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第二课 书画同源——汉字演变,教案

第二课:书画同源——汉字演变一、【趣味园】仔细观察图片,下面每幅图画都可以看到哪些字?二、【知识屋】(一)汉字的起源汉字产生前,中国先民通过语言进行交流。
但是,语言不能传到外地,也无法留存后世。
于是,先民们想出了多种记事方法。
八卦: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由符号"-"和"- -"组成的八种图形,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
结绳:在绳子上打不同的结,记录不同的事情。
今天,象征着吉祥如意的中国结就是从上古的结绳演变而来。
(图)古人结绳记事图画:文字产生前,原始人常利用图画来帮助记忆、传递信息。
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
至于中国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为谁所创造,学界多有争论,今人多以神话视之,半真半昧。
有一首古老的民谣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仓颉造字如担粟,传给孔子仅八斗,还有二斗不外传,借给道士画符咒,鬼画桃符君不识,才高八斗有来由。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甲骨文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
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图)甲骨文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
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
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
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
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隶书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从“马”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 变的过程。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 (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 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2、甲骨文:
史海拾贝: 1899年,北京国子 监祭酒王懿(yì)荣在审视中药中, 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 刻有文字。他寻根问底,知道这 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经 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 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 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 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 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 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 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 字的基础。
二、金文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 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 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 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 “彝,尊,爵”,洗器“盘”,兵器 “戈,戟”等。金文的内容,最初只 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 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 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 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 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 “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 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 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 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 程碑。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 钟鼎文,铜器铭文。它与甲骨文差不 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笔形比甲骨 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变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三单元第26讲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2)隶楷阶段,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
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
书向楷书过渡的阶段。楷书盛行于隋
唐时期。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在
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
书和行书。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对点训练1
(2012· 浙江温州联考)汉字经
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
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 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表表述正确
的是(
)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
相互交融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 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 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 响的结果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史料★应用】
1.材料1中①划线部分的信息是否
可信?为什么?
答案:不可信。因为来自于神话传
说。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2.材料2中据②划线部分看,该文字 起源的说法是否可信,为什么?
答案:可信。理由:它既有《史记》
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
物证,其中的大量文字已经破译。
随着蒸汽机成为动力,交通运输业得
到了发展,使得画家有了更方便的条
件去接触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风景。
故D项为正确答案。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透析史料研习,洞察命 题趋向
【史料★文本】
材料1:①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 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说文解字序》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内涵、最系统的文字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智慧积淀。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回顾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时期。
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人们通过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象形图案记录事物,这就是最早的汉字形态。
通过这些古老的文字,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形态逐渐简化,演变成为了后来的篆字和隶书。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篆字、隶书、楷书和行书。
1. 篆字篆字是指在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文字形态,其特点是形状刚硬、笔画繁复。
篆字的使用给后来的汉字书写奠定了基础,并对印章的雕刻有着重要影响。
2. 隶书隶书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是在汉代出现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特点是简练、规范、书写迅速。
隶书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交流,也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3. 楷书楷书是汉字书法发展的演化阶段,其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
楷书通体工整、笔画平稳,是各类书法中最常见、最为人熟知的一种。
4. 行书行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风格,它是楷书与草书的中间形态,既有楷书的规范性,又有草书的流畅性。
行书是为了在速写中兼顾速度和美感而产生的。
三、汉字的演变与影响汉字的演变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
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如今的简化字,汉字一直在不断发展与变革。
汉字的发展对中华文明的繁荣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它嵌入了中华民族众多方面的智慧与思想,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此外,汉字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汉字的传入和交流,许多国家借鉴了中国的文字系统,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都通过汉字对其文字进行了发展和改造。
总结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从最早的甲骨文、篆字到现代的楷书、行书,汉字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形态的变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中国文字发展历程

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一、古代文字的起源中国文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商代。
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记载,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此后,商朝的文字逐渐演变为更加简化和规范的金文,用于铭文和铜器铭文。
二、古代文字的发展与演变1. 东周文字的兴起随着周朝的兴起,东周文字逐渐取代了商代的金文。
东周的文字以篆书为代表,其特点是笔画简洁、方正有力。
篆书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后来的隶书和楷书奠定了基础。
2. 隶书的诞生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并制定了小篆作为公共文字。
然而,小篆的笔画繁复,书写速度慢,所以在秦末汉初时期,隶书作为一种简化的文字形式应运而生。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简洁、结构清晰,书写速度快,逐渐成为官方文书和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
3. 楷书的兴起在东汉时期,楷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出现,它继承了隶书的规范性和简洁性,同时注重笔画的平稳和流畅。
楷书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字书写形式的逐渐统一和规范化,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4. 行书和草书的发展晋朝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其后的草书大家张旭等人开创了行书和草书两种新的书写形式。
行书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过渡形式,字形结构较为规范,但筆劃开始流动,书写速度较快。
而草书则更加激进,筆劃极为简化,注重自由和创造性。
行书和草书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字书写的形式,使书法艺术更加多样化。
三、现代汉字的形成与发展1. 民国时期的文字改革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文字改革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1913年,民国政府发布了《新文字方案》,试图简化汉字,使之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然而,由于方案过于激进,遭到了各界的反对,最终未能得以实施。
2. 简化字的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字简化成为国家政策之一。
1956年,《关于汉字简化方案的通知》发布,开始了大规模的汉字简化工作。
通过简化繁体字的形状,减少笔画数量,使汉字更易书写和识读。
汉字演变发展过程

汉字演变发展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概述:
1. 甲骨文:约公元前14 世纪至公元前11 世纪,是商代后期(约前14~前11 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 金文: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3. 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
4.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大篆进行简化得到的字体。
5. 隶书: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的主要字体。
6. 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7.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正书,形成于汉末,是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的主要字体。
8. 行书: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9. 简化字:新中国成立后,对繁体字进行了简化,形成了现在通用的简化字。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导航]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主干核心知识]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天文学:《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_ _》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的张衡:地动仪、水运浑象仪。
唐代的僧一行: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测定的黄赤交角值极为精确;编制的《授时历》是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数学:东汉时期《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计算圆周率.3、农学:北魏贾思勰所著的《》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明代编写的《农政全书》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医学:①《》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③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④代表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书中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5、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的《》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火药: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②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①战国时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的起源演变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书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完整版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
它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金文是汉字的重要演变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画繁多,形态多样,成为后来汉字演变的基础。
1.3 汉字的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个地区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汉字体系。
这一过程被称为“汉字的定型”,使汉字的形态更加统一、规范。
二、汉字的演变2.1 简化字的出现: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简化繁复的字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汉字简化的潮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的简化字方案,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汉字书写更加方便。
2.2 繁体字的保留:尽管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繁体字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的传统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汉字在世界的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汉字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许多国家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这为汉字的演变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汉字的结构3.1 笔画的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汉字的形态是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汉字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每个笔画都有一定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3.2 部首的作用:部首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字的分类标志。
部首可以帮助人们查找和理解汉字的意义,是学习汉字的重要辅助工具。
3.3 偏旁的组合:汉字的形态往往由多个偏旁组合而成,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可以形成新的汉字,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3.14.29 古代中国的艺术

2.元杂剧:
(1)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融入一炉,有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戏曲 的成熟。 (2)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________ 3.昆曲: (1)概况:兴起于江南昆山,明中叶到清中期是其鼎盛时期, 载歌载舞是其表演的主要特色。 (2)影响:对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 百戏之祖 。 影响,被誉为“__________”
③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
高度发达;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也使山水
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④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 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二、时代变迁对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和民族关
(续表)
朝代 隋唐 特征 狂放不羁的草书; 国家统一;社会经济 注 重 规 范 法 度 的 空前繁荣 ________ 楷书 ;书法理 论日趋成熟 追求个性而忽略 市民 ______阶层兴起;社 法度,倡导“有意 会生活丰富多彩 无法” 城市工商业发展,社 个性化 更加强调 _______ 会生活平民化、世俗 创造 化的趋势 原因 代表人物或作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诗歌与小说 1.《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诗歌总集 。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 ②内容: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 500 年的诗歌,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共 305 篇。
③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④地位: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2)楚辞: 屈原 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 ①产生:战国时期______ 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离骚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 ②代表作品:屈原的《______ 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 ③特点、地位: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汉字与书法》参考学案2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解读】掌握汉字和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考试大纲】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A级基础知识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1)实用性文字: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东晋___________,其书法理论是。
(3)新的高峰:隋唐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
特点: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书法_________日趋成熟。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一般说来,中国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七种字体也被史学家称为“汉字七体”。
作为我国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于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是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其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甲骨文在商代已经普遍适用,将占卜的情况及殷王的事迹等刻写在经过处理过的龟壳上。
到了西周,甲骨文已经用得不多了。
那时人们开始将文字刻于铜器上,俗称铭文。
在这一阶段,记录的内容就不仅仅局限在占卜等,当朝历史事件和大臣们的功过、赏赐都有记录。
不过对于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近些年学术界也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是陶文。
目前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
从现在的研究来看,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这是肯定的。
但甲骨文应该还是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汉字的第一次变革出现在西周后期。
而推动变革的是一个叫史籀的周宣王时期太史。
西周时期很重视教育,小孩八岁就要进学校认字,但至于怎么写,就随便你了,比如跳舞的“舞”字,有的人就造一个人在跳舞的字,有的人就造几个人在跳舞的字,有很多种写法。
史籀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很不好办,一个国家文字都不成规矩,万一你造的字别人认不得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发明了一种叫“大篆”的字,把一些不能普及的字丢弃,把一个字的多种写法聚合成一个字,并遵循一定规则,他还把自己造的字做成一部书,叫《史篇》。
史籀发明的大篆精简了很多异体字,同时对文化普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东周的铜器铭文较西周更为成熟。
与此同时,特别是在战国时期,文字存在的材质开始丰富,据程燕介绍,不仅是铜器,还出现了兵器、玺印、货币、石刻、帛书和竹简等。
而当时的古文字目前被发现比较多的是竹简,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的“楚竹书”,此外1992年公布的湖北荆门“包山竹简”,1998年公布的郭店竹简均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及字体流变

草书
章草: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 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 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 “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
变 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 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 一种书体。
章草:
草书
草书
今草:
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 对 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连 缀,书写简约方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 善。
造字之人的解释
沮诵 《说文》:“诅,咒也”。“咒”经典通 用“祝”。析言之,请神加殃于人叫诅, 请神降福于人叫祝,统言之,以言告神都 可以称为祝或诅。 《说文》:“诵,讽也.” “讽”指背念文章,“诵”指有节拍地念 文章。
“沮诵”就是用有节奏的语调向神祷告,求 福或降灾于人。所以沮诵可能是从汉字的 用途上推想出来的造字者。
隶书
隶书完全以平直线条代替了小篆还存在的圆 曲笔迹,形成了点、横、竖、撇、捺、勾、折 等笔画,汉字部件可以分解为笔画,书写速度 加快。这些笔画,使汉字脱离了表意笔迹,变 成了一般文字符号。隶书使汉字发生了质的变 化。
隶书
草书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 笔 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 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 于 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 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隶书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蚕头雁尾一波三一波三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汉隶唐楷之称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专题1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及答案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内容①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③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④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影响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④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计算工具①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②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3.《石氏星表》和浑仪(1)《石氏星表》: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浑仪①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②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4.《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历法①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2)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5.《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
2021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质检卷2

2021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质检卷2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甲骨文B.楷书C.小篆D.隶书2.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3.中国传统社会中,“壹(一)”有着开始、大、全等含义。
图1来自秦会稽刻石,图2来自秦虎地竹简。
围绕两个“壹”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字体演变有其一贯性B.当时文字未实现统一C.当时两种字体已通行D.两种字体为李斯所创制4.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下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①它是中国汉字②它是中国书法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著名书法名家的作品。
该书法作品的字体( )A.笔画圆匀且富于图案美B.体现了作者最高的书法艺术成就C.既清晰工整又飞洒活泼D.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6.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
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7.如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笔画圆匀,庄严厚重B. 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 随意挥洒,任情纵性D. 行云流水,飘逸易识8.朱熹小时候曾学习曹操的书法,当时他的同学刘共父学的是颜真卿的书法。
刘共父批评朱熹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艺术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孕育出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入手,探讨汉字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与特点。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起源于古代中国先民的刻画和图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图案来表达物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功能逐渐扩展,汉字也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不同的演变阶段。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形态的改变。
例如,汉字的结构从最初的图画形式逐渐变得简练,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形状相似但含义不同的字。
汉字的发展还受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例如秦朝统一文字、汉代的隶书等,都对汉字的形态和书写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的特点与表现形式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书写字体的运笔、布局和装饰等方面来表现情感和个性。
书法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基于汉字的表现:书法艺术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字体的书写来体现作者的情感和个性特征。
书法家通过不同的笔触、章法等手法展示汉字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 追求与自然融合:书法艺术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墨、纸、笔和技法与自然力量的和谐统一。
例如,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会模仿山水的意境,借用自然的动态表现字体的动感与生气。
3. 强调形神合一:书法艺术强调字的形态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通过书写的手法和笔触,艺术家试图使字迹既美观流畅,又表现出与字义相符的意境,达到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每种字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和情感触动。
例如篆书的刚劲有力、楷书的工整庄重以及草书的自由奔放等,都在书法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三、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汉字和书法艺术密不可分,它们互为基础与表现。
汉字是书法的对象和载体,而书法艺术则通过汉字的形态和结构来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

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一、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书体的起源,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的特点是形态古朴、简练,用于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主要记录祭祀、卜辞等文字。
二、金文金文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流行于西周至春秋时期。
金文的特点是笔画变粗,形态丰满,书写时使用铜器刻划而成。
金文的文字结构较为复杂,但整体上仍保留着甲骨文的古朴风格。
三、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书法演变的重要阶段,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
篆书的特点是笔画刚劲有力,形态方正,书写时使用篆刻刻划而成。
篆书的文字结构较为规整,注重平衡和谐。
四、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流行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瘦长,形态工整,书写时使用毛笔书写。
隶书的文字结构较为规范,注重笔画的连续和变化。
五、楷书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流行于晋代至今。
楷书的特点是笔画平直,形态规整,书写时使用毛笔书写。
楷书的文字结构简洁明了,注重笔画的平稳和均衡。
六、行书行书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流行于唐代至今。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流畅,形态活泼,书写时使用毛笔书写。
行书的文字结构简洁明了,注重笔画的连续和变化。
七、草书草书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流行于唐代至今。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激荡,形态潇洒,书写时使用毛笔书写。
草书的文字结构简练灵动,注重笔画的速度和变化。
八、隶变隶变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流行于唐代至今。
隶变的特点是篆隶合一,形态独特,书写时使用毛笔书写。
隶变的文字结构多样灵活,注重笔画的变化和创新。
以上是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成就。
从甲骨文的古朴到隶变的独特,汉字书体的演变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无论是古代的金文、篆书,还是现代的楷书、行书,每一种书体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美的结晶。
通过学习和欣赏汉字书体的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②成熟——商代甲骨文
③西周——“金文”、“籀文”
④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
⑤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⑥先后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书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隶。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
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益成熟。
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四大家。
他们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中国画
⑴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⑵分类:①以题材不同: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③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祖先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进行交流。
最早的汉字形状与实物形态相似,通过图画来表达事物的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结构复杂、形态多样的象形文字。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的形状较为简单,多为线条组成的图形,文字的含义与实物形态相关。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金文,将文字刻在金器上。
金文逐渐脱离了实物形态,形状更加规整、笔画更加繁复,有些字形已经与现代汉字相似。
3. 篆书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3世纪):在秦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篆书,将文字刻在印章上。
篆书的字形更加规范统一,书写工整,笔画线条笔直,整体感觉较为方正。
4. 隶书时期(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在东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隶书,隶书的字形更加规范,笔画线条粗细有致,整体呈现出一种行书风格。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现代):从东晋到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楷书,楷书的字形规范统一,每个字的结构清晰,书写简洁利落。
三、汉字的发展趋势1. 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汉字的书写要求越来越高效,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推行了汉字简化的运动,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得汉字书写更加方便快捷。
2. 标准化:为了统一汉字的书写规范,国家制定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常用字的书写形式和用法,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规范统一。
3. 国际化: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字的影响力的增强,汉字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目前,汉字已经成为国际上学习的热门对象,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
中国古代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

时期
领域
代表作或人物
发展历程或特点
原因
先秦 时期
汉字
绘画
汉字 秦汉
绘画
秦小 篆和汉隶都具 有书 法的 美感,但大多 还是 实用性文字。
文字刚获得统一
汉字与书 法
魏晋南 北朝
①社会的变 迁影响到了人的
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
汉字
书法
文人画
宋代
山水画
绘画
世俗画
崇尚意趣、忽略法 度
①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 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 们在文艺审 美上也出现了新 的特点:强画
绘画
世俗画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 展,苏杭等 地成为全国 的经济中心和文 平民化、世俗化、 个性 化中心。 化
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
觉醒使得审 美变成了一种自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 觉;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
艺术
法成为士人表达自 我对意境、
神韵、风骨追求的 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 的改进,为
书法技巧创新提供 了条件。
绘画
隋唐
书法
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
书法艺术达到了新 的高 峰
荣,思想开放 ,兼收并蓄,整 个社会充满活力 ,激荡着一种 进取精神 ,同时法度和规范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2018海南高考,1,2分]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
5.[2017全国卷Ⅲ,24,4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6.[2016全国卷Ⅱ,24,4分]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7.[2020陕西汉中第五次质量检测]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昭君出塞》等。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B.艺术的教化功能
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
8.[2019江苏高考,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
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
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
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