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6篇)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大概从初中学世界历史的时候就知道了。
法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卢梭的代表作,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后来美国独立革命吸取了这样的思想。
当时卢梭写这本书的时候估计没有料到这本书竟然对世界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把他的名字刻在了世界历史上。
这本书我将其看做是议论文,立论清晰,论证方法多样,逻辑严密。
我想,如果当初学习议论文选取其中的一个小篇章的话,什么是议论文对我们而言就简单得多。
在论文中,多次运用了驳论、例子论证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运用得无懈可击,他多次反驳格老秀斯的观点。
举例为证,卢梭说“有时候人们可以消灭一个国家的政权,但不消灭那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成员。
由此可见,战争不能产生与它的目的无关的权利。
”格老秀斯不承认这些原则。
同样,格劳秀斯认为,人们可以把自己奉献给一位国王。
卢梭这样反驳:照格劳秀斯的说法来看,人们在把自己风险给国王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了……该书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例证法。
他用一章的文字论述了罗马人民大会,对罗马人民大会的缘起、组织架构、实施方式、发展情况做了清晰明确的阐述,指出共和制和贵族制的弊端,想要指出当今社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
这本书成书于1762年,两百多年过去,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经典就是,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过时的书。
书中提到的很多想法,至今仍然没有实现。
“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今天这些仍然是世界上各国人民努力想要得到,或者努力想要捍卫的基本权利。
在论文中,他努力想要找到一个能把法律置于一切人之上的政府形式,后来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算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最初解答的模型。
社会契约论第三卷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第三卷读后感这一卷一上来就给我一种感觉,卢梭像是个厉害的社会架构师,开始着手搭建一个完整的政治大厦了。
他说政府是臣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体,这就好比在家庭里,孩子和家长之间有个管家,这个管家得平衡两边的关系。
这个比喻可能不太准确,但就是这么个感觉。
政府这个中间体,既得听主权者的话,主权者就像是制定大方向的大家长,又得管理好臣民这些“家庭成员”。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卢梭对不同政府形式的讨论。
他把政府形式分成好几种,什么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之类的。
民主制听起来很美好,大家一起当家作主嘛。
可是卢梭指出这就像一群人在一艘船上,每个人都想当舵手,结果船可能就乱了套。
这让我想起我们小组做项目的时候,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组长,大家七嘴八舌,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那项目肯定得黄。
所以说民主制虽然理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得小心翼翼地平衡,不然就容易乱成一锅粥。
贵族制呢,他又分了自然的、选举的和世袭的。
选举的贵族制感觉就像是从一群比较优秀的人里挑出更厉害的人来管理大家。
这就好比在学校里,从各个班的好学生里选出班干部来管理班级事务。
不过这里面也有门道,怎么选,选什么样的人,都得有个讲究。
要是选错了,那就跟请了个不靠谱的班长一样,整个班级都得跟着倒霉。
君主制,在我以前的印象里,就是一个人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卢梭说君主制下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这听起来很霸气,但也很危险。
万一这个君主是个昏君呢?那就像一辆车的司机喝醉了酒,带着全车人往沟里冲。
而且君主制下君主很容易把国家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可就违背了大家签订社会契约的初衷了。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卢梭很厉害的是,他强调了政府的规模要合适。
政府不能太大,大到臃肿得动都动不了;也不能太小,小到什么事都干不了。
这就像穿衣服一样,得合身。
太大的政府就像一件巨大的袍子,把社会裹得严严实实,喘不过气来;太小的政府就像一件童装,社会还没长开就已经穿不下了。
这一卷还提到了监督和防止政府篡权的问题。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2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
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
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
人类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集合并形成力量的总和来克服生存的阻力。
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
主权者是尽可能包括最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
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
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
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不可以转让,不可分割。
主权由共同利益所决定和约束,籍着法律而行动。
法律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意的行为。
立法者的存在就是必要的。
然而本身并没有权力只是指导者。
他们起草和提出法律建议,只有人民自己才有权设立法律。
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非主权者本身。
政府中的执政者只是受委托来行使行政权力。
世上主要存在着三种政府形式:民主制,即由全体或大部分人民治理;贵族制,由少数人所治理;国君制,由一人治理。
结构单一的政府是最好的;实际上政府都是混合形式的,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其他形式。
没有一种政府适用于一切国家,但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与其人民的特点相适应。
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
公意是不可摧毁的,通过投票来表达。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举模式,例如:人民大会、保民官、独裁、监察官等。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个宗教,只要他们的教条一点都不违反公民的义务。
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重要著作,成书于 1762 年。
这本书是卢梭对于政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的思考,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概念,阐述了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等重要思想。
一、主要内容
1.社会契约的形成:卢梭认为,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通
过签订社会契约,将部分权利让渡给政府,从而形成了政治社会。
2.人民主权:卢梭强调,人民是主权的来源,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
民的委托。
3.法律的作用: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意的体现,是人民意志的表达。
法律应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同时也要限制政府的权力。
二、思想影响
1.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社会契约论》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
支持,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2.对现代政治思想的影响:卢梭的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等思想成为
了现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社会制度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对西方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个人感悟
《社会契约论》让我对政治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的重要性。
这本书虽然成书于几个世纪前,但其中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社会组织的本质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对《社会契约论》的读后感。
一、政治权力的合法性1.1 卢梭认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应当建立在人民的共同意志之上,即人民自愿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社会秩序和安全。
1.2 这种社会契约的形成是基于人类天性中的自利和自私的一面,但也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追求。
1.3 通过社会契约,政府获得了统治的合法性,同时也对人民有责任保障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二、政府的职责2.1 卢梭认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责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财产权,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2 政府的权力应该是有限的,不应该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否则人民有权反抗不当的政府。
2.3 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民主和平等。
三、社会秩序的建立3.1 社会契约的形成是为了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保障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3.2 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法律的规范,同时也需要人民的自觉遵守和合作。
3.3 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契约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个体与集体的关系4.1 个体和集体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个体的权利和责任是建立在集体利益之上的。
4.2 个体应该在社会契约的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利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4.3 社会契约的实现需要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有个体和集体相互尊重和支持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繁荣。
五、对社会契约的思考5.1 通过阅读《社会契约论》,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政府的职责,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5.2 社会契约的理念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是实现公正和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5.3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社会契约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我认为“公意说”是《社会契约论》全书的核心。
我曾在《谈公意》一文中,将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和黑格尔的普遍、特殊、个体作了比较研究。
卢梭在第三卷第二章《论各种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中有一段话对这三个概念解释得非常清楚。
他说:“在行政官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区别三种本质上不同的意志:首先是个人固有的意志,它只倾向于个人的特殊利益即私利;其次是全体行政官的共同意志,惟有它关系到君主的利益,我们可以称之为团体的意志,这一团体的意志就其对政府的关系而言则是公共的,就其对国家的关系而言则是个别的(即众意),政府构成国家一部分,国家指执政者和人民全体。
第三是人民的意志或主权者的意志,这一意志无论对被看作是全体的国家而言,还是对被看作是一部分的政府而言,都是公意。
” 这里所说的私意、众意、公意一目了然。
卢梭说的公益永远应该是主导并且是一切其他意志的规范,也容易理解。
困难的是如何来确认公意?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张奚若在他的《社约论考》中说:“公意是以公利公益为怀,乃人人同共之意。
而众意则是以私利私益为怀,为彼此不同之意。
所以公意是私意之差,而众意是私意之和。
”张氏算式将公意表述为完全排除私意,仅以剩下的纯粹为公利公益的共同意志为内容,这是接近卢梭的原旨的。
卢梭的公意正如黑格尔的“总念的普遍性”一样,这个普遍性将特殊性与个体性统摄于自身之内,从而消融了特殊性与个体性的存在,变成了纯粹抽象。
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思想家扬言,如果我把个人所具备的一切和所做的一切称为A,那么这个A产生于a+x,其中a包括这个人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即国家、人民和时代对他的影响,x则代表他自己的特征,他的自由意志的产物。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下文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篇一《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其思想对当时社会制度进行道德评价或改造,为资产革命等提供理论根据。
卢梭的思想理论对法国、美国等国家宪法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新民主义革命也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作者卢梭简介: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空、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激进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之一。
1712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早丧,从小失去家人的关爱。
没有受过传统、正规的教育,六岁的时候就阅读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小说,开发了心灵的沃土,获得丰富知识。
十六岁那年遇上德.华伦夫人,在其帮助下,卢梭平静地自学了八年各门学科,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后来结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渐渐产生其启蒙思想。
卢梭一生中论著甚丰,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1749)、《论人1 / 23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新爱洛漪丝》(1761)、《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山中书简》(1763)和死后出版《忏悔录》(1788)。
卢梭多次也因著作、思想而被迫流亡,过着漂泊的生活。
但卢梭这些论著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批判,震撼了西方的社会,推动历史进步。
《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

《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张或见解。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为近代的民主思想与民主运动提供了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即主权在民论,从而使这部书为近代世界民主主义带来了福音。
本书理应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穆勒的《论自由》、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并列,标志着人类近代思想理论的高峰。
《社会契约论》曾为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
以卢梭为代表的天赋人权思想在上个世纪的初期传到我国,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曾经产生过一定的思想影响。
通过阅读《社会契约论》一书,可以概括出其中心思想: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力,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
本书主论的观点虽然基本上是从主观上出发的,但在十八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夕提出,终究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
社会契约的理论集中的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思想:针对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战斗口号,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美国革命的《独立宣言》、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以及两国的宪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继承和体现了卢梭的理论精神和政治精神。
在本书中卢梭所要论证的道理不外两点:(一)自然权利论,即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
按天赋人权的天赋一词,原文为自然的,天赋人权原文是自然的权利。
(二)人民主权论,即主权在人民,政府是人民自由意志的产物,所以人民有权废除一个违反自己意愿、剥夺了自己自由的政府。
《社会契约论》的读后感800字

《社会契约论》的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的读后感800字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契约论》的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契约论》的读后感800字篇1卢梭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瑰宝,也是饱受争议的一位。
虽然这本书和卢梭本人颇具争议,甚至被许多学者批评是空想且反科学的,但其对法国大革命乃至当今世界的民主思想的影响仍无疑是深远并且重大的。
书中,卢梭将国家的创制定义为在一个得到全部国家成员投票的公约之上,并论述了随之而来的众多问题。
卢梭究其思想本质是绝对民主的,他赞颂小国,更强调人民应当为追求自由而抗争的精神。
他唾弃专制制度,所以他宣告了人民的力量。
卢梭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学者,说他是偏离实际的并不错,但这绝不应当区分褒贬;卢梭真正的力量在于他奏响了普遍意志的自由之声,他真正看到了民众,看到了人权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然而,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没有充分享受到这项权利。
卢梭的睿智与不幸,都与他的“公意”理论相关。
今天,民主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政治目标。
社会公众和绝大多数政治学者都真诚地相信:人民,即所有社会成员,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凡涉及全体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该听从全体人民的选择。
然而,反对专制的卢梭,为什么又主张由最明智的人治理群众?这是因为,他发现了现代政治社会的内在矛盾:这个社会的建立,是为了所有利己个人的共同利益;而这共同利益又与每个利己个人的实际利益相对立,只能凌驾于这些利己个人之上。
从现在的法国政府建制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卢梭的.渊源。
尽管法国也是三权分立,但是它很多涉及基本性的法律也是要通过全民的投票。
在某些事务上确实有直接民主的意味。
具体的各个方面,在大革命时期的政府建制上有着更明显的体现。
不可否认该书所勾勒的理想状态与我们所接触的现实仍有差距,但他发现了导致这些差距的原因,为更“公意”的社会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能。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5000字5则范文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5000字5则范文第一篇:读《社会契约论》有感5000字读《社会契约论》有感“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社会契约论》是本值得一读的书。
笔者一直对读书怀有这样一种感受:每一本传世之作,都是一份传世的心灵。
当你翻开这本书,你就翻开了几十年前的,几百年前的,甚至几千年前的那个写作者的心灵。
“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
”而阅读这种孤独的,或者有时还带着苦闷的,但是天真而深刻的心灵,一直是笔者的生平乐事。
单纯与深刻,是几乎所有传统型学者身上的两个互相矛盾但总是相生相伴的特点,卢梭亦不例外——“星斗其文”,世界上哪个思想家的崇拜者也没有卢梭的多,科西嘉岛的人甚至邀请他为科西嘉制定宪法;“赤子其人”,卢梭一生都活在被人误解与怀疑中:伏尔泰的贵族气的刺伤,与休谟的断交,与养母华伦夫人的不伦之恋,丢弃自己的女儿……塔克蒙在《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中写了这样一段对其心理的可以说是恶意的揣测:“一方面,卢梭是身处矛盾的包围之中,是矛盾的集合体,是一个隐士般的无政府主义者。
他渴望回归自然,不断地做着火热的梦,反抗所有的社会传统,充满了感情的悲哀的悲屈的自我意识,也因此经常抱有不能够与环境协调的幻想。
另一方面,他又是斯巴达和罗马国家的崇拜者,经常叙说着个人主义要在纪律和集团之中被淹没而消失。
这种双重人格的秘密,潜藏在他苦恼的偏执狂、律己主义者的嫉妒的梦中。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会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样是卢梭,同样是《社会契约论》,在不同的人眼里褒贬不一:有的人慷慨激昂地歌颂,皮埃尔·勒鲁的《论平等》一书尽管没有在扉页煽情地写上“献给卢梭”,但是这本书充斥着卢梭的名字,甚至使用了序言整整一章来为卢梭辩护——这大概是笔者看到过的最浪漫奔放的读后感,他写道:“从卢梭起,科学之所以取得进步,法国革命之所以宣告了人类的平等,人类的传统如今之所以能得到理解,基督教以及以往得到了释义的全部宗教之所以只要求向我们提供武器,这一切都多亏了他!哦!要是我能有他的力量该多好啊!”;有的人不留情地批判,哈耶克在《自由宪章》里冷静地写道:“斯巴达既成了卢梭的自由理想,也成了罗伯斯比尔、圣鞠斯特,以及此后大多数主张‘社会’民主和极权民主的人的自由理想。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合集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合集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社会契约论》第一卷主要是讲契约论,第二卷主要讲的是主权论。
我对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介绍。
第一卷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到约定和契约。
在第一卷的开头部分,卢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p4)其实,就是说,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也要受到约束。
在第一卷中,卢梭主要是为这种约束寻找一种依据。
卢梭的观点就是,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所以,卢梭首先谈到了约定。
首先,他从家庭的角度来谈约定。
家庭是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
当孩子依赖父亲养育时,才依附于父亲。
当这种需要停止,双方都恢复到独立状态。
这时候,如果他们继续在一起,就需要靠约定来维系。
卢梭进而将家庭放大到政治社会,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放大到首领和人民的关系。
之后谈到,社会秩序也不可能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最强者无法一直保持强势霸权,除非他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
而强力并不构成权利,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
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至此,卢梭为这种约束找到了依据——约定。
同时,卢梭指出,在约定的情况下,并不能规定一方的绝对权威,另一方无限的服从,否者,这是无效而且自相矛盾的约定。
在约定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
约定是社会契约的基础。
卢梭提出一种假设,当人类达到这样一种境地,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使得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的时候,如果人们不改变生存方式,就会消灭。
就“需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亦即那种能以整体的共同力量来保护和捍卫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的结合形式,而且在这种结合体中,每个人在与所有其他的人相互结合的时候仍服从他的意志,且仍像以往一样自由。
”(p19)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问题。
人民订立契约产生国家,并将自己的全部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即共同体。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下文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篇一《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其思想对当时社会制度进行道德评价或改造,为资产革命等提供理论根据。
卢梭的思想理论对法国、美国等国家宪法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新民主义革命也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作者卢梭简介: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空、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激进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之一。
1712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早丧,从小失去家人的关爱。
没有受过传统、正规的教育,六岁的时候就阅读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小说,开发了心灵的沃土,获得丰富知识。
十六岁那年遇上德.华伦夫人,在其帮助下,卢梭平静地自学了八年各门学科,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后来结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渐渐产生其启蒙思想。
卢梭一生中论著甚丰,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1749)、《论人1 / 23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新爱洛漪丝》(1761)、《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山中书简》(1763)和死后出版《忏悔录》(1788)。
卢梭多次也因著作、思想而被迫流亡,过着漂泊的生活。
但卢梭这些论著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批判,震撼了西方的社会,推动历史进步。
《社会契约论》观后感800字5篇

《社会契约论》观后感800字5篇《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_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社会契约论》优秀观后感800字范文,希望能帮到各位.《社会契约论》优秀观后感800字范文1〝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处不背负枷锁〞.这是本书开篇的名言,也是本书所有观点的基础.大部分的阶级革命先驱者,都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作为核心思想,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光荣革命等,但唯有卢梭,在人人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其需要遵从的一个基本制度,这个制度他用〝社会契约〞来解释,我认为,这正是《社会契约论》能够高于其它论著,成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指导思想的原因.是什么促使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呢,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阶级分化和剥削压迫可谓是形影相伴,始终不离.《社会契约论》创作并发表于_62年,当时法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在〝君权神授〞的政治理论下,社会有着严格的阶级划分,其中教士和贵族分属第一.第二阶级,他们的人数占了不到全国人口的5%,却占有全国土地的35%,而且不负担任何赋税义务,国王路易十六正是他们政治上的总代表.而资产阶级.广大农民.工场工人.手工业者和其他下层贫民构成第三阶级,他们虽然持有的生产力,占据着最多的人数,但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是被剥削的对象.由于第一.第二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仅仅是靠政治.军事上的暴力维持统治,加之其挥霍无度,一度使法国陷入全国性的财政危机,为此国王路易十六曾召开过各阶级参与的〝三级会议〞,当会议开始时,第一.第二阶级的代表身着华服从大门而进,第三阶级的代表却只能身着布衣从边门进入,会上统治阶级要求第三阶级的代表上缴更多的税收,却对其提出的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政治地位等诉求避而不谈.旧社会阶级矛盾已经达到顶峰,催生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揭露.批判旧制度的腐败现象,反对专制制度,提出人生自由,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正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没有约束的自由,必将导致社会的混乱.我们不妨想象,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自由去影响另一个人的自由时,必然会产生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不但违背了平等的初衷,还将使社会关系进一步倒退.卢梭的一生可谓颠簸流离,中晚年更是惨遭迫害,这使得他在书中向往一种公平的契约关系,并且用社会制度来加以维护和保障.因此,卢梭认为,人的自由是一种共同的自由,它依靠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而契约和权利则通过社会实现,社会一词在本书中指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我们不妨试想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可以说是享有完全自主的自由,或者说是天然的自由,他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解决,与野兽并无太大区别.随着个体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个人的力量无法与自然对抗,必定会产生联合的诉求,然而,在集体当中,如果人人都只顾自己的自由,则必然会伤害到他人的利益,如此,设计一个兼顾群体利益的约定,以放弃个人的天然自由为前提,实现群体中每个人的共同的自由,这个约定我理解为作者所提倡的社会契约,而这种自由应当可以称之为社会自由.社会契约的体现,应该是人人共同权利平等,人人付出人人得到回报,这在原文中也得到体现:〝在一般意志的下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奉献出来,在这一集体中,我们把每个加盟者都接受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一部分〞.我认为,实际上这与共产主义的理念不谋而合.卢梭认为人失去了天然的自由,原因是因为生存的阻力超过了人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转而谋求社会的自由,其根本就是生产力无法满足生存需要,而共产主义的核心理念便是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公共机构非常发达,人与人的待遇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群体社会下物质和精神上的真正自由.要实现这种层次的社会契约,一是需要一个集合体来确保各类协约的落实,卢梭在书中称之为主权者或政体;二是需要社会中的人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能够贯彻民主政治的理念.现在是全球互通时代,这里的〝人〞,既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群体,也可以指国家.例如说,最近的伊朗核制裁事件.南海主权事件等,其根本都是以美国为首的个体,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侵害他国个体的利益,以民主之名,行侵略之实,违反了社会契约精神,而作为保障社会契约的集合体-联合国组织,则沦落成为它的工具,失去了自身的公平公正,这也证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民主社会只是一个笑谈,实际上则是第一第二世界的国家在不断剥削压迫第三世界国家,这与十八世纪的法国何其相似.地球还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国与国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社会,早在立国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便提出了对外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对内则是共产党领导下多党执政的执政方针,加上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层次的社会契约,是我国在共产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伟大成果.《社会契约论》作为十八世纪的作品,虽然全书不足10万字,但却是一本通篇闪耀着思想火花的,具有前瞻性和启蒙性的伟大著作.资产阶级以它为指导思想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是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并没有能真正掌握贯彻它的精髓.该书的核心思想即便是在今天也依然极具参考性,通过对它的学习,必将对本人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社会契约论》优秀观后感800字范文2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大概从初中学世界历史的时候就知道了.法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卢梭的代表作,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后来美国独立革命吸取了这样的思想.当时卢梭写这本书的时候估计没有料到这本书竟然对世界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把他的名字刻在了世界历史上.这本书我将其看做是议论文,立论清晰,论证方法多样,逻辑严密.我想,如果当初学习议论文选取其中的一个小篇章的话,什么是议论文对我们而言就简单得多.在论文中,多次运用了驳论.例子论证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运用得无懈可击,他多次反驳格老秀斯的观点.举例为证,卢梭说〝有时候人们可以消灭一个国家的政权,但不消灭那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成员.由此可见,战争不能产生与它的目的无关的权利.〞格老秀斯不承认这些原则.同样,格劳秀斯认为,人们可以把自己奉献给一位国王.卢梭这样反驳:照格劳秀斯的说法来看,人们在把自己风险给国王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了……该书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例证法.他用一章的文字论述了罗马人民大会,对罗马人民大会的缘起.组织架构.实施方式.发展情况做了清晰明确的阐述,指出共和制和贵族制的弊端,想要指出当今社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这本书成书于_62年,两百多年过去,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经典就是,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过时的书.书中提到的很多想法,至今仍然没有实现.〝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今天这些仍然是世界上各国人民努力想要得到,或者努力想要捍卫的基本权利.在论文中,他努力想要找到一个能把法律置于一切人之上的`政府形式,后来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算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最初解答的模型.关于平等,他说,虽然人与人之间在体力和智力上不相等,但由于公约和权利的保证,他们人人都是平等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公约和权利的保证,人人平等这个结果最后就没法实现.这种公约和权利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表现形式未必相同,但是人们生来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这种观念的心境却是切实的.两百年前对平等就有这样的见解,让我们现在许多人都觉得汗颜.在社会日渐开明和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公民开心自己一出生就拥有卢梭口中的平等,其实这种平等未必得到了真正的实现.不得不承认,在社会日益前进的过程中,这种相对平等范围在不断拓宽,两百年来公民的努力有一定的效果.卢梭醉心于公民治理国家.公民治理国家的前提是有相同的公意,他认为,公意始终是公正的,永远以公共的福祉为宗旨.其次,公民还要有投票权.发言权.提案权.分议权和讨论权等.如何投票如何选举,他推崇罗马共和国的做法.其实,一个国家如何治理,这个跟该国家历史发展.经济政治基础.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卢梭的一些想法很有建设性,却未必适应有些国家.而且,历史证明,大家对其也是选择性的接受.这本书不同时候看总是能给人一些启发,其中一些观点总觉得有种魅力,引发你去思考自己生活的时代,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才能常常出新.《社会契约论》优秀观后感800字范文3卢梭,一个有着浪漫天性与卓越才情的人,是法国_世纪所有启蒙思想家中最独特.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他敢于坦露自己的灵魂,是真诚的象征.对他来说,自然就是真理,真理高于一切.而他的独特的个性思想成就了他后来的命运.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就是很好的见证.《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受到了热情地赞美,许多革命者将其视为人生宝典.〝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本书开篇,卢梭就向世人宣告了人类对于自由.平等的永恒追求.这是一本倡导契约自由.确定公共意志之书.《社会契约论》一书的中心论点:人生而自由与平等,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国家的主权和立法权在人民,政府只是法律的执行者,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自由是人本性的产物.人性的第一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人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的适当的生存方式,并且,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平等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此外,人只有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把自由转让出去.当人在枷锁之下而丧失自由时,并不是他没有了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由,而是由于外界强势的干扰.总而言之,人生而自由,自由是人的本性的产物.然而,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强势与弱势之分.人类想要继续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集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充分发挥全部的共同力量,以保护每个成员的人身与财产.这种结合一经实现,就产生了一个共同体.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来实现这种结合.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订立契约,不仅是一种自由加入的约定,而且不应把转让自己作为条款.在共同体中,每个人自然拥有权利和所属的自由.主权者是由参加共同体的各个人所构成的.它代表着各个成员的公共利益,绝不可能有损害共同体利益的行为,否则则违背了社会公约.当然,各个成员都有义务服从公共利益,这样,社会公约才是合法性的.主权是一种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权利,因为它代表着民众的公意,而不是个人意志,既是不能随意转让的,也是不可分离的.主权是共同体形成的一项权利,它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之上的.主权者有权利约束每一个成员,但它的权力却是有限的.它不能超出社会契约所规定的界限,不能过分要求.约束成员,这样,才能保证主权权力行使的公正性,才能保障成员在参与社会契约中所获的收益.何谓法律?这在《社会契约论》中得到很好的阐述.法律是由公意产生的各项规定.法律对国家的成员有着普遍的约束力,它的对象普遍的,它所代表的意志亦是普遍的,而不是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想要国家稳定,人民安定,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指引着社会向正义的方向前进.论政府.政府只不过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法律的执行人而已.政府的设立,是以主权者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政府共同体,代表着主权者的共同意志执行国家事务,它是民众与主权者相联系的一个中间纽带,其职能在于实现民众与主权者的相互适应,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持社会及政治自由.从一个高的角度来讲,随着国家的扩大,人民给予了政府的权力就越多,那么,政府受诱惑的可能性就越大,滥用权力的办法也就越多.因此,人民要加强对政府的约束.当然,不同国家存在不同政府体制,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政府只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已.《社会契约论》这一本书,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我无法一一列举,在这里我只是列举几个印象深刻的方面谈谈感受.总之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平等;政府只不过是法律的执行者,人民也有权利推翻它.《社会契约论》优秀观后感800字范文4卢梭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瑰宝,也是饱受争议的一位.虽然这本书和卢梭本人颇具争议,甚至被许多学者批评是空想且反科学的,但其对法国大革命乃至当今世界的民主思想的影响仍无疑是深远并且重大的.书中,卢梭将国家的创制定义为在一个得到全部国家成员投票的公约之上,并论述了随之而来的众多问题.卢梭究其思想本质是绝对民主的,他赞颂小国,更强调人民应当为追求自由而抗争的精神.他唾弃专制制度,所以他宣告了人民的力量.卢梭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学者,说他是偏离实际的.并不错,但这绝不应当区分褒贬;卢梭真正的力量在于他奏响了普遍意志的自由之声,他真正看到了民众,看到了人权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然而,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没有充分享受到这项权利.卢梭的睿智与不幸,都与他的〝公意〞理论相关.今天,民主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政治目标.社会公众和绝大多数政治学者都真诚地相信:人民,即所有社会成员,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凡涉及全体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该听从全体人民的选择.然而,反对专制的卢梭,为什么又主张由最明智的人治理群众?这是因为,他发现了现代政治社会的内在矛盾:这个社会的建立,是为了所有利己个人的共同利益;而这共同利益又与每个利己个人的实际利益相对立,只能凌驾于这些利己个人之上.从现在的法国政府建制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卢梭的渊源.尽管法国也是三权分立,但是它很多涉及基本性的法律也是要通过全民的投票.在某些事务上确实有直接民主的意味.具体的各个方面,在大革命时期的政府建制上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不可否认该书所勾勒的理想状态与我们所接触的现实仍有差距,但他发现了导致这些差距的原因,为更〝公意〞的社会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能.《社会契约论》优秀观后感800字范文5孔子有言:〝七十则从心所不逾矩〞才是阅尽世事达到的境界.在法律的框架内,也是自由随心.事实上,遵守法律才是人所应遵守的大道.法律如先生手中的戒尺,拍掉心中猖狂的侥幸之念;再法律如园丁手中的剪刀,维持着人们走上正道.生活中的有形法律.无形法律支撑着社会的运行.是法律,让人类并行不侼.井然有序.安然的生活着.法律不可或缺.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强调了这种法律意识:人民依照契约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了契约,人民便有权利更换乃至暴力推翻.在《白说》中,白岩松关于〝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的现象,提出了〝不是人民道德观念弱,而是法律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观点.中国每位老人对自己的子女是非常关爱.关心的,当他们摔倒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健康,而是想到他们没有养老保险,受伤所需要的费用会造成子女的经济负担.所以,他们在受到帮助后,没有感谢反而是欺骗那些善良的人,只是因为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但如果法律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够完善,那么就不会出现帮助反被诈骗的现象,那么社会将会和谐安定.法律是世界运行的准则;法律,是社会安定的基础.然而法律一旦被违反,社会必将混乱不堪.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写道:〝宇宙之大,唯有两种事物令人感到它的崇高与神圣,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律.〞将道德法律与灿烂的星空并列,足以见法律的永恒价值.在当今社会,不遵守法律的事情正在挑战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刘志军.文强等诸多贪官污吏,哪个讲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置于头顶?就正如泰戈尔所说的:〝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背对法律之灯,那么铺在前面道路上的,必然是只有自己造成的阴影,前途只有暗淡.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罩在暗黑的深夜之中.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小月月事件〞就在社会引起热烈的论议,侧面反应出了〝法律〞的境地.在法治国家的背景下,这种现象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更加健全.古今中外,多少人因为缺少对法的敬畏,触碰法律的雷区,最终酿成大祸.今〝房东〞二人,因沉醉与毒品放纵了对法律底线的坚守而锒铛入狱;北京二环〝赛车手〞,因沉沦与〝速度与激情〞,典当了对法律大义的价值.法律乃万事之根基,少有枝杈横生的滋长,少有鸟兽的侵袭,静默无言,却有着巨大的力量,无根基不稳而栋宇长久者.法律不能压抑个性.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但〝公共〞二字始终在心间.正是法律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会使个人从中受益.在时代大潮中将法律意识铭记,遵守法律,方能走上正途,乘风破浪.墨守法律,亦为大道.《社会契约论》优秀观后感800字范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读后感灵活多样,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一)《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读书频道也把它列入“两会代表推荐书目”之一。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两个理论前提: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个人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权利所允许和私利所期望的结合起来,使得正义和功利不再分割”。
在卢梭看来,“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了人性,抛弃了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在卢梭的思想中,人做为个体显然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生而自由”的理论会产生极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认为他是他人的主人”,这样的社会暴力横生,个人自由反而失去保障,这不是卢梭想要的社会。
因此,卢梭认为“社会秩序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
卢梭反对用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他认为“暴力并不带来权利,我们只有义务尊崇合法的力量”。
既然社会秩序那么重要,暴力又不能带来权利,那么如何产生一个权威来管理社会呢?卢梭认为,“正因为任何人对他人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正因为暴力不能产生权利,所以人类社会任何合理的权威都应建于人民之间的约定”。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再次,从主题深度来看,《社会契约论》探讨了政治权力合法性、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以及性别平等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这些探讨不仅使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女性主义视角的思考。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性别平等问题,确保政治权力能够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通过论述人类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转变,揭示了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和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社会组织和国家构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卢梭强调了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意志。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治权力应该体现人民的意志。当政府违背人民的意愿时,人民有权利反抗,甚至推翻政府。这一观点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也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再次,卢梭在书中探讨了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他认为,国家机器应该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相互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这一观点对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社会契约论》,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一些不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线索。这种视角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意识到性别平等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需要在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女性的权益。
第三篇范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主题与个人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两个理论前提: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个人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权利所允许和私利所期望的结合起来,使得正义和功利不再分割”。
在卢梭看来,“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了人性,抛弃了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在卢梭的思想中,人做为个体显然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生而自由”的理论会产生极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认为他是他人的主人”,这样的社会暴力横生,个人自由反而失去保障,这不是卢梭想要的社会。
因此,卢梭认为“社会秩序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
卢梭反对用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他认为“暴力并不带来权利,我们只有义务尊崇合法的力量”。
既然社会秩序那么重要,暴力又不能带来权利,那么如何产生一个权威来管理社会呢?卢梭认为,“正因为任何人对他人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正因为暴力不能产生权利,所以人类社会任何合理的权威都应建于人民之间的约定”。
社契约论读后感

社契约论读后感社契约论读后感(一)卢梭,一个有着浪漫天性与卓越才情的人,是法国18世纪所有启蒙思想家中最独特、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
他敢于坦露自己的灵魂,是真诚的象征。
对他来说,自然就是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而他的独特的个性思想成就了他后来的命运。
他的着作《社会契约论》就是很好的见证。
《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受到了热情地赞美,许多革命者将其视为人生宝典。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本书开篇,卢梭就向世人宣告了人类对于自由、平等的永恒追求。
这是一本倡导契约自由、确定公共意志之书。
《社会契约论》一书的中心论点:人生而自由与平等,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
国家的主权和立法权在人民,政府只是法律的执行者,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自由是人本性的产物。
人性的第一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
人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的适当的生存方式,并且,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平等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人只有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把自由转让出去。
当人在枷锁之下而丧失自由时,并不是他没有了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由,而是由于外界强势的干扰。
总而言之,人生而自由,自由是人的本性的产物。
然而,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强势与弱势之分。
人类想要继续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集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充分发挥全部的共同力量,以保护每个成员的人身与财产。
这种结合一经实现,就产生了一个共同体。
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来实现这种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订立契约,不仅是一种自由加入的约定,而且不应把转让自己作为条款。
在共同体中,每个人自然拥有权利和所属的自由。
主权者是由参加共同体的各个人所构成的。
它代表着各个成员的公共利益,绝不可能有损害共同体利益的行为,否则则违背了社会公约。
当然,各个成员都有义务服从公共利益,这样,社会公约才是合法性的。
主权是一种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权利,因为它代表着民众的公意,而不是个人意志,既是不能随意转让的,也是不可分离的。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7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7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7篇),欢送阅读与收藏。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读了几遍,与霍布斯的《论公民》相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显得逻辑性更强,观点更鲜明。
开始读《社会契约论》的时候,觉得似乎很简单,但读了一阵后才发现读懂不那么容易。
外表上看该书的构造非常简单明了,且每一章节文字并不多。
但读懂其中逻辑关系却非易事。
为了读懂卢梭,我还读过李平沤写的《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李平沤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以及相关的一些参考书。
一旦读懂之后,对卢梭的感觉又回到开始的状态,他的观点非常鲜明,简单。
与别人连篇累牍的政治学论文相比,他的文字不算多,写作的时间也不算长,仅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
而李平沤的书更是集其精华,真正介绍卢梭内容的文字更是少了一半,非常适宜时间较少又想理解卢梭的人士阅读。
卢梭是非常伟大的,他集社会契约思想的精华而为《社会契约论》,他的思想中的许多内容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借鉴的。
卢梭的许多观点或者其主要观点我是同意的,如今凭记忆记录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主要观点:1、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对此,我的理解是,假设将“契约”一词改为“合作”,可能更符合社会现实。
因为人们一般对契约的理解多着重于商业的契约,并且是价值相等的交换性的契约为主。
用合作那么可以避开一定要等价的思维框架。
此外,也可以用来回击一些人对社会契约论的攻击,他们声称,并没有看到谁来签订契约,社会契约何来之有?2、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利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的时代虽然有共和国,而且卢梭当时也是日内瓦共和国之公民。
但当时国家形态的主要形式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故卢梭有此观点问世。
我个人认为,假设不提出这样的观点,而是明确提出政府是公民的代理机构,国王或总统是公民的代理人的观点可能更容易解释他的逻辑。
卢梭作品《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卢梭作品《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卢梭的作品《社会契约论》探讨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和政府的合法权力来源。
在阅读这
部作品后,我对社会中的权力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卢梭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社会契约,政府应该代表全体人民
的利益。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批评了绝对君主制和专制政府对人民的压迫。
通过《社会契约论》,我意识到政府应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人民也应该为共
同利益而遵守社会契约。
这部作品启发了我对现代社会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思考,
让我更加关注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的创作背景是18世纪的欧洲,正是宗教势力逐渐退缩,各种政治启蒙思想方兴未艾的时期。
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讨论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人类怎样由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以及公约的根本条件是什么;第二卷讨论的是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讨论的是政治法,即政府的形式;第四卷则是继续讨论政治法,介绍了几种社会组织,并阐明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
而以下为本人就阅读此书后的对第一、二卷的浅略见解。
在我看来,无论在《社会契约论》第一卷或第二卷,主权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第一章的题旨卢梭便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在他看来,一个人无偿地奉送自己,这是荒谬的和不可思议的,这样一种不合法的、无效的行为,除非一个人已经丧失了自己健全的理智,否则他不会甘愿放弃自己的自由,转让自己的自由,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奴隶。
同时他批驳了格劳秀斯、霍布斯等人所主张的主权可以转让给君主的观点,从而否认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卢梭在第二卷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以社会契约方式建立的国家,其最高权力应当属于人民全体,人民是行使国家主权的主体,因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是国家的灵魂和集体的生命;第二,基于主权是不可转让的理由,所以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一经宣示就成为一种主权行为的意志是公意,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而并非只是一部分人的,而倘若不是公意,只是一部分人的意志,那么这种意志,只能成为一种行政行为或最多是一道命令,绝对不可能成为主权行为;第三,为了确保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所以国家之内不能有派系存在,并且每个公民只能是表示自己的意见,倘若已经有了派的存在,那就必须增殖派的数目以保持公意的平等,这也表明了主权是不可代表的;第四,主权权力虽然是完全绝对的、完全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却不会超出、也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而且主权者对每个臣民的要求也必须是相同的,否则事情就不再是公共的,而转化为私人的,那么他的权力也就不再有效。
由此可见,卢梭对公意是尤为推崇的,甚至在他看来,公意甚至是不会犯错的,但这并不代表着公意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我们应当将公意与众意区分开来,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
所以公意并不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因为尊重公意并非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除了阐述主权,卢梭还在第二卷中提及了法律、立法者与人民。
社会公约赋予了人民生存和生命,而法律则赋予人民以行动和意志,卢梭认为法律即公意的行为,是结合了意志的普遍性与对象的普遍性的一种行为。
因而,服从法律的人民就应当是法律的创造者,但群众大多都是盲目的,多以个人的利益为主,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但是却难以看到何为真正的幸福,所以这时便需要一个立法者来为他们指导一条正确寻求幸福的道理,以避免他们受到个别意志的诱惑而违背了公意。
立法者必须是敢于为一国人民进行创制的人,用卢梭的话是,必须自己觉得有把握能够改变人性,能够把每个自身都是一个完整而孤立的整体的个人转化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这个个人就以一定的方式从整体里获得自己的生命与存在;能够改变人的素质,使之得到加强;能够以作为全体一部分的有道德的生命来代替我们人人得之于自然界的生理上的独立的生命。
这样的一个人才具备作为一个立法者的资格,才能够指引全体人民的意志。
最后是关于人民,在现在看来,人民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有着不同的内容。
而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