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起源与科学养猪

合集下载

猪的ppt课件

猪的ppt课件

01
02
03
04
仔猪出生后需要得到及时的护 理和关注,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仔猪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 水,以保证其营养需求得到满
足。
仔猪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 驱虫,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仔猪的饲养环境需要保持温暖 、干燥和通风良好,以避免其
生病或死亡。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是猪场生产的关键阶段, 其饲养管理对于猪场的经济效益至关 重要。
合理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饮水清洁,增强 猪的抵抗力。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燥、通风,减少病原 体的传播。
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种类,制定合理的免疫 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常见猪病及防治
猪瘟
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 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猪流感
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 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进行预防 。
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是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 的基本特征,如胎生、有毛、 恒温等。
猪的体型和外貌因品种而异, 但通常具有短而圆的头部、强 壮的身体和灵活的四肢。
猪的消化系统对植物性饲料有 较好的适应性,是典型的杂食 性动物。
猪的经济价值
猪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猪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对农业生产 有重要意义。
猪肺疫
由细菌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 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抗生素治疗进行预 防。
猪腹泻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可通 过改善饲养环境和合理饲养管理进行 预防。
猪病诊疗技术
临床诊断
通过观察猪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情况, 初步判断猪所患疾病。

猪的介绍

猪的介绍

杜洛克猪,产于美国, 于19世纪60年代在美 国东北部由美国纽约红 毛杜洛克猪、新泽西州 的泽西红毛猪以及康乃 狄格州的红毛巴克夏猪 育成的。原来是脂肪型 猪,后来为适应市场需 求,改良为瘦肉型猪。 这个猪种于1880 年建 立了品种标准,是当代 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之 一。
杜洛克猪头较小而清秀,脸部微凹, 耳中等大小,略上前倾。腰身长,腿 臀、卜满、被毛暗红色
三.中国地方猪种
• 中国的地方品种有很多,但中 • 比较著名的 国的专业的品种选育做的比较 地方品种有 晚,大多数猪品种没制定有相 应的品种规范和相对应的种群 • 1.东北民猪 规模,在一般条件下很难见到。 • 2.太湖猪 在外来优秀种猪的引进和杂交 • 3.荣昌猪 改良的过程中很多猪的品种都 已经被改变。中国猪一般体型 • 4.藏香猪 较小、性成熟早、耐粗饲、面 • 5.宁乡猪 容粗犷、身躯偏小的特点。 • 6.金华猪
其他优秀品种
汉普夏猪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美国肯塔基州建立 基础群,美国三大瘦肉型品种之一。后和前腿部 为白色,其他部位为黑色,有银带猪之称背最长 肌和后躯肌肉发达,瘦肉率高。
巴克夏猪原产于英格兰巴克郡,是世界上较古老 的培育品种之一,迄今已有 300 余年的历史和 200 余年的纯繁纪录。巴克夏猪肉质优良,盛产 雪花瘦肉。
皮特兰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帮特省,是由法国的贝叶杂交猪与英国 的巴克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国的大白猪杂交育成的。
• 皮特兰猪毛色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 则的深黑色斑点,偶尔出现少量棕
色毛。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
且直,双耳略微向前;体驱呈圆柱 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丰 满,背直而宽大。其瘦肉率最高, 后驱和双肩肌肉最丰满。1920年开 始培育,1950年选育而成。

生猪养殖发展简史

生猪养殖发展简史

生猪养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农业活动之一,其发展历程悠久而丰富。

以下是生猪养殖发展的简史:1. 早期驯化(约公元前8000年):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猪最早是在东南亚的森林中被驯化的,后来传播到其他地区。

早期的人类利用猪的杂食性和适应能力强,将其作为食物来源和劳动力。

2. 古代文明(公元前2000年):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猪已经成为重要的家畜。

古罗马时期的农业技术书中就有关于猪的饲养和管理方法的记载。

3. 中世纪(公元500年-1500年):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猪的养殖更加普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猪不仅提供肉食,还能提供肥料,对农业有着重要的贡献。

4.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猪养殖开始规模化。

机械化生产的引入提高了养殖效率,同时也推动了猪肉加工业的发展。

5. 现代养殖(20世纪初至今):20世纪初,生猪养殖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遗传育种技术的应用、饲料工业的发展、疫病防控措施的改进以及养殖环境的控制,都极大地提高了生猪养殖的效率和产量。

6. 生物技术和环保(21世纪初至今):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猪养殖开始采用更加科学的饲养方法,如精准饲养、疫病基因检测等。

同时,环保意识提升,生猪养殖开始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粪便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7. 中国生猪养殖发展:在中国,生猪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生猪养殖经历了从传统散户养殖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和环保的重视,生猪养殖行业正在向着绿色、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生猪养殖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将继续向着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生猪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生猪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猪种发展历史脉络野猪最早起源于400万年前的东南亚,之后在欧亚大陆逐渐扩散。

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中国野猪开始在黄河流域被驯化饲养;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欧洲野猪开始从欧洲东南部开始驯化,并迅速向北扩展。

1493年,哥伦布带着8头猪进入古巴,猪从此进入美洲。

1539年,被称为美国之父的Harnando De Soto带着13头猪进入美国。

之后,猪在1600年进入美洲新墨西哥,17世纪末转入东部和西北部。

1.国外猪的育种历程。

国外猪育种经历了外貌选育、脂肪型猪培育及瘦肉型猪培育3个典型阶段。

18世纪之前,国外猪几乎不进行专门的选育,没有选育目标和具体育种记录,养猪主要以具有社会大众喜欢的外貌、能养活、能产肉满足家庭需要为主。

18世纪,以英国为代表,开始以脂肪沉积能力为育种目标进行选育。

1770年到1860年,英国以本地猪、中国猪和暹罗猪为亲本开始选育,兼顾早熟和育肥快的优点,成为中白猪、小白猪和巴克夏猪的原始雏形。

1831年,英国的大白猪(又称:大约克猪,约克夏猪)新品种在温莎皇家展览(Windsor Royal Show)首次得到关注。

1896年,丹麦政府以英国大约克与北欧的一种晚熟吉尔吉斯猪杂交,生产F1杂种猪胴体,供应英国腌肉生产的需要,继之形成了培育长白猪新品种的计划,并建立了第一个育种群。

1898年,丹麦登记了12个大白猪群和50个长白猪群,成立了全国猪育种和生产委员会指导育种。

1907年,丹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猪后裔测定站(用来集中测定猪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等特征,并以此评定猪的种用价值),核心群中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都以后裔测定的科学数据为依据而进行选择,经过数10年努力,丹麦长白猪成为流线型、体长而后躯发达的理想瘦肉型品种。

杜洛克猪外貌与生产性能的演变则体现了美国猪的育种史。

在18世纪和一战期间,杜洛克是一种大体型脂肪型猪,在20世纪20年代曾一度开始向瘦肉型转变,但二战期间由于杜生猪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文│王立贤 王立刚洛克猪体型大,能生产大量猪油以满足当时需要,所以仍回到了脂肪型猪种。

第二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使用

第二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使用
猪的视觉不发达,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
62
不同物种间的代 乳现象 —— 寄养
63
五、体温调节机能差,对环境温度敏感 —— 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出生前胎儿处于恒温环境,出生后环境骤然变化, 且小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单位体重散热面 积大,故小猪最怕冷。
—— 新生仔猪临界温度为34.5—35度,以后逐渐降 低,一周内以25-30度为益,32日龄为22度。
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
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
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
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
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种 妊娠期短,平均只有114天,一岁以内可以产仔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两胎以
上(2.2~2.5胎) 羊:一年两胎,两年三胎?(三五年) 牛:一年一胎(9.5月怀胎,5-7年)
50
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母猪窝产仔10头左右,比其他家畜要高产。 我国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著称于世,平均产 仔15.8头
先属亚洲野猪系统(张仲葛 北京农大)
2、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高式武 华南 农大)
3、华南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而华北猪主要起 源于欧洲野猪的东方亚群,部分起源于亚洲野 猪(韩陆奇 中国商学院 3本养猪书) 29
中国境内已经发现的野猪
1、华南野猪:分布于中国南部和海南岛; 2、台湾野猪:分布于台湾; 3、华北野猪:华北、四川、安徽等地; 4、东北白胸野猪:分布于中国北部; 5、倭野猪:分布于云南和广西; 6、乌苏里野猪: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

《猪的基础知识》课件

《猪的基础知识》课件
猪的基础知识
欢迎来到《猪的基础知识》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带您进入神奇的猪 的世界,了解猪的起源、外观特征、生理特点等知识。
猪的起源与分类
1
起源
猪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起源于亚洲地区。
2
分类
根据体型和毛色等特征,猪可以分为不同的品种。
3
猪的重要性
猪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生产方式
2
的营养成分。
猪肉生产可以通过养殖或者农场批发等
方式进行。
3
加工产品
猪肉可以加工成多种美味的食品,如香 肠、培根等。
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
饲养管理
猪的饲养需要合理的饲料和 环境,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疾病防控
猪常常会受到一些传染病的 威胁,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 疫苗接种和防控措施。
良好的养殖环境
提供清洁、舒适和安全的环 境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 关重要。
猪的外观特征与习性
外观特征
猪的身体呈圆胖状,有着坚固的鼻子和尖锐的耳朵。
习性
猪是杂食性动物,善于寻找食物,喜欢在泥浆中打滚来降低体温。
社交行为
猪是社交性动物,它们生活在群体中,通过触碰和声音来沟通。
猪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性
生理特点
猪的心脏比人类的大,呼吸系统 发达,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生活习性
猪喜欢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常 常找一个温暖的地方休息。
喜欢洗澡
猪喜欢在水中洗澡,这有助于保 持皮肤的健康和清洁。
猪的繁殖与育种方法
1 自然繁殖
2 人工授精
3 育种方法
猪可以通过自然交配进行 繁殖,产下可爱的小猪方式。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 配种,可以培育出更好的 猪种。

猪的介绍和特点

猪的介绍和特点

猪的介绍和特点猪是人类最重要的家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肉类动物之一。

它们被广泛地饲养于全球各地,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肉类食品,还可以提供脂肪、皮革、毛皮等多种资源。

本文将介绍猪的特点和一些有趣的事实。

一、猪的起源和分布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最早的猪饲养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中国。

如今,猪已经被广泛地饲养于全球各地,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

中国、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

二、猪的分类和品种猪属于哺乳动物门、偶蹄目、猪科、猪属。

目前,全球共有约200多个猪种,其中最常见的品种有:1. 大白猪大白猪是全球最常见的猪种,也是最大的猪种之一。

它们通常具有白色的皮肤、直立的耳朵和肥大的身体。

大白猪是一种优良的肉用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2. 罗曼猪罗曼猪是一种来自意大利的猪种,外形圆胖、体形较小,通常呈黑色或黑白相间的花纹。

罗曼猪的肉质也非常优良,被誉为“猪肉中的牛肉”。

3. 杜洛克猪杜洛克猪是一种来自法国的猪种,外形粗壮、体形较大,通常呈黑色或灰色。

杜洛克猪的肉质特别优良,肉质鲜嫩、富有弹性,被誉为“猪肉中的皇后”。

三、猪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猪的生长发育通常分为幼年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猪出生后,会在母猪身边生活约4-6周,然后被分离出来单独饲养。

在饲养过程中,猪需要充足的食物和水源,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

猪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通常在6-8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出栏的标准体重。

四、猪的特点和习性1. 猪是杂食动物猪是一种杂食动物,它们可以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昆虫、小动物等。

但是,猪不能吃大量的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肥胖和健康问题。

2. 猪是社会性动物猪是一种非常社会化的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群体中。

猪之间的交流方式非常多样化,包括声音、嗅觉和身体语言等。

它们也会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等级和领地。

3. 猪是聪明的动物猪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例如打开门、解锁、使用电脑等。

猪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猪的品种

猪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猪的品种

猪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猪的品种回答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有迹象表明亚洲和欧洲的家猪分别起源于亚洲野猪和欧洲野猪。

根据猪的来源划分,猪的品种一般可分为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三种类型。

其中,我国地方品种猪可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六大类型;培育品种主要有哈尔滨白猪、新金猪、三江白猪、北京黑猪、上海白猪等;引入品种主要有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

一、猪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1、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有迹象表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

亚洲和欧洲的家猪分别起源于亚洲野猪和欧洲野猪,两者有各自独立的母系起源,分别在距今约9000前后驯化了猪。

在被人们发现的化石中证明有像欧亚野猪一样的动物穿梭于森林和沼泽中等。

2、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才广为世界所知。

我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二、猪的品种
猪的品种有很多,根据其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

1、地方品种:我国地方猪种按其外貌、体型、生产性能、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自然条件和移民等社会因素,大致可分为6大类型,即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

2、培育品种:将我国具有某些特点的优良地方猪种通过与国外瘦肉型猪种杂交,克服其缺点获得较满意的目标后,经过长时间的培育而形成的新品种,如哈尔滨白猪、新金猪、三江白猪、北京黑猪、
上海白猪等。

3、引入品种:从国外引进,对我国猪种改良影响较大,我国现阶段多数规模化猪场都采用引进品种,如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

猪的来历

猪的来历

猪的来历猪为六畜之一,中国人与猪的关系非同一般,人们的肉食大部分来自猪。

猪的一身是宝,供人采用。

作为一个农业国,猪更是与亿万农民有着不解之缘。

人们推举十二种动物为生肖,自然会采用与自己生活最密切的动物来作代表,猪成为生肖当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关于猪当上生肖,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古时有个员外,家财万贯,良田万顷,只是膝下无子。

谁知年近花甲之时,却得了一子。

合家欢喜,亲朋共贺,员外更是大张宴席,庆祝后继有人。

宴庆之时,一位相士来到孩子面前,见这孩子宽额大脸,耳阔有轮,天庭饱满,又白又胖,便断言这孩子必是大福大贵之人。

这肥胖小子福里生、福里小,自小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习文武,修农事,只是花天酒地,游手好闲,认为命相已定,福贵无比,不必辛苦操劳。

哪知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父母去世,家道衰落,田产典卖,家仆四散。

这胖小子仍然继续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直到最后饿死在房中,这胖小子死后阴魂不散,到阴曹地府的阎王那里告状,说自己天生富贵这相,不能如此惨淡而亡,阎王将这阴魂带到天上玉帝面前,请玉帝公断,玉帝召来人间灶神,问及这位一脸富贵相的人怎么会饿死房中,灶神便将这胖小子不思学业、不务农事,坐吃空山,挥霍荒淫的行为一一禀告。

玉帝一听大怒,令差官听旨,要胖小子听候发落,玉帝道:“你命相虽好,却懒惰成性,今罚你为猪,去吃粗糠”这段时间恰逢天宫在挑选生肖。

这天宫差官把“吃粗糠”听成了“当生肖”。

当即把这胖小子带下人间,从此,胖小子成为一头猪,既吃粗糠,又当上了生肖。

另有一说是猪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生肖,在天宫排生肖那天,玉帝规定了必须在某个时辰到达天宫,取首先到达的十二种动物为生肖,猪自知体笨行走慢,便半夜起床赶去排队当生肖。

由于路途遥远,障碍也多,猪拼死拼活才爬到南天门,但排生肖的时辰已过,但猪苦苦央求,其他六畜也为之求情,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把猪放进南天门,当上了最后一名生肖。

这样,马、牛、羊、鸡、狗、猪“六畜”都成为人间的生肖。

中国养猪历史和猪文化

中国养猪历史和猪文化

中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驯化猪。

在古代,猪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常常用于祭祀。

在商代,养猪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选育猪的“豕人”和负责喂猪的“牧人”。

猪的文字在汉字中也开始增多,例如母猪叫豝,公猪叫豭,养猪叫豢,三个月的猪叫豯,六个月的猪叫豵。

在周代,养猪的文献也很多,《周礼》、《礼记》等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人们不仅知道如何饲养猪,还了解猪的年龄、毛色、性别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猪是十二生肖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猪是主要的家畜之一,为人们提供肉食和肥料。

同时,猪也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常被用于祭祀和祈福。

此外,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猪的形象也经常出现。

例如剪纸、泥塑、面塑等传统手工艺品中都有猪的形象。

总的来说,中国养猪历史悠久,猪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猪的简单介绍

猪的简单介绍

猪的简单介绍
猪是一种养殖于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通常被用于生产肉类和其他食品,也可用于制作皮革和家禽饲料等。

猪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起源于欧亚大陆,并一直被人类饲养至今。

猪有很多品种,主要根据其肉质性状、体型、耐热耐寒程度、生长速度等指标进行分类。

肉用猪的品种主要包括中华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每种品种的肉质特点和用途都不尽相同。

猪是杂食动物,喜欢吃各种植物、动物和人类剩饭等食品。

养殖猪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饮水和舒适的环境,同时要注意预防疾病和保持卫生。

在野生环境中,猪通常生活在群体中,会在树林和草原中建筑巢穴,以躲避掠食者的攻击。

总的来说,猪是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动物资源,也是世界各地人民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猪的起源进化

猪的起源进化

26
野母猪产仔
27
一、猪的起源
野猪的种类:
欧洲野猪 : 地中海野猪
大西洋野猪 蒙古野猪
亚洲野猪:
南欧野猪 华北野猪
印度野猪
日本野猪
华南野猪
喜马拉雅野猪
28
我国家猪的起源:
亚洲家猪起源于亚洲野猪,中国家猪的祖先属亚洲野猪 系统(张仲葛 北京农大) 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高式武 华南农大) 华南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而华北猪主要起源于欧洲野猪的 东方亚群,部分起源于亚洲野猪(韩陆奇 中国商学院 3本 养猪书)
动物学分类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
学名: Sus Scrofa domestica
23
野猪特点:
• • • • •
体躯较小 前躯比后躯収达 四肢粗壮 皮厚毛粗 生长慢
24
下颌骨、头骨和泪骨较短,犬齿退化,鼻部上移,颜面凹陷,面
25 部加宽,后躯加长,体重增大,体幅变宽,胃肠发达,腹围增大
野猪
猪有了一定住所
已不同于露天野生的情况
36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甲骨文中的“
”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家们解释:它象征着人们用双手捧着腹中有 仔的母猪 说明怀孕的母猪受到精心饲养和照顾 这是劳动人民从母猪到仔猪的迚行驯化的生 动写照
37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4.人工选择
温顺
肉质好 产仔高 长的快
1.人类的定居生活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家”字 家是由“宀”和“豕”相合而成 它象征着凡是人类定居的地方就有猪的饲养
35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2.禁锢

猪的祖先是什么?猪的历史比人类还要久远!

猪的祖先是什么?猪的历史比人类还要久远!

猪的祖先是什么?猪的历史比人类还要久远!
本文导读:今年是我们12生肖当中的猪年,那么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关与猪的历史。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每天都吃的猪的身世还真是不简单,追溯历史的话,比人类还久远。

那么猪的起源是怎样的呢?如今的猪与它们的祖先又有着什么不同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猪出现的历史比人类还要久远。

经过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再到全新世,猪科演变了整整几千万年,使得猪科遍布地球。

而之后猪科在之后的演变中出现了3个亚科,它们分别是猪兽亚科、猪亚科和镰齿猪亚科(利齿猪)。

猪兽亚科、镰齿猪,这两个“品种”,长得高大凶猛,还有很长的獠牙,可是最勇猛的他们却灭绝了,剩下了猪亚科。

这个猪兽亚科几乎可以说的上是所有的猪的祖先,是最原始的猪类。

猪亚科往下说,就得说说它的分支河猪属和猪属,河猪主要分布的地方是非洲大陆,而我们现在见到的非洲野猪就是河猪属。

而猪属呢?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在中国这块区域,猪属主要分为裴氏猪、小猪、李氏野猪和野猪。

裴氏猪作为一种大型猪,它的化石最多发掘在广西,但是科学研究认为最早的裴氏猪应该起源于重庆龙骨坡,是一种凶猛古猪!小猪,比裴氏猪小,它的化石也是在广西发现的最多,其次是重庆、安徽、湖南和湖北,是南方古代猪。

李氏猪是一种大型野猪,它比较接近于现代猪,目前我们在中国各地看到的野猪,基本上都是李氏后裔。

总结一下,河猪和猪属之后,河猪进化成了非洲野猪,猪属里的裴氏猪、小猪最终灭绝。

而李氏猪成为了我们这里的野猪,被原始先民捕捉了,驯化之后,就成了今天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顿顿不能少的家猪了。

第二章 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学特性

一、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母猪一般 4—5 月龄达性成熟,6—8 月就可以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平均为 114 天,这 样小母猪满一岁就可以产第一胎,以后一年 2 胎,如采用早期断奶(60—3 周),可以达到 2.2—2.5 胎/年(断奶—配种—产仔泌乳—断奶计 142 天 2.5/年),母猪一般每胎产仔 8—12 头,平均为 10 头左右(我国有些地方猪种,每胎产仔多达 16—18 头),这样一头母猪若让 其后代继续不断的繁殖,5 年内可繁殖直接后代和间接后代 16000 头以上,母猪的繁殖潜力 很大,据报导母猪两侧卵巢中约有 11 万个卵原细胞,但在它一生的繁殖利用年内大约只能 排卵 400 个左右,一个情期排卵 12—20 个,实际产仔 10 个左右,直接后代 150—200 头(15 —20 胎),由此可见,母猪的繁殖潜力很大,但效率并不高,试验证明,进行激素处理,可 使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排卵 30—40 个,个别有达 80 个,在生产上也有不少报道,个别高产 母猪一胎产仔 20 多个,我国的太湖猪有过一胎产 42 头的报道。母猪的这种繁殖潜力为今后 胚胎移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速度显著提高,性成熟提前,一般 3—6 个月龄,而且一年四季发情,猪的性季节消失,一 年产一胎变成 2—2.5 胎。
第二节
猪的生物特性
猪的生物学特性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猪品种不但有共性,又各有独特之
处,在生产实践中,我们要不断认识猪的生物学特性,并加以充分利用和改造,根据一些资
料报道,概括猪的生物学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章 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学特性
本章学习重点: 现代猪称为家猪,家猪是由野猪进化而来。本章主要学习猪的进化史,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 哪些特性,为以后各章学习及科学及科学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讲授内容提纲: 第一节 起源和进化 一、起源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 学名为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a) 二、野猪种类 亚洲野猪: 体躯较小 体重 100—150kg 体长 120—140cm 头骨短宽 泪骨正方形 欧洲野猪: 体躯高大 体重 200—300kg 体长 150—160cm 头骨狭长 泪骨长方形 三、野猪的驯养历史 中国:6000—7000 年 埃及:3500 年 欧洲:2000(罗马时代) 美洲:15 世纪 四、驯养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1、体躯比例 2、体重变化 3、繁殖性能 4、性情变化 5、生活习性 6、毛色变化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繁殖力高,世代间隔短 二、生长期短,发育快 三、屠宰率高,出肉率高 四、饲料转化效率高 五、杂食动物,饲料来源广 六、小猪怕冷,肥猪怕热 第三节 猪的行为学特点 1、嗅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群间 母仔 录乳 固定 性联系 缉毒) 2、定居漫游,群体位次明显(同品种体大为王不同品种则不一定) 3、聪明可爱,讲究卫生(可完成狗做技巧 马戏团一员 开关使用) 4、对饲料营养可自行平衡 本章应掌握知识: 了解猪的历史和生特学特性。

猪的起源进化方案

猪的起源进化方案

日本已有100日龄达110公斤的记录
(我国有100d—100kg)
41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3、繁殖的变化
野猪 每年秋末冬初一次发情 较为丰富的饲料季
体内贮积一定营养 妊娠产仔在最有利生存的春季 产仔也由4—6头/胎 妊娠时间140天
现代家猪 常年多次发情
产仔10头以上/胎
妊娠时间平均114天
42
36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甲骨文中的“
”字
专家们解释:它象征着人们用双手捧着腹中有 仔的母猪
说明怀孕的母猪受到精心饲养和照顾
这是劳动人民从母猪到仔猪的进行驯化的生 动写照
37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4.人工选择
温顺 肉质好 产仔高 长的快
38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1、体躯比例的变化
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家猪还是与本地区的野猪在基因上更加相 似,欧洲地区的家猪与中东地区的家猪有着明显区别
这说明不仅欧亚大陆上各大地区的人类祖先相对独立地驯化野 猪,而且不同区域的原始人类也是独立将野猪驯化成家猪的
31
二、猪的驯养
野猪--现代家猪 猪的驯化是从新石器时代前期开始 距今约有8000—10000年历史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的出土猪骨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发掘的猪牙、猪骨 结果为11310±180年 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家猪骨骼 (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出土最原始的家猪化石 是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贾尔木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距今约有8500年有一个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
前言
• 猪,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
野猪,野猪的染色体数(2n)在36一38之间彼 此间没有繁殖障碍。野猪在全世界有27个亚种, 亚种间和亚种内核型都有一些差异,染色体数 (2n)在36-38之间,如西欧野猪2n=36或37,日 本野猪2n=38,但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可以生 育后代,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 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有黑、 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

解析猪的起源

解析猪的起源
•7
5、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8
思考题 ➢你如何看待野猪的养殖?
•9
感谢您的观看
•5
3、野猪的特点
• 每年季节性发情一次。 • 妊娠期130一140d。 • 体躯较小,前躯比后躯发达, 四肢粗壮,皮厚毛粗。
•6
4、野猪驯化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贾尔木遗址中出土的一 批猪骨(距今约8500年)目前被公认为是最 早的家猪遗骨。
➢广西桂林甑(zèng)皮岩遗址出土的猪牙和 颌骨,个体数为67个,其中65%为2岁以下,经 测定距今11310±180年,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 最早的家猪骨骼。
➢ 猪最先于新石器时代在印度 群岛和亚洲的东南部被驯养-人喂猪,猪养人。
➢ 始于约公元前9000年。 ➢ 在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上
澳大利亚北面的岛屿)的东 部地区(现为巴布亚新几内 亚)。
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 始了猪的驯养。
•4
3、野猪的特点
• 仔猪为条纹状,鬃毛下 有大量绒毛。 • 颈部和背部有一条向上 竖起的峭。 • 生长较慢,性成熟在18 月龄以上,体成熟5—6 年。
解析猪的起源
一、家猪由野猪进化而来
1、起源时间尚无定论
➢ 猪的存在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四千万年前,地球上 就有了猪科动物的身影。
2、考古学家普遍认为
➢ 家猪起源于分布在世界各地 的27个野猪亚种。
➢ 西南亚、中国及东南欧是家 猪起源较早的三个中心。我国的Fra bibliotek猪起源于欧洲野猪
•3
2、考古学家普遍认为

猪肉培训课件猪的起源进化(一)

猪肉培训课件猪的起源进化(一)

猪肉培训课件猪的起源进化(一)
猪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之一,而猪的起源和进化却很少被
人们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肉,我们有必要对猪的起源和进化进行
深入了解。

一、猪的起源
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森林。

在约9000万年前,由于气候变化和
其他原因,大部分森林消失,猪便开始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地。

研究表明,猪的祖先早期可能是食肉目的动物。

后来,由于食物的缺乏,它
们开始改为食草,进而逐渐成为了植食性的生物。

二、猪的进化
猪的进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古猪和现代猪。

1. 古猪
古猪是指生活在新生代早期的原始猪种,与现代猪不同,古猪还保留
了许多原始哺乳动物的特征,例如多个趾骨、延长的吻部和长尾巴等。

古猪主要生活在欧洲和亚洲,在生物体的大小方面相对较小。

2. 现代猪
现代猪是指在中新世时期,古猪的栖息地改变,进化成为体型更大,
穴居生活比较多样的猪种。

现代猪主要分为疣猪、林猪、大耳猪和花
猪等几个大类。

在现代猪的演化过程中,头部、颈部、肩胛骨、桡骨、髂骨等部位的骨骼也有了一定的演化。

同时,现代猪的毛发颜色和身
体大小都比古猪的更为多样化,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猪作为一种智慧动物,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从一
种野生动物发展成为一种人类驯养的动物,养猪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
大的成就。

最后,我们应该更加了解猪的起源和进化,将其与猪肉消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维护猪肉产业和人类健康,为未来的猪肉培训课程提供观
点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已有100日龄达110公斤的记录
(我国有100d—100kg)
43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3、繁殖的变化
野猪 每年秋末冬初一次发情 较为丰富的饲料季
体内贮积一定营养 妊娠产仔在最有利生存的春季 产仔也由4—6头/胎 妊娠时间140天
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爪哇、苏门答腊和新 几内亚的亚洲野猪
家猪:
分布范围要大得多,几乎遍及全世界,其品种
也千差万别、多种多样
21
一、猪的起源
家猪与野猪(F1)
22
一、猪的起源
23
一、猪的起源
24
一、猪的起源
动物学分类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
学名: Sus Scrofa domestica
25
野猪特点:
31
一、猪的起源
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亚洲猪和欧洲猪存在着很大的遗传差异, 表明两者应有独立的起源
中国野猪与中国家猪更为接近,暗示着中 国地方猪可能只有一个单一起源
欧洲家猪和亚洲家猪分别起源于欧洲野猪 和亚洲野猪,即现代家猪有着两个母系起源 中国家猪的单一起源,而各地猪种的不同 32 表型应为人工长期选择的结果
一、猪的起源
家猪起源新解:
野猪的驯化最早由中东地区的人类祖先完成,此后随着原始 人类部落的迁徙和交流,家猪才扩散到整欧亚大陆
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组,对欧亚大陆7个地区686只家猪与野 猪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其中许多野猪的DNA来自博物馆 收藏的野猪下颚和牙齿标本 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家猪还是与本地区的野猪在基因上更加相 似,欧洲地区的家猪与中东地区的家猪有着明显区别 这说明不仅欧亚大陆上各大地区的人类祖先相对独立地驯化野 猪,而且不同区域的原始人类也是独立将野猪驯化成家猪的
• • • • • 体躯较小 前躯比后躯发达 四肢粗壮 皮厚毛粗 生长慢
26
下颌骨、头骨和泪骨较短,犬齿退化,鼻部上移,颜面凹陷,面
部加宽,后躯加长,体重增大,体幅变宽,胃肠发达,腹围增大
27
野猪
28
野母猪产仔
29
一、猪的起源
野猪的种类:
欧洲野猪 : 地中海野猪
大西洋野猪 南欧野猪
蒙古野猪
华北野猪
1.人类的定居生活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家”字 家是由“宀”和“豕”相合而成 它象征着凡是人类定居的地方就有猪的饲养
37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2.禁锢
首先是制造“系绳”以限制野猪的活动, 促使发生变异,性情变得温驯 而后又进一步发展为简易圈养 在甲骨文中有图形 演化为“豕”字
象征着猪已养在人工制成的猪栏中 猪有了一定住所 已不同于露天野生的情况
33
二、猪的驯养
野猪--现代家猪 猪的驯化是从新石器时代前期开始 距今约有8000—10000年历史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的出土猪骨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发掘的猪牙、猪骨 结果为11310±180年 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家猪骨骼 (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出土最原始的家猪化石 是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贾尔木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距今约有8500年有一个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
11
一、猪的起源
汉 代 瓦 砖 上 的 猪 刻 饰
12
一、猪的起源
“猪”字的甲骨文
13
一、猪的起源
数例不同“猪”字的字形与字 体
14
一、猪的起源
15
一、猪的起源
16
一、猪的起源
17
一、猪的起源
18
一、猪的起源
我国古代剪纸艺术,名为“肥猪拱 门”。象征“招财进宝”
19
一、猪的起源
判断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是否为家畜 三个原则
亚洲野猪: 印度野猪
日本野猪
华南野猪
喜马拉雅野猪
30
我国家猪的起源:
亚洲家猪起源于亚洲野猪,中国家猪的 祖先属亚洲野猪系统(张仲葛 北京农大) 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高式武 华南 农大) 华南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而华北猪主要起 源于欧洲野猪的东方亚群,部分起源于亚洲 野猪(韩陆奇 中国商学院 3本养猪书)
5
第一节
本节主要内容 一、猪的起源 二、猪的进化
猪的起源与进化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6
一、猪的起源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现代家猪的祖先是野猪 1.出土的猪骨骼化石的研究和人类历史 文物的考证 2.野猪与家猪交配能生产正常后代(具 有繁殖力)
7
一、猪的起源
8
一、猪的起源
9
一、猪的起源
10
一、猪的起源
34
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猪画之一,约有四万年的历史 我国的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
35
(一)新石器时代家猪饲养的前提条件
1、传统狩猎获得的肉食已显不足,需要 寻求新的肉食资源
2、居住环境周围存在着一定量的野猪, 容易获得驯化对象 3、农产品有了一定的剩余,为家猪饲养 提供了足够的饲料
36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1、体躯比例的变化
野猪 前躯占整个体躯的70%左右 中后躯占30% 前30% 后70%
现代家猪
产肉最多的部位是中后(尤为后部)躯,这样 后躯的增加,产肉量也大大提高了
41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野猪与家猪
42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2、体重的变化
野猪 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 每年体重春小秋大 长长降降 三岁方达70—80公斤 现代优良猪种 6月龄可达90—100公斤
1
2
第二章
猪的起源进化 和生物学特性
3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猪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4
总论
科学养猪------把猪的进化发展规律和在进化过程所形成的生物 学特性作为理论依据
结合现代家畜饲养学、遗传育种学、繁殖学、环 境卫生学以及生态学等各门学科的先进技术 制订出饲养管理、繁殖和育种技术措施来合理地 组织养猪生产,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基于骨骼形态学的判断,即通过观察和测量, 比较骨骼、牙齿的尺寸、形状等特征信息,以区 分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 2、考古遗址中某些动物经过了古代人类有意识的 处理,可认为属于家养动物 3、把动物的年龄结构及骨骼形态上的反常现象与 考古学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判断
20
一、猪的起源
野猪: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即分布于欧洲、 北非和亚洲中部天山山脉的欧洲野猪
38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甲骨文中的“ ”字
专家们解释:它象征着人们用双手捧着腹中有 仔的母猪 说明怀孕的母猪受到精心饲养和照顾 这是劳动人民从母猪到仔猪的进行驯化的生 动写照
39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4.人工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