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脑梗死
![脑梗死](https://img.taocdn.com/s3/m/11a2c0e981c758f5f61f677e.png)
脑梗死一、概述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明显减少或停止,无充分的侧支循环或侧支循环未能有效建立而出现脑组织缺血、水肿、坏死的疾病。
包括脑血栓形成(又称动脑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原则脑梗死以不可逆的神经组织损害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类似于TIA。
由于局部脑组织神经元死亡,出现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
脑梗死包括三种类型:稳定型,缓解型和进展型。
稳定型脑梗死为恒定的神经功能障碍,既不改善也不恶化。
缓解型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在几天或几周后逐渐恢复,而进展型脑梗死最初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呈持续性恶化。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常用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加重或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可不作,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栓子的来源或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可不作。
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3.腔隙性梗死(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脑深部小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性微梗死,由吞噬细胞将梗死后的坏死组织清除后形成腔隙。
(2)多无意识障碍。
(3)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卒中、纯运动性偏瘫、共济失调性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症或感觉运动卒中等。
(4)多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bf0c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b.png)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脑血管 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 等。此外,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也 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梗死部位和范围。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感觉障 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脑梗死需要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鉴
别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02
与非血管性头痛的鉴别
部分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需要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非血
管性头痛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03
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脑梗死有时需要与颅内肿瘤、脓肿等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种类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2)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3)密切观察患者出血倾向等副作用;(4)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5)避 免与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同时使用。
VS
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危 险因素。其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 生会初步判断是否为脑梗死,并安排相应 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诊 断。最后,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 给出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0a5e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4.png)
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4) 深穿支闭塞 ➢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4)大脑后动脉闭塞的表现:主干闭塞症状取决于 侧枝循环。
1) 单侧皮质支闭塞 ➢ 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较下部视野受累常
见,黄斑区视力不受累(黄斑区的视皮质代表 区为大脑中、后动脉双重供应)。 ➢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读,伴或不伴失写,命 名性失语,失认等。
➢ 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 灶对侧凝视麻痹。
➢ 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 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死亡。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图8-1示大面积脑梗塞
独出现。 ➢ 对侧同向性上四分之一视野缺损。 ➢ 伴Wernicke失语(优势半球),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非优势半球)。 ➢ 无偏瘫。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3) 深穿支闭塞 ➢ 最常见的是纹状体内囊梗死。 ➢ 对侧中枢性均等性轻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 ➢ 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持续时间短暂。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 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 脑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 死。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动脉硬化 ➢ 本病的基本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
血压病,二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动脉,以动脉分叉 处多见。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4) 大脑后动脉穿支闭塞
脑梗死健康科普
![脑梗死健康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1491d84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1.png)
脑梗死健康 科普
23护理9
-
1 什么是脑梗死? 2 脑梗死的症状 3 脑梗死的预防
LOGO
1
什么是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部组织坏死的
1
情况
通常是由于血管堵塞或血栓形成,使得脑部得不到足
2
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可以发生在年
3轻人身上LOGO2脑梗死的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可能 因人而异,但通常
包括以下几种
脑梗死的症状
Stage 1 突然出现的面瘫、 手臂无力、麻木 或走路不稳等症 状
Stage 3
说话困难或理解 语言困难
Stage 5 意识模糊或昏迷
Stage 2 视力模糊或失明
Stage 4
突然出现的头晕、 头痛或恶心
脑梗死的症状
如果您的家人或朋友出现了 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LOGO
3
脑梗死的预防
脑梗死的预防
脑梗死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风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饮食要健康,多运动,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导致血管堵塞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 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不动:定期活动身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睡眠充足: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病风险增加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度的劳累和精神压力可能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如果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请咨询医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脑梗死的预防
最后,请记住,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 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保持健康
脑梗死
![脑梗死](https://img.taocdn.com/s3/m/8fef2b4fed630b1c59eeb563.png)
充血容量和增加心输出量 急性期过后(4周),如患者可耐受,尽可能控制在
140/90mmHg以下
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 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 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无创,检查费用低,可以到床边检查 对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支循
环建立程度有帮助 应用于溶栓治疗监测,对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卵园孔未闭的诊断
超声心动图
可发现心脏附壁血栓、心房黏液瘤和二尖瓣脱垂 经食道超声有助于卵园孔未闭的诊断
诊断
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静息状态下或 睡眠中急性起病,一至数日内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的 症状和体征,并能用某一动脉供血区功能损伤来解 释,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 灶可明确诊断
(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 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3) 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血糖
糖尿病和应激均可升高血糖,当超过11.1mmol/L时 应立即予以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 以下
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应1~2小进监测血糖一次,防止 低血糖发生
再灌注时间窗:6小时
Diffusion in yellow. Perfusion in red. Mismatch in blue is penumbra.
临床类型
完全性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重较完 全,常于数小时内(<6h)达高峰
脑梗死教学ppt
![脑梗死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94d23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d.png)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视觉障碍
言语表达障碍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随意运动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为瘫痪,是脑梗死最常见症状。
➢ 中枢性面瘫:嘴角歪斜,鼻唇沟变浅,流涎。 ➢ 中枢性舌瘫:伸舌偏斜。 ➢ 肢体瘫:偏身或单侧,不能抬腿,手不能高举,握物不稳等。 ➢ 其他瘫痪。
➢ 智能障碍 ➢ 眩晕 ➢ 延髓麻痹 ➢ 共济失调 ➢ And so on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 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椎动脉血栓形成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皮层支闭塞
头颅CT平扫 脑梗死
脑梗死发病后的24小时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这 个时候,需要头颅MRI检查协助明确诊断。
头颅MRI:可以显示发病数小时后脑梗死病灶。
DSA检查 明确脑梗死的责任血管
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栓塞 ➢颅内占位性病变
2.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积极处理各项可进行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对脑卒中后抑郁、认知障碍的干预。
小结
➢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 ➢ 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直接相关 ➢ 头颅CT及MRI可明确诊断 ➢ 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期治疗。
思考题
• 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 脑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最迅速的影像学检查是什么?
偏身运动障碍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视觉障碍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e919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a.png)
支持疗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供氧,必要 时气管切开。
3)营养:72小时以内可以靠静脉输液维持, 72h仍不能进食者插鼻饲管。
恢复期: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
1、一般治疗:按病人经济条件可适当造用
改善脑循环、神经促代谢药和中药。
2、康复治疗: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 瘫痪等)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眼一过性失明、同侧Horner征 精神障碍、尿潴留、强握、吸吮反射、对侧
短暂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复视、眼 震、共济失调、偏盲或象限盲、面部麻木、 交叉性瘫痪;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昏迷、高热、瞳孔缩小、 死亡;
脑干综合征: Weber 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椎—基底 动脉尖综合征(TOBS)、 Millard-Gubler 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 征、闭锁综合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一)
一般特点
发
发
病
病
TIA
年
状
龄
态
进
意
展
识
速
状
度
态
一般特点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多见 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 静息状态下发病 1/4病前有TIA发作史 大多无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 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三偏症状、失语、体象障碍、单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ff2e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b.png)
病史:高血压、高血脂
病例一: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成功案例
01
症状
突发性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乏 力
02
诊断
急性脑梗死
03
04
治疗
溶栓治疗,恢复良好
总结
急性脑梗死患者要尽早诊断和 治疗,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
方法。
病例二
患者年龄:70岁 性别:女
病史:糖尿病、高血脂
病例二
症状
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
康复目标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言语疗法等技术,帮助 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治疗时间、治疗项目、 家庭康复等。
康复设备
使用康复设备,如助行器 、轮椅、假肢等,辅助患 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原则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 压疮等。
溶栓治疗
总结词
溶栓治疗是一种紧急治疗手段,用于在脑梗死发病早期,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 。
详细描述
溶栓治疗通常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将血栓溶解,恢复 脑部血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神经保护治疗
总结词
神经保护治疗旨在保护脑细胞,防止缺 血缺氧导致的细胞死亡,促进脑功能恢 复。
VS
详细描述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 如钙离子拮抗剂、谷氨酸拮抗剂、抗氧化 剂等,以及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这些方法可以减轻脑细胞 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
外科治疗
总结词
脑梗死课件ppt课件
![脑梗死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f1ee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8.png)
目 录
• 脑梗死概述 • 脑梗死治疗 • 脑梗死预防 • 脑梗死康复 • 脑梗死护理
01
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 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脑梗死可 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 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病因与病理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 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脑部供血,减 少脑梗死的风险。
对于严重的颈动脉或脑血管狭窄,可以通 过支架植入术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取栓术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通过取栓术将 阻塞脑血管的血栓取出,恢复脑部供血。
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疝 形成的患者,可以通过去骨瓣减压术减轻 颅内压,挽救患者的生命。
言表达能力。
心理治疗
针对脑梗死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
疏导和支持。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 心理问题,如焦虑、抑
郁等。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 助患者调整不良认知模 式,改善情绪和行为问
题。
家属支持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家属对患 者的支持和关爱程度。
定期评估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评估 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 果。
康复治疗手段
01
02
03
04
物理疗法
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 ,如电刺激、超声波等,改善 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功 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2024版年度脑梗死
![2024版年度脑梗死](https://img.taocdn.com/s3/m/14997e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2.png)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痉 挛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 而发生坏死。
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 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全部 脑卒中的70%~80%。
2024/2/3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心脏病、吸烟、饮酒 等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地域与季节分布
2024/2/3
脑梗死
1
目录
2024/2/3
• 脑梗死概述 • 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 急性期治疗与干预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康复训练 • 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 总结与展望
2
01
脑梗死概述
Chapter
2024/2/3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2024/2/3
定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 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或软化。
健康教育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 教育,提高他们对脑梗死康复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2
05
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Chapter
2024/2/3
23
高危人群筛查和管理
确定高危人群
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或有脑梗死家族史 的人群。
定期进行筛查
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脑血管筛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TCD、 MRI等。
护剂的治疗效果。
2024/2/3
1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2024/2/3
并发症种类
01
脑梗死急性期常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
血栓等。
预防措施
02
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合理饮食,预防
脑梗死
![脑梗死](https://img.taocdn.com/s3/m/b13e478cec3a87c24028c439.png)
脑梗死的概念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 临床上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 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 栓塞、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等。 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较为常见者。
脑血栓形成的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 尿病、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少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病、肿 瘤、血液高凝状态等。
糖。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的变 化、水电解质平衡。 4.改善微循环: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5.抗凝治疗; 6.脑保护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钙拮抗剂, 如尼莫地平;脑代谢复活剂,如包磷胆碱、 吡拉西坦等。 7.中药治疗:可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治疗 原则,可用丹参、红花等。 8.高压氧舱治疗:能提高氧的供应,促进侧支 循环形成:使正常血管收缩,增加病变部位
的生活方式,忌烟酒,饮食宜清淡,以低脂、 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食物为宜。对缺血性脑 血管病发作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 老年人晨起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在床边静 坐10分钟后缓慢站起;参加适当的运动,以 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谢谢!
能的训练和康复。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动态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生 命体征、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能力。 2.早期康复活动 帮助病人早期进行活动, 保持瘫痪肢体各关节和功能位置,并告知病 人及家属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及家 属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肢体的方法,以及翻 身技巧,帮助病人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 3.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食物、饮
脑血液灌注:增强脑组织有氧代谢,减少无 氧代谢,加速酸性代谢产物的清除,为神经 组织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 物质基础。
恢复期治疗
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神经症状和体征不再加 重,并发症得以控制,生命体征平稳,表示 病人已进入恢复期,此时的治疗主要是促进 神经功能的恢复,要让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和 锻炼。目前的观念是康复治疗应与疾病治疗 同时进行,既贯穿于起病到恢复期的整个阶 段。要求医护人员、病人和家属积极而系统 地进行患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及语言功
脑梗死的科普知识
![脑梗死的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e0522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a.png)
何时就医?
早期识别
使用FAST法则(面部歪斜、手臂无力、言语不清 、时间至关重要)来识别症状。
及时识别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 心血管健康。
早期发现和管理潜在问题可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
如何预防脑梗死?
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缺乏锻炼)也会 增加风险。
谁会得脑梗死?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也更容易罹患脑梗死。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
谁会得脑梗死?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的脑梗死发病率通常高于女 性。
但绝经后的女性风险逐渐增加。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紧急情况
如果发现突发的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尽快就医。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梗死的主要可控风险因 素。
如何治疗脑梗死?
如何治疗脑梗死? 急救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梗死,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溶栓药 物,可以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内使用。
溶栓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脑梗死? 康复治疗
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运动 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脑梗死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梗死? 2. 谁会得脑梗死?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脑梗死? 5. 如何治疗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定义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 缺氧和营养不足,从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血块或动脉狭窄引起的。
什么是脑梗死?
如何预防脑梗死?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减饮食被认为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
关于脑梗死的问题及解答
![关于脑梗死的问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fc109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4.png)
关于脑梗死的问题及解答一、脑梗死的定义脑梗死(Ischemic stroke)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的病理过程。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占脑卒中的80%以上。
二、脑梗死的病因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主要表现为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粥样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2. 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血成分在血管内壁上形成血栓,可导致血管完全或部分闭塞。
3. 栓塞:通常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心脏内的血栓脱落,经血流到达脑部血管并阻塞。
4. 血管痉挛:血管内壁的肌肉收缩,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流供应。
5. 微栓子:小血管内的血栓或血小板聚集,可导致脑部小血管阻塞。
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关,常见症状包括:1. 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视觉障碍等。
2. 症状发生迅速,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高峰。
3. 部分患者可伴有意识障碍。
4. 症状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
四、脑梗死的诊断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1. 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五、脑梗死的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恢复脑部血流供应,防止脑组织进一步损伤,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1. 溶栓治疗:对于发病4.5小时以内的患者,可采用溶栓治疗,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供应。
2.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3. 抗凝治疗:对于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4. 扩容治疗:通过增加血容量,提高脑部血流供应。
5. 神经保护治疗:采用神经保护剂,减轻脑组织损伤。
6. 康复治疗:在急性期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神经功能。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ef67b7dd88d0d233d46a22.png)
21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Wallenberg syndrome)
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 眩晕、呕吐、眼震 球麻痹 共济失调 Horner征 交叉性感觉障碍
22
(3)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 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复视,构音 障碍,吞咽困难及共济失调等,病情进展迅 速而出现球麻痹,四肢瘫,昏迷,并导致死 亡。 基底动脉分支的闭塞 各种临床综合征如: 闭锁综合征 基底动脉 尖综合征
①中老年患者;多有相关危险因素; ②发病前可有TIA; ③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 ④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 24小时以上,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 加重; ⑤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 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⑥头颅CT早期正常,24~48消失后出现低 密度灶。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大 脑 后 动 脉 Willis 环
4
小 脑 后 下 动 脉
小 脑 前 下 动 脉
脑 桥 支
内 听 动 脉
小 脑 上 动 脉
脑血栓形成 的好发部位
1.颈内动脉起始 部和虹吸部、 2.大脑中动脉起 始部、 3.椎动脉及基底 动脉中下段
5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是指在脑动脉本身病变的基础上,动脉管壁 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在无足够侧支循环 的情况下,该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急 性缺血坏死。90%以上的脑血栓形成是在 动脉硬化的基础上ral infarction)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常见类型: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梗死 分水岭梗死
2
脑部的血液供应
脑梗死课件
![脑梗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49e0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2.png)
脑梗死课件一、脑梗死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本课件旨在提高大家对脑梗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脑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脑梗死的病因包括血管内因素和血管外因素。
血管内因素主要有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外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2.发病机制(1)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血液成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形成血栓。
同时,心脏疾病、动脉瘤等可导致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形成脑栓塞。
(3)神经细胞损伤:脑梗死发生时,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产生过多,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等,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
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1.症状脑梗死的症状取决于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
常见症状包括:(1)偏瘫:一侧肢体无力、麻木。
(2)偏盲:一侧视野缺失。
(3)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身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4)失语: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
(5)眩晕、恶心、呕吐等。
2.体征脑梗死的体征包括:(1)肌力减退:梗死侧肢体肌力下降。
(2)肌张力增高:梗死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3)腱反射亢进:梗死侧肢体腱反射亢进。
(4)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
(5)眼球震颤、眼肌麻痹等。
四、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梗死部位、范围和程度。
2.鉴别诊断脑梗死需要与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
还需与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非血管性疾病进行鉴别。
五、脑梗死的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减轻神经细胞损伤,防治并发症。
脑梗死PPT
![脑梗死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1b264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d.png)
脑梗死PPT简介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或闭塞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脑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常见。
本文档将介绍脑梗死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定义脑梗死指的是脑动脉血流突然中断或减少,导致相关脑区域缺氧,脑细胞受损或坏死的情况。
通常,脑梗死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大面积脑梗死和小面积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由一条大脑动脉的栓塞所致,而小面积脑梗死则是由一条小脑动脉的栓塞引起。
病因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很多,常见的病因包括:1.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减少了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2.血栓形成:在血管内形成的血栓可能堵塞脑动脉,导致脑梗死。
3.血管炎症:某些血管炎症可能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狭窄,从而引发脑梗死。
4.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病变,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5.糖尿病:糖尿病会使血管壁增厚和硬化,进一步引发脑梗死。
6.心脏病:心脏病患者可能存在心脏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血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发脑梗死。
症状脑梗死的症状通常与受影响的脑区域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1.偏瘫或麻木:受影响的脑区域控制肌肉运动,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或麻木的症状。
2.言语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说话困难、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的症状。
3.失眠或昏迷:严重的脑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意识或昏迷。
4.头痛或眩晕:一些患者可能在脑梗死前出现头痛、眩晕或视力模糊等症状。
5.注意力不集中或思维障碍:脑梗死可能影响认知能力,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或思维障碍。
诊断针对脑梗死的诊断主要包括: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家族病史等信息。
2.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血压和心脏等指标。
3.影像学检查: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常包括CT扫描、MRI和脑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可以显示脑血管的异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检查
• 2017-11-04颈部血管彩超示:颈动脉硬化伴多发斑块行成,右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 内动脉阻力系数增高,左侧椎动脉阻力系数增高;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增厚( 1.3cm),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心包少量积液;肝胆脾 胰彩超示:肝囊肿,胆囊壁毛糙,胆囊结石,左肾囊肿。2017-11-04心电图示:窦 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V2-V5导联ST段上抬,I、avL导联可见异常Q波 ;2017-11-04头颅CT示:考虑双侧基底节区及额顶叶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肺 部CT:慢性支气管疾患,肺气肿,伴双下肺少许感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心脏增 大。2017-11-5:B-型钠尿肽:835.00pg/ml↑; 心肌酶5项、电解质4项均未见明显异常 。2017/11/05/17:48头颅MRI平扫示:1.右侧颞岛顶叶多发亚急性期脑梗塞;2.双 侧基底节区及双侧额颞顶叶散在腔隙性梗塞,必要时MR增强;3.脑萎缩,脑白质 变性;4.脑动脉粥样硬化;5.双侧上颌窦、及双侧筛窦炎症;左侧中耳乳突炎
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infarction
彭晶毅
2017年12月2史:2小时前起床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尚可行走,左下肢拖曳。急查头颅CT未见出
血,考虑为脑梗死。 • 既往:十二指肠溃疡病史50余年、帕金森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1年,冠心病病史1年。 • 查体:T36.50℃,P64次/分,R14次/分,BP156/97mmHg,神清语利,左侧鼻唇沟变浅,
溶栓(尿激酶、rt-PA)、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
1.溶栓时间越早,临床结局越好(I 级推荐,B级证据);注意时间窗内(rt-PA<3~4.5h,尿 激酶<6h)安全有效的,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用量0.9mg/kg。 2.发病时间<4.5h,NIHSS评分<9分-静脉溶栓;
脑梗死:
定义: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 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高脂血症
• 心房颤动
• 糖尿病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 同型半胱氨酸
• 酗酒吸烟
• 肥胖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其他
脑梗死分型:
• 病因分型:
• 病理生理学类型:
4.急诊颅内外血管成形术和 / 或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尚不肯定(C级证据)。在治疗颈部动 脉粥样硬化或夹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血管成形术和 / 或支架植入 术,如(C级证据)
抗血小板治疗: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00mg,急性期后预防剂量(Ⅰ级推荐,A级 证据)
扩容治疗:一般不推荐,对于低血压和脑血流低灌注可考虑,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 和心衰 扩血管治疗:不推荐 脑神经保护:自由基清除剂、神经元凋亡抑制剂、NO调节剂、神经营养因子和促代 谢剂等(丁苯酞(线粒体保护作用的脑微循环重构剂)、银杏二萜酯、依达拉奉) 降颅压:脑水肿:甘露醇、高张盐静滴,降颅压: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注意 禁忌症);外科治疗:去骨瓣减压、脑室引流 其他疗法:高压氧、亚低温治疗 早期康复 并发症预防:肺炎、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 急性期复发性很高,应及早进行二级预防。
• 痰培养+药敏、粪便常规+潜血均未见明显异常。
MRI:T1
MRI:T2
MRI:DWI
MRA:
两侧颈内动脉颅内段、两侧大脑中动脉及两侧大脑后动脉走形 僵直,管壁欠光整,粗细不均,远端血管分支减少
诊断:
• 定向(是否考虑神经系统疾病?) • 定性(脑出血or脑梗死?) • 定位(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对侧面部、上下肢瘫痪及感觉缺失) 1.(右侧颞岛顶叶)脑梗死;2.高血压3级 高血压极高危组;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4.高血压性心脏病; 5.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 6.颈 动脉硬化伴多发斑块;7.脑动脉粥样硬化; 8.胆囊结石; 9.窦性心动过缓; 10.高尿 酸血症
发病时间<4.5h,NIHSS评分>9分,大血管病变-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 发病时间在4.5h-6h,NIHSS评分<9分-动脉溶栓 发病时间在4.5h-8h,NIHSS评分≥9分-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 3.机械取栓优点:(1)可减少甚至不用溶栓药物,从而降低颅内出血的风险;(2)治疗 时间窗可能延长;(3)使血栓破裂,增加溶栓药物接触面积,加速溶栓;(4)直接清除 血栓,加速血管再通。
口角右偏,余颅神经阴性,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 腱反射对称存在,左上肢浅感觉减退,余肢体深浅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指鼻试验 、跟膝胫试验不配合。 • 门诊资料:门诊资料:头颅CT未见出血;心电图:I°房室传导阻滞;电压符合左心室肥大 的最低标准,不除外是正常变异;前侧壁心肌梗死。
治疗
• 抗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为1.2g q8) • 双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mg,qd后换用西洛他唑50mg,bid;氯吡格雷75mg,qd) • 调脂稳斑(阿托伐他汀40mg,qn) • 改善循环(血塞通) • 营养脑细胞(奥拉西坦) • 营养神经(丁苯酞) • 清除自由基(依达拉奉) • 护胃(瑞巴派特100mg,tid) • 强心利尿(地高辛0.125mg,qd、托拉塞米10mg静推,q12) • 降压(发病后第6天使用非诺地平5mg,qd) • 康复治疗:场效应、偏瘫训练、针灸、气压等。
• 动脉炎(结蹄组织病、细菌、病毒 、螺旋体感染导致的动脉炎症使血 管管腔狭窄或闭塞)
• 其他少见原因(药源性、血液系统 疾病、夹层动脉瘤)
• 脑栓塞:
• 心源性:房颤、瓣膜病、心肌梗死
• 非心源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性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 、癌栓塞、其他(感染性脓栓、寄 生虫栓和异物栓)
• 来源不明型
临床表现
01 偏瘫 02 偏身感觉障碍 03 偏盲 04 凝视患侧 05 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言语不清等
辅助检查:
• 血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 脑部检查:CT(早期不能显影,可判断是否出血,
24h后可见低密度影) • 磁共振MR(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
出现症状数分钟后可显影)) • 腰椎穿刺 • 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
血糖的调控:控制在7.8-10mmol/L,高于10mmol/L予以胰岛素,低于3.3 予以补糖治疗;
营养支持:呛咳和饮水困难者,行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估。
吸氧和通气支持,脑水肿、抗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深静脉 血栓、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
治疗:
特殊治疗: 超早期溶栓治疗、机械取栓、外科治疗 抗血小板、脑保护、康复治疗、中医治疗
CT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脑血管成像 (MRA)
治疗:
一般治疗:
血压的调控:卒中后早期是否降压缺乏可靠证据,尚存在争议,24h内, 收缩压高于200mmHg避免使用使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可选用拉贝洛尔、 尼卡地平,发病数天后可恢复使用之前降压药物。卒中后低血压可采用扩 容升压处理措施(注意可能会加重脑水肿和心衰);
•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 脑血栓形成
• 心源性
• 脑栓塞
• 小动脉闭塞型
• 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其供
• 其他原因型(如:深静脉血栓) • 不明原因型
血动脉没有发生急性闭塞或重度狭窄
,是由于近端大血管严重狭窄加上血 压下降,导致脑组织低灌注)
病因及发病机制
• 脑血栓:
• 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病, 两者互为因果)