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第二课时)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0efb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5.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明白得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的特点,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信、豁达爽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4.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尝试习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信、豁达爽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包蕴的深刻哲理。
三、教具预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单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中插图、设计制作课前预习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三读课题,把握方向1.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第15课,第一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天游峰的特点。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明白得重点句子的意思,明白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所具有的精神。
下面谁来响亮地读一下课题?2.这是黄山上的扫路人吗?再来一起读课题。
(突出天游峰)3.这是天游峰的游客吗?再读。
(突出扫路人)4.读了课题后,你能从课文的题目上明白课文要紧写了什么吗?(扫路人)哪儿的扫路人?(天游峰的扫路人)5.看来大伙儿都有一双慧眼,能从课题中发觉有用的信息,读书就要如此,善于从字里行间发觉有价值的信息,这就叫把书读厚。
相信读了课文之后,你们会有更多的发觉。
(二)与天游峰对话,感受高与险。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扫瞄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天游峰?(指名说:2和7)下面我们来看课本中是如何描写天游峰的?第一请同学们来看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2和7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够在旁边作批注。
)学生依照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下面我找同学来说一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我们先来交流第2小节。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dd3d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04.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3.感受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感悟天游峰扫路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天游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对天游峰的印象。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做好批注。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汗水洒在天游峰上”等,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2.学生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具有哪些品质?为什么让人敬佩?第四环节:朗读感悟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和人物精神风貌。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仰之情。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关于天游峰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谈谈自己对天游峰扫路人的看法,以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人物。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2.学生选择一篇描写人物的课文,进行仿写练习。
五、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提高朗读水平。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拓展延伸,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认为天游峰扫路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请找出文中描述天游峰自然美的句子,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美?”“作者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句来表达对扫路人的敬仰?”教学难点: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请大家注意,作者把扫路人的汗水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有什么特别之处?”“文中的拟人手法是如何让非生命的物体显得生动有趣的?”“同学们,你们认为扫路人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会感到快乐?”“课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扫路人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补充: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边读边思考,标记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天游峰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天游峰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089e6cd650e52ea54189899.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霍山县西石门小学张圣杰一、教材解读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主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教学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文本。
三、教学目标1、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模仿描写人物的方法;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朗读与讨论,品味、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从而表现出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通过人物语言等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学法:朗读、质疑、勾画、想象六、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畅言电子教材以及相对应的资源。
借助图片,图文结合,更直观,更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以题生疑1、播放天游峰的美景。
(侧重体现天游峰的高、险峻)2、提问: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抛出问题:身在美景而不写景,却写人。
这位老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课题)二、自由品赏,整体感知1、速度找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句子,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2、交流三、以疑促读,读中悟情1、指名朗读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ea16f8a6c30c2258019eea.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优异教课方案教课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爽朗、自信豪迈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仔细负责的精神。
2、分角色朗诵课文。
3、意会作者描绘扫路人的奇妙构想。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
今日,我们持续学习第13 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齐读)发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指引学生弄清课文所记述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
这样的教课思路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如何的人呢?为何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从作者一同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文。
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绘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谈论沟通。
扫路人是一位如何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全班沟通,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爽朗每日扫上扫下工作负责30年后自信豪迈(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谈话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谈论、抒怀的内容。
(2)谈论、沟通。
启迪学生睁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
经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怀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诵。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诵。
(分角色朗诵,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谈话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文,领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这样的雄伟陡峭(生读)。
看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风光无穷,内心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喜悦”。
)2、发问。
夜晚,作者在漫步时又碰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如何的?3、出示填空。
此次,作者旅行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风光无穷,()碰到了一位乐观爽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设计很有创建性。
不单帮助学生领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并且理解了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c2487c2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5.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险峻和扫路人的乐观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险峻和扫路人的乐观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天游峰和扫路人的印象。
2.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深入阅读,感悟课文a.课文中描绘的天游峰有什么特点?b.扫路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c.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分组讨论,分享答案:a.天游峰的特点:险峻、壮美。
b.扫路人的性格特点:乐观、积极、敬业。
c.印象深刻的语句:如“他脚踩着岩石,手扶着树干,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仿佛在跟山妖比赛。
”、“他笑着说:‘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扫这条路,就像在画中游。
’”三、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妖”、“画中游”等。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实践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眼中的大自然”。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写作内容和结构。
3.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五、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交流写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天游峰的险峻体现在哪里?有没有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种险峻?”学生答:“‘他脚踩着岩石,手扶着树干,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峻。
”教师问:“那么,扫路人的乐观精神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学生答:“扫路人笑着说‘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扫这条路,就像在画中游。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80ed770029bd64793e2c22.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的特点,感受天游峰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描写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特点及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一、概括文意,质疑入课。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游峰,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过渡:天游峰是什么样的?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开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能培养概括能力,又能及时巩固上节课内容,引起学生阅读期待】二、合作探究,点拨引领。
(一)与天游峰对话——抓住词语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
出示:合作探究(一)与天游峰对话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1.读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学法提示: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
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
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
2.交流讨论: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
(出示天游峰图片2-3张,简单介绍: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登峰顶,望云海,犹如在蓬莱仙境,又似在天上神游。
故名天游峰。
)作者笔下的天游峰是怎样的?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你关注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2)能读出它的险吗?指名读,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e69be5684254b35eefd34eb.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的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齐读)(出示Secord自然段,齐读)二、走近扫路人。
(一)外表过渡:多么险的山峰啊,有句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天游峰上,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老人却成了作者眼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1、打开课本,速读课文,想一想:是老人的什么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2、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老人的外貌的呢?很快找一找。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请一位同学找出,读一读。
(2)好好读读这两段文字,你从文字中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交流: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精神矍铄) (善良、勤劳、健康)(3)指导读好这两段文字。
(4)是啊,透过这个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硬朗朴实的老人。
(6)小结:是呀,初次见到老人时,作者只是感受到了老人身上的朴实,但是近距离地接触后,作者又感受到了这是位慈善的,精神矍铄的老人。
(二)交谈过渡:后来,当作者走进了老人的生活,又发现老人身上有更多的东西在吸引着他。
(1)看,老人就是这样热情地把我带进了他的小屋。
(引读)(2)当作者问及他每天清扫天游峰累不累时,老人是这样回答的——读▲“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762d6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2.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动词的时态形式并能够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阅读理解短文并能够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对劳动和生活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具备勤劳的精神和劳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词的时态形式。
2.难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归纳。
三、教学过程A.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2.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视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B.讲授(30分钟)1.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动词的时态形式,并且让学生对动词的时态形式进行分类,并巩固练习。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判断选择题,巩固掌握时态的使用。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归纳扫路人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C.合作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从课文中选出一段文字,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演讲。
2.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突出文章中的生活道理和劳动精神。
3.学生就阅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D.巩固作业(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时态练习题。
2.写一篇小作文,结合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表达对勤劳的态度。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前后的练习和讨论,检验学生对动词时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通过小组合作演讲和对话的环节,考核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作文,检验他们对于故事中生活道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多样性不够,教学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抽象。
2.这节课同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并参与热烈。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cfe007647d27284b735176.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诵读课题,凸显“扫路人”主人公地位1.诵读课题。
(提示:注意语气,读出“天游峰”与“扫路人”之间的适度停顿及“的”的轻声;体会天游峰与“扫路人”的内在关联,领悟题目对主人公位置的凸显。
)2.出示天游峰图片。
对照图片,朗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
(提示:思考、感悟写峰高、路险与写“扫路人”的关系。
)3.作者章武在迷人的景色里、如潮的人流里,为什么把目光聚焦在一位“扫路人”身上?(“扫路人”加着重号。
)4.导入新课:继续学习课文,重点探究作者是怎样写这位可敬的“扫路人”的?【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同课时的读题,有不同层次的目标预设。
本节课的课题诵读,意在感受课文的主体是写“扫路人”,写天游峰的险境及环境则是为了写人;这个环节既有审题的意向,更有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作者思路,体悟作者是怎样遵循自身情感的发展真切地写出这位“扫路人”的。
二、精读课文,体悟“扫路人”的精神风范1.关注“扫路人”外貌描写与作者的情感发展(1)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中见到这位“扫路人”的?(提示:关注作者“游兴未尽”――“踏着暮色”――“隐约听见”――“循声迎了上去――”这一过程的情感发展。
)(2) 出示文中“扫路人”插图及“扫路人”外貌的句子: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3) 自主练读,圈画凸显老人朴实健康的词语。
(提示:图文对照,扣读“迎、才、蹬、正”等字,感受作者暮色中初见老人顿生敬重之情。
)(4) 展示朗读、相互评读。
【设计意图】外貌描写是作者情感的直接呈现,一服一饰,无不倾注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
作者真切的登峰体验,深感暮色中“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的老人光彩照人,精神可嘉。
在读评过程中,要感悟语言文字,把人物的外貌描写与揣摩作者情感的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1466df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b.png)
2024年《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哲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不断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3.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不断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 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自信、豁达、开朗的人)2. 过渡语:那么,扫路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回顾一下课文相关内容,相信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深入阅读,理解扫路人形象1.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扫路人语言、神态的句子,用笔划下来。
2. 指名读划出来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
相机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 我喝了一杯茶,仍然感到很累。
* 30年后,我还来看你。
* 九百多级石梯,我一步步地往上迈,我能不累吗?——谈理解,相机理解“扫一程,歇一程。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相信有这样的奇迹!”等句的意思。
* 老人引见客人时说的话:“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老人自信、乐观的精神感动了作者,作者相信老人一定能长寿。
)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 联系上下文,深入阅读有关内容。
(1)出示:“扫一程,歇一程,我这个体弱多病的人,用尽力气也扫不了一段长长的上坡路。
”体会我的身体不好,“我”是怎样一个“游人”。
(游客)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我的身体不好?(我感到很累)你是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天游峰的陡峭?(九百多级石梯,我一步步地往上迈)再读句子。
(2)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老人自信、乐观的精神感动了作者,作者相信老人在30年后还会和作者相遇,他们之间的友谊会长久下去)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相信有这样的奇迹!)再读句子。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第二课时)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1dc19c6227916888486d7e0.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我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的肉体质量和生活态度。
3、我能经过品读,感悟到老人的话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经过品读文字,体会〝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老人的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进程:一、创设情境:3分钟1、上节课,我们曾经领略了武夷第一峰——天游峰的风景,登上又高又险的天游峰,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神游于天宫玉宇。
但作家章武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位伟大的扫路老人身上,这是一位怎样的扫路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求探求的效果。
二、自主、协作、交流:30分钟过渡:通读全文,课文经过记叙〝我〞在登天游峰的、、,描写了一位扫路人的笼统,详细描写了扫路人的、、、。
(一)走近老人:1、默读课文3——12自然段,思索:区分划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外貌(_ )举措(﹏)言语(===)神态(△△)的句子,我能区分从等词语中感遭到这是一位的老人。
在文中作符号批注和朗诵感悟的批注。
在可以重点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下加着重号(…),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诵相关句子。
(对学群学3分钟,预展2分钟)2、展现交流:13分钟展一,外貌描写。
先生交流重点词:褪色、运动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位慈善安康、肉体十足、勤劳简朴的人。
两处外貌描写的不同:第一次粗看,写了穿着,仅说明了人物的身份,第二次细心端详,写出人物长相,表现了人物的肉体。
适时补充关于扫地声的正面描写。
展二,举措描写。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茶,很热,很香,似乎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表现了老人的热情好客。
展三,对话一。
抓住老人的话和神态的词,体会老人对任务和生活的热爱,并依据提示语有感情朗诵。
展四,对话二。
联络实践对比体会的老人对生活环境的喜欢及老人自信失望、自强不息、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读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的弦外之音。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710b0d9e314332396893fe.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资料、试题资料、教程资料、课件资料、好词好句、诗词鉴赏、文学资料、知识科普、作文大全、古文杂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materials, tutorial materials, courseware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poet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s,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s, ancient essays, etc.think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邳州市实验小学王琳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品质与生活态度。
3、我能通过品读,感悟到老人的话中所蕴涵的人一辈子哲理、
学习重点:
通过品读文字,体会“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如何的人”、学习难点:
品味文中老人的话语中所蕴涵的人一辈子哲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1、上节课,我们差不多领略了武夷第一峰—-天游峰的风光,登上又高又险的天游峰,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神游于天宫玉宇、但作家章武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位平凡的扫路老人身上,这是一位如何的扫路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合作、交流:30分钟
过渡:通读全文,课文通过记叙“我”在登天游峰的、、,刻画了一位扫路人的形象,具体描写了扫路人的、、、。
(一)走近老人:
1、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考虑:
分不划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外貌(_)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我能分不从等词语中感受到这是一位的老人。
在文中作符号批注与朗读感悟的批注。
在能够重点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下加着重号(…),采纳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对学群学3分钟,预展2分钟)
2、展示交流:13分钟
展一,外貌描写。
学生交流重点词:褪色、运动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能够看出老人是一位慈善健康、精神十足、勤劳俭朴的人、
两处外貌描写的不同:第一次粗看,写了穿着,仅表明了人物的身份,第二次认真打量,写出人物长相,表现了人物的精神。
适时补充关于扫地声的侧面描写。
展二,动作描写、“老人引我进了她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特不热,特不香,仿佛一股暖流,特不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表现了老人的热情好客。
展三,对话一、抓住老人的话与神态的词,体会老人对工作与生活的热爱,并依照提示语有感情朗读。
展四,对话二、联系实际对比体会的老人对生活环境的喜爱及老人自信乐观、自强不息、豁达活泼的生活态度。
读出
“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的言外之意。
读出老人的悠然与自信。
(二)除了写扫路的老人,作者还写了天游峰的高与险以及游人登山的困难,如此写是为了突出老人、的人一辈子态度。
这种写法叫。
在文中作写法批注。
一组展示,简单体会反衬手法的应用,联系《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理解。
(组内交流1分钟,集体交流2分钟)
(三)辩一辩:天游峰扫路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在文中寻找理由,再结合生活的体验、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正方:天游峰扫路人的生活不累、不苦、
反方:天游峰扫路人的生活究竟特不累、特不苦、
展示组选择一方,选择一组进行辩论。
2、3、4号一对一辩论,一号总结本组观点。
展示交流方法:1、4号与2、3号先在小组内辩论,再集体交流。
从以上的辩论中,我明白了
尽管 ,然而因为 ,因此、(组内交流1分钟,集体交流3分钟)
(四)感悟人一辈子:5分钟
生活环境往往不易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我想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文后对人一辈子的感悟: 、
交流感悟的人一辈子哲理,并选一句自己喜爱的标在书上。
参考:
自创名言:乐观一些,生活永远都会对您微笑!一—张早霞
干一行,爱一行、我们改变不了周围的环境,但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
人的一生都是为自己、为不人而奉献!最普通的人也有她的伟大之处。
要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生活是一面镜子,您对它笑,它就对您笑;您对它哭,它也对您哭。
---—萨克雷
总结:天游峰的扫路人平凡朴实,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人一辈子的道路也许会像天游峰的石梯一样充满艰险,难于攀登,但我们不妨也像老人一样自信乐观,豁达活泼地面对,我们便会领略到人一辈子路上不一样的风光,体味到更丰富与精彩的人一辈子。
因此,我们能够如此对雅安灾区的朋友们讲:当我们面对亲人的遗体时,我们应当庆幸我们还活着,当我们面对一片废墟时,我们就应当感到,阳光依然灿烂,我们还有勤劳的双手,我们的生活还有希望,美好的人一辈子还等着我们去书写与创造!
三、达标检测5分钟
1、本文运用、、、等描写方法为我们表现了一
位、、 (填四字词语)的扫路人。
2、文章写了天游峰的与的特点以及游人登山的困难,如此写是为了出老人、的人一辈子态度。
3、学了这篇课文,我感悟到的人一辈子哲理是。
四、拓展延伸。
2分钟
练笔:仿照课文写法,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可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例来记叙。
五、板书设计
天游峰高险
的外貌
动作自强不息
扫路人语言自信乐观
神态豁达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