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糖异生

这种从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机体内进行糖异生补充血糖的主要器官是肝,肾在正常情况下糖异生能力只有肝的1/10,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能力则可大为增强。

2、乳酸循环

肌收缩(尤其是氧供应不足时)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也叫做Cori循环。乳酸循环的形成是由于肝和肌组织中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释出葡萄糖。肌除糖异生活性低外,又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因此肌肉内生成的乳酸既不能异生成糖,更不能释放出葡萄糖。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就在于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的酸中毒。乳酸循环是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成葡萄糖需消耗6分子ATP。

3、必需脂肪酸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缩写EFA)。粗略概念:一类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需从外界摄取的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ω-3系列的α-亚麻酸(18:3),一种是ω-6系列的亚油酸(18:2)。

详细概念:通常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高度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缩写PUFA)。

4、脂肪动员

脂肪细胞内贮存的脂肪(甘油三酯)在甘油三酯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和甘油一酯脂肪酶依次作用下,逐步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而被释放入血液中,以供其他组织利用,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反应式:

5、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6、一碳单位

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可分解生成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学基因,称为一碳单位或一碳集团。体内的一碳单位包括甲基(-CH3)、亚甲基(-CH2-)、

OH)、甲酰基(-CHO)、亚氨甲基(-CH=NH)次甲基(-CH-)、羟甲基(-CH

2

等基团,它们不能游离存在,必须由特殊的载体携带。一碳单位在核苷酸、胆碱、肉毒碱、肾上腺素、氨基酸以及DNA和RNA的合成与修饰反应中有极重要的作用。

7、解链温度(Tm)

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由于这一现象和结晶体的融解过程类似,又称融解温度。在达到Tm时,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打开,一种DNA 分子的Tm值的高低与其分子大小及所含碱基中的G和C所占比例相关,G 和C的含量越高,Tm值越高,分子越长,Tm越高。

8、DNA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即为DNA变性。DNA变性只改变其二级结构,不改变它的核苷酸排列。

9、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是DNA复制中随从链上不连续复制的核苷酸片段,即在随从链合成过程中先合成的较短的DNA片段,这是由1968年在美国的日本科学家冈崎用电子显微镜及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到的,故称为冈崎片段;这些冈崎片段经过去除引物,填补引物留下空隙,连成完整的DNA链。冈崎片段的合成方向仍然是5′→3′方向,反应直至下一个引物RNA的5′末端为止。在原核细胞中每个冈崎片段约含1000~2000个核苷酸,真核细胞中约含100~200个核苷酸。

10、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核酸蛋白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参与恶性转化。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1、外显子

真核生物中的结构基因基本上都是不连续的断裂基因。结构基因中能够指导多肽链合成的编码顺序被称为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

12、核酶

Ⅰ、Ⅱ类内含子自我剪接不需要蛋白质参与,而由RNA作为酶起作用,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命名为核酶,ribozyme是核糖核酸和酶两词的缩合词。核酶作用的基础是形成锤头结构。

13、密码的摆动性

转运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需要通过碱基互补与mRNA上的遗传密码反向配对结合,但反密码与密码间不严格遵守常见的碱基配对规律,称为摆动配对。按从5′→3′阅读密码规则,摆动配对在反密码的1位碱基与密码的3位碱基间更常见。如tRNA的反密码第1位有稀有碱基次黄核苷出现,可分别与密码第3位U、C、A配对。摆动配对的碱基间形成的是特异、低键能的氢键连接,有利于翻译时tRNA迅速与密码分离。这可使1种tRNA

能识别mRNA的1~3种简并性密码。

14-1、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

某种分泌蛋白质及细胞膜蛋白质等,以前体物质多肽的形式合成,其N末端含有作为通过膜时之信号的氨基酸序列,可引导蛋白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靶部位,这种氨基酸序列称信号序列,是决定蛋白靶向输送特性的最重要元件,这提示指导蛋白质靶向输送的信息在于它的一级结构。它由约15—25个氨基酸所组成,在N末端附近除有碱性氨基酸外,还主要含疏水性氨基酸,特别是在其中部没有带电荷的氨基酸。

14-2、信号肽(signal peptide)

各种新生分泌蛋白的N端有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称信号肽,约13~36氨基酸残基,可分三区段。N端侧碱性区含一个或几个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精氨酸。中间较长为疏水核心区,约10~15个残基,主要含疏水中性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等。C端加工区多含极性、小侧链的甘、丙、丝氨酸,紧接着是被信号肽酶裂解的位点。

15、增强子(enhancer)

增强子(enhancer)就是远离转录起始点(1~30kb)、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通常与方向、距离无关,它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元件。有效的增强子可以位于基因的5’端,也可位于基因的3’端,有的还可位于基因的内含子中。

16、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真核基因调节蛋白又称转录调节因子或转录因子,绝大多数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它的编码基因表达后,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的识别、结合(即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反式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故称反式作用蛋白或反式作用因子。大多数反式作用因子是DNA结合蛋白;还有一些真核基因调节蛋白不能直接结合DNA,而是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调节基因转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