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1 后 现 代 主 义 的产 生 、 展及 影 响 发
后 现代 主义是 旨在 反抗 现 代 主 义 纯 而 又纯 的方
主义设计的倾向, 这是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体系
和设计 方法 所 导致 的 , 这就决 定 了后 现代 主义 风格 首 先表 现在 建 筑 方 面 , 后 由建 筑 艺 术 影 响 到 其 它 领 而 域 。其方 式 主 要 有 两 种 : 是 进 入 2 一 o世 纪 8 o年 代 后 , 现代 主 义 已成 为 一股 发 展 的潮 流 , 种 时 尚的 后 一
的一种 综合 性 的哲学 与文 化 思 潮 , 向全 世 界蔓 延 。 并
和装 饰 , 把其 与波 普艺 术 的艳丽 色彩 以玩 世不 恭 的手 法 主义结 合起 来 。穆 尔 设计 的美 国新 奥 尔 良意 大利 广 场是后 现 代主 义建 筑 的名作 。 17 年 美 国建 筑评论 家詹 克斯 出版 了《 现代 建 97 后
筑 的语 言 》 一书 , 系统地分析 了计领域[ 。 1 ]
后现代 主义设 计 产生 于 2 o世纪 6 o年代 , 当时部 分 西 方 青年 建筑 家对 于现 代 主义 国 际 风格 的垄 断 地 位感
悖 的建 筑 , 明确 地 提 出 了后 现 代 的概 念 。给后 现代 建
维普资讯
计的隐喻意义 , 通过借用历史来 增加设计 的文化 内
涵, 同时又反 映 出一种 幽 默 与 风趣 之 感 , 独 功能 上 唯
的要求 被忽 视 了。
估量 的影 响 。
⑥ 后 现代 式 空 间 ( 或被 称 为 超级 手 法 主 义 )] 口 。使先 前各 自为阵 的反 现代主 义运 动有 了统一 的名称 和确切
的内涵 , 并为后 现代主义 奠定 了理论基 础 。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设计理念是对现代主义建筑所强调的规则、整洁和功能性的反思,强调个体性、多样性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建筑风格和理念相继引入中国。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实践开始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一些知名建筑师开始尝试将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融入到中国的建筑实践中。

随着国内外建筑教育的更新换代和建筑师的专业培训,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90年代末期以及21世纪初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新型建筑需求不断增长,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许多大型城市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的广州塔等。

这些建筑作品不仅在外观上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建筑功能、空间利用以及城市规划方面也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1. 多样性与个性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呈现出了明显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特点。

由于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面貌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采用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设计语言和手法。

这些建筑作品常常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西方的建筑理念,如轻盈的曲线、丰富的色彩,充分展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2. 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在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实践中,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他们在设计建筑时,常常会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力求在现代化的同时保留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气息。

这些建筑在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设计中,常常采用了丰富的符号和象征,传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以建筑为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以建筑为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以建筑为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作者:赵阳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第8期文/ 赵阳、周美霞江苏大学中国镇江 212013【摘要】随着设计的发展,“后现代”一词在得到了更多关注。

“后现代”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时间概念。

它潮流时尚,不墨守成规。

后现代萌芽在建筑领域,随后发展到工业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本文从建筑角度分析。

改革开放过程当中,中国现代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相对空缺,因此国内先驱纷纷向西方学习已经成熟的先进的设计思潮和设计方法。

同时,西方设计主动进入中国,给国内设计界予以启发。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设计为基础,以其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为主线,以建筑的设计为例分析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设计;建筑1 概述“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是不同的。

“后现代”是历史时期,是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即20 世纪70 年代后的设计探索。

“后现代主义设计”早期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细想基础是反现代主义设计,它的设计实践十分复杂独特,而且流派纷杂。

“后现代主义设计”具体分为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新现代主义。

如果按照设计风格来划分,怎可以进一步的分为高科技风格、减少主义风格、建筑风格以及微建筑风格等。

2 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主要是具有高度隐喻的设计风格以及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

它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审美上,注重文脉、历史主义和象征性后现代主义设计当中的历史、乡土性以及民族性等使它开始朝着隐喻式、乡土式以及新模棱两可空间发展,它通过激发人们的阅历和经验来构成各种联想,加强设计当中的含糊性和戏谑性。

与此同时,后现代派一直致力于发掘传统文化意义,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们竭力在作品上利用传统文化的意象,使作品尽可能地表现出自然、亲切和美观的形象。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指的是一种风格,其主要特点是在构造、形态、色彩、空间、节奏
等方面体现出来的非线性、多元化、多样性等。

它强调材料的质感和本质,突出建筑空间
的品味和设计的创新性,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艺术感和个性化。

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中,
后现代主义建筑凭借着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当今中国建筑界热门的话题。

在中国建筑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当时
国内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建筑的发展和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应运而生,很快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在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例如北京的光华门大厦、上
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广州的广州电视塔等。

这些建筑不仅符合现代化建筑的要求,
更体现出独特的设计创新和个性化风格,极富艺术价值。

近些年来,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在当今大
环境下,后现代主义建筑不仅仅是一个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同时,后现代主义建筑中注重个性化和创新的特点也逐渐得到了发扬,以特色和独特性为
主导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一大特色。

除了出现在城市中的大型建筑物之外,后现代主义建筑也逐渐应用于社区和住宅建筑。

一些设计大师开始将后现代主义风格小而精致的构造方式融入到住宅建筑中,让人始料未
及的创新越来越多地出现。

这种以个性化和创新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逐渐被普
通消费者所接受和欣赏。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在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在分别从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风格应用案例、影响和意义、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国,应用研究,发展历史,风格,应用案例,影响,意义,未来发展趋势,挑战,困境,总结,展望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推动建筑创新与变革。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设计思想,能够启发人们对空间的重新思考,激发建筑师的创作灵感,为城市景观的塑造提供新的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还能够促进建筑产业的发展,推动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实践案例,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中国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对于促进建筑行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点是颠覆传统建筑规范和风格,强调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对空间的利用和创新,追求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通过抽象的形式和特殊的材料表达建筑师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

后现代主义建筑将建筑视为一种语言,借助不规则的形状、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色彩表达设计师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观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常常运用非对称的布局、错落的立面和抽象的装饰,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形 式 就 成 为 了一 种 流行 的趋 势 。这 种 思 想 阻碍 了建 筑 形 式 的 创新 , 终成为一种“ 最 四不 像 ” 建 筑 思想 和 建 筑形 式 。 因此 , 的
富 了建筑美学 的理论内容 。中国当代建 筑设计师应该在 吸收 国际建筑理念的 同时融合 中国传统 建筑思想 ,走 出一条既体 现 中国传 统建筑风 格又跟得 上 国际建筑 设计潮 流 的发展道
馆 的 兴 建 不 仅 给 予 中 国还 给 国 际 建 筑 设 计 界 以 极 大 的震 撼 , 体 现 了 中 国建 筑设 计 的审 美 取 向和 价 值 观 念 。面 对 现 有 的成
史环境中 , 深入挖掘传统精髓才能让我们正视传统 。 中国当代 建筑设计只有深入传 统 , 在传 统中找 出 自身的“ 性” 个 和现代 性才能让其更加大放光彩。 第二 ,后现代的建筑风格让 中国 当代建筑设计盛行一股
关 键词 : 现 代 主 义 ; 筑设 计 ; 统 ; 古 后 建 传 复 中图分 类号 :5 J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5 5 1 ( 0 2 — 0 9 0 1 0 — 3 2 1 3 0 3 — 1 2 0)
建筑有着 自身漫长的发展历程 ,但是建筑美学却是一个 新兴学科。建筑美学融合 了美学与建筑学的内容 ,是艺术 美
LT lERA T oRY RY HE
文 艺 论 理
艺 术 广 角
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 中国建筑设计 的影响
傅 施 黎
( 鲁迅 美术学院 , 宁 沈 阳 10 0 ) 辽 10 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 建筑美学的解析来讨论其对 中国建筑设计 的影响 , 评析 当代 中国建筑的现 实状 况及所 面临的 困惑, 重新审视传统 , 正视 现代 , 建立与我 国国情相 宜的建筑设计道路 。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摒弃了传统的建筑规范和限制,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追求在建筑中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旨在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独特性和多样性,摒弃了传统建筑的规范和限制,以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态度来构思建筑。

它主张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注重材料的质感和表现力,追求在建筑中表现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造型上大胆、奇特,常常使用抽象的形态和非对称的结构,强调建筑的动态与张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追求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将后现代主义风格引入中国,将其运用于一系列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中。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诸如广州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国家大剧院等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这些建筑继承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成为中国城市的新地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重大城市更新和CBD建设项目中,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是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首选风格之一。

北京的国家体育场、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广州的广州塔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都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色,奠定了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独特的造型风格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抽象的形态著称。

在建筑外立面和结构设计中,常常运用大量的曲线、抽象的几何形状和非对称结构,构成了建筑的奇特风格。

比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就采用了抽象的椭圆形外观,外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整体造型宛如一个水晶宫殿,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

后现代设计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前景

后现代设计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前景

后现代设计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前景作者:王莹刘瀚谦李璐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2期听到有人嘲弄某人,你怎么这么后现代啊?或者你长得真像后现代模特儿,诸如之类调侃。

后现代即使反现代,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现在这个现代与后现代杂糅的时代在中国以致世界都产生巨大变革。

设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

美国建筑家及理论家罗伯特•文图里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

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堪称一本反对国际主义风格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宣言。

书中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同时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主义丑陋、平庸、千篇一律的风格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单调乏味的欣赏趣味。

另一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之后的英国建筑师及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为确立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詹克斯详尽地举例和分析了一些建筑新潮,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代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

上述60年代发端于建筑设计的反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70年代的建筑实践中突出地体现出来。

文图里设计的公路边的商店其触目的视觉效果就是对60年代POP风格的直接引用。

查尔斯•穆尔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也是典型体现。

他把古典风格和神奇想象集于设计中,考虑当地居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直接把意大利的地图搬到了设计中,象征着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处瀑布般地流淌下来。

1978年-1983年在纽约的美国电报电话纽约总部大厦,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代表作。

由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和伯奇设计,是使用了混合的建筑语言的折中主义作品。

大厦整体类似一高脚柜,采用了古典建筑语言--拱,借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教堂的形式。

把巴洛克时代的教堂与现代商业化的POP风格融为一体,是使用前人作品的不朽性和象征意义的巧妙之作。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利用大胆的形式、颜色和材料,打破传统建筑规则的建筑风格。

它强调个性化、多样性和丰富性,鼓励创造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的空间。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这一过程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建筑业也经历了繁荣的时期。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反传统建筑的一种方式,受到了年轻建筑师的热烈欢迎。

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外观上通常采用大胆的曲线和异形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规则的束缚。

它们通常在形式上丰富多样,使用鲜艳的颜色、金属和玻璃材料,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广州的广东省博物馆就是一个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其外观如金属雕塑般的曲线设计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在设计理念上,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个性化和表达性。

它们通常采用非线性的空间布局,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分隔规则。

建筑师们注重在建筑物中创造差异化的空间体验,例如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颜色和光线来创造不同的氛围。

这种表达性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多元性相结合,从而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建筑形式。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评论家认为,它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功能和可持续性。

这种观点认为,建筑师应当关注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和环境影响,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被批评为奢华和浪费资源。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和应用中,需要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走向现代新建筑—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反思

走向现代新建筑—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反思

走向现代新建筑—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反思胡思润王力(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摘要:由于中国缺乏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后现代理论的引人使建筑创作丧失了理性原则,结合切身的体验,得到一些启示,提出来与大家探讨关挂词: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批判与反思MOVE TOW ARDS THE NEW AND MODERN ARCHITECTURES--CRITICISM AND INTROSPECTION OF POSTMODERNISM IN CHINAHu Si- Hu Sirmr Wang Li(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Abstract:Being shorty of the development phase of of post-modernism deprived that an architectura1 creation should architectural creation of rationality.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an architectural creation should absorb the inspiration from several aspects.Keywords:post-modernism architectural creation criticism and introspecfon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汪坦先生主编的《建筑理论译丛》问世,西方后现代建筑理论被引入中国。

后现代主义又称之为历史主义,是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向多元论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出自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

它抛弃了现代建筑的极端理性主义和技术至上,不断趋于感性化,它在哲学上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在审美上体现了古典化和地方化的倾向。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建筑设计理念的一种重要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其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和实用性的特点,正在成为中国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特点后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思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建筑突破了现代主义建筑对功能和形式的片面追求,强调建筑设计要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注重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建筑拒绝一刀切的设计模式,倡导多样性和个性化。

它强调建筑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功能需求来进行设计,每个建筑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2.重视历史和传统:后现代主义建筑不排斥传统和历史,而是试图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气息又具有传统韵味的建筑作品。

3.强调实用性: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不是空洞的艺术表现,而是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设计出更适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建筑空间。

1.城市建筑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各大城市的建设规模和速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与此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其注重人性化、多样化的设计特点,正在成为许多城市建筑的新宠。

比如北京CBD地区的一些高层建筑,就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方正造型,创造出了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2.文化建筑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文化建筑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往往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上海的各大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很多都采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3.住宅建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住宅建筑一直是建筑界关注的热点。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导读] 不仅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积极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更引领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其他设计领域的发展。

牛云华摘要: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发展,此繁荣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晚期,建筑界被其垄断。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单调冷漠、毫无个性的现代主义风格已经让市场和设计师们感到疲倦,后现代主义也就应运而生。

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设计风格的变换和替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否定,其实不然,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继承、发展和补充。

这种设计理念的进步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发展及影响的介绍,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影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词开始被社会学家使用。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符号和表征,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它被广泛地用于批评理论、哲学、文学、建筑及其设计领域中。

所谓的后现代不是指在时间上现代主义先于后现代主义,而是说他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继现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各方面领域的影响首选体现在建筑设计领域,而后才拓展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下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概述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与现代主义建筑相对的一套建筑理念,在世界性的建筑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时对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专业学生的影响更是可谓巨大。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相悖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在建筑界的影响更加深远,建筑行业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建筑设计理念。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被设计师们无限推崇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本源(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时候现代主义建筑,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规范化和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注重对历史传统、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的重新解读和利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中国的应用也日益普遍,成为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重要趋势。

本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特点1. 结合传统文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不同于西方,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达。

在建筑设计上,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往往会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语言、装饰艺术和风水理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既具有现代性,又不失传统的文化特色,例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建筑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 注重情感与体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是情感和体验,建筑空间的营造不再只是满足功能需求,更加注重人们在其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在中国,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更加注重对空间氛围、光影效果、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使得人们在建筑空间中可以体验到情感上的愉悦和美感,例如广州的广州大剧院和深圳的华润大厦等建筑就很好地传达了这一理念。

3.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后现代主义建筑不受束缚于任何一种形式语言和风格,它可以充分地融合多种元素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中,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表现更加多元,既有略带未来感的现代建筑,也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还有一些以艺术和装饰为主要特点的建筑等,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多元化表现。

中国的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城市更新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涌现而出,例如经典的“鸟巢”——北京国家体育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采用了复杂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造型风格,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也成为了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流行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拒绝传统建筑形式的限制,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建筑领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也可以促进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国建筑走向国际化。

通过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挖掘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为中国建筑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

1.2 研究意义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挑战。

通过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中国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性:后现代主义建筑拒绝陈规旧习,试图将不同的建筑风格、元素和技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2. 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物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限制,同时也不追求统一的风格,每座建筑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3. 异国风情:后现代主义建筑通常具有异国情调,充满了奇幻和异域色彩,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4. 抽象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抽象化和夸张化的形式,强调建筑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常常使用大胆的线条和几何形状。

5. 技术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借助现代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尝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展示出对技术的创新与探索。

后现代主义建筑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建筑的限制,为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创意。

在后现代主义狂潮中思考中国的建筑艺术

在后现代主义狂潮中思考中国的建筑艺术
2 1 年 8月 00
Auq.01 2 0
文 艺 理 论
Ll RA R Y T H Eo R Y TE
在 后现代主义狂潮 中思考 中国的建筑 艺术
余 鸿 凯
( 东白云学院 , 东 广 州 5 05 ) 广 广 14 0
摘 要: 西方后现代 主义的狂 潮中我 国的建筑界 一时迷 失了发展 的方向, 在 在这个商业功利主 义不断在 加
自从改革开放 以来西方 的后现代 主义思想就被一点一滴 文化 的不 负责任的态度造成 了 当今 中国建筑界混 乱的局面 ,
前辈的建筑学者 以一种积极 的态度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 理论和历史进行探索和研究 ,也为后人 留下 了许许多多 的译
著 ,但是单 薄的研究力量与建筑业 队伍之庞大 的强烈反使 中
如今 , 想挽 回中国建筑界这种混乱而不堪入 目的局面 , 我 们就应该对西方后现代 主义思潮和历史做一个 比较全面而深 筑美学推向一个健康 、 多元 的新世界 。

易・ 康与他的学生文丘里带着 一种强烈的使命 感 , 图以他们 企
所 张扬 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元性把被现代主义引 向深渊 的建
国建筑界 陷入 了文化混乱的局面。
的手中变成一种几何美学 ,僵硬 的直线 和大面积的色块代替
这说 明中国建筑界 ,商业 的功利性 已经吞吃 了学术的功
利性 , 在商业化不断加深 的今 天 , 丑恶的功利主义将学术变得 枯燥无 味 , 意义。 毫无 在这样 的一种社会意识 形态里 , 也许很难有什么改观 。 但可恶 的是当今的一些设计师 ,一方面对西方后现代主 义没有做过什么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一方面从别人嘴里学来
深的社会 , 学术的价值 与意义在人们的心 中变得一文不值。面对着西方后 现代主义建筑的 出现 , 我们应 该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提纲: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和发展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风格特征3.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意义和价值4.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环保的关系5.后现代主义建筑与公共空间的设计1.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源于欧美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是对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它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和创新理念,重视建筑表现性和情感性,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强调文化地域性和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打破传统的探索,是建筑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潮流。

在国际上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尝试。

2.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风格特征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风格具有以下特征:曲线、斜线、复杂的外部形态、多层次的空间形态、流线型形态、大胆的用色方案等。

这种风格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建筑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同时,这种风格在细节上也充分表达了建筑师的个人特点,每一个建筑作品都有其明显的风格特点。

3.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意义和价值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文化多元化,将建筑美学和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并赋予建筑更多的情感投射,使人们在空间中获得更平衡、更和谐的感受。

此外,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注重建筑与自然以及城市环境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现代城市中建筑与环境分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环保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不局限于建筑自身,也充分考虑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概念融入了建筑空间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来水的回收利用、能源的使用等等,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减少环境污染。

5.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不仅仅注重外观的创新,也强调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

设计师通过不同的空间布局和体验设计,实现了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强化了社交性,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案例中的极具代表性的办公建筑、文化建筑等等都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于公共领域重视和注重。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赵梦雪李沐宸王越摘要: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在欧洲兴起,后经过建筑大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获得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传入我国,在我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该文通过探讨现代主义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吸取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建筑发展提供灵感与参照。

关键词:改革开放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功能后现代主义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稳定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规模与数量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人们对房屋的需求急剧增长,中国现代建筑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传入中国后,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世界潮流趋势,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初露锋芒,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建筑。

进入21世纪,中西文化交融后的本土化现代主义建筑不断发展。

一、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发展的背景和基础1.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背景兴起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建筑,是由欧洲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建筑师推动的设计运动的产物。

他们强调建筑的功能,在形式上主张摆脱传统的束缚,崇尚简单几何造型,倡导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形式进行设计。

推动这场建筑革命的重要先驱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

现代主义建筑在西方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房屋需求量剧增以及新的技术、材料的不断发展,从而自发寻求改变和突破的一场建筑革命。

与西方不同,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最早是被动式的,外来因素是其在中国最初的发展推动力。

2.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为我国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_以鸟巢_水立方和央视新大楼为例_梁爽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_以鸟巢_水立方和央视新大楼为例_梁爽

2008年8月,中国奥运,惊艳世界,与此同 时,中国的奥运建筑也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 自申奥成功以来,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掀起的 奥运建筑热,在社会上引起过不少的议论。北 京作家曾哲在完成长篇纪实文学《觉建筑•奥运 2008》后,曾专门撰文指出:“中国的建筑业 正处在一个急剧动荡急剧变化的时代,几乎所有 的世界建筑观念,在成熟发展变化了数百年后, 差不多在一夜之间,涌进了中国。被北京奥运建 筑的这一机会,推演到了极至。”[1]北京这座有 着数百年历史的都城,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出现 了一批“后现代”建筑,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 时,也隐隐显示着中国建筑的走向。与此同时, 建筑界代表性的学术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这方面 的文章,可以说,社会各界对建筑的关注,从来 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本文试图从建筑文化的角 度,以后现代美学为切入点,对这一时期几座代 表性的建筑做些解读。
就建筑单体而言鸟巢的建筑魅力主要在其精致的反向双曲线钢结构与为光影变幻搭建展示平台的双层膜结构前者将现代工业社会最受推崇的建筑材料钢材的性能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后者则为后工业时代涌现出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etfe乙烯一四氟乙烯共聚物透明箔片膜作为巨型体育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开创了先河
先锋论坛 Pioneer Forum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水属五行之一,是一种 重要的自然元素。中国北方的城市大部分是缺水 的,所以水很容易激发人们欢乐的情绪。设计者 将作品取名 “水立方”,正是希望它能激发人 们的灵感和热情,丰富人们的生活,并为人们提 供一个美好记忆的载体。为达此目的,设计者将 水的概念深化,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在建筑 外观上布满了酷似水分子结构的几何形状气枕,
祁嘉华 Qi
Jiahua
中图分类号 TU-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0)07-0004-03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20世纪晚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而备受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建筑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也深受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的青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和特点出发,探讨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和特点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以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姿态展现建筑艺术。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建筑师们更加注重对建筑空间的塑造和表现,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打破了传统建筑的限制和规范,赋予建筑更多的创造性和灵感。

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注重对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的创新应用,使建筑更加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建筑师们在设计中常常运用多种元素和形式,包括曲线、抽象的几何形状、多样化的材料和色彩等,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个性的建筑形态。

后现代主义建筑还倡导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及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包容,使建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需求。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体现了当代建筑师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建设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师们开始对城市中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了更加开放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以适应当代城市生活的需求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筑风格,成为了建筑师们探索城市发展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创意和活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还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建筑师们在设计和建造建筑时也开始更加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可持续性。

后现代(Post-modern)建筑在中国的传播

后现代(Post-modern)建筑在中国的传播

"后现代"这个词如今已经过时了。

"后现代"在中国建筑界的影响时是80年代中期。

建筑界同仁们引进"后现代"概念,⽐⽂学和其他艺术门类中引进它要早⼀些。

中国的建筑理论家在这个问题上赶了⼀个早班车。

我今天不想深⼊讨论"后现代"这个概念本⾝的内涵,也不会介绍关于它在中国传播的详细情况,只是想通过回顾近⼆⼗年中国建筑界的发展过程中对"后现代"选择性使⽤,说明"后现代"这个概念是如何被"误读"、"误⽤"的。

⾸先应该申明,说"误读"、"误⽤",并⾮批评中国建筑界没有把握住"后现代"这个概念的本质,因为其⼀,"后现代"拒斥"本质";其⼆,⽂化传播⼏乎总是⼀个"误解"的过程,我们只须稍为弄明⽩,产⽣于⼀种语境、⼀种历史条件下的概念,在另⼀种语境、另⼀种历史条件下,发⽣了何种变化和影响。

⼀、中国建筑界通过谁认识"后现代"? 代表⼈物和代表著作: 美国建筑师和理论家、耶鲁教授罗伯特。

凡丘⾥的两本书《建筑的⽭盾性和复杂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它们是六七⼗年代出台的。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赫克斯苔布尔,《现代建筑向何处去?》(或称《现代建筑在⼗字路⼝》)。

英国建筑理论家查尔斯。

詹克斯的《后现代建筑语⾔》。

尤其是,詹克斯危⾔耸听,在该书第⼀部分即宣告"现代建筑于1972年某⽉某⽇下午死去",因为美国圣路易城⼏座公寓楼房被市政*认为不适合居住、易滋⽣犯罪,因⽽炸毁重建,于是这个炸毁的时刻就被他称作现代建筑死亡的时刻。

其实,那⼏座楼房的标准和样式与深圳的园岭住宅区差不多,在中国尚属于中等档次。

因为在美国属于低收⼊阶层居住区,住宅区的死⾓成为⿊⼈孩⼦⼲坏事的地⽅,治安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以鸟巢、水立方和央视新大楼为例梁爽祁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Post-modernism Architecture in China- The Bird's Nest, Water Cube and the CCTV's new building as an exampleLiang Shuang Qi Jiahua(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5)摘要: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奥运场馆的文化意义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露出来。

面对那些花费巨资兴建起来的各种建筑,我们既可以透过材料、造型、工艺等外观去进行美学审视,也可以超越这些建筑的物质属性,从周边环境、当时国情、设计理念等角度进行关注,解读其中潜藏着的文化内涵。

本文力图将这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对“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大楼这几个代表性的建筑逐一展开分析,在归纳美学效果的同时揭示其中的文化意义,对这些将载入史册的建筑进行比较全面的解读。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代表性建筑;审美文化解读Abstract: As a landmark building,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Olympic venues are being over time, but revealed. Those who spend huge sums of money to build up the face of a variety of buildings, we not only through material, shape, technology, etc. to carry out aesthetic appearance of look, you can also go beyo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buildings,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hen the conditions, the angle of design ideas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lat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article seeks to integrate these two aspects, the "Bird's Nest", "water cube," CCTV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 each of these representative to analyze, In sum, while aesthetic results reveal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buildings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Key words: post-modernism; representation of architectur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2008年8月,中国奥运,惊艳世界,与此同时,中国的奥运建筑也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

自申奥成功以来,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掀起的奥运建筑热,在社会上引起过不少的议论。

北京作家曾哲在完成长篇纪实文学《觉建筑•奥运2008》后,曾专门撰文指出:“中国的建筑业正处在一个急剧动荡急剧变化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世界建筑观念,在成熟发展变化了数百年后,差不多在一夜之间,涌进了中国。

被北京奥运建筑的这一机会,推演到了极至。

”【1】北京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都城,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出现了一批“后现代”建筑,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隐隐显示着中国建筑的走向。

与此同时,建筑界代表性的学术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可以说,社会各界对建筑的关注,从来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

本文试图从建筑文化的角度,以后现代美学为切入点,对这一时期几座代表性的建筑做些解读。

一、后现代主义背景后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奥塔和美国的詹姆逊。

后现代美学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美学流派,其特征在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和斯蒂文·贝斯特在合著的《后现代理论》中有经典的总结:“艺术形式已经扩散到了一切商品和客体之中,以至于从现在起所有的东西都成了一种美学符号。

所有的美学符号共存于一个互不相干的情景中,审美判断已不再可能。

”【2】与传统美学比较,后现代美学反对美对生活的依赖,反对理性,鼓吹本能,更加看重审美的作用。

它主要采取拼贴,隐喻的艺术手法对各种美学符号进行重组,达到丧失主体,解构结构,耗散意义,冲淡历史的目的,使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不再依靠思维的坐标,完全沉浸在感官的视听刺激上,从而使艺术审美走向多样化。

后现代建筑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切背离现代主义建筑的总称。

以文丘里,格雷夫斯和约翰逊为代表。

在尊重历史的名义下,后现代大师们重新提倡建筑设计的复古和折衷,在技术处理上主张将互不相容的建筑元素进行不分主次的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即在建筑中追求信息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突破建筑的惯常做法。

正如有的学者所总结的那样:从实质上看,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忽视形象与功能相联系的形式主义的设计【3】。

二、代表性建筑解读2.1“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这一巨型体育场的设计是由2001年国际建筑界“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迪穆龙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

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几乎没有做装饰性处理,而是把结构暴露在外,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图一)。

从外部看,灰色富有韵律感的钢网覆以透明的膜材料,就仿佛是由若干树枝织成的鸟巢。

“鸟巢”,象征着“回归家园”,有助于使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找到归属,同时它又是一个孕育奇迹的“摇篮”,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

2009年,在世界十年十大建筑的评选活动中,“鸟巢”名列第一。

就建筑单体而言,“鸟巢”的建筑魅力主要在其精致的反向双曲线钢结构与为光影变幻搭建展示平台的双层膜结构,前者将现代工业社会最受推崇的建筑材料——钢材的性能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后者则为后工业时代涌现出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透明箔片膜作为巨型体育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开创了先河。

钢材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创造出的最佳建筑材料,具有公认的高可塑性,优异的抗压性及抗拉性,而倍受现代建筑大师们的青睐:从19世纪末出现在英国的用钢铰架与玻璃建造的“水晶宫”(crystal palace)展览馆,到20世界之初的世界最高建筑——巴黎埃菲尔铁塔,再到首次用纵向钢桁架代替石材建造的乔治·华盛顿大桥……这些世界著名的建筑无一例外都是用钢材制成拉杆和压杆,再铰接成花样繁多的三角“桁架”(trusse)来作为抗风抗震的坚固结构。

而“鸟巢”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从材料上讲,在受力最大的6个部位,使用了一种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高强抗剪力钢材Q460。

从结构上讲,设计没有采用传统的三角桁架,也没有使用一根立柱,而是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哥窑”瓷的纹路,将中国元素与钢结构设计巧妙结合。

从工艺上讲,设计采用的多点无模成形弯扭构件,无规律的扭曲,顶部实现高空合龙,在三维空间中确定构件接口的位置,误差要求不超过3毫米,所有这一切都在中国科研人员和技工的手中得以完美呈现,成为我国钢结构建筑的里程碑。

此外,“鸟巢”的内部设计也体现出后现代的美学要素——人性化。

从视觉上讲,连成整体的碗状坐席环抱赛场,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都保持140米左右的最佳观赛视距。

从听觉上讲,“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内部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从皮肤感觉上讲,“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运用流体力学设计出自然通风系统,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风。

在“鸟巢”的观众席里,还有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坐席。

这些轮椅坐席比普通坐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

作为单体建筑,“鸟巢”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但如果结合建筑环境来看,“鸟巢”的选址就显得不合适了。

首先,它位于老北京城中轴线北部的延长线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轴线具有近乎神圣的文化地位,将体育场馆这样的建筑摆在这条线上,颇有些荒诞和调侃的味道了。

另外,从大前门至景山近八公里的范围内,是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续上后现代风格的“鸟巢”,从城市风格的整体性来看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次,北京属于北温带内陆季风气候,在冬天呼啸的北风中,“鸟巢”是一个巨大冰冷的钢铁建筑;夏天,大面积的钢结构会反光并大量吸热,“鸟巢”又会成为一个影响周围市民正常活动的耀眼的巨大火炉。

春旱时节,在无孔不入的沙尘面前,复杂的覆膜钢结构会由于难于清理而失去光彩。

2.2“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建设规模约8万平方米,该设计是采用经全球设O]3)设计方案,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只有一路之隔,一方一圆,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这是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其中中方设计者为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总建筑师赵小钧、总工程师毛红卫,PTW建筑事务所的两名主设计师为约翰•保林 (John Pauline)与托比•王(Toby Wong)。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水属五行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元素。

中国北方的城市大部分是缺水的,所以水很容易激发人们欢乐的情绪。

设计者将作品取名“水立方”,正是希望它能激发人们的灵感和热情,丰富人们的生活,并为人们提供一个美好记忆的载体。

为达此目的,设计者将水的概念深化,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在建筑外观上布满了酷似水分子结构的几何形状气枕,使其轮廓和外观变得柔和,具有奇特的视觉效果(图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