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 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1d37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9.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P39―40)教学目标1、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2、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主动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合理地运用算法灵活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的进入新知的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口算加法,今天我们接着探索口算的各种方法。
1、教师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什么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男孩要付多少钱女孩要付多少钱)3、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1)学生仔细观察图,交流所获得的信息。
(男孩买了什么,女孩买了什么,玩具的单价。
)(2)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3)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好。
二、自主探索得出方法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1、44+25你能口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44+20=64 44+5=4964+5=69 49+20=6940+20=60 4+5=94+5=9 40+20=6060+9=69 60+9=692、44+38等于多少,你会算吗?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44+30=74 44+8=5274+8=82 52+30=8240+30=70 4+8=124+8=12 40+30=7070+12=82 70+12=8244+40=84 84―2=823、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4172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9.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想好后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
剩下的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
剩下的二(2)班和二(3)班再合乘一辆车。
师:谁还能想出其他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
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
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1节【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1节【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06578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4.png)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能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
1.不进位加法的定义与概念。
2.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1.不进位加法的运用与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案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好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通过谜语或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概念讲解
1.引导学生回顾进位加法的方法,然后引出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通过示意图和具体数字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不进位加法。
三、运算方法讲解
1.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给出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跟着做。
四、练习与讨论
1.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几道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找出错题并进行订正。
五、拓展
1.提出一些更复杂的不进位加法问题,让学生思考。
2.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个组能先解出正确答案。
六、课堂总结
1.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复习。
2.强调不进位加法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今天所学的不进位加法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较为简单,学生基本能接受并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可以考虑在未来的课堂上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进位加法的应用技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 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 不进位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21d6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14.png)
《不进位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第2张)2、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同学们都来参观博物馆每个班由2 名老师带队;生2:二(1)班35 人;生3:二(3)班37 人;生4:二(2)班32 人;生5:二(4)班34 人。
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探究新知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的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课件第3张)(1)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观察自己列的算式,你会口算吗?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课件第4张)生:计算35+2,可以先算5+2=7,再算30+7=37(人)所以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的老师一共有37人。
2. 你会列竖式吗?(课件第5张)师:刚才我们口算的时候,是先算的5+2,所以列竖式时也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
先加哪位上的数?生:口算时是先加个位上的数,我想笔算也要先加个位上的数。
师:对,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
5+2=7,第二个加数十位上没有数,直接把十位上的3落下来就可以。
3.(出示课件第6张)大家看这两幅图,根据这两幅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1)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小组讨论,你觉得应该怎样列竖式?怎样计算?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9af50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5.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进位加法》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整数的加法运算,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概念。
但是,对于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题和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教学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9ff7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7.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
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准确应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计算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两个两位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解答:58 + 27 = ?,43 + 79 = ?。
引出进位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教师介绍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即在十位、个位分别相加,不涉及进位的运算方法。
举例说明:24 + 37 = ?
3. 典型例题演练
让学生依次计算以下算式:
a. 12 + 34
b. 45 + 26
c. 57 + 28
4. 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5. 拓展练习
以生活中具体问题为例,让学生应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一天走了1公里路,第二天走了2公里路,他一共走了多少公里路?
6. 总结
通过学生的回答,对不进位加法进行总结,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方法。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为本次《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1.1 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2.1.1 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90979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b.png)
教案:2.1.1 不进位加(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不进位加。
”2. 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计算不进位加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就是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相加的结果不满十,直接写下来。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并提醒注意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
4. 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2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避免混淆。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新课”环节,特别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新课环节中,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计算不进位加呢?”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因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还要开始探索不进位加的特殊规则。
为了帮助学生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步骤:1.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例如数位的对齐和从个位开始相加的规则。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1不进位加-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1不进位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8b3b1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2.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1不进位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不进位加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1节:不进位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不进位加的算理,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加法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加数和和加数相同的特点。
(2)教师示范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讲解算理。
(3)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讨论:什么情况下进行不进位加的计算?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23页的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学生互相出题,进行不进位加的计算比赛。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24页的练习题。
(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不进位加的计算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进位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 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要适量,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附录教材P23页练习题:1. 3 2=2. 4 3=3. 5 2=4. 6 1=5. 7 4=教材P24页练习题:1. 8 2=2. 9 1=3. 5 6=4. 7 3=5. 10 2=重点关注的细节: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及算理的讲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 加法(不进位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 加法(不进位加)](https://img.taocdn.com/s3/m/b5a22a9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f.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加法(不进位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2.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 不进位加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不进位加法的特点,如两个数相加,个位数相加不满10,不需要向十位进位。
(2)教师示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进位加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资源1. 课本2. 练习题3. 教学课件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课堂练习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4. 课后作业要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0700e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4.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不进位加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不进位加法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进位加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a. 概念: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10,就不需要向十位进位,这种加法称为不进位加法。
b. 计算方法:先将个位上的数相加,如果满10,则向十位进位;如果不满10,则直接写在个位上。
(2)举例讲解不进位加法的应用题。
a. 举例: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解答:3 4 = 7。
他们一共有7个苹果。
b.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不进位加法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不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 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加重学生负担。
本节课通过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题,让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技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的不进位加法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
这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核心,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076e5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72.png)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教案频道与你分享!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13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笔算加法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课本11页主题图,例1、例2主题图,小棒教学方法: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暑假刚刚结束,你们在假期里都去过哪些有意义的地方?大家去过博物馆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博物馆。
出示P11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仔细观察后小组内互说)汇报交流: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说的真好,观察的真仔细。
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老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同学们讨论出解决方案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一下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a4be6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4.png)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如何按照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难点:1.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有关不进位加法计算的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用具:白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先针对不进位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0分钟)•让学生从简单的示例开始学习,引导他们理解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板书和举例的方式,逐步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不进位加法知识。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通过更复杂的练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检测(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简单的检测。
五、课堂点评针对学生在学习不进位加法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六、课后作业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不进位加》的教案内容,希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1 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1 不进位加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0dfad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0.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1 不进位加法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不进位加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概念,但对于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还不太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加法经验,但要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顺序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计数器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老师买了一个苹果,又买了一个香蕉,问学生一共有几个水果?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进位加法的具体例子,如23+12、35+27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区别。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不进位加法计算一些简单的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解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游戏,如“数学接力赛”、“算术大师”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不进位加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3836c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a.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不进位加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10,就不需要向十位上进位,这种加法称为不进位加法。
2.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十位上进位;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10,就直接写在个位上。
3. 不进位加法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进位加法的特点,总结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讲解计算方法。
4. 练习与巩固: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5. 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反馈: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不进位加法计算中的错误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3. 测试成绩:通过定期测试,了解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559e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b.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内容:不进位加法的定义与原理。
如何处理进位的特殊情况。
练习题:多个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处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原理,以及实际运算中的进位处理。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列出例题和步骤,供学生参考。
教学软件:动态展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实物展示:如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进位。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概念。
教学策略:结合讲解与示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互相检查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分享一个与购物相关的故事,引出加法计算的场景。
二、讲授新课:定义不进位加法,并解释其原理。
通过教学软件展示计算过程,强调进位的重要性。
示范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
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在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归纳小结: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进位处理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学生的答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自己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购物计算任务,例如计算找零等,记录过程和结果。
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不进位加法?写下三种场景。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整体进行较为顺利,学生对不进位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但在进行进位处理的教学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这一概念。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小组活动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针对以上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案模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acb3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9.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模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模板第【1】篇〗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课题:赶海---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3-65页信息窗1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创设情景,在多种算法中突出竖式计算,并借助小棒、计数器,利用知识迁移,掌握竖式计算“相同的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学生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赶过海吗?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赶海的?(学生叙述自己赶海的情景)设计意图:大海边永远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场所,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带领他们走入知识的海洋,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这里也有几个小朋友在赶海,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怎样赶海的。
(出示情境图)谁能说一说小朋友们怎样赶海的,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螃蟹根据你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虾和螃蟹谁多,多多少?天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二)探究新知(一)我们先来解决“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这个问题。
二年级不进位加法简洁教案
![二年级不进位加法简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9bc9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f.png)
二年级不进位加法简洁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不进位加法简洁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与不进位加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教学板书。
2. 数字卡片。
3. 计算练习纸。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学过的加法知识,特别是不进位加法。
2. 利用教学板书或数字卡片,展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的例子,如:23 + 15。
3. 提问学生如何计算这个加法,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路。
教学主体:1. 解释不进位加法的概念:不进位加法是指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进位的加法运算。
2. 通过多个例子演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如:28 + 14、36 + 17等。
3. 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规律,即只需将个位数相加,十位数保持不变。
4. 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一些不进位加法的例子,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给学生分发计算练习纸,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
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问题,如:小明有20个饼干,小红有15个饼干,他们一起有多少个饼干?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并进行讨论。
总结:1. 回顾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规律和特点。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83b94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5.png)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准备
1.板书: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题目。
2.教具:计算器、黑板、彩色粉笔。
3.课件:展示相关的图表和示例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不进位加法”,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运算的方法。
2. 学习
1.第一组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示范。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3.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3. 操练
1.让学生进行快速计算练习。
2.师生互动,共同解决一些难题。
4. 拓展
1.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题,并设计自己的一道“不进位加法”题目,交给老师。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数学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6a661cf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b.png)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进位加”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两位数“不进位加”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理解加法计算中的进位概念。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不进位加计算题目的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拿出一个两位数加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思考怎么解答这道题目。
2. 学习“不进位加”
1.介绍“不进位加”的概念:即在加法运算中,如果不涉及进位,只需要
逐位相加即可。
2.通过例题演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 拓展
老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两位数相加的题目,让学生尝试用“不进位加”的方法解答。
五、课堂小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不进位加”在加法计算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不进位加”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交回。
七、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不进位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
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题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方法
情景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流程设计
个人修订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
梳理。
五、随堂练习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作
业
设
计
反
思
与
探
究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
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
小学集体课案设计
年月日
科目
主备人
执教人
授课
班级
课题
不进位加法
课时数
1
分管领
导签字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