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陈涉世家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说课稿《22陈涉世家》(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说课稿《22 陈涉世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陈涉世家》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主题的历史故事,描绘了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过程。
通过陈涉世家的事迹,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展示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英勇斗争精神。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课文中的 some 生僻词语和句式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障碍。
此外,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 key 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涉世家所体现的反抗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 key 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陈涉世家的反抗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陈涉世家所体现的反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问题。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分析,重点解释 key 词语和句式。
5.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陈涉世家所体现的反抗精神,探讨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4、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教学重点:1、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坠青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二、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1)注释①(2)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继承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他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西汉时期,触犯死刑的人,“拿钱可以免死”(50万铜钱),但司马迁没钱,只得自请“宫刑”,屈辱的生比惨烈的死更为可怕。
司马迁最为可敬的一点,为了撰写《史记》,决然选择宫刑,去承受人生屈辱的极限。
“宫刑”之后,作为男子的司马迁死了,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死了,但激扬文字的太史令诞生了。
新生的太史令全然具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开始以饱受歧视的社会最底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看待历史。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6500字,此书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部编九下《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22 陈涉世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1.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3.认识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物现人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丹书帛羽藏鱼腹,丛祠幽火出狐喉。
大泽揭竿反暴秦,缘何司马只列侯。
”这首诗叫做《赞陈涉》,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赞扬。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就是讲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
这篇文章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只有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吧。
二、自主预习(一)知人论世(作者及作品)问:大文豪鲁迅曾评价一部史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学们知道说的是哪一部史书,作者是哪一位?《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人教版九年级《陈涉世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陈涉世家》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的:一、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二、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要点:一、了解作者和《史记》二、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司马迁和《史记》。
方法:引导学生看教材注解①。
教师适当补充下边内容。
作者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国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官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
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课《陈涉世家》就节选自《史记》。
二、初读课文。
1.正音学生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说明]本文较学过的文言文长一些,需要注音的字多。
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先读注解所注的字音,然后读课文;或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掌握字音;也可以在学生自读后,集体对一些字正音,同时,结合注解,理解其意。
有些字的读音,不可能一下子记住,在下边的教学中,随时复习。
2.试译课文二人小组,结合注解流通大意,并记下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
[说明]学生分小组疏通大意,教师多给一些时间。
其间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只是疏通大意,不需要逐字“对号入座”。
指导学生练习在书上做点笔记。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陈涉世家》教案.doc
人教部版九年文下册22. 《涉世家》教案教学目: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吴广起段史事件。
2. 熟文,合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精彩段。
3.把握本文运用及的气来表人物性格的写法。
4.学会客地看待史,正确价史人物,并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教学重点:1.懂得文中“ 、当、行、次⋯⋯”的意思,虚“之、以、固”等的用法。
2.会文运用表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 学扣索集中叙事的方法,在中巩固文言文的学方法,增感,提高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点:1.把握本文运用及的气来表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运用自然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致形象的描写。
3.正确客地价史人物,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涉在史展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学生:借助下注通全文,初步理解文意;前了解《史》以及司迁。
教:有关《史》及司迁的相关料;制作多媒体件。
教学:三教学程:第一一、入新:在中国史上生多次民起,些民起残酷的封建治所迫,充分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每次民起都沉重地打了黑暗的封建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史前,促使革封建生关系,促生力展的力。
中国史上第一次民起是生在秦朝末年的、吴广的大起,次民起建立了我国史上第一个民政——楚,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的 15 年便被刘邦的西政所取代。
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存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二、解题。
学生阅读注释,教师可作如下补充。
1.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 10 岁就到长安学习, 20 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
38 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42 岁时开始写作《史记》。
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2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义。
2.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它通民反的理。
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从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查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逸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
3年后(24岁)开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阉割)。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
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三、背景介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为了满足个人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还要农民担负沉重的徭役,征发七十多万人去修建宫殿(如阿房宫)和陵墓(骊山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工程浩大的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
到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戍徭有加无减,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一触即发。
陈胜、吴广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
大泽乡起义为历代农民反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学习目标】:1.巩固《史记》及有关常识。
2.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3.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
4.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学习重点】: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巧用详略谋篇布局的艺术特点。
2.把握本文运用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巩固《史记》有关常识,疏通并作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在八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一篇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课件》,该篇出自于《史记》。
对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亚夫同志的形象,以及“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陈涉世家》也是《史记》中的名篇,文章详实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为我们再现了个性非凡、志向远大、才能卓越,有勇有谋的农民领袖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部分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圣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2.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读准字音闾(lǚ)左谪戍(zhé shù)谯(qiáo)阳夏(jiǎ)辍耕(chuó)鸿鹄(hú)闾左(lǚ)当行(háng)度已(duò)数谏(shuó)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uì)果笞(chī)宁有(nìng)攻蕲(qí)千骑(jì)社稷(jì)陈胜王(wàng)三、自学互助1.视频朗读《陈涉世家》;2.学生自主朗读;3.思考辨析句子的朗读停顿;(1)发/闾左/谪戍渔阳(2)扶苏/以数谏故(3)上/使外将兵(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蘄以东四、展示点拨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完成课文通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陈涉世家》说课稿
《陈涉世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我今天说的课题是《陈涉世家》,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解读:1、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陈涉世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作为学习重点,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能够感染学生,能够激励学生。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料翔实,文笔流畅,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而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七—九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固定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胆识才略以及他在反秦统治斗争中的作用。
2、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固定的文言句式。
2、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胆识才略以及他在反秦统治斗争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材处理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学了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但整个初三的文言文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篇幅较长、知识点增多。
因而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疏通文意和理解分析等方面很不给力。
因此,我安排三个课时学习这篇文言文。
此外,还硬性要求学生先行自学这篇课文。
所以,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采取的先“生拉硬拽”的自学,然后讲课的时候“抚其心灵、诱其思考”。
简单的说就是“先兵后礼”。
二、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辅以一些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陈涉世家(教案)
22 陈涉世家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的起义史(或曰造反史)是被书写得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波澜壮阔,人物刻画风采动人。
一是法国,一是中国。
这两个民族骨子里都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性。
不同的是,法国人的造反多是为了平等、自由等民主的权利;中国人的造反是为了求生存,求安稳。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涉世家》这篇文章。
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发生的原因与经过,树立学生的唯物历史观。
(重点)2.抓住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史记》高超的写人技巧。
(重点、难点)3.从作者和陈胜身上认识到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重点)一、文本导入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遭受刑律处罚。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预习交流1走近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受父亲熏陶,自幼勤奋好学,二十岁开始漫游,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著《史记》打下基础。
司马迁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后因上书替李陵辩解,被处宫刑。
司马迁忍受着奇耻大辱,发愤著书,终于在太始四年(前93年)撰成《史记》。
2相关知识《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世袭封国的诸侯和辅汉功臣事迹的传记)、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个部分,共五十二万字。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新人教版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课文“陈涉世家”时,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专业术语感到困惑。同时,分析陈胜、吴广等人的斗争精神和价值观可能会对他们提出挑战。此外,如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也是学生需要克服的困难。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反馈如下:
a. 对于学生绘制的陈涉世家起义时间线,关注其对事件和人物的把握程度,以及时间线的逻辑性。对于表现出色、创意丰富的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需要改进的作业,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如优化时间线的结构、增加人物的描述等。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陈涉世家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陈涉世家”是人教版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事件。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陈胜、吴广等人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的英勇斗争精神。本课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的历史、文学知识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实验器材:本课不涉及实验部分,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为适合分组讨论和阅读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陈涉世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陈涉世家素质教育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好处。
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利用讨论式研讨式解决重点、难点。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学过中国古代史,能说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是在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陈胜,字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胜世家》是写陈胜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全部过程。
本文所说内容,展现了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伟大力量,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描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音。
投影:鸿鹄闾左扶苏数谏敌陈胜王罾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忿恚尉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度已失期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通假字:发闾左適(谪)戍渔阳为天下唱(倡)将军身被(披)坚执锐故以(已)怪之矣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4、师纠正误音。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逐层推进,师生讨论解决疑难字词。
2、逐层推进,扫清疑难语句,把握文意。
投影:(第一节)幼时陈胜表现如何?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第二节)因何揭杆?做了哪些准备?“二世元年七月”至“皆指目陈胜”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会天大雨度已失期今亡亦死等死天下苦秦久矣今或闻无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故以(已)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旦日,卒中往往语(第三节)怎样揭竿而起?“吴广素爱人”至“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忿恚尉以激怒其众戍死者固十六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祭以尉首(第三节)如何称王?“行收兵”至“杀之以应陈涉”比至陈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2023年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2023年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驾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缘由和经过。
2、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
3、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
4、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定性,相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1、相识陈胜、吴广农夫起义的缘由、过程及其历史必定性。
2、领悟课文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读准下列词语。
阳夏人辍耕点缀掇抽泣怅恨苟富贵嗟乎鸿鹄之志闾左谪戍戊戌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故罾丛祠篝火陈胜王忿恚佐毋斩鞭笞袒右攻蕲询徇殉社稷谯憔樵2、读熟课文。
以读准字音、句读,朗读流畅为目标。
二、新授内容1、沟通课前搜集的秦末农夫起义的状况及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学问。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峻了,人民苦痛不堪。
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夫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夫政权——张楚,促使了秦速亡。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闻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状况)8篇。
2、驾驭下列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者……也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苟富贵若为佣耕太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闾左谪戍屯大泽乡皆次当行会度已失期法皆斩举大计等死,死国天下苦秦久矣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指意念鬼威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罾固以怪之矣间令之次所旁丛祠中狐鸣旦日往往语指目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笞尉剑挺佐之并杀徒属第借令毋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受命从民欲袒右为坛而盟蕲下将兵徇蕲以东比至陈与皆来会计事将军身被坚执锐社稷刑其长吏三、内容梳理1、本文记叙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什么?秦末大泽乡农夫起义。
部编九下语文22.《陈涉世家》精品教案(活动版)教学设计(2024年)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积累等、亡、怪、王、忿恚、苟、之、適、以、唱等文言实虚词。
3.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4.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 积累等、亡、怪、王、忿恚、苟、之、適、以、唱等文言实虚词。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疏通文意,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作家作品】视频,了解文学常识。
距今两千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多么朴素的觉醒!陈胜就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二、整体感知1.播放【影视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给字词注音。
阳夏.(jiǎ)辍.耕(ch uò)鸿鹄.(hú)闾.左(lǚ)適戍..(zhéshù)当行.(háng)数谏..(sh uòjiàn)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 uì)宁.有(nìng)攻蕲.(qí)千骑.(jì)社稷.(jì)度.(d uó)陈胜王.(wàng)披.坚执锐(pī)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可参照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教师巡回解疑。
3.学生展示合作学习成果,通译课文。
三、总结拓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2陈涉世家》教案
22.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梳理故事情节。
2.感知艺术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部史学著作被评价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史学书、影响中国历史的经典书籍、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书之一,它也是梁启超、章太炎、钱穆等开列的最低限度必读书。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
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作品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他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写作背景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惩罚当地郡县长官,以响应陈涉的起义军。
目标导学二:诵读课文,培养语感1.听读。
阳夏.(jiǎ)嗟.乎(jiē)適.(zhé)戍当行.(háng) 罾.(zēng) 篝.火(gōu)忿恚.(huì) 笞.(chī) 徇.(xùn)酂.(cuó) 柘.(zhè) 谯.(qiáo)社稷.(jì) 陈胜王.(wàng)2.自由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 陈涉世家
22 陈涉世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传记,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说明他对陈涉的肯定态度。
课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
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过程。
字音字形阳夏.(jiǎ)辍.(chuò)鸿鹄.(hú)嗟.乎(jiē)闾.左(lǘ)適.戍(zhé)度.(duó)扶苏以数.谏故(shuò)将.兵(jiàng)罾.(zēng )祠.(cí)陈胜王.(wàng)多为.用者(wéi)忿恚..尉(fèn huì)宁.有种乎(nìng)收而攻蕲.(qí)铚.(zhì)酂.(cuó)柘.(zhè)谯.(qiáo)社稷.(jì)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同“谪”(2)卜者知其指.意同“旨”(3)为天下唱.同“倡”,倡导,发起(4)固以.怪之矣同“已”(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2.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义:私下今义:空隙次:古义:军队驻扎今义:次序(3)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4)楚人怜.之古义:哀怜,怜悯今义:怜惜,可怜(5)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6)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7)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表示整整的约数,十六或十七(8)号令召三老﹑豪杰..事..与皆来会计豪杰:古义:当地有势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集会议事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9)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诚信诚意,忠诚(10)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火今义: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3.一词多义(1)之①辍耕之.垄上去、往②怅恨久之.结构助词,无实义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2)以①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②或以.为死动词,认为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把④固以.怪之矣副词,同“已”,已经⑤以.激怒其众连词,来,以便⑥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助词,表示时间或方位(3)令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指使②令.辱之动词,使、让③召令.徒属曰动词,号令④陈守令.皆不在名词,县令(4)为①若为.佣耕动词,做②或以为.死判断动词,是③为.天下唱介词,给、替④士卒多为.用者介词,被(5)然①吴广以为然.形容词,正确的,对的②然.足下卜之鬼乎连词,可是,然而(6)数①数.日数词,几②扶苏以数.谏故副词,屡次,多次(7)道①道.不通名词,道路②伐无道.名词,道义(8)书①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②得鱼腹中书.名词,写信(9)会①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4.词类活用(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2)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3)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武器(4)狐鸣..呼曰名词、动词用作状语,像狐狸那样嗥叫(5)忿恚..尉使动用法,使……恼怒(6)尉果笞.广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7)皆刑.其长吏名词用作动词,惩罚5.重点实词与虚词(1)比.至陈等到(2)上使外将兵.军队(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立为国君(4)得.鱼腹中书得到,获得(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起义(6)并.杀两尉一齐【课文全解】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022—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教材和学情分析】本文《陈涉世家》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而《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其史学和文学地位之高。
本文是《史记》学习的一扇窗口,希望通过本文即最有中国农民起义代表性典型性的也是学生最熟悉的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不只是从语文层面了解历史、分析故事、学习写作,积累文言知识等方面来学习,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树立唯物历史观,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生发对历史发展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是文言文,文言知识种类比较齐全,是文言文学习的好范本。
初三学生有初一初二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为此,本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舞台和空间。
课时安排:全文学习可安排两到三个课时,一到两个课时主要为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的翻译学习;一个课时主要为故事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文言文转为白话文的翻译学习这一个学习课时,是熟悉课文,疏通文意的关键,学习耗时量会比较大,这个课时内容的学习在本教学设计中安排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待在故事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这个课时内容的学习结束后,再用一课时检查解决。
为此本节教学设计是以故事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及写作方法学习为主。
【教学目标】1、学习大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了解《史记》和司马迁,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学习积累多样性文言知识(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义区识、文言句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3、学习有节奏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4、学习理解和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发展情况,认识农民起义产生和失败的必然规律(历史的必然性)。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5、学习本文写作特点,加深理解人物塑造的描写方法、前后照应的结构和铺垫材料的使用等写作方法,提高记叙性文体的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梳理故事情节。
2.感知艺术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部史学著作被评价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史学书、影响中国历史的经典书籍、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书之一,它也是梁启超、章太炎、钱穆等开列的最低限度必读书。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
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作品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他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写作背景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惩罚当地郡县长官,以响应陈涉的起义军。
目标导学二:诵读课文,培养语感1.听读。
阳夏.(jiǎ)嗟.乎(jiē)適.(hé)戍当行.(háng) 罾.(ēng) 篝.火(gōu)忿恚.(huì) 笞.(chī) 徇.(ùn)酂.(cuó) 柘.(hè) 谯.(qiáo)社稷.(jì) 陈胜王.(wàng)2.自由读。
注意重点句节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3.齐读。
目标导学三:分类积累,读懂文意1.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2.教师点拨。
【通假字】①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②固以.怪之矣(“以”同“已”)③为天下唱.(“唱”同“倡”,首发)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古今异义】①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会议,集会)②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③等死..(古义:同样是死;今义:等待死亡)④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爱,可怜)⑤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经常,常常)【词类活用】①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②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指用网捕)③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④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⑤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⑥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指铁甲;锐:形容词作名词,指武器)【一词多义】①次: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②将:A.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B.项燕为楚将.(将领)③为:A.为.屯长(担任) B.为.天下唱(向)C.士卒多为.用者(被) D.为.坛而盟(修筑)④书:A.乃丹书.帛曰(写) B.得鱼腹中书.(字条)⑤数:A.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B.卒数.万人(几)⑥乃: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B.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文言句式】①省略句A.吴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B.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C.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D.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②判断句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表示判断)③倒装句祭以尉首(状语后置,中心词是“祭”,即“以尉首祭”)目标导学四:把握情节,理清脉络请简要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
(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
)示例: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
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发动起义。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他们率领军队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第2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温故知新:请一名同学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说起义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
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怎样的舆论准备?有何作用?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称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效果: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标导学二:谈人物1.陈胜能从一个雇农蜕变成一位杰出的英雄必定有其过人之处,结合陈胜的语言谈谈你发现的陈胜的闪光点。
学生可能会通过文章发现这样一些人物的优秀之处:示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少有大志,不甘贫贱,目光长远。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洞察时局,顺应民心,有政治远见,深思熟虑,不莽撞。
(3)“此教我先威众耳。
”——有计谋,懂得树立威信和从舆论上获得支持的重要性。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宣传才能,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鼓动戍卒突破畏惧心理参与起义。
敢于反抗封建制度,有志气、有抱负。
2.多媒体展示《陈涉世家》中另一文段,教师大致讲解文意。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看了这段记述,大家对陈胜其人又多了哪些了解?提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目标导学三:品《史记》教师由陈胜的形象自然导入下一板块:《史记》记人“不虚美,不隐恶”,写陈胜,既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又不为贤者避讳,实事求是地写他的缺点,也正是因为司马迁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才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人物丰满真实的个性和风采。
这部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我们不妨进一步品读。
1.这篇文章叙事可谓详略分明,略写陈胜少时情况而详述起义的发动过程和发展情况,你认为司马迁这样裁剪材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给予点拨评价。
明确:这样的裁剪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往事,选材突出陈胜少有大志,为下文写起义做好铺垫。
继而围绕着大泽乡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其取得的胜利,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现成功塑造了陈胜、吴广这两位起义英雄智勇双全的形象。
2.《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按传主地位和影响划分为本纪、世家和列传三类。
“本纪”记述古代帝王的事迹,“世家”记述王侯的事迹,“列传”则是为人臣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
陈涉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司马迁却将其事迹归在世家,后班固撰写《汉书》时就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归入列传。
司马迁为何要把他列入世家而不是列传?这样的划分是不是不合理呢?小组讨论,将你的见解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后发言,不同意见可展开小型的课堂辩论。
教师小结:司马迁记述陈涉事迹,并不因为他出身低微而贬低他,将他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酷统治下他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凡之功,这恰恰体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成败论英雄的史学眼光。
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