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合集下载

资料分析常考公式

资料分析常考公式

资料分析常考公式一、基期与现期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现期量/(1+r),当|r|≤5%,可化除为乘,现期量/(1+r)≈现期量×(1-r)2.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1+r)常见考法:基期量或现期量计算,基期量、现期量和差计算及大小比较。

基期比较:①当现期相差比较大,直接看量级;②现期相差不大,给出了现期和增长率,直接截位直除(根据选项差距来判断截取几位)。

二、增长量1.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选项与材料精确度一样且尾数不同,可用尾数法;选项差距较大,首位法或者截位相加减)2.增长量=现期量×增长率/(1+增长率)(常用特殊分数法,增长率为正,用n+1;增长率为负,用n-1)3.年(月)均增长量=(末期-初期)/年(月)份差常见考法:增长量的计算及大小比较。

增长量比较口诀:“大大则大”,即当现期和增长率都大时,增长量也大;“一大一小”,主要看现期×增长率。

三、增长率r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常见考法:增长率计算及大小比较增长率比较:①直接用现期量/基期量进行比较;②当基期量相差不大时,直接比较增长量大小;③分数比较(主要方法:首位法、截位直除、差分法)特殊增长率1.混合增长率:混合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且偏向基期较大的一方(用于判断大小范围);用线段法或十字交叉法估算具体数值。

2.间隔增长率:r=r1+r2+r1r2。

3.年均增长率:(1+年均增速)^n=末期/基期,n为年份差,计算时长代入10%、20%等中间值来判断年均增速的范围,进而确定选项。

四、比重1.比重=部分量/整体量,部分量=整体量×比重,整体量=部分量/比重2.现期比重=B/A (B为部分量,A为整体量)3.基期比重=B/A×(1+a)/(1+b)(B为部分量,b为部分量增速,A为整体量,a为整体量增速)4.两期比重差=B/A×(b-a)/(1+b)常见考法:比重计算和比较;两期比重判断:部分量增速大于整体量增速,比重上升;部分量增速小于整体量增速,比重下降。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一、数据分析类公式1.平均值公式平均值=总和÷样本数量在数据分析中,计算平均值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中位数公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分为两等分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对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更具有稳定性。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奇数,中位数就是排序后的中间值;对于数据量为偶数,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3.众数公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频率出现最高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

众数可分为单峰众数和多峰众数。

4.极差公式极差表示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百分位数公式百分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一些百分比位置的值,可以用来描述整体数据的分布情况。

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n,取第p百分位数,计算公式为(n+1)×p/100。

6.方差公式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Xi-平均值)^2]÷样本数量7.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标准差=方差的开方二、比例计算类公式1.百分比公式百分比=(所占数÷总数)×100%在数据比较和分析中,百分比是比较常用的计算方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相对大小。

2.比例公式比例=(所占数÷总数)×比例基数比例基数可以是任意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增长率公式增长率=(现在数值-原始数值)÷原始数值×100%增长率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增长或减少幅度的指标。

增长率为正数表示增长,为负数表示减少。

三、概率计算类公式1.概率计算公式概率=事件发生数÷总样本空间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2.基本概率公式在等可能的情况下,基本概率可以通过统计总数和事件发生数来计算。

(完整版)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完整版)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基本概念:
基期:统计中计算指数或变化情况等动态指标时,作为参照标准的时期。

(参照物)现期:相对基期而言,是与基期相比较的后一时期。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之紧紧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的增长情况。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进口额< 出口额
贸易顺差= 出口额—进口额
贸易逆差:进口额> 出口额
贸易逆差= 进口额—出口额
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量:
现期量= 基期量()N
⨯,其中n为相差年数;
+
1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量= ()n÷
现期量,其中n为相差年数;
-基期量。

资料分析基本概念及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基本概念及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基本概念及常用公式(一)变化量X、变化率R变化量X公式现期量B-前期量A例:13年水稻产量为B,12年产量为A,则13年比12年变化量X多少?变化量X=B-A变化率R公式变化量X/前期量A例:13年水稻产量为B,12年产量为A,则13年变化率R为多少?变化率R=(B-A)/A=(B/A)-1(二)同比和环比1.定义同比:指某一相同时期进行比较发生的量的增加或者百分比的增加。

例:10年8月比09年8月变化量X环比:指现期与上一期进行比较发生的量的增加或者百分比的增加。

例:10年8月比10年7月变化量X2.公式同比变化率R=(现期量B-去年同期量)/去年同期量×100%环比变化率R=(现期量B-上期量)/上期量×100%(三)年均变化量、年均变化率、隔年增长率年均变化量: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变化的数量。

公式:平均变化量=总变化量÷时间段例:10年水稻生产量为A,13年水稻生产量为B,则年均变化量为?年均变化量=(B-A)/3(年)平均变化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段时期的变化幅度。

例:10年水稻生产量为A,13年水稻生产量为B,则年均变化率为?A*(1+年均变化率)`3=B隔年增长率:两年间的总增长率。

例:10年水稻生产量为A,12年水稻生产量为B,第一年增长率为R1,第二年增长率为R2,两年间的总增长率为R。

A*(1+R1)*(1+R2)=BA*(1+R)=B得到1+R=(1+R1)*(1+R2)→ R=R1+R2+R1*R2(和加积)(四)百分比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例: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比去年变化20%,则今年为多少?今年产量=A×(1+20%)=1.2A。

变化就一定是增加吗?例题: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变化20%,则去年为多少?去年产量=B÷(1+20%)=5/6B。

变化就一定是增加吗?例题: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变化的百分比为多少?今年比去年变化量X=B-A。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资料分析公式的汇总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资料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可以得出对问题的解释和预测。

而资料分析公式则是在这个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资料分析公式进行汇总和解释。

一、中心趋势测量公式1.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是将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这组数据的中心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数 = 总和 / 数据个数2. 中位数公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3. 众数公式: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有时候一组数据中可能存在多个众数,这时可以将所有的众数列举出来。

二、离散程度测量公式1. 范围(R)公式:范围是用于度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范围 = 最大值 - 最小值2. 方差(S²)公式:方差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平方差的平均值,用于度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方差= ∑(Xi - 平均数)² / 数据个数3. 标准差(S)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更常用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 √方差三、相关关系测量公式1. 相关系数(r)公式:相关系数用于度量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其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越接近于0则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越弱。

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r = ∑(Xi - 平均数X)(Yi - 平均数Y)/ √[∑(Xi - 平均数X)²] * √[∑(Yi - 平均数Y)²]2.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公式: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也是度量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的指标,但它适用于非线性关系的数据。

计算公式如下: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rs = 1 - 6 * ∑(Di²) / (n³ - n)四、回归关系测量公式1. 简单线性回归公式:简单线性回归是通过拟合一条直线来建立两组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进行预测和解释的方法。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1.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Mean)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计算公式为:$$\text{平均数} = \frac{\sum_{i=1}^{n} x_i}{n}$$其中,$ x_i $ 表示第 $ i $ 个数据,$ n $ 表示数据总数。

平均数适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常用于市场调研、人口统计等领域。

2. 中位数公式中位数(Median)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公式为:$$\text{中位数} =\begin{cases}\frac{x_{\frac{n+1}{2}} + x_{\frac{n}{2}}}{2} & \text{当 } n \text{ 为偶数时} \\x_{\frac{n+1}{2}} & \text{当 } n \text{ 为奇数时}\end{cases}$$其中,$ x_i $ 表示第 $ i $ 个数据,$ n $ 表示数据总数。

中位数适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常用于描述收入、房价等分布不均的数据。

3. 标准差公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数,计算公式为:$$\sigma = \sqrt{\frac{\sum_{i=1}^{n} (x_i \mu)^2}{n}}$$其中,$ x_i $ 表示第 $ i $ 个数据,$ \mu $ 表示平均数,$ n $ 表示数据总数。

标准差适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常用于质量控制、风险评估等领域。

4. 相关系数公式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计算公式为:$$r = \frac{\sum_{i=1}^{n} (x_i \bar{x})(y_i\bar{y})}{\sqrt{\sum_{i=1}^{n} (x_i \bar{x})^2}\sqrt{\sum_{i=1}^{n} (y_i \bar{y})^2}}$$其中,$ x_i $ 和 $ y_i $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中的第 $ i $ 个数据,$ \bar{x} $ 和 $ \bar{y} $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平均数,$ n $ 表示数据总数。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必背公式1、现期与基期(1)现期量=基期量×(1+r)(2)基期量=现期量1+r,当|r|<5%时,基期量≈现期量—现期量×r(3)基期量的比较:当1+r未出现成倍变化而现期量有明显倍数关系时,则着重比较现期量。

2、增长量与增长率(1)增长率(r)=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现期量基期量—1 =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2)增长率的比较:增长率(r)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现期量基期量—1,因此增长率大小只需比较现期量基期量即可。

(3)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r=现期量×r1+r ,当r≈1n时,增长量≈现期量x1n+1(4)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n(5)增长量的比较: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百化分。

3、特殊增长率(1)间隔增长率:间隔增长率r=r1+r2+r1xr2,当r1xr2<0.01时可忽略,r≈r1+r2。

(2)年均增长率:末期值=初期值(1+r)n,估算技巧,(1+r)n≈1+n·r,当|r|≤5%时,误差较小。

(3)混合增速:混合增速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更加靠近于基数较大的所对应的增长率。

4、比重相关:(1)现期比重:比重=部分÷整体(2)基期比重:BA x1+a1+b,其中部分量为B,部分对应的同比增速为b,整体量为A,整体对应的同比增速为a。

(3)两期比重: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的差值为BA x b−a1+b,结论:①b-a的正负决定升降;②上升或下降的具体的数值应该小于|b-a|。

5、平均数与倍数(1)平均数=总数÷总份数(2)倍数,B是A的多少倍,计算公式为:B÷A;如果是多几倍则是B—1;A,其中b代表总数的增长率,a代表总份数的增长率。

(3)平均数的增长率:b−a1+a如人均收入=总收入÷总人数,在计算人均收入的增长率时,b即对应总收入的增长率,a对应总人数的增长率。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掌握一些关键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和得出结论。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下常见的资料分析公式。

一、增长类公式1、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用于衡量某个指标在两个时期之间的绝对变化量。

2、增长量=基期量 ×增长率这个公式通过基期量和增长率来计算增长量。

3、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增长率反映了指标的相对增长程度。

4、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初期量)÷间隔年份用于计算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年的增长量。

5、年均增长率=\(\sqrtn{\frac{末期量}{初期量}} 1\)(n 为间隔年份)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每年的增长率。

二、比重类公式1、比重=部分值÷整体值 × 100%比重表示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2、整体值=部分值÷比重通过已知的部分值和比重来计算整体值。

3、部分值=整体值×比重根据整体值和比重求出部分值。

三、平均数类公式1、平均数=总数÷个数这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

2、总数=平均数×个数通过平均数和个数来计算总数。

四、倍数类公式1、倍数= A÷BA 是B 的多少倍,用 A 除以 B 即可。

2、增长倍数=(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倍数是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增长幅度。

五、其他常用公式1、隔年增长率=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用于计算隔年的增长情况。

2、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量 × 100%反映某个部分的增长对整体增长的拉动作用。

3、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 × 100%衡量部分增长量对整体增长量的贡献程度。

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

同时,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计算的准确性。

比如,在计算增长率时,要确保基期量的数值是准确的;在计算比重时,要明确部分和整体的范围。

(完整版)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完整版)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考点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备注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基期量=现期量1+x%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基期量=现期量1+M截位直除法基期量计算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基期量=现期量-N尾数法,估算法基期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比较:基期量=现期量1+x%1.截位直除法2.化同法(分数大小比较)3.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4.差分法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特殊分数法,估算法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M =基期量×(1+M )估算法现期量计算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现期量=基期量+N 尾数法,估算法已知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尾数法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基期量×x%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x%现期量1+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1n 被简化为:增长量=现期量1+n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增长量计算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x=B ‒A N直除法增长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x%现期量1+x%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1n被简化为:增长量=现期量1+n2.公式可变换为:增长量=现期量×,其中为x%1+x%x%1+x%增函数,所以现期量大,增长率大的情况下,增长量一定大已知基期量,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已知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求平均增长率:如果基期量为A,第n+1期(或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x%=-1nBA代入法,公式法B=A(1+X%)n当x%较小时可简化为B=A(1+nx%)求两期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一期和第二期增长率分别为r1和r2,那么第三期相对第一期增长率为r3r3= r1+r2+r1r2简单记忆口诀:连续增长,最终增长大于增长率之和;连续下降,最终下降小于增长率之和(正负号带进公式计算)求总体增长率:整体分为A,B两个部分,分别增长a%与b%,整体增长率x%x%=A×a%+B×b%A+B x%=a%+B(b%-a%)A+B已知总体增长率和其中一个部分的增长率,求另一部分的增长率增长率计算求混合增长率:整体为A,增长率为a%,分为两个部分B,C,增长率为b%和c%混合增长率a%介于b%和c%之间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增长率比较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比较增长率=代替增现期量基期量长率进行大小比较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发展速度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发展速度==1+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已知部分增长量与整体增长量增长贡献量=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增长贡献率贡献率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贡献率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投入量与产出量之比拉动增长求B拉动A增长几个百分点: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x%x%=B的增长量A的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为B现期比重=AB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某部分基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基期量为B,增长率b%现期比重=AB×1+a%1+b%一般先计算,然后AB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基期比重=×AB1+b%1+a%一般先计算,然后AB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比重计算求基期比重-现期比重: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两期比重差值计算:现期比重-基期比重=-×ABAB1+b%1+a%=×(1-)AB1+b%1+a%=×ABa%‒b%1+a%1.先根据a与b的大小判断差值计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2.答案小于|a-b|3.估算法(近似取整估算)4.直除法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现期比重=AB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比重比较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基期比重=×AB1+b%1+a%直除法,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

资料分析速算必背公式

资料分析速算必背公式

资料分析速算必背公式资料分析速算必背公式主要包括以下11个:1.平均数(arithmetic mean):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特征,表示为x=X1+X2……Xn/n。

2.方差(variance):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表示为s²=1/n-1Σ(Xi-x)²。

3.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表示为s=√s2。

4.四分位数(quartile value):将原始数据从低到高排序,然后将所有数据划分为4等分,将相应等分数据的中位数称为“四分位数”,表示为Q1、Q2、Q3。

5.百分位数(percentile value):将原始数据从低到高排序,然后将所有数据划分为100等分,将相应等分数据的中位数称为“百分位数”,表示为P1、P2、P3 (99)6.众数(mode):即原始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为众数,如果有多个众数,则将其依次列出。

7.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将所有原始数据乘积开方得到几何平均数,表示为XG=(X1xX2……Xn)^1/n。

8.几何标准差(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表示为Sg=(X1X2⋯Xn)^1/n / X的开平方。

9.协方差(covariance):用于衡量两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表示为Cov(X,Y)=1/n-1Σ[(X-x)(Y-y)]。

10.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于衡量两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表示为r=Cov(X,Y)/sxsz。

11.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是一种用来寻找两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模型表达式为Y=aX+b,其中a为斜率,b为截距。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掌握一些关键的计算公式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常见的资料分析计算公式进行梳理。

一、增长率相关公式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常见的一个指标,用于衡量数据的增长情况。

1、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例如,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 100 万元,今年的销售额为 120 万元,那么今年销售额的增长率为:(120 100)÷ 100 × 100% = 20%2、间隔增长率如果已知第二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第三期相对于第二期的增长率为 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间隔增长率为:R = r1 +r2 + r1×r23、年均增长率假设初期值为A,末期值为B,经过n 年,年均增长率为r,则有:B = A ×(1 + r)^n二、比重相关公式比重用于反映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1、比重=部分值÷整体值 × 100%比如,某班级总人数为 50 人,其中男生有 25 人,那么男生在班级中的比重为:25÷50×100% = 50%2、整体值=部分值÷比重若已知部分值为 30,比重为 60%,则整体值为:30÷60% = 503、部分值=整体值×比重假如整体值为 80,比重为 25%,则部分值为:80×25% = 20三、平均数相关公式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1、平均数=总数÷个数例如,一组数据 10、20、30、40、50,总数为 150,个数为 5,则平均数为:150÷5 = 302、总数=平均数×个数若平均数为 40,个数为 8,则总数为:40×8 = 320四、倍数相关公式倍数用于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资料分析必备公式1. 增长量 ①.增长量=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 ②.本期比上期增长的量= 2. 年均增长量本期的量 × 增长率 1 + 增长率m=b − a 总增长量 = n 增长次数其中,m 代表年均增长量,n 代表增长次数,b 代表增长后的量,a 代表增长前的量 3. 增长率 ①.增长率=增长后的量 − 增长前的量 增长量 × 100% = × 100% 增长前的量 “比”字后面的量 减少前的量 − 减少后的量 减少量 × 100% = × 100% 减少前的量 “比”字后面的量②.减少率=③.总体的增长率数值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 一个整体中包含两个部分。

已知总体增长率为 f%,两个部分增长率分别为 x%,y%, 其中 x%<y% 那么它们之间满足关系式:x%<f%<y% 4. 年均增长率 ①.x%= n (b − 1) 100% × a其中 x%代表年均增长率,b 代表增长后的量,a 代表增长前的量,n 代表增长次数 ②.a×(1+x%)n=b 其中 a 代表增长前的量,x%代表年均增长率,n 代表增长次数,b 代笔增长后的量 5. 倍数b ,其中 k 代表 b 是 a 的多少倍(a<b) a b−a b ②. × 100% = − 1 (a<b) a a①.k= 即:增长率 6. 比重 比重= = 倍数-1部分的量 × 100% 整体的量 整体 = 部分的量 部分占整体的比重部分= 整体 × 部分占整体的比重 7. 比重的变化全国客服:4006 300 9991中公教育学员内部专用资料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对比: ①:本期比重=部分的量 × 100% 整体的量增长后的比重=部分的量(1 + x%) × 100% 整体的量(1 + y %)其中 x%代表部分的增长率,y%代表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 x%>y%,那么增长后的比重>本期比重 如果 x%<y%,那么增长后的比重<本期比重②:本期比重=部分的量 × 100% 整体的量部分的量 增长前的比重= 1 + x % × 100% 整体的量 1 + y%其中 x%代表部分的增长率,y%代表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 x%>y%,那么本期比重>增长前的比重 如果 x%<y%,那么本期比重<增长前的比重 8. 平均数 平均数=总量/份数,人均=总量/人数 9. 计算公式 ①.1 1 ≈ 1 − x%, ≈ 1 + x% ,其中 x%在比较小的情况下的近似,一般 x%<3%。

省考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省考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省考资料分析常用公式1. 平均值(Mean):平均值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值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公式:Mean = (x1 + x2 + ... + xn) / n其中,x1, x2, ..., xn是数据的值,n是数据的个数。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中间的数值。

中位数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位置分布。

公式:如果数据个数n为奇数,则中位数为第(n+1)/2个数据;如果数据个数n为偶数,则中位数为第n/2个数据和第(n/2+1)个数据的平均值。

3. 众数(Mode):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公式:众数通过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4. 方差(Variance):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值。

方差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公式:Variance = [(x1 - Mean)^2 + (x2 - Mean)^2 + ... + (xn- Mean)^2] / n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公式:Standard Deviation = sqrt(Variance)6.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组数据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接近-1表示负相关,接近1表示正相关,接近0表示无相关。

公式: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cov(x, y) / (std(x) * std(y))其中,cov(x, y)表示数据x和y的协方差,std(x)和std(y)分别表示数据x和y的标准差。

7. 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有p%的数据小于或等于该数值。

百分位数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一、基期量基期量可以通过现期量和增长量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2.基期量=现期量/(1+r%);3.两个基期量的和差=(A+B)或(A-B),其中A和B分别为两个基期量。

二、增长量增长量可以通过现期量和基期量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2.增长量=基期量×r%;3.增长量=现期量×r%/(1+r%);4.平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间隔年份。

三、增长率增长率可以通过增长量和基期量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2.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3.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100%-1;4.百分数求增长率,即增长率=r±百分点;5.间隔增长率=r1/(1+r2)+r2/(1+r1),偏向量大;6.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

常见的有:房地产=房产+地产;城乡=城镇+农村;进出口=进口+出口;研究生=硕士+博士。

四、比重比重可以通过部分和整体的量值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比重=部分/整体;2.现期比重差=部分量值差/整体量;3.基期比重=A/(B×(1+b)/(1+a));4.两期比重差=A×(a-b)/(B×(1+a)),其中a为平均数分子的增长率,b为分母的增长率。

五、平均数平均数可以通过总数和总个数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总数=平均数×总个数;2.基期平均数=A/(B×(1+b)/(1+a));3.平均数增长率=(a-b)/(1+b)。

六、倍数倍数可以通过A和B的值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现期倍数=A/B;2.基期倍数=A/(B×(1+b)/(1+a))。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和得出结论。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资料分析计算公式的整理。

一、增长类计算公式1、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例如,2022 年某公司的销售额为 100 万元,2021 年为 80 万元,那么增长量就是 100 80 = 20 万元。

2、增长率=增长量 ÷基期量 × 100%用上例的数据,增长率为(20 ÷ 80)× 100% = 25% 。

3、基期量=现期量 ÷(1 +增长率)假设 2023 年某产品的销量为 120 万件,同比增长 20%,则 2022 年的销量(基期量)为 120 ÷(1 + 20%)= 100 万件。

4、现期量=基期量 ×(1 +增长率)如果已知 2021 年某地区的人口为 50 万人,预计每年以 5%的速度增长,那么 2025 年的人口(现期量)为 50 ×(1 + 5%)^4 万人。

二、比重类计算公式1、比重=部分量 ÷整体量 × 100%比如,某班级男生有 20 人,全班共有 50 人,那么男生所占比重为(20 ÷ 50)× 100% = 40% 。

2、部分量=整体量 ×比重若已知某公司总利润为 1000 万元,其中 A 产品的利润占比为 30%,则 A 产品的利润为 1000 × 30% = 300 万元。

3、整体量=部分量 ÷比重比如某企业中研发部门的人数为 50 人,占总人数的 20%,则该企业总人数为 50 ÷ 20% = 250 人。

三、平均数类计算公式1、平均数=总数 ÷个数例如,某班级5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80、90、85、95、75 分,那么平均成绩为(80 + 90 + 85 + 95 + 75)÷ 5 = 85 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整理一些常用的资料分析计算公式,以供参考使用。

一、中心趋势测量1. 平均值(Mean)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中心趋势测量指标,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 \bar{x} = \frac{{x_1 + x_2 + \cdots + x_n}}{n} \]其中,\( x_1, x_2, \cdots, x_n \) 为数据集中的数据值,\( n \) 为数据点的个数。

2. 加权平均值(Weighted Mean)加权平均值是在计算平均值时,根据每个数据点的权重给予不同的重要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 \bar{x} = \frac{{w_1x_1 + w_2x_2 + \cdots + w_nx_n}}{w_1 + w_2 + \cdots + w_n} \]其中,\( w_1, w_2, \cdots, w_n \) 表示每个数据点的权重。

3.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值,能够较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若数据个数 \( n \) 为奇数:\[ \text{Median} = x_{\frac{n+1}{2}} \]若数据个数 \( n \) 为偶数:\[ \text{Median} = \frac{{x_{\frac{n}{2}} + x_{\frac{n}{2} + 1}}}{2} \]4.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值。

一组数据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离散趋势测量1. 范围(Range)范围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 \text{Range} = \text{最大值} - \text{最小值} \]2. 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四分位距用于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它是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间的差异程度。

资料分析必背内容

资料分析必背内容

资料分析必背内容一、统计术语 (1)二、速算技巧 (2)1.图形法 (2)2.估算法 (3)3.直除法 (3)4.放缩法 (3)5.插值法 (4)6.截位法 (5)7.复变法 (5)8.化同法 (7)9.差分法 (7)三、其他重要方法及公式 (8)一、统计术语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基期量:是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现期量:是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增长量: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值2.同比增长与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3.增长率——增长率是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值。

增长率等同于增幅、增速、增长速度。

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4.平均增长率——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那么:A+x ×N=B ——推出x=NAB- 5.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 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

6.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末期量-基期量=1+增长速度7.拉动增长如果B 是A 的一部分,B 拉动A 增长了x%,那么x%=B 的增长量÷A 的基期量8增长贡献率某部分增长贡献率=该部分的增量÷总量的增量9.比重与比值——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比值是指两个同类量相比所得的值。

10.倍数与翻番——倍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将对比的计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常常用于比数远大于基数的场合。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

翻n 番:即变为原来的2n 倍。

11.指数——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表示的是相对变化情况,而非其绝对值大小,例如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房地产平均价格指数、景气指数等。

在指数定义中,通常先将基期的指数定位100,然后将其他时期的量除以基期量,所得比值再乘以100即为其对应的指数。

资料分析公式范文

资料分析公式范文

资料分析公式范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资料分析公式:1.平均值公式:平均值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值公式可以表示为:平均值=总和/数据个数平均值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

2.方差公式: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平均值之间差值的平方的平均值。

方差公式可以表示为:方差= (∑(xi-平均值)²) / 数据个数方差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3.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

标准差公式可以表示为:标准差=√方差标准差越大,数据的波动程度越大。

4.相关系数公式:相关系数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关系数公式可以表示为:相关系数=协方差/(标准差1*标准差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当相关系数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正相关;当相关系数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负相关;当相关系数接近0时,表示两个变量不相关。

5.回归分析公式:回归分析用来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用来预测未来的数值。

最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表示为:y = a + bx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a和b是回归系数。

通过拟合数据,可以求得最佳的回归系数,进而进行预测。

6.正态分布公式: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概率分布之一,用来描述自然界和人类行为中很多现象的分布情况。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f(x)=(1/(σ√2π))*e^(-(x-μ)²/2σ²)其中f(x)是x的概率密度值,μ是均值,σ是标准差。

正态分布具有钟形曲线的形状,均值和标准差决定了曲线的位置和形状。

这些公式是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工具,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推断。

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料分析公式,如卡方检验公式、t检验公式、ANOVA分析公式等等,这些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来选择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了解GDP随着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尽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GDP,但真正能明白的人恐怕并不多。

日前有报道说我国的GDP中有约10%—20%是无效成本,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博士。

内在含义是什么许宪春介绍说,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不应混淆概念针对日前有关报道说,我国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20%的问题,许司长说,国家统计局作为GDP发布的权威机构至今从未公布过这一数据,无效成本是经济学名词,国家统计局在统计GDP时从未使用过这个术语。

虽然在核算GDP时,疏漏和重复在所难免,但使用无效成本来衡量是不恰当的,至少有关GDP三种形态的计算中都不涉及无效成本的概念。

有关报道中还提到,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为2000亿元,由于不合理的税外收费和不必要的审批造成的各种费用约3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款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正是这些因素造成无效成本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

对此,许宪春说,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概念很混乱,它们和GDP不是一个口径,比如三角债、逃废债务造成的损失、欺诈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概念和GDP都不是同一类概念。

通常我们在计算GDP时使用的数据是来自统计部门、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如金融保险系统、铁路系统、民航系统、邮电系统等,这些部门的数据均不会讨论无效成本的概念。

当然,GDP也不是万能的,并非什么数值都能往GDP上靠,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GDP值是如何确定的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许宪春说,GDP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

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

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

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

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

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

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

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

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

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绿色GDP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

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GDP缩减指数?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为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除了按当年价格进行核算外,还需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进行核算,即剔除其中纯粹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而造成核算结果的虚增或虚减,从而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状况。

这就需要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对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缩减,从而得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而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

所以,如何正确使用GDP缩减指数就成为GDP核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GDP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间的系数。

使用GDP缩减指数的目的在于把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通过相关价格指数换算为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以反映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实际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发展指数等相对指标提供依据。

其计算公式如下: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或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GDP缩减指数GDP缩减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可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水平(如实际总量规模等);二是可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如实际发展速度、实际增长速度或发展指数等);三是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的总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与联系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

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

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

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翻两番”是如何计算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在“九五”期间,全国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为了准确理解“翻两番”的经济含义,必须明确以下三个基本概念:一是“翻两番”是数学上的几何倍数概念,“翻一番”是原基础数的2倍(增长1倍);“翻两番”就是原基础数的4倍(增长3倍)。

二是在测算翻番目标时,应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地区外净要素收入”。

不过,现在测算翻番目标时多用“国内生产总值”来替代,这是因为“地区外净要素收入”这一指标,经现有资料测算,数值不大,现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接近。

三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不是按当年价格计算,而应以不变价计算。

只有在扣除了物价因素以后计算出的翻番才有实际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地同时期年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算法同上述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算法相似。

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什么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指以财政收入为分子,国内生产总值为分母而形成的比率,它是反映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间数量关系的重要统计指标。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国家所得占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为: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同期财政收入合计额/本期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来说,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国家财政收入越多,国家财力越充足,但应注意,作为一项监测指标,在经济增长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如税率、预算内与预算外的比例关系稳定),这个比率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财政收入的规模应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上升,财政预算也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

什么是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是通过建立国民经济监测系统,利用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和预警模型,对国民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统计的常用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