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指在患者出院后,由医院或医疗机构提供的一种持续性护理服务,旨在提供病人所需的护理和支持,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减少再次住院的风险。

近年来,国外在延续性护理模式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创新,本文将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进行分析。

首先,国外的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研究发现,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患者在康复期间的痛苦和不适感明显较低,且能够更好地控制症状和减轻疼痛。

此外,这种模式还能够提供更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和期望,增加患者对护理的依赖和信任。

其次,研究发现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患者的再住院率。

一项在美国进行的研究发现,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患者的再住院率明显较低,而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这是因为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返院前的康复和自理能力。

此外,国外研究还表明,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特殊群体的患者尤为重要。

例如,一项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研究发现,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老年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表现更好。

类似的结果也在其他国家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说明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供特殊群体的护理和支持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然而,延续性护理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延续性护理模式需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和设备支持,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地区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其次,延续性护理模式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护理计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投入。

此外,延续性护理模式中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也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和信息管理系统。

总之,国外的研究进展表明,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和满足特殊群体的护理需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延续性护理模式还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解决相关问题并提供支持和支持,以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摘要】慢性伤口恢复进程较长,如未合理护理,极易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缓,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因此,针对慢性伤口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综述了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为慢性伤口愈合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支持。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伤口;护理前言:慢性伤口是不同原因引发的创面,且规范化治疗1个月后未愈合,同时无愈合倾向患者。

伤口形成主要原因如周围血管性疾病、外伤瘢痕、感染等,慢性伤口与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相关[1]。

基于慢性伤口治疗及恢复周期较长,为此,延续性护理的适用性较高,可为患者提供继续专业护理服务。

下文将以此为方向,对慢性伤口的延续性护理进行总结。

1伤口愈合基础分析伤口形成后机体快速反应并启动自身止血程序。

通过自愈功能的发挥,伤口周围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反应性收缩可逐渐减少血流量。

暴露在外的胶原纤维吸引血小板形成血凝块。

血小板可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此类物质具有减缓血流速度的作用,在凝血机制发挥后,伤口可逐渐愈合[2]。

伤口基础愈合程序之外,还包括炎症期、修复期、成熟期。

炎症期主要通过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发挥作用,实现创面清洁并开启修复过程。

在修复期主要为肉芽组织生长与上皮细胞再生,伤口可逐渐被再生上皮细胞覆盖。

成熟期新生的肉芽组织与上皮细胞通过分裂及转型促进伤口愈合。

2伤口愈合因素维生素代谢对伤口愈合过程可造成一定影响。

如Vb与Vc与伤口愈合密切相关,维生素B1为糖代谢的丙酮酸氧化酶关键构成部分,B2可促进新陈代谢。

人体在创伤后伤口愈合为复杂过程,对于维生素B消耗速度加快[3]。

若患者处在禁食状态,基于维生素缺乏可影响伤口自行修复过程。

若维生素C缺乏,伤口表面张力与伤口处抗炎抗菌能力随之下降;维生素A可抑制炎症,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加快微血管生成与上皮组织修复,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但若维生素A摄入过多,可能影响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感染发生风险。

微量元素代谢在伤口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铜、锌、铁等作用显著。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首先,延续性护理的研究重点之一是护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一项发
表于2024年的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建立稳定和互信的关系,
有助于病人更好地遵守治疗计划和管理慢性疾病。

这是因为护理关系可以
提供支持和鼓励,促进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也关注护理模式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一项针
对老年护理家庭模式的研究发现,通过建立多学科的团队,提供全面的护
理和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减少老年患者的医疗费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另外,一项针对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通过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
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健康,延长生存期。

此外,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还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电子健康
记录系统的发展为延续性护理提供了新的机会。

一项发表于2024年的研
究表明,通过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和信
息共享,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满足患者的整体健康需求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
作用。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关注延续性护理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以及如
何更好地培养和支持护理人员构建持续性护理关系。

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为了更好实现患者不同阶段和不同场所的高质量护理,促进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的提升,逐渐产生了延续性护理工作模式。

此模式具有着显著的特点与优势,能够减少患者的入院次数,实现生存期的延长,进而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因此在医疗临床治疗中已经逐渐得到普及应用。

为了加深人们对此护理模式的进一步认知,促进相关人员更好实现此护理模式的有效使用,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通过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先介绍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特点,又分析了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和内容,最后对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实践运用提供了参考,进而促进此护理模式运用效果的提升,现在就主要针对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开展如下综述。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护理方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延续性护理的介绍延续性护理在医务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效果有着重要价值[1]。

所谓延续性护理,主要是以一系列的行为设计来保证患者能够在不同医疗保健的场所(如医院、家庭等)和同一个医疗保健的场所区域(如医院内部不同的科室),接受不同程度延续性以及协调性的照护[2]。

此护理模式之所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主要是因为和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具有诸多的优势。

姜爱玲、刘美云[3]通过对住院治疗中100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先进行随机地分组,其中常规护理小组采取常规性干预措施,对延续性护理的小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措施,后从护理知识认知、出院后用药的依从性、护理前后的心功能等级、半年入院的概率等方面比较发现,延续性护理的小组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患者护理的效果更为确切。

李静[4]等将200例住院患者当作研究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把他们分作同样数量的两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常规护理,实验组是延续性护理手段,后对他们治疗后心理情绪以及满意度比较,发现延续性护理能够更好实现患者心态的改善,还能够促进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

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 前景。未来,可以通过开发智能医疗设备和软件,实现延续护理服务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提高服务的普及率和效率。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同时,应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1、拓展延续护理的应用领域:将延续护理服务拓展到更多慢性病领域,如神 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满足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需求。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5、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延续护理领域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 延续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总之,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和应用仍需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以满足 日益增长的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四、研究成果与不足
此外,关于延续护理具体应用场景和可行性的分析还不够充分。虽然已有研 究证实延续护理对慢性病患者的作用,但关于如何针对不同疾病类型和阶段的患 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延续护理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需要如何在有限资 源的情况下,优化延续护理的实践模式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2、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延续护理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使其能 够更好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服务。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3、强化多学科合作:加强医疗、护理、心理、营养等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 共同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4、优化服务模式: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延续护理的服务模式,提 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1.2 延续性护理的内涵
2003 年, Hagger-ty 等 [3] 对延续性护理概念模型提出个 体的卫生服务和护理服务时间上的延续两个关键要素。调 查 [24] 显示患者出院后 30d 的再入院率接近 20%, 可见出院 患者迫切需要得到延续性护理服务。我国学者多数认为延 续性护理是从医院到社区到家庭的延续, 如由医院制定的出 院宣教、 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 [4], 而患者 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服务时间如何确定仍需继续探索 [23]。
3 延续性护理主要方法
3.1
主要是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问。但是大多数患者离 医院较远,医院护理人员缺乏时间和精力,不能对患者进 行长期和有效的追踪。
3.2 利用互联网络技术
如协作网、 专门网站、 电子邮件、 微信、 QQ、 317 护 app 等 平台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远程协助的宣 教和健康管理, 提高病人的参与率。
33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我国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已有多种形式如李善玲等16报道由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及2名专业知识全面及沟通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的已婚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在病人出院时与病人签订延续性护理协议建立随访本为病人提供包括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建立亲情卡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的延续性护理措施
36
》要求医院要开展延伸护理, 以各种形式让患者获得健康教 育、 慢病管理。医院 - 社区 - 家庭整体护理这种以患者健康 为中心, 走向社区和家庭的开放性护理为患者带去了更便利 的康复条件 [14], 它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我国的研究机构 则较为分散, 社区保健资源需要充分利用, 当然这与我国延 续性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15]。 李善玲等 [22] 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是由医院财务科向科室延续 护理中心每月拨出一定的经费, 用于中心成员的交通费、 通 信费和业务费 ( 亲情服务卡的制作费等 )。但国内大部分研 究未提及干预的费用支付问题。

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幸存者多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社区延续性护理通过为其提供连续性健康照护,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本文综述我国脑卒中社区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期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特点,是导致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1]。

其高致残率常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出院后仍需长期康复训练以改善预后。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续到社区或家庭的新型护理模式[2],强调为患者提供疾病急性期以后回归家庭的健康照顾。

为脑卒中出院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改善精神心理状况、提升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3, 4]。

目前我国延续性护理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系统的干预体系。

因此,本文通过综述脑卒中社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期望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发展。

1 延续性护理发展现状延续性护理在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护理活动,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都能接受到不同水平的、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医疗照护[5]。

护理服务范围不再局限于医院,而是延伸至社区或家庭。

我国最早由香港于2002年开始引入延续性护理模式,主要针对COPD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展开研究,并发展了具有全面性、延续性、协调性和合作性的“4C”延续性护理模型[6]。

随后大陆地区也在2003年开始了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并逐渐在糖尿病、高血压、COPD、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中开展实践应用[7]。

但由于我国延续性护理起步较晚,研究模式还比较单一。

2 脑卒中社区延续性护理的影响因素2.1 医院-社区缺乏有效联动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住院患者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缺乏连续性,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医疗优势[8]。

延续性护理实践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实践研究进展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18期V ol.4, No.18, 2019193延续性护理实践研究进展崔敬华(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出院后仍需要进行护理[1-2],因此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延续性护理能够促进疾病康复,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急诊使用率方面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研究对延续性护理的现状进行概述。

【关键词】延续护理;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8.193.011 延续性护理的进展延续性护理的概念最早追溯到1947年,美国国立延续护理联盟认为延续性护理是保证患者额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能够得到连续性的照护,一般为从医院到社区,包括制定出院计划、家庭回访和指导。

我国的延续性护理起步较晚,在目前的形势下,延续性护理服务能有效解决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有效解决医患问题。

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形式为定期电话随访或家访,部分医院通过设立门诊服务,为出院病人提供免费咨询,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2 国外延续性护理实践研究现状国外延续性护理团队的组成成员主要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经过不断发展能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出院护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并总结成延续性护理模式 (transitional care model ,TCM ):首先对患者进行随访,帮助患者实现自我管理并记录患者的健康情况、早期识别和应对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等开展高级护理实践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实践;其次以通过加强患者在用药方面的指导,增强其健康意识,帮助其认识用来指示病情恶化的标识,以及如何处理病情进行有效培训。

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 进展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 发展。以下是近年来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和意义
延续性护理是指医院或社区的医护人员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定期的访视、健 康指导和咨询服务,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 质量。其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也可以减轻家 庭和社会的负担。
2、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模型和 框架
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模型和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 的评估,以制定适合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计划。
(2)制定目标:根据评估结果,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共同制定血糖控制、 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目标。
(3)实施护理措施: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定期的访视、随访、健康教 育等活动,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4)监测和调整: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生活质量等情况, 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
(5)评估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3、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关键问 题和解决方案
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关键问题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 心理压力大等。针对这些问题,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重要环节。家庭护理包括对患者的生活 起居、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家庭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可以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 护理服务。社区护理包括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方面的 指导和支持。社区护理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更好地 适应社会生活。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c o n t i n u i t y of c a r e 钱 瑾,刘 菲,尹小兵Q i a nJ i n ,L i uF e i ,Y i nX i a o b i n g(A f f i l i a t e dS h a n g h a iT e n t h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o fT o n g j i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200072C h i n a )摘要:综述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发展背景,总结了国内外延续性护理开展的现状及方式,并分析了我国开展延续性护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㊂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进展A b s t r a c t I t r e v i e w e d t h e c o n c e p t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c o n t i n u -i t y o f c a r e .I t s u mm a r i z e dt h es t a t u s q u o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o n t i n u i t y of c a r e a t h o m ea n d i na b r o a d ,a n da n a l y z e d p r o b l e m s i nt h ed e v e l o pm e n to f c o n t i n u i t y of c a r e i nC h i n a a n d i t s s o l u t i o n s .K e y wo r d s c o n t i n u i t y o f c a r e ;m o d e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r o g r e s s 中图分类号:R 473.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96493.2014.07.00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03A 077703 随着社会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疾病治疗过程的日趋漫长,关于病人出院后护理服务的延伸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㊂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为病人提供多种渠道的院外护理及指导,使院内的护理工作得以延伸㊂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健康结果,减少病人对急诊的使用次数,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率[1,2],从而降低病人的卫生服务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㊂本文对延续性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延续性护理研究提供参考及借鉴㊂1 延续性护理的概念2003年美国老年学会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收到不同水平的协调性与延续性的照护[4]㊂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伸,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㊁转诊㊁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的随访与指导[5]㊂2 延续性护理的发展背景1947年,美国联合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最早提出了延续性护理的理念,该研究强调了治疗和护理从医院到家庭及社区的转移㊂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病人住院天数的限制及出院后因自我护理不当而造成的病情恶化㊁压疮㊁再入院率高等不良后果,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延续性护理,并研究开展㊁制定详细的评估表及护理计划,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深受病人的喜爱[6]㊂ 近年来受国外护理工作的启发及国内护理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国内护理界已开始了对延续性护理的研究㊂我国香港地区已广泛开展糖尿病㊁慢性肾病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延续性护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7]㊂2011年,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正式纳入了卫生部的课题研究领域[8],次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 2015年)“提出,延续性护理是 十二五 时期的重点任务[9]㊂这些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延续性护理的重视及我国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㊂3 国外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模式3.1 延续性护理指导模式 此种模式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延续性护理项目所创[10,11]㊂该模式主张由延续性护理教练,通常是受过培训的护士㊁社会工作者,在以下4个方面对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指导:①药物的自我管理,主要为用药时间㊁药名㊁方法㊁原因4个方面的管理;②指导病人进行自身健康信息的记录;③指导病人如何预约家庭医生或家庭访视;④指导病人用 红旗 标志病情恶化指证及应对方法等㊂3.2 A P N 延续性护理模式 A P N 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指由高级实践护士为主的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而成㊂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主要对象为因各种内外科疾病住院并患有慢性[32] G e l i n a s C ,F i l l i o nL .F a c t o r s r e l a t e d t o p e r s i s t e n t f a t i g u e f o l l o w i n gc o m pl e t i o n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t r e a t m e n t [J ].O n c o lN u rF o r u m ,2004,31(2):269.[33] B r u e r aE ,K i m H N.C a n c e r p a i n [J ].J AMA ,2003,290:24762479.[34] A z a d e hT ,A l iM ,R a s o o l R ,e t a l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q u a l i t y of l i f e i n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n d w i t h o u t p a i n :T h er o l eo f p a i nb e l i e f s[J ].B M CC a n c e r ,2008,8:177.[35] M e i L i n g C h e n ,H s i e n K u nC h a n g ,C h a o H s i n g Y e h .A n x i e t ya n dd e pr e s s i o ni n T a i w a n e s e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n d w i t h o u t p a i n [J ].J o u r n a l o fA d v a n c e dN u r s i n g,2000,32(4):944951.[36] K a i h o i S F ,W o n g E ,L oR ,e t a l .D o p a i n a n d d i s a b i l i t y d i f f e r i n d e -pr e s s e d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J ].P a l l i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2000,14(1):11.[37] G r a c a P M ,F i g u e i r e d o A P ,F i n c h a m F D .A n x i e t y ,d e pr e s s i o n ,t r a u m a t i c s t r e s s a n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i n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a f t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s :A s t u d y w i t hP o r t ug u e s e p a t i e n t sa n dth ei r p a r t n e r s [J ].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o f O n c o l o g y N u r s i n g,2011,16(3):227232.[38] 付岚,李俊英,李虹.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910.[39] H a n nD ,B a k e rF ,D e n n i s t o nM ,e t a l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o nd e p r e s s i v es y m p t o m s i n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a gea n d g e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c e s [J ].J o u r n a l o f P s yc h o s o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 ,2002,52:279283.[40] A z ade hT ,M o h a mm a dA ,A l iM ,e t a l .A n x i e t y a n dd e pr e s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c a n c e r :D o e sk n o w l e d geo fc a n c e r d i a g n o s i sm a t t e r ?[J ].B M C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07,7:28.作者简介 刘玉萍,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静(通讯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0712;修回日期:20140218)(本文编辑李亚琴)㊃777㊃护理研究2014年3月第28卷第3期上旬版(总第459期)病的老年人㊂由高级实践护士负责,在病人入院后制定全面的出院计划㊁出院后的规律家访㊁电话随访计划等,保证病人可随时通过电话与高级实践护士联系㊂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均可达到理想效果[12]㊂4国内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模式4.1开设护士门诊我国有部分医院已经开设护士门诊,挑选具有一定经验的专科护士,经过培训并合格者,可开设专科门诊,为病人提供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包括糖尿病㊁高血压㊁造口㊁静脉治疗㊁康复锻炼等各个方面[13]㊂还可通过开通热线等方式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意见㊂4.2出院指导出院指导一直被作为一种提高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方式[14]㊂如住院期间病人或照顾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指导或后续照顾安排,则出院后易导致个案失能加剧,个案及家属生活品质深受影响[15]㊂病人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护士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可将出院指导复印成册,发放并督促其严格执行㊂4.3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模式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的模式为:对病人进行重点管理㊁定期评价,根据病人的病情发放疾病知识调查问卷,根据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自我管理能力等制订计划,为下一步转入社区康复提供信息,将病人的基本情况登记入册,建立档案㊂建立医院㊁社区双向转诊服务信息平台,定期与病人及社区病人电话联系㊂该模式建立了全新的医院㊁社区康复互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病人能得到及时㊁便利㊁连续性㊁全程的医院㊁社区康复服务[16]㊂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模式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减少疾病并发症,并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17]㊂4.4随访干预随访形式可分为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为延续性护理的主要模式[3]㊂汪四花等[18]对192例腰椎术后病人采用电话随访为主㊁家庭随访为辅的方式,定期对病人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及时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及遵医情况,指导病人进行适宜的康复锻炼,有效地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提高了手术疗效㊂4.5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我国已有多种形式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如李善玲等[19]报道,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及2名专业知识全面及沟通能力强㊁护师以上职称的已婚护理人员组成的延续性护理中心,在病人出院时与病人签订延续性护理协议,建立随访本,为病人提供包括评估病人一般情况㊁疾病知识掌握情况㊁建立亲情卡㊁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的延续性护理措施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也成立了为病人提供包括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指导㊁慢性病护理㊁临终关怀等技术服务及康复指导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20]㊂5对我国开展延续性护理的启示目前,我国开展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呈现多样化,病人的疾病康复情况有所提高,再入院率等有所下降,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和探讨㊂5.1延续性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国外,延续性护理可由经过培训的护士㊁护生甚至是社会工作者㊂这就给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提供了人员保障㊂而在国内,延续性护理一般由病房的专业护理人员所实施,他们还要承担病房的本职工作,无充足的时间及精力对出院后病人实施完善的延续性护理㊂国内的社区护士大多无承担延续性护理工作的专业水平,而如今尚无专业机构提供这方面的技能培训㊂希望通过建立医院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利用医疗机构的专业性,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这样既缓解了院内医疗护理的压力,又为延续性护理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㊂5.2延续性护理的规范化及制度化延续性护理在国内虽有所开展,但形式多样,随机性较大,缺乏一整套的延续性护理方案㊂如常见的电话随访模式,病人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及延续性护理服务缺乏质量控制导致随访率不高[21]㊂国外及我国香港进行的延续性护理所取得的积极成效通常是由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的结果[22]㊂我国内地延续性护理实施常常缺乏团队的协作及具体全面的方案和记录,往往不能深入及有效地进行下去㊂在今后的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延续性护理制度与体系,将延续性护理规范化及制度化,这样才能使其进一步发展㊂5.3互联网信息转诊的建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得到解决,延续性护理网络化信息转诊已成为必然趋势㊂香港的社康中心是隶属于医院的一个部门,病人出院时由医院护士进行评估,决定接下来的社区护理服务,并将相关资料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转交给社区,护士与病人联系,预定随访时间[23]㊂内地也可通过此种方式,通过互联网了解病人信息并保持护理工作的延续性,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延续性护理的质量㊂5.4革新医保体制,纳入延续性护理费用延续性护理实施过程中,除家庭随访收取少量费用外[3],其他服务还处于无偿阶段,从长远来看,无偿服务的延续性护理必会制约其发展㊂将延续性护理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合理并规范收取费用,可有效地促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发展,为延续性护理发展提供经济保障㊂6小结虽然病人在住院期间大部分的健康问题都得到解决,但许多病人在出院后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病人仍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24]㊂中国的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开展依赖于有效的人员培训,在形成规范性延续性护理制度下进行团队合作,实施完善的护理计划,建立合理的网络平台,此外,还依赖于国家财政的支持及医保制度的革新㊂总之,我国的延续性护理正处在起步阶段,需不断借鉴他人经验,不断学习及探索㊂如何将延续性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制度化㊁规范化,仍是今后护理工作研究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 v a n W a l r a v e nC,O a k eN,J e n n i n g sA,e t a l.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t w e e nc o n t i n u i t y o f c a r ea n do u t c o m e s:As y s t e m a t i ca n dc r i t i c a l r e v i e w[J].J o u r n a l o fE v a l u a t i o n i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2010,16(5): 947956.[2] P o p e j o y L L,M o y l a nK,G a l a m b o sC.Ar e v i e wo fd i s c h a r g e p l a n-n i n g r e s e a r c ho f o l d e r a d u l t s1*******[J].W e s t e r nJ o u r n a lo f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2009,31(7):923947.[3]李萍,付伟.我国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现状分析[J].健康研究,2010,30(1):3940.[4] C o l e m a nE A,B o u l tC E.I m p r o v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f o r p e r s o n sw i t hc o m p l e xc a r en e e d s[J].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G e r i a t r i c s S o c i e t y,2003,51(4):556557.㊃877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M a r c h,2014V o l.28N o.3A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效果研究现状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q u oo f e f f e c t o f a t o m i z a t i o n i n h a l a t i o n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o x y ge nf l o w 尹作娟,伊洪莉Y i nZ u o j u a n ,Y iH o n gl i (A f f i l i a t e dP r o v i n c i a l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d o n g 250021C h i n a )摘要:综述当前国内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流量的研究现状,认为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大小的调节有待进一步科学的试验,为临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流量的设定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㊂关键词:氧气;雾化吸入;氧流量;雾化效果A b s t r a c t I t s u mm a r i z e dt h e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q u oo f o x y ge nf l o wr a t ea t o x yg e na t o m i z i n g i nh a l a ti o n i nC h i n a .I t t h o u g h t t h a t t h er e gu l a t i o no f o x y ge nf l o wr a t e a t a t o m i z a t i o n i n h a l a t i o nn e e d t o f u r t h e r s c i e n t i f i c t e s t ,t o p r o v i d ee f f e c t i v ea n dr e l i a b l ee v i d e n c e s f o rs e t t i ng o f c l i n i c a l o x y g e n d r i v e n i nh a l a ti o n .K e y wo r d s o x y g e n ,a t o m i z a t i o n i n h a l a t i o n ,o x y g e n f l o w ,a t o m i z a t i o n e f f e c t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96493.2014.07.00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03A 077902 氧气雾化吸入是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以高流量的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高速的氧流量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雾滴,以氧气作为动力将气雾微粒吹入较小气道,到达深部气管和肺组织,改善局部气管痉挛,消除水肿或炎症等情况㊂研究表明,雾化吸入兼顾吸氧,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通气不足㊁缺氧状况,降低肺动脉高压[1],故又称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㊂它将传统的雾化吸入与间歇给氧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是临床上较好的祛痰㊁消炎㊁局部用药手段㊂但临床对氧气雾化吸入时需要调节多大氧流量并不确定,仅有一个宽泛的范围为4L /m i n ~10L /m i n,在操作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诸多问题[2],如氧流量低,驱动力小,产生雾量小,达不到理想疗效;氧流量过高,驱动力大,雾量大,病人会感觉气短㊁呛咳,而且还会造成大量药液挥发到空气中,使药液吸入减少,甚至有致呼吸暂停的危险[3]㊂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为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操作时尚缺乏参照标准,如何合理选择氧气雾化吸入的氧流量,已成为临床护理需要深入㊁全面探索的一个问题㊂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效果储媛媛等[4]将120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作[5] C h e nZ T ,L i n Y C ,D a iY T.T h e p r o b l e m so f f a m i l y c a r e g i v i n g a -m o n g d i s c h a r g e d p a t i e n t si nf i r s t m o n t h [J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T a i w a nN u r s e sA s s o c i a t i o n ),1997,7(5):423434.[6] M c M u r r a y J K.T h e h i g h r i s k i n f a n t i s g o i n g h o m e :W h a t n o w [J ].N e o n a t a lN e t w ,2004,23(17):24442455.[7] 李萍,付伟.社区实施出院老年人延续性护理的S WO T 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0,25(5):8182.[8] 郭燕红.2010年护理管理工作简要回顾及2011年工作重点[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78.[9]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S ].20111231.[10] C o l e m a nE A ,S m i t hJ D ,F r a n kJ C ,e t a l .P r e p a r i n gpa t i e n t sa n d c a r e g i v e r st o p a r t i c i p a t ei nc a r ed e l i v e r e da c r o s ss e t t i n g s :T h e c a r et r a n s i t i o n si n t e r v e n t i o n [J ].J o u r n a lo ft h eA m e r i c a nG e r i -a t r i c s S o c i e t y,2004,52(11):18171825.[11] C o l e m a nE A ,P a r r y C ,C h a l m e r sS ,e t a l .T h e c a r e t r a n s i t i o n 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R e s u l t so f 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J ].A r c h i v e s o f I n t e r n a lM e d i c i n e ,2006,166(17):18221828.[12] N a y l o rM D ,B r o o t e nD A ,C a m pb e l lR L ,e t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a r eo f o lde r a d u l t sh o s p i t a l i z e d w i t hh e a r tf a i l u r e :A 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J ].JA m G e r i a t r S o c ,2004,52(5):675684.[13] 黄叶莉,蔡伟萍,王文珍,等.我院开设专科护理门诊的实践及成效[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B ):67.[14] Y u T z uD a i ,Y i n g C h a n g ,C h a n g Y a o H s i e h ,e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a p i l o t p r o j e c to fd i s c h a r g e p l a n n i n g i n T a i w a n [J ].R e -s e a r c h i nN u r s i n g &He a l t h ,2003,26(1):5356.[15] 蔡纹芬,戴玉慈,罗美芳.协助超长住院病人出院规划的临床困境[J ].台湾医学,1999,3(4):394400.[16] 郭佳钰,周娟,刘秀娜.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及国内外比较[J ].护理研究,2012,26(12B ):33513354.[17] 潘锦贤,王利民.社区干预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预防复发的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7(17):545546.[18] 汪四花,王华芬,马妖静,等.运动疗法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4986.[19] 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5.[20] 毛会娜,刘雪琴.出院病人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 ].护理研究,2005,19(7B ):1295.[21] 刘罗薇,刘小军.出院患者电话随访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819.[22] 王少龄,符始艳,周家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8760.[23] 颜君,尤黎明,刘可.香港老年社区护理的特点与启迪[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5,20(11):6365.[24] C h o wS K Y ,W a n g F K Y ,C h a nT ,e t a l .C o mm u n i t y n u r s i n g s e r v -i c e s f o r p o s t d i s c h a r g e c h r o n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J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N u r s i n g ,2008,17(7b ):260271.作者简介 钱瑾,护师,专科,单位:20007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菲㊁尹小兵单位:20007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0218;修回日期:20140217)(本文编辑李亚琴)㊃977㊃护理研究2014年3月第28卷第3期上旬版(总第459期)。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脏泵血功能损伤引发的复杂临床综合征,这也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终发展状态。

延续性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延伸了住院护理,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本文对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是因自我护理不足,加上对症状恶化知识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出现再次入院甚至多次入院现象。

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伴随呼吸困难、疲乏等症状,加上反复住院,使得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延续性护理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患者再次住院率降低,还可以使卫生服务成本减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1]。

1延续性护理的现状延续性护理理念最早来自于国外,延续性护理概念模型于2001年构建完成,并提出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是从患者角度体验到的顺利和协调的护理过程[2]。

在2003年,基于延续性护理的初步概念,对其进行具体分类,主要包括三类:①信息延续。

针对患者已经发生的事件,结合个人信息,确保现阶段的照顾适合该患者。

②管理延续。

根据患者需求变化,为保证其健康状况,制定一种管理办法。

③关系延续。

患者与一名或多名卫生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持续治疗性管理。

我国已经对延续性护理进行研究,并在多种慢性疾病患者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3]。

2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延续性护理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入院时开展疾病知识教育,二是出院前制定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护理计划,三是出院之后1-2周开展电话或家庭随访,之后随访频率则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定。

有学者提出可以将延续性护理划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以健康教育为主,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疾病知识教育,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由参与心血管实践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特别是对患者掌握、了解疾病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是否了解疾病加重所产生症状及体征的情况进行评估,另外掌握患者对疾病恶化相关反应的知晓状况。

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PICC 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延续性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1],因PICC术后患者携带置管出院,在院外维护期间需要一系列的指导和维护,对PICC置管患者在院外实施延续性护理可减少PICC留置期间的安全隐患,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PICC;带管出院;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是新的护理实践模式,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2】为患者提供了由医院返回家庭、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过渡期照顾,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治疗不因环境的转移而终止或中断。

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的延续性护理是根据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的维护站点,周围服务社区或医院门诊部,也可以是护士上门提供服务。

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过训练后也可以自行进行消毒、连接输液器等操作,但若要敷贴更换导管则需要专业医务人员。

国外PICC带管出院患者出院后的宣教活动由家庭护理护士完成。

因此国外的PICC带管出院的延续护理是一个标准化的全过程,为护理的持续提供有效保障。

2、国内研究进展。

2.1 PICC带管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维护模式。

2.1.1 居家护理维护模式黄育玲【3】的研究表明,对白血病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培训后,在化疗间歇期采用家庭自我护理是安全可行的。

赵立双【4】的研究表明,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PICC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PICC使用寿命。

2.1.2返院护理维护模式2.1.2.1 PICC护理门诊进行维护郝春艳、王迎春[5]提出、通过建立PICC门诊,可以解决门诊患者PICC导管维护问题,不仅有效改善输液质量,而且还保证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沈林玲等[6]开设PICC专科护理门诊,对诊室进行合理设置和布局,制定相应的流程和制度,即方便患者又保障了PICC置管患者日常维护。

开设PICC护理门诊,满足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置管患者的日常维护需求。

解决了患者带PICC导管出院后的维护。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下肢瘫痪、尿失禁等严重后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因脊髓损伤而导致长期残疾。

在我国,脊髓损伤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面对脊髓损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的趋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能力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进行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水平和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护理方法的创新和提高,助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品质的改善。

部分就在于此。

1.2 研究意义脊髓损伤是一个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康复,但目前我国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还比较不足。

开展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可以帮助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需求和问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护理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和适应生活。

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对于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可以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2. 正文2.1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现状我国脊髓损伤患者数量庞大,据统计,每年有数万人因交通事故、工伤、意外摔跤等原因导致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常常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和精神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脊髓损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而且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并发症和并存疾病的挑战。

目前,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延续护理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该模式主要针对住院患者、出院患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不同群体,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病情反复、降低医疗成本,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模式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远程监控、家庭护理、社群护理等。

远程监控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家庭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顾、疾病监测、康复训练等。

社群护理则是指将具有相同或类似疾病的患者聚集在一起,进行疾病知识普及、心理支持、经验分享等活动。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患者能够在不同场所享受到连续的护理服务。

在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护理质量是人们的重点。

由于延续护理模式涉及到不同的患者群体和多种护理措施,如何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患者的隐私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远程监控和家庭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数据可能涉及到隐私泄露的风险。

医患关系也是一大难点。

由于延续护理模式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何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是延续护理模式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也逐渐浮现。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和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态度。

同时,在延续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隐私保护方面,医疗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数据不被泄露。

例如,对于远程监控数据,可以通过加密技术进行保护;对于家庭护理服务,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为了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需要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国内外延续护理研究现状

国内外延续护理研究现状

国内外延续护理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延续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延续护理是指在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或社区后,为其提供连续、协同的健康照护服务,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再次入院率、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和挑战,为进一步完善延续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在国内外延续护理研究方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延续护理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阐述其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综述国内外延续护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分析其主要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再次,探讨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关键技术及其实践应用,包括患者出院计划、家庭访视、远程监测等;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延续护理服务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患者健康福祉的增进做出贡献。

二、国内延续护理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延续护理在国内也逐渐受到重视。

国内延续护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模式探索:国内学者针对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进行了大量探索,如基于社区、家庭、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延续护理模式。

这些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照护,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技术应用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延续护理研究也开始尝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医疗、移动健康等,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延续护理服务。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也为延续护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效果评价与改进:国内学者对延续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患者满意度、健康状况改善等方面。

通过对延续护理效果的评价,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延续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政策与制度支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延续护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政策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例如,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关于延续护理的指导意见和规范,为延续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发生在胸部及以下的部位,导致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

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受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延续性的护理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不间断地护理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所需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和康复训练,以恢复其损伤的功能并改善生活质量。

最近几年,我国的脊髓损伤延续性护理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下为具体的研究进展: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脊髓损伤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康复体育、物理治疗和职业康复等方式。

通过这些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肌肉萎缩和失衡等症状,同时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

二、护理方法脊髓损伤延续性护理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的脊髓损伤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预防压疮、清洁护理、导尿护理和皮肤护理等。

这些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电子科技应用电子科技的应用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非常有帮助。

目前,我国的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常见的电子科技应用包括脊髓刺激、肌肉刺激和语音识别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语言能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照护需求脊髓损伤患者的照护需求是延续性护理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脊髓损伤延续性护理中,主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社交能力、性健康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可以满足患者的照护需求,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探索与争鸣DOI:10.16661/ki.1672-3791.2003-5059-7860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研究进展①陈彦蓉 陈文婷*丁天琪(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摘 要: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处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其治疗复杂、周期长,易复发,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大大降低。

而患者往往只有在急性期,病情加重才会进医院治疗,大部分时间需要在院外康复,故患者对出院后的护理服务需要愈来愈强烈。

有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确切的成效。

该文就延续性护理的定义、护理模式、必要性、实施应用、现存不足及建议、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综述。

以期为探讨契合我国国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延续性护理模式及临床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患者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a)-0202-05Research Progress of Continuity of Care in Patients with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HEN Yanrong CHEN Wenting *DING Tianqi(College of Nursing, Medical College of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China)Abstract : In today's society,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The incidence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re still at a fairly high level. Complex treatment, long-cycle progression and relapsing easily reduc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Patients will be in hospital only when either they are in acute stage or in deterioration phase. Most of the time, they need to recover outside the hospital. Therefore, patients need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nursing services after discharge. However,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ntinuity of care has a definite effect on COPD.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continuity of care, nursing mode, necessity,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were review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continuity of care mode and clinical practic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stable period.Key Words : Continuity of ca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table period; Patient①作者简介:陈彦蓉(1997,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