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余映潮版
余映潮《壶口瀑布》教学实录(教读课板块式教学)温岭市第四中学 2018、4、8师:梁衡先生就是这样抒发她对壶口瀑布的情感的,读——生:(读ppt)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p]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梁衡师:美妙的对比手法。
记不记得您小时候学《桂林山水》,表现桂林山水的美也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好,了解一下学习目标。
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理解一篇细读一段背诵一节一、读背景生:(读ppt)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生:(读ppt)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师:课文描绘的就就是这一“胜景”。
二、积累字词句师:读有关字词,在读音上有麻烦的字,读——生:(读ppt)凹下推搡驰骋漩涡寒噤雾霭出轧汩汩潺潺如丝如缕怒不可遏挟而不服师:大量运用短语就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大家再瞧——写瀑布声形的短语生:(读ppt)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拍拍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师:读的好流畅!还有不?写其态势的——读生:(读ppt)千军万马扑面而来震耳欲聋深不可测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师:写其精神的——生:(读ppt)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师:刚才我们学习到的就是,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知识。
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也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探究精致结构(理解一篇)师:开始我们对《壶口瀑布》这篇美文的欣赏,欣赏全文的“构思之美”。
大家的任务就是,速读全文,根据第一段观察全文的美妙精致结构。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生探究师:好,我们来交流瞧法。
全文共有六段,从第一段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谋篇布局。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观或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观或场景。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壶口瀑布》,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
5. 实践活动:(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尝试自己动手描绘一个自然景观或场景。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壶口瀑布》,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作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
2.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品读了解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说明壶口瀑布的特点,从而体会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手段:PPT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知道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它取名“壶口”呢?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
生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2、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二、初识壶口请同学们打开书散读课文。
1、思考: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注意作者此处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当时作者的感受。
)明确:气势磅礴。
三、再访壶口1、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2、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个人圈划朗读;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气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这句体现了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特点,在黄色与白色的迸发交融中,黄河仿佛是千军万马在黄土高坡上奔腾,兽脊踊跃,横冲直撞,砂石蔽日。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其他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也使文章灵动多姿。
《壶口瀑布》省优质课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省优质课教学实录(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来研究这篇课文《壶口瀑布》。
先问问大家,五一快来了,寒假也不远了,那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下你喜欢的地方或者景物?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A:我会记手账。
B:我会在马蜂窝上写游记。
教师:那你通常会写什么呢?B:地点、时间、景物。
C:我觉得还有顺序。
教师:很好,我们还要注意游览的顺序。
而我们的作者梁衡也是用了写游记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
那么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梁衡看到了什么?(三位同学分享课文中的原句)教师:刚才我们请了三位同学分享了梁衡所看到的景物,那么,这是他一次看到的吗?A:这是她两次看到的。
(哪两次?)教师:为什么会在枯水季看?A:可能是…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游记,重点看看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任务一:明所至教师:首先,梁衡可能是站在哪里看瀑布的呢?根据文本,在课文的插图中标出梁衡可能的观赏地点。
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A:…教师:有没有同学对此进行补充或者你有不同的观点?为什么?教师:河心是在哪里?教师:那么她是怎么往上看的?教师:为什么不能站在最底下?大家能不能根据文字的叙述说说这里(龙槽)是什么?B:因为最底下是龙槽,根据课文的描述,这里水流非常湍急,不可能站人。
教师:所以按照同砚们适才的描绘,我们基本肯定了作者地址的位置和高度,那末他看到了什么呢?(三)义务二:赏所见教师:枯水季壶口瀑布有怎样的特点?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它的特点。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教师:你刚才分析得特别好,你能为我们读一下吗?你刚才讲到了…教师:有没有同学也找到了这句话?教师:那老师有个问题,如果老师把它改成: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壶口瀑布》十分钟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十分钟教学实录《壶口瀑布》十分钟实录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黄河之水即将冲下壶口的磅礴气势。
这一川黄浪已经止不住脚步,马上就要冲下壶口了。
出示图片,先不要看课文,说说你对壶口瀑布的初步感受。
生1:猛烈、生2:像李白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3:气势磅礴生4:壮观师:我们的作者梁衡曾说“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
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
”我们刚用了很多词来表达这一瞬间给我们的感受,但都大同小异。
作者眼中的一瞬间,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打开课本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朗读从“黄河在这由宽而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可以划一划与你的感受不同的地方。
★学生情况预设及应对措施:生1:跌师:你感受到什么?生1:跌倒,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就像我们平时不小心突然跌倒一样,而且我觉得比前面的冲用得好,冲下可能是斜斜地冲下来,或者是倾泻下来。
而壶口瀑布是突然“跌”下来的,感觉写活了。
师:写活了!说的特别好。
生2:(补充)我觉得跌字还写出了水与石头互相搏击的动感。
不仅如此,水在这跌落的一瞬间摔得粉碎,碎成了点,碎成了雾。
碎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师:怎么说?生2:因为他后面紧接着写了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远方的青山中。
师:你的角度也很特别。
你能给大家把这句话完整地朗读出来吗?生2:“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师:作者抓住了这跌落的瞬间,把它描绘成了一幅画。
这是一刹那带给他的独特体验。
还有吗?生3:涌向两边的洪流,作者把他比喻成了浑厚庄重的飞毯,和凝重猛烈的的轧钢。
师:你能理解作者这种感受吗?生3:能,如飞毯一般,平平的,大大的。
师:对,看图。
(出示图片)这从两边涌出的洪流,给作者的感受是庄重浑厚的,也如同跌落瞬间般猛烈。
你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生3: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朗读、感悟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课文作者马晓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朗读感悟(1)挑选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景作文、诗歌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壶口瀑布位于________,是中国著名的________。
完整版)《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余映潮版)
完整版)《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余映潮版) XXX的《壶口瀑布》教学实录XXX 2018.4.8师:XXX先生这样表达他对壶口瀑布的感情,读——生:(读ppt)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XXX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XXX师:这是美妙的对比手法。
你还记得小时候学《桂林山水》时,表现桂林山水美的方法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好了,让我们了解一下研究目标。
师:(ppt出示研究目标)理解一篇文章,细读一段,背诵一节。
一、读背景生:(读ppt)XXX: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生:(读ppt)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师:这篇文章就是描述这个“胜景”的。
二、积累字词句师:读相关的字词,有些字在发音上有难度,读——生:(读ppt)凹下推搡驰骋漩涡寒噤雾霭出轧汩汩潺潺如丝如缕怒不可遏挟而不服师:这篇文章大量地使用了短语,这是它的语言特色。
再看——描述瀑布声音的短语。
生:(读ppt)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拍拍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XXX打旋如丝如缕师:读得很流畅!还有描述瀑布状态的——读生:(读ppt)千军万马扑面而来震耳欲聋深不可测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师:描述瀑布精神的——生:(读ppt)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师:我们刚才研究到的是,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知识。
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探究精致结构(理解一篇)师:现在我们开始欣赏《壶口瀑布》这篇美文,并欣赏它的“构思之美”。
大家的任务是,快速阅读全文,根据第一段观察全文的美妙精致结构。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生:探究师:好的,我们来交流看法。
(完整版)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徜徉母亲河,品味民族魂——《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青山小学李晨[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4、积累语言,了解文中运用的联想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河外形的厚重、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厚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壶口瀑布1、同学们,请看!(播放九曲黄河图片)这是哪儿?生:黄河。
师:当它流到了壶口,又是另外一番奇妙的景象。
(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看这激流,听这涛声,你想说什么?生:这里的水流真是汹涌湍急。
生:这声音十分巨大,震耳欲聋。
2、师:这里的黄河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看老师板书课题。
全班同学一起读!二、初读感知,了解壶口瀑布的“醉”人之处1、师:来,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壶口瀑布。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94页,快速读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词语丰富,有一些词语很少见,你能读准吗?(课件出示:先声夺人、雷霆万钧、洪钟闷雷、挟风带雨、蒸云弥漫、悬流激荡)谁来读?指名读。
师:你知道挟风带雨中挟字的意思吗?生:带着的意思。
师:说的不错,谁再读?指名读。
师:你知道雷霆万钧中钧字的意思吗?生:这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师:那万钧就是指——生:很重很重。
师:好,全班同学一起读!3、师:读了课文,你能不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主要写作者由远及近地观赏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师:那你读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受到壶口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壶口瀑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壶口瀑布》教案篇1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告诫(jiè ):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mí )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āo )凸(tū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shà )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xié):挟制。
全文段落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壶口瀑布》,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段,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波涛汹涌”、“雷霆万钧”等。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瀑布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壶口瀑布吗?它位于哪里?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段,讲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瀑布的壮观景象。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讲解瀑布的成因及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讲解壶口瀑布的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教师讲解答案,强调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特点:波涛汹涌、雷霆万钧成因:地壳抬升、河水侵蚀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象征2. 观察方法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壶口瀑布的思维导图。
(2)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写一篇描绘家乡某处自然景观的作文。
2. 答案(1)思维导图答案见附件。
(2)作文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变迁。
壶口瀑布教案5篇
壶口瀑布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壶口瀑布教案5篇壶口瀑布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壶口瀑布》优秀课例二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刘兆刚一、有格修辞(一)朗读,整体感知1.默读。
今天我们学习梁衡的《壶口瀑布》,投影: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窄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同时,河水从二十多米的高处,飞速跌落至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声如洪钟巨雷,形成罕见的奇观。
2.领读。
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这荣誉了得!投影: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3.分任务读。
梁衡自己说:“散文既是一种艺术,其美是有层次的。
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
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
”像这样美的作品,如何学?生杂然答“朗读”,师让勾画出“所至”“所见”“所感”文字,分任务朗读:师读“所至”(游踪)、男生齐读“所见”(风貌)、女生齐读“所感”(感想)。
(二)“比喻”切入雨季壶口瀑布师: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雨季的瀑布的?主要用了什么手法?生:作者按照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
生:从声音到画面的顺序。
师:写声音和画面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生:比喻,“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师:你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生:他的语气很平淡,没有读出“涛声隐隐如雷”所表现的水势浩大,流速很快的样子。
生:也没读出浪花翻滚,汹涌奔腾,水汽腾腾的状态。
师:你试着给大家读一下?生读。
师:听出了他读得语速快,“雷”字读出了重读。
老师感觉“正”字后面也要稍微停顿一下,“沸”字也要重读。
下面找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写瀑布,按理应重点写雨季的瀑布,可此文为什么写雨季的瀑布文字反而这么少?生:“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水浸沟岸”,瀑布已经被浩大的水势吞没了,看不到了,于是就急慌慌地扫了几眼,匆匆逃离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赏所见,品读语言体会黄河刚柔并济之美。
3.悟所感,体会黄河的伟大之处。
一、导入:由《望庐山瀑布》引出学习游记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把握了所至、所见、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而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游记。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理游踪(所至)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
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
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环节二、赏所见1.请大家小组合作,循着游踪,说一说你发现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品读出来的?并进行圈点批注。
①老师示例:“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在这里,刘老师最喜欢这一系列的动词,一个字的挤、撞从横向上写出了黄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词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则从纵向上写出了黄河水流之湍急,而随着句式逐渐变长,文章的节奏并没有减缓而是愈发的紧张。
河道上排排黄河水在这排山倒海、争先恐后涌来的磅礴气势下碎成了堆堆白雪。
戛然而止,让人不禁为这份气势折服!好一个雄浑壮阔的黄河!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壶口瀑布!②学生自主分析:示例一:“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堂实录
《壶口瀑布》课堂实录一、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梁衡的《壶口瀑布》,这是游记单元的首篇文章。
你知道游记有哪些特点吗?生:游记就是随着游览顺序记录自己看的景色。
生:还要抒发自己的情感。
师:两位同学概括出了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跟着梁衡走进壶口瀑布,看看他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
二、初读理游踪。
师:首先我们来梳理下作者的游踪。
梁衡两次游览壶口瀑布,一•次在雨季,一次在枯水季。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屏幕显示」(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中的关键词,把握作者的游踪、立足点、观察角度以及所见景物。
略)师:透过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生:作者的立足点没有改变,通过不同的观察视角来展现壶口瀑布的水。
师:对,这种手法是定点观景。
生:所谓游踪不一定都要有明显的“移步换景”,作者在某一个立足点上,游目四顾、变换视角,这也是一种游踪。
师:你很善于发现总结。
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这就是游记中的第一要素一一所至。
三、品读赏所见师:通过梳理我们知道,作者重点写了枯水期游览壶口瀑布,所写景物以河水为主。
下面我们通过品读,感受枯水季壶口瀑布水的特点。
「屏幕显示」圈划出描写枯水季壶LI瀑布水特点的语句,研读赏析。
(学生自读圈画)生:“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操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河水比喻成千军万马,写出了黄河水来势汹汹,气势磅礴的特点。
师:你读到了壶口瀑布水的磅礴气势。
有没有从不同角度赏析这句的?生:这里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涌、挤、撞、推推操操、前呼后拥、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表现出了黄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气势。
师:从这些拟人化的动词中,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的奔腾激越。
刚才同学们从修辞、动词角度赏析了这句话,老师也关注了这一句,发现句式参差不齐,感觉不如排比句有气势,就进行了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师:梁衡先生是这样抒发他对壶口瀑布的情感的,读——
生:(读ppt)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p]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梁衡
师:美妙的对比手法。
记不记得你小时候学《桂林山水》,表现桂林山水的美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好,了解一下学习目标。
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理解一篇
细读一段
背诵一节
一、读背景
生:(读ppt)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生:(读ppt)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师:课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二、积累字词句
师:读有关字词,在读音上有麻烦的字,读——
生:(读ppt)凹下推搡驰骋漩涡寒噤雾霭出轧汩汩潺潺如丝如缕怒不可遏挟而不服
师:大量运用短语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大家再看——写瀑布声
形的短语
生:(读ppt)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拍拍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
师:读的好流畅!还有吗?写其态势的——读
生:(读ppt)千军万马扑面而来震耳欲聋深不可测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
师:写其精神的——
生:(读ppt)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师:刚才我们学习到的是,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知识。
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探究精致结构(理解一篇)
师:开始我们对《壶口瀑布》这篇美文的欣赏,欣赏全文的“构思之美”。
大家的任务是,速读全文,根据第一段观察全文的美妙精致结构。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
生探究
师:好,我们来交流看法。
全文共有六段,从第一段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谋篇布局。
生:作者说两次到过瀑布,第二段是第一次,后面是第二次。
师:这位同学阐述的很清楚,请大家把“第一次”和“第二次”圈出来,这就叫做关键字。
还要把“雨季”“枯水季节”圈下来,这又是
关键字。
好,继续发现。
生: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后一段还说了黄河的精神。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像这种写景咏物的短文,最后一段,往往用于升华的,用于抒情议论的,所以作为整篇文章的收束它有重要的作用。
生:雨季是略写,枯水季节详写,详略得当。
师:很明显写雨季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描写。
这叫“铺垫”,用略写把详写的内容展开,这叫美妙的构思。
师:请大家做好旁批,在第一段批注:简洁入题,总领全文。
这让我们想到了《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立刻引出紫藤萝的描写,简洁入题,总领全文。
再如《荷叶母亲》。
师:接着来,读懂第2段与3、4、5段的关系。
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批注:巧作铺垫、详略有致。
这就叫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师:读懂第五段,课文写水,为什么写石呢?这是课后思考探究问题。
通过石头的巨大变化来表现壶口瀑布的威力。
这是写作的艺术,笔锋一转,用另外一样事物表现本身要写事物的美妙。
这叫——视点变化,侧面映衬。
师:读懂最后一段的用意:议论抒情、篇末点题。
师:我们还要读懂全文的题材:游记散文,写景抒情。
师:我们就这么略略地走一遍,就收获如此丰厚的知识。
我们刚才进行的训练就是,抓住一个句子,将一篇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
四、细读一段
师:下面我们来细读一段,我们把眼光投向第四段,欣赏这一段的表达作用
(齐读第四段,熟悉段落)
师:第三段是为第四段做铺垫的,第三段写的是壶口瀑布的基本概况,第四段写的就是龙槽。
是壶口瀑布的主体内容。
我们还要再熟悉一下,才能很好的品析。
(二读第四段)
师:欣赏这一段的表达之美。
我先把难的问题解决一下,然后大家思考。
请大家把这些关键词圈出来:“当然”。
第四段,“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当然”提示上文写的都是直接跌入龙槽的水,引出有些水无法涌入龙槽,要从两边涌去。
还有一个关键词“尽管”,“尽管这样”,又引出一层,还有一些水,不能尽收其中,于是夺路而走啊,哪里有缝隙就往哪里走。
这里的层次太美妙了!这也是表达之美!再看一处关键词“我突然陷入沉思”,这是由景抒情。
所以这个段落有两个层次,第一层写景,第二层抒情。
第一层又有三个层次,写三种水,从不同角度涌入龙槽。
第一层写宏大的水流,第二层写从两边涌到龙槽的水流,第三写零星的水流怎样从各个方面各个路径涌入龙槽。
这层次美,太让人惊叹了。
先叙后议,前面写景后面抒情。
下面请同学思考,从手法上、情感上等等,各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段的表达之美。
(生分析、批注)
生:“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洪流的气势磅礴之美。
师:谢谢,你这个地方找的很好。
我们还要注意前面的一个字,“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特意否定一下。
再次强调,这就是表达艺术之美。
生:“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这里生动地写作了瀑布的(犹豫)活跃。
师:(纠正)汹涌磅礴。
这个地方的表达艺术,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这是反复描写,这还是概略的描写,后面又写“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这叫细细地描写。
这是常规的表达规律,先概说然后细细地描写。
这是表达之美:先概说,再细写。
生:“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用排比、短语的写法,给人瀑布活跃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
师:动态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语言的赏析品味。
生:用了大量的感官感觉。
师:我还给你补充一下,还从宏微角度描写,先写宏大的,再写微小的。
还有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大量运用四字短语。
生:“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交响乐和写意画都给人很美的感觉。
师:如此声势浩大的瀑布还有艺术的美啊。
这是音乐的美感、画面的美感。
同学们的发现真是好,我们略略小结一下。
请记录——
(生记录:描写美层次美联想美用词美句式美修辞美情感美意境美……)
师:如果我们要细细地品味,句式的对称之美,描写的角度之美,声、色、意、态之美……
五、背诵一节
师:我们最后来背诵一节并欣赏它的作用:尾段的意蕴美。
先背起来吧。
(生背最后一段)
(几分钟后生齐背)
师:即景抒情,升华意味,作为最后一段,它有点题的美妙作用。
这一段,它表达什么?真的是写一个人吗?一定有它的深意。
请同学说一下。
生:它其实在写,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好,这叫“虚化”“升华”,写景咏物散文,最后一段往往生发出哲理,往往富有深意,这是表达规律。
生:这写出了黄河博大、顽强两个最重要特征。
写出了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在民族危难的时候应该表现出的精神。
师:“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还有什么?“挟而不服,压而不弯”这些伟大的精神,就让我们想到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们从《黄河颂》里就体会到了。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读起来——
生(读ppt)赋予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师:我顺便和大家讲一讲梁衡的散文观,第一层次是叙述之美,即写景、状物,描述要准确、干净。
第二个层次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
这就是梁衡的三美观。
这三美我们就能发现散文的规律。
比如《白杨礼赞》《岳阳楼记》《紫藤萝瀑布》特别是写景咏物的散文,可以用这三美去欣赏分析。
师:我们最后再齐背最后一段来收束。
(生齐背最后一段)
师:再增加一点知识,最后一段: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咏物抒情,托物寓意。
师:这节课,我们从一篇、一段、一节来欣赏梁衡的文章之美。
我们开头是用梁衡的语录导入的,现在我们也用梁衡的语录收束。
读——生:(大声齐读ppt)呜呼,蕴伟力而静持,遇强则阴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
美哉,壮哉,我的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