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测试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什么?A. 举头望明月B. 低头思故乡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月落乌啼霜满天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前两句。

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请填写《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两句。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中柳宗元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江雪》中,柳宗元通过描绘一幅万籁俱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将进酒》的内容,分析李白的豪放情怀。

答案:《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豪迈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豁达态度。

同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词句,更是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热爱自由的个性。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题,创作一首四行诗。

答案示例:春归何处寻,绿意满枝头。

花开不待时,燕舞新枝柔。

结束语: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题型测试(附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题型测试(附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题型测试(附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南海旅次【唐】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若为:犹言怎堪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下列各项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愁看”一句表明诗人的离愁别绪,且古人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以测风向,“恶说南风五两轻”表明南风强劲,友人杨少府北上之船甚速,离别之情愈发浓烈。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景象,虚写别后之景。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不平。

E.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B(2)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B项,“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

故选B。

(2)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答题时注意根据“角声”“月色”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好谁看”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⑴B;⑵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语文高考试卷诗歌真题

语文高考试卷诗歌真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 诗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D. 诗歌整体上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A. AB. BC. CD. D2. 下列诗句中,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似的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AB. BC. CD. D(二)简答题3. 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了怎样的意境?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海上日出和江水春天的景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4. 诗中“归雁洛阳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人将归雁人格化,使归雁具有了情感,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选择题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壮阔的景象。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黄河的壮美。

C. 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D. 诗歌整体上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壮阔河山的热爱。

()A. AB. BC. CD. D6. 下列诗句中,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意境相似的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壶中九华诗苏轼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

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

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注释】此诗作于南迁途中。

“云峰”一说庐山。

《神仙传》中一个叫步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天地山川。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

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中时现。

B. 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一石,稍慰愁情。

C. “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的惝恍迷离的仙境。

D. 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太孤绝。

(2)清代查初白评此诗“带南迁意而不觉”,试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谪意。

【答案】(1)C(2)①首联“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

②写“莫愁”恰是有愁,是因为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

③“孤绝”表面写“仇池石”,实际也表明作者南迁时的孤独寂寞。

【解析】【分析】(1)C项,“天池水落”没有用典,指的是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层层地展现出来。

“玉女窗”指山石的通透玲珑,并非“玉女现身”。

故选C。

(2)首联“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诗人从实际生活、从大处远处落墨:清清的溪流,斗折蛇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在眼中消失了。

“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

苏轼此次南迁,背离中原,远至南荒,其心情是凄苦的。

颔联,景物描写透露了对中原山水的依恋之情。

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

言“莫愁”,正见五岭千嶂之外之可愁;说“莫愁”,是由于“九华今在一壶中”,足以稍慰迁客寂寞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________(一)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②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③,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

②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

③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

1.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5分)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6分)_________(二)水边偶题罗__________________隐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

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

③蒙邑先生:庄子。

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三)太常引__________________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四)生查子_________独游西岩①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试题(一)保定途中偶成郭登①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鸩人羊叔子②,可怜忧国贾长沙。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

【注】①郭登:明朝靖边大将。

曾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

英宗复辟,因事谪戍甘肃。

卒赠侯,谥忠武。

②羊叔子:名祜,西晋名臣。

与吴将陆抗隔江对垒。

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众人怀疑有毒,独有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叔子”,服之不疑。

8.本诗颔联极为精妙,请赏析其主要表现手法。

(5分)9.有人说郭登此诗充满怨愤之情,其因何而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试题答案8.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1分)“客路风霜”是实写,“梦里家”和“寒窗儿女灯前泪”是想象,是虚写。

(2分)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开拓了诗歌意境,借儿女们正在为自己的不幸贬官远行而流泪哭泣的想象之景,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悲楚和怨愤之情。

(2分)9.①为自己无辜获罪贬官远戍而怨。

首联诗人以白璧自喻,写自己没有过错却被远谪天涯。

②为远离家人、境遇孤苦而怨。

颔联借客路风霜、儿女念己、梦中思乡来表达这种情感。

③为自己对国家一片忠诚却遭误解而怨。

颈联用典,以羊叔子、贾谊白比,表明白己像古人一样忠心为国,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横遭迫害。

④为社会黑暗,前途未卜而怨。

尾联借悲凉可怕的环境,写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未来的担心。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试题(二)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6分)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9.(5分)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试题答案8.比喻和夸张。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李白的作品?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将进酒,杯莫停。

答案:C2. 以下诗句中,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B二、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深切忧虑。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限向往。

答案:1. 国家兴亡2.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辽阔天地的无限感慨。

四、论述题1. 分析《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答案:李白在《静夜思》中,仅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便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诗中“明月”和“霜”的比喻,既形象又贴切,增强了思乡之情的表达。

而“举头”和“低头”的动作,更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探出头,花儿含笑。

阳光洒满大地,温暖如初,春风拂过,带走了冬日的寒。

结束语:诗歌鉴赏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第一篇: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分)二、野望 [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

B. 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

蚊虫飞舞,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去才忽自觉,沉默刹那,四散而去。

C. 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D. 写山中湿气浓重,阴云层层,一如诗人内心的沉郁。

写蚊蚋集、凫鸭乱,以动衬静,那种静寂也是诗人内心的孤独的外化。

(2)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

【答案】(1)A(2)孔父伤时,王粲去国,我这一生,漂泊不定,不禁慨叹不已。

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A项,“从正面描写出”错误。

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衣裳沾雾而自湿,一直到中午时分,雾气才散尽。

“衣裳沾雾而自湿”是侧面描写,应该是正面与侧面结合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

故选A。

(2)最后四句的意思为突然就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吾道穷矣”的一声浩叹,忧时伤生之意顿生。

突然就想到了王粲,想到了“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的哀伤无奈。

然后就想到了“我”——这一生苦于飘泊,转徙江湖,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已进老境的杜甫久病于飘泊,心中的悲苦一如江水漫漶。

可是,无限江山,孤身一人,这种悲苦又能向谁倾倒呢?所以唯有一声长叹而已!连用两典,把个人不幸与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写出了飘零他乡的哀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语文高考古诗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古诗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对自然景观描写的是: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B.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C. 庭前芳草绿,窗下落花红。

(杜甫《春望》)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杨慎《临江仙》)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3.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B. 草长平湖白鹭飞,桃花尽日随流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 胡马窥江汉,单于犯朔方。

(王昌龄《出塞》)D.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4.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对战争描写的是:A. 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卢纶《塞下曲》)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长歌行》)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5.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对历史人物描写的是:A. 岳飞庙前流水,千古兴亡多少事。

(杨慎《临江仙》)B.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殊《浣溪沙》)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D. 望岳而登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离骚》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中的“羲和”是指__________。

7.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的“萧萧”形容__________。

8.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不复回”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感慨。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课件39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课件39张

1.《登岳阳楼》中“___昔__闻__洞__庭__水____,___今__上__岳__阳__楼____”两句既 有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的期盼,也有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2.《登岳阳楼》中“____吴__楚__东__南__坼___,___乾__坤__日__夜__浮____”两句境 界广阔、气魄宏大,透露出了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奉和/ 袭美/ 抱疾/ 杜门/ 见寄/ 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 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抱疾:指生病,本诗中可从后文“重瞳健”得知,皮日休患 的是眼疾。 杜门:释义:1、闭门。2、古代长安城门之一。 杜门:杜门 (奇门遁甲中八门之一),一个人生在世无财,无官运,维独姻缘甚佳,长寿,逢劫时,天命助其度劫, 适合多灾的职业却逢凶化吉,其命一生平安,火克木,宫临艮,坤二宫,无性命之忧。 本诗中用杜门,喻含诗人希望好友早日身体健康,逢凶化吉。 见寄:“见”在这里是用来指说话人自己,指称性副词,和“见谅”“将怪”中的“见”用法和含义一样。“见寄”就是“寄给我”。 这类诗在标题里一般还会有“酬”“和”等 词,意思是酬和谁谁谁给我写的一首诗,或者在标题里直接指明谁(在哪在什 么情况下)给自己写了诗,比如《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和卫韦使君秋夜见寄》(丘丹)、《和裴迪 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黄庭坚)等等。 本诗的标题意思是:酬和 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诗。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其作用是()A. 渲染烘托B. 照应开头C. 揭示主题D. 承上启下答案:A解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起到了渲染烘托蜀道艰险的作用。

2.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雄浑壮阔B. 清幽宁静C. 凄凉萧瑟D. 繁华热闹答案:C解析:落叶飘零,长江奔腾,描绘出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

3. 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A. 对春天美景的留恋B. 渴望归隐的心境C. 对官场的厌恶D. 思乡之情答案:B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归隐的愿望。

4. 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的是()A. 歌女羞涩的神态B. 歌女高超的技艺C. 诗人急切的心情D. 听众期待的模样答案:A解析:描绘了歌女羞涩、迟疑的神态。

5.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景象()A. 营造了欢快的氛围B. 烘托了凄凉的心境C. 展现了美丽的景色D. 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答案:B解析:通过这样的景象烘托出词人离别后的凄凉心境。

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人物是()A. 诸葛亮B. 周瑜C. 曹操D. 孙权答案:B解析:此句描写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潇洒形象。

7.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夸张B. 比喻C. 排比D. 拟人答案:C解析:连用七组叠词,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8.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指的是()A. 刘裕B. 刘义隆C. 拓跋焘D. 廉颇答案:A解析:“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蕴含的哲理是()A.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B. 人生短暂,宇宙永恒C. 人类不断发展,自然一成不变D. 时光易逝,应及时行乐答案:B解析:体现了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的哲理。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以下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李白的《静夜思》中,以下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诗歌鉴赏填空题4. 请填写《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5. 请填写《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简答题6.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思乡之情。

7. 请分析《登高》中杜甫如何通过登高远望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8. 论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如何运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9. 分析《滕王阁序》中王勃如何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五、诗歌鉴赏创作题10. 请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体现秋天夜晚的景色和情感。

11. 请以“离别”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期待重逢的情感。

六、诗歌鉴赏翻译题12. 将《静夜思》翻译成英文,并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将《登鹳雀楼》翻译成英文,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

七、诗歌鉴赏综合题14. 请结合《春望》和《秋思》,分析杜甫在不同季节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15. 请结合《滕王阁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讨论王勃和苏轼在作品中展现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的异同。

八、诗歌鉴赏开放题16.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诗歌鉴赏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有何意义?请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进行阐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1)综合选择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1)综合选择题
的沉郁苍凉的风格。
【选项表述】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平易,夹叙夹议,呈现出和杜甫 《登高》相似的沉郁苍凉的风格。
【比对分析】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沉郁苍凉的风格”错误,本诗 引用了“鲁人疑海鸟”“庄叟恶牺牛”的典故,语言典雅,并不浅切;且此诗 直抒胸臆,传达出不慕名利、乐观旷达之意,并不“沉郁苍凉”。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愁听,胡笳吹彻寒月。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问题】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由庐山引出江南风光,写景笔力刚健,表现了作者对大好河山 的无限热爱与眷恋之情。 B.词人用语巧妙,如将人生比作“孤舟”,以“河倾斗落”指天将破 晓,以胡笳声暗指国土被侵占。 C.全词以景结情,其中的“彻”不仅指胡笳“吹”的时间之长,也指 词人内心“寒意”之深。 D.全词以议论为主,情感表达沉郁顿挫,时间与空间相融,期待与感 慨交织,意蕴深长。
2.错解诗句意思 【2024·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朝 刘筠 华林酒满劝长星①,青漆楼②高未称情。 麝壁灯回偏照昼,雀航③破涨欲浮城。
钟声但恐严妆晚,衣带那知敌国轻。 千古风流佳丽地,尽供哀思与兰成④。 [注]①劝长星:为王朝的命运而祝祷。典出《世说新语·雅量》,东晋太 元末,晋孝武帝于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 何时有万岁天子!’”。②青漆楼:《南齐书·东昏侯纪》载,齐武帝所建兴 光楼,颇高大华丽,以青漆涂饰、世谓之“青楼”。③雀航:即朱雀浮桥,在 建康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以船舶连接而成。④兰成: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 诗人庾信的小字,其曾作《哀江南赋》。这里以兰成代指后代的骚人墨客。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西江月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

【解析】【分析】(1)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

故选C。

(2)本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

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

“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

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

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

分点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测试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测试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测试试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C. 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

D. 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

(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1)B(2)第一问: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①融情于景。

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

②以景结情。

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③虚写(想象)。

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解析】【分析】(1)B项,“颔联正面怀古”表述错误,颔联是由望月过渡到怀古的。

故选B。

(2)本题中,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

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

“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显然表现诗人知音难觅的怅然和失落。

从整首诗看,首联写内心的澄澈安详,颔联则表现了失落和怅惘,颈联满含自信与豪放,尾联则在旷达中深含寂寞凄清的情怀。

从表现手法上看,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作者的寂寞凄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测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南海旅次【唐】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犹言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下列各项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愁看”一句表明诗人的离愁别绪,且古人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以测风向,“恶说南风五两轻”表明南风强劲,友人杨少府北上之船甚速,离别之情愈发浓烈。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景象,虚写别后之景。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不平。

E.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金】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干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

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

③骑鲸客:指李白。

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

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

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杏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

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幽居韦应物①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②蹇劣:笨拙。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会产生春草萌生的联想,这处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有诗人的喜悦。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

E.这首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自贻杜牧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

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

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郑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一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

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C.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

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D.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E.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

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鹧鸪天刘著①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

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

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指李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诗人自叹仕金太迟。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2.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

(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西塞山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蓦山溪汪莘①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

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

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

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

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

布衣,隐居黄山。

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

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

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

③湘灵:湘水之神。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7分)十、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15.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