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
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加大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了探讨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是绿色发展的基础,各国应当加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各国应当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
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国应当倡导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四、倡导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支持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国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环保项目的投资,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五、强化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法律法规是确保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国应当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制度,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惩治违法行为。
六、加强国际合作绿色发展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挑战,促进全球绿色发展。
七、推动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科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国应当加大对绿色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八、培育绿色消费市场绿色消费是引领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应当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倡导健康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九、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各国应当推动城市绿化、节能减排等工作,打造宜居环保的城市环境。
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绿色生活是每个人的责任,各国应当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从个人做起,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总结:绿色发展是全球的共同责任,各国应当把握机遇,借鉴国际经验,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保的双赢。
希望更多的国家和人们能够加入到绿色发展的行列,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绿色金融实践及思考
绿色金融实践及思考一、绿色金融的涵义及其在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绿色金融在全球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西德就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国会通过了《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ComprehensiveEnvironmentalResponse,CompensatianandLiabilityAct,CERCLA),规定由联邦政府设立专门的基金(因此,CERCLA也称“超级基金”法案),从而使商业银行密切关注与环保有关的信贷风险。
此后,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也着手探索与环保有关的金融实践。
2002年,由来自7个国家的10家跨国银行共同提出的与环境治理相关的授信管理原则——“赤道原则”,成为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业务中评估环境风险的主要国际惯例和财务准则。
2005年,联合国完善“赤道原则”并提出责任型投资原则,进一步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融资项目的潜在环境影响。
2017年9月,为落实巴黎协定的精神,世界银行宣布推出气候融资平台,通过汇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慈善机构以及私人投资者的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
绿色金融的内涵包含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在信贷投放、期限以及利率设定等方面,金融业应当优先向绿色相关产业倾斜;二是金融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利用金融业务的运作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三是要将绿色金融作为相关环境政策的推行手段。
总的来说,绿色金融旨在推动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见绿色金融不仅指某一特定金融产品,更是指与绿色产业及环境政策相关的一套金融体系。
具体来讲,一方面通过出台一系列金融措施,利用各渠道汇聚的资金支持环境友好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引导金融体系做出相应改变,使得融资项目和投资决策考虑环境因素。
政府可以利用绿色金融体系为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筹措资金,通过新的金融产品支持可持续发展,撬动社会资金去建设和维护环境基础设施,从而加强企业绿色经营实践,进一步拓展相关金融支持。
2017绿色金融深度报告:绿色企业评价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2017年7月27日 绿色金融报告“绿色企业”评价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摘要:• 构建绿色企业评价体系,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夯实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基础,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并为落实相关配套扶持政策提供抓手。
• 环境绩效评价是绿色企业评价的基础。
国际市场通行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包括GRI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ISO14031标准,以及WBCSD 环境绩效评价标准,金融市场则通过ESG 体系,将绿色主体评级纳入投资决策,从而践行社会责任投资理念。
• 我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可追溯到2003年开始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此后逐步转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并将之与企业信用评价及金融配套服务相挂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标准体系设计、执行强制力、应用范围,以及市场参与等方面仍有待强化。
• 我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外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先进探索,为我国构建绿色企业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纳入对企业所属行业是否为绿色产业的考量,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绿色主体评估体系。
关键词:绿色金融 绿色企业 环境绩效评价 环境信用评价 刘翌汤维祺 鲁政委 兴业研究兴业研究 兴业银行 助理分析师分析师 首席经济学家目录一、绿色企业评价的概念和内涵 (3)二、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国际经验 (4)1.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5)2.IS014031标准 (8)3.WBCSD生态效益评价标准 (10)4.企业环境绩效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11)三、企业环境行为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国内实践 (12)1. 企业环境行为评价 (13)2.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15)四、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思考构建绿色企业评价体系 (20)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①。
与传统金融体系相比,绿色金融的主要特征在于支持对象的限定性,即引导资金流向能够产生正面环境效益的绿色领域,主要包括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引导资金投入绿色项目,确保所涉项目能够产生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环境效益;二是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主体,鼓励绿色企业的生产经营,扩大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国际学者对绿色金融的定义
国际学者对绿色金融的定义1.引言1.1 概述绿色金融是指将环保理念与金融业务相结合,通过提供金融支持和创新工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金融领域。
目前,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开始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将其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增强,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通过引导和促进资本的流动,使得环境友好型和低碳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绿色金融的概念最早于2007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并在此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绿色金融包括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
这些金融工具的推出能够吸引投资者对环保产业的关注,从而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金融的本质是将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金融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社会福利。
因此,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纷纷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的政策方向,并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相关业务的发展。
在本文中,将探讨国际学者对绿色金融的定义,并分析其意义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和推广,可以更好地引导资本流向环保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形式,更是一种全球性的合作机制,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最终目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在引言部分,我将简要说明绿色金融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国际学者对绿色金融的定义。
在该部分,我将详细介绍学者们对绿色金融的不同观点和定义。
首先,我将阐述国际学者对绿色金融的第一个要点,并举例说明其含义和实践意义。
然后,我将转向国际学者对绿色金融的第二个要点,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及政策建议
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及政策建议绿色金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是指将环保因素纳入金融考虑的新兴金融领域。
具体涵盖了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绿色金融,推动其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及政策建议。
一、国外绿色金融发展情况欧洲是全球绿色金融领域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历程也较长。
早在2007年,欧洲就出台了《战略性能源技术计划》,规定到2020年欧洲将在可再生能源投资上达到6000亿欧元。
同时,欧洲也制定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如《绿色债券原则》和《绿色证券原则》等。
这些政策和标准推动了欧洲绿色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
北美市场也在绿色金融领域占有不俗的地位。
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清洁能源计划》、《减缓气候变化计划》等,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加拿大政府也开始重视绿色金融,2018年加拿大推出了《智慧和可持续资本的路线图》,明确了该国发展绿色金融的“愿景、目标和优先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亚太地区绿色金融市场也在逐步发展。
印度政府于2016年推出了“印度黄金赛道”,旨在提高该国在纳入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比例。
而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则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二、国内绿色金融发展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将其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手段。
自2016年推出试点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2017年该市场发行规模达到23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一半以上。
同时,中国政府也推出了《市场导向的绿色信贷指引》,鼓励商业银行发放绿色贷款。
除了政策支持外,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还得到了国际组织和投资者的认可和关注。
例如,中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欧洲绿色投资银行等机构都将绿色金融纳入重点发展领域。
然而,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绿色金融文献综述
绿色金融文献综述作者:王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摘要:发展绿色金融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我国“十三五”规划部署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从金融层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与绿色金融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绿色金融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金融机构一、绿色金融概念绿色金融的概念来源于绿色文明,绿色文明是一种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发展的文明(王军华,200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之后,绿色革命随即席卷全球,绿色概念渗入社会各个领域。
金融,这个现代经济的核心,亦无可例外地走向绿色化。
2000年,《美国传统词典》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借助于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达到保护环境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
绿色金融概念由此正式产生。
西方国家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开展得较早。
Cowan(1999)指出绿色金融是跨越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和金融学理论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绿色经济资金融通问题。
《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2000)对“绿色金融”进行了定义,认为凡是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金融活动都可以被称为绿色金融。
国内各界对绿色金融概念尚无规范的统一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指金融业在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与方式等层面上,重点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以此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高建良,1998;和秀星,1998)。
二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何建奎,江通,王稳利,2006)。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现状、国际比较及建议
标准要求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 绿色债券发行人按季度披露资金使用情况;按年度披露资金使用情况和专项审计报
人民银行 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公 告,并报人民银行。
告〔2015〕第 39 号)
《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 绿色债券发行人按公司债一般规定披露常规信息,同时披露资金使用情况、绿色项
证监会
二是对存在环境、安全等重大风险企业贷款的统计。包括 4 类:涉及环境保护违法违规 且尚未完成整改的企业贷款、涉及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且尚未完成整改的企业贷款、涉及 落后产能且尚未完成淘汰的企业贷款和涉及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不达标且尚未完成整改 的企业贷款。
表 2 我国绿色债券标准
发布部门
标准名称
标准要求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
82
2018.05
金融实务
1. 绿色债券认证评级 开展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业务①的第三方 认证机构,包括安永、普华永道、德勤、商道 融绿、挪威船级社等国外知名认证机构,同时 也有中节能咨询、中债咨信等国内认证机构, 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 北京中财科创绿色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内研究 机构。除此之外,我国不少评级机构也开始涉 足绿色债券评级和认证工作,并发布了各自的 评级方法及认证体系,如东方金诚发布了《自 然环境信用分析框架暨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方 法》,中诚信国际发布了《中诚信国际绿色债 券评估方法》等。 2. 企业主体绿色评级 2013 年,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人 民银行、银监会印发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 法(试行)》,将企业的环境信用分为环保诚 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 保不良企业四个等级,并以绿牌、蓝牌、黄牌、 红牌表示。2015 年,环保部会同发改委发布 了《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 见》,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记录。此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绿色金融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个话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工具,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绿色金融进行一个系统的文献综述,从概念、发展历程、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读者对绿色金融的认识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绿色金融是指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内,将环境友好型、低碳型、资源节约型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项目纳入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其提供融资、投资和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绿色金融以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为导向,注重资源有效利用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金融手段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金融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绿色金融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环保倡导运动,当时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环保投资和绿色贷款的概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也成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纷纷将绿色金融视为重要的政策工具,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推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
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也开始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领域,推动全球绿色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
三、国际经验在国际上,绿色金融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绿色金融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在发达国家,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已经比较成熟,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多种形式,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融资支持。
绿色金融监管政策日益完善。
很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绿色金融监管规定,明确了绿色金融的业务范围、监管标准和考核指标,加强了对绿色金融业务的监管和引导。
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都加大了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投入,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国际化和标准化进程。
绿色金融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开始关注环保和气候变化问题,绿色金融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林业绿色金融:主要领域与国际经验
林业绿色金融:主要领域与国际经验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8期文/李茗我国林业面临加快林业改革、全面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林业建设的新形式和战略发展机遇。
仅依靠国家财政难以保障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通过市场化的融资模式吸引银行等社会资本进入林业,投资发展绿色林业。
林业的绿色产业化经营也需要利用金融促进林业资本形成。
随着全球发展的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在绿色发展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金融支持是林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绿色林业与金融的互动机制,有利于促进林业绿色产业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林业绿色金融是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林业发展中,本着从保护林业资源环境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的原则,在投资中运用金融业推动和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建立起林业绿色产业体系和林业绿色生态体系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林业生态与林业绿色产业体系健康发展。
林业绿色金融的主要领域可持续森林经营是林业绿色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
森林经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林业投资的收益回报率和稳定性。
涉足林业领域的投资人期待林业投资为其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重视森林资产的长远收益,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要求资产管理方证明森林经营是可持续的。
林业绿色投资以具有良好信誉的森林认证为基本要求,最广为采纳的全球性森林认证标准体系有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FSC)和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EFC),另外还有一些区域范围内声誉良好的体系,如美国的可持续林业倡议等。
一些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参与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制定可行的管理计划保障森林的经营活动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将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林地投资打造为收益稳健的实物资产。
林业碳汇为林业绿色金融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
巴黎气候协定向全球明确发出了世界经济正在走向“脱碳化”的信号。
“科技+”时代的绿色金融_浦发银行
• 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以及基因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我国基因检测产业步入高速发展的 快车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以及疾病筛查等服务快速发展,新创企业成倍增长。
虚拟现实(VR)领域
• 虚拟购物、虚拟旅游和虚拟培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一个包括硬件、软件和内容在内的全新产业链 蓄势待发。
人工智能(AI)领域
(三)海绵城市:绿色宜居的空间承载
“补短板”的要求: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构建涉及生态修复、园林绿化、绿色建材、管网建设与运营、智慧城 市与物联网技术、污水污泥处理等多个行业,投资巨大,将拉动新一轮城市建 设的热潮。
目录
一、科技,提升产业实力 二、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三、绿色金融:转型与服务
三、绿色金融:转型与服务
(五)具体落地:”科技+”时代的银行业 机器智能叠加人类智慧,构建智慧银行新体系
(五)具体落地:”科技+”时代的银行业 金融科技(FinTech)与科技金融(TechFinance)融合发展
诱导
金
科
融
技
科
金
技
融
支撑
对项目和人的融资转变为对技术实体的融资
目录
一、科技,提升产业实力 二、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三、绿色金融:转型与服务
(一)国际经验:科技和工业发展史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革命乃产业革命之先导
(二)中国战略:科技兴国
——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国内外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内外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绿色金融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备受关注,其理念和实践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下面笔者将从大趋势、国内外绿色金融理论和实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大趋势绿色金融是要将环境保护与金融创新有效结合,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种金融手段。
全球各国对于绿色金融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政府都将绿色金融作为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不断增加对于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投入。
除了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也逐渐提高对于绿色金融的认识,对于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信念也愈发强烈。
二、国内外绿色金融理论1.国外绿色金融理论绿色金融理论来源于可持续金融发展目标,这一概念早在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就已经提出。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入到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中,大力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
绿色金融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金融的理论根源在于联合国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另外,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约翰内斯堡宣言”也率先提出了保护环境的理念,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
(2)社会责任绿色金融坚持“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三者并重的理念,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意识。
(3)卓越运营在建立绿色金融理念的同时也需要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
这要求银行必须积极创新,提高操作效率,在保持合规性的同时,也增加经营效益。
2、国内绿色金融理论国内绿色金融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轻资产金融的创新思维。
轻资产金融是指把金融活动的风险和资产转移给其他机构,以减轻自身对风险的承担,从而降低金融业风险。
在当前金融业中,金融机构利用轻资产金融的创新思想来参与绿色金融活动,帮助绿色产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国内外绿色金融实践1、国外绿色金融实践在国外,绿色金融已被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广泛落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金融成为了解决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大规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迫使各国政府积极寻求应对方式。
绿色金融作为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理念迅速崛起。
绿色金融不仅可以提供环保产业的融资需求,也能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低碳经济转型。
二、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目前,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各国政府出台政策措施,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例如,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二是投资者对绿色金融的关注度迅速增加,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资者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机会。
三是绿色债券成为绿色金融的热点,成为企业和机构融资的主要渠道。
三、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了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鼓励企业开展环保项目。
其次,政府可以建立绿色金融基金,为环保产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监管,确保绿色金融的市场秩序。
四、绿色金融的市场机遇和挑战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面临挑战。
首先,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巨大,可以提供大量的融资机会。
其次,绿色金融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还面临着政策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
五、绿色金融与金融机构的关系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金融机构可以创新金融产品,满足绿色金融需求。
其次,金融机构可以加强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降低非法和无效投资的风险。
最后,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参与绿色金融的倡导和宣传,引导公众投资理念的转变。
六、绿色金融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在绿色金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绿色金融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开展环保项目。
同时,企业也需要适应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加强环境和社会责任,提升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认可度。
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有哪些
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有哪些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绿色金融旨在引导资金流向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许多国家在绿色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以德国为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绿色信贷优惠、绿色债券补贴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
同时,德国还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环保标准,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寻求绿色金融的支持,以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英国政府也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成立了绿色投资银行,专门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此外,英国还通过修改金融监管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推动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参与绿色金融业务。
二、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统一、明确的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国际上一些国家在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方面走在了前列。
例如,欧盟制定了详细的绿色金融分类标准,将绿色项目分为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自然资源保护、循环经济、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并明确了每个领域的具体标准和认定方法。
这一标准为金融机构在评估绿色项目和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有助于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美国也在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美国的绿色债券标准强调项目的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并要求发行人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三、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各国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信贷是常见的绿色金融产品之一。
在瑞典,银行在发放信贷时会充分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和更长的还款期限。
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
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们来看看欧洲。
欧盟作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佼佼者,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政策框架和工具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欧盟把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其碳中立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其中包括欧洲绿色协议、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等。
欧盟还设立了欧洲环境和可持续金融委员会,制定了统一的环境和气候标准,以促进绿色金融的规范和发展。
亚洲也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正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设立绿色金融专门机构、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绿色信贷制度等,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绿色投资,降低碳排放。
拉美地区也在逐步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
巴西、墨西哥等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支持绿色投资的政策措施。
墨西哥政府提出了2030年碳排放目标,并设立了碳市场,鼓励企业购买碳配额,推动减排工作。
这些政策措施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篇示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金融逐渐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
绿色金融是指具有环境友好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旨在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并实践绿色金融,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碳中和目标。
欧洲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国际实践引人注目。
欧洲联盟作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先锋,致力于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管支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欧洲绿色金融行动计划于2018年发布,旨在将金融系统调整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欧洲央行也加入了绿色金融的阵营,通过购买绿色债券和包含绿色资产的债券组合,推动银行系统向低碳企业提供融资。
欧洲银行业也在积极采取行动,推出绿色债券和贷款产品,引导投资者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投资。
亚洲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也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也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国外文章观点
发展绿色金融国外文章观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发展绿色金融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愈发严重,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绿色金融的重要性。
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推动发展绿色金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国外一些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观点和做法。
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
据统计,全球金融系统对碳排放的贡献占到了总排放量的约15%,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传统的能源行业。
而如果我们能够转向绿色能源,将投资引导到环保和清洁技术领域,就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发展绿色金融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
绿色金融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涵盖了很多新兴的清洁技术和环保产业。
通过引导资金流向这些领域,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参与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发展绿色金融还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声誉。
作为金融机构,除了获取利润之外,还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发展绿色金融正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支持环保项目和清洁技术企业,金融机构可以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和认可。
这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只有做好绿色金融工作,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先行者开始行动,通过政策支持、市场激励和社会倡导,他们正在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发展绿色金融的道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创新,相信我们也能够取得成功,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经验与启示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是德国政府拥有的国家级开发银行,成立于1948年。
多年来,该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和项目。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总结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该行金额庞大且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投资额度达到80亿欧元,覆盖了能源、交通、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能源领域是重点关注领域,该行通过提供融资支持,帮助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动了德国能源转型。
该行还在交通领域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购车补贴政策,从而鼓励公众购买电动汽车。
这些经验表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相关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成功的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启示。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至关重要。
德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减税措施、购车补贴等,鼓励公众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
政府还制定了绿色金融政策和规划,为绿色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能源公司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投资和融资支持,实现了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绿色金融投资面临不确定性。
尽管德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绿色金融的措施,但绿色能源的市场竞争仍然很激烈,投资回报率较低。
如何提高绿色金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绿色金融的监管和评估体系还不完善。
绿色金融项目的评估和监管需要一套准确、科学和可行的指标和标准,以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建立健全的监管和评估体系是未来发展绿色金融的关键。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启示。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强合作以及建立健全的监管和评估体系是成功发展绿色金融的关键。
绿色金融的国际概念是什么
绿色金融的国际概念是什么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金融活动相结合,通过金融工具和创新,引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和低碳经济的领域。
它旨在推动金融行业的转型与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绿色金融的国际概念始于联合国环境与经济发展委员会(UNEP)于2008年所发布的《绿色金融报告》。
这份报告首次提出了绿色金融理念,强调了金融机构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该报告认为,绿色金融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同时也提供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减轻贫困的机会。
作为国际概念,绿色金融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和实践。
首先,绿色金融的核心是指向环境友好型和低碳经济的资金流动。
这包括支持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清洁技术和可持续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有助于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其次,绿色金融强调了金融机构在环境风险管理和可持续投资方面的角色。
金融机构应积极评估和管理与环境相关的风险,对具有环境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融资支持。
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和评估,将环境风险纳入到风险评估和决策过程中,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环境适应能力。
第三,绿色金融的国际概念强调了国际合作与协调。
国际社会应加强在绿色金融标准和指南的制定上的合作,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指导方针,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各国政府应加强国内绿色金融政策与国际合作的衔接,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实施。
此外,绿色金融的国际概念还包括可持续投资的推广和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各国应加强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产品和项目的认知和参与度。
同时,应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总而言之,绿色金融的国际概念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和创新,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金融行业的各个环节,引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和低碳经济的领域。
它强调了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
绿色保险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李瑾,等:绿色保险的国际经验及借鉴前沿理论绿色保险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李瑾,梁玉(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绿色金融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热门对象。
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解决社会风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国对绿色保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国的绿色保险在各省市发展取得的成效不一,绿色保险仍处于试点阶段,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文章通过对'国、德国、”本等国家绿色保险制度的介绍,总结了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绿色保险;发展经验;低碳经济;彳[DOI]10.13939/ki.zgsc.2021.16.0011前言狭义的绿色保险是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当企业发生污染环境的行为导致第三方人身或者财产损失后,由保险公司在约定的限额内对其进行赔偿,并且也应对治理污染的费用进行补偿广义的绿色保险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保险,即融入了环保意识及生态文明理念的保险经营活动,通过保险业的绿色转型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及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绿色经济保驾护航。
文章所指的绿色保险是指狭义的绿色保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低碳经济发展中以碳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各类灾害频发,污染事故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国家环保部统计,2018年,全国200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5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643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1147.3万吨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下,绿色保险发挥了转移风险,防损减灾的职能,自2007年我国启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绿色保险制度来完善我国的绿色保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如何加强国际合作
什么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手段,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则成为了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
那究竟什么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呢?简单来说,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绿色金融领域展开的一系列交流、协作与联合行动。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政策的协调、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跨境推广以及绿色项目的国际投资等。
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全球环境问题是一个整体性的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
例如,气候变化、森林砍伐、海洋污染等问题,都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通过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可以汇聚全球的资金和资源,共同支持大规模的环保项目和可持续发展计划。
其次,不同国家在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上存在差异。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让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借鉴先进经验,加快自身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
再者,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有助于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
通过跨境合作,可以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从而降低单个项目的融资成本,推动更多绿色项目的落地。
然而,要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政策和法规的差异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不同国家在绿色金融的定义、监管要求、激励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跨境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例如,某些国家对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使用有严格的规定,而其他国家可能相对宽松。
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问题。
各国在绿色项目的评估标准、环境数据的收集和披露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跨境绿色项目的风险和收益。
此外,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也可能影响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不同国家的商业文化和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和适应,可能会引发误解和冲突。
为了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①绿色金融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普遍较早面临化石能源消耗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过去几十年中金融类政策、体制建设和产品创新方面积累的推动绿色投资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以下简述国际上推动绿色金融的一些典型做法。
(一)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别1.绿色贷款绿色贷款政策通常是指银行用较优惠的利率和其他条件来支持有环保效益的项目,或者限制有负面环境效应的项目。
绿色贷款包括针对个人的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绿色信用卡业务,以及面向企业的项目融资、建筑贷款和设备租赁等。
在企业贷款方面,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是目前全球流行的自愿性绿色信贷原则。
根据赤道原则,如果贷款企业不符合赤道原则中的社会和环境标准,银行将拒绝提供融资。
赤道原则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项目融资中模糊的环境和社会标准数量化、明确化和具体化。
截至2013年,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达78家,分布于全球35个国家或地区,项目融资总额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总份额的86%以上。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鼓励绿色信贷的规定和政策意见(如《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以及《绿色信贷指引》)。
这些绿色信贷政策旨在限制“高①执笔人为马骏、施娱、姚斌。
马骏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施娱为德意志银行分析员,姚斌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人员。
本文为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所著《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书中的一章。
该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于2015年4月出版。
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贷款,却较少涉及为环保行业或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贷款等促进类措施。
在推广“赤道原则”方面,环保部编译出版了《促进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赤道原则及IFC绩效标准与指南》,但赤道原则尚未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广泛普及,目前仅有兴业银行成为“赤道原则”的成员机构①。
2.绿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目前国际上大规模绿色直接投资的主导方是国际知名的金融集团,同时也有一些专业投资者参与。
1999年,世界资源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发起“新风险投资(New Ventures)”项目并得到花旗集团的资金支持。
该项目专注于投资新兴市场经济体环境行业中的中小企业。
1999年至2012年,该项目共帮助367家“产生明显环境效益”的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3.7亿美元,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30万吨、保护耕地450万公顷、节水净水57亿升②。
气候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 Change Capital)从事全方位的绿色产业投融资业务,其私募股权部门只投资于500万至2000万欧元规模的公司,行业集中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能源效率、垃圾处理和水务③。
其他国际上专门开展绿色私募/风投的公司还有环境资本(Environmental Capital Partners)等数十家。
根据清科研究的数据计算,2007年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的VC/PE总共进行了694笔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达82亿美元,且有多家公司成功在国内外上市④。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投资于清洁能源的项目有所减少,反映出中国清洁技术行业发展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绿色产业项目回报率偏低,资金回收周① http://www.equator‐/index.php/members‐reporting/members‐and‐reporting② /project/new‐ventures③ /private‐equity/investments④ 清科研究中心:《2007-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年度研究报告》,《2007-2012年中国创业投资年度研究报告》。
期较长;二是国内市场化仍不够充分,基础配套不全(如风电、太阳能上网困难等),部分产品较多依赖出口,需求波动性较大;三是投资者和消费者尚未形成对清洁技术和产品的良好认知与社会责任感。
3.绿色ETF和共同基金国外金融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具备较好流动性的绿色金融产品,其中以ETF指数和基金类产品为主,也包括碳排放权类的衍生品等。
这些产品吸引了包括个人在内的广泛投资者。
目前,国际上的绿色指数主要包括:标准普尔全球清洁能源指数(包含全球30个主要清洁能源公司股票),纳斯达克美国清洁指数(跟踪50余家美国清洁能源上市公司)、FTSE日本绿色35指数(环保相关业务的日本企业)。
这些指数都催生了跟踪该指数的相应投资基金。
此外,特色指数和基金还包括:德意志银行x-trackers标普美国碳减排基金、巴克莱银行的“全球碳指数基金”等。
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在A股市场有部分基金产品(如A股富国低碳环保基金、中海环保新能源基金等),但规模相对较小且投资标的并未严格限定在环保行业。
4.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是国际金融组织和政府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由于发行者的信用级别较高,能享受政府担保或免税,可以较低利率融资以支持绿色项目。
目前,国际上已发行绿色债券的机构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绿色投资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等。
绿色债券的承销商通常是国际投资银行,投资者则包括大型机构投资者和部分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绿色债券的平均期限为5-6年。
自2007年以来, 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总市值超过50亿美元,其中世界银行约占50%。
绿色债券能够吸引投资者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绿色题材和社会价值;二是较短的期限和较高的流动性。
绿色债券的期限一般为3至7年,且具有较好的二级市场流动性;三是部分绿色债券免税,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四是较低的风险。
通过投资绿色债券,投资者避免了对单个环保项目的投资风险,且发行机构本身也会对所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
5.绿色银行英国绿色投资银行是英国政府全资拥有的政策性银行。
政府出资30亿英镑作为银行资本并拥有一个董事席位,但银行独立于政府运营。
绿色投资银行的作用是解决英国绿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的市场失灵问题。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调动私人投资加快向绿色经济的转型。
根据《英国绿色投资银行》年报,绿色投资银行每投资1英镑可撬动近3英镑私人资金。
英国绿色投资银行按三个准则评估项目:稳健性、杠杆效应、绿色效应。
投资重点是具有较强商业性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
至少有80%的投资将针对海上风电、废物回收、废物再生能源和非住宅能效等领域。
该银行可通过股票、债券和担保等方式进行投资,但不提供软贷款、风险投资或补贴。
6.绿色保险绿色保险又叫生态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
一般来说,环境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
生态保险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保险,许多企业在发生意外的污染事件之后将无力提供赔偿和修复环境,而且对某些行业采取强制保险能将环境成本内化,减少环境风险过大的投资行为。
欧盟始终坚持以立法形式强调“污染者付费”原则并于2004年发布《欧盟环境责任指令》(Environmental Directives of EuropeanUnion)强调污染责任,相关保险业务在欧洲发展较快。
德国政府于1990年通过《环境责任法案》(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ct),强制10大类96小类行业(主要包括热电、采矿和石油等行业)必须参保。
英国保险业协会也组织全国保险公司推出类似保险,一旦污染发生,赔付内容不仅包括清理污染成本,还包括罚金、不动产价值损失、全部相关法律费用和医疗费用等。
我国2007年开始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2013年1月,环保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文,指导15个试点省份在重金属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首次提出了“强制”概念,但现阶段仍属指导性意见而无法律效力。
(二)财政手段对绿色金融的杠杆作用用财政资金提供激励是将环保项目的外部性内生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1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可以撬动1000亿美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并认为“公共财政机制是解决环境问题方案的一部分,每1美元的公共资金可以撬动3至15美元的私人投资”。
以下我们举若干国家的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1.政府提供绿色贷款贴息德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参与。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是国有控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但并不隶属于政府,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环境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起了决定性支持作用。
该行专门设立了“KFW环保贷款项目”、“KFW能源效率项目”、“KFW能源资金中转计划”等,贷款多由联邦政府进行贴息。
2.政府提供绿色贷款担保英国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文件中提到①,政府并非决定每① BIS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 Skills,SME Access to External Finance,2012,P27个中小企业能否获得融资的最佳人选。
因此,政府必须推动私人部门作出投融资决策。
同时,英国政府采用“贷款担保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环保类中小企业。
在确定最终担保比例和还款的过程中,企业的环境影响被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3.价格补贴(Feed-in Tariff)Feed-in Tariff(FIT)是较为有效的经济补贴手段,政府提供给清洁能源企业、团体或个人投资者一个长期保证购买其产出的价格,让投资者可以得到较好的回报。
因为投资回报率是影响市场成长的重要因素,FIT成为运用市场调节力量,快速而有效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手段。
目前,国际上有超过50个国家使用FIT,期限通常为10至25年。
国际上,FIT在太阳能行业使用最为普遍。
例如,德国在2000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案》对新装设的太阳能系统规定每度电0.35到0.5欧元的电价回购标准,太阳能发电系统只要连接上全国配电网络,就享有20年的固定价格收购保证②,并允许太阳能电力公司将额外成本平均分摊给所有用户。
在政策引导下,太阳能在德国发电总量的比重从2003年前不足0.1%上升到2012年的5.3%,而用户的额外平均成本仅为每度电0.036欧元(2012年)。
4.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使用财政资金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
欧盟明确倡导绿色公共采购(Green Public Procurement),鼓励成员国政府签订绿色合同,采购的绿色产品占比应达50%以上。
主要的绿色产品有:节能计算机、再生材料桌椅、电动或混合动力车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
欧洲政府采购高达每年2万亿欧元(相当于19%的欧盟GDP),极大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② Deutsche Energie‐Agentur, www.dena.de/en/美国于2005年颁布《联邦采购规则:可持续采购》(Federal Acquisition Regulation:Sustainable Acquisition)③,以推动绿色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