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 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 “其言不礼”。 • 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 出是满意的。 •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 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 总结孔子治国思想 • 以礼治天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却 只能通过为人之师,传播自己的思想, 师生共同努力,把这个思想付诸实践。
子路轻率急忙地回答 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 家,夹在大国中间,(用军 队加到他身上)有军队来 攻打他,接着又(用饥荒 加到他身上)遇饥荒,如 果我治理它,等到三年, 我就可以使国人有勇气 (勇敢善战),而且懂得 为人的道理。” 孔子笑他。
• “求,尔何如?”
• 对曰:“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求 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如其礼 乐,以俟君子。”
写点之志:异于三子,逍遥春游 刻画了“点来自百度文库什么形象?手法? 洒脱高雅、从容淡定 语言、动作
如果说第一段是“孔子问志”,那么2— —11段写什么?
写四个学生述志。
分析四个学生志向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 同?
子路(仲由) 志: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 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 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 并懂得义理。 侧重强国
本段写什么? 写孔子对三人的评价。
孔子对四人分别是什么态度?
曾皙(点) 冉有(求)
子路
(仲由)
与
赞
公西华
(赤)
哂
惜
孔 子
为何“哂”子路? 赞赏坦率发言
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在乎的 是“礼”。《礼记· 曲礼》上说:“侍于君子(长者), 不顾而对,非礼也。”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也说: “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 先三人也。”孔子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 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 瞽。” (《论语· 季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 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 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瞎。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 国”,错在 “躁”与“瞽”,因而被孔子“哂”了。
孔子为何与点呢?
¤ 为何“与”曾点?
一 太 平 盛 世 的 缩 影 二 不 想 做 官 , 逍 遥 生 活 三 还 是 在 讲 ﹁ 治 国 ﹂
以 礼 治 国
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 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 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从消极方面理解, 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周游 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 海” “用之则行,去之则藏” ,曾皙的说 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其实,曾皙的处世态 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一味 消极。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那么由此可见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 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 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 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 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 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 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 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 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 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 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 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 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 然实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 • • • •
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
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
孔子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 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的“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 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 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今天我们就来体会孔子“礼治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今天我们就来领悟一下孔子的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解题: 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
(由) (点)(求) (赤)
侍
坐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 称字表示尊敬。
延伸练习
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
•
• • • • • 孔子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 想的浓缩; 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 世楷模。 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 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本段写什么? 赤之志:从政治国 刻画了“赤”什么性格特点?手法?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语言
孔子又问:“公西赤 ,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 敢说能胜任治理国家之职 ,只是愿意学习。诸侯祭 祀祖先的事务,或者诸侯 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意做一个小赞礼官啊。 ”
孔子又问:“曾点 ,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 曾点弹瑟的声音逐 舍瑟而(表顺承)作, 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 对曰:“异乎三子者 ,点放下瑟起身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位 之撰。” 的才干不同呀。”(状 子曰“何伤乎? 语后置) 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有什么 妨害呢?也不过是各自 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唯(句首语气词)求
则非邦也与(欤)?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 则非邦也与?宗庙会 同,非诸侯而何?赤 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
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 大事吗?怎见得方圆六七 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 事)就不是国家(大事) 了呢?公西赤讲的就不是 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 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 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 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诸 侯小事(小赞礼官),那 么谁能做诸侯大事呢?”
本段写什么? 写求之志:从政治国 刻画了冉求的什么性格?手法? 谦虚、谨慎,过谦 语言
孔子又问:“冉求, 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方 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 十里的国家,(如果)我 治理它,等到三年,可 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那礼乐教化,只好 来等待那有德行的人 (推行)了。”
•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 愿学焉(语气词)。宗 庙之事,如会同,端 (名作动)章甫(名作 动),愿为小相焉(语 气词)。”
孔子向学生问“志”。 从本段看出孔子什么性格特征?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分析: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
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 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 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3、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体现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点,尔何如?”
”
•
曰:“莫春者,春服 既成,冠(guà n)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yí ),风乎舞雩(yú ), 咏而(表修饰)归。”
曾点说:“暮春时节, 春天的衣服已经做成穿上。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 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 然后,一路唱着歌儿回 来。”
这两段写什么?
志向虽各有 侧重, 但都愿意在 仕途上创一 番事业. 都 是参加政治.
曾皙(点) 太平盛世图 志:娱情山水逍遥春游图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 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 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 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 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 三子者(助词,表停顿)出,曾 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 晳后。 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 点留在后面。 如?”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 位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 孔子说:“也不过 志也已矣!” 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 曾点说:“您为什 也?” 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 孔子说:“用礼治 理国家,他说话却不谦 言不让,是故哂之。 让,所以我笑他。
请你谈谈曾晳这种生活理想的 魅力在哪里。
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太平 盛世图”——民风淳朴,民德归厚, 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 (yuè )”治理天下的理想相吻合。 也可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 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世 喧嚣,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 神的清洁和灵魂的自由。
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子路:自信而率真 冉有:谦恭有礼 公西华:谦虚谨慎 曾晳:从容有礼
孔 子 像 台 湾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品
( )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 晳的一段话。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 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 合的朋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一 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 ) 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yú )台上 临风起舞,兴尽时放歌而归。
《论语》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 和《孟子》为“四书”, 《诗》、《书》、《礼》、《易》、《春 秋》为“五经”
智者、仁者----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 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 “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 式。 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 瑟(乐以教和)。孔子和他的四个弟 子便展开了有关志向的心灵 的对话。
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 接着引导出青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 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境,启发弟 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足民, 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的理想; 但他们的回答似乎都还少了点什么。孔子并 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笑。曾点初有顾虑,孔 子亲切引导:“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一评析,指 出儒家的核心是礼乐教化。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 尔,毋吾以也。居则 大一两天,不要因为 曰:‘不吾知也。’如 我(年纪大一点) 或知尔,则何以哉? ” (你们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闲居就说: ‘没有人了解我呀!’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做 本段写什么? 什么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 陪孔子闲坐。 孔子说:
的理想。
礼乐治国
• 一、文脉梳理
• 问志 —— 师长风范 • 言志 —— 各展抱负 • 评志 —— 借评传志:礼乐治国
你觉得孔子是怎 样的一位老师?
孔子是一位爱护 学生,坚持以正面教 育为主、循循善诱的 老师。
孔 子 像 台 湾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品
( )
孔子的四位学生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侍坐》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一位教 育的先师和一群求知的学生,留下一场著名的 对话,其教育场景让人回味。文章通过老师和 四个学生的对话,以言志为线索,不蔓不枝, 再现了学生的志趣、性格和教养,也表达了老 师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子路的率直、冉有的 礼让、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洒脱、孔子的善 诱,通过师生畅言,其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运用生活画面来表现 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把深刻的哲理蕴含于诗 情画意之中,很有些言虽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
子路率尔而(表修 饰?)对曰:“千乘 (shèng)之国,摄乎大 国之间,加(加到…… 上)之以师旅,因之以 饥馑;由也(句中语气 词)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这两节写什么? 写子路之志——从政治国,及孔子的态度 刻画了子路什么形象?手法? 有抱负、坦诚,但鲁莽轻率,不谦虚。神态、语言
性格: 有抱负,自信, 却失之鲁莽、轻率。
冉有(求) 志:
治理一个小国,三 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 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性格: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侧重富民
公西华(赤)
志: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 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 相”。
侧重以礼治邦
性格: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 子路: 侧重强国 • 冉有: 侧重富民 •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