鹊的心理,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上下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孤单”和“快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懂得树和喜鹊由“孤单”变成“快乐”的原因,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懂得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激发他们多交朋友,与朋友一起玩的美好愿望。

教学流程

一、课前激趣(邀请小朋友熟知又喜欢的森林朋友——熊二)

二、复习词语,质疑,揭示新究内容

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从中找出一对表示时间和两个表示心情的词语

2.质疑:从前树和喜鹊很孤单,后来变得很快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品读想象,体悟“孤单”

(一)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孤单”是什么意思呢?

3.联系上下文,引导想象,比较朗读,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孤单”。

(二)

1.树和喜鹊会不会一直都孤单呢?

2.读课文第3、4自然段。

四、想象情景,感受“快乐”,理解文章内涵

1.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他们的心情有了什么变化?

2.强调阅读时,脑子要比文字走得远。树有了邻居会怎样,他们可能会干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4.引导学生用上“一起”来描述。

5.喜鹊有了邻居,又会怎样,他们可能会一起干什么?

6.学生自由发言。

7.小结,归纳故事内涵:有朋友就会有快乐。

8.感悟后朗读。

五、语句训练,指导说话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读句子,你发现什么,用上“……也……”说话。

六、老师寄语,学生读儿歌总结

板书设计(随堂简笔画演示全文内容)。

设计理论依据

《树和喜鹊》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的作品改编。故事采用三段式结构来写:先写树和喜鹊都很孤单,再写那里种了树,来了很多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最后写树和喜鹊都很快乐。三个场景描写之后,都各起一段,用一句话写出树和喜鹊的感受。低年级小朋友对这种三段式结构的故事,容易亲近,并易产生阅读的兴趣。

故事故事语言浅显,句式工整,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如第一部分: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这部分,没有一个长句,没有一个生僻字。这种儿童“习语式”的语言,低年级儿童几乎都能一读就会,很容易做到流畅朗读。有了这个基础,再进入文字深处,让文

本和学生产生联结,也就不是难事了。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三个词带组成的画面,充溢着“形单影只”的无奈,再加三个“只有”,“孤单”带来的无助感就会从文字直逼人心。一年

级的孩子虽小,但也会对语言营造的意象产生反应。阅读这样的语言,他们对朋友、

对伙伴的渴望之情会不可抑制地滋长起来。“孤单”的情感记忆,也会从故事中树和

喜鹊身上迁移晕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自己一个人时的无聊;

老师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因身体原因独自留在教室里的无奈;外出旅游,和家人走散了,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的无助……

当作品中的文字和读者个体产生联结,文字就产生了新的生命。第一部分,把“孤单”烙进学生心里。

第二部分,句式和第一部分一模一样,内容和第一部分形成了呼应: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多么令人欢喜的画面!第一场景中的孤单,在这里,荡然无存。好多好多树在一起,“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该有多么

欢心!透过文字,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树和喜鹊会对自己的邻居说些什么,树和喜鹊彼

此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在文字描述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里,学生会对“邻居”一词,

赋予“幸福、温暖、快乐”等情感色彩。那么,面对真实世界中的邻居,还用担心他们会有冷漠的言行吗?大可不必!这,不正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开花的实例吗?

第三部分,课文是这么写的: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这部分对喜鹊的快乐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叽叽喳喳叫”“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睡觉”……这种同宿同飞的画面,传递着几多快乐,几多幸福!

树呢?没写树,是否意味着树就不快乐了呢?显然不是。当喜鹊高兴地一起飞出去时,可以想象不会飞行的树,留在原地,它们会做些什么?或许是树和树牵手,和风儿捉迷藏,或许是和来做客的小蜗牛聊聊天,也或许是他们自己之间说着各自的见闻……不直接写,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快乐”是无穷尽的。

学习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是本课要着力凸显的。面对一年级学生,要把学习解词的方法和识记词语、理解内容、朗读课文融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让他们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最后,用儿童的语言,自编了一首儿歌来概括全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课文得到了升华。

评价

我先邀请了小朋友熟知又喜欢的森林朋友——熊二进入课堂,既激起了学生跟熊二比拼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的斗志,更重要的是熊二在教学各个环节的作用。《树和喜鹊》采用三段式结构来写,低年级小朋友对这种三段式结构的故事,容易亲近,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