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历史考点:乱世纷争的周朝考点

合集下载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之历史事件梳理.doc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之历史事件梳理.doc
2018
今天,华图给大家带来《常识判断》有关于历史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有大量细化的知识点,对于广大备考的同学而言,需要大家花更多精力去准确掌握。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有关历史知识的这部分命题思路主要表现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历史事件本身的细节。在此,我们建议各位同学在复习备考的过程当中,对于于历史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历史事件本身的细节以及准去记忆历史事件前后联系的顺序。
秦末,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7、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
8、刘邦建西汉
公元前207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9、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行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10、七王之乱
汉景帝时期,晁错上书撤藩,引起七王叛乱。
11、汉武盛世
行推恩令、盐铁令,政权、财政权集中于中央;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
1、牧野之战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楚晋之争,晋国退避三舍。
3、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赵魏之战,齐国孙膑围魏救赵,大败魏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4、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歼灭魏军的伏击战。
5、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争。赵括纸上谈兵,大败。
6、陈胜吴广起义
历史常识在于点滴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能大家会感到繁琐,但是质变的前提是量变的积累,相信大家通过认真复习备考一定能在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春秋战国纷争知识点总结

春秋战国纷争知识点总结

春秋战国纷争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春秋时期政治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制国家统一的时代,分封制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政治主要特点有:⑴分封制:各诸侯国依照国家统一的制度被封为诸侯,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里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同时对统一的国家也要遵守君主的制度。

⑵列国体制:列国体制是指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祭祀的时候,诸侯国采用了宗室撤官的形式。

⑶诸侯的相互争斗:春秋时期的政治争斗是非常频繁的,之后诸侯国中心区域集中地战争是很频繁的。

2. 战国政治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家疆域不断扩大,国家内部不断争斗,政权机构日趋健全。

战国政治主要特点有:⑴地方的割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孤悬在中央地区的各名家强国不断利用诸侯国内部力量的腐朽,加之社会出现农民战争,国土不断扩大,农民出槽。

政权趋于分裂。

⑵宗法政治:战国时期的社会疆域不断扩大,地方统治者开始借助地方士绅,自强不息,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⑶人民生活状况的差别:在春秋时期,大城市背后的超级富商不仅致富致富,而且超级富商极少想着封桥以秋后量王之后,而战国时期的资本家大城市背后相对繁荣,乡村的原始生产条件差,贫困的生活状态。

二、社会1. 春秋时期社会春秋时期社会主要特点有: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春秋时期的社会以地主阶级为主要社会基础,农民阶级压力相对较小,这是由于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食品消费相对较少。

⑵城市叫坛工商业:春秋时期城市商业发展迅速,商人的出现使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也开始发展起了工商业。

⑶妇女无opol自甘: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中,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但是人们渐渐开始注重妇女的进取,妇女的地位开始有所改变。

2. 战国社会战国社会主要特点有:⑴分封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结构,给社会状况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春秋时期,列国体制成为支配社会生活的核心之一,它为分封制度灵活运用社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一、古代历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转变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则是由西周与东周组成的朝代。

夏朝是一个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王室国家,商朝是一个以宗教权威为核心的封建君主国家,周朝则是一个以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为基础的封建王朝。

这三个朝代的相继更替,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从部落联盟逐渐转变为封建社会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思想百家争鸣、政治割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统一中国的秦朝奠定了基础。

3. 秦朝统一中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秦朝由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加强中央集权,便利了国家的统治和管辖。

同时,秦始皇还修筑了万里长城,使中国北方居民与外敌隔绝,保护了中国北方边疆的安全。

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并为后来的汉朝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代历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外侵略和民族屈辱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对中国大量贩卖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大规模的吸毒问题。

中国政府试图取缔鸦片贸易,但被英国军队打败。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开始走上不平等条约的道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2. 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的思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的清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民主共和时代。

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是孙中山,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民主、民族和民生的国家。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历史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爱国主义运动。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公务员考试是一项要求考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的考试,其中历史知识点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本文将梳理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历史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国号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的中心是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的中心是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全面确立。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多民族国家,主要代表人物为秦始皇。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具深远影响的朝代,主要代表人物为刘邦和汉武帝。

汉朝时期科技、农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时期。

4.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朝代,而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5.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帝国,是指中国历史上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时期。

十国是指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十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政权。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君主制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是由陈独秀等人于1921年在上海创建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之一。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春秋战国考点”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春秋战国考点”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春秋战国考点春秋战国考点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政治、经济、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6世纪前期,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

晋楚争霸,持续了一百多年。

吴越战争:春秋晚期,长江流域还有吴越两国的争霸。

吴国在江苏南部地区,越国在浙江钱塘江流域。

先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吴王称霸。

之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新强盛起来,打败吴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偏将军之职,为中级官吏),开始了第一次变法。

主要内容为:“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内容主要有: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制,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结果: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新法却保留下来。

都江堰秦国李冰修建,四川都江堰市岷江。

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诸子百家儒家孔子春秋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主张“德治”和“仁政”。

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孟子战国《孟子》(语录体散文集)性善论,民贵君轻。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荀子战国《荀子》性恶论。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考试中,历史知识点是常识判断部分的重要内容。

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增强我们对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的认识,提升文化素养。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其重要的文化代表。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则是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局面。

2、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盐铁官营,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的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西晋短暂统一后又陷入分裂。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隋唐时期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为选拔人才提供了公平的途径。

5、宋元时期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明清时期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国力。

清朝前期,康乾盛世使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后期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代治世知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代治世知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代治世知识中国古代有许多治世,乃至是盛世,这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光辉的时期,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时期。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实现伟大的企图。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古代治世知识。

行测考试古代治世知识一、中国古代治世总结(一)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指西周早期,周成王与周康王的统治。

史学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周成王与周康王相继在位四十余年,是周朝最为强大的时期,也是史书记载中,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

(二)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指西汉早期,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的时期,贯彻道家思想,实行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复原与发展生产力,百姓安居丽业的局面。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为以后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武帝盛世汉景帝之后,汉武帝继位。

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54年,励精图治,对内广纳人才,创设制度,发展经济与文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外征伐四夷,开通西域,第一次实现了中西方的交换与融会,使汉王朝走向壮盛。

(四)昭宣中兴汉昭帝与汉宣帝时期,西汉处于复原性稳固及发展的阶段。

汉昭帝8岁继位,由霍光辅政,连续实行汉武帝后期以来的政策,屡次下诏赈贷农民,减免田租等赋税。

汉宣帝继位后,更致力于整理吏治,推行一系列治国安民的措施,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复原与发展,史称“昭宣中兴”或“西汉中兴”。

(五)光武中兴东汉刘秀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开释奴婢,复原西汉较轻的田赋,减政减吏,遣散地方军队,复原、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在他执政中后期乃至汉明帝时期,显现了一个“马放牧,邑门不闭”、“四邑宾服、家给人足、政教清明”的稳固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六)开皇之治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政治上,将地方州、郡、县三级减为两级,精兵简政。

在中央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度,还废除了自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创建科举制,完善封建社会的提拔人才制度。

考公务员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考公务员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考公务员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历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夏代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周代是商代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

这三个朝代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各个国家互相争霸,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3.秦朝和汉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统一了六国,开创了封建制度。

汉朝是秦朝的衰败后出现的王朝,历时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三国鼎立,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最终魏国统一了中国,开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5.唐朝和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朝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艺术成就。

宋朝是唐朝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以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而闻名于世。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知识点1.明朝和清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明代的最大特点是实行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清朝是明朝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近代中国的近代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5.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推动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中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历史知识更是其中的常客。

掌握历史知识考点,不仅对于应对行测考试有所帮助,也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知识考点中的重要领域。

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夏商周时期,有着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色。

例如,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同时,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充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思想活跃的时代。

各国为了争夺霸权,不断进行改革和战争。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儒家的“仁政”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以法治国”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秦朝的暴政也导致了其迅速灭亡。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在文化上,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淝水之战等。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隋朝虽然短暂,但开通的大运河对后世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朝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达到了鼎盛,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文化方面,唐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诗作流传千古。

宋朝在科技、文化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公务员考试基础常识:乱世的文化,春秋战国

公务员考试基础常识:乱世的文化,春秋战国

公务员基础常识:乱世的文化,春秋战国华图教育乱世是一个战火不断的年代,乱世是一个百姓流离失所的年代,乱世也是一个思想迸发的年代。

在我国历史上,前后出现了三个乱世,他们是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国时期。

乱世使世事失去了秩序,失去了安宁,处于一片挣扎、逃荒、求生的状态,当然也有一些“高人”遁隐山林,不问世事。

由于缺乏秩序,缺乏规则,在这样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针砭时弊,指点江山,代表时代的最强音,正是因为没有规则制度的桎梏,加之人人表达的愿望,使这个时代变的比和平年代更加活跃,更加有思想的交流和碰触,造就了伟大的乱世,造就了一个充满伟大思想的乱世。

自东周伊始,周的“礼乐”被破坏,被摧毁,进入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历史上也被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没有制度规则,所以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文化思想有重要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思想也可被称之为“子学时代”。

毋庸置疑儒家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端,编纂《春秋》,修订“五经”,主张“德治”和“仁政”,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随之儒家的传承人孟子提出“性善论”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以及后来的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这是一家之论。

道家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其《道德经》是我国一部非常充满智慧的书籍,其主张“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复习祸之所伏”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

庄子也是道家另一代表人物,著有《南华经》、《齐物论》、《逍遥游》,主张“天人合一”。

另一重要的派别法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商鞅和韩非子,代表著作《商君书》、《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实行君主专制,不法古,不循今。

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代表著作《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杂家的代表人物吕不韦,著作《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之历史常识(一)

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之历史常识(一)

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之历史常识(一)古代制度1.古代政治制度(1)王位继承制①禅让制:尧舜禹;让贤②宗法制:夏朝确立,周朝成熟;嫡长子继承③王位世袭制:世袭④分封制:秦朝废除;诸侯(2)中央集权①三公九卿制:秦朝;丞相地位高②三省六部制:隋朝初创,唐朝完善(3)地区制度①郡县制:成型于秦汉②行省制:元朝初创2.古代人才选拔制度(1)世卿世禄制:商鞅变法废除;世袭(2)察举制:西汉初创;察孝廉,举秀才(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分级评定(4)科举制:隋朝初创;分科考试变法改革1.古代重要变法改革(1)李悝变法:战国;《法经》第一部(2)商鞅变法:战国秦孝公;废井田、行郡县、连坐(3)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北魏;汉化、迁都(4)王安石变法:北宋宋神宗;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5)张居正改革:明朝;考成法、一条鞭法2.近代重要变法改革(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师夷制夷、中体西用(2)戊戌变法:改革政治(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经济外交1.经济成就(1)文景之治:西汉文景帝(2)贞观之治:唐朝唐太宗(4)发行交子:北宋;最早的纸币2.对外交流(1)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汉武帝;丝绸之路(2)班超出使西域:东汉;保卫丝绸之路(3)玄奘西行:唐朝;西行至印度取经(4)文成公主进藏:唐朝;汉藏文化交流(5)鉴真东渡:唐朝;六次东渡,传播佛教与文化(6)郑和下西洋:明朝;最远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古代战争1.先秦战争(1)涿鹿之战:部落时代炎黄&蚩尤;华夏族(2)牧野之战:周武王&商纣王;武王伐纣决胜战,纣王兵败自焚(3)长勺之战:春秋齐&鲁;曹刿论战,一鼓作气(4)灭虢之战:春秋晋&虞&虢;唇亡齿寒,假途灭虢(5)城濮之战:春秋晋&楚;退避三舍(6)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战国齐&魏;围魏救赵(7)长平之战:战国秦&赵;纸上谈兵(8)邯郸之战:战国秦&赵魏楚;窃符救赵,毛遂自荐2. 封建王朝战争(1)巨鹿之战:秦末项羽&秦;破釜沉舟,作壁上观(2)官渡之战:东汉末曹操&袁绍;倒屣相迎(3)赤壁之战:东汉末孙刘&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4)淝水之战:东晋&前秦;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近代战争1. 清末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中&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英法美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1900中&八国联军;《辛丑条约》,完全沦为2. 抗日战争(1)平型关大捷:1937年八路军;伏击战,首场大捷(2)台儿庄战役:1938年;全面抗战以来最大胜利(3)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粉碎“囚笼政策”,最大、最长起义事变1. 古代起义事变(1)大泽乡起义:秦末;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平民起义(2)绿林赤眉起义:西汉末;光武中兴的源头(3)黄巾起义:东汉末;宗教形式民变,间接导致三国局面形成(4)黄巢起义:唐末;导致唐末国力大衰(5)李自成起义:明末;导致明朝灭亡2. 近代起义事变(1)太平天国运动:清末南方;双反,《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2)义和团运动:清末北方;扶清灭洋(3)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第一枪(4)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华的开端(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6)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帝王名臣1. 帝王(1)秦始皇嬴政:统一、创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修筑长城(2)汉武帝刘彻:察举制、推恩令、尊儒术、攘夷拓土、丝绸之路(3)隋文帝杨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皇之治(4)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开疆扩土、贞观之治(5)宋太祖赵匡胤:右文抑武、完善科举(6)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洪武之治(7)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尼布楚条约2. 名臣(1)商鞅:法家、变法(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文学家(3)诸葛亮:六次北伐、《出师表》、木牛流马、诸葛连弩(4)王安石:变法、唐宋八大家之一(5)曾国藩:湘军、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世界史事1、航海史(1)马可波罗:威尼斯;东方(2)迪亚士:葡萄牙;好望角(3)达伽马:葡萄牙;印度(4)哥伦布:意大利;美洲(5)麦哲伦:葡萄牙;环球2.革命史(1)资产阶级革命①英:《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②法:《人权宣言》③美独立:《独立宣言》④美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君主立宪(3)巴黎公社: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4)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3. 战争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详解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的历史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不仅有助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先秦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起源阶段。

夏商周的更替,井田制、分封制等制度的出现和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比如,分封制在一定时期内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文化大繁荣的时期。

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学说和主张。

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儒家的“仁”“礼”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等政策,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的时期。

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同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隋朝虽然短暂,但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重要制度。

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开元盛世”,都展现了唐朝的强盛。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宋朝的商业繁荣,打破了市坊界限,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朝实现了大一统,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

同时,这一时期也面临着外部的挑战,如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历史知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历史知识考点不仅能够增加常识判断部分的得分,还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知识考点中的重点之一。

从远古时期的人类起源,到夏商周的更替,再到秦汉的大一统,以及唐宋元明清的兴衰,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鼎等青铜器展现了当时精湛的工艺。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实现了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秦始皇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的时期。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隋朝虽然短暂,但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选拔人才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唐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经济高度发达,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科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的建立对后世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当时强大的国力。

清朝前期,国家较为强盛,但在后期逐渐走向衰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周人崛起(一)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周人崛起(一)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周人崛起(一)由公刘再经七八代,到高圉、亚圉时代,大约正当商王武丁前后,周已发展成为殷西的大邦。

由亚圉再传两传,就是古公亶父。

周文王姬昌周经历了好几代,大约在商初,公刘在豳(陕西彬县东北)才又发展起来。

公刘在豳,扩大耕地,整治农田,生产蒸蒸日上,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繁庶兴旺之邦。

接着,就扩充武力,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他们涉过渭水采掘矿石,改进生产工具和武器。

公刘时期为后来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公亶父由豳南迁到岐山之阳,即所谓“周原”。

古公亶父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很快就使岐周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军事力量也很快增强。

散居在岐山西北一带的混夷、西戎诸部落,都被击败逃走;附近的一些小邦,也纷纷归服。

古公亶父在岐周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强大势力,开始了“翦商”事业。

在周原的考古发掘,清理出早周的宗庙建筑遗址,出土有克商以前的甲骨一万数千片,还有陶瓷器、铜器和玉石器等重要文物。

这些遗迹遗物,初步揭示了岐周的实际情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1.依据行政法的(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但应当避免采用有损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A.行政公开原则B.行政公正原则C.合法行政原则D.合理行政原则2.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缴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这体现了税收的( )。

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双向性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当前我国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积极的就业政策。

( )A.正确B.错误4.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港的( )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的严重后果。

A.中海B.中科C.瑞海D.凌科5.十二生肖中与12地支中的巳相对应的是( )A.龙B.羊C.猴D.蛇6.咸鸭蛋是中国特色菜肴,在中国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前言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点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主要针对行测中常见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中国古代历史周朝的分期周朝分为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分为前期和后期。

其中,在周朝的后期,周室的衰败逐渐显现,出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周朝东部诸侯争霸的时期。

此时期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包括「春秋五霸」、「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联盟」和「霸权的更替」等。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战国七雄”(包括秦、齐、楚、燕、赵、韩、魏)的斗争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和焦点。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王朝,嬴政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的有: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货币、修建长城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明的开端,汉朝有“武帝之治”、“文景之治”和“王莽之新”等时期。

世界史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包括三个地区: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亚洲河流两岸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

其中古埃及的文明源远流长,开端约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的封建等级制度、宗教观念、神秘的金字塔、方尖碑等给后世以极大的启示。

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两个地区: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他们自成体系,与古Egypt及Mesopotamia并列,被视为古代四大文明之一。

印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河流域。

印度人信奉多神教,它影响了印度的政治、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

中世纪及近代史中世纪时期,欧洲经历了罗马帝国的瓦解、封建制度、教皇政治和十字军东征等事件。

近代史则涉及到了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大航海时代、战争、殖民主义和工业革命等事件。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常识判断部分是一个广泛而综合的考查领域,其中历史知识考点常常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历史知识不仅能够展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文明进程,还能帮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解析行测常识判断中常见的历史知识考点。

中国古代史是行测历史知识考点中的重点之一。

从夏商周的更替到春秋战国的纷争,再到秦汉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隋唐的繁荣昌盛、五代十国的动荡、宋元明清的兴衰,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的察举制、隋唐的科举制,都是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演变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政治的变革。

经济方面,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导,从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如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标志着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此外,商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坊市制度到街市制度的转变,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交流。

文化领域更是丰富多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争奇斗艳,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学特色和社会风貌。

中国近代史也是行测中的常考内容。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

在这一时期,有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自强求富,但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倡导的君主立宪制度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海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历史考点:乱世纷争的周朝考点
随着2019年省考的临近,许多考生对于常识部分的备考仍旧陷入焦灼状态,既没有对于考情的清晰认知,也没有考点的详细了解,那就更谈不上对于备考的深入进行了,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就带着真切帮助大家的心情,给予考生一定的指导:通过对于近三年省考常识判断考察题型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文史部分的考察一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一部分的题量基本稳定在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不得不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毕竟得文史者得天下,而这里面又以周秦汉唐最为突出,尤其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时期最为突出,这部分内容考察突出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钟意于划时代的历史事件的考察;第二,钟意于人物和故事的考察;第三,钟意于经济、改革、战争话题。

例1: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
B韩非系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C李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
D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例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锥刺股”是汉代孙敬的故事
B.“头悬梁”是战国苏秦的故事
C.“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中的赵中令即晋国赵盾
D.“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中的苏老泉即宋代苏洵
例3:(多选题) 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有( )
A.商鞅变法
B.王莽新政
C.魏孝文帝迁都
D.赤壁之战
从上述题目来看,我们发现其命题背景,即深入契合当前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脉搏。

因此,我们看到文史的考查,相对还是比较集中的,而且所有的题目在设置的时候都有一定重大史实和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背景的,故而,稍加训练,我们是可以把握的。

建议大家,进行条理化梳理,比如改革事件小结法,或者时间轴法,或者口诀法,或者战争事件坐标法等,这些方法适当的吸收,能够帮助我们很快并有效率的拿下文。

以重大事件小结法为例,可以进行简要的整理。

一、变法大记事
李愧变法(魏文候)、商鞅变法(秦孝公)、吴起变法(楚悼王)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申不害变法(韩昭候)、邹忌改革(齐威王)
二、战争大记事
城濮之战(晋胜楚、退避三舍)、长勺之战(鲁胜齐、曹刿论战)
桂陵之战(齐胜魏、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秦胜赵、纸上谈兵)
三、战国四君子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孟尝君田文(鸡鸣狗盗)、
平原君赵胜(毛遂自荐)、春申君黄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四、战国四将
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