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_网络安全测评(于东升)

合集下载

web 系统三级等保评估流程

web 系统三级等保评估流程

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组织开始重视网络安全。

为了保护重要信息资产的安全,确保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国家开始实施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在这个制度之下,针对互联网系统的三级等保评估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web系统三级等保评估的流程,并对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解析。

二、web系统三级等保评估的概述1. 三级等保评估的概念和背景三级等保评估是指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对web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随着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各种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web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大。

实施三级等保评估对于确保web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 评估的目标和意义三级等保评估的主要目标是检测web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评估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改进建议。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系统安全性弱点,及时加以修补,进而提高web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保护重要信息资产的安全。

三、web系统三级等保评估的流程1. 前期准备a.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确定要评估的web系统的范围和具体评估的目标,明确评估的工作重点。

b.组建评估团队。

根据评估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组建由信息安全专家、网络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估团队。

2. 评估准备阶段a.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web系统的架构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策略文件等相关资料,为后续评估工作做好准备。

b.安全设备准备。

评估前需要确保评估所需的安全测试设备和工具的准备完善。

3. 评估实施阶段a.漏洞扫描。

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对web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扫描和识别。

b.安全设备测试。

对web系统中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

c.系统安全性测试。

对系统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进行测试和评估。

4. 评估报告编制阶段a.整理评估结果。

对评估阶段得到的测试数据和评估结论进行整理、分析。

等保2.0标准执行之高风险判定(物理环境篇)

等保2.0标准执行之高风险判定(物理环境篇)

等保2.0标准执行之高风险判定(物理环境篇)2019年5月13日下午,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厅召开,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系列核心标准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正式发布,等保2.0时代又迈出坚实一步。

等级保护2.0标准发布后,对广大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升全国等级保护测评体系的技术能力,统一测评机构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评判尺度,由中关村信息安全测评联盟组织,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主笔,杭州安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金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网安计算机安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天帷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新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安美勤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安信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骏安信息测评认证有限公司、安徽祥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参与编写了等保测评行业指引性文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简称“判定指引”)。

《判定指引》凝聚着全国测评机构多年测评实践的智慧结晶,它的发布是等级保护技术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

《判定指引》的适用范围:1、用于指导测评机构在测评活动中对高风险问题的判定;2、用于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的安全检查;3、作为“负面清单”供运营单位在按照等级保护2.0标准开展系统设计、开发、建设、维护等过程中参考。

《判定指引》每条判例均包括“对应标准要求”、“判例内容”、“适用范围”、“需满足的条件”以及“补偿措施”等内容。

在判定过程中,使用者应知晓《判定指引》是基于“一般场景”假设的编制思路。

因此,在具体风险判定中,应根据被测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综合确定该风险严重程度是否为“高”。

如初步符合“适用范围”、“需满足的条件”后,还需根据“补偿措施”所引申的方向思考是否可降低风险严重程度;鼓励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补偿措施中未涉及但确实能起到降低风险等级的安全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物理环境篇01 物理访问控制1.1 机房出入口控制措施对应要求: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简介2023年等级保护测评标准(以下简称“等保三级标准”)是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为评估和测定网络安全保护能力而制定的标准。

等保三级标准是我国网络安全行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提升网络安全保护水平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要求等保三级标准包括六个方面的要求,分别为: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

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防止物理设备和资源遭受不恰当访问、破坏和干扰的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物理安全管理,包括安全围墙、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控制措施的建设和运维。

主机安全主机安全是指保护主机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主机安全管理,包括操作系统安全、软件安全更新、远程登录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包括网络边界防护、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方面的要求。

应用安全应用安全是指保护应用程序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应用安全管理,包括代码审查、访问控制、漏洞扫描等方面的要求。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指保护重要数据免受泄露、篡改和毁坏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加密传输、权限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活动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或实体干扰和破坏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管理安全管理,包括安全培训、安全策略与规程、事件响应等方面的要求。

实施步骤根据等保三级标准,组织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评实施: 1. 准备工作:明确测评的目标,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制定测试计划和时间表。

2. 测评准备:完成测评相关的文档准备、设备配置和网络环境准备。

3. 测评执行:根据标准要求,依次对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进行测评。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主要标准介绍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主要标准介绍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主要标准介绍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目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的特点和变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的框架和内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主要标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总要求/上位文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上位标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25058)(正在修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正在修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T28449-2018)特点1-对象范围扩大新标准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列入标准范围,构成了“安全通用要求+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的要求内容特点2-分类结构统一新标准“基本要求、设计要求和测评要求”分类框架统一,形成了“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三重防护体系架构特点2-强化可信计算新标准强化了可信计算技术使用的要求,把可信验证列入各个级别并逐级提出各个环节的主要可信验证要求例如可信验证-一级可基于可信根对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

例如可信验证-四级可基于可信根对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通信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所有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并进行动态关联感知。

1、名称的变化☐原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改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再改为:(与《网络安全法》保持一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对象的变化☐原来:信息系统☐改为:等级保护对象(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对象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广电网、电信网、专用通信网络等)、云计算平台/系统、大数据平台/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等.3、安全要求的变化☐原来:安全要求☐改为: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安全通用要求是不管等级保护对象形态如何必须满足的要求,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称为安全扩展要求.4、章节结构的变化☐8 第三级安全要求☐8.1 安全通用要求☐8.2 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8.3 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8.4 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8.5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5.分类结构的变化-1(2017试用稿)☐结构和分类调整为:⏹技术部分:☐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管理部分:☐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5.分类结构的变化(正式发布稿)⏹技术部分:☐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管理部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6.增加了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章节针对云计算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

云平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三级建设方案

云平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三级建设方案
第二阶段
进行系统服务的调研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实施。
实施步骤与详细方案
01
第三阶段
进行应用服务的调研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安全防护 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实施。
02
详细方案
每个阶段都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操作步 骤、实施时间和责任人等。
03
第一阶段
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包括禁止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 、限制访问IP等;对服务器进行安全配置,包括安装补丁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对数据库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配 置,包括设置强密码、限制访问权限等。
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
通过VLAN、VPN等技术实现网络隔离,确保数据只 能被授权用户访问。
数据安全
数据加密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 程中被窃取后仍无法被非法获取。
数据备份与恢复
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防止数据丢 失给业务带来严重影响。
数据访问控制
对数据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敏感数据只能被授权用户访问。
安全制度培训与宣传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制度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制度。
安全运维管理
安全漏洞发现与修复
01
建立安全漏洞发现与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防
止漏洞被利用。
安全审计与监控
02
建立安全审计与监控机制,对系统、网络、数据等资源进行实
时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行为。
实施风险与应对措施
实施风险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风险和挑战
人员技能不足
需要具备专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如果人员技能不足,可能 会影响实施效果。

等保2.0(3级)安全计算环境评测项与详细评测步骤

等保2.0(3级)安全计算环境评测项与详细评测步骤

和应用程序;
动终端、移动终端管理系统、 应用程序。
移动终端管理客户端、感知节
点设备、网关节点设备、控制
16
设备等;
b)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
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 同上
17
端口;
1、应核查是否关闭了非必要的系统服 务和默认共享; 2、应核查是否不存在非必要的高危端 口。
c)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
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 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
15
断。
应测试验证通过非审计管理员的其他账 户来中断审计进程,验证审计进程是否 受到保护。
终端和服务器等设备中的操作
系统(包括宿主机和虚拟机操 作系统)、网络设备(包括虚
a)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 拟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 1、应核查是否遵循最小安装原则;
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 (包括虚拟机安全设备)、移 2、应核查是否未安装非必要的组件和
拟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 (包括虚拟机安全设备)、移 动终端、移动终端管理系统、 移动终端管理客户端、感知节 点设备、网关节点设备、控制
1、应核查是否为用户分配了账户和权 限及相关设置情况; 2、应核查是否已禁用或限制匿名、默 认账户的访问权限
设备、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库
管理系统、中间件和系统管理
5
软件及系统设计文档等;
1
求并定期更换;
软件及系统设计文档等;
1、应核查是否配置并启用了登录失败
b)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
处理功能;
身份鉴 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 别 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 次数和当登录 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
2、应核查是否配置并启用了限制非法 登录功能,非法登录达到一定次数后采 取特定动作,如账号锁定等; 3、应核查是否配置并启用了登录连续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中发挥 重要作用,助力中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观看
2014年11月19日,国家标准计划《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T-469)下达,项目周期 12个月,由TC260(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 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工作。
2019年5月10日,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由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9年12月1日,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实施,全 部代替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2012)。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 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与《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 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201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主要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大学、成都科 来软件有限公司、北京鼎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梆梆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 所(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 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第六研究所、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 普科工(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 室)、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微步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迅达云成科技有限 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北京卓识网安技术股 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 件评测中心)、北京烽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等保三级方案

等保三级方案

等级化保护三级方案目录1. 需求分析 (1)2. 设计原则 (1)3. 参考标准与规范 (2)4. 方案详细设计 (3)4.1. 功能要求设计 (3)4.1.1. 防火墙 (3)4.1.2. 入侵检测系统 (5)4.1.3. 入侵防御系统 (7)4.1.4. 网闸 (8)4.1.5. 防病毒网关 (10)4.1.6. 数据库审计 (10)4.1.7. 网络审计 (14)4.1.8. 安全管理平台 (17)4.1.9. 堡垒机 (22)4.1.10.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26)4.2. 性能设计要求 (54)4.2.1. 防火墙 (54)4.2.2. 入侵检测系统 (54)4.2.3. 入侵防御系统 (54)4.2.4. 网闸 (54)4.2.5. 防病毒网关 (55)4.2.6. 数据库审计 (55)4.2.7. 网络审计 (55)4.2.8. 安全管理平台 (56)4.2.9. 堡垒机 (56)4.2.10.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56)4.3. 部署方案设计 (56)4.3.1. 防火墙 (56)4.3.2. 入侵检测系统 (57)4.3.3. 入侵防御系统 (57)4.3.4. 网闸 (58)4.3.5. 防病毒网关 (58)4.3.6. 数据库审计 (58)4.3.7. 网络审计 (59)4.3.8. 安全管理平台 (59)4.3.9. 堡垒机 (60)4.3.10.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60)5. 整体部署示意图 (61)1. 需求分析(1) 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体系,制定完善的访问控制策略,细粒度为端口级、单个用户。

(2) 建立完善的审计、监控体系。

(3) 建立完善的边界防御体系。

(4) 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防护体系。

(5) 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2. 设计原则本方案将主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现状、节省投资、科学规范、严格管理的原则进行安全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并充分考虑到先进性、现实性、持续性和可扩展性。

DB11_T1344-2016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规范

DB11_T1344-2016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规范

ICS13.310A 9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344—2016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规范Examin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classifiedprotection2016-08-10发布2016-12-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检查流程 (1)5 一级信息系统检查 (2)6 二级信息系统检查 (7)7 三级信息系统检查 (16)8 四级信息系统检查 (2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中软华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漫青、朱华池、白鸥、石锐、吴贤、俞诗源、朱晓莉、高媛、马荣欣、周永战、游书明、赵悦、徐燕、赵志巍、金镁、王峥、周堃、李小玲、王凯晨、梁萌萌、张淮、王一婷、赵永军、李梦娇、陈益、宋扬、张昕、菅强、高瑗泽、傅珩轩、刘晓雪、李君白、张远彬、王熙、张玮、杨潇、石浩、王佳、赵勇、罗铮、袁静、于东升、霍珊珊、刘健、张益、董晶晶。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检查的流程和内容要求,其中内容要求包括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一级信息系统、第二级信息系统、第三级信息系统和第四级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71.8 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5069 信息安全技术术语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5271.8、GB 17859、 GB/T 22239、GB/T 25069和GB/T 2507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三级等保测评温度控制要求

三级等保测评温度控制要求

三级等保测评温度控制要求三级等保测评温度控制要求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标准。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对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并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级等保测评"的基本概念。

三级等保测评是由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提出的,旨在评估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运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能力,以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等级。

三级等保测评按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在进行三级等保测评时,温度控制是一个关键的要求之一。

温度控制是指对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的温度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对于三级等保测评温度控制要求的评估,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温度测量,以了解信息系统所处环境的温度情况。

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通常情况下,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个范围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的特性、工作负荷等因素。

对于三级等保测评温度控制要求的满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

可以对信息系统机房进行空调设计和优化,确保机房内温度稳定在规定范围内。

还可以采用温度监测和报警系统,及时监测机房温度并发出报警信号。

这样可以在温度超出安全范围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硬件设备因高温而受损。

对于温度控制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对于高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温度控制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在需要保护国家机密级别信息的系统中,温度控制的要求将更为严格,需要确保硬件设备稳定运行并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引发安全隐患。

总结起来,三级等保测评温度控制要求是信息系统安全评估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信息系统环境温度的测量、评估和控制,可以确保硬件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实施温度控制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特性、工作负荷和安全等级等因素。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yu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yu
调查表格填写
协调困难 填写不准确 设备互联不清楚
工具和表单准备
无法搭建模拟环境
43
方案编制活动
44
方案编制活动
输入 填好的调 查表格 主要任务 测评对象确定 输出 确定出的测 评对象列表 输入 填好的调查表 格、《基本要 求》 主要任务 测评指标确定 输出 确定出的 测评指标
10
主要概念
被测评系统
定级对象
被测评系统
关系?
定级对象
11
测 评 流 程
沟 通 与 洽 谈
测 评 准 备 活 动
等级测评项目启动 信息收集与分析 工具和表单准备 测评指标确定 测评内容确定 工具测试方法确定 测评指导书开发 测评方案编制
测评对象确定
方 案 编 制 活 动
现 场 测 评 活 动
关联关系。
40
调查结果分析-定级对象的相互关联分析
相互关联
如各自为独立的应用系统,没有数据交换;
或各自为独立的应用系统,但是通过特定的设备交
换数据; 或整体为一个应用系统,不同的定级对象中部署应 用系统的不同模块,数据交换通过不同模块之间的 数据通信实现等等
41
测评准备活动任务之三-工具和表单准备
物理环境信息收集
机房数量、物理位置 办公环境
网络信息收集
网络拓扑图 网络结构 系统外联 网络设备 安全设备
29
信息收集与分析-调查内容
主机信息收集
服务器、工作站 终端—业务终端、管理终端、设备控制台 应用系统 业务数据 机构设置 人员职责分配 管理文档
员准确填写调查表格。
测评机构收回填写完成的调查表格,并初步分析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表格填写情况安排现场调研。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评测内容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评测内容

信息系统平安等级保护二级评测容
等级保护自上而下分别为:类、控制点和项。

其中,类表示?信息系统平安等级保护根本要求?在整体上大的分类,其术局部分为:物理平安、网络平安、主机平安、应用平安和数据平安及备份恢复等5大类,管理局部分为:平安管理制度、平安管理机构、人员平安管理、系统建立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5大类,一共分为10大类。

控制点表示每个大类下的关键控制点,如物理平安大类中的“物理控制〞作为一个控制点。

而项那么是控制点下的具体要求项,如“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根据等级保护第二级的根本要求,在物理平安、网络平安、主机系统平安、应用平安、数据平安及备份恢复、平安管理等几方面目前的平安现状进展分析检测。

物理平安
对象主要为中心机房、重要设备存放物理位置等。

指标及检测容:
网络平安
主机系统平安
对象包括:效劳器、数据库管理系统。

指标及检测容:
应用平安
对象:网络运行的信息系统。

指标及检测容:
数据平安及备份恢复
平安管理制度
系统建立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

2023年山东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公需课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山东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公需课练习题参考答案

判断题:共 26题,每题 1分,合计 26分•「1」标记•虽然可以精准预测黑客的几乎所有行为,但是,有些行为却是不可管理的。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2」标记•在战略方面,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3」标记•无知引起的最受累的错误,是形成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局势。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4」标记•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是,人的行为是会退化的。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5」标记•数据安全的要求是每个内部员工只能访问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应用和数据;所有的访问均能做到可控制、可管理、可追溯。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6」标记•对付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7」标记•政务数据开放部署在政府专门的网站。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8」标记•重要数据一般不包括个人信息和企业内部管理信息。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9」标记•博弈系统只能用于网络安全。

••对•错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10」标记•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8个知识领域中,系统安全之上的3个是人文社科色彩浓厚的知识领域,占总知识领域数的60%,其余5个是理工科味道厚重的知识领域,占比40%。

••对•错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11」标记•去标识化,是指个人信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且不能复原的过程。

••对•错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12」标记•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性是数据能够流动起来并创造价值的根本基础。

••对•错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13」标记•性格和安全毫无关系。

••对•错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14」标记•在一定的条件下,数据是无限的,而应用则是有限的。

••对•错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15」标记•安全事件分析方法就是采用定量分析方式。

••对•错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16」标记•数据分类具有多种视角和维度,其主要目的是便于数据管理和使用。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2019)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2019)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信息安全测评联盟2019年6月目录1适用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3参考依据 (2)4安全物理环境 (2)4.1物理访问控制 (2)4.1.1机房出入口控制措施 (2)4.2防盗窃和防破坏 (3)4.2.1机房防盗措施 (3)4.3防火 (4)4.3.1机房防火措施 (4)4.4温湿度控制 (4)4.4.1机房温湿度控制措施 (4)4.5电力供应 (5)4.5.1机房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措施 (5)4.5.2机房电力线路冗余措施 (5)4.5.3机房应急供电措施 (6)4.6电磁防护 (7)4.6.1机房电磁防护措施 (7)5安全通信网络 (7)5.1网络架构 (7)5.1.1网络设备业务处理能力 (7)5.1.2网络区域划分 (8)5.1.3网络访问控制设备不可控 (8)5.1.4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 (9)5.1.5不同区域边界访问控制 (10)5.1.6关键线路、设备冗余 (10)5.2通信传输 (11)5.2.1传输完整性保护 (11)5.2.2传输保密性保护 (12)6安全区域边界 (13)6.1边界防护 (13)6.1.1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 (13)6.1.2网络访问控制设备不可控 (13)6.1.3违规内联检查措施 (14)6.1.4违规外联检查措施 (14)6.1.5无线网络管控措施 (15)6.2访问控制 (16)6.2.1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 (16)6.2.2通信协议转换及隔离措施 (17)6.3入侵防范 (17)6.3.1外部网络攻击防御 (17)6.3.2内部网络攻击防御 (18)6.4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 (19)6.4.1网络层恶意代码防范 (19)6.5安全审计 (20)6.5.1网络安全审计措施 (20)7安全计算环境 (20)7.1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等 (20)7.1.1身份鉴别 (20)7.1.1.1设备弱口令 (20)7.1.1.2远程管理防护 (21)7.1.1.3双因素认证 (22)7.1.2访问控制 (23)7.1.2.1默认口令处理 (23)7.1.3安全审计 (24)7.1.3.1设备安全审计措施 (24)7.1.4入侵防范 (25)7.1.4.1不必要服务处置 (25)7.1.4.2管理终端管控措施 (25)7.1.4.3已知重大漏洞修补 (26)7.1.4.4测试发现漏洞修补 (26)7.1.5恶意代码防范 (27)7.1.5.1操作系统恶意代码防范 (27)7.2应用系统 (28)7.2.1身份鉴别 (28)7.2.1.1口令策略 (28)7.2.1.2弱口令 (29)7.2.1.3登录失败处理 (30)7.2.1.4双因素认证 (31)7.2.2访问控制 (32)7.2.2.1登录用户权限控制 (32)7.2.2.2默认口令处理 (32)7.2.2.3访问控制策略 (33)7.2.3安全审计 (34)7.2.3.1安全审计措施 (34)7.2.4入侵防范 (34)7.2.4.1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 (34)7.2.4.2已知重大漏洞修补 (35)7.2.4.3测试发现漏洞修补 (36)7.2.5数据完整性 (37)7.2.5.1传输完整性保护 (37)7.2.6数据保密性 (37)7.2.6.1传输保密性保护 (37)7.2.6.2存储保密性保护 (38)7.2.7数据备份恢复 (39)7.2.7.1数据备份措施 (39)7.2.7.2异地备份措施 (39)7.2.7.3数据处理冗余措施 (40)7.2.7.4异地灾难备份中心 (41)7.2.8剩余信息保护 (41)7.2.8.1鉴别信息释放措施 (41)7.2.8.2敏感数据释放措施 (42)7.2.9个人信息保护 (42)7.2.9.1个人信息采集、存储 (42)7.2.9.2个人信息访问、使用 (43)8安全管理中心 (44)8.1集中管控 (44)8.1.1运行监控措施 (44)8.1.2日志集中收集存储 (44)8.1.3安全事件发现处置措施 (45)9安全管理制度 (46)9.1管理制度 (46)9.1.1管理制度建设 (46)10安全管理机构 (46)10.1岗位设置 (46)10.1.1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建立 (46)11安全建设管理 (47)11.1产品采购和使用 (47)11.1.1网络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 (47)11.1.2密码产品与服务采购和使用 (47)11.2外包软件开发 (48)11.2.1外包开发代码审计 (48)11.3测试验收 (49)11.3.1上线前安全测试 (49)12安全运维管理 (50)12.1漏洞和风险管理 (50)12.1.1安全漏洞和隐患的识别与修补 (50)12.2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 (51)12.2.1重要运维操作变更管理 (51)12.2.2运维工具的管控 (51)12.2.3运维外联的管控 (52)12.3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53)12.3.1外来接入设备恶意代码检查 (53)12.4变更管理 (54)12.4.1需求变更管理 (54)12.5备份与恢复管理 (54)12.5.1数据备份策略 (54)12.6应急预案管理 (55)12.6.1应急预案制定 (55)12.6.2应急预案培训演练 (56)附件基本要求与判例对应表 (57)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1适用范围本指引是依据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有关条款,对测评过程中所发现的安全性问题进行风险判断的指引性文件。

最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2019定稿).pdf

最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2019定稿).pdf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信息安全测评联盟2019年6月目录1适用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3参考依据 (2)4安全物理环境 (2)4.1 物理访问控制 (2)4.2 防盗窃和防破坏 (3)4.3 防火 (4)4.4 温湿度控制 (5)4.5 电力供应 (5)4.6 电磁防护 (7)5安全通信网络 (8)5.1 网络架构 (8)5.2 通信传输 (13)6安全区域边界 (14)6.1 边界防护 (14)6.2 访问控制 (19)6.3 入侵防范 (20)6.4 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 (22)6.5 安全审计 (23)7安全计算环境 (24)7.1 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等 (24)7.1.1 身份鉴别 (24)7.1.2 访问控制 (27)7.1.3 安全审计 (28)7.1.4 入侵防范 (29)7.1.5 恶意代码防范 (32)7.2 应用系统 (33)7.2.1 身份鉴别 (33)7.2.2 访问控制 (37)7.2.3 安全审计 (39)7.2.4 入侵防范 (40)7.2.5 数据完整性 (43)7.2.6 数据保密性 (44)7.2.7 数据备份恢复 (45)7.2.8 剩余信息保护 (48)7.2.9 个人信息保护 (49)8安全区域边界 (51)8.1 集中管控 (51)9安全管理制度 (53)9.1 管理制度 (53)10安全管理机构 (54)10.1 岗位设置 (54)11安全建设管理 (55)11.1 产品采购和使用 (55)11.2 外包软件开发 (56)11.3 测试验收 (57)12安全运维管理 (58)12.1 漏洞和风险管理 (58)12.2 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 (59)12.3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62)12.4 变更管理 (63)12.5 备份与恢复管理 (64)12.6 应急预案管理 (65)附件基本要求与判例对应表 (67)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1适用范围本指引是依据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有关条款,对测评过程中所发现的安全性问题进行风险判断的指引性文件。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等保2.0)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等保2.0)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信息安全测评联盟2019年6月目录1适用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3参考依据 (2)4安全物理环境 (2)4。

1 物理访问控制 (2)4。

2 防盗窃和防破坏 (2)4。

3 防火 (3)4。

4 温湿度控制 (3)4。

5 电力供应 (4)4.6 电磁防护 (5)5安全通信网络 (6)5。

1 网络架构 (6)5。

2 通信传输 (9)6安全区域边界 (10)6.1 边界防护 (10)6。

2 访问控制 (12)6.3 入侵防范 (13)6。

4 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 (14)6。

5 安全审计 (15)7安全计算环境 (15)7.1 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等 (15)7。

1。

1 身份鉴别 (15)7.1。

2 访问控制 (17)7。

1.3 安全审计 (18)7。

1。

4 入侵防范 (18)7。

1.5 恶意代码防范 (20)7.2 应用系统 (21)7.2.1 身份鉴别 (21)7。

2。

2 访问控制 (24)7.2.3 安全审计 (25)7.2.4 入侵防范 (26)7.2.5 数据完整性 (27)7。

2。

6 数据保密性 (28)7。

2。

7 数据备份恢复 (29)7.2.8 剩余信息保护 (31)7。

2.9 个人信息保护 (32)8安全区域边界 (33)8.1 集中管控 (33)9安全管理制度 (34)10。

1 .................................................... 岗位设置35 11安全建设管理.. (35)11。

1 .............................................. 产品采购和使用35 11。

2 ................................................ 外包软件开发36 11。

3 .................................................... 测试验收37 12安全运维管理.. (38)1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制定背景与目的 (3)1.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意义 (4)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本概念 (5)2.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定义 (7)2.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结构 (8)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9)3.1 第一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10)3.1.1 安全物理环境 (12)3.1.2 安全通信网络 (13)3.1.3 安全区域边界 (14)3.1.4 安全计算环境 (15)3.1.5 安全建设管理 (16)3.1.6 安全运维管理 (17)3.2 第二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18)3.2.1 安全物理环境 (20)3.2.2 安全通信网络 (21)3.2.3 安全区域边界 (22)3.2.4 安全计算环境 (23)3.2.5 安全建设管理 (25)3.2.6 安全运维管理 (26)3.3 第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27)3.3.1 安全物理环境 (28)3.3.2 安全通信网络 (29)3.3.3 安全区域边界 (30)3.3.4 安全计算环境 (31)3.3.5 安全建设管理 (32)3.3.6 安全运维管理 (33)3.4 第四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34)3.4.1 安全物理环境 (36)3.4.2 安全通信网络 (37)3.4.3 安全区域边界 (38)3.4.4 安全计算环境 (39)3.4.5 安全建设管理 (41)3.4.6 安全运维管理 (42)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实施与管理 (43)4.1 实施原则与方法 (44)4.2 信息系统定级与备案 (45)4.3 安全建设与改造 (47)4.4 运维管理与安全检查 (48)五、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评估与升级 (49)5.1 评估流程与方法 (50)5.2 评估结果与应用 (52)5.3 升级与改造策略 (53)六、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54)6.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55)6.2 政策支持与引导 (56)七、结论与展望 (58)7.1 主要成果与贡献 (59)7.2 发展趋势与挑战 (60)一、内容概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针对信息安全领域的一项基本国策,旨在保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目录
1.前言
标准概述
标准概述
标准概述
标准概述
内容目录
2.检查范围
检查范围
案编制、现场测评、分析及报告编制。

检查范围
检查范围
Si Si
内容目录
33.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
bandwidth percent 20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以联想网域防火墙为例,如下图所示: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以天融信防火墙为例,如下图所示: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
边界完整性检查
边界完整性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