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第一章: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概述1.1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1.2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1.3 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农作物种植技术2.1 种子选择与处理2.2 整地与施肥2.3 播种技术2.4 田间管理第三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3.1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3.2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原则3.3 常用农药及使用方法3.4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第四章:农作物灌溉与排水技术4.1 灌溉原则与方法4.2 灌溉设备选择与使用4.3 农田排水技术4.4 节水灌溉技术第五章:农作物收获与储藏技术5.1 收获时间与方法5.2 农作物干燥与储存5.3 粮食储藏设备与技术5.4 防止粮食损失与品质保持第六章:粮食作物种植技术6.1 春小麦种植技术6.2 玉米种植技术6.3 大豆种植技术6.4 稻米种植技术第七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7.1 烤烟种植技术7.2 蔬菜种植技术7.3 花卉种植技术7.4 药用植物种植技术第八章:果树的栽培与管理8.1 果树品种选择与栽培地选择8.2 果树育苗与栽植技术8.3 果树修剪与疏果技术8.4 果树病虫害防治与施肥管理第九章:蔬菜栽培与管理9.1 蔬菜播种与育苗技术9.2 蔬菜田间管理技术9.3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9.4 蔬菜收获与保鲜技术第十章:农田管理与保护技术10.1 农田土壤管理与保护10.2 农田水分管理与保护10.3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10.4 农田环境污染防控第十一章:农产品加工技术11.1 粮食加工技术11.2 经济作物加工技术11.3 蔬菜加工技术11.4 水果加工技术第十二章: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12.1 常见农业机械介绍12.2 农业机械的正确使用方法12.3 农业机械的维护与保养12.4 农业机械的安全操作第十三章:农业科技应用13.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13.2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13.3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13.4 农业环保技术应用第十四章:农业经营与管理14.1 农业市场分析与预测14.2 农业生产成本控制14.3 农业项目管理14.4 农业政策与法规第十五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5.1 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15.2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15.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5.4 农业发展与乡村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技术展开,内容涵盖了种植、管理、收获、储藏以及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使用、农业科技应用、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第一章耕作制度第三节问作与套作(高教版)
◆教学内容第1章耕作制度第三节间作与套作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与作用(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间作与套作是相对于单作而言的。
1、单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2、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
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3、套作是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套种,用“/”表示。
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
图1-1 农作物种植方式示意A 单作;B 间作;C 套作(二)间作与套作的作用1、增产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作比单作具有增产作用。
2、增效合理的间套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经济收入。
3、稳产保收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达到稳产保收。
4、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一)选配合理的农作物与品种在选配农作物及品种时,应坚持如下三条原则。
1、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在农作物共处期间,选择的各种农作物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要大体相同。
在生态适应性大体相同的前提下,选配的农作物对农田小气候的要求要略有差异。
2、特征特性对应互补即间套作的农作物在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上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资源。
当农作物确定以后,在品种选择上还要注意互相适应。
间(混)作时,矮秆农作物要选择耐荫性强、适当早熟的品种。
套作时,一方面要考虑尽量减少上茬同下茬农作物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发挥套种农作物的增产作用,不影响其正常播种。
3、经济效益高于单作间套作选择的农作物是否合适,在增产的情况下,还要看其经济效益比单作是高还是低。
经济效益高的组合才能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农作物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农作物的田间结构。
间套作的田间配置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幅宽、间距、带宽等。
1、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农作物间的距离。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1.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组成要素–光照–温度–湿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2.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温室栽培–水培技术–施肥技术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1.农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种子消毒–种子浸种–种子处理剂的使用2.农作物育苗技术–定植容器的选择–基质选择和消毒处理–温湿度调控第三章农作物栽培技术1.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水稻–小麦–玉米2.一些特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水果–草坪草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病害的认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2.农作物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虫害的认识–灭治技术–生态防治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提供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农田考察,了解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学习笔记,收集、整理、归纳要点;2.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3.实践评估: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进行评估;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五、教学资源1.电子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程》2.实验设备和器材:温湿度计、测光仪、显微镜等3.实地考察的农田资源时间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理论授课第2-3周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理论授课第4-5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第6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理论授课第7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8周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第9-10周教学回顾和复习综合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
(精编)农作物生产技术培训教材
(精编)农作物生产技术培训教材01〜02课时【课题】结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农作物概念,掌握农作物分类体系。
2. 能力目标:学会区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明确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重点】农作物概念与分类【教学难点】农作物分类体系【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预习和练习相结合,归纳要点,掌握细节。
【课程导入】介绍课程特点,推介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任务1: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 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 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1.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四大类:(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 3 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及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及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2.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分类:(1)根据温度条件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光周期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CO2同化途径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播期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任务2: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1. 不确定性。
2. 基础性。
3. 难控性。
4 综合性。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2 )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四)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自阅理解)任务 3:从事农作物生产的职业素养(自阅理解) 问题梳理】 (一)基本层次问题(书面作业)1. 简述农作物的概念。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 小豆
授课题目
第一章小豆第三节小豆栽培技术
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一章小豆第二节小豆栽培生物学基础
教研室主任
教务科长
授课时数
2
授课
方法
讲授
教具
授课班级
与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掌握小豆的营养与应用价值
2、掌握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
3、掌握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教学重点
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
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教学难点
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教学难点
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小豆的营养价值
红小豆被誉为粮食中的“红珍珠”,既是调剂人民生活的营养佳品,又是食品、饮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一年四季,尤其是盛夏,红小豆汤不仅解渴,还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用小豆与大米、小米、高粱米等煮粥作饭,用小豆面粉与小麦粉、大米面、小米面、玉米面等配合成杂粮面,能制作多种食品,用来调节生活。还是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的功能食品,是中国人民传统的食用方法。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第二节小豆栽培生物学基础
二、小豆形态特征
红小豆属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发达,侧根细长,株高80~100厘米,有直立丛生型、半蔓生型及蔓生缠绕型。叶为3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圆头型或剑头型。花梗自叶腋生出,梗的先端,着生数花,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小,开黄花或淡灰色花,龙骨瓣呈螺旋形,每花梗上结荚1~5个,荚长7~16厘米,果荚内包着4~18粒椭圆或长椭圆形种子。种子多为赤褐色,也有黑、灰、白、绿杂、浅黄色等。种子千粒重50~210克,大多在130克左石。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90cm。茎上有显著的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全缘或3浅裂,两面疏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具短爪,龙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体。荚果圆柱形,长5~8cm。种子6~8粒。花期6~7月,果期7~8月。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采制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性状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表面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白色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第1章第一节学时:3班级:1、1教学目标: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2、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3、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1、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2、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农作物布局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一)需求原则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二)生态适应性原则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
(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和生长周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
1.3 教学内容1.3.1 农作物的定义与分类农作物的定义农作物的分类1.3.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成熟收获1.3.3 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1.4 教学活动1.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内容。
1.4.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4.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农作物种植的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作物生长的成功因素。
1.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章:农作物种植技术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掌握种子选择和播种的方法,学会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2.3 教学内容2.3.1 种子选择种子质量的判断种子品种的选择2.3.2 播种技术播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2.3.3 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施肥时间和方法2.3.4 灌溉技术灌溉的原则和方法灌溉设备的选用2.3.5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2.4 教学活动2.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4.2 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或者农田中进行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实验操作。
2.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12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农作物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主要农作物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了解主要农作物产品品质标准,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引种与繁育技术。
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各类农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生产的方针、政策等。
2. 了解各类农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 基本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4. 掌握各类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
5. 掌握各类农作物引种和良种繁育技术。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作物的形态特征。
2. 能正确使用农作物实验室的常用仪器设备。
3. 能熟练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生育时期进行观察记载。
4. 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播种(育秧、育苗)和移栽技术。
5. 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看苗诊断和管理技术。
6. 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预测和品质评定技术。
7. 具有生产良种和种子检验的能力。
8. 基本具有拟定农作物生产计划和总结的能力。
9. 基本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学农、爱农、务农的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用模块第一~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以上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作物田间档案的建立、作物生育时期观察记载、种植制度的调查方法和作物品种提纯方法等技能,熟练掌握种子检验技术。
第五单元农作物概述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作物不同种植类型的形态特征的识别方法,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作物的形态特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生产技术。
2. 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简介2. 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3. 农作物管理技巧4. 病虫害防治方法5. 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教学准备:1. 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种植工具和材料(如种子、肥料、农药等)3. 农作物管理技巧的相关教材或资料4. 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的示范材料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农作物生产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 讲解农作物生长过程(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并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3. 讲解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10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包括土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并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践活动:种植农作物(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种植工具和材料,按照讲解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亲自动手种植农作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讲解农作物管理技巧(5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管理技巧,包括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水分管理等内容,并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6. 讲解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5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的收割和储存方法,包括收割时间、收割工具、储存条件等,并强调储存方法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种植和管理农作物。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种植方法、管理技巧和收割储存方法的掌握程度。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1章第二节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第1章第二节学时:3班级:1、1教学目标:1、了解复种、熟制、复种指数的概念;2、理解复种的条件,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3、;掌握复种技术。
教学重点:1、复种、熟制、复种指数的概念;2、掌握复种技术。
教学难点:复种的条件。
一、复种及其相关概念(一)复种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4种形式。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公式为:复种指数=年农作物总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 国际上通常用种植指数表示用地程度的高低,其含义与复种指数相同。
(二)熟制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
用符号“→”表示年间复种。
其中对一块田地上收获一次以上的熟制,称为多熟制。
(三)休闲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农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
它是一种恢复地力的技术措施,包括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
二、复种的条件(一)热量条件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复种的热量指标包括积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
(二)水分条件水分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分配规律、地上地下水资源、蒸腾量、农田灌溉设施等。
(三)地力与肥料条件在光、热、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地力不足、肥料少时,复种的效果不好;地力高、肥料充足时,复种效果就好。
(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经济效益三、复种技术(一)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和品种熟制确定后,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有利于解决复种与所需热量和水、肥条件的矛盾。
一年两熟区,当热量资源紧张时,选用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比较稳产,如选用谷子与小麦组合,就比小麦—玉米复种稳产。
(二)套作和育苗移栽套作和育苗移栽是我国北方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前、后茬农作物季节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冬作物行间套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水稻套种绿肥或其他粮食作物等。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增强学生的农作物生产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农作物的选种和繁育;3.种植技术:地块准备、播种和栽培管理;4.施肥技术: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方法;5.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6.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等内容。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3.农作物生产技术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农作物的选种和繁育1.农作物选种的原则和方法;2.农作物繁育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
第三节:种植技术1.地块准备:土壤改良、翻耕和平整等;2.播种技术:播种密度、深度和排列方式等;3.栽培管理:浇水、除草、松土、保土等技术要点。
第四节:施肥技术1.肥料种类和营养元素的作用;2.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确定;3.施肥方法: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技术要点。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1.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2.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3.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1.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农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如课堂测试、作业考察等;2.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3.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等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第二章小麦生产技术第一节小麦的生长发育(高教版)
◆ 教学内容第二章 小麦生产技术第一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 一、小麦的一生小麦的一生是指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
(一)小麦的生育期小麦的生育期是指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小麦生育期的长短, 常随品种特性、 生态条件与播期早晚而变化。
(二)小麦的生育时期一般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 12个不同的生育时期。
各生育时期划分的标准如下:表 2-1 冬小麦生育时期划分及标准(三)小麦的阶段发育在小麦一生中, 必须通过几个内部质变阶段, 才能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周期。
这些 内部的质变阶段,称为阶段发育。
小麦的阶段发育包括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
标 准50%以上幼苗第 1 片真叶伸出胚芽鞘 1.5~2.0cm 的日期 50%以上主茎第3 片叶伸出 1cm 的日期50%以上植株第 1 个分蘖从主茎叶腋里伸出 1~2cm 的日期 气温稳定降至 3℃以下,麦苗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春季气温稳定上升到 3℃以上,叶色由灰绿转为青绿的日期 植物由匍匐转向直立,主茎第 1 节开始伸长的日期 50%以上植株主茎第 1 节离开地面 1.5~2.0cm 的日期 50%以上旗叶全部露出叶鞘,叶片展开的日期 50%以上麦穗抽出一半的日期50%以上植株麦穗中部小花开放的日期50%以上植株麦穗中的子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 80%,从子粒中可挤出汁 液的日期50%以上植株的子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时 期 出苗期 三叶期 分蘖期 越冬期 返青期 起身期 拔节期 挑旗期 抽穗期 开花期 灌浆期1、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发以后,其生长点除要求一定的综合条件外,还必须通过一个以低温为主导因素的影响时期,才能使结实器官抽穗结实,这段低温影响时期叫小麦的春化阶段。
小麦能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温度,所以这个阶段又称感温阶段。
根据小麦春化阶段要求低温的程度与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将小麦品种分为 3 个类型 (表2-2) 。
表 2-2 小麦冬性强弱类型比较2、光照阶段 小麦是长日照农作物,要通过光照阶段,必须经过一定天数的长日照, 才能完成内部的质变过程而抽穗结实。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生长周期。
2. 掌握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周期调控方法。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3. 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水、肥、光、温等)。
4. 生长周期调控方法(播种时间、栽培技术等)。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讨论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周期调控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实例。
第二章:农作物播种与育苗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播种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会育苗技术的要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播种的方法和技巧(播种深度、密度等)。
2. 育苗技术要点(温度、湿度、光照等)。
3. 常见农作物播种和育苗实例。
教学活动:1. 演示播种方法和技巧。
2. 操作练习:学生自行进行播种和育苗操作。
3. 讨论常见农作物播种和育苗的实例。
第三章: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了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水肥管理、修剪、除草等)。
2.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3. 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实例。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学习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实例。
3. 讨论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第四章:农作物产量提高与品质调控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技术。
2. 学会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教学内容:1. 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原理和方法(合理施肥、种植密度等)。
2. 农作物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方法(品种选择、栽培环境等)。
3. 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2. 演示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3. 案例分析:学习现代化农业生产实例。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种植基础知识1.1 农作物概述介绍农作物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农作物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2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解析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阐述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3 农作物种植制度讲解农作物种植制度的分类和特点分析农作物种植制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播种2.1 种子处理介绍种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讲解种子消毒、拌种等处理技术的操作要点2.2 播种技术阐述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等关键技术介绍播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第三章:农作物田间管理3.1 灌溉与排水讲解灌溉的重要性、时机和方法阐述排水措施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2 施肥技术介绍施肥的原则、方法和肥料种类分析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3 除草与治虫讲解除草和治虫的重要性介绍除草剂和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及其安全间隔期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1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介绍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及其识别方法讲解病虫害诊断的重要性和方法4.2 病虫害防治方法阐述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分析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3 常用农药及使用技术介绍常用农药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机理讲解农药的安全使用、合理轮换和间隔期第五章:农作物收获与储藏5.1 收获技术阐述收获时期、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收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2 农作物干燥与储藏讲解农作物干燥的方法和设备阐述储藏条件对农作物品质和保存期限的影响5.3 粮食储藏技术介绍粮食储藏的方法、设备和注意事项分析粮食储藏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六章:农作物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6.1 农作物种植模式介绍常见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如单作、间作、套作等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6.2 栽培技术讲解土壤改良、作物轮作等栽培技术阐述栽培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七章: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7.1 农业生物技术介绍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用7.2 农业信息技术讲解遥感、物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阐述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第八章:农作物生产与环境保护8.1 农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讲解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8.2 环保型农作物生产技术介绍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环保型农作物生产技术分析环保型技术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九章:农作物生产与市场运营9.1 农作物市场分析讲解农作物市场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方法阐述农作物市场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2 农作物营销策略介绍农作物品牌建设、线上线下销售等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策略对农作物销售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第十章:农作物生产政策与法规10.1 农作物生产政策讲解国家对农作物生产的支持政策,如补贴、扶持等分析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农民利益的保障10.2 农作物生产法规介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如土地使用权、农药使用等阐述法律法规对农作物生产和市场秩序的规范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农作物概述补充说明:深入讲解农作物对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第一章: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
2. 掌握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其种植面积。
3. 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教学内容:1.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2.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区域。
3. 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了解和认识。
2. 讲授PPT:介绍黑龙江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区域。
4. 小组讨论:探讨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学习水稻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环节。
3. 了解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和肥料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水稻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环节。
3. 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和肥料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1. 讲授PPT:介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视频观看:播放水稻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的视频教程。
3. 案例分析:分析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和肥料使用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水稻生产经验和技术要点。
第三章: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学习玉米播种、育秧、施肥、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环节。
3. 了解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防治和玉米种植模式。
教学内容:1.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玉米播种、育秧、施肥、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环节。
3. 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防治和玉米种植模式。
教学活动:1. 讲授PPT:介绍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
谢谢观看
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北方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主要讲解了北方地区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是根据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操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 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2002年出版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的基础上,在对河南、河北、山东、辽宁、 陕西、吉林等十余个省市和自治区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重新编写而成。
教学资源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配套建设有“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数字课程, 该数字课程在每个项目下有电子教案 。
教材特色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主要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针对性。针对培养学生科学安排农作农时,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其经营意识的需要,将“种植制度” 和“农作物生产环节”合为“耕作制度”一章,加强了作物间套作生产等生产管理的内容。书中的职业技能参照 了《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工》《作物种子繁育工》职业技能鉴定规范,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贯彻200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该教材编者对 教材局部章节和内容作了调整,加强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一、课程背景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现状和特点,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现状和特点;2. 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3. 学会农作物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5. 提高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概况1.1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概况1.2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1.3 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特点第二章: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2.1 种子的形成和萌发2.2 幼苗生长发育2.3 作物产量形成与品质形成2.4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第三章:农作物种植技术3.1 地块选择与规划3.2 土壤改良与施肥3.3 播种与育苗3.4 田间管理技术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1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4.2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4.3 农药使用技术与安全4.4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第五章:农业机械化管理5.1 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与使用5.2 农业机械化技术要点5.3 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发展趋势5.4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效益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农作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操作;3. 案例分析: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农作物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5.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了解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表现等;2. 考试成绩:期末理论知识考试;4. 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作物灌溉与排水6.1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6.2 灌溉方法与设备6.3 农田排水技术与方法6.4 灌溉与排水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七、农作物收割与储藏7.1 收割时期与方法7.2 收割机械与操作7.3 作物干燥与储藏技术7.4 储藏过程中品质保持与防治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8.1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8.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措施8.3 作物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8.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九、现代农业技术应用9.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9.2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9.3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9.4 现代农业技术与作物生产效益的关系十、农业经营与管理10.1 农业经营模式与体系10.2 农业项目管理10.3 农业风险管理与保险10.4 农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十一、教学评价11.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表现等;11.2 考试成绩:期末理论知识考试;11.4 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案设计课时
(2)光照。小麦是长日照作物,通过光照阶段以后,长光照和强光照仍对小麦生长有利,所以过度密植,光照条件恶化,通风透光不良,小穗发育就不好。
(3)水肥。三叶期到抽穗前是小麦需水最多时期,所以生产上常灌坐胎水、拔节起身水。氮肥能延缓光照阶段进行,磷肥能加速单位时间内分化强度。所以生产上常以种肥为主,氮、磷配合,三叶期内追施氮肥。
①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其全生育
5分钟
5分钟
60分钟
期需要较高的温度。
②耐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3℃,需求积温一般也较低。
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性作物。
①只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为长日照作物。
②只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为短日照作物。
③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称为中性作物。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设计
学
科
农作物生产技术
第一章小麦
第1节小麦栽培学基础
审
批
签
字
授课日期
班级
教案目的
了解小麦植物学特征及各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案重点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教案难点
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具
多媒体、黑板
教案方法
讲授
课型
新课
教学过程
附记
一、组织教案
二、导言
三、讲授新课
课程内容:一、小麦的一生
③叶面喷肥
3.优良品种的选用
4.种子处理
(1)种子精选
(2)药剂拌种
(3)种衣剂包衣
(4)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剂拌种
1)联合固氮菌可补充小麦的氮素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一、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2 )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的社会稳定和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四)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2003年我国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资料来自中国农业部网。
单位:播种面积-千公顷;总产量-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为万吨,棉花、烟草、花生为吨;每公顷产量为千克)我国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的生产与世界各主产国相比,差距最大的是单产偏低的问题,全国各地主要农作物的单产之间差距也很大,可见,加强作物品种改良,不断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
三、从事农作物生产的职业素养(一)要关注、领会国家有关农作物生产的方针政策我国每年都有相关的农业新政策出台,对农作物生产与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注、领会这些方针政策,对正确运用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指导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导生产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利用辩证的方法,实现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才能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三)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农作物生产是以实践性为主的农事活动。
因此,学习农作物生产技术,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特征特性、发育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农作物生长季节,及时深入生产实际,参与生产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并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多学科相关知识,不断加强农作物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技术的结合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以多种学科知识为基础,要求我们只有学好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基础,才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农作物、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理解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及从事农作物生产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农作物、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的分类,从事农作物生产的职业素养。
◆教学难点: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农作物农作物生产技术二、简答题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第1章第一节学时:1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第1章耕作制度第一节农作物布局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一)需求原则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二)生态适应性原则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
(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三)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通过明确农产品需要和当地农作物生产环境,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很好或较好的农作物若干种类。
对于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来说,农作物种类不宜过于单一,以免增加农作物生产的风险。
(四)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在确定农作物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平衡本地区或本单位农作物生产的总体目标和规模,如考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比例,春夏收作物与秋收作物的比例,主导作物与辅助作物的比例,以及粮食作物中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的比例。
(五)进行可行性鉴定对面积较大的农作物布局,应进行可行性鉴定。
鉴定内容包括:是否满足各方面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土壤肥力、肥料、水、资金、劳力是否基本平衡;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是否合理可行;科学技术、生产者素质能否达到要求;是否促进了农林牧、农工商的综合发展。
(六)保证生产资料供应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那么农作物布局的过程就已完成。
四、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一)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为保证总量平衡,要实施“提高东部,开发西部,主攻中部”的区域发展战略。
(二)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产值在种植业总产值中的比例,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化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把粮饲分开,使饲料作物作为独立的生产单元,进而实现种植业粮—经—饲三元优化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二、简答题1.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2.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3.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 专业课教学进程:第1章第二节学时:1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第1章耕作制度第二节复种一、复种及其相关概念(一)复种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4种形式。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公式为:复种指数=年农作物总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 国际上通常用种植指数表示用地程度的高低,其含义与复种指数相同。
(二)熟制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
用符号“→”表示年间复种。
其中对一块田地上收获一次以上的熟制,称为多熟制。
(三)休闲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农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
它是一种恢复地力的技术措施,包括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
二、复种的条件(一)热量条件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复种的热量指标包括积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
(二)水分条件水分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分配规律、地上地下水资源、蒸腾量、农田灌溉设施等。
(三)地力与肥料条件在光、热、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地力不足、肥料少时,复种的效果不好;地力高、肥料充足时,复种效果就好。
(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经济效益三、复种技术(一)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和品种熟制确定后,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有利于解决复种与所需热量和水、肥条件的矛盾。
一年两熟区,当热量资源紧张时,选用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比较稳产,如选用谷子与小麦组合,就比小麦—玉米复种稳产。
(二)套作和育苗移栽套作和育苗移栽是我国北方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前、后茬农作物季节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冬作物行间套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水稻套种绿肥或其他粮食作物等。
在劳力充足、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在育苗田育苗后移栽至大田,缩短本田生长期也是有效的途径。
(三)抢时播种,早发早熟前作及时收获,后作及时播种,减少农耗期,有利于后作早发;地膜覆盖可使迟播小麦早发增产,早熟7~10天;喷施催熟剂,重视施用底肥,避免后期重施化肥等,也是促进早发早熟、防止晚熟的技术措施。
四、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一)两年三熟主要形式为: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春玉米→冬小麦—夏甘薯;冬小麦—夏大豆(或绿豆、芝麻)→冬小麦—夏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