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心电图波峰间期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峰间期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峰间期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测量心脏电活动,可以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以及诊断心脏疾病。

其中,心电图波峰间期是心电图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评估心脏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波峰间期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一、心电图波峰间期的测量方法波峰间期是指心电图上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用毫秒(ms)作为单位。

常见的心电图波峰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以下是常用的测量方法:1. 人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目测心电图上的波峰,使用实验室标尺或软件工具来测量波峰间期。

该方法需要专业医务人员对心电图有较高的解读能力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波峰的位置。

2. 自动测量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自动测量波峰间期的软件工具。

这些工具基于心电图信号处理算法,能够自动识别波峰的位置,并测量波峰间期。

相比于人工测量法,自动测量法可以提高效率和一致性,并减少人为误差。

3. 心电图仪测量法:现代心电图仪器已经具备了自动测量波峰间期的功能。

患者只需通过放置导电贴将心电信号输入仪器,仪器即可自动测量波峰间期,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各种临床环境。

以上是常用的心电图波峰间期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心电图波峰间期的临床意义心电图波峰间期的测量在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下是心电图波峰间期的临床应用:1. 评估心率和心律:心电图波峰间期可以用来计算心率,即每分钟心跳次数。

通过测量P波和R波的间期,可以确定心律的正常性,评估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2. 检测传导异常:心电图波峰间期的延长或缩短可以提示心脏传导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通过测量QRS波群间期,可以判断心室传导的正常性。

3. 评估心室肥厚:心室肥厚是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心脏病的常见病理改变之一。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
时限: 0.06 ~ 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I、II、V4-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导联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
心率的检测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RR间期的测量
估算心率:根据P-P或R-R间期的大格数 s)来估算心率
心率的计算
QRS波群2
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mV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mV(男) Q波 < ¼ R
QRS波群3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时限:s(在V1、V2) ≤0.05s(在V5、V6)
横线每小格s 纵线每小格mv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RR间期 P波时限 PR(PQ)间期 QRS时限 QT(QTc)间期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时间:横坐标,1小格=1秒 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各段及间期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2
心室内除极顺序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激动起源于心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起搏心律 室内传导阻滞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四)心脏循长轴转位
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同步⼗⼆导联⼼电图正常⼼电图⼼律为正常窦性⼼律、⼼率、各波形、波段、间期、时限及电压等均正常。

常见异常⼼电图的分析诊断异常⼼电图指:⼼电图图形与⼼律有肯定异常且有病理意义者。

1、房、室肥⼤:1)左、右⼼房扩⼤2)左、右⼼室肥厚2、⼼律失常:起源异常1)期前收缩(早搏)2)⼼动过速(室上性、室性)3)颤动、扑动(房性、室性)传导异常1)⼀度房室传导阻滞2)⼆度房室阻滞3)三度房室阻滞3、⼼肌缺⾎、梗死:急性下壁、前间壁、前壁、侧壁等急性⼼肌梗死的⼼电图演变4、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低⾎钾、⾼⾎钾⼀、房、室肥⼤:1)左⼼房扩⼤2)右⼼房扩⼤3)左⼼室肥厚4)右⼼室肥厚1、左⼼房扩⼤:1、P波时限>0.12s2、P波呈双峰,峰距>0.04s3、Ptfv1<-0.04mm.s2、右⼼房扩⼤:P波振幅增⾼:Ⅱ>0.25mV,V2>0.15mV⼆、⼼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2)期前收缩(早搏)3)⼼动过速4)颤动、扑动1、窦性⼼动过速正常成⼈窦性⼼律的频率>100次/分。

2、窦性⼼动过缓成⼈窦性⼼律的频率<60次/分。

3、房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P′-QRS波群;2.P′-R间期>0.12s;3.QRS形态、时限正常(呈室上性)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未下传。

7、⼼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房率为350~600次/分。

QRS波群为室上性,室率⼤多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

8、⼼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锯齿状扑动(F波)。

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多不能下传⽽以固定⽐例(2:1,4:1)下传。

4、室性期前收缩:1.期前出现的QRS-T形态宽⼤畸形,时限常>0.12s2.连续发⽣三次以上的早搏为短阵室速短阵性室性⼼动过速6、阵发性室性⼼动过速1.频率在140~200次/分。

QRS>0.12s2.房室分离3.⼼室夺获4.室性融合波室性⼼动过速5、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有突发突⽌的特点,频率⼀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规则,QRS形态⼀般正常。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
+90°~+120°属轻、中度电轴右偏,常见于正常的婴、 幼儿、垂直位心脏、肺气肿和轻度右室肥大等;越过 +120°( +120°~ +180° )及+180° ( +180°~ +270° )属电轴显著右偏及极度右偏,多见于严重右室 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等,也可见于左室起源的室速、广泛 心肌梗死等。
测量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 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联同步心电图中最 早的QRS波群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
15

P波 P-R Q-T

P波
P-R
Q-T

P-R Q-T
16
四、心电轴的测定
概念: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综合,称为QRS平均心电轴,简称心电
75 80 64 94 53 113 42 143 31 193 20 300
74 81 63 95 52 115 41 146 30 200 19 316
73 82 62 97 51 117.5 40 150 29 207 18 333
72 83 61 98.8 50 120 39 154 28 214 17 353
71 84.5 60 100 49 125 38 158 27 222 16 375
70 86 59 101.5 48 127.5 37 162 26 230 15 400
69 87 58 103 47 130 36 166.5 25 240 14 428
68 88 57 105 46 130 35 171.5 24 250 13 461
轴(cardiac electric axis) (一)测定方法: 目测法:一般根据 Ⅰ导联和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可估计心电轴的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

1.时间测量:选择波形较清晰
的导联测量。一般从一个波的起 始部的内缘水平测至波的终末部 的内缘,如为双向或多向波,也 从起始波内缘测到终末波内缘。
2.电压测量:测正向波的高度
时,测定基线(等电位线)上缘 至波形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测 负向波的深度时以基线下缘到波 形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准。
3.心率的计算 先测出P-P间距或R-R间距(相邻的 两个P波之间或相邻的两个R波之间的 时间距离),然后计算心率: 心率(HR)=60/P-P或R-R间距(秒) 如心律不齐时,可测5个P-P或R-R间距 ,取其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临床上也 可应用心电图测算尺直接读出心率数。
心肌缺血ECG表现: 决定于缺血的程度, 缺血持续的时间,缺血发生的部位。
心肌缺血损伤型复极异常
ST向量由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 向量背向探查电 极,ECG上ST下移。
探查电极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ST 向量对向探查电 极,ECG上ST上抬。
(三)ST-T改变的鉴别诊断
1、ST-T改变的其他原因: 心肌病,心肌炎, 心瓣膜病,心包炎, 电解质紊乱(低K+,+), 药物(洋地黄,奎尼),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肢体导联—— 大体上反映心脏的综合心电向量。
胸导联—— 除一般反映心脏的综合心电向量外, 电极所面对的那处心肌的局部电位可产 生一定影响。
心肌除极波形
探查电极方位 与 心肌除极方向对波形的影响:
探查电极
胸导联从水平面(前后、左右方位)上观察心电向量




平均心电轴测量方法
目测法:
根据I、III 导联 QRS的主波方向, 简要判断。
(二)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1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2
5、S-T段移位的测量:
❖ 以T-P段作为等电位线
❖ P-R段: 心动过速使T-P段不明显时选择
或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基线。
❖ S-T段上抬:自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 上缘。
❖ S-T段下移:自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S-T段 下缘。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 和临床意义
一、测量方法
(一)图纸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2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 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时间:1小格=1mm=0.04秒
❖纵坐标为电压,由定准电压决定1
小格的含义。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3
(二)心率的计算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0
4、间期的测量: ❖ P-R(or P-Q)间期的测量:
选择有明显P or Q波的导联进行(Ⅱ): 自P波的起点量至QRS波群的起点。 ❖ Q-T间期〈V3〉: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 程所需时间。
选择T波比较清晰的导联。 自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终点。 ❖ 若心律不规则, 应取3~4个间期的平均值。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
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
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HR(次/每分钟)=60(s)/R-R (or P-P)间距平均值 (s)
可查表。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4
不规则节律时测HR: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 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 乘以10。计头不计尾。

临床医技学(心电图学)

临床医技学(心电图学)

AVL
I + 左

左 V6 V5

III
+
AVF
+
II +
V1
A
后 C下

V2 前
B

心电图导联
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 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 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 接方法。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有效不应期:由0期开始到3期作电位的时期。
相对不应期: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内电位
约-60mV)到复极化基本上完成(约-80mV)的这 段期间,这一时期内,施加给心肌细胞以高于正常 阈值的强刺激,可以引起扩播性兴奋。而所产生的 动作电位(称期前兴奋)0期的幅度和速度都比正 常为小,兴奋的传导也比较慢。
心肌细胞除极、复极过程
1.0位相: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
细胞膜的钠通道开放,Na+流入细胞内, 细胞内电位由-90mv升到+20+30mV(极化状态逆转)。使心肌细胞除 极化。除极在动作电位曲线上表现为一 骤升线,称为动作电位0位相。它相当 于心电图QRS波群的前半部(从QRS波 群起点到R波峰)。
当心肌细胞某处受刺激,使静息电位减
少到-60~-70mV(阈电位)水平时,细胞 膜的钠通道(或快通道)开放,于是膜对 Na+的通透性急剧升高,而对K+的通透 性显著降低,细胞外的大量Na+渗入细 胞内,于是细胞内Na+大量增加,细胞 内电位由-90mV突然升高到+20~ +30mV,这种由激动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称为动作电位。

常用心电检查项目的特点和临床适应证

常用心电检查项目的特点和临床适应证
6
常规心电图检查
同步18导联网络心电图的优势:
4.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大量住院患者不用到门诊心电图室进行检查,节约了排队及路途的时间, 方便了病人。 5.保证了医疗质量:网络心电图具有独立的服务器,可以将病人的所有信息存储到服务器中, 方便再次复查过程中进行对比,避免误诊及漏诊。提高了医疗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病人。 6.12导联心电图不能描记心脏右心室及正后壁的心电活动,容易漏诊及误诊。18导联心电图 弥补了此不足,可以检测出心脏的右心室和正后壁的异常问题。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12
a.标准导联的导联轴;b.加压肢体导联的导联轴;c.肢体导联额面六轴系统
-
R
-


++
F
+
L
-
aVR
+
-120° -90°
-60°
Ⅲ +aVR -150°
+aVL -30°
-180° +180°
+150°
+120° +III +90° +aVF
0° +I
+30° +60° +II
常用心电检查项目的特点和临床适应证
程忠伟
1
常用心电检查项目
一、常规心电图 二、动态心电图 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活动平板、踏车试验) 四、药物试验(心得安试验、阿托品试验) 五、动态血压监测
2
一、常规心电图检查
3
常规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检查项目。 常规心电图的发展历程:单导—三导—六导—同步12导—同步18导—网络心电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1. 心脏的电活动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在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电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皮肤表面传播到外部,并被心电图机器捕捉和记录下来。

2. 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的导联是指在特定部位放置电极,用来捕捉特定的心脏信号。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和胸导联(V1-V6),它们可以提供心脏不同区域的电信号信息。

3. 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电信号在时间和电压上的变化,通常包括P波、QRS波和T波。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的去极化,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

通过测量这些波形的形态和间隔,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和功能。

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1. 心电图的准备在进行心电图记录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以确保电信号的传导。

其次,患者需要脱掉衣物,以便操作人员可以贴上心电图电极。

2. 心电图的操作心电图的操作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他们会在患者的身体特定位置贴上电极,并使用心电图仪器记录下心脏的电信号。

记录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呼吸,并避免移动。

3. 心电图的记录一旦心电图记录完成,操作人员会对记录进行检查和保存。

心电图记录可以以纸张打印输出,也可以保存成电子格式,以便后续分析和检查。

三、心电图的解读技巧1. 心电图的基本节律在进行心电图解读时,首先需要了解心电图的基本节律。

正常的心电图应该包括P波、QRS波和T波,并且它们的形态和间隔应该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2.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除了正常的波形之外,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波形,如P波增宽、QRS波增宽、ST段改变等。

这些异常波形可能代表着心脏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3. 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最后,需要将心电图的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有些心电图异常可能并不代表着严重的心脏问题,而有些正常的心电图可能患者却出现了严重的心脏症状。

国际心电图标准和诊断指南解读

国际心电图标准和诊断指南解读

国际⼼电图标准和诊断指南解读指南分六部分前两部分为2007年发表内容:“⼼电图及其技术”、“⼼电图诊断术语”。

后四部分为2009年3⽉发表内容:“室内传导阻滞”、“ST段、T波、U波和QT间期”、“⼼脏肥⼤”、“急性⼼肌缺⾎/梗死”。

第⼀部分⼼电图及其技术1、解释常规⼼电图及其相关技术关系,帮助理解现代⼼电学;2、确定⼼电图规范标准;3、明确导联安放位置、⼼电图测量和记录⽅法,规范⾃动测量、⾃动分析结论。

⼼电信号和处理过程频率响应范围:体表⼼电图QRS波频响成⼈多在100Hz以下,婴⼉可达250Hz。

当⾼频响不⾜时会影响P-QRS-T波;当低频响不⾜时会使⼼室复极失真。

采样率:采集模块前端的采样率应为1000—2000Hz,更新型模数转换器的采样率能达到10000—15000Hz。

起搏器刺激脉冲脉宽<0.5ms(⼀般⼼电图机不能检测起搏⼼电图)只能在超级采样率中检测。

推荐⼚商增加单独⼀⾏仅有标准输出描记代表检测到的起搏器刺激信号的通道或在标准导联中的⼀个导联上输出。

躯⼲和肢体导联位置的变化指南指出:1、躯⼲记录⼼电图不等同于常规⼼电图;2、坐位和⽴位⼼电图不等同于仰卧位⼼电图;3、特殊位置⼼电图应标记清楚。

图1 不同体位⼼电图描记减少、简化导联应⽤:弗兰克导联系统描记⼼电向量图,简化的EASI导联⽤于⼼电监测。

优点:1、减少导联数,可增加病⼈舒适度;2、可防⽌缠绕,减少耗材;3、可避免活动引起的⼲扰和乳房影响;4、⼜能起到监护⼼脏之⽬的;5、两者⼜可转换为12导联⼼电图,但不能替代常规12导联⼼电图。

增加导联数量1、急性下壁⼼肌梗死时:加描V3R、V4R、V5R和V6R;2、ACS有ST段抬⾼时:加描V7、V8、V9;3、ST向量诊断AMI有价值:建议分析报告增加ST段测量值。

⼼电图⾃动报告凡⼼电图仪出具的⾃动报告均须经医⽣审阅确认。

第⼆部分⼼电图诊断术语本部分简明列表,提供了⼼电图诊断的主要术语、次要术语、修饰语、⽐较术语。

临床医学必备课件:心脏电生理及心电图测量与分析

临床医学必备课件:心脏电生理及心电图测量与分析

讨论心电图中的波形变异,如畸形QRS波 和ST段抬高等。
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测量方法
介绍正确测量心电图的方法,包括导联安放和滤波 设置。
分析步骤
解释心电图分析的步骤,从检查波形识别与分析
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
识别窦性心律的特征和判别标准。
识别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和治 疗方案。
2 心脏的节律控制
讨论窦房结的节律控制机 制和房室结的传导阻滞。
3 心脏电图的原理
解释心脏电图记录的原理 和技术,包括导联系统和 标准导联的意义。
心电图的基本结构和术语
1
基本结构
介绍心电图的基本结构,包括P波、QRS
术语解释
2
波群和T波。
解释心电图中常见术语,如PR间期、QT
间期和ST段等。
3
波形变异
学习成果
掌握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技 巧,能够识别和解读常见的 心电图异常。
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和动作电位
介绍心肌细胞内的重要离子通道,如钠通道和钾通道。 解释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成过程,包括平静状态、去极化、复极化和重极化阶段。
心脏电生理基础
1 心脏的电活动
描述心脏的电活动产生和 传导过程,包括窦房结、 房室结和心室肌。
临床医学必备课件:心脏 电生理及心电图测量与分 析
本课程将介绍心脏电生理及心电图的基础知识。从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到心 电图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帮助你全面理解心脏电活动,并掌握心电图的识别 和解读技巧。
课程介绍及学习目标
课程介绍
本节课将介绍课程的内容和 结构,以及学习的目标和重 点。
学习目标
了解心脏电生理及心电图测 量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心室性心动过速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2
药 理 学
一、 巳
一 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 一药效学
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2
2.药物的不良反应
2
3.药物的作用机制
2
二、 各巳
一 外周神经系
统药
1.拟胆碱药
2
2.有机磷酸醋类的毒理与解救药物
2
3.抗胆碱药
2
4.拟药
2
5.抗肾上腺素药
2
.局部麻醉药
2
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药
1.全身麻醉药
2
2.镇静催眠药
2
3.抗癫痛药与抗惊厥药
2
4.抗精神失常药
2
5.抗帕金森病药
2
.镇痛药
2
7.解热镇痛抗炎药
2
三 自体活性物质
受体阻滞药
2
考试 学科
单 元
细 目
要 占
考试 科目
药 理 学
二、 各论
三 自体活性物质
受体阻滞药
2
四 内脏系统药
1.利尿药与药
2
2.抗药
2
3.抗心律失常药
2
4.抗慢性药
2
5.抗药
2
.血液系统药
1.阴道分泌物检查
2
2.精液检查
2
3.前列腺液检查
2
五、检查
医.学 全在.线,提供
→ 心电图检查
1.常用心电图导联
2
2.心电图测量方法
2
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2
4.平均心电轴
2
5.房、 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2
.心肌缺血与的心电图表现
2
7.常见的的心电图表现

医学临床研究生心电图诊断学

医学临床研究生心电图诊断学

*PtfV1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1. PtfV1: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terminal force)。 2. V1导联P波为正负双向,负向波的宽度(S)乘以负向波的振
幅(mm)。
3. 正常值为 ≥-0.04 mm .s。
P波时限0.16s。 PⅠ、Ⅱ双峰,峰间距0.05s(>0.04s)。 Ptfv1=-0.12mm.s(<-0.04mm.s)。
*肢导联:A.右室 RavR < 0.5 mv。(反之为右室肥大) B.左室 RavL<1.2 mv, RavF<2.0 mv,(反之为左室大) RⅠ<1.5 mv RⅡ + RⅢ<4.0 mv ; RⅠ +SⅢ < 2.5 mv。
QRS波群正常值
3.*Q波正常值:时限<0.04s,电压 < 1 / 4 R。不应 有切迹,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低电压: (1)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绝对值之和均≤
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之和
均 ≤0.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3)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波群特点
* V1~6的正常形: V1~2: rS 型 V3~4: RS型 V5~6: 以R波为主 (qRs、 Rs 、qR、 R)
心脏收缩前,先由窦房结自动产生节律性的兴奋,按一定途径和 时间,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 ,引起整个心脏产生、传导兴奋和收 缩及舒张。
↓ 心肌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周期性变化
↓ 除极(心肌收缩)和复极(心肌舒张)
↓ 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 组织和体液,反映到体表,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发 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实用参考]心电图监测

[实用参考]心电图监测

心电监护仪
心电监护系统
心电图监测的功能
• 1.显示、打印和心电图波形和心率功能 • 2.一般都设有心率上、下限报警的视听装置 报警时可同时记录和打印。有心律失常分 析功能的监护仪当室性早搏每分钟大于5次 时既报警,心脏停搏发生4秒以上可自动报 警。 • 3.图象冻结功能,可使心电图波形的显示停 下来以供仔细观察和分析。
心电图监测的功能
• 4.数小时至24小时趋势显示和记录 • 5.有的生命体征监测仪配备有计算机,可以 分析心律失常,识别ST-T改变,诊断心肌 缺血。
动态心电图监测仪
心电监测临床意义
• 1.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 危重病人的各种有创的监测和治疗、手 术操作、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均可引 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 的改变。心电图监测对发现心律失常及识 别心律失常性质、判断药物治疗的的效果 十分重要。
心电监测临床意义
• 2.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严重病人的缺氧、酸碱失衡等均可心肌 缺血、心律失常发生。心率的增快和血压 的升高,可使心肌耗氧增加,引起或加重 心肌缺血的发生。持续心电监测可及时发 现心肌缺血。
• 时间: 成人0.06~0.10s,儿童
0.04~0.08s。
QRS波群及测量
QRS波群
Q波:
除avR导联外,其余导联q波的深度小 于同导联R波高度的1/4,时限小0.04s。 V1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形。Q波过 深或过宽均为异常,常见于心肌梗塞、心 肌病等。
QRS波的正常值
RI<1.5mV;
RavL<1.2 mV ; RV5 < 2.5;
RⅡ+RⅢ<4.0 mV;
RavF<2.0 mV。 RV5+SV1 < 4.0(男) < 3.5(女)

心电图操作规范

心电图操作规范
2.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规律是诊 断心肌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3.可协助临床诊断对房室肥大、心肌受 损、供血不足、心包疾病、药物影响 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做出正确的诊断。
3
一.心电图操作标准 二.心电图导联 三.心电图的测量 四.正常心电图
4
一. 心电图操作标准
㈠环境要求 ㈡受检者准备 ㈢皮肤处理 ㈣电极安置 ㈤描记心电图
心率=60秒÷平均P-P(R-R)间隔时间秒。 R-R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
26
(三)心电轴的检测
平均心电轴正 常为0~90° +90度~+180 度为右偏, -30度~-90 度为左偏。
27
通常可根据肢体Ⅰ、 Ⅲ导 联 QRS 波 群 的 主 波 方 向 , 以 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
28
心电轴无偏移
若Ⅰ、Ⅲ导联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 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90);心电轴 无偏移。
29
心电轴右偏
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的负向波, 则属
心电轴左偏
31
四.正常心电图
(一)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 图解
(二)正常窦性心律
按下交流电干扰键(HUM键)。
15
二.心电图导联
㈠肢体导联 ㈡胸前导联 ㈢右胸导联 ㈣左后胸导联
16
㈠肢体导联
红色连接右上肢, 黄色连接左上肢, 绿色连接左下肢, 白色连接胸前各部位, 黑色连接右下肢。
17
㈡胸前导联
V1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在V2-V4联线的中点 V4在左锁骨中线与第五
5
㈠环境要求
1.保持室内温暖,不低于18℃,以免因寒冷 引起的肌电干扰。

如何看心电图

如何看心电图
• 测量正向(向上):从基线的上缘量至波顶; • 测量负向(向下):从基线的下缘量至波底 • 基线为T-P段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3、各间期的测量
• P-R(或P-Q)间期:从P波的起点
测至QRS波群的起点
•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测 • 至T波的终点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4、ST段移位的测量:以J点后0.04s处为准
心电轴目测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 0 ~ +90°
轻度左偏:0 ~ -30°,见于横位心及左室肥

显著左偏:-30°~ -90°,见于左前分支阻滞
轻度右偏:+90°~ +110°,见于垂位心及右

肥大
重度右偏:>+120°,见于左后分支阻滞、重
度右室肥大
钟向转位
定义: 指心脏沿其长轴旋转。(长轴:自心基的主动脉根
aVF:
正极_左下肢(F),负极:中心电端
aVR
aVL
aVF
胸前导联
导联
正电极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附加导联
连接方式同胸导联,其正极:
• V7_左腋后线V4水平处 • V8_左肩胛线V4水平处 • V9_后正中线左侧脊柱旁V4水平处 • V3R_右胸V3处 • V4R_右胸V4 处 • V5R_胸V5处
如有心律不齐,则需测量5个以上(房颤时需连
续测量10个)的P-P或R-R间隔, 取其平均值, 然后计算出心率.
各波段电压及时间的测量示意图

心电图检查是检查什么的

心电图检查是检查什么的

心电图检查是检查什么的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匡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诊断心脏疾病。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心电图检查的内容。

一、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1.1 心电图的生成原理:心脏的电活动通过导联电极记录下来,形成心电图。

1.2 心电图的波形解读:心电图上的P波、QRS波群和T波等波形代表了心脏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1.3 心电图的常见异常:心电图上浮现的ST段抬高、ST段压低、心律失常等异常波形可以匡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

二、心电图检查的适应症2.1 心脏病筛查:心电图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2.2 心绞痛的诊断:心电图可以判断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的情况。

2.3 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可以匡助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三、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步骤3.1 导联的安放:将导联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四肢等部位,确保电极与皮肤良好接触。

3.2 心电图的记录:将导联电极与心电图仪器连接,开始记录心电图。

3.3 结果的解读:医生根据心电图的波形、时间间隔等指标进行解读,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四、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4.1 避免干扰: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应避免手机、电视等电磁干扰源的影响。

4.2 心电图的时间选择:心电图检查最好在患者肃静状态下进行,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4.3 专业医生解读:心电图的解读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判断和诊断,患者不应自行解读结果。

五、心电图检查的局限性5.1 不能彻底排除心脏病变:心电图只能反映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有时无法发现心脏结构方面的异常。

5.2 有一定误诊率:心电图的解读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和设备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5.3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对于一些心脏疾病,心电图检查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相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心电图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心脏功能评估和疾病诊断方法。

心电图隔多久做第二次[004]

心电图隔多久做第二次[004]

心电图隔多久做第二次心电图是一种检测心脏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诊断许多心脏疾病和异常。

对于某些人来说,心电图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那么对于出现异常心电图结果的患者,应该隔多久进行第二次检查?有哪些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隔多久进行第二次检查1. 治疗后立即检查:对于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如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需要在治疗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检查以监测治疗效果。

2. 7-10天后检查:如果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轻度异常,建议患者间隔7-10天进行第二次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3. 3-6个月后检查:如果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轻微异常,建议患者在3-6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检查,以确定病情是否有所改善或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个患者来说,第二次检查的时间间隔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时间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心脏病或心律失常等情况,医生可能会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或控制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能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需遵循医生的嘱咐。

2. 心电复律:针对某些心律失常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心电复律来重新恢复正常的心律,提高心脏健康水平。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在手术前,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

三、注意事项1. 遵医嘱用药:如果医生开了药物治疗,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能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2. 控制情绪:情绪波动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病情加重,因此患者需要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的食物;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定期检查:对于患有心脏疾病或异常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总之,心电图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时间.swf
3、室壁激动时间(VAT),又称R峰时间 (R peak time) R峰时间.swf

从QRS波群的起点量到过R 波顶点所
做垂直线的距离。

如R波有切迹或有R ’波,则以最后的 R ’波顶点为准。
一般只测V1 和V5导联。 代表心室肌 激动时,激动 自电极下局部 心肌的心内膜 面到达心外膜 面所需的时间。
1、电压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 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 底端测量。若为双向P波,应以上 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为其电压数 值。
基线为T-P段(测电压.swf)
2、时间 应选择波形比较清晰的导联, 从波的起始部内缘量至波形的终末部 分的内缘。 正向波(向上波)时间:应自等 电位线的下缘测量。 负向波(向下波)时间:应自等 电位线的上缘测量。 总之:测量时间即测波两凸点的距离。 双向波:两个方向的总宽度。
5、S-T段移位的测量: 以T-P段作为等电位线 P-R段: 心动过速使T-P段不明显时选择 或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基线。 S-T段上抬:自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 上缘。 S-T段下移:自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S-T段 下缘。 斜行向上的S-T段,以J点作为判断S-T段移 位的标准; 斜行向下的S-T段,则应在J点后0.08s处进行 测量。
(四)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1、 概念:心脏激动过程中全部瞬 间向量的综合。广义的说, 心房除 极, 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过程中所 产生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均称为心 电轴。 临床上常指平均额面QRS电轴。
2、测定方法:
查 表 法 : 分 别 测
出Ⅰ导联和Ⅲ导 联QRS波群电压差 值(R波电压减Q波 及S波),查心电 轴表。
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 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HR(次/每分钟)=60(s)/R-R (or P-P)间距平均值
(s)
可查表。
不规则节律时测HR: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 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 乘以10。计头不计尾。 目测: 15~25格为正常。
(三)各波段的测量
形态:P波在肢导联一般呈钝圆形,可有 轻度切迹,但双峰间距< 0.04″。 时限: ≤ 0.11秒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3-V6导联 直立 avR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P波消失,异位心律,如AF、Af
2、P波高尖,肢体导联≥0.25mv,胸导
心室内除极顺序
激动起源于心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起搏心律
室内传导阻滞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1、P-R间期延长>0.20″,说明激动通过
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有房室传导障 碍。见于:Ⅰ°AVB等。
2、P-R间期缩短<0.12″。 见于预激综合征, 房室交界区心搏 或心律。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
≤0.1mV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S-T段上抬超过正常范围:急性心梗、变 异型心绞痛、室壁瘤、急性心包炎、功能性。
下移
心肌缺血、心肌损害、心室 肥大、洋地黄作用、室内传导阻 滞、电解质紊乱等。
(六)T波

平均心电轴
3、临床意义
心脏解剖位置
横位心电轴可左偏, > -30°
垂位心电轴可右偏, < +120°
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4、间期的测量: P-R(or P-Q)间期的测量: 选择有明显P or Q波的导联进行(Ⅱ): 自P波的起点量至QRS波群的起点。 Q-T间期〈V3〉: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 程所需时间。 选择T波比较清晰的导联。 自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终点。 若心律不规则, 应取3~4个间期的平均值。

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
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心电图波形组成: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U波
J点
ST段和T波 QT间期
(一)P波

(七)QT间期

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校正Q-T间期(QTc):0.40±0.04 临床意义: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Q-T间期延长:心肌缺血 、心肌 损害、
心肌炎、心肌病、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
滞、低血钙,低血钾。 Q-T延长伴T波异常---------严重心律失常。 Q-T间期缩短---------高血钙、洋地黄作用
Q波 < ¼ R波(同导联)

异常Q波(病理性Q波):见于心肌梗死。
(四)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早期复极:上移;
心房复极与心室除极重合:下移。
(五)ST段


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心率较快:在10岁以后,成人心率 P波时限较短(儿童<0.09s) QRS呈右室优势

T波变异较大
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

异常心电图较多
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 ST-T改变 心室肥大
小结
图纸的意义 心率的计算 平均心电轴测定方法临床意义 心电图的正常值及其变化的意义
形态:两支不对称,前支平缓,后支陡
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
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过同一
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或后支的延伸线达到或超
过R波的顶峰。 。
在QRS波群主波向上导联中,T波低 平、双向or倒置(对称) -------心肌 缺血、低血钾、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 及束支传导阻滞等 。 T波巨大高耸(帐篷样)-------急性 心梗早期,高血钾。
联≥ 0.20mv,叫肺型P波——右房大。 3、 P波增宽>0.11″,切迹双峰间距
≥0.04″——左房大(二尖瓣型P波)、房
内阻滞(高心病、冠心病)。
4、PavR直立, PII 、PIII 、PaVF倒置, 逆行型P波——房室交界区心律。 5、P波低平,临床上一般无意义。
(二)P-R间期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和正常心电图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一、测量方法
(一)图纸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
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时间:1小格=1mm=0.04秒 纵坐标为电压,由定准电压决定1
小格的含义。
(二)心率的计算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
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 波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电压:
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电压降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 身水肿、心肌炎、 心肌病、心肌梗 死、缩窄性心包炎、胸腔积液、气 胸等 及肥胖人。
Rv5<2.5mv,RI<1.5mV, RavF<2.0mV,RavL<1.2mV
(八)U波
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
清。
正常人可无U波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U波必须直立
明显增高(
u波>1/2T波): 血 钾过低、奎尼丁、洋地黄、肾上腺 素等作用。
u波双向或倒置:高心病、冠心病、 高血钾。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三)QRS波群
时限:
0.06 ~ 0.10秒,< VAT v1 <0.03 s VAT v5 <0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
MAX 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MIN 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
RI+ SIII < 2.5mv
RII+ RIII < 4.0mv
电压增高:心室肥大
时间延长:心室肥大、
心室内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室性心搏、室内差异性传导 等。
作图法
目测法
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心电轴偏移 正常 轻度左偏 Ⅰ + + Ⅱ + + Ⅲ + — 心电轴值范围 0 ~ +90° 0 ~ -30°
明显左偏
电轴右偏
电轴偏移 不定
+
— —

± —

+ —
-30°~ -90°
+90°~ +180° +180°~ +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