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女性服饰体现的阶级性

合集下载

浅析唐代女子服饰特色

浅析唐代女子服饰特色

硕博论坛ART EDUCATION RESEARCH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在这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唐朝女子的服饰,凭借其独特的装饰意味、丰富的式样、瑰丽的色彩,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整体上来说,唐代女子衣着开放、女着男装与女着胡服是唐代女子服饰的三大特色。

一、女装开放与繁荣的经济基础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时代,尤其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然而唐朝人并不因先进而盲目自大,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勇于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以使自己的创造更美好、更灿烂。

唐代以前的中国社会,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然而武则天当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

这无形中也使唐代妇女在服饰的选择上能够更加大胆和开放,例如半臂装和袒胸装的出现。

盛唐以后,流行过一种袒领,里面不穿内衣,袒露胸脯于外,女子裙腰高度上提,有些可以掩胸,外面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唐诗中的“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表现的就是这种装束。

这种开放、大胆的着装观念就是在当代社会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女子穿“袒胸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袒胸装”最初是后宫嫔妃、歌舞艺人的穿着,一般可看见女性的乳沟,这在中国服饰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唐代诗词中的“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就是对这种着装的描述。

二、女着男装与多元文化唐朝对释、道、儒三教并尊的做法,不仅形成了以儒家政治伦理观为基准、佛道学说兼收并蓄的盛唐独具的统治思想体系,大大巩固了王朝基业,而且也促进了三者间的相互吸收、不断完善。

唐代文化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精华,不断补充自身营养,使女子服饰更具有时代特点和艺术表现力,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封建经济文化的发达,也体现了唐代服饰兼收并蓄的一大特点。

贞观初期,天下初安,太宗励精图治。

他深知“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而人才又必须以德行、学识为准。

唐朝贵族服饰

唐朝贵族服饰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 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 下着紧身长裙,裙腰 高系,一般都在腰部 以上,有的甚至系在 腋下,并以丝带系扎, 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 感觉。披帛,又称 “画帛”,通常一轻 薄的纱罗制成,上面 印画图纹。长度一般 为二米以上,用时将 它披搭在肩上,并盘 绕于两臂之间。走起 路来,不时飘舞,十 分美观。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贵 族 服
唐 朝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 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 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 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 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 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 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 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 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 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 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 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 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 出肩膀和后背。
女装男性化是唐代 社会开放的表现之 一,妇女穿着男装 是当时一种时尚。

“罗衫叶叶绣重 重,金凤银鹅各 一丝”。“眉黛 夺得萱草色,红 裙妒杀石榴花”。 唐代的裙子颜色 绚丽,红、紫、 黄、绿争艳斗研, 尤以红裙为姣姣 者。

简述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

简述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

简述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唐代女子的服饰注重展现身份和地位,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唐代女子的服饰分为宫廷服和民间服,其中宫廷服着重体现了贵族的尊贵地位。

宫廷女子的服饰多采用华丽的丝绸面料,色彩鲜艳夺目,配以各种贵重的饰品如金银珠宝。

而民间女子则以柔和自然的色彩为主,注重舒适和实用。

其次,唐代女子服饰注重突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风格。

唐代女子的服饰设计以强调女性身形曲线为主,通过腰线的高低、裙摆的宽窄等细节来突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同时,流行的发型和发饰也注重展现女性的妩媚风情,如双丫髻、花饰等。

第三,唐代女子服饰具有浓烈的东方风格和文化特色。

唐代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频繁,这也影响了唐代女子服饰的发展。

唐代的服饰中融入了不少外来元素,如胡服、突厥服等,给人以异域风情之感。

此外,唐代女子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致。

唐代女子的服饰细节处理精细,注重褶皱、扣饰、刺绣等装饰手法。

服饰上常常出现的装饰元素包括云纹、花纹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给人以华丽、精美之感。

最后,唐代女子服饰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演变。

在唐代初期,服饰比较庄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唐朝盛唐时期,服饰逐渐呈现出豪放、大胆的风格,如裙子的裙摆越来越宽大,袖子越来越宽松,展示了女性的自由、豪迈的一面。

总结起来,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是注重展现身份和地位、突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风格、具有浓烈的东方风格和文化特色、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致,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演变。

这些特点使得唐代女子服饰成为了中国服饰史上的重要篇章,影响了后世的服饰设计。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王朝,其服饰的特点和发展也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会针对唐朝服饰的特点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唐朝服饰的特点
1. 形制
唐朝服饰的形制多样复杂,基本分为裳、衣、袍、褐、帽等,裳和衣是唐代男女常用的服饰。

裳是裙子的意思,两边开裆,有过膝、至膝、长裙等多种长度。

衣是唐代男女的上衣,有对襟衣、斜领衣、单衣、袄等多种形式。

2. 颜色
唐朝服饰的颜色丰富多彩,以绿、紫、红、黄等为主,其中又以紫为皇家专用色,只有皇室和贵族才能穿着这种颜色的服饰。

3. 花纹
唐朝服饰的花纹纷繁复杂,主要有云、龙、凤、螭虎、麒麟等吉祥动物和花卉图案,其中还有江山如画的山水画面。

二、唐朝服饰的发展
1. 表现阶级特点
唐朝服饰的发展与社会制度息息相关,唐朝是封建王朝,服饰的变化体现出阶级的差别。

皇帝、宰相、将领等高层官员身穿紫袍金带、丹衣玉带等显贵服饰,其中紫色为皇家专用色,其他官员和士人则穿着不同等级的服饰。

2. 影响周边国家
唐朝的发展和盛世也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服饰风格,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区都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在其服饰上运用唐朝的花纹和形制等元素。

3. 外来文化的融合
唐朝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服饰也与之融合。

例如佛教文化的影响,使得唐朝服饰中增加了袈裟、袈裟衣、绢罗裙等。

三、结论
唐朝服饰的特点和发展与社会制度、周边国家的影响、外来文化的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

唐朝服饰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多彩、具有阶级区分和民族特色等特点,成为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唐朝女子服饰特点总结

唐朝女子服饰特点总结

唐朝女子服饰特点总结唐朝女子服饰特点总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女子服饰,更是别具匠心,绽放出巨大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总结一下唐朝女子服饰的特点。

一、宽松的剪裁突出舒适感唐朝女子服饰的宽松剪裁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以裙装为例,唐朝的裙装不仅较为宽松,而且穿着舒适。

而唐朝的袍装,则采用了“驼峰式”的剪裁方式,让女子能够自由活动,显得轻松自在。

总的来说,唐朝的女子服饰兼顾了美观和舒适两个方面,能够让女子在穿着上得到更好的体验。

二、华丽的织纹体现出尊贵感唐朝的女子服饰,使用的是不同种类的织纹,如锦、缎、绢、纱等等。

这些华美的织纹,不仅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体现了唐朝女子的尊贵地位。

这些女子服饰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做到精雕细琢,最终形成了唐朝女子特有的服饰文化。

三、繁复的纹饰呈现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唐朝的女子服饰,在细节表现上,繁复且极具艺术性。

例如,唐朝的衣服和鞋子上,常常出现极为精美的手工绣花等纹饰装饰,将唐朝女子的服饰提升到了艺术层面。

这些纹饰的繁复程度和工艺难度,更是展现出唐朝时期人们的精湛手艺。

四、巧妙的配色凸显出时尚感唐朝女子服饰的色彩搭配也值得一提。

唐朝时期,女子服饰多以亮色和彩色为主,如红、绿、蓝、紫、金、银等。

在色彩搭配方面,唐朝女子服饰同样注重巧妙和时尚感。

如将红色和紫色、蓝色和绿色等相互搭配,既符合了唐朝时期的审美特点,又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无限美妙的体验。

总之,唐朝女子服饰与时俱进,凸显了唐朝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细节的雕琢、配色的搭配,突出了唐朝女子的品位和时尚感。

唐朝女子服饰独特的风格,让我们在当代追溯到唐朝的魅力。

浅谈唐代女性服饰

浅谈唐代女性服饰

浅谈唐代女性服饰摘要: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由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唐代呈现出开放、包容的特质,其女性服饰——“粉胸半掩疑晴雪”,打破了中国历来的“非札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传统观点,实行了一种开明、开放的政策,充分体现了、女性对独立自由空间的渴望。

因此唐代女性服饰的发展是服饰史的一个巅峰,展现出服饰的全新面貌。

关键词:唐朝时期女性服饰开放装束服饰史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唐朝服饰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简单概括为两点:一是开放性,二是兼容并蓄。

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更是中国服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服饰质地优良、纹饰多样、色彩艳丽。

一、唐代妇女的服装1.裙装(1)盛唐裙装盛行的原因唐代初期,妇女的日常穿戴大都沿袭了隋朝,上身着襦、袄、衫、帔,下身束裙子。

据唐人小说《仙传拾遗》上的记载:“着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

”这表明裙子、袄、衫、帔是唐代女子的日常之服。

其实,裙子的穿着在汉魏以前不分男女,到了唐代才偏着于女子。

这一变化主要归结于当时的统治者和社会制度的管制。

盛唐时期奉行“立足于我,夷为我用”的文化开放政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广纳各民族之精华,使唐代成为华夏民族大融合的鼎盛时期。

结合唐朝的历史背景,裙装的盛行可归纳为四个原因:一是适应性,裙子宽大,穿着自由,可以适配多种服饰;二是多样性,这一时期的女裙,款式甚多,造型变化丰富;三是柔美性,裙摆随凤飘动,有飘逸之感;四是艳丽性,裙子款式多,对色彩的需求不尽相同,随着染坊工艺的不断创新,布料色彩更丰富。

因这些特点,裙装在唐代非常盛行。

(2)盛唐女裙的色彩唐代裙子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女裙的颜色运用上。

唐代裙装以色彩丰富多样、鲜艳绚丽著称于世,服装配色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组合,有很高的艺术品位。

唐代女裙的颜色多以红、紫、黄、绿为主色,其中红色最受青睐。

唐朝服装历史浅析

唐朝服装历史浅析

唐朝服装历史浅析唐朝服装历史浅析1、引言介绍唐朝服装历史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概括唐朝服装发展的大致脉络。

2、唐朝服装的起源与演变2.1 唐朝服饰的起源探讨唐朝服饰起源于哪些古代服饰,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解读。

2.2 唐朝服饰的演变分析唐朝服饰从初期到中期、晚期的演变过程,探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服饰的影响。

3、男装与女装的差异3.1 男装叙述唐朝男子的主要服饰特点、款式、材质等,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地位等因素。

3.2 女装介绍唐朝女子的主要服饰特点、款式、材质等,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地位等因素。

4、社会地位与服装4.1 皇室贵族探讨皇室贵族的服饰特点、礼仪规范等,分析其与统治者权力、地位的关系。

4.2 士人介绍士人的服饰特点、礼仪规范等,探讨其地位与文化素养的关系。

4.3 平民百姓分析平民百姓的服饰特点、材质等,探讨服饰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5、唐朝服装的影响与传承5.1 邻国的影响探讨邻国风俗文化对唐朝服饰的影响,并分析相互借鉴、融合的情况。

5.2 后世的传承与演变分析唐朝服饰对后世服饰的影响和传承情况,指出其在中国服饰史上的重要地位。

6、结论总结唐朝服装历史的主要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强调其在中国服饰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附件:图片资料、相关研究文献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指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中个人或组织在各种表现形式上创造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2、知识产权:指智力劳动的产物所带来的法律权益,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3、版权法:是规定个人或组织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中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的一种法律规范。

唐朝女人时尚观念

唐朝女人时尚观念

唐朝女人时尚观念
唐朝时期的女性时尚观念十分独特。

在社会地位和地域的影响下,唐代女性的穿着、妆容和发饰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唐代女性的服装以华丽、宽松为主。

富家女多穿着长袍、长裙、长袖,而贫民女性则穿着短袍、短裙,袖子短些。

女性的衣服主要以红色为主色调,还常常加上彩色花纹和金银线绣制的图案。

此外,唐代女性还常穿戴长款的披肩、披毯和盘发,配以华丽的发饰,如荷花、凤冠、佩环等。

其次,唐代女性的妆容也非常讲究。

唐代女性的妆容主要是以白皙的肌肤为底,再配以鲜艳的口红、眼影和腮红等彩妆,让面容更显生动、美丽。

最后,唐代女性的时尚观念也体现在她们喜欢佩戴各种珠宝。

女性的首饰包括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材质上以金、银、珍珠、宝石为主。

总体来说,唐代女性的时尚观念以华丽和繁复为主,强调女性的美丽和高贵。

这些时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趋向。

- 1 -。

浅论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性

浅论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性

社会性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社会生活史》科目考查卷专业:历史学班级:10—1 任课教师:程莉莉姓名:古正婵学号:成绩浅论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性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古代的服饰演化史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外在表现。

而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唐朝又以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大放异彩,形成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服饰文化。

本文试从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时期分析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等级观念,文化融合及其审美倾向。

关键词:唐朝服饰特点等级观念文化融合审美倾向俗语说:“衣食住行”,从古到今,服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而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发展史上,唐朝服饰以其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成为了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最为灿烂的一段时期。

一.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唐朝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服饰特点。

(一)初唐以窄袖衫襦和长裙为主。

初唐承接汉魏北朝的服饰风格,女子的服装样式与隋代基本相似。

上身穿窄袖衫襦,在“山东嘉祥英山一号隋墓的壁画《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中,可以看到隋代女子穿窄袖衫的形象。

至于唐朝的资料则比较丰富,如阎立本的《步辇图》,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壁画中的宫女、侍女形象都穿窄袖衫襦。

”(1)唐诗中也有反映,如白居易《柘枝词》诗:“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

(2)”李贺《秦宫诗》:“秃襟小袖调鹦鹉,紫绣麻缎踏哮虎。

(3)”窄袖流行的原因,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是受胡服的影响。

而下身则穿着长裙,腰上系着长带,肩上披着长巾。

服饰色彩主要由土红、土绿、灰兰和深棕色组成。

这些比较厚重的颜色反映了初唐的温柔和谐的服饰特点。

窄袖衫襦的袖型比较窄,袖到腕部,而衣身的长度紧至腰部,又短又窄。

这种窄袖衫襦和长裙装扮该开始在共同内流行,后逐渐流传宫外,盛行到中后唐。

(如图1)图1(窄袖衫襦和长裙)(二)盛唐以女穿男装,喜穿胡服为特点。

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空前开发。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风尚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风尚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风尚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服饰与时尚风尚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唐朝的服饰以华丽、庄重而闻名,无论男女都注重着装的品质与细节。

首先,我们来谈谈唐朝的女性服饰。

在唐朝,女子穿着的主要特点是以华美、多姿多彩的裙襦为主,富丽堂皇的服饰彰显了女性的高贵与繁华。

公主和贵妃们的服饰更是精巧华美,常常使用金银丝线、宝石、珍珠等材料来装饰。

另外,唐朝的女性还特别注重发饰的设计与装饰,常戴发髻、发簪和发影等,使得整体的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而唐朝的男性服饰则相对简约,更注重的是体现自身的权威与尊贵。

唐朝男子通常穿戴长袍、束腰、裤子等,整个服饰风格偏向于宽松丰富。

同时,还会戴孝冠、头巾、荷花鞋等,这些配饰在整体造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男子的形象更加庄重。

除了基本的服饰款式之外,唐朝的时尚风尚也体现在衣料的选择上。

唐朝人民对富贵华美的丝绸材料钟爱有加,丝绸的柔软光滑质感让人沉迷。

另外,对彩色织物的喜好也是唐朝时尚的一大特点。

人们追求鲜艳多彩的服装,用色斑斓的图案来展现自己的风采。

此外,唐朝的服饰和时尚风尚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唐朝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外国商人和使节频繁来往,带来了外来的服饰和风尚。

例如,西域、波斯等文化的影响让唐朝的服饰更加多元化,增添了异域的神秘感。

总的来说,唐朝的服饰与时尚风尚以其华丽、庄重而闻名。

无论是女性的裙襦还是男性的袍褂,都注重着装的品质和繁华的装饰。

丝绸材料的选择和彩色织物的流行使得唐朝的服饰更加多样丰富。

同时,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为唐朝的时尚风尚增添了一份异域的神秘感。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风尚不仅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体现,而且也为后世的服饰设计和时尚趋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从多角度解读唐代女性论文

从多角度解读唐代女性论文

从多角度解读唐代女性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时期,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割据,东西南北文化交流频繁,而且唐代实行兼容并包的政策,对各种优秀文化广泛吸引,因此它也是我国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

大唐盛世不仅表现在它的疆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经济政治繁荣,尤其表现在它的“开放性”。

唐朝受北方胡人影响较大,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较小,因此受封建礼教束缚较小。

广泛女性受束缚较小,有一定的人生自由和个性解放,在社会生活个方面都可看见女性的影子。

本文将从服饰、体育运动。

婚姻生活等方面来解读唐代的女性。

一、服饰和化妆的变化女人的服饰和妆容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

它能体现出这个社会是开放还是封闭、落后还是进步:同时也能体现出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中唐散文大师李华在一封信中就很明显的说出了唐代妇女装饰的变化。

他说:吾小时南市帽行,见貂帽多,帏帽少。

当时旧人,已叹风俗。

中年至西京市,帽行乃无帏帽,貂帽亦无。

男子衫袖蒙鼻,妇人领巾覆头。

向有帏帽幂离,必为瓦石所及。

此乃妇人为丈夫之象丈夫为妇人之饰。

颠之例之,莫甚于此。

解类而长,不可胜言(李华《与外孙崔氏二孩书》载《全唐文》卷315),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注意“貂帽”“帏帽”“幂离”。

“貂帽”是少数民族妇女的帽子,用貂皮精制而成,上宽下窄。

戴上之后整个脸都漏出来:“帏帽”是中原地区女子最普遍的帽子,帽子本身有一圈薄纱,像帷幕一样,可以用来遮挡女性的芳容:而“幂离”是更保守的女子服饰像斗篷,将女性的整个头都挡住。

可以看出依据材料女性身体漏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胆因此李华感叹世风日下,对这一现象不能理解。

唐代女性另一方面的大胆主要表现在她们的服饰,唐代女性服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奏响了一曲“反叛传统”“挑战男权”的强音,可以说是千古绝唱。

唐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是襦裙、男装、胡服三种。

露颈部和胸部的襦裙是对《礼记》“短毋见肤,长毋被土”传统服装制度的反叛;着男装则是对《礼记》“男女不通衣裳”的挑战’着胡服则体现大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的一面。

从唐朝贵族女性服饰特征看唐代审美情趣中的含蓄美与开放美-精选文档

从唐朝贵族女性服饰特征看唐代审美情趣中的含蓄美与开放美-精选文档

从唐朝贵族女性服饰特征看唐代审美情趣中的含蓄美与开放美唐代是一个十分崇尚美的社会,从精美绝伦的唐三彩到优美和谐的唐朝乐舞,从充满灵性的雕塑到游龙惊鸿的书法,唐朝人对美的追求不言而喻。

一个民族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之后,必然转向更高的精神层面需求,即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唐朝国富民强,文化繁荣,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并且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转化成为对美的赞颂和追求。

而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由于性别及身份的特殊性逐渐成为社会美的载体。

最能体现美的内涵的服饰就成为这些女性展示美、创造美的最好领域,无论是初唐婀娜的窄袖褥裙、超短半臂,还是盛唐时期潇洒、干练的胡服和男装,无不透射着唐朝贵族女性的独特审美眼光。

从整体看来,唐代贵族女性服装主要有三种组合变化,即襦裙装、胡服与女著男装。

初唐女性上穿小袖短襦,披帛,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在腋下,用绸带系扎;盛唐时期,来自异域的胡服以其全新的形式受到广大贵族女性的青睐,在此风气影响下女著男装也盛行一时;同时,以胖为美的唐朝社会又出现了及其大胆、暴露的大袖袒胸裙。

总体而言,唐朝女性服饰特征所表现的美感具有两个审美特点:一是受儒家教义和封建礼制影响下的含蓄美;二是由于唐朝人对人体自身的欣赏,更注重于写实,从而更重视女性的曲线美,所以在服饰中表现出了自然奔放的开放美。

一、表现“含蓄美”特点的唐朝女装——襦裙装与半臂襦裙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

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这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对女性服装的统一固定要求是分不开的。

与其他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唐初时,服饰制度基本上沿袭隋制。

襦、衫、袄、裙是唐朝妇女的日常服饰。

襦裙自然也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装。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穿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以丝带系扎。

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演变出来的服装。

从“尊礼施色”到血色罗裙——唐代品色衣制度与妇女服色选择

从“尊礼施色”到血色罗裙——唐代品色衣制度与妇女服色选择

从“尊礼施色”到血色罗裙——唐代品色衣制度与妇女服色选择前言"品色衣"制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北周时期,几经衍变和调整,至隋唐将服色等级风俗制度化了,形成了官服色彩等级序列,自此作为历朝统治阶级区分官品与尊卑的依据,且女性衣着的颜色也基本以合乎礼仪与规矩来要求,似乎与审美没有太大关系。

但由于唐朝经济发达带来的宽松氛围,"品色衣"制度并没有影响唐代妇女从审美角度来选择服色,可以用一句"从心所欲不逾矩" 来形容她们的选择。

唐朝经济与社会的繁荣使风气更为自由,所以宫廷女性甚至有女着男装的例子,但是平民与贵族女子的服色仍然因等级制度有着很大的区别,服色仍然是地位的象征。

这与其背后深刻的文化与哲学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梳理"品色衣"制度的由来和特征,阐述这种制度对唐代女性服色的影响,并分析了其背后深刻的文化与哲学原因。

唐宫女衣饰一、从"非黑不尊"到"红得发紫":"品色衣"制度的变迁•"品色衣"制度:身份的象征中国人的色彩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会用赤铁矿制成颜料来涂染装饰品,从夏商时期开始中国人就开始有了一整套色彩文化,服色就开始作为判别地位高下的标志,是后来"品色衣"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的人们掌握了几十种染色技艺用于日常生活中。

秦汉时期,秦人喜爱黑色,汉代崇尚红色,到西汉黄色成为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

东汉起对皇族妇女礼服的颜色有了明文规定,她们不再能随意选择衣饰的颜色,没有社会身份的人一般身着单调的"白衣","散民不敢服杂彩"。

从隋炀帝开始有成文的"品色衣"制度,明文规定不同等级官员需穿不同色彩的官服。

到唐朝对此规定作了调整和完善,其"品色衣"制度细致入微且有系统性,它们包括"品色"、"章纹"、"佩鱼"与"环带"四部分。

唐代妇女服饰研究综述

唐代妇女服饰研究综述

唐代妇女服饰研究综述摘要:在封建社会中,唐代的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无论是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上,都到达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唐代的绘画,舞蹈,音乐,雕塑在自身汉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很多外来的文明的风格与技巧,比如与胡的交流,就带来的胡风,呈现出大繁荣与大包容的盛大气象,异族的风格在此时大放异彩,大胆独特的服饰妆容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特色,因为唐朝开明的思想,广泛的文化生活交流,使得这一时期的女装服饰更是独具特色。

本文着手从唐代妇女的服饰搭配中研究其反应的当时一定条件下的政治与经济文化,和妇女生活水平及地位,以及这种穿着方式反应出的人们的思想状况和文化交流状况,以及当时人民的生活风貌。

关键词:唐代妇女服饰文化经济变迁妇女地位一、唐朝妇女服饰的初探首先,唐代强大的国力是这种开放性产生的经济基础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上看是相当富足而强大的。

当时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可达到每人年产量2460斤,人均占有粮食约700斤。

如果说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人们无暇顾及服饰的式样变化,那么在物质丰富、生活富足以及强大国力的背景为依托下,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和精力来注重服饰的精致和变化,中国服饰的对外交流走入了一个新天地。

其次,唐朝独特的社会心理为这种开放性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过数百年动乱之后而形成的大一统局面决定了唐代在各个方面都力图显示出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这样就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突破传统儒家的桎梏,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

唐代妇女能够生活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比任何封建时代女性都要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致对自己的着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造。

第三,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对这种开放性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长安“市肆多贾客商人”,广泛的对外交往又促进了民族融合。

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空前之世局。

浅析中国唐朝女性服饰文化

浅析中国唐朝女性服饰文化
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 态, 同 时 也 能 反 映 时 代 的 特 征 。在 朝 代 的更 迭 中 , 服 饰 是 最 能代 表 人 类特 色 和 历 史 文
化的一环 , 因 此每 个 时代 的服 饰 也 就 成 了时 代 审 美 标 准 当 中最 独 特 也 最 普 遍 的 代表 物 。
关键词 : 唐代 ; 女装 ; 文化 融合 ; 服 饰 变 迁
中 图分 类 号 : J O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4 1 1 5 ( 2 o 1 4 ) 0 9 —2 0 6 —1


隋唐 时 代历 史 背 景 不同时代的审美眼光不 同: 秦 服紧窄 , 妇 人 深 衣 曲 裾 行 不 露
三 、款 式
礼教 道具 。在 唐 朝 时 期 的 女 子 观 念 逐 渐 开 放 , 这 种 传 统 的 蔽 身 幂 离 被 使 用 为 另 一 种 装 饰 手 法 。在 用 料 上 变 为 纱 罗 等 轻 薄 的材 料, 仅遮住额 头 的部分 , 与 发 饰 一 起 作 为 面 部 头 部 装 饰 的 一 部 分, 颜 色 多 样 并 且 可 以进 行 装 饰 。 唐 中 后 期 女 子 服 饰 也 受 到 回 鹘服影 响 , 取 回鹘服 中下摆曳 地 , 腰 际束带 , 加 纹 饰 的特 色 融 人 原 先 的 服 饰 中 。回 鹘 装 不 仅 流 行 于 民 间 , 随 驾 的 宫 人 也 时 常 穿
为唐 朝 时 期 的 服 饰 给 人 最 为 深 刻 的印 象 。
二 、纹 饰
胡 服 作 为 唐 代 女 装 的 一 个 特 殊 而 具 有 文 化 趣 味 性 的 一 部 分, 在 封 建 中原 社 会 有 着 巨大 的影 响 , 也 最 能够 体 现 女 性 思 想 意

诗情画意:唐代女子的发与饰

诗情画意:唐代女子的发与饰

诗情画意:唐代女子的发与饰张馨元摘要:中国古代妇女妆饰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

唐代妇女在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高度发展,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开放的时代风潮引领下,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发式与妆饰,这些发式多达 400多种,有具体名字的就有200多种。

这些发式与发饰,反映出唐代服饰文化的阶级性、时代性、艺术性、整体 性特征,反映了初唐的简约大气、盛唐的雍容华贵、晚唐的奢靡颓废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一定程度 上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审美趋势甚至妇女地位的表现。

关键词:唐代;仕女图;发式;发饰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44-06人类对自身的美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传承和演 变,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俗变 迁,展示着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中国古代妇 女妆饰是古代妇女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产生 的,既是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反映古代妇女的审美 与文化生活,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 史也。

”[1]52古人在维持头发的完整、进行蓄发的同时,也 同样重视对头发的打理与装饰,以起到美化自身的效果。

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王朝国力最盛的朝代,经济、政 治、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统治阶级也表现出一种宏大 的创造的气魄。

在唐代开放与开明的时代风潮下,外来 文化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唐代的审 美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生存 的女性得以享受充足的物质供给,这就为她们追求外表 的华美创造了基础。

她们所创造、流行的事物经由艺术 家之手,用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表现、记录下来,逐渐凝 聚成社会风尚。

据记载,这时期的各种发式大约有四百 多种,有具体名字的就有二百多种[2]48,现存唐代仕女图 中描绘了各富特色、多姿多彩的发式,展现了唐代妇女发 式的造型特征。

唐朝贵族的穿戴标准

唐朝贵族的穿戴标准

唐朝贵族的穿戴标准
唐朝时期,社会阶层差异和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贵族的穿戴标准通常非常华丽,以彰显其特殊地位和权力。

皇室贵族和高级官员常常穿着华丽的龙袍、凤冠等服饰,富商和贵族也倾向于选择奢华精致的服饰。

男性和女性的服饰在款式、颜色和细节上有所不同,以展现出不同的性别特征和社会期望。

对于唐代男子,日常的服装以襕衫为主,官员服色制度严格。

除了作战时穿盔甲外,唐代武官日常的常服也和文官很相似,区别多在手中所持物和冠帽的装饰上。

对于唐代女子,其基本构成是裙、衫、帔,其他还有半袖、帽、鞋等。

贵族女性的服饰尤为奢华,面部化妆也很特殊。

其服饰常常注重娇美、细腻的设计,强调曲线和柔美的线条,展现出女性的温柔和美丽。

总的来说,唐朝时期服饰的选择与搭配展现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和性别角色。

贵族的穿戴标准尤为显著,成为那个时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浅谈唐代女性服饰体现的阶级性

浅谈唐代女性服饰体现的阶级性
相对于其他时期的女性而言唐代女性虽然较少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服装配饰上面也尽可能多的体现自己的美感和韵味但同样属于封建生活的从属地位在服饰上面依然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
浅谈唐代女性服饰体现的阶级性


名:
级:
赵 儒
0802班 李淑芳
指导教师:
选题意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 少有的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的时期。唐代女性服饰作为大唐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设计、众多 的款式以及开放大胆的风格,在封建社 会中独树一帜。同时不同阶级的女性在 服饰方面也有不同的规定,从皇室贵族 到平民女性在服饰方面无论是质料、款 式还是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出 较为严格的阶级性。
论文结构:
一、唐代女性发式与发饰体现的阶级性 (一)发式体现的阶级性 (二)发饰体现的阶级性 二、唐代女性服饰与鞋履体现的阶级性 (一)服饰体现的阶级性 (二)鞋履体现的阶级性 三、总论
总结:
• 唐代女性服饰史大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其他时期的女性而言,唐代女性虽 然较少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服装配饰 上面也尽可能多的体现自己的美感和韵味, 但同样属于封建生活的从属地位,在服饰 上面依然有着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阶 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 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 到论文定稿,老师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 私的帮助。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并请教老师解决了一系 列的难题,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老师严 谨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是我受益匪浅。

从唐代女性服饰看其社会地位

从唐代女性服饰看其社会地位

从唐代女性服饰看其社会地位摘要:唐代女性服饰风格独特,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在完美地展现女性之美的同时也兼顾了方便实用的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而唐代女性服饰从袒露性感的风格到女着男装的刚柔并济风气更是无一不展现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之高,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也是独一无二的。

接下来本文将着眼于唐代女性服饰特色,详细分析其独特形制和风格,并说明其中体现的女性社会地位。

关键词:唐代;女性服饰;女性社会地位历史上女性曾经拥有过较高的社会地位,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分工的改变和思想逐步禁锢等因素,女性社会地位逐渐低于男性并不断下降。

这种情况一直到近代才得以改善。

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两次女性地位较高的时期,分别为汉、唐两朝。

尤其唐代,女性地位的特殊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尤为难得。

种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权力”无一不体现出这是一个女性地位高涨的年代。

上到首位女皇的出现,下到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服饰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处细节也无不体现出唐代女性的独特社会地位。

一、女性服饰与女性意识(一)服装1、襦裙和内衣襦裙是唐代女性最常见最主要的服装样式,由上身短衣下身长裙和披帛组成,即衫、裙、帔。

盛唐时期襦裙宽大华丽,多精美刺绣纹样,极尽丰腴盛大之美感,长裙腰带多束在腋下,略去腰线体现纤长体态的同时又凸显出了女性丰满的胸部线条。

而唐代女性内衣在当时名为“袔子”,是一种无肩带的侧开合内衣,配以半露胸裙装,便有襦裙下内衣若隐若现的效果。

因此时人有诗曰:“慢束罗裙半露胸[ 唐代诗人周濆所著《逢邻女》]”、“粉胸半掩疑晴雪[ 唐代诗人方千所著《赠美人四首》]”,形容的就是这样的搭配情形了。

然而,这样的情况与古代中国女性普遍的穿衣规则是相反地,女性性征作为“女性守则” 的重要一环,往往与贞节观联系起来,历朝历代都认为是需要隐藏起来的部分。

然而唐代却并非如此,反而极力推崇自信外扬的展现女性之美,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

中华文化之唐朝服

中华文化之唐朝服

唐朝服饰的发展: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唐朝在现今服饰界,和对以后服饰业的影响,是它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与精神风貌。

冠服制度: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唐代女服:襦裙服是汉族女子服饰中非常基础的一种款式,即女子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俗称上衣下裳)的传统装束。

唐女的襦裙装在盛世的影响下充分发展,加半臂,佩披帛,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

在中国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对襟的以小带子当胸结住。

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在初唐,半臂更为普及,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同时传至民间。

邻国影响:唐代服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装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上承继了唐装的长处。

唐装襦裙线条柔长,十分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著称。

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多以中亚、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饰为参考,充实唐代服饰文化,使得唐代服饰丰富多彩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

小结: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

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

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结构:
一、唐代女性发式与发饰体现的阶级性 (一)发式体现的阶级性 (二)发饰体现的阶级性 二、唐代女性服饰与鞋履体现的阶级性 (一)服饰体现的阶级性 (二)鞋履体现的阶级性 三、总论
总结:
• 唐代女性服饰史大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其他时期的女性而言,唐代女性虽 然较少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服装配饰 上面也尽可能多的体现自己的美感和韵味, 但同样属于封建生活的从属地位,在服饰 上面依然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
致谢:
• 非常感谢李淑芳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阶 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 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 到论文定稿,老师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 私的帮助。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并请教老师解决了一系 列的难题,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老师严 谨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是我受益匪浅。
浅谈唐代女性服饰体现的阶级性


名:
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赵 儒
0802班 李淑芳
指导教师:
选题意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 少有的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的时期。唐代女性服饰作为大唐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设计、众多 的款式以及开放大胆的风格,在封建社 会中独树一帜。同时不同阶级的女性在 服饰方面也有不同的规定,从皇室贵族 到平民女性在服饰方面无论是质料、款 式还是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出 较为严格的阶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