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教案.doc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7.1.1 有序数对 (1)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8)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8)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9)7.1 平面直角坐标系7.1.1 有序数对【教学目标】1. 知道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为了方便,通常先约定这两个数的顺序,所以这样的数对叫有序数对.2. 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也能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所表示的点.3. 锻炼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意义.运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或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所表示的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同一个点.【新课导入】问题1 去影剧院看电影,影剧票上怎样表示你的座位?问题 2 当教师告诉你某页书上的某个字是关键字,要你将这个字打上着重号,老师怎样告诉你这个字的具体位置?问题3 在教室里,怎样确定每个同学的座位?【教学说明】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最后形成共识.【教学过程】思考 1.怎样较简单地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2.在平面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只有一种方法吗?3.有序数对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归纳结论】1.通常用有序数对(a,b)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这种表示法非常简明,人们一般都喜欢运用它,是公认的较简单的方法.2.在平面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有很多方法,如表示点A的位置(如图),可用(0,3)表示,也可用(3,90°)表示;表示点B的位置可用(7,0)表示,也可用(7,0°)表示.(后一种表示方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3.有序数对:为了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需要用两个有顺序的数a与b表示,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4.有序数对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但为了方便,往往大家都遵循一种特定的顺序,这样,在大的范围内,人们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题主备人执教者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入部分的视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能利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结合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内容,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是重点;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是难点。
教法与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讲授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问题导入(3分钟)、;(二)提出问题,尝试解决(15分钟)…问题12009年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到电影院看电影你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请3组5号起来回答。
这些都说的是用两个数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那么怎样用两个数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序数对就会表示了。
〔问题2〕下面是根据教室平面图写的通知:请以下座位的同学:(1,5)、(2,4)、(4,2)、(3,3)、(5,6),今天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观看视频(~·]#`》(三)巩固训练(5分钟)(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五)检测反馈(101234567654321纵排横排怎样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教师追问: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举例说明。
这就是说用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是有顺序的。
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你在课本图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
上面提到的问题都是通过像“几排几号”这样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前面的表示“排数”,后面的表示“列数”。
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坐标平面图的基本概念。坐标平面图是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数对可以表示平面内的任意一点位置。它在地图导航、建筑设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坐标平面图找到某个公园的位置,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坐标平面图的构成和数对表示位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教室座位分布图和城市地图等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寻宝游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坐标平面图中表示不同地点的位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坐标平面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中非常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在实验操作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然而,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坐标平面图的时候。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坐标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同步教案:第七章 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数学活动1根据已知点的坐标确定坐标系,并描述其他物体的位置;活动2运用不同的描述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2.内容解析本章数学活动安排了两个活动,都是围绕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展开的.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坐标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二、教材解析活动1提供了一个确定古树木位置的情境.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用坐标给出的4棵古松树的位置,建立直角坐标系,再写出6棵古槐树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活动2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出活动的内容.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一名同学利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另一名同学利用极坐标的方法描述了同一地点.让学生了解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时,首先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向别人描述你的位置时,要讲明你建立坐标系的原点和坐标轴的方向.利用角度和距离也能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有了直角坐标系下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再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能够理解利用极坐标的思想确定地理位置.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要求建立坐标系,并在建立的坐标系中描述出物体所在的位置.(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2.目标解析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刻画的能力.目标(2):经历“问题情境——建立坐标系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能够在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并写出该点的坐标.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方程、不等式的学习,能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很少接触到把实际问题通过几何图形转化为数学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五、教学过程设计1.数学活动1近年来,园林部门为了对古树名木进行系统养护,建立了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确定这些树木的位置.某小区有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松树4棵(S1,S2,S3,S4),古槐树6棵(H1,H2,H3,H4,H5,H6).为了加强对古树保护,园林部门根据小区地图,将4棵古松树的位置用坐标表示为S1(3,9),S2(5,10),S3(11,6),S4(12,11).你能把6棵古槐树的位置也用坐标表示出来吗?图1 图2问题1 根据已有信息,你能读到那些信息?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确定原点的位置是建立坐标系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想到原点、横、纵坐标轴及古松树的坐标等.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1)已知S1的坐标为(3,9),你能标出原点所在的位置吗?你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吗?(2)在问题2中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你能写出6棵古槐树的坐标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说点的坐标,必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明确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园林部门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回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步骤.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可以用坐标来表示物体的地理位置.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示物体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活动.2.数学活动2春天到了,七年级(2)班组织同学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李华二位同学对着景区的平面示意图如下描述牡丹园的位置(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代表100 m长).张明:“牡丹园的坐标是(300,300).”李华:“牡丹园在中心广场东北方向约420 m处”.图3问题2 张明用坐标描述牡丹园的位置,他是如何建立坐标系的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指出张明是如何建立坐标系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坐标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问题3 你理解李华描述牡丹园位置方法吗?师生活动:学生回忆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指出李华相对中心广场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牡丹园的位置.【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问题4 你能用张明、李华的方法说出其中某一景点的位置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纠正.【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描述物体位置的两种方法.3.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解决本节课中的问题,用到了什么知识?(2)从本节课的研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反思,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坐标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经验.4.布置作业收集一些校园或自己家附近有代表性的建筑,绘制出相关的平面分布图,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它们的坐标.六、目标检测设计某村过去是一个缺水的村庄,由于兴修水利,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据村委会主任徐伯伯讲,以前全村400多户人家只有五口水井:第一口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第二口在村委会北偏东30度2 000 m处,第三口在村委会正西1 500 m处,第四口在村委会东南方向1 000 m处,第五口在村委会正南900 m处.请你根据徐伯伯的话,和同学一起讨论、画图表示这个村庄五口水井的位置.【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共6份)
7.1.1有序数对问题与情境游戏“找朋友”问题:(1)只给一个数据如“第3列”你能确定好朋友的位置吗?(2)给两个数据如“第3列第2排”你能确定好朋友的位置吗?为什么?(3)你认为需要几个数据能确定一个位置?1. 【提出问题】请在教室找到如下表用数对表示的同学位置:发现:在教室里排数与列数的先后顺序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不能确定参加数学问题讨论的同学假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能找到参加数学问题讨论的同学的座位吗?情景引入合作探究二次备课思考:(1) ( 2, 4)和(4, 2)在同一个位置吗?(2) 如果约定“排数在前,列数在后”,刚才那些同学对应的有序 数对会变化吗?2. 【师生归纳】有序数对: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作(a ,b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用有序数对表示一个位置的例子吗?3. 【例题讲解】例1:如图,甲处表示 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5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 )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2,5 ) T (3,5 ) 7( 4,5 )T ( 5,5 )T ( 5,4 )T ( 5,3 )T ( 5,2 )表示从甲处到乙 处的一种路线,请你用有序数对写出几种从甲处到乙处的路线。
例2 :请同学们说出以下各个地点所表示的有序数对。
—1 逼 族(6 T 8 11____d斟9-------d呻(&5)办___ 1 服(:学忙(:挣閒]7^I 23 弓5£ T &? I U例3: 图中五角星五个顶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已知 A (0,0 ) B(2,1 )合 作 探 究甲乙5 4 3 21街例5:右图:若黑马的位置用(3, 7)表示,请你用有序数对表示 黑马可以走到的哪几个位置。
例6:如右图,方块中有 25个汉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下 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句什么话,把它读出来。
(1) (A,5 ) (A,3) (C,4 ) (E,5 ) (B,1) (C,2) (B,4)(2) (B,4) (C,2) (D,4) (C,5) (A,1) (D,3) (E,1)例7:台风“麦莎” 2005年7月31日生成,8月6日凌晨3点40 分在玉环干江登陆即:东经 121.8度,北纬28.6度,你能找到具体 登落点吗?合 作探 究例4:“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 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 (1,2)表示“怪兽”经过的第 2个 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5 可 明 个 万 女 4 中 我 的 -一- 学 3 爱 英 天 帅 活 2 球 里 是 生 大 1小孩打习哥AB C D E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II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各点在第四象限的是 A.(2,1) B.(-2,1) C.(-3,-5) D.(3,-5)2.已知坐标平面内点 A(m,n)在第四象限,那么点B(n,m)在(3.设点M( a , b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当a>0,b<0时点M 位于第几象限? 当ab>0时,点M 位于第几象限?当a 为任意数时,且b<0时,点M 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什么?象限;点(-1.5,-1)1•点(3,-2 )在第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0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点的位胃在第PM 彖阳在正半轴上 衣r 轴匕金员拿抽上/ 纽在亟丰粧上 ' 住力半眦上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二次备课【复习旧知】1•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什么是横轴,纵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被两条坐标轴分成了哪些象限?2.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与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3. 象限内的点和坐标轴上的点有什么特征?入■~~【提出问题】合作探探究一究如图,正方形ABCD勺边长6.(1 )如果以点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y轴在什么位置?写出正方形的顶点A B, C, D的坐标.(2)另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正方形的顶点A, B, C, D 的坐标又分别是什么?(3)以点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到x轴、y轴的距离是多少?(4 )观察:点E和点C坐标之间有什么联系?点E和点D坐标之间呢?【师生归纳】设P点坐标为(a,b ),则点P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点P到y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探究二:分别写出图中点A、B、C的坐标.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合作探究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教师继续出示问题:你认为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是比较明显的地点或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2 )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3 )要注意标明适当的单位长度.(4)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 (同学可举例说明)尝试应用施的位置如何表示?1、如图,一艘船在A处遇险后向相距35 n mile 位于B处的救生船报警.补充提高(1)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救生船相对于遇险船的位置?(2)救生船接到报警后准备前往救援,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遇险船相对于救生船的位置?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第六章小结与复习3.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小结与思考(一)》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数学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小结与思考(一)》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数学小结知识目标: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探索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性质;了解图形平移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边关系以及内外角和公式,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运动变化思想、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渗透爱国主义,增强审美意识。
直线平行的条件和性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平面图形平移的作图以及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探究多媒体、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有ABCD四根木桩,C在A的正北方向,D在A的北偏西62°,B在A的北偏西62°,那么AB∥CD吗?,若想BC∥AD,那么B在C的什么方向?引导步骤学生正确画出图形。
计算角度数。
根据平行线性质确定方向性。
观察思考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乐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动手操作:1、现有四根木条,它们的长度分别为10CM,12CM,15CM,25CM,从中取三根搭三角形,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写出你的选取方法。
(前后四人为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2、p.42的习题中第4题;p.42的习题中第9题;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通过操作发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
(四)做一做:如图,光线AB、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反射光分别是BC、EF,此时若∠2=∠3,那么入射光线AB与DE平行吗?反射光线BC与EF平行吗?为什么?独立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学会知识适时迁移。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
-难点一:坐标轴的正方向理解和应用。学生需要明确x轴和y轴的正方向,避免在实际问题中混淆。
举例:在坐标系中,x轴向右为正,y轴向上为正,需要强调这一点,防止学生在表示具体位置时出现错误。
-难点二:数对与地理位置对应关系的建立。学生需要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以及如何与实际地理位置对应起来。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坐标表示法在导航系统中是如何应用的?”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标值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举例: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坐标差值,理解它们在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差值来判断实际的距离和方向。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描述某个地点位置的情况?”比如,如何告诉别人学校图书馆的位置。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奥秘。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思考过程。他们在探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在讨论中显得有些迷茫,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们将在一张平面图上标出几个地点,并尝试用坐标表示这些地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七章三角形
三角形7.1.1.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目标知识与技术1、联合详细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观点及其基本因素。
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认识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一性质来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研究三角形三边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察看、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观点和推理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秀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教学设计要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过程:一、创建情形,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在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可以给三角形下一个完好的定义?教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
让学生察看教具,而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按序相接所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有关观点1、三角形的极点及符号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边。
Ac bB a C教师持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有关的观点,学生注意记忆有关的观点。
三、研究三角形的分类问题 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是什么?三角形按角分类以下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题 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边分类以下 :三角形不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做一做:画出一个△ ABC,假定有一只小虫要从 B 点出发 , 沿三角形的边爬到 C,它有几种路线能够选择 ?各条路线的长相同吗 ?同学们在绘图计算的过程中, 睁开谈论 , 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 :(1)小虫从 B 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 C 有以下几条路线 .a. 从 B→Cb.从 B→A→C(2)从 B 沿边 BC到 C的路线长为 BC的长 .从 B沿边 BA到 A, 从 A 沿边 C到 C的路线长为 BA+AC.经过丈量能够说BA+AC>BC,能够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相同的2、议一议(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 , 随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 随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三边犹如何的不等关系 ?经过着手实验同学们能够获得哪些结论 ?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教案
⼈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教案第七章平⾯直⾓坐标系7.1.1有序数对德育⽬标:学习《中学⽣⽇常⾏为规》第18条: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教学⽬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意义,了解平⾯上确定点的常⽤⽅法2.培养学⽣⽤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有序数对及平⾯确定点的⽅法.教学难点:利⽤有序数对表⽰平⾯的点.学情分析:七年级105班学⽣学习基础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很差,学习⽅法不恰当。
能称得上好⼀点的学⽣⼏乎不到⼗分之⼀,学困⽣⾯积很⼤,加之⼤部分学⽣的⼼思不在学习上,整天⽆所事事,上课不专⼼听讲,课后⼤部分学⽣有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有的学⽣甚⾄没有动笔写作业,更谈不上认真复习的习惯。
教学⽅法:启发、讨论、探究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新课1.⼀位居民打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员很快修好了路灯。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个标志桩,上⾯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买了⼀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的Array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活中利⽤数据表⽰位置的例⼦吗?⼆、新课讲授1、由学⽣回答以下问题:(1)引⼊:影院对观众席所有的座位都按“⼏排⼏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根据⼊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座。
(2)根据下⾯这个教室的平⾯图你能确定某同学的坐位吗?对于下⾯这个根据教师平⾯图写的通知,你明⽩它的意思吗?“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 (5,6)。
”学⽣通过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的含义后就可以表⽰座位的位置.思考:(1)怎样确定教室⾥坐位的位置?(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2,4)和(4,2)在同⼀位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复习课教案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一、本章知识结构图: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正方向向右),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正方向向上),两轴交点O是原点.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x轴和y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不包括坐标轴上的点),要注意象限的编号顺序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由坐标平面内一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上的坐标叫做这个点的横坐标,由这个点向y轴作垂线,垂足在y轴上的坐标叫做这个点的纵坐标,这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合在一起叫做这个点的坐标(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一个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实数,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都有唯一一对有序实数和它对应,对于任意一对有序实数,在坐标平面都有一点和它对应,也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2、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的特征:(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有如下特征:点P(x, y)在第一象限 x >0,y>0;点P(x, y)在第二象限 x<0,y>0;点P(x, y)在第三象限 x<0,y<0;点P(x, y)在第四象限 x>0,y<0.(2)、坐标轴上的点有如下特征:点P(x, y)在x轴上 y为0,x为任意实数.点P(x,y)在y轴上 x为0,y为任意实数.3、点P(x, y)坐标的几何意义:(1)点P(x, y)到x轴的距离是| y |;(2)点P(x, y)到y袖的距离是| x |;(3)点P(x, y)到原点的距离是4、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1)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2)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3)点P(a , 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1、考查各象限内点的符号,有关试题常出选择题,如:若点P (a,b)在第四象限,则点M(b-a,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考查对称点的坐标,有关试题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习题类型多为填空题或选择题,如:点P(-1,-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1,3)(B)(1,3)(C)(3,-1)(D)(1,-3)3、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关试题出现的频率很高,重点考查的是含有算术平方根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题型多为填空题,如:2x -3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4、取值范围:(1)1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x+2+ 5-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x-2(2-x)2-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5、已知点P(a,b),a·b>0,a+b<0,则点P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1,-12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1,-12 )(B)(1,-12 )(C)(1,12 )(D)(-1,12 )7、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方程|x+1|+y-2 =0,则点P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训练:1、点A(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若xy<0,则点A在象限;若x=0则点A在;若x<0,y≠0则点A在 ; 若xy>0,且x=y, 则点A在2、已知点A(a,b), B(a,-b), 那么点A,B关于对称,直线AB平行于轴3、点P(-4,-7)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到原点距离为4、已知P是第二象限内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一点,点P到原点距离为4,那么点P坐标为5、某音乐厅有20排座位,第一排有1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每排座位数m与这排的排数n的函数关系是,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是6、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y= 132x+1 ( ) (2)y=--3x--1∣x∣--2 ( )解题指导1、点P(x,y)在第二象限,且│x│=2 , │y│=3 ,则点P的坐标是,点P到原点O的距离OP= .2、已知点P(x,4), Q(--3,y).若P,Q关于y轴对称,则x= , y= ;若P,Q关于x轴对称,则x= , y= ;若P,Q关于原点O对称,则x= , y= .3.以A(0,2), -4,0), C(3,0)为三个顶点画三角形,则S△ABC= .4、依此连结A(-6,-1), B(-3,-4), C(2,1), D(-1,4)四点,则四边形ABCD是形.5、当x=-2 时,则2x--1x+1 的值是;6、--xx--1 中x的取值范围是 .7、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x,顶角的度数为y,写出以x表示y的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8、多边形的内角和a与边数n(n≥3)的关系式是;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m与边数n(n ≥3)的关系式是独立训练1、已知A(-3 ,2 )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是,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C的坐标是,这时点A与点C关于对称.2、在xx2--1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3、若点M(a,b)在第二象限,则点N(a-1,b)在第象限.4、所有横坐标为零的点都在上,所有纵坐标为零的点都上5、若点P(a,--3)在第三象限内两条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则a=6、若A(a,b), B(b,a)表示同一点,则这一点在7、求下列x的取值范围:(1)3x-1x-2 () (3) 32+x-1 ()2x-3 +9-3x()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一)、表示地理位置:(注意点)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说清楚以什么为原点,什么所在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什么所在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比例尺不能漏,单位长度不要忘记).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点的名称.(二)、用坐标表示平移1、图形的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种图形的运动称为平移.2、图形的移动引起坐标变化的规律:(1)、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应点的坐标是:(x+a,y)(2)、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应点的坐标是:(x-a,y)(3)、将点(x,y)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应点的坐标是:(x,y+b)(4)、将点(x,y)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应点的坐标是:(x,y-b)3、点的变化引起图形移动的规律:(1)、将点(x,y)的横坐标加上一个正数a,纵坐标不变,即(x+a,y),则其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平移a个单位.(2)、将点(x,y)的横坐标减去一个正数a,纵坐标不变,即(x-a,y),则其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左平移a个单位.(1)、将点(x,y)的纵坐标加上一个正数b,横坐标不变,即(x,y+b),则其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平移a个单位.(1)、将点(x,y)的纵坐标加上一个正数b,横坐标不变,即(x,y+b),则其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下平移b个单位.4、平移的性质:(1)、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3)、平移后,对应角相等;(4)、平移后,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5、决定平移的因素:平移的方向和距离.6、画平移图形,必须找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平移图形的依据是平移的性质.7、在实际生活中,同一个图案往往可以由不同的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形成的,选取了不同的基本图案之后,分析这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就有所不同.。
七下人教版教案第七章教案
七下人教版教案第七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
教学重点:本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示范解题方法。
4. 练习与巩固: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次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本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解决实际问题。
3.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示范解题方法。
4. 练习与巩固: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次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本章的核心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本章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三、练习升华
夯实基础
1、在电影票上,如果将“8排4号”记作(8,4),那么(10,15)表示_______________。
2、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0,-2)B.(2,0)C.(4,0)D.(0,-4)
6、已知点A(-1,b+2)在坐标轴上,则b=________.
7、如图,写出八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图见课本59面第2题)
8、在同一平面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有线段连接起来:
(1)(2,0)、(4,0)、(2,2);(2)(0,2)、(0,4)、(-2,2);(3)(-4,0)、(-2,-2)、(-2,0);(4)(0,-2)、(2,-2)、(0,-4).
4、建立直角坐标糸
〔4〕如图所示,若在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3,-2),则“炮”位于点.
二、例题导引
例1如果点M(a+b,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a,b)在第________象限;若a=0,则M点在.
例2已知长方形ABCD中,AB=5,BC=3,并且AB∥x轴,若点A的坐标为(-2,4),求点C的坐标.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描出点的位置和建立坐标系
难点
适当地建立坐标系
媒体教具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双基回顾
1、点的坐标:过平面内任意一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坐标a、b分别叫做点P的,有序数对(a,b)叫做P点的。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学案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学案导学案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平面直角坐标系7.1.1有序数对学习目标知识:有序数对的概念与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方法: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情感:体验有序数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及作用.学习难点: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教学流程【导课】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每个人都需要一张电影票,你是怎样根据电影票上的数字找到位置的?(学生思考后回答).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相关内容--有序数对.(板书)【阅读质疑,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9-40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怎样确定教室里同学们的位置?2.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确定有影响吗?3.什么是有序数对,怎样表示?4.你能句出有序数对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困生【多元互动,合作探究】通过学习,让学困生回答,中等生或优等生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归纳:1.用排数和列数来确定教室里学生的位置.2.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确定有影响.3.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4.生活中有序数对例子很常见,如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点,瓷板转图案的确定等.注:有序:是指(a,b)与(b,a)是两个不同的数对.数对:是指必须由两个数才能确定.例1:请以下坐位的同学今天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括号内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表示列数,请你根据上述通知,用“·”再图上标出参加讨论同学的位置。
(图见教材p39图6.1-1)处理方法:先让学生对照上述数对在教材p39的图上画“·”,然后再在班级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起立示意。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教科书第40页的练习题.2.(!)如图1所示,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A 的位置为三列四行,表示为(3,4),那么B 的位置是( ) A.(4,5); B.(5,4); C.(4,2);D.(4,3) (2)如图1所示,B 左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 )A.(2,5);B.(5,2);C.(2,2);D.(5,5)(3)如图1所示,如果队伍向西前进,那么A 北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 )A.(4,1);B.(1,4);C.(1,3);D.(3,1) 3.如图1所示,(4,3)表示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4.如图二所示,从2街4巷到4街2巷,走最短的路线, 共有几种走法?处理方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迁移运用,拓展探究】应用拓展:如图三所示,A 的位置为(2,6),小明从A 出发,经(2,5)→(3,5)→(4,5)→(4,4)→(5,4)→(6,4),小刚也从 A 出发,经(3,6)→(4,6)→(4,7)→(5,7)→(6,7),则此时两人相距几个格?(街)(巷)23541145322365417图二图三(1)DCB A五行三行六行六列五列四列三列二列一行一列课堂小节你好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1.为了确定点的位置,通常要用两个数来表示.2.有序数对的概念.3.用有序数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必做题:教科书第44页习题6.1第1题(口答改为笔答题)2. 选做题:(1)如图3所示,如果点A 的位置为(3,2),那么点B 的位置为点D 和点E 的位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2)如图4所示,如果点A 的位置为(1,2),那么点B 的位置为_______,点 C 的位置为_______. 本课知识体系: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确定事物位置的点——有序数对以及什么是有序数对,它的特点及其应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
教材简析本章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点的坐标,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等.实际生活中常用有序实数对表示位置,由此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从而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出一个区域内地点分布的平面示意图来完成,体现了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主要研究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有规律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本章在中考中,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在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与它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探索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平移规律.【本章难点】图形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如在有关图形变换的问题中,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找出坐标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2.体会转化思想,如计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时,往往要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常见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课时计划7.1平面直角坐标系2课时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2课时7.1.1 有序数对(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2.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4~P6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2.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3.阅读教材P64~P65内容,并思考:(1)怎样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2)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3)假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在教材P64图7.1-1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略4.电影院的第3排第6座表示为(3,6),如果某人的座位号为(4,2),那么此人所坐的位置是(B)A.第2排第4座B.第4排第2座C.第4排第4座D.第2排第2座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棋子B在(2,1)处,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图中另外六枚棋子的位置.【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棋子B在(2,1)处,如何确定B所在行与列的顺序?由此怎样表示出其他棋子的位置?【解答】A(0,0)、C(3,3)、D(1,2)、E(4,1)、F(2,4)、G(5,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三步法”:(1)明确有序数对中行与列的表示顺序;(2)由已知点确定起始行与列;(3)用有序数对表示所求各点的位置.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数据中,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D)A.某市新华书店位于人民路18号B.吴刚家位于某小区6号楼603号C.某渔船位于东经116.2°,北纬31.5°D.电影票的座位号是15排2.如图所示是某市区的部分简图,文化宫在D2区,体育场在C4区,据此说明医院在A3区,阳光中学在D5区.3.板桥中学举办“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鲜明新颖:“国学引领,孝老敬亲,家校一体,爱满乡村”.如图所示,若用“C4”表示“孝”,则“A5-B4-C3-C5”表示(D)5板国学引领4亲桥孝老敬3一体中家校A.爱满乡村 C .国学引领D .板桥中学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下图,把一组数据进行蛇形排列.1 32 4 5 6 10 9 8 7…观察并回答:若第4行第3个数记作(4,3),则(4,3)表示的数是8,那么(10,3)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动探索】先找到数的排列规律,求出第(n -1)行结束的时候一共出现的数的个数,进一步根据偶数行是从大到小排列,即可求得答案.【分析】由排列的规律,得第(n -1)行结束的时候排了1+2+3+…+n -1=n (n -1)2(个)数.因为10是偶数,所以第10行的第1个数是12×10×(10-1)=45,所以(10,3)表示的数是45-3+1=43. 【答案】4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探索规律的问题应从简单或特殊情形着手,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将此规律进行合理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数的规律的探索,关键是找到“突破口”,从而找出各数之间的联系.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序数对→确定位置 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 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过程与方法】经历坐标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和建立坐标系.【教学难点】根据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5~P6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四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右上方的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唯一的点与它对应.4.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表示第一象限内的点;(-,+)表示第二象限内的点;(-,-)表示第三象限内的点;(+,-)表示第四象限内的点.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的五角星在(B)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小明建立了如图的直角坐标系,则点A的坐标是(1,2).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给出严格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画法以及象限的规定.强调由点的位置如何确定点的坐标以及坐标的表示形式.教师提出问题:①点在各个象限的坐标有什么特点?②坐标轴上的点有什么特点?③坐标轴上的点属于第几象限?【教师点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数轴来唱戏.一个点,两个数,先横后纵再括号,最后隔开用逗号.”将任意点A放入直角坐标系,由其所处位置让学生确定点A的坐标.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对由点确定坐标的方法不断深化,逐渐接受并掌握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的实数.同时,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点在各个象限内以及点在坐标轴上的坐标特点.(二)探究各象限点的特征写出下列各点的坐标,并观察它们的特点.【教师点拨】观察各点横、纵坐标的符号.点在坐标系中的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特征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2)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例1】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各顶点的坐标.【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如何用有序数对确定?【解答】A(-4,3)、B(-4,0)、C(0,-2)、D(5,0)、E(5,3)、F(0,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般用有序数对(a,b)表示点的坐标,其中a、b分别叫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所示,点A、点B所在的位置是(D)A.第二象限,y轴上B.第四象限,y轴上C.第二象限,x轴上D.第四象限,x轴上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所在的象限是(B)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如图,写出点A、B、C、D、E、F、H的坐标.解:A(2,1)、B(-4,3)、C(-2,-3)、D(3,-3)、E(-3,0)、F(0,2)、H(0,0).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9,0)、C(7,5)、D(2,7).试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互动探索】四边形ABCD不是规则图形,可以考虑把它分成三角形或规则的四边形来解决.【解答】分别过点D、C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则四边形ABCD被分割为△AED、△BCF及梯形CDEF.由各点的坐标,得AE=2,DE=7,EF=5,FB=2,CF=5,∴S四边形ABCD=S△AED+S梯形CDEF+S△BCF=12×2×7+12×(7+5)×5+12×5×2=7+30+5=4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直角坐标系中求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一般采用割补法,将其割补为规则图形,进而求出面积.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原点、坐标轴、象限点的坐标⎩⎪⎨⎪⎧定义与符号特征点的坐标的确定描点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第1课时) 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2.了解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探索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2.通过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的分布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坐标确定学生们的家与学校的位置,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3~P7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步骤:(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2.在航海和测绘中,经常用方向和距离来刻画平面内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通常以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确定方向.用“方向+距离”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有两个数据:一是方向,二是距离.在表述时,一般是方向在前,距离在后.3.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目标E、F的位置表示为E(3,300°)、F(5,210°),按照此方法在表示目标A、B、C、D的位置时,其中不正确的是(D)A.A(4,30°)B.B(2,90°)C.C(6,120°)D.D(3,240°)4.某市区的几个旅游景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且山陕会馆的坐标是(4,-1),则其他各景点的坐标分别为:光岳楼(1,0);金凤广场(-2,-1.5);动物园(6,3);湖心岛(-1.5,1).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教材P73“探究”)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0 m,再向北走2000 m.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0 m,再向北走3500 m,最后向东走500 m.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0 m,再向东走3000 m,最后向南走750 m.【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解答】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点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 000(即图中1 cm相当于实际中10 000 cm,即100米).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思考】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可以很容易地表示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注意】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要注意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另外,当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时,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并在图外另附名称.【例2】在某城市中,体育馆在火车站以西4000 m再往北2000 m处,华侨宾馆在火车站以西3000 m再往南2000 m处,百佳超市在火车站以南3000 m再往东2000 m处,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写出各地的坐标.【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题中叙述,体育馆、华侨宾馆、百佳超市都是以火车站为中心描述位置的,于是可以以火车站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如图,以火车站为原点,以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各地的坐标分别为:火车站(0,0)、体育馆(-4000,2000)、华侨宾馆(-3000,-2000)、百佳超市(2000,-300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及x轴和y轴的正方向的确定,直接影响着计算的繁简程度,所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以能简捷地确定平面内点的坐标为原则.【例3】如图,三个圆的半径分别为10 km、20 km、30 km,OA在北偏东30°方向处,OB与正北方向夹角为35°,C在正南处,A、B、C分别是位于三环、二环、一环上的三所学校,请用方向和距离表示这三所学校的位置.【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距离”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解答】A在点O北偏东30°方向,到点O的距离为30 km.B在点O北偏西35°方向,到点O的距离为20 km.C在点O正南方向,到点O的距离为10 k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方向+距离”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有两个数据:一是方向,二是距离.在表述时,一般是方向在前,距离在后.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点A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关于点A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距点O 4 km处B.北偏东40°方向上4 km处C.在点O北偏东50°方向上4 km处D.在点O北偏东40°方向上4 km处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请建立一个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分别写出A、B、C、D的坐标.解:答案不唯一,如: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AD所在的直线为y轴,并以点A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0,0),(6,0),(6,6),(0,6).3.如图是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出各景点的位置.解:答案不唯一,如: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各景点位置的坐标分别为:科技大学(0,0),大成殿(2,3),钟楼(1,6),雁塔(3,8),中心广场(5,4),映月湖(9,1),碑林(9,8).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方向+距离”表示地理位置.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2课时) 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2.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3.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5~P7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2.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3.将点A(-1,2)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点的坐标是(C)A.(3,1)B.(-3,-1)C.(3,-1)D.(-3,1)4.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将△ABC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是(B)A.(1,-3)B.(1,3)C.(-1,-3)D.(-1,3)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1,△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结A1、B1、C1各点,得到三角形A1B1C1.(2)在上面的三角形中如果将△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情况又会如何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可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也可先通过平移图形上某些特殊点,再依次连结这些平移后的特殊点得到)因为图形的平移是以点的平移为基础的,因此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解答】如图所示:【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解答.【例2】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得到△A′B′C′,如果△ABC边上一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A′B′C′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6,b-2)B.(a+6,b+2)C.(-a+6,-b)D.(-a+6,b+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已知三对对应点的坐标,得出变换规律→让点P的坐标也作相应变化.【分析】∵A(-3,-2)、B(-2,0)、C(-1,-3)、A′(3,0)、B′(4,2)、C′(5,-1),∴△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ABC边上一点P的坐标为(a,b),∴点P变换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6,b+2).【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坐标系中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平移变化规律.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已知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C)A.(5,3)B.(-1,-2)C.(-1,-1)D.(0,-1)2.点A(m,4)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B(3,n),则m-n=-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2,-1).4.如图,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30秒后飞机P飞到P1的位置,飞机Q、R 飞到了新位置Q1、R1.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Q1、R1,并写出坐标.解:由题意可知P (-1,1)、Q (-3,1)、R (-1,-1). ∵30秒后P 1的坐标为(4,3),∴飞机P 向右平移了5个单位,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Q 1的坐标为(2,3),R 1的坐标为(4,1).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题图.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a ,b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ABC 经平移后点P 的对应点为P 1(a +6,b +2).(1)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1B 1C 1,并写出点A 、C 、A 1、C 1的坐标; (2)求出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互动探索】(1)由经平移后点P (a ,b )的对应点为P 1(a +6,b +2)可知,图形向右平移了6个单位,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2)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可分割为以AC 1为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解答】(1)△A 1B 1C 1如图所示,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 (-3,2)、C (-2,0)、A 1(3,4)、C 1(4,2). (2)如图,连结AA 1、CC 1.∵S △AC 1A 1=12×7×2=7,S △AC 1C =12×7×2=7,∴S 四边形ACC 1A 1=S △AC 1A 1+S △AC 1C =7+7=1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为: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且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且上加下减.(2)求四边形的面积通常转化为求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坐标表示平移: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型新授单位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情感、价值观: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观察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活动1: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应注意的问题: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对应练习巩固(课件展示)活动3:思考:还有其他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你知道吗?进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展示问题:如图,一艘船在A处遇险后向相距35 海里位于B处的救生船报警,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救生船相对于遇险船的位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平面内的地理位置.利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过程如下:①找到参照点;②在该点建立方向标;③根据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出平面内的点.对应巩固练习:小明去某地考察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他事先知道下面的信息:“日用化工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东30度的方向,距离此处3千米的地方; “调味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西45度的方向,距离此处2.4千米的地方;“321号水库”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南偏东27度的方向,距离此处1.1千米的地方.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画出表示各处位置的一张简图:用方位角和距离表述物体位置:小明在调味品厂的南偏东45度,距离调味品厂2.4千米的地方活动4 由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军事演习中,“红军”已经找到了M、N两个“蓝军”的据点,已算出其坐标分别为(2,5)和(1,-2),并且还知道“蓝军”的主力据点K的坐标为(6,3),请根据上述信息在图中建立坐标系,并在图上标注据点K的位置。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数学活动 精品
第七章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时间:
班级:
一、活动主题:
1、探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用分割法按要求分割正方形。
二、活动过程:
活动1:
准备不同长度的木棒若干根,选择不同长度的三条木棍,并探讨:三条木棒的长度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构成三角形?
A D A A
B C B C B C
活动二:3根等长的木棍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6根这样的木棍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动手试一试。
C
活动三:
你能找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一个正方形分为9个小正方形吗?动手试一试。
后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案
第七章有序数对知识点 : 有序数对有次序的两个数 a 与 b 构成的数对 , 叫做有序数对, 记作 ( a,b).由有序数对的定义知, 随意两个不一样的数构成有序数对, 两个数的摆列次序不一样 , 所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若有序数对(2,4)与(4,2),不如用来表示“教室里座位的地点”, 前者表示“ 2 排 4 号” , 后者表示“ 4 排 2 号” , 可见这两个有序数对表示的是两个不一样的地点.注意:应用这类方法确立物体的地点时,应预先规定,如我们能够规定排号写在前,座号写在后;也能够规定座号写在前,排号写在后.考点 1: 用行号和列号确立地点的方法【例 1】如图是某市市里几个旅行景点所在地点的表示图( 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个单位长度 ), 假如以 O为原点成立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 用 (2,2.5)表示金凤广场的地点, 用 (11,7)表示动物园的地点 . 依据此规定 :(1) 湖心岛、光岳楼、山陕会馆的地点怎样表示?(2)(11 ,7) 和 (7,11)是同一个地点吗?为何 ?解 :(1) 湖心岛 :(2.5,5);光岳楼:(4,4);山陕会馆:(7,3).(2)不是同一个地方 , 由于前方一个数字代表横向 , 后一个数字代表纵向 , 互换数字的地点后 , 就不表示同一个地点 .点拨:运用有序数对解决实质问题的时候, 我们第一一定弄清有序数对中前一个数表示的实质意义 , 后一个数表示的实质意义, 而后综合这两个条件确立这个有序数对表示的意考点 2: 用有序数对表示路线【例 2】如图 , 点 A 表示 3 街与 5 大道的十字路口 , 点 B表示 5 街与 3 大道的十字路口, 假如用(3,5) → (4,5) → (5,5) → (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相同的方法写出由A 到B 的其余的几条路径吗?( 写出 5 条即可 )解 : 其余的路径能够是:(3,5)→ (4,5)→ (4,4)→(5,4)→(5,3);(3,5)→ (4,5)→ (4,4)→( 4,3)→ (5,3);(3,5)→ (3,4)→ (4,4)→(5,4)→(5,3);(3,5)→ (3,4)→ (4,4)→(4,3)→(5,3);(3,5)→ (3,4)→ (3,3)→(4,3)→(5,3).考点 3:利用方向角确立物体的地点【例 3】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 B、 C、 D、 E、F 出现 , 依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方法,目标 C、 F 的地点表示为C(6,120 ° ) 、F(5,210 ° ), 依照此方法在表示目标A、 B、 D、 E 的地点时 , 其中表示不正确的选项是()A.A(5,30 ° )B.B(2,90° )C.D(4,240 °)D.E(3,60° )答案 :D点拨:由题意可知C(6,120 ° ),F(5,210°),依照此规律可知A(5,30 °) 、 B(2,90 ° ) 、D(4,240 ° ) 、E(3,300 ° ), 不正确的选项是 E 点的表示方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1有序数对德育目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8条: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学情分析:七年级105班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很差,学习方法不恰当。
能称得上好一点的学生几乎不到十分之一,学困生面积很大,加之大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整天无所事事,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大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动笔写作业,更谈不上认真复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Array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二、新课讲授1、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引入:影院对观众席所有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入座。
(2)根据下面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你能确定某同学的坐位吗?对于下面这个根据教师平面图写的通知,你明白它的意思吗?“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思考:(1)怎样确定教室里坐位的位置?(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2,4)和(4,2)在同一位置。
(3)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在图书6 1-1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以下共识:(1)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
(2,4)和(4,2)表示不同的位置,若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2,4)表示第2列第4排,而(4,2)则表示第4列第2排。
因而这一对数是有顺序的。
(3)让学生到黑板贴出的表格上指出讨论同学的位置。
2、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3、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以后学习)三、巩固练习:1、教材65页练习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2四、课堂小结:1、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2、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五、作业教材68页:第1题板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二、新课讲授1、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2、有序数对3、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教学反思:7.1.2平面直角坐标系德育目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9条: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和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并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3、明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并能判断所给出的点在哪个象限.过程与方法:1、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由点找坐标的过程和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数形结合意识;2、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地理位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数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由点位置写出坐标, 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难点: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学情分析:七年级105班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很差,学习方法不恰当。
能称得上好一点的学生几乎不到十分之一,学困生面积很大,加之大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整天无所事事,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大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动笔写作业,更谈不上认真复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我们把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如图,点A 的坐标是2,点B 的坐标是-3.坐标为-4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 在点C 处.这就是说,知道了数轴上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的位置就确定了。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思考:平面内的点又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板出课题)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P66页,并完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 -3-1BA 032C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或,取向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了。
(三)点的坐标如图,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4,我们说A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4,有序数对(3,4)就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3,4)。
类似地,写出点B、C、D的坐标.B(-3,-4)、C(0,2)、D(0,-3).注意:写点的坐标时,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
练习:课本P68练习第1题(四)思考:原点O 的坐标是什么? x 轴和y 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原点O 的坐标是(0,0).在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记作(x ,0).在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记作(0,y ).(五)四个象限建立了平面直角坐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Ⅲ、 Ⅳ四个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各象限上的点有何特点? 学生交流后得到共识,各象限坐标的符号:第一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正数, 即(+,+) 第二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 即(-,+) 第三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负数, 即(-,-) 第四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 即(+,-)练习:点A(4,5)在第 象限; 点B(-2,3)在第____象限.;点C(-4,-1)在第____象限; 点D(2.5,-2)在第____象限;(点E(0,-4).在 ; 点F (0,在 。
(六)例题讲解 P67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5),B(-2,3),C(-4,-1),D(2.5,-2),E(0,-4). 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的意义,经过A 点作x 轴的垂线,垂足的坐标是A 点横坐标,作y 轴的垂线,垂足的坐标是A 点的纵坐标。
你认为应该怎样描出点A 的坐标?先在x 轴上找出表示4的点,再在y 轴上找出表示5的点, 过这两个点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线的交点就是A.类似地,我们可以描出点B 、C 、D 、E.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M ,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x ,y )(即点M 的坐标)和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对有序实数对(x ,y ),在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一点M (即坐标为(x ,y )的点)和它对应。
也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七)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P68 探究: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A(O)x D CB(1)如果以点A 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坐标系,那么y 轴是哪条线? y 轴是AD 所在直线。
(2)写出正方形的顶点A、B、C、D的坐标. A(0,0), B(0,6),C(6,6), D(6,0).(3)请你另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正方形的顶点A、B、C、D的坐标又分别是多少?与同学交流一下。
可以看到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不同,则各点的坐标也不同。
你认为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才比较适当?(要尽量使更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八)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九)作业:第70页第5题板书设计: x轴:(x,0)1、数轴y轴:(0,y)平面直角坐标系2、原点:(0,0)第一象限:(+,+)3、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教学反思: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德育目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教学目标: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教学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七年级105班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很差,学习方法不恰当。
能称得上好一点的学生几乎不到十分之一,学困生面积很大,加之大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整天无所事事,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大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动笔写作业,更谈不上认真复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教材第73页图7.2-1.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二、新课讲授活动1: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应注意的问题: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举例)练习:若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记为(-200,350)则向北走350米,再向西走200米,如何记?(-200,-35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活动3:进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展示问题:(教材第56页,公园平面图)春天到了,初一(13)班组织同学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王丽、李华三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老师告诉了他们的位置.张明:“我这里的坐标是(300,300)”.王丽:“我这里的坐标是(200,300)”.李华:“我在你们东北方向约420米处”.用他们的方法,你能描述公园内其他景点的位置吗?让学生分别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三、小结1、让学生归纳说出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四、课后作业教材第78页习题7.2 第1,8,10题板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活动1:二、新课讲授活动2活动3三、小结四、课后作业教学反思:7.2.2用坐标表示平移(1)德育目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1条; 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