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规范训练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规范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3d100faa00b52acec7cabe.png)
第一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河北衡水二中期中)目前,山东省已拥有平邑金银花、日照绿茶、苍山大蒜、马家沟芹菜、烟台大樱桃、泰山赤鳞鱼、烟台鲍鱼、沾化冬枣等闻名省内外的地理标志产品。
下图所示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商标。
据此完成第1~2题。
1.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A.劳动力优势B.文化优势D .地理环境优势C.科技优势2.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有明确的边界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1.D2.C【解析】第1题,由题目材料可知,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第2题,具有明显边界的往往是行政区,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区并无明确的边界。
(2019年北京怀柔区期末)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D.发展条件.发展方向C4.C3.C【答案】在大风的作用下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第【解析】3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极易产生沙尘暴。
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页 1 第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4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2019年浙江湖州质检)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结合下图回答第5~6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1章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1章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abd9b8f524ccbff12184d7.png)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业水平层次(A)](201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A.甲:山高水深,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一种喀斯特地貌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江南水乡,丘陵广布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C.海拔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解析】第1题,利用古诗词及相关景观图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掌握,图甲诗为《送兄》,诗中描述“离亭叶正稀”及雁飞可判断为秋季树叶稀疏,北雁南飞的景象;图乙诗为《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诗中描述的为桂林山水的景观,桂林山水为我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
第2题,考查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图甲反映的为深秋季节的景观,主要受气候影响,图乙反映的为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受流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影响,即受地质作用影响。
【答案】 1.C 2.B读“某区域劳动力职业构成表”,回答3~4题。
3.A.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B.工业化的加速推进C.服务业的发展D.乡村地域的支撑4.今后,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A.农业发展B.服务业的发展C.工业化进程加快D.先进的科技和信息、金融【解析】第3题,从该区域的劳动力职业构成看,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可以推测,该区域的产业产值构成是“二、三一”;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第4题,“今后”是关键词,随着先进的科技和信息、金融的发展,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将超过第二产业,使该区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区域经济达到较高的水平。
【答案】 3.B 4.D(2015·西安高二检测)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完成5~6题。
2019年精选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第三篇
![2019年精选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7d6cd8c850ad02df80416b.png)
2019年精选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表示不同的区域,实线表示明显的区域界线。
虚线表示不明显的区域界线。
ABC所表示的区域界线可能是:( )A、中国、福建、福州B、中国、季风区、福建C、中国、季风区、外流区D、中国、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下图为黄河流域农业发展条件(部分)示意图。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③④⑤⑥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⑤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上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答案】:无【解析】:第8题【单选题】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空间结构仅指各种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B、区域空间结构是稳定的、不变的C、区域空间结构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D、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本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规范训练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规范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ec47ec02020740bf1e9bbe.png)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规范训练题C.有明确的边界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由题目材料可知,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第2题,具有明显边界的往往是行政区,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区并无明确的边界。
(2019年北京怀柔区期末)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答案】3.C 4.C【解析】第3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沙尘暴。
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4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2019年浙江湖州质检)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结合下图回答第5~6题。
5.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天津市空间结构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B.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C.发展晚期,城镇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D.导致变化的原动力是国家政策的调整【答案】5.B 6.D【解析】第5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表现为点状。
第6题,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0d060f80360cba1aa811dac8.png)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理)【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区域主要特征、空间结构类型和分布形式及产业结构的划分。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提高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激情投入,在快乐中学习。
能够理解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特征作用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进行___ 划分,确定________的基本依据。
有的区域界线是_______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区域界线具有过渡性,是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
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功能如矿区的__________________优势;旅游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色中心商务区的_______________功能区域之间是___________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合作探究一】—―我们一起去旅游地点去这些景区旅游,需要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有哪些?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热带沙漠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自主学习】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关系和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地域和地域。
比较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读“某城市1968年、2019年的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探究有关问题。
1.比较2019年与1968年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2019年与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3.从上述两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4.城市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给郊区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区域产业结构【自主学习】1、概念:产业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四】——走进我们的家乡秦皇岛形成稳定的“三二一”型产业结构,是与秦皇岛农业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等市情有关,因而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产业组织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投资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ab1ab9fe4733687f21aaae.png)
以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区分出来的四大地区。
联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地区的区分指标是()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照关系2.对于这四大地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地区内部整体性突出.地区界限是明确的C.地区之间差别性突出D.四大地区是互相联系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A.生态环境优秀,草原广布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C.国境线长,邻国许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4.2019年东南亚迸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入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件事说了然地区的发展显然受A.地区空间特色的影响B.地区构造的影响C.地区竞争的影响D.地区外面环境的影响地区是客观存在的,拥有必定的范围和界限,有的界限明确,有的拥有必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
据此达成5~6题。
以下相关地区含义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地区是指必定的地区空间B.地区拥有必定的界限C.地区内部拥有显然的差别性D.地区之间是互相联系的6.与图示地区A的界限种类同样的是①行政区②政治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区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④⑤D.④⑤⑥以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9年就业构造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达成7~8题。
7.家产构造调整促使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表此刻A.第二、三家产就业比重第1页均连续迅速提升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家产超出第三家产C.乡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徙数目增添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家产向第二、三家产转移8.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家产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能够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以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9年家产构造变化图。
读图达成9~11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同步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e9a959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1.png)
2019-2019 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1.1 地区的基本含义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地区是()A. 人为区分的文化区B.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按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C. 经济活动种类的散布区D. 国家、省、市等行政地区2.对于地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拥有必定的区位特点B. 都有明确的界线C.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D.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3.有关地区的表达,错误是()A. 地区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应B.地区有必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C. 地区相对于外界有差异,内部特点也不完整同样D. 地区特点与其区位没有关系4.地区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不一样的地区,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
同一个地区内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跟着其余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对地区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地区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B.地区既是上一级地区的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下一级的地区C.地区的界限是十分明确的(2)地区内部与地区之间的特点分别为()A. 地带、非地带B. 差异、整体C. 相对一致、差异D. 绝对一致、相对一致5.地区内部特点拥有性,地区之间的特点拥有显然的性()A. 相对一致差异B. 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 差异整体 D. 地带非地带6.地区()A. 都有明确的界线B.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 拥有必定的区位特点D.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7.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
读“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表示图”,回答以下问题项。
(1)对于t2时辰各地区发展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区1进入迅速发展阶段B. 地区 2 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 地区 3 进入起步阶段D. 图示三地区所处发展阶段同样(2)若用图表示我国不一样地区的经济差异,剖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A.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对资源依靠程度不停降低B.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家产为龙头C.从地区 3 到地区 1 反应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地的发展趋向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睦一致,需宏观协调各地区的关系8.有关东部经济地带拥有的优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B. 能源和矿产资源拥有明显优势C. 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 以上D. 散布了全国约 45%的城市和 51%的城市人口9.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实行,反应了地区拥有()①整体性特点②差异性特点③开放性特点④ 独到性特点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马尔代夫位于南亚,以旅行业为支柱家产。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精编作业 Word版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精编作业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d84526f78a6529647d5355.png)
(答题时间:30分钟)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 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 发展方向B. 生活特点C. 发展水平D. 生活条件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3题。
3. 该流域新垦区()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A. 河流明确的B. 湖泊模糊的C. 交通线模糊的D. 山脉明确的5.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 化学工业B. 建材工业C. 电子工业D. 纺织工业读“某年杭州两产业园区域图”,回答6~7题。
6.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A. 整体性特征B. 差异性特征C. 联系性特征D. 稳定性特征7.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 地理位置差异B. 气候、地貌差异C. 人种分布差异D. 技术条件差异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 边界有实有虚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9.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10.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90b8cbaa45177232f60a2f1.png)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一、单选题1.水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某村落始建于明清时期,大部分建筑材料取自村落附近,村中有引水渠贯穿村巷(图1所示)。
图2示意该村落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问题。
该村落最可能位()A. 东南丘陵B. 长江三角洲C. 河西走廊D. 长白山山区2.季克西位于勒拿河口,1933年建市,得益于特殊的战略位置,曾经物资补给丰富,物价较低。
近二十年来,人口大量外迁,目前仅剩常住人口约5000人,大量房屋闲置,物价飙升。
如图为季克西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导致季克西衰落的根本因素是()A. 地理位置B. 人口迁移C. 国家政策D. 物资供应3.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问题。
图示区域有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A. 南北走向B. 东西走向C. 西北-东南走向D. 东北-西南走向4.2020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突出“新旅游、新常态”,倡导“云上看风光,安心健康游”。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成功举办“逛京城、游京郊”线上云游北京活动。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判断,四省的简称依次是()A. 青、闽、浙、蜀B. 皖、青、苏、陕C. 皖、湘、浙、川D. 湘、闽、苏、鲁5.如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该剖面所在大洲为()A. 亚洲B. 非洲C. 北美洲D. 南美洲6.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如图为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的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问题。
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A. 热带地区B. 南温带地区C. 北温带地区D. 寒带地区7.读沿23°26′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问题。
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A. 大西洋、太平洋B. 太平洋、印度洋C. 印度洋、大西洋D. 太平洋、大西洋8.一艘货轮12月初从香港出发驶往鹿特丹港(荷兰),历时近2个月。
完成问题。
选择最近路线航行,货轮经过海峡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③④①②D. ③①④②9.读“两区域叠加图”,完成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达标训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达标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59ab6786bec0975f565e2c3.png)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达标训练5.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5选D,6选C。
第5题,据图可判断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9%。
第6题,工业化程度低,说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低,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高。
【规律方法】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技巧(1)首先明确三个坐标轴代表的数值类型与其数值增大的方向。
(2)过图中的点向平行于各坐标轴并向数值增大方向作平行线。
(3)读出平行线与各坐标轴的交点的数值。
(4)验证三数值之和是否为100%。
二、非选择题7.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流域内区域差异(分为A、B两区域)的主要因素是。
(2)结合图示分析,该区域的共同点是:(3)试分析A、B两区域发展的优势及其发展方向。
【解析】本题是对区域概念的实际应用,区域的共同点即区域的内涵。
A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林业资源丰富,可发展林果业。
B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可发展种植业。
答案:(1)地形地貌(2)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并有别于其他同等级的区域③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3)山地丘陵地区,林业资源较丰富,可发展林果业等;平原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充足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适合发展商品性的耕作业。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同步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794bd4f7866fb84ae55c8d1b.png)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一、单项选择题1.区域是〔〕A. 人为划分的文明区B. 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按一定的目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 经济活动类型的散布区D. 国度、省、市等行政区域2.关于区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 都有明白的界限C. 不受人为要素影响D. 外部的特定性质相对分歧3.有关区域的表达,错误是〔〕A. 区域是天文差异的客观反映B. 区域有一定面积、外形、范围或界限C. 区域相关于外界有差异,外部特征也不完全一样D. 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4.区域是天文学的主要研讨对象之一。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
同一个区域外部,天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据此回答以下效果。
〔1〕对区域的了解正确的选项是〔〕A. 区域是地球外表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要素影响的空间单位B.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局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C. 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白的D. 一个区域外部特征是相对分歧的〔2〕区域外部与区域之间的特征区分为〔〕A. 地带、非地带B. 差异、全体C. 相对分歧、差异D. 相对分歧、相对分歧5.区域外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清楚的性〔〕A. 相对分歧差异B. 相对分歧相对分歧C. 差异全体D. 地带非地带6.区域〔〕A. 都有明白的界限B. 不受人为要素影响C.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 外部的特定性质相对分歧7.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开展基础、开展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
读〝区域经济开展阶段差异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项。
〔1〕关于t2时辰各区域开展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区域1进入快速开展阶段B. 区域2处于开展前期阶段C. 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 图示三区域所处开展阶段相反〔2〕假定用图表示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差异,剖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A.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水平不时降低B.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开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 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开展趋向D. 要完成经济、资源和环境的谐和一致,需微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8.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B. 动力和矿产资源具有清楚优势C. 出口额和直接应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D. 散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9.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反映了区域具有〔〕①全体性特征②差异性特征③开放性特征④共同性特征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马尔代夫位于南亚,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小练习(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小练习(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19ce725910a6f524ccbf8560.png)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选择题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
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 )。
A.相似差异B.绝对一致相似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解析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其特征表现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答案 1.A 2.A3.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 )。
A.范围较大B.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C.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解析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范围小;城镇地域不仅有工业生产活动,还有第三产业;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答案 C4.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区域空间结构中表现为岛状的是( )。
A.农业B.城市和工业C.城市群和工业区D.交通运输线路解析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则表现为岛状。
答案 C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5~6题。
5.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巴西B.墨西哥C.美国D.英国6.乙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日本B.印度C.法国D.阿根廷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的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例最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低,因而应属于发达国家。
题干要求为西半球某国,故选C。
第6题,乙国三次产业的构成,其比例大致相当,各占1/3左右,应为发展中国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测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65303008a1284ac95043af.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选择题区域是地球上的基本的空间单位。
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都有明确的地理界线B.各区域内部没有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2.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3~6题3.这种划分是按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4.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5.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6.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A.黄淮海平原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A.春小麦.高粱.玉米 B.大豆.甜菜.棉花C.冬小麦.油菜.柑橘 D.春小麦.棉花.梨8.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9.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10.我国甘肃省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以积温的多少作为主要指标B.以流域内的水量作为主要指标C.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D.根据植被的空间分布状况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12.下列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岛状的是A.农业和工业B.城市和工业C.城市群和工业群D.铁路线和公路线13.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14省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A 242.4 1.5 57.5B 156.7 42.3 18.2A.内蒙古.江苏B.广西.黑龙江C.湖北.甘肃D.河南.新疆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题1.1区域的基本含义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题1.1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4384dade80d4d8d15a4fee.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
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滋味醇香、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市场优势B.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2.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有明确的界线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分析:1选D,2选C。
第1题,黄山毛峰茶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第2题,茶叶受品种、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使同一个区域,茶种也不尽相同,因此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的界线。
3.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
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国界②省界③热量带④干湿区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分析:选C。
图中区域a的边界为明确界线,国界与省界的界线都是十分明确的。
4.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分析:选D。
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比城镇地域大;乡村地域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镇地域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根据新、渝、黔、川人口及各部门产值占西部十省区比重表和图示资料,完成5~7题。
5.第三产业产值最少的是( )A.新B.渝C.黔D.川6.人均第一产业产值最高的是( )A.新B.渝C.黔D.川7.对渝、黔、新三地产业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的比重均占末位B.第二产业的比重均不低于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的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1/3分析:5选C,6选A,7选C。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3课后作业:1-1区域的基本含义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3课后作业:1-1区域的基本含义 作业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af61cf10661ed9ac51f37e.png)
时间:2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以下图示意1981~2006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
其中Ⅰ、Ⅲ为植被指数上升区,Ⅱ为植被指数稳定区,Ⅳ为植被指数下降区。
据此完成1~3题。
1.以下有关区域划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上图中各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上图中各区域是以经纬度为标准划分的C.上图中各区域之间植被特征差异较大D.上图中各区域大小不一,为不同层次的区域解析:图中各区域之间植被特征差异大。
图中各区域是按植被类型划分的,划分指标单一。
图中各区域有大有小,但都为同一层次的区域。
2.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A)A.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C.山地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解析:Ⅱ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阿里高原和柴达木盆地,这里气候寒冷枯燥,是青藏高原地区荒漠和草原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主要植被类型是荒漠、草原,A项正确。
3.Ⅲ区域植被增加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C)A.生态退耕B.人口外迁C.全球气候变暖D.降水显著增加解析: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对外界干扰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敏感。
Ⅲ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的上游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草甸,由于该区域人迹罕至,植被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排除A、B项。
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加,Ⅲ区域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得到改善,可使Ⅲ区域植被增加,C项正确。
Ⅲ区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内部,降水不会有明显变化,D项错误。
读区域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圈注的两个国家级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考虑的区域特征是(D)A.区域界线有的明确有的模糊B.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区域开展水平D.区域的相似性和连续性解析: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考虑了区域内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5.有关区域特征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C)A.区域内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要素具有整体性的特征B.区域不仅与其他区域有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一定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因此是独立存在并与其他区域无联系的D.区域的差异性是区域划分的根底,也是区域联系的前提解析: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划分的特定地理空间,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B.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4.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6.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
⑤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区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
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
7~8题。
7.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
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8.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9~11题。
9.据图分析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D.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10.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1.2010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约为
A. 20%
B. 40%
C. 42%
D. 62%
1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
的就业构成。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
例是
A.37.6:23.5:38.9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17.4:45.0
14.图中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①
15.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
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
有限
16.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
它的正确叙述是()
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B.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
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C.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17.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该省可能为(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云南省 D.台湾省
18.人们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经常运用“加强联系,取长补短”的观点,对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定的劣势 B.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定的优势
C.区域之间都存在联系 D.区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9.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