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案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复习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
要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包括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当代人的探索。
要了解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还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重点、难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考核知识点】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总结、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路理论则正好相反,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一直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这之中也会发生革命,例如资产阶级革命并不要求消除私有制,而是代之以资本主义私有制。
(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以往的革命是以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代替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并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私立,它们的存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没有矛盾和冲突。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广泛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案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做出的。西方资产阶级未来观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理性的产物”,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他们把资本主义制度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一时“繁荣”看作是永恒的,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限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无穷的潜力,是不可被取代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将不断调整其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以及管理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需对资产阶级所有制进行变革。他们还极力宣扬“两种制度趋同论”,其实质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趋同”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鼓吹资本主义永恒论。他们总是设想未来世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统天下,是全世界高度资本主义化。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恩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其它流派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这里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具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共产主义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其次,共产主义是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一种社会制度;再次,共产主义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这一制度为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共产主义实践。
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仅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一方面,共产主义社会是遥远未来的事情,在现阶段是不易说清的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此不宜作详尽的细节描绘;另一方面,对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在理论上完全讲不清,只是认真地考察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考察社会的基本框架,如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等,从共产主义社会的制度特征、社会生活状态以及人的状态等三个方面的作了描述,进而揭示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讲义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 会基本特征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 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失去了它的镇压对象和必要性,作 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到共产主 义社会,战争也不复存在。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 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 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感谢聆听!
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 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达成了和谐。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 会基本特征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 国的飞跃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 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人的发展是 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 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 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 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 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 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 人的发展为代价。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 学立场和方法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 详尽的细节摧绘
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 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 的实践去回答。恩格斯也明确表示:“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 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 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 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 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
学立场和方法; • 2、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
征的主要观点; • 3、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 4、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
• 1、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 史时期。
社会主义都是在不发达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 2、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 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 3、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1)“两个必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 目标 ,同时也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结论:
• 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的统一。既是社会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 势,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 结果。
四、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实践过程
• 邓小平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 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 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到代人,甚至几十代 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
• 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 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 1、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理想,而不是脱离 客观发展规律的空想。
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 一种是“空想”: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
(2015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_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让大学生准确完整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深入理解这一崇高理想实现的必然性,最后能够认同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预见;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如按需分配等)的可行性;2,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远大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贴近。
教学概要:导入:《少先队队歌》放映,师生共唱,引出对共产主义理想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以理想国、乌托邦、大同世界为例,说明探讨“人类向何处去”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关注的一个共同课题。
展望未来,就是对未来进行某种预言,为何预言?能否正确预言?科学预言与空想式预言的差别何在?让我们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的有关论述,来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本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他们心中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的基本构想,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思路和构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大胆预言,但他们决不是在算命和一般意义上的预言层次上对未来进行展望。
他们与空想家、算命先生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对未来的展望建立在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上。
这些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包含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对未来的预言建立在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严密分析之上;其次,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把握,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再次,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不做具体细节描述,而只阐述一般特征和原则。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没有对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就无法对未来做科学的预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础
• 消灭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 消灭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 • 打碎了以资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 打碎了以资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 • 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 • • •
巴黎公社 三大工人运动 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 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 • 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 • • •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 系
三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 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 •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物质财富充分涌流, 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消灭了阶级剥削和 压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 压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归于消失,社会的精神生产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归于消失,社会的精神生产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极大提高,社会摆脱了盲目的异己力量的支配, 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极大提高,社会摆脱了盲目的异己力量的支配,每个人都得 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自觉地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自觉地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根据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可以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概括为: 根据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可以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概括为: 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精神、政治条件: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 精神、政治条件: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 国际条件: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代资本主义。 国际条件: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书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章引言: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实践的发展。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十多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末又发生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剧变。
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持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当代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理论和实践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工人运动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发展、不断前进。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思格斯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伊始,就有许多仁人志士对其弊端提出批评,并描绘出理想社会的蓝图来代替资本主义。
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一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来到世间就带着许多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弊端,特别是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阶级级矛盾、贫富分化极其严重,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极其恶劣,资产阶级的剥削极其残酷,这激起了工人阶级的激烈反抗,自发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的意识和利益,反映了早期无产者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新社会的愿望。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但提出和描绘的理想社会却充满着空想性质。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社会改造方案,往往是包罗万象的,涉及包括哲学、经济、政治、历史、宗教,道德、家庭、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乃至一些具体细节的庞大社会改造计划。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这设想显然只能是空想。
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代表人物有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他们中有的观点激进、主张革命,有的则相对温和、提倡改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7章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 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 现的必然性。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 高纲领,也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 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 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 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邓小平
在将来某个特定的 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 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 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 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 特定的历史环境。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 境界极大提高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 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 “三大差别”消除,社会 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与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 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相联 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 极大提高。这是共产主义 新人的重要体现。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 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不同社会阶段的共同特征:人类社会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 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共自
然 王
……产 主由王
国
义国
第七章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七章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法国大革命 第七章
(一)以往的 任何阶级都 不可能实现 消灭剥削和 压迫的社会 理想。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
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的关系
第七章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 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自然关系和谐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 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 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
——摘自《共产党宣言》
第七章
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是历史的必然
必 然 王 国
实 践
必
第七章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品的极大丰富
度 特 征
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 有制
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案第七章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做出的。西方资产阶级未来观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理性的产物”,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他们把资本主义制度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一时“繁荣”看作是永恒的,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限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无穷的潜力,是不可被取代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将不断调整其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以及管理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需对资产阶级所有制进行变革。他们还极力宣扬“两种制度趋同论”,其实质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趋同”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鼓吹资本主义永恒论。他们总是设想未来世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统天下,是全世界高度资本主义化。
(2015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让大学生准确完整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深入理解这一崇高理想实现的必然性,最后能够认同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预见;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如按需分配等)的可行性;2,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远大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贴近。
教学概要:导入:《少先队队歌》放映,师生共唱,引出对共产主义理想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以理想国、乌托邦、大同世界为例,说明探讨“人类向何处去”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关注的一个共同课题。
展望未来,就是对未来进行某种预言,为何预言?能否正确预言?科学预言与空想式预言的差别何在?让我们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的有关论述,来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本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他们心中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的基本构想,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思路和构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大胆预言,但他们决不是在算命和一般意义上的预言层次上对未来进行展望。
他们与空想家、算命先生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对未来的展望建立在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上。
这些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包含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对未来的预言建立在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严密分析之上;其次,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把握,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再次,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不做具体细节描述,而只阐述一般特征和原则。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没有对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就无法对未来做科学的预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 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 程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 要求
1、共产主义是 能够实现的社会 理想。 2、共产主义理 想的实现是历史 规律的必然要求
• 城市之间互通有无,但是同样不需要用货币来交换。他们 把大量的剩余产品运到国外,换回自己缺少的铁和大量的 金银。金银的主要用途是雇用外国人为乌托邦作战。除此 之外,它们就用作制造便器和惩罚罪犯的链锁了。 • 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描述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 判的基础上的。莫尔用大量篇幅揭露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时期“圈地运动”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刻苦难。他这样骂 道:“你们的绵羊本来是《乌托邦》一书的封面那么驯服, 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 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羊吃人” 这就是莫尔对当时英国状况的形象概括。莫尔对穷苦的劳 动人民予以深切的同情,他用悲愤的笔触写道:
• 当他们获得值钱的宝物,就会忘乎所以,俨然以神仙自居。 当他们遇见了富人,又会卑躬屈膝,阿谀逢迎。对金钱的 崇拜使生活变得扭曲了: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是否 有才能、是否对人类有贡献,而是取决于他是否有钱。谁 有了钱谁就有了一切,即使他是一个十足的傻子,只要他 有了钱,就可以把大批的人变成奴隶。可是在乌托邦情况 下就不同,乌托邦人是按照金银的实际用处来对待和使用 它们的,它们并不比铁和陶器更受重视。 • 于是,在乌托邦,金银被用来制成便桶溺器之类的用具, 犯人也都佩戴金子的耳环、戒指和项圈,作为他们耻辱的 标志。在外邦人看来无比珍贵的珍珠宝石,在乌托邦人眼 中也只不过是儿童手中的玩物。所以当外邦的富人身着华 装丽服,珠光宝气地来到乌托邦时,立刻受到乌托邦人的 嘲笑,被当成傻瓜和小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坚定共产主 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义必胜信念 “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 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 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 根本价值目标, 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 会的根本特征。 会的根本特征。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
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 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 会”的关系
1、“两个必然”的含义 两个必然”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 挥出来以前, 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 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 不会出现的。 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 ——马克思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 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 有理想。” ——邓小平 有理想 ”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 神支柱, 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
㈡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性的历史观论证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规律决定了共产 主义理想必然实现。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 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三、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 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以往人们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 不能根据社会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去预见未来社会 及其产生、发展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 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 特殊规律是马恩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依据。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 世界的特点
我们不想教条 地预期未来,而只 是想通过批判旧世 界发现新世界。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 世界的特点
马恩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
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
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据此
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
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 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 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 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 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 在一起。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 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 当代中国应当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 路。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 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方 面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面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为 了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 了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是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也将是中 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 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
•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胜的信念 • 1、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 和精神动力。 和精神动力。 • 2、牢固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来自 、牢固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于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于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对 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的掌握, 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的掌握, 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 奋斗 一、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着不同 历史阶段的过程。 历史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上都有相应的目 这些阶段性目标彼此联结,通向共产主义。 标,这些阶段性目标彼此联结,通向共产主义。 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 统一的。 统一的。 在当前, 在当前,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2015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金华岁月
二、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展望未来社会 的问题上,马克思主 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 根本区别就在于:马 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 的立场上,提出并自 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 会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
二、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 新世界的特点;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 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
【教学重点】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 和方法 ;
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
职业与上层建筑方面,一个新的专业化或技术职 业性阶层的出现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
社会发展方向方面,对技术的控制与鉴定;
决策方面,创造新型的“智能技术”;整个社会 的中轴原则是理论知识占中心地位,是一切社会变 革和政策制定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规律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
然要求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 义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4、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 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 的组织和管理。
5、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 能,按需分配”。
“
按 需 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将根据人们的 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从而最终实现人类 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第一,马克思 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 会,揭示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特点,论 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自我否定。
第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 义的历史暂时性。
第三,揭示了资本主 义剥削的秘密,证明 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 性,论证了工人阶级 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 界的历史使命。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 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 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 产主义必地为共产主义的 实现而奋斗。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
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义共同理想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由、 实现自由和扩大自由、实现理想的历史。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 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 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揭示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 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 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谋生的 手段
劳动转变 生活的 第一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仅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一方面,共产主义社会是遥远未来的事情,在现阶段是不易说清的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此不宜作详尽的细节描绘;另一方面,对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在理论上完全讲不清,只是认真地考察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考察社会的基本框架,如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等,从共产主义社会的制度特征、社会生活状态以及人的状态等三个方面的作了描述,进而揭示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1、经济全球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2、澄清几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看影视材料《共产党宣言》)。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教学过程)
授课章节: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我们看到,资产阶级的未来观,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是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未来观,才正确地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揭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当前,社会主义事业在挫折中奋起,在改革中振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指日可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高潮—定会到来。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改进设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竞争是现时代的主要特征,“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因此,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便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未来观。在对未来社会展望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展望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恩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其它流派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的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切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对现存的—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马克思主义未来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人类将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实现世界大同。不管道路多么曲折,岁月多么漫长,世界发展的这个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对抗性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同时,它还创造了发达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以及克服奴役劳动的强大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最深刻的物质根源、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已经打开了走向共产主义万里征途的航线,走向未来的道路已经指明。
二、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产生的必然性和实现条件,还第一次科学地预测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做出的。西方资产阶级未来观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理性的产物”,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他们把资本主义制度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一时“繁荣”看作是永恒的,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限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无穷的潜力,是不可被取代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将不断调整其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以及管理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需对资产阶级所有制进行变革。他们还极力宣扬“两种制度趋同论”,其实质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趋同”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鼓吹资本主义永恒论。他们总是设想未来世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统天下,是全世界高度资本主义化。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及其意义。2共产主义社会及其实现的历史必然性。3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立足于现实的实践。4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