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
——以鸟巢、水立方和央视新大楼为例
梁爽祁嘉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Post-modernism Architecture in China
- The Bird's Nest, Water Cube and the CCTV's new building as an example
Liang Shuang Qi Jiahua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5)
摘要: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奥运场馆的文化意义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露出来。面对那些花费巨资兴建起来的各种建筑,我们既可以透过材料、造型、工艺等外观去进行美学审视,也可以超越这些建筑的物质属性,从周边环境、当时国情、设计理念等角度进行关注,解读其中潜藏着的文化内涵。本文力图将这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对“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大楼这几个代表性的建筑逐一展开分析,在归纳美学效果的同时揭示其中的文化意义,对这些将载入史册的建筑进行比较全面的解读。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代表性建筑;审美文化解读
Abstract: As a landmark building,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Olympic venues are being over time, but revealed. Those who spend huge sums of money to build up the face of a variety of buildings, we not only through material, shape, technology, etc. to carry out aesthetic appearance of look, you can also go beyo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buildings,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hen the conditions, the angle of design ideas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lat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article seeks to integrate these two aspects, the "Bird's Nest", "water cube," CCTV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 each of these representative to analyze, In sum, while aesthetic results reveal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buildings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post-modernism; representation of architectur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2008年8月,中国奥运,惊艳世界,与此同时,中国的奥运建筑也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自申奥成功以来,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掀起的奥运建筑热,在社会上引起过不少的议论。北京作家曾哲在完成长篇纪实文学《觉建筑•奥运2008》后,曾专门撰文指出:“中国的建筑业正处在一个急剧动荡急剧变化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世界建筑观念,在成熟发展变化了数百年后,差不多在一夜之间,涌进了中国。被北京奥运建筑的这一机会,推演到了极至。”【1】北京这座有着数
百年历史的都城,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出现了一批“后现代”建筑,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隐隐显示着中国建筑的走向。与此同时,建筑界代表性的学术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可以说,社会各界对建筑的关注,从来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本文试图从建筑文化的角度,以后现代美学为切入点,对这一时期几座代表性的建筑做些解读。
一、后现代主义背景
后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奥塔和美国的詹姆逊。后现代美学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美学流派,其特征在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和斯蒂文·贝斯特在合著的《后现代理论》中有经典的总结:“艺术形式已经扩散到了一切商品和客体之中,以至于从现在起所有的东西都成了一种美学符号。所有的美学符号共存于一个互不相干的情景中,审美判断已不再可能。”【2】与传统美学比较,后现代美学反对美对生活的依赖,反对理性,鼓吹本能,更加看重审美的作用。它主要采取拼贴,隐喻的艺术手法对各种美学符号进行重组,达到丧失主体,解构结构,耗散意义,冲淡历史的目的,使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不再依靠思维的坐标,完全沉浸在感官的视听刺激上,从而使艺术审美走向多样化。
后现代建筑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切背离现代主义建筑的总称。以文丘里,格雷夫斯和约翰逊为代表。在尊重历史的名义下,后现代大师们重新提倡建筑设计的复古和折衷,在技术处理上主张将互不相容的建筑元素进行不分主次的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即在建筑中追求信息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突破建筑的惯常做法。正如有的学者所总结的那样:从实质上看,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忽视形象与功能相联系的形式主义的设计【3】。
二、代表性建筑解读
2.1“鸟巢”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这一巨型体育场的设计是由2001年国际建筑界“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迪穆龙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几乎没有做装饰性处理,而是把结构暴露在外,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图一)。从外部看,灰色富有韵律感的钢网覆以透明的膜材料,就仿佛是由若干树枝织成的鸟巢。“鸟巢”,象征着“回归家园”,有助于使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找到归属,同时它又是一个孕育奇迹的“摇篮”,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2009年,在世界十年十大建筑的评选活动中,“鸟巢”名列第一。
就建筑单体而言,“鸟巢”的建筑魅力主要在其精致的反向双曲线钢结构与为光影变幻搭建展示平台的双层膜结构,前者将现代工业社会最受推崇的建筑材料——钢材的性能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后者则为后工业时代涌现出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透明箔片膜作为巨型体育场的主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